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没有爱的AA制,是怎么毁掉中国式婚姻的?

没有爱情怎么挽回婚姻

发表时间:2020-12-03

没有爱的AA制,是怎么毁掉中国式婚姻的?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没有爱的AA制,是怎么毁掉中国式婚姻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前几天去参加一个订婚仪式,散场后,准新娘和准新郎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女方的朋友,我忍不住要做和事佬。

在一番安慰后,准新娘终于说出这场争吵背后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买婚房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父母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我那位朋友和她未婚夫各自“护着”自己的爸妈,也跟着加入了这场争吵。

男方父母说:“现在的90后什么都讲究AA制,买房当然要我们双方各出一半。”

女方父母坚决反对:“哪有各出一半的道理?我们养了20多年的姑娘嫁到你家,连房子这个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吗?”

据说,在两人即将领证前,男方就已经侧面提出今后要AA制的想法。

其实,我对男方及父母的观点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也有一部分80、90后已经在践行这种“新婚姻模式”——AA制。

其实这种“新潮”的婚姻模式,早在西方就盛行起来了,对他们来讲,AA制可以让夫妻之间保持一定的财务及人身自由。

可这种模式真的适合中国夫妻吗?

“AA制婚姻”究竟是让经济更公平

还是让感情更失衡

不妨让我们来假设一下。

如果我们现在跟另一半开始使用AA制,一切消费都是公平支付,那么我们的日常将会变成什么样?

两个人下班后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丈夫买单垫付了20.9元,然后打开计算器:20.9/2=10.45;妻子微信发了10.45元的红包给丈夫。

丈夫袜子破洞了,妻子去商场买了几双,花了50元,然后跟丈夫说:“你给我25元就可以了。”

孩子要上补习班,丈夫和妻子一起去学校,各自从钱包掏出500元给老师:“喏,这是孩子的补习费。”

丈夫母亲生病,妻子买了补品去医院看望,回到家,拿出收据,核算无误后,丈夫转了一半钱给她。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有什么感觉,反正,我感觉十分尴尬。

这种AA制度下的夫妻,更像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关系,既客气又生疏。

84年的小玉就是“AA制婚姻”中的牺牲者。

刚结婚那年,由于两个人婚姻观都比较开放,于是老公提出AA制,理由是:

家庭是双方共同的,所有责任都应该一起分担,包括金钱。

小玉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两个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正式开始“AA制婚姻”。

那时候恰逢小玉老公升职加薪,闺蜜聚会的时候总是被提醒:“他现在赚钱了,生活质量要提高,买这个买那个的,那亏的不是你吗?”

小玉总是不以为然的解释道:“这不仅仅是金钱AA,而是责任,所以他不会因为自己收入高了就提升我们两个的生活水平,来增加我的负担。”

可事实证明,小玉太天真了。

有一段时间,小玉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快速进入职场,一年下来,手里根本没什么收入。

这时候,小玉老公开始抱怨,他认为是小玉拖了家里的后腿,甚至提出要她去工作,来负担自己的医药费。

最后,小玉无法忍受对方的冷漠,和婚姻的凄凉,主动提出离婚。

房子是两个人一起买的,但是当时小玉承担的较多,可对方在离婚的时候却提出房产分割要AA制!

她才发现,金钱可以AA,但是感情和责任不可以。

后来她跟闺蜜说,其实她早就无法忍受这种婚姻制度了。

看似谁都没占便宜,可离婚的时候才发现,AA制在婚姻中反而保护了自私的人。

两个人的收入本来就不是持平的,一方觉得吃亏,一方觉得不够公平。

其实,AA制表面上看起来实在无法挑出问题。

两个人不会因为经济投入不均而产生矛盾:你买你的爱马仕,我喝我的二锅头。

看起来,确实对谁都很公平。

可是,AA制的婚姻让夫妻感情变成了一本账簿,当其他新婚夫妻在风花雪月度蜜月的时候,“AA夫妻”却在算着每个人该为这场蜜月分摊多少钱。

这样的夫妻关系,像极了两个在旅途中相识的陌生人,一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最后,钱一分,人一散,各回各家。

本该是滋养感情的婚姻却倒向利益化,让夫妻之间更加冷漠、计较。

即使金钱上没人吃亏,在情感上却也一直处于失衡下坠的状况。

所以要经济公平,感情就会失衡。

当然,我不否认金钱也决定了幸福度,但是如果男女在婚姻中,只有金钱,那不应该叫夫妻,而要叫同事、合作伙伴。

总有一个人,在AA制婚姻中,尝尽冷漠,落荒而逃。

AA制让婚姻失去了该有的模样

曾经有一家婚恋机构做过一项调查:有87%的“AA制婚姻”最后都以离婚为结局。

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把87%的夫妻搞得人心涣散?

首先,我们谈谈婚姻的“模样”——完整性。

我相信大部分普通人结为夫妻的原因,尤其是80、90后,一定不是为了搭伙过日子。

结婚,要么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要么就是一种听天由命的服从规律。

不管是什么情感价值高的前者,还是责任制约大的后者,婚姻的模样,就是完整性的体现,而非“经济合伙制”。

去年,重庆的陈小姐在网上发帖求助“这样的男人还能不能要?”

陈小姐生了孩子后,因为休产假,工资缩水,本想让老公负担这几个月的开销,结果对方却要求陈小姐日后再还给他。

虽然婚后夫妻两人一直是AA制,但是老公的不懂变通,还是让陈小姐很心寒。

陈小姐与她老公是自由恋爱,自主选择步入婚姻,对于AA制,两人也是在婚前达成一致的。

二人收入总有悬殊,在AA制度下,赚得多的肯定会觉得自己吃亏,从而斤斤计较那1块2块的。

一旦实行了这种“残忍”的婚姻制度,才发现,原来AA制根本不保护弱者。

女人多数会认为:“老娘费劲千辛万苦生孩子,产后还不能上班,你跟我说要AA,你怎么不平摊我怀胎10月的那5个月呢?”

有形的支出可以明算账,可那些无法量化的东西,例如:女人生产中所经历的痛,以及喂奶的日日夜夜,谁来AA?

其实,婚姻意味着两个独立的个体,很多人为了实现“情感+经济+责任”的完整性,就在二人之间建立起了一堵墙。

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一个小算盘,每天看见对方就想着“她/他欠我的20块钱什么时候还”。

而孩子、老人,这些都属于完整性的其中之一,但是这些怎么AA呢?

难不成,孩子上学的时候,一人接送一天,如果有事临时请假报备?

AA制打破了感情的平衡,破坏了完整性,最后使夫妻双方无法做到“同甘共苦”,分钱又割爱。

可是,钱好分,那感情呢?

与其忙着分割财产,不如想着怎么一起承担责任和义务,毕竟婚姻中的两个人,是要一起面对生活的苦和甜。

正确解读“AA制婚姻”

让它成为夫妻关系的强力胶

去年,一档夫妻真人秀《妻子的旅行》大火。

节目上,付辛博谈到跟妻子颖儿的AA制婚姻,让网友们质疑,并且谩骂。

很多网友说:“这个男人赚的不多,计较的倒挺多。”

这对小夫妻明显被那些不友好的言论惹得不痛快,随后在发表微博,重新说明此事。

其实,他们不痛快的原因,不是外界对这种婚姻制度的不认可,而是人家的AA制根本就不是大家想的那回事!

付辛博发微博称,他和颖儿的AA制是,一个负责家庭开销,一个负责个人开销,老婆孩子的开销,理应自己承担。

在付辛博和颖儿的“AA制婚姻”中,他们既实现了经济独立,又实现了义务共同承担,不破坏婚姻的完整性,又为此注入了新的东西。

借着这件事,我想说的是,“AA制婚姻”不是不可取,如果换个角度解读和运用,反而能够成为夫妻关系的强力胶,让两人难以割舍。

首先我们换个角度,分清什么是必须要共同承担的,什么是要独立负责的。

夫妻双方共同赚钱,共同养家,同时负责孩子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这是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但是不同的是男女的花钱之处,男人偶尔会买些电子产品,女人则会买些衣服鞋包。

如何实现经济上的AA制,并且达到平衡呢?

很简单,共同负责的那部分,也就是家庭支出,根据双方的经济实力,共同负担。

而个人消费,同样也是根据个人的经济实力,能买得起电脑或化妆品就买,买不起就不买,独自负担。

这是财产的部分。

那么夫妻的感情怎么AA制呢?

答案是,当然无法AA制。

婚姻的真相就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度过一生,而物质只不过是决定了婚姻生活的品质。

经济AA制也许是为了保障生活品质,但是情感上,只有两个人共同取暖,才能走的更远。

最好的婚姻,不一定是你有多优秀,我有多出色,而是:你+我=幸福。

编辑推荐

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小白坐完月子后,带着孩子直接回娘家了,和老公开始冷战。

究其原因,原来是坐月子时,发生了一些家庭冲突。

小白说,女人只有在生孩子坐月子时,才能看清楚婚姻的真面目。

小白刚生完孩子第一天,剖腹产的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还没有母乳,女儿饿的哇哇大哭,婆婆急得直叹气,小白老公大军说,大不了给她喂奶粉。

开奶的时候,小白痛的直哭,婆婆在一边冷冷的说:“我当年生孩子时连哼都没哼一声。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剖腹产,简直太娇气了。”

大军听闻此言,非但没有帮小白说话,反而铁青着脸,冷冰冰的说:“没有这公主命,却惯着一身的公主病。”

刚剖腹产的小白忍着腹部伤口的疼痛,虚弱的怼了回去:“孩子胎位不正,如果我不剖腹产,医生说可能会大出血,母子双亡。”

“别诅咒我女儿,你想怎么样我不拦着,没想到你一点毅力都没有,要不是你不坚持顺产,我们怎么可能多花六千块手术费!”大军斜着眼埋怨起刚下手术台的小白。

同病房产妇生的儿子,剖腹产七斤六两,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大军和小白的婆婆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同病房的老公对老婆忙前忙后的照顾,一会儿找护士问情况,一会儿又问老婆还疼不疼,要不要止痛泵之类的。

产妇婆婆和小白婆婆聊天,她一口一句我儿媳妇不容易,为了给我生孙子踏进鬼门关,这次回家后一定好好照顾她,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小白婆婆撇撇嘴:“你儿媳妇给你生的是孙子,你当然应该对她好。”

产妇婆婆说:“不管生的儿子还是女儿,人家闺女也是为咱家出生入死的英雄,我也该感恩。”

小白住了三天的院,出院回家坐月子,她的饮食起居全由婆婆照顾。按理说她应该很幸福才对,婆婆一直嫌她奶水不足,变着花样给她炖各种下奶汤,还是没什么效果。

小白的婆婆说她有办法让孩子吃饱,没想到她居然自己嚼碎了米饭嘴对嘴喂给孩子吃,吓得小白连忙制止,她说,嘴对嘴喂饭不仅容易让孩子感染细菌,还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家不高兴了,指责小白太狠心,就想活活饿死我孙女。我这么干净的人,怎么可能会传染给孩子病菌。

好不容易过去了这茬,小白又发现她婆婆喜欢摇晃孩子睡觉,小白说,婴儿摇晃容易得婴儿摇晃症,山东就有一个爷爷把孙子晃成了脑震荡。

小白婆婆很固执,她反驳道,你老公小时候就是躺在摇篮里被我摇晃大的,你看他现在多聪明。

不仅如此,小白的婆婆还十分迷信,有一次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张护身符,烧成灰烬兑成水就要喂孩子喝,说什么喝符水保平安,小白都快崩溃了。

月子里,婆媳矛盾日渐升级,天下的婆婆都大同小异,关键是老公的态度。

没想到妈宝男大军竟然站在婆婆那边一起怼小白,小白只是一个产后虚弱的妈妈,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你出生入死,你却置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种绝望她一辈子都忘不了。

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看你坐月子的时候,他对你好不好,看一个男人有没有教养,看他会不会联合婆婆一起欺负你,这绝对是真理。

有人在月子里寒了心,就有人在月子里被宠成公主。

我的朋友艾迪就是这个幸运的人,通过坐月子,她更加珍惜眼前这个知冷知热的老公。

艾迪月子里足足胖了十斤,因婆婆年纪大了没有过来,她老公李俊请了一个月的假在家里伺候月子。晚上孩子哭闹的时候,艾迪睁不开眼,睡得迷迷糊糊时看到李俊起来抱着孩子,给孩子温奶喂她,小小的人儿喝着奶又睡着了。

孩子一个晚上醒好几次,不是饿了就是拉了,或者没有安全感,李俊都会第一时间抱起孩子,判断孩子哭的原因,然后喂完奶换个纸尿裤轻拍孩子入眠。

艾迪每天醒来时都发现孩子竟然趴在爸爸身上睡得香甜,李俊保持着这个动作好几个小时,常常醒来时手臂全麻,可是他却毫无怨言。

艾迪坐月子不能出门,李俊就会推着婴儿车出去遛娃晒太阳,告诉孩子大自然的秘密,尽管孩子听不懂,但是让孩子从小享受到爸爸高质量的陪伴,也是一种幸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未下过厨房的李俊每天学着煲鸡汤,给孩子洗澡、做婴儿抚触按摩、换纸尿裤、喂完奶后拍嗝、哄娃睡觉,手法从生疏到熟练,整个月子下来,李俊笑称自己都可以当月嫂了。

月子里,艾迪除了吃就是睡,给孩子喂母乳,身心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休息,产后42天去复查的时候,医生说她恢复得很好,艾迪心想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李俊照顾的好。

孩子满月酒,李俊哽咽的对大家说,当他被医生带进了手术室陪产,亲眼目睹老婆肚子被划开,取出了孩子,那一刻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玩命的对老婆好。

所以他主动帮艾迪坐月子,许多人夸赞他是好男人的典范,李俊说,帮老婆坐月子这件事情相比起老婆为你生孩子,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老婆为你生孩子,等同于把命交给你,你不对她好,就不配当老公,不配当爸爸。

在场的很多女人都感动得泪眼朦胧,经历过月子的女人才懂坐月子的无助与心酸,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拉你一把,你会感激他一辈子。

后来艾迪又要了二胎,正好赶上老公升职加薪的关键期,他们选了一家性价比高的月子中心坐月子,用李俊的话来说,宁可花点钱,也不能让老婆受罪。

艾迪就是在月子里才认定自己嫁对了人,她说:

如果一个男人在月子里对你呵护备至,那么他的人品也坏不到哪儿去,并且他一定是爱你的人。

鲁迅说过,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女人坐月子的特殊时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比任何时期都脆弱,需要爱的时期,男人帮不帮女人坐月子是检验爱情的标准之一。

婚姻好不好,生个孩子就知道。老公好不好,坐个月子就知道,可见坐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

那些平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的老公,到了你坐月子的时候,你和孩子最需要他照顾时,他睡得像条死鱼。

醒来后听见孩子在哭,他不会先抱孩子,而是直接开怼,你是怎么当妈的?

遇到这种男人记得一定要怼回去,你是怎么当老公的,你老婆为了给你生个孩子,连命都可以舍去,你却在她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爱你的男人一定会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你保驾护航。不爱你的男人,觉得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他认为,女人生孩子不是应该的吗,哪个女人不生孩子?无论我娶谁,她都得为我生孩子。

他经常说,哪个女人坐月子不是自己带孩子?女人在月子里不坚强,谁替你坚强,女人就得靠自己才能翻身,不要指望别人伺候你。

这就是不爱你的男人才会干的事,爱你的男人不需要你太懂事太坚强,不爱你的男人,就算你再贤良淑德,在他眼里也是不温柔脾气大难相处。

女人在对的人面前,你永远轻舞飞扬,错的人面前,你永远一无是处。婚姻里,没有坐不好的月子,只有经营不好的婚姻,根源在于,他不爱你,你坐月子哭是错,笑是错,勤快是错,懒惰更是错。

爱情最终会在婚姻中死去,剩下的就是责任和亲情,婚姻走到最后就是老伴,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女人坐月子就能看出当你身体不好时,他会不会照顾你,还是久病床前无人陪。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嫁人当嫁给人品,而不是激情。

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月子好不好,取决于他爱不爱你。老公的态度,决定了月子的温度。坐好月子,才能提升婚姻的质量,夫妻的感情才会越来越好,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市委书记李达康眼里只有GDP,头脑里只有工作。他是人民的好干部,却不是妻子欧阳菁心目中的好丈夫。

欧阳菁从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到最后的不满和唠叨,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在生活里活成了一个十足的怨妇。

她渴望的,他给不了她;她想要的,他无法满足。婚姻里不幸福,但她却不愿意离婚。分居八年,她一边忍受着无爱的日子,一边享受着市长夫人的光环。权衡利弊,在利益面前,她选择了凑合。

高育良和吴惠芬,则是在离婚以后,还在人前秀恩爱装伉俪情深。离婚不离家,丈夫在外面早已偷偷和别人成婚,孩子都有了,可吴惠芬这边还在辛苦地演着戏。

离开丈夫,去过自己的日子,作为一个高知女性、一个大学教授,吴惠芬并不是活不下去。但她却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做秀。

当侯亮平问她:“高老师都和高小凤结婚了,你们还长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样好吗?”吴惠芬意味深长地答:“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就更不好了。”

而祁同伟和梁璐,更是中国万千家庭的缩影。梁璐明知祁同伟已出轨,却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忍辱负重,将就着过活。

这几个家庭,爱情早已不在。这几个能干的女人,内心也早已千疮百孔。为什么她们选择忍气吞声,选择不离婚,甚至离婚不离家呢?仅仅是权利带来的荣耀和便利?当然不是。这样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几千年家庭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式婚姻的悲哀。

在中国,结婚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爱情,还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父母着急了、想要孩子了、同事朋友都结了等等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相处久了、女方怀孕了、对方有户口、对方家境不错这些原因。

而这些,在21世纪的西方国家,基本都不是结婚的理由。结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因为相爱,所以想跟对方厮守终身。

因爱结合,那么如果没有了爱,两个人也就必然走到离婚这一步。孩子不是凑合的借口,因为结婚或离婚,就只是两个人的事。

中国的婚姻,往往复杂得多。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纠缠到了一起,甚至是双方的社会地位互相渗透,扎根在对方的势力圈里。

中国的夫妻,即使感情破裂,也要考虑诸多因素:父母老了,能不能接受这个打击?孩子还小,会不会造成心理阴影?离了婚,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当初羡慕自己的人,现在会不会笑话自己?

我总觉得,中国人活得太累。他们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活给别人看。他们考虑到上一代下一代,以及生活中的看客,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

仔细想想,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父母一代,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在一段感情破裂的婚姻里挣扎,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爱父母,多回去陪陪他们,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不幸,去成全他们的面子。

至于孩子,从小生活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才是对他们最坏的摧残。高质量的陪伴,比在冷暴力里长大的孩子,心理要健康得多。至于外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儿,我们何必在乎。

我们只用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认真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一些欧洲国家,女孩的择偶标准不是房子车子资产,而是年龄相貌性格。幽默风趣的男孩最受欢迎,聪明能干的也很抢手。相处舒服的,体贴温柔的,也都能找到不错的妹子。不像在中国,提到结婚,先谈房子。

BBC的系列节目《中国式婚姻》里,记者表示:在中国结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为了结婚,中国人去相亲,去上约会训练班,甚至去整容。

记者在合肥的相亲现场采访了一位陪儿子来相亲的妈妈。

记者:您儿子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

大妈:因为他工作的地方都是男的。

记者:他准备好结婚了吗?

大妈:准备好了,房子已经买了。

这个国外的记者怎么也没办法理解,买了房子,就是准备好了结婚。她的理解里,准备好了结婚,应该是有一个自己愿意和Ta过一辈子的人,可以承担起一辈子互相照顾的责任。

把结婚当成义务,很容易导致中国式婚姻的悲剧:好不容易结了婚,花了几年的积蓄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即使后来发现过不下去,也要努力去凑合。因为,好歹是要结婚的,真的没有那个精力,从头再来。

中国社会,谁过得好不好,往往用经济情况来衡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XX现在过好了,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了。或是这样的:她啊,过得好着呢,找了个有钱的老公,住着别墅,开着豪车。

只要你政治上一路升迁,物质上丰富奢华,那你就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很少有人从夫妻感情的和谐上去看你过得怎么样。为什么欧阳菁、吴惠芬和梁璐在婚姻里将就凑合?除了享受权利带来的便利以外,还因为她们没有勇气打破别人觉得她们幸福的人设!

中国很多家庭,为了事业,为了赚更多的钱,小两口过着周末夫妻甚至月末夫妻的生活。

老刘是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妻子在远郊一所医院工作,而他在市里自己开了家公司。他半个月回去一次,看看老人,常常连妻子的面都见不到,因为妻子的工作忙,又经常值夜班。一次他喝完酒说了真话,说他跟妻子,一年里大概只有四五次性生活。

我们说:“你何必这么辛苦,家里又不是缺钱。在郊县找个工作,两个人就不用这么苦逼地异地了啊。”

他摇着头:“孩子要出国读研究生,还得给他攒个第一桶金。至于夫妻嘛,早就没了多少感情,那一年的四五次,也是互相尽着义务。时间长了,彼此习惯了没有对方的日子,两个人各玩各的,心照不宣。”

我听得脊背发冷。感情变淡,也不会离婚。两个人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多挣点钱,帮孩子改善生活质量,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很无私。或许,他们是真的太无私了——他们从来不管自己过得幸福不幸福。

而在国外,大家可不这么想。他们宁愿其中一个放弃工作,也要两个人相守在一起。

前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在鲁汶大学工作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如果我接受这份工作,就得在鲁汶租个小公寓,周末才能回家一次。

先生坚决反对这个建议。他说如果我一定要接受这份工作,他就辞职,跟着我去鲁汶,他在附近再重新找一份工作。他苦着脸说:“我们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为了在一起。现在倒好,好不容易一起了,却又要分开。”

后来思考再三,他辞职太不合适,我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现在我慢慢接受了他的观点:钱够花就好,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有爸爸妈妈一起陪伴的童年。

为了赚钱,浪费了本可以相守的日子,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些瞬间,那多遗憾。欧洲人的概念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是最值得珍惜的。而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物质的极大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男的因为攀了高枝而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一直不幸福,郁郁寡欢;女的也负气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婚后各种吵闹痛苦,最后罹患癌症。临终时,她瞪着一双眼睛喊不甘心,觉得自己一辈子白活了。

这样的中国式婚姻,数不胜数。为了利益、为了面子、为了孩子,虽然厌倦,却没有勇气走出婚姻的囚笼,把自己终身监禁在里面,毁了自己一世的幸福。

当然,我并不是说欧洲人的婚姻状况有多好,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高离婚率。但我仍然觉得,凑合是最要不得的婚姻。

欧洲夫妻,过着过着,生活的一地鸡毛冲淡了感情,和平分手是最正常的解决途径。当然也有婚后遇到了第三者的情况。

不同的是,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会坦诚相告。道歉,但不求原谅。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爱上了别人,这段婚姻,已经走到尽头。而对方,即使生气、怨恨,也不会死不放手。

因为他们懂得,没有了爱情,婚姻就没有了维系下去的必要。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将就和凑合,是最悲哀的、最不道德的婚姻。

中国式夫妻:比不爱更可怕的,是不会爱


一个朋友的朋友,在某次聚会中多喝了几杯酒,愁肠和心事就都被勾了出来,开启了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模式。

她反反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还要离开我?为什么?”

我看到她泪水横流,把眼影和粉底都冲花了,对她的故事也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好奇。

后来,我断断续续地听到几个人的描述,陆陆续续地把一个痴心女子的故事拼出了大概。

这位赵姐家境富裕,在父母的帮助下开了几家店。她为人爽朗心思活络,倒也赚了不少钱。

然后,她嫁了人,是自由恋爱结合的,爱意和诚意都不缺。

美中不足的是,男方是个小职员,收入比赵姐差了一大截。

赵姐便打算把自己的生意和人脉倾囊相授,她甘愿充当一阵好风,勤勤勉勉地把爱人送上飞黄腾达的路。

谁料丈夫对做生意没兴趣。赵姐好说歹说,他才肯勉强试一试。

那两年中,赵姐亲自带着丈夫拜访客户、应酬交际,努力把自己的男人往成功的路上推。

她常常喜滋滋地对女友们说:“都说爱情能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说的可能就是我们这样吧。”

但对赵姐的丈夫来说,这份爱却像一个沉重的枷锁,把他的人生牢牢锁住。因为他越尝试就越明白,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

他怀念朝九晚五的上班时光,却被妻子嘲笑为不思进取,嫌隙和龃龉便渐渐出现了,争吵也慢慢成了家常便饭。

再然后,一拍两散,天涯相忘。

有许许多多和赵姐类似的人,把一颗心血淋淋地掏给对方,对方却被这份凛冽吓得落荒而逃。

当你爱上一个人,总忍不住付出,为他去安排你觉得最美好的明天。你以为那是倾尽全力的爱,可你从没仔细思考过,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爱的第一条准则,是尊重对方意愿,不以爱为名行改造之实。

87版《红楼梦》中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一炮而红后,结识了年长自己13岁的音乐制作人苏越。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后便结为夫妻。

苏越对小娇妻照顾有加,他们的生活,就是许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嫁给一个把你宠成女儿的男人”。

每过10年,两人就要举办一次婚礼,最大程度地满足安雯的公主梦;有几部戏找上门来,安雯却因为要陪伴丈夫前往日本而拒绝,两人活成了亲密无间的连体婴。

就这样,安雯在苏越的庇护下岁月静好地活了23年,几乎从没以独立个体参与过社会活动,就如同桃花源中的人儿,“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假如能够一辈子维持现状,那安雯的人生也算完美。可惜苏越在投资失败后伪造合同骗取贷款,东窗事发后锒铛入狱。

车子房子被查封,昔日的照顾有加荡然无存,只有一堆债务需要身为妻子的安雯去偿还。

婚姻为安雯屏蔽了一切凶险,却又忽然把她置于残酷的现实之下。她不得不重出江湖,却已经完全不了解演艺圈的商业运作模式,甚至不能独自去银行办理简单业务。

她哭着说:“我真的快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你看,被宠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后遗症,是在失去男人后步履维艰,相爱一场,却被剥夺了自我成长与完善的权利。

可怕的是,婚姻中的大部分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要求对方为家庭为自己牺牲,义正言辞地要求,“如果你爱我,爱这个家,就应该……”

也的确有许多人会因为爱着对方,而不惜放弃自己,并心甘情愿地包揽一切家务、压力和负担。

婚姻的真正价值,是两个人共同成长,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给自己找爹找妈。

爱的第二条准则,是不折断彼此的翅膀,共同往更好的地方去。

电影《芳华》的结尾处,人到中年的刘峰,向何小萍提到了自己的妻子。

他说:“女人真奇怪,以前我在家陪她,她嫌我没出息、不赚钱;现在我跑出来赚钱了,她又嫌我不陪她。”

这句话,几乎能概括中国一半以上的婚姻状况。

租房住的时候,我们的邻居也是一对小夫妻,我常常听见他们的吵架声。

女的哭喊着说:“嫁给你我得到了什么,连件三百块的外衣都舍不得买。你根本不爱我!”

男的则大吼着回应:“我没有努力吗?你看不到我一年365天都在忙活?你不就是嫌我穷吗”

女的哭着吼回去:“嫌你穷我当时就不会嫁给你!”

他们相爱吗?在我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个傍晚,都能看到这对小夫妻拎着几棵青菜手挽手回家。

但爱情总有被生活挟持的时候,于是男人在得到一个工资翻番的外派机会后毅然离家。

从此,他们不得不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生活改善了一些,矛盾纷争却越来越多,婚姻似乎也岌岌可危了。

因为赚钱而忽视彼此陪伴的夫妻比比皆是,物化爱情似乎也是大环境之下的必然之选,钱好像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衡量标准。

人们笃定贫贱夫妻百事哀,却忘了很多很多钱与很多很多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们要做的,是平衡物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进行取舍。

爱的第三条准则,是物质辅助婚姻,而不是物质决定婚姻。

婚姻中的纠结与纷争,其实远远超出上面的三种状况。我们常常捧着一颗真心走进围城,却被婚姻伤得体无完肤。

第一、相互理解并尊重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可良性发展的关系里,都少不了“尊重”二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时保有自己的自尊和他人的自主,相互保有主体性。

这就是所谓的好婚姻让人成长,可共同成长和强制改造是不一样的。

一心盼着丈夫好的赵姐,其实正错在剥削对方的自主性,过多干预了丈夫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选择。

那些两性专家们总是在说,以友谊和尊重为基础的感情比较长久。

真的全部被他们说中了!

第二、安全感不等于依赖

女孩们说,我想嫁给一个把我捧在手心当作女儿宠的男人。

这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内心安全感的严重缺乏。事实上,安全感在大部分人的婚姻里,都是稀缺品一般的存在。

也有许多人许多人沉迷于翻阅伴侣的手机,或要求对方随时随地都能秒回自己的信息,就像安雯和苏越一样,活成24小时不分离的连体婴。

对此,刘轩说:“安全感,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不能要求别人来解决。”

真正的安全感并不是两个人的全方位捆绑,更不是一方对一方的无休止依赖。它基于对自身、对对方的信任,无论能力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第三、学会给爱情保鲜

99%以上的情侣一旦结为夫妻,激情就会被柴米油盐轻易地磨光殆尽,经济问题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导火索。

你不得不承认的是,爱情也有保鲜期。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作“快乐适应现象”,它用抛物线来模拟幸福指数的变化,也就是说,幸福指数也存在谷值和峰值,它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起起伏伏。

所以当幸福指数下降,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离,去寻觅另一段新鲜感情以获取幸福值的飙升。

但事实是,向上的抛物线也总有一天会出现下滑的趋势。因此,心理学家又提出了“快乐适应预防模式”。

它主要包含两个点,第一个是“变异”,即多给生活一点不同的色彩,比如找一家没去过的餐厅约会;

第二个是“欣赏”,也就是换个角度和眼光看待事物,关注一些以往没关注的点,发现新的意义和兴奋点。

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天赋。

不得不说的真相,却是我们都缺乏这种能力,你原本以为的无师自通,却常常要被生活打一个大耳光。

好在这种能力是能够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取的,愿你我共勉,懂得爱、学会爱、呵护爱。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的经典妄想:你不知道自己需要吃多少饭,我才知道!

(一)痛苦的中国式和谐家庭关系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婴儿若没有照料者的陪伴,无法存活。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生命黯淡无光。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生不如死。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心理咨询,双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老公抱怨妻子不接纳自己,对自己挑剔;妻子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老公一听寂寞这个词就火:“我在家工作,1周7天差不多天天都和你在一起,你却总是不满足,你这是心理有问题!”。妻子非常委屈,却说不清楚到底痛苦在哪里。

细细了解这个男人的成长史,男人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没分离过,父母也几乎不吵架,更是从来不打骂说教孩子,孩子从小就很懂事,成绩优异,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长大后也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孝顺家人,家庭关系看上去关系非常“和谐”。当我问起这个男人,你童年有什么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很high的记忆吗?男人低下了头,想了一会说:确实没有,家在记忆中总是很清冷的感觉,客人都很少,每个人都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气。

再看看妻子的成长史。她是家里独生女,通过姑姑的回忆她了解到自己出生后一直是妈妈带,除了喂奶,妈妈总是把女儿放在床上,自己在一边看着,却不抱不哄,就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孩子,跟孩子没有任何互动。孩子也变得面无表情,直到其他人过来抱孩子逗孩子,孩子才会活跃起来,露出笑容。

这一对夫妻的关系,各自完美轮回了自己童年的剧本。老公就像老婆的妈妈,一直在身边,却对老婆“不抱不哄”,就是说没有交流互动。老公对待妻子,就像自己父母对待自己,也是不打不骂,物质充分满足。谁都说他俩是模范夫妻,然而关系中的孤独冷漠,只有深入其中才知滋味难熬。

这种关系,在中国家庭,绝对不是少数。比如过年怕回家,因为回到家,除了那些让人头疼的提问,如有对象了没、收入怎么样、要保重身体,其他时间在一起也无话可说,气氛尴尬。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如何与家人创造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

这个情况怎么办,说实话并不太容易解决。比如这对夫妻,老公并非有意冷漠妻子,只是无意识的重复童年的关系模式;妻子也被困在婴儿期的痛苦里,精神上不能独立存活,总渴望冷漠的老公能够拥有热情,把自己带离死寂的孤岛,于是不停的想要改造老公,让老公觉得不胜其烦。

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双方得意识到,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复制到今天的亲密关系中,不会获得幸福。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多寡,而是陪伴质量高低。这对夫妻童年都没有和父母之间亲密流动的关系体验,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觉知力。

(二)如何创造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前提是完全不想改变对方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会让对方抗拒。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个有热情的人,老公的心就关得更紧,觉得妻子根本不接纳自己,很伤心。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几乎不停的挑剔指挥孩子。孩子玩水,嫌孩子浪费水;孩子玩土,嫌孩子弄脏衣服;孩子自己吃饭,嫌孩子吃得慢,指挥孩子多吃青菜。孩子开心的跑过来要妈妈抱,妈妈却要孩子先去洗手,才能碰妈妈。这种“陪伴”下来,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不开心。

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能看见我们头脑中想像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应该是怎样。

头脑想像是最可怕的东西,因为头脑会造出一万种理由,证明自己的想像就是真理。比如,看见孩子弯着腰玩ipad,头脑立刻会说,这样会把眼镜搞近视,这样对身体不好,所以我要纠正他。当父母去纠正孩子,结果必然是,孩子不开心,和孩子关系进一步疏远。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难道我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错了吗?长时间弯着腰玩ipad,就是对身体不好,这个还有疑问吗?

问题是,人不是机器,人是不能拿来纠正的。问问自己,你也知道晚睡不好,可是你真的能做到从来不晚睡?如果你晚上失眠,伴侣在旁边不停教育你:晚睡对身体多么多么不好,这样有助于你安然入眠吗?

如果伴侣理解你的晚睡,肯陪着你失眠,抱着你轻声聊天,这就是真正的陪伴:我不要改变你,我只是如你所是的爱你。

同理,看到孩子弯着腰玩ipad,不妨去看看孩子在玩什么让他这么聚精会神,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玩。心疼孩子弓背弯腰,那么去爱抚他的背,孩子的脊柱在爱的灌注下,自然会挺直。这就是真正的陪伴:关注,但不打扰。

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对方

我的一位来访者喜欢打篮球,小学时候,有一次打完篮球身体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儿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阿,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听完这句话,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另外一个例子,一朋友形容小时候父亲看自己弹钢琴的感觉:爸爸就像在欣赏自己刚买回来的艺妓。这个例子里虽然有俄狄浦斯冲突,但最本质的含义都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这不是一句指责父母功利心的话,也许父母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功成名就。但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的物质性的“它”,决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孩子也许头脑上承认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承认父母很爱自己,但心知道那份恒久的孤寂。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与你”只是生命的瞬间。也许我与你神性相遇的境界太高,但至少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做到,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是父母的延续,不是一个实现我们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孩子打篮球的体验、满足的表情,流动着一个生命的存在感。打篮球带来的功能价值,是头脑总结出来的“它”,“它”并非不能存在,打篮球确实附带强身健体等很多好处,但如果你只能看到“它”,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见他满足的表情,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也不能共振你的嘴角上扬,那么,你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个空间。你睁着眼,确是全盲的。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真正的陪伴。这种陪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巨大的滋养疗愈,是我们存在的证据。

新时代的中国式幽默爱情


新时代的中国式幽默爱情

只有够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看得到那些够阴暗的小心理。

“有个编辑邀我写点文。”

“好啊。如今你果然是卖字为生。”

“字不好卖啊,还不如去卖笑。”

“那是!卖肉更快!看你拿我的工资拿得片甲不留就知道了!”

上述是我的闺蜜和她的准未婚夫的对话模式,也时常出现在另一对夫妻之间。

“快走!”

“急着干啥?”

“我要看今天门口塞的小名片上的美眉合不合我的胃口。”

到了门口,捡起来一看,叹口气说:“哎,本来想消费的,可是今天这个实在太不对味了。”

“老婆,快启动你的雷达搜索下美女。

“为什么要我启动?你自己不会看啊?”

“你眼神比我好啊,而且我特别喜欢给你看到的美眉打高分,那样才有快感。”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典型“80后”小夫妻的生活状态。

风靡全城的《失恋33天中》中,时刻拿着曼秀雷敦的王小贱漫不经心地教育王小仙的时候,我的内心都在颤抖。原来,贱男时代果然已经到来了。

十年前,我最愤恨的事情是,有一个嘴贱的男朋友时刻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那脆弱的小心灵,经常被打击的体无完肤,觉得情何以堪?委屈的时候想起那些话,更是心如刀割,无数次涌起这次非分手不可的决心。可是如今的我们,居然已经就成长起来了,开始懂得原来贱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情趣。因为只有够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看得到那些够阴暗的小心理。因为只有笃定感情坚不可摧,才敢把一切看似踩地雷的敏感点拿来调侃。

不惧怕说前男友前女友,也能聊聊八卦调侃一下女明星,更能恶毒地抱怨一下老板和同事,骂骂万恶的金钱,那种一起犯嘴贱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懂得,那是一种真切的快感。

我也想过,为什么一板正经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我们这样的下一代。我还记得,我爹第一次看到我给同学的短信中用到了“心力憔悴”这个词时,是多么的震惊。

他们那一代的爱情,受不了这样的天雷地火。他们习惯的爱情表达方式是:给对方买点贵的,一起去吃点好的,把犯贱当情趣的爱情,他们体会不来。

然而,贱,才是艰难时代中的维持艰难爱情必备的素质。因为这个时代值得探讨的事太少了,如果你还指望和对方聊聊高尚的话题,那一定是你还不太了解时代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这个时代的爱,有太多无奈,一提起来都沉重的无话可说。失恋了怎么办?可以躲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永远不出现么?当然不可以,水电费怎么办?房租怎么办?一张张账单比大姨妈来的还准时。不奋斗怎么办?不奋斗连回家种田都没资格了。偌大的国度,看似可去的地方那么多,可是真正容身的地方却那么少。不结婚可以吗?爹妈急,连带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焦急,好似你不嫁,连带着他们都抬不起头出门见人一样。

于是,只好用自嘲的方式安慰彼此的人生,用假装的贱来刺激一下太容易就麻木的心。当大家在笑与泪之中看完这个史上最出彩的光棍节大片的时候,谁又不是感觉心上松了一口气呢?

琼瑶时代的咆哮深情已经不再是适合这个时代的戏码,生活已经那么令人暴躁,再咆哮都会害怕地球会因此而爆炸。

什么你是风儿我是沙,听起来都感觉充满着幽默的气质。让我们欢迎贱男时代到临,这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式幽默爱情。

金星《中国式相亲》:对女性大的意义是......


这几天,后台经常有姑娘问我怎么看待金星主持的相亲节目,微信上也时不时有人问我,我随口说没看过,也不知道在哪看,于是,立刻有贴心的姑娘发了链接给我。

昨天晚上,我一边穿珠子一边看这期节目。说实话,之前已经看到过几篇吐槽这个相亲节目里的男人和其父母的文章,我已经做好颠覆三观,接受奇葩碾压的准备了,但整个节目看下来,我不得不摸着良心说一句:还好啊,我不觉得里面有很奇葩的人啊!

比如被吐槽最多的某位男嘉宾的二姨,因为她说希望女方能干活,能持家。于是,引发了现代女性的集体吐槽: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敢情你家想找个免费的保姆是吧?

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看这位二姨花白的头发,估计年纪比我妈还大,在她那个生活的年代,判断一个女人是否适合嫁进自己家里,是不是贤惠,是不是勤快,是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即使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作为男方的家长,也不喜欢找一个懒惰败家的媳妇啊!而且生活在她那个年代里的女性,大多都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她能说出多冠冕堂皇的话呢,她只不过是以自己的理解,用很直白地话表达了自己的观念而已。

还有她说了希望女方嫁过来后,三年抱俩(原话有点忘记了),又触动了现代女性的神经:什么年代了?当我是生育机器啊?我真不觉得这位二姨有多么奇葩,对于一个老人,她希望家里子孙兴旺,热热闹闹的,这不是很正常吗?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她直接把这些话说了出来,还是前面的原因,她的年代和生活环境使她不知道该怎么委婉地表达。

如果她说她家必须要生男孩,生了女孩就怎样怎样,那倒还值得批判一下。

对于她说在男嘉宾选择老婆这件事上,她的意见比男嘉宾本人更重要,更是让很多女性倒吸一口气。

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男嘉宾本人根本就没有认同他二姨,而是一直在表达他的需求,如果这个家庭真的强势,男嘉宾估计早就被驯服得言听计从了,这种话,不过是老人自己过过嘴瘾了,好比我爷爷,也经常在家说他是家里的老祖宗,家里都是他说了算,可是我们听他的吗?小事顺着他,大事上该干啥就干啥,一点都不含糊。

第二被批判的就是另一位嘉宾的妈妈,因为她是营养师,说手寒的女生不要,因为手寒代表宫寒,可能对生孩子不好。

我看了节目里,她就是含笑表达了自己这一点要求而已,作为一个妈妈,她觉得自己是营养师,从营养学上提出了这个意见,不管是否有科学依据,在寻找之前先说明自己的要求,我觉得很好啊!总比事先什么要求都没有,等真找来了,再处处不满,处处刁难,来得坦荡多了。

当然,如果她能说我是营养师,如果我儿子喜欢的女孩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帮她调理,肯定就会赢得很高的赞誉,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的境界都这么高啊,她的话,只是很真实地表达了一位母亲的心愿而已。

当然,还有几对父母被大家所称道,比如那对外交官父母,父亲的谈吐和涵养,母亲的优雅与柔和,如果要我选,我也会选择这样的家庭,起码以后能够做到理性沟通,父母相互尊重恩爱,这样的家庭氛围肯定是很多人喜欢的。

还有那位蒙古妈妈,说只要我儿子喜欢就好,不管什么样的她都可以。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多少父母都做不到。

而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位40岁,离婚有一个11岁儿子的女嘉宾。当她出现时,时尚、漂亮,完全是二十出头的模样,又贤惠温柔,做得一手好汤,很多男嘉宾和父母都跃跃欲试,但当介绍她离异有孩子并且已经40岁了时,全场都沉默了,她尴尬地站在那里,目光楚楚。

最后,她说她感谢自己的勇敢,泪光隐隐,却得体、坚强。

很多人感慨这么漂亮,这么能干,可是离婚有孩子就贬值了。我不这么认为,那些男嘉宾都只有二十几岁,不选择她也很正常,事实上,她这么优秀,这么努力,要找到一个真心对她的男人,并不难,即使没找到,她也能让自己和孩子过好,这就是她最大的底气,一个温柔却不脆弱的女人,我对她,唯有深深地祝福。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女权,但事实上,在我接触的女性中,真正明白女权的姑娘并不多,大多数都认为碾压男权,视对方的需求为无物,我行我素,在家里取得绝对的话语权就是女权了,就是再也不受男权世界的欺负了,就是翻身做主了。

这并不是女权,只不过是伪女权而已,这种价值观既偏激又无用。

很多姑娘在这种伪女权的影响下,稍微一句话不合自己心意,就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公婆说一句想要孙子,就觉得对方把自己当成了生育机器,男人说一句希望女人勤快,就觉得人家想找免费保姆了。

可是将心比心,如果有女儿结婚几年还没要孩子的,亲妈也会希望她生个孩子,难道亲妈把女儿当成生育机器了吗?

作为女人,我们也同样希望嫁一个温柔体贴勤快会照顾我们的老公,那男人是不是要对我们说:勤快?你是找老公还是找长工啊?

真正的女权首先是平等,即:女人应该享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与地位,不再成为男人的附庸,有完整的自我和自我意识。

其次,真正的女权需要客观。经常听到有人说:男女若要真正平等,除非等到男人能够生孩子那一天。这种话实在可笑,男女身体的构造上,天生就有差异,比如男人的力气比女人大得多,很多事男人能做,女人就做不到,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些都是再自然正常不过了,彼此各司其职便可。真正的女权是体现在人格和尊严上的,是女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尊重,女人的尊严和权利不容许践踏。

再次,提倡女权并不是碾压男权,更不是与男人划清界限,而是为了营造更舒服的两性世界,基于平等、尊重的大前提下,双方能够相处得更长久更融洽,而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另一方卑躬屈膝。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不让男人歧视欺负我,我也不会去碾压欺负男人。

真正强大的女人,从来不需要去碾压男人,更不会表现出极端的强势。相反,她们非常柔和,让人如沐春风,但身上却自带强大的气场,在智慧与见识的支撑下,倾倒众生,而不是浑身带刺,思想偏激,令人敬而远之。

中国式婚姻困境:离不了,合不成


恋爱时,晶晶和小军因为是彼此的初恋,非常幸福。小军对晶晶百般呵护,特别照顾和体贴她,那时的晶晶很幸福,觉得小军是她这辈子唯一的爱人。

恋爱一年,晶晶和小军举办了婚礼。婚后第一年,生活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甜蜜。婚后的小军,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但没有了之前的好脾气,开始对晶晶百般挑剔。

面对小军的挑剔,晶晶也寸步不让:你跟我喊,我就跟你对骂;你说我不像个女人,我还说你是个大骗子。

婚后第二年,孩子出生了。原来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晶晶和小军的日常矛盾不断叠加。孩子成为了一切冲突的导火索。每一次冲突,晶晶会历数一桩桩的往事,而小军会各种污辱和咒骂。

婚后第五年,在一次冲突中,两个人又打在了一起,晶晶的头被打破,小军的脸被抓得破了相。这一次,惊动了双方的家庭,在家人劝和无效后,两个人选择了暂时分居。

分居期间,小军也会有一些示好的行为,比如发个红包,独自带孩子。晶晶虽然想过离婚,但想到孩子小,以及恋爱时小军的好,她不断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再去试一试。

但只要两个人到一起,恶性循环就又开始了。

如今,在婚姻的第八个年头,无休止的争吵早已让晶晶身心俱疲。

晶晶每天会做一些分享,从他们的日常互动中,基本能看到每次争吵的模式,以及八年婚姻中的每一次积怨。旧的关系中的裂缝还没有缝补上,新的伤疤又出来。

晶晶和小军结婚八年的婚姻历程,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典型代表

离,离不了;合,合不成。不少夫妻卡在了婚姻的牢笼中。

我们看到,晶晶和小军“牢笼式”的婚姻中,两个人陷入了完全不能合作的困境。

双方都在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小军期待晶晶可以学好做饭,收拾好家务,安排好时间,照顾好孩子,还要管好自己的脾气,成为一个像样点儿的妻子;晶晶则期待小军还能像恋爱时那样包容自己,呵护自己,至少要尊重自己,不要总是百般挑剔,动不动就出口伤人,甚至家庭暴力。

两个彼此期待的人,完全不为自己的情绪、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需要,承担该承担的责任,陷入一种“囚徒”困境中。

在这样的一个困境中,两个人需要做的,并不是马上去修复关系,反倒是各自反思自己,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对晶晶而言,能不能去面对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能不能提升自己生活上的独立性,学会照顾自己和孩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都是目前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晶晶在和小军分居之后,一直住在父母家,经济上、生活上,包括带孩子等各方面都在依靠父母,心理上没有真正“断奶”。

学习让自己能够更独立起来,让自己开始锻炼自己的成人状态,就是目前来讲,晶晶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选择,才会使目前她和小军的婚姻达成一种“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一种非合作的均衡,是困境中的两个人在不能合作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而采取的一种弱优势或者弱劣势的策略,从而保障双方均可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让自己的损失最小化。

也就是说,两个人共处在一个局中,不能合作共赢,但又不想两败俱伤、一拍两散,那就要找到一个彼此差强人意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纳什均衡。

当婚姻进入到了一种“合不成又分不了”的困境中,我们可以按下面这四个步骤来找到目前你们婚姻的纳什均衡。

第一步,学会自我反思和梳理

一个好的婚姻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任何婚姻的困境绝不是由一方造成的。在困境中,我们太容易发现对方的问题,看到对方的不足,却常常会忽视了自己在这些矛盾、冲突或者僵局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你需要先清楚自己该负担的责任。比如故事中的晶晶,她一直把恋爱中的感觉当做生活的全部,总以恋爱时的标准当做婚姻的全部,一方面无法接受小军的期待和挑剔,另一方面觉得小军是个骗子,当初的好都是装出来的。

在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认识上、经营上,晶晶没有过任何的学习和提升,同时,在经济、生活、情感上还像个小女孩一样依赖着对方的给予。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孩子般的状态,完全不可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第二步,学会理性而客观地看待对方

矛盾和冲突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情绪和主观的想象,比如很多出轨的案例中,出轨方只要一晚回家,被出轨方就会觉得一定是找第三方了,然后大吵大闹,或者做出许多激烈的举动。

我们太习惯用本能来反映了,因为当我们在关系中受到了伤害,面对着刺激来临时,我们的本能会自动地保护我们,要知道,本能是比情绪还快的一种反应。

但是,本能和情绪的反应都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持续恶化下去,对解决问题、化解冲突,找到均衡状态没有一点好处。

在让自己安稳下来,得到基本的安全感之后,你就要开始更全面客观理性地去探索对方了——

他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这样做背后的需要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怎么做可以减少一些冲突而多一些联结?我们有没有可能再次合作?

第三步,学会暂停曾经的恶性循环

在上面的案例中,晶晶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生活,列出了一些提升自己能力的计划,在分居的这段时间里不主动联结小军,而是先学着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

但是,当两个人不得不又要在一起时,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当小军又开始了指责挑剔模式时,晶晶要练习用暂停键,让之前的恶性循环停下来,然后再观察小军的反应。

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晶晶常常会没办法暂停,直接进入习惯性的状态之中。所以尝试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之前自己的成长情况以及对对方评估的反馈和检验。在陪护的一个月内,每一次面对这样的节点,晶晶自我训练有困难的时候,我都会去引导她坚持完成这个过程。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数年甚至数十年已经形成的固化模式,是很难通过自己的意志去控制的,哪怕思维上很明白怎样更有利于关系处理的,行动上也很难做到。好在,晶晶能够选择借助外力,来正确应对分居期间的各种突发情况。

第四步,及时接受反馈并进行调整

如果之前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对自己各方面的提升,还是对对方的重新认识——这些变化如果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有效,那就要继续保持;如果没有效,就要看是不是自己还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怎么才能做到,是不是方向有问题,需要调整。

在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中,对自己和对方反思和梳理,直到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点,让自己和对方都相对舒服的状态。

当两个人的冲突模式停下来时,才能进行下一次的了解和尝试,从而一点点地彼此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