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真正影响婚姻生活的不是因爱生恨,而是在麻木中迷失自己

破裂婚姻给孩子造成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03

真正影响婚姻生活的不是因爱生恨,而是在麻木中迷失自己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正影响婚姻生活的不是因爱生恨,而是在麻木中迷失自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女士和她老公沈先生,结婚9年了,从结婚之后,几乎每天都在争吵,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在邻居们看来,这样的婚姻摇摇欲坠。

有很多次,黄女士跟老公吵架,气得七窍生烟,跟老公说:“我要跟你离婚,这种日子没法过了。”老公就不再搭话,知趣地跑开了。

邻居们就等着瞧热闹,看他们什么时候离婚。

没想到,第二天一上午,黄女士就满面春风地上街买菜,做饭,跟老公有说有笑。

邻居们就嘲弄她:“你不是说跟老公离婚吗?怎么了,舍不得了?”

黄女士灿灿地笑着说:“做夫妻的哪有隔夜仇,哪能一吵架就离婚,那还过不过日子啦?”

也许这就是婚姻,让人既爱又恨,无论在婚姻生活中经历过多少情绪上的变化,愤怒、伤心、委屈、痛苦,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夫妻相处、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

婚姻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考验着两个人相处的能力。爱情可以抛开生活去谈梦想,去聊童话,但婚姻不能。

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将要在婚姻家庭中度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柴米油盐,悲欢离合,吵吵闹闹,这些构成了生活的部件,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繁琐的家庭纠纷,揪心的婚姻危机,烦恼的夫妻矛盾,让人感到沮丧,也会让人感觉苦恼。如果仅仅是撂下摊子,以放弃来逃避这一切,却最终发现,这种做法除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懦弱自私和无情的表现,终究会在自己追求幸福的路上埋下无法释怀的祸根。

有人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爱一个人不是据理力争,而是让对方开心幸福。爱有时要懦弱,要卑微,要后退,要学会放弃才华、放弃身份、放弃尊严,将对方放在心上,就要捧在头上。

爱一个人,一时很容易,一生一世却不容易,这里面有许多奥妙需要在婚姻生活中去细致总结和体会。

真正能影响婚姻稳定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可怕最伤害对方的是不肯为对方放弃自己,自私自利,又麻木不仁,这样最容易让最后的一丝温暖也剥离开去。

对所爱的人低头不会埋没自己的英雄主义,也不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品位,更不会改变或扭曲正当的人生轨迹,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包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奉献。相亲相爱,互相默契的两个人不会让对方难堪,也不会让对方无路可退。

如果婚姻真的到感情淡化,麻木到已经感觉非常陌生的时候,相信爱已经不在了,婚姻也将走到尽头,没有爱的存在,又何谈婚姻幸福的未来?

有人说,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让家庭生活变得丰富充实饱满;你放的愈多,感受到的温馨就越多,得到的也愈多。

人在结婚时,对婚姻幸福的期盼,来自于对婚姻生活的奉献,而不是索取,要不断地将爱情、亲情、关心、体贴、爱护、包容、付出等放进婚姻的空盒子里,才可以从婚姻家庭中得到满足、安乐、祥和、宁静、平安和快乐。

婚姻里,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爱,去奉献,去付出,幸福的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它是家庭成员共同的创造,共同的搭建,才有了婚姻的稳固,家庭的幸福。

无论时代怎么改变,夫妻恩爱,互相关怀,婚姻才会幸福,家庭才会美满,依然是这个世界最迷人的传说。多一点奉献,少一些埋怨;多一点包容,少一些自我;多一点承担,少一些推诿;每天的爱多一些,幸福和美满就会多一些。用心经营婚姻中的点点滴滴,必然能做到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小编推荐

婚姻中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婚姻中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被琐碎和乏味慢慢的耗尽了耐心包容和倾听。你每天照常在他身边醒来,但是对生活和他却没有了期待,刚开始你还会觉得恐惧,但到后来,你变得麻木适应。这种婚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让你觉得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些,都是必然的。

我家附近住着一对年逾六十的老夫妻,我经常晚上出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他们。

两人的相处模式实在有几分别扭。基本不会同时一起出现,问爷爷奶奶去干嘛了,爷爷总回答不知道。

偶尔两人同时出行时,会看到爷爷在前面健步如飞,而奶奶腿脚不太方便总是落在后面,两人基本不怎么交流,爷爷时不时地回过头不耐烦地叫奶奶走快点。

有一次,我看到还是爷爷走在前面,奶奶在后面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都磕破了,奶奶在后面想叫爷爷停下,可是爷爷压根没听到,越走越远。

我上前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她,一脸落寞,埋怨自己不小心,然后拍拍身上的土,谢过我后继续慢慢往前挪步。

看着她孤独而落寞的背影,突然让我心生悲凉。老伴老伴,只有老,没有伴。

其实这样的相处模式在中国式婚姻里并不少见,夫妻双方缺少情感交流,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倒是也能安安稳稳一辈子。

只是这一辈子的婚姻里,少了太多温情和感动,更多的则是无奈和心酸。这一生,在名为婚姻的剧本里,两个人都在上演着各自的独角戏。

A女士最近在和老公闹离婚。

A在职场上被同事使了绊子,不得已而辞了职,心中颇受打击,回家想和老公倾诉一番。

结果老公一脸嫌弃,抛下一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蠢?”

她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她在厨房切着菜,一边偷偷地抹着眼泪。败在职场她无话可说,但亲密爱人的冷言冷语,实在让人难过。

有一次大家一群人出去玩,A和她老公也在。在车上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对一对夫妻坐在一起,有分享一副耳机听歌的,有谈笑风生的,有一起吃零食的,大家都挺愉快。

只有A和她老公全程几乎一点交流都没有,她老公一直拿着手机低着头打游戏,完全无视了A的存在。

A觉得尴尬又冷清,就和她老公说:你看看人家氛围都多好,你游戏什么时候不能打呢,不能和我说说话交流交流么?

她老公冷着脸说:都是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好交流的?真矫情。

A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聋哑瞎式伴侣,他的心没有“听力”,接收不到妻子的信号,捕捉不到她的需要,自然也就不能给她回应——她无助时不懂拉一把,她沮丧时不能给慰藉,甚至她万念俱灰时还要踩一脚。

A哀怨地说:“跟他过日子就像在跟块会喘气的石头过日子,把日子都过死了。”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这种“聋哑瞎”式伴侣。

婚姻里最艰难的时刻,不是你风华不再、我容颜老去,而是我们不懂对方真正要什么。我对你极尽苛责,你对我极尽冷漠。初心尽失,情爱耗散,最终竟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男人,在社会中打马扬鞭,左右逢源,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脑子嗖嗖转。

可一回到家,面对朝夕相伴的老婆,他们立刻关掉一切沟通方式,智商情商大幅下滑,变成一个又聋又瞎又哑的活物。她说什么他听不见,她做什么他看不到,她希望了解的他只字不说。

可是女人在婚姻里,往往有着比男人更高的精神需求。

当她问“这件新衣服好不好看”时,其实是在跟男人分享喜悦,希望男人能赞一句“真好看”,而不是随口嘲讽“瞧你这一身赘肉”。

当她说“今天上班好累啊”时,其实是想和男人撒娇,希望他能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说一句:“你辛苦了!”而不是无情地回击“谁上班不累啊”。

婚姻的确是会逐渐归为柴米油盐,平淡如水的生活。可是生活是要有激情的,婚姻也需要有调味剂。

就像女人在枯燥的婚姻中期待情感交流、精神互通,如果这些全部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女人必然会深感困顿。

这不是矫情,是婚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男人总是抱怨女人又爱啰嗦又爱抱怨,实在讨厌,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意识到女人想要的是什么,明明不过是一个认可、一句体谅话,他们都吝于施舍。

恶性循环下,婚姻渐渐进入僵局。

原本应该是生活中的伴侣却同床异梦,柴米油盐的生活再寻不到半点共同话题。

其实两个人能结成夫妻,起初多半是情投意合的。你愿意,我也愿意,所以才把生命连在一起。而且,也都希望未来两个人的日子能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美好。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夫妻,越过越苦越过越糟,从紧密一体走向分崩离析?

问题不在于时间消磨了爱情,而是在爱情消散的过程中,你们没有建立其他的感情连接。

任何长期关系,若想牢固美好,都必有一个前提:关照对方的意愿。

我发出的信息,你懂得努力接收、积极回应。这样,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合作里,始终懂得彼此,相互扶持,彼此迁就,就算走很远的路,也依然同心同德,甘苦与共。

真正优质的婚姻,懂得给彼此精神上的满足感,我成功时,你给予掌声;我沮丧时,你提供慰藉;我怯懦时,你多多鼓励;我孤单时,你给予陪伴。

这样的婚姻,才会真正地幸福而长久。

在婚姻里从不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是爱,而是病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婚姻里从不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是爱,而是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对小夫妻,来咨询的时候,男方什么话都不说,一脸冷漠,女方一直在哭着认错:是我太任性了,我之前不该这样对你,都是我的错,不要跟我分手。

原来,两个人刚结婚2年多,男方对女方可谓是百依百顺,女方要吃什么,要干什么,怎么花钱,男方从来没有任何反对,一律听从。

男方是所有人眼中的24孝好老公,可就是这个24孝好老公,却突然坚决地提出了离婚。

女方彻底蒙了,觉得我没犯什么大错啊,你为什么要跟我离婚?

她一直沉浸在自己婚姻幸福的美梦里,曾经以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出轨了,离婚了,自己的老公都不会,可是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后来,她提出一点:你一定要离婚的话,告诉我一个离婚真正的理由。她甚至怀疑,是不是你心里有了别人?

男方后来就谈到她的种种“罪状”:任性、自私,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

他给出了三件在他心里的标志性事件:

刚结婚的时候,自己事业到了低谷期,整个人特别灰心挫败,却从未听到过女方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任何鼓励和支持。

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怀疑,这个女人到底爱不爱我,我为她做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后来他发现女方有很多异性朋友,经常在一起喝咖啡聊天,虽然没发生什么,却从不注意分寸,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在意这些。

他就越来越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在她心里可能并不重要,甚至只有她需要时,才会想到自己,不需要的时候,她压根想不到自己的存在。

还有一次,自己生病的时候,整个人浑身无力,躺在床上,打电话期待她能来照顾自己,结果她在忙着和闺蜜看电影,自己渴的嗓子冒烟,想喝杯水,却下不了床,她却在跟别人开怀大笑。

那一刻开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婚。

女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惊呆了。

她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些看似无心的细节,竟然一点点演变成了男方心里的一本坏账,他一笔笔都记得那么清楚,之前却从未向自己提起过。

她觉得最可笑的是,在他心里自己已经累加了如此多的负分,以至于感情账户都透支了,自己竟然都不知道。

她当时就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既然在你心里关系已经这么糟糕了,为何你之前从不说?

这样的关系模式,绝非而然案例,而是一种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状况。

你表达需求的策略,

把自己困在自己以为的世界里

一方觉得很幸福,感觉自己被爱着,另外一方却觉得特别压抑,非常不满意,甚至在暗暗计划逃离。

当问题真正爆发出来的那一刻,再回头研究这些关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关系中其实有很多“错过”。

比如,男方前面讲到的那些女方伤害到自己的地方:

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女方在陪闺蜜看电影;

自己感觉被忽略的时候,女方在跟男性朋友聊天;

自己事业遇挫折的时候,女方是完全感觉不到的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最终的指向都是在:男方的需求,在这段婚姻中没有得到满足,而这段关系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在满足女方的需求。

但这样的状态,绝非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而是两个人合谋的结果:男方有意无意的配合,并隐藏起来自己的需求,女方忽视对方并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才达成了这种结果。

我们今天来看男方这边,很多男人其实是不懂得如何在婚姻里表达自己的需求的。

许多嚷嚷着要离婚,要摆脱家庭的责任,为自己而活的男人,其实都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的。

他们面对自己的需求,有三种策略:

第一种是:压抑自己,觉得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

第二种是:攻击型表达,像是穿上了盔甲,拿上了武器,只为了让对方给自己一个馒头。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觉得如果我不做这样,我的需求是不会被满足的,他不相信如果我好好说,会被重视。

我听过一个妻子抱怨说,丈夫像个炸药包,一大早起来看到早饭没有他爱吃的包子,就火冒三丈,气急败坏,让自己感觉特别难受,好像自己欠他的似的。

这个妻子说,如果他好好说,自己是愿意听的,但是他的表达方式,上来就指责,让自己觉得特别不舒服,索性就跟他对着干了。

第三种是:试探性表达,故意弱化自己的需求。

比如像开头讲的那对伴侣,男方生病在家的时候,听到女方已经在外面跟闺蜜在一起了,他并没有直言相告自己情况的危机程度,试探性的问一下,你能不能过来?如果对方说有点困难,他马上就会妥协,不再坚持。

因为他不想给别人惹麻烦,更怕坚持了也没有用,对方依然不在乎,不会为自己做出调整,那样自己就会更受伤。

当他尝试了这三种策略发现都没有用的时候,就会在婚姻中越来越压抑,找不到一个出口可以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

最后只好通过切断关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把所有对错都推到对方头上,觉得是对方不够爱自己才会这样。

但他看不到:正是因为自己表达需求的时候,都是在隐秘地进行,并且带着太多得修饰,对方没有接收到自己原汁原味的需求,所以才没有给到恰当的回应,只会觉得她果然不爱我,世界果然是不可靠的。

当然,我并不是洗白案例中的妻子,我更想表达的是:所有的关系出了问题,对方有责任,并不能证明自己就没有责任。

对方有错也不能证明自己就没有错,如果因为认为妻子有责任,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失去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

从依恋的角度来讲,像男方这种不表达需求的状态,被称为: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心最核心的地方常常像个孤岛,因为在内心的最深处,他们有两个坚定的信念:

第一、这世界是不可以依赖的;

第二、我是不会被照顾和满足的;

带着这两个信念,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常常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凡事靠自己。

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陪伴自己,他们可能成为社会精英,成为高知人群,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价值,但是他们内心最底层是不信任的。

回看这种类型的人成长环境,你会发现他们小时候常常会面临被拒绝,被嘲笑,被忽视甚至被遗弃。

当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学到的是:如果我表达需要,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他们就早早地把心门给关闭了,然后努力的让自己像个小大人一样,不去依赖,早早懂事,麻痹自己,封闭自己,把自己的心隔绝在一个荒岛上,戴着面具去生活。

我有一位咨询师朋友,她自己也是回避型依恋,她从小过的很辛苦,虽然家境优渥,但是一直背负着父母和家族的期望长大。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被要求要更好更好,所以她从不敢松懈,也从不抱怨,就是拿个小鞭子在后面抽自己,要往前跑,要力争上游。

但她结婚的时候偏偏选了个喜欢慢悠悠生活的老公,两个人因为节奏不同,期待不同,打过不止一次架。

直到有一次老公很郑重其事的告诉她:你有权利抱怨,你也有权利挑剔,有权利诉苦,这些你都可以做,并且我都会认真听。

老公的那些话,瞬间击中了她。

让她想到这么多年,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是闷头向前跑,但是却把自己身上的枝枝蔓蔓都给砍掉了,她让自己活得紧巴巴光秃秃。

但是现在有一个人告诉她:她可以重新把自己的枝枝蔓蔓给找回来。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人允许并且愿意给她提供这样的空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婚姻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真正的通过婚姻获得新生,从来不是生活阶层的改变,也不是经济水平的突破,而是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透过一段亲密关系,活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情感世界两大谜:

1.女人怎么总有那么多需要?

2.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男人说:“你知道吗,我回家最想的是静静。”女人问:“静静是谁?你又在勾搭谁?”

所有的不爱,都从忽略对方的存在开始。

曾有个帖子,说一个女明星嫁给一个富翁,生了孩子以后,老公每月给她11万的生活费,但是基本不回家。很多女人都羡慕——能住豪宅,领这么高的工资,还不用工作,那要老公干啥啊,同样都是守寡式婚姻,我们连11万都没有呢。

好心酸。男人最想要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女人最想要的,是心中的踏实。

但是当男人沉默的时候,女人认为他已经不爱了;当女人敞开心扉时,男人认为她只是一味索取。

一段情感的转折,就在于,你在关系中是越来越主动,还是越来越被动,往往在蜜月期,我们都是主动的,而在危机时刻,彼此都成了被动的受害者。

让人们最痛苦的,莫过于对你“存在感”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动”地活着,另一种是“被动”地活着。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存在感。

如果一只猫看到镜中的影子,它会非常警惕,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

而人VS动物VS植物VS无机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知道我在活着”。

你是碎片,还是一个人?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晦涩?

举个例子吧。

《24重人格》这本书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的自传,传主是卡梅伦·韦斯特,是一位30多岁的成功的商人,婚姻幸福,孩子可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我”不是“我”!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我在镜子面前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嘴巴里却发出别人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然后他发现自己有24重人格——24个不同的自己,当这些“分身”上身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之前的身份,可以按照完全不同的人格角色去生活。

有人会问,这个人格分裂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下:当一个人的存在感遭到最严重伤害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

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就像是一个屋子里有不同的房间,客厅负责会客,卧房负责休息,厨房里做饭。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部分,比如在学校是一副老实样子,回家就是窝里横;在老板面前是孙子,在老婆面前是大爷……

那么我们和人格分裂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人格分裂者房间的门都是锁死的,甚至彼此是看不见的。

而正常人是知道自己有不同部分的,我们不是一个个碎片,而是一个连续体,就比如我知道我在家里是窝里横,到了工作场合就秒变好好先生。

那么人格分裂者为什么要彻底封死彼此房间的联系,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活着,而是一个碎片化的存在呢?

那是因为如果我想整体地活着,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就像本书主人公,小时候酗酒父亲每天都往死里打他。他不敢反抗,更不会反抗,如果要面对无休止地伤害,只有永久地封闭掉他作为小孩子的感觉:生活在别处——当父亲的拳头揍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感觉,仅靠关闭感觉而保存了灵魂。

这种解离状态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存在”。

其实这种“碎片化”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人格分裂是一个极端而已。

记得当年我高考失利,考上了一个很难接受的院系,那时我非常痛苦:

1)想要复读,没有勇气;

2)而如果要去上学,又觉得好像吃屎一样难受。

作为代价,我就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存在方式”——外表上,我很正常,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正常学习、恋爱,甚至还参加了学校辩论赛;但回首整个大学生涯,我发现自己不过就是行尸走肉而已。

我用这种浑浑噩噩的方式来应对无法解决的双重冲突,我把痛苦隔离,生活在一种“灵魂麻木”的状态,直到一天发现一个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甚至考上的大学比我还差,现在却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此时痛苦之门被打开,我才知道,我是如何荒废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完成父母的期许——我要成为学霸,出国留学念书,成为博士,光耀门庭,就像我妈妈家族的那些孩子一样。

但我没有达成这个期许,就无法饶恕自己,到今天我还不时做梦,梦见自己回到高中复读,重过一遍大学生涯……

对不起,你的情感余额不足

但是,为什么我没有坚持着把痛苦之门打开,而选择了长期关闭它呢?很多人都选择了复读,很多人都选择了考研究生,很多人都继续奋斗,为什么我却不能咬牙在学业之路上继续奋斗?也不能在大好年华,去做自己呢?

因为我的“情感内存”不足。

很多时候,人生的起伏,命运的成败就要看你的精神存粮,它真正决定了你的人生可以走多远,幸福的品质有多高。

每个情感内存不足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

1、受挫感:

很多人都告诉过我,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哭的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嘲笑我:你就是太敏感了,至于吗?

有一次过马路,我下意识地拉了妈妈的手,妈妈本能地把我的手甩开了。

当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兴奋地给爸爸看的时候,他却看着电视,不耐烦地甩手说:好了,好了,知道了,恭喜你……

我生孩子的时候,老公却要和我离婚,我鼓足勇气让妈妈陪陪我,可是她却说要在家照顾生意,电话里传来打麻将的声音……

当你的情感不被接受,不被承认,被曲解误会,被忽略,被拒绝……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受挫感,它会让你产生一种“三无”的三观——如果我提出需求,就一定会被拒绝。

我的被拒绝感不是来自家里,而是来自当年转学到北京以后,因为学习差而被同学孤立的经验。

我深深地记得同学们一起玩,我想要加入,而被拒绝的痛苦。

如果你撞了一万次墙以后,忽然有人告诉你,你只要念个口诀就可以穿墙而过。你信吗?

除非你的头被撞傻了,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放狗屁!

因为我绝对不想生活在那种一次次产生希望,又失望的痛苦中了,所以想到要复读,过去的那些失败经验就像放映电影一样覆盖了我。

2、自我怀疑:

当你被挫败伤害太多的时候,你就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被爱,被在乎?

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是不是我真的太苛责我的父母了?

我有这些感觉,也许是我有病?

很多人在咨询时都跟我确认:“卢老师,你说我的感觉是对的吗?我是不是太较真了?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宽恕我的父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忘记他对我的背叛?”

当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价值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存在的根基在动摇。

有些人怀疑自己的感觉,有些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失去了标准,因为坚持自己的代价,实在太痛苦。

记得在我刚刚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个同行说:“卢悦,你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心理咨询师。”当我看到同行有很多来访者,而自己门可罗雀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质疑:“我是不是只会写字,不会做咨询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做咨询师呢?”

那段日子,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

就像你在沙漠中,找不到方向,你不知道自己每走一步是送死,还是求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你存活下来。

3、有毒的羞耻感:

有个男人跟我说:“很多女人都骂男人,可是你知道,下辈子我宁可做女人也不想做男人。因为在公司里,所有员工要靠你;在家族里,所有人都会来找你借钱;在家里,睁开眼就是妻子的抱怨,说我不够投入……所有人都靠着我,我能靠谁呢?”

我说,“你为什么要担负这么多的责任呢?”,“如果你不负责呢?”

“你拒绝借给家族亲戚们的钱,拒绝父母无理的索取,拒绝不断为朋友们两肋插刀……如果你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面对什么?”

他说:“我会内疚,事实上,我一辈子都好像欠着别人,如果别人向我索取,而我拒绝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毁了别人似的。”

我说:“是谁给你这么狂妄的自大感,让你成了救世主。”

他说:“十岁那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叔叔拍着我的肩膀说,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家里的男主人。从那时候起,我就成了救世主。”

也是从那时起,他就不能依靠任何人了,然后就必须要拯救陷入崩溃的妈妈,必须培养很多小孩子不需要发展的能力。对他来说,能让妈妈开心地笑一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咨询师的时候,很多人在咨询时热切地盯着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你不能救我,我就准备去死了。”

那时我要疯了——要么是咨询师,要么就是杀人犯!

后来我慢慢明白,我一直都生活在努力为他人负责的世界里,我想拯救全世界的弱者,然后我才能拯救我自己。

因为我也曾经是父母的救世主,过上他们未能如愿的人生。在一个团体中,一个带组老师说:“卢悦,我发现你好像想要照顾全组所有人,你有什么感觉?”

“太累了。”

我为什么总是感觉别人那么脆弱?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我不能靠近自己的脆弱而已。

到现在,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对来访者的脆弱太敏感了,很多时候,她(他)们的坚强,总是让我感动。

4、不了解自己的需求:

咨询室里,很多沉默的男人会跟我倾诉衷肠,妻子会吃惊地看着这个男人,他怎么能说这么多心里话?但这些男人说到最后总是长叹一声:“我已经习惯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随便吧。”

我问:“如果不随便,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此时,他却很茫然地看着我。

他说:“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但却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还有人说:“我现在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一切,好男人、好婚姻、好房子、好儿子、好工作,可是我活得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30岁那年,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做编辑,那是个可以养老终生的职业,可是我却提前中年危机了——在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里,我到底为什么活着?

如果说我是一根火柴的话,我总需要知道一生为什么而燃烧,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可以让我为之奋斗终生。

记得一次,我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后跟被磨得鲜血淋漓,我却好像浑然无知,直到同伴指出我才发现。

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随便”的世界里,我习惯了做听话的孩子,习惯了按照主流意识地活着,直到30岁,我才忽然明白,这些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想要什么?

然后我用10年的时间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心灵的探索。

不错,我是一颗晚熟的种子,我错过了很多看上去似乎应该发芽的时间,可是,最终我有我的时间表,30岁以后到现在,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长。

一颗种子,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发芽;一根小苗,它一生的使命就是长成大树;一棵大树,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开花结果,播撒种子……

所有人都有一间关闭的房子,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那些房间打开,让它们重见天日。

第三个解决方案:我们如何存在?

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两种:

回避型的人,比如我,就会采取行尸走肉的隔离压抑的方式,然后告诉自己:只要不想,这个事情就不存在。

焦虑型的人,比如那些渴望和丈夫“脆弱相对”的妻子们,则会过度激动的方式:如果不想,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可怕。

但行尸走肉会错过很多生命的精彩;而过度激动,则会生活在自设的炼狱中。

行尸走肉们,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断掉连接来保护自己;而过度激动们,则会试图不断和别人连接,不断找妈找爸,让他人来承载自己的痛苦。

无论是“冬眠”还是“找妈”,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上面的四大痛苦:

1、挫败2、自我怀疑3、有毒羞耻4、不知道自己是谁

除了不断隔离自己,和不断发起自杀式的找妈冲锋以外,有没有第三种?让我们真正可以完整的存在,可以真正的拥有被肯定,被接纳,被陪伴,被认可,被倾听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一定知道怎么办,只是你还没有把那扇门打开。

我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有一个漫长的和解期,在过去,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然后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地发现了这个细小的声音,其实统治着我的人生。

他决定了,我每个职业的选择,情感中的作为,人生的主题,每次顺从他的心意,我的人生总能迎来一次强烈的释放。

和自己的灵魂从对立走向合作,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试炼。

许广平:婚姻真正难的事,不是相爱,而是相处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许广平:婚姻真正难的事,不是相爱,而是相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广平:婚姻真正难的事,不是相爱,而是相处

恋爱与婚姻——恋爱的时候,我们像在战场,打起精神,攻克目标。然而走进婚姻,我们要做战友,一起对抗世事的无常。

男人对女人的激情还剩多少,看一看称呼的变化就知道。

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蔡少芬对周星星说:“从前陪人家看星星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满座哄笑复哑然。

这番调侃,听在鲁迅夫人许广平耳里,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婚前,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婚后,从衣来伸手到饭来张口。这样的领悟,相信多半女子都深有体会。

只是,面对着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先生,面对着一个为文化革命奉献终生的先驱,许广平的无奈,也只能是有口难言的苦衷。

民国时代,三角恋、师生恋层出不穷。三角恋自不待言,一个陆小曼,一个林徽因已然登峰造极;师生恋,最著名的一是沈从文与张兆和,再者就是鲁迅与许广平了。

不同于鲁迅在老家的太太朱安,也不同于鲁迅可能有过心动的马钰,许广平的性格直接爽快,有点男孩子气,凡事很有主见,又敢于行动,不是随大流的主儿,某种意义上来讲,她是一个女愤青。

年幼时,因媒妁之言许配给当地劣绅,个性强势的她,想尽一切办法解除了婚约;21岁,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的编辑,为妇女权益据理力争;24岁,坚信男女可以平等的她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

开学第一天,上课的铃声还未消散,一个黑色的身影,出现在人头攒动中,个头不算高,约莫两寸长的头发,根根直立,仿佛在无声地呐喊着世界的种种不公平。身上的衣服旧得褪了色,打着一个个或方或圆的补丁。

班里一阵哄笑声:“怪物,像乞丐的老头儿”。哪有一点先生的模样呢?这便是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留给女学生们的第一印象。

貌似,并不光芒万丈。然而,当他用一口浓重的绍兴普通话,不慌不忙,徐徐开讲中国小说史时,台下安静了。

从此,许广平总是坐在第一排,听鲁迅讲一个小时的中国小说史。

那个时候,严肃认真充满着黑色幽默的鲁迅先生恐怕怎么都想不到,这个坐在第一排听他讲课,看起来青涩稚嫩的女学生,有朝一日,竟然成了自己的爱人。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写信?写信的意义是什么,是在世界的另一头,思念住在心里的人。

王家卫的电影《蓝莓之夜》,女主角离开纽约,流浪远方,每抵达一个地方,便寄出去一封长长的信。然后,山长水阔,等一个回音。

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这是爱情最初的模样。

你还记得,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现在的我们,习惯了快。快递,快邮,快点开始,快点结束。那寄信、收信之间百转千回滋生出的感动,真的久违了。

1925年,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回了第一封信。一来一往,便是十年。后来,鲁迅将这些信件集结出版,如是,有了《两地书》。

《两地书》,两地情,一页一页翻过,有一寸一寸的感动,没有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恨缠绵,没有张兆和与沈从文的柔情似水,一如鲁迅先生序言里的自嘲:“如果一定要恭维这本书的特色,那么我想,恐怕是因为它平凡罢。这样平凡的东西,别人大概是不会有,即有也未必存留的。而我们不然。这就只好谓之也是一种特色。”

是的,平凡。没有红玫瑰热烈,没有白玫瑰高洁,如静水流深,有简单的美好,低调的智慧,稀松平常里涌动出的绵绵情意,让感动无处遁藏。

《两地书》几乎是可以当作爱情小说来读的。从心动时的怦然,到相恋时的飘然,再到婚后的漠然。爱情的一波三折,婚姻的现实残酷,被这160余封信照一照,全都现出了原形。

最初,许广平客气地称鲁迅为“鲁迅先生”,称自己为“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带着一个学生对政治、社会的困惑不解,向一个自己仰慕敬重并相信其能解答自己疑惑的先生真诚地请教。

也许,鲁迅对这个始终坐在第一排听课的学生有点印象,也许,她信中的内容让他觉得这个女学生大胆且有思想,他于是回信。她于是再写。

第一封、第二封……

彼时,身为学生会的干事,许广平牵扯进女师大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内心苦恼,无处倾诉。她在信里和鲁迅聊学校教育的变革,聊当代文学的利弊,聊悲愤难平的心情。

一来一往间,严谨恭素的师生情怀,渐渐有了改变。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写信了。短信和网络代替不了信件和邮戳的旧时光里,信件的落款,台头的称呼,每一字,每一句,都有浅淡的温暖,也有隐晦的深意。

关系的变化,在你来我往的称呼间,渐露端倪。从第一封信到第四十四封信,许广平对鲁迅的称呼,从“鲁迅吾师”,变成了“mydearteacher”,自己的落款从“学生许广平”变成了“你的害马”(因鲁迅说她是害群之马)。

或许,先生的感情,过于克制,不像徐志摩、沈从文那般浪漫洒脱。这一段鲁迅生命中唯一温暖的感情,竟然是在信件的推动中缓慢发展。鲁迅的称呼总是很谨慎,然而,许广平的称呼却变化多端,既调皮,又亲近。一句“mydear”,已经聪明地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

谁说,电话最适合调情?文字的调情,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没有电话里声音的蛊惑,一切充满了无限制的遐想。你可以在信笺千山万水的那一头,想象他写下你名字时的表情,也可以在晦暗摇曳的灯光里,把对他的思念,幻化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文字。

想起里尔克的《秋日》:“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想起海子那句诗,“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当年的许广平,也许正沉醉在不断为鲁迅取一个新称呼的温暖之中吧。

不过,相差18岁的师生恋,还是走遍了蜿蜒曲折路。

1925年的女师大学潮,许广平遭受牵连,在鲁迅的帮助下,住进鲁迅居住的胡同。这一段师生恋,流言甚嚣尘上。道德上的批判,法律上的束缚,鲁迅对许广平的喜欢小心翼翼极了。1925年10月,即将毕业的许广平,在《同行者》一文,公开表达对鲁迅的爱,她说自己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她都要和他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在许广平的坚持与勇敢下,鲁迅终于放下多年的包袱,他对她说:“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他对她说:“你战胜了,我只爱你一人。”

恋爱中的鲁迅,对待许广平,有难得的理解与依赖。

听他讲课的女学生很多,他对许广平说,决定目不斜视;收到她的来信,他说高兴极了;许广平送给他一个印章,他特地买一盒极好的印泥,来配此章;许广平寄给他一件自己织的毛背心,他回信:暖暖的,冬天的棉衣可省了;许广平喜欢吃杨桃,他也特意要尝尝;许广平想要两本书,他当即去买,并回信:遵来命,年底面呈;面对周遭的闲言碎语,他坚持将许广平的工作安排在同校,高调回应:我想即同在一校也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

然而,当爱情走进婚姻,又如何呢?

从前的甜蜜浪漫抵不过尔后的一地鸡毛。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同居。1928年,许广平怀孕,两人正式宣布结婚。婚后的生活,全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婚前,他带着她到杭州游玩,享受恋爱中的二人世界。

婚后,他连公园也不和她一起逛,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有进过,距离家里很近的虹口公园也不去。他戏谑地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柳树什么树的。

婚前他带她看电影,买最好的影院座次,照顾她的近视眼。

婚后他说:电影没什么好看的。

婚前,他心疼她替他抄写手稿,感动地握紧她的手。

婚后,她忙到没有一点时间,忽略着自己,他却不再感动,同样忽略着她。

家里一应大小事,全是许广平操持着。萧红那时常去鲁迅家,对于许广平,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许先生太忙了。往往许广平从早晨忙到晚上,鲁迅不陪的客人,她在楼下陪着,一边聊天一边手里打着毛线。每送一个客人,她都要送到门口,礼貌地替客人把门打开,为了不打扰鲁迅休息,再轻轻地关了门上楼来。家里来客,茶水供应全是许广平亲力亲为,如果客人留下来吃饭,她还要到街上去买鱼或买鸡,买回来还要到厨房里去工作,精心准备各种款待的菜式。每一餐饭,都吃的不那么安生,海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一会要这个,一会要那个,又要照应着客人。

萧红说:许先生是忙的,许先生的笑是愉快的,但是头发有一些是白了的。那白发,当是在日日操劳中,渐生渐长的吧。

她所有的时间和青春,都跌落横陈于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从前她是学校运动的领袖人物,被他称赞为有大胆的思想。现在她从一个五四新女性,无奈地回归到传统女性。为了鲁迅和周海婴,她选择断笔,甘于庸常,对于她个人的梦想而言,无疑是一种难言的落寞。

岁月横陈的琐碎中,她渐渐忽略了自己。她每日打毛线衣,剪裁新衣,然而她自己的衣物都是旧的,次数洗得太多,纽扣都洗脱了,也磨破了。和萧红一起逛小花园,想要拍张照片,但因为钮扣掉了,只能让萧红站在前面替她挡着点。买东西也总是到最便宜的店铺去买,等大减价的时候再入手。省下来的钱,她全用在为鲁迅印书和印画。

等到鲁迅生病,她几乎已经忙得没有一点时间了。她担当着护士的职责:定时给他吃药,定时为他量体温,把测量得来的数据填在医生发的一张表上。她担当他的助理,阅览别人给他的所有书、报、信,重要的转述给他听,不重要的就放一放,等他身体许可,再拿给他看。收电费的一按门铃,她就急忙往下跑,生怕别人打扰他。

她担当他的营养师,鲁迅的饭在楼上单开一桌,每一餐许广平都用小碟盛着,亲自端到楼上去。常常是一碟豌豆苗或菠菜或苋菜,外带一些黄花鱼或者鸡。鸡肉是从全鸡身上最好的一块地方拣下来的肉;若是鱼,也是她细细挑选最好的,放在碟子里。

萧红回忆他们的生活:“许先生用筷子来回地翻着楼下的饭桌上菜碗里的东西,菜拣嫩的,不要茎,只要叶,鱼肉之类,拣烧得软的,没有骨头没有刺的。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虔诚的目光……”

究竟是怎样的深爱,才能让一个女子,完全忘记自己。面对丈夫的冷漠、孤寒,不抱怨,不生恨。有时候,许广平只是说了一句鲁迅不喜欢的话,他就沉默。婚后几年,鲁迅和许广平的隔膜越来越深,话也越来越少,他再不像从前一样,给她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珍惜。

然而,对待其他人,他却始终真诚,比如他善待萧红,一如当年善待许广平。

萧红的家,距离鲁迅家有一个小时,但她仍然常去,有时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到了夜里十一点,鲁迅便让许广平送萧红,叮嘱许广平,一定把钱付了;他并不怎么送客,但是萧红来了,他有时会坚持送她到门口,告诉她下回来怎么识路;萧红不怎么做菜,在鲁迅家里勉强做了几个韭菜盒子,他便扬起筷子,对许广平说,要再吃几个;许广平打扮萧红,不太好看,他便厉声斥责:不要那样装扮她。

他的柔情,宁可对着其他女人,都不能多给她几分。究竟是她变了,还是婚姻逃脱不了一脚踏进坟墓的真相?

爱情导师张小娴说过:吃鱼,要找个伴,每次吃鱼,他体贴地把最好的鱼肉刮下来夹到你的碟子里,让你拌着饭,这才是爱自己的男人。这话,我总觉得矫情了些,现实婚姻中的红男绿女,哪有这般骄纵的爱情,即使有,也不见得消受得起。

一个男人,过分虔诚地对待一个女人,不是太有所求,就是太无所求,都不是婚姻里最好的状态。男女最好的状态,其实是博弈,像是坐在跷跷板两端,你高时,我便低,你低时,我便高,各有输赢,互留情面。

50岁的鲁迅与30岁的许广平,隔着20年沉重的岁月,太难找到制衡点,所以,一个总是高,一个总是低。许广平说:“因为你是先生,我多少让你些,如果是年龄相仿的对手,我不会这样的。”

他对她说:相依为命,离则两伤。是啊,有多少爱情能够完美到两个人恰恰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呢?太多婚姻,不过都是狗尾续貂,猜中了开头,难堪了结局,现实喜欢朝着狗血剧情发展,一路开挂吐槽模式。

很多爱情,能像许广平和鲁迅一样,平静地相伴到老,已算求仁得仁。总好过我那结婚俩月,结婚证都没暖热,又赶着去扯个离婚证的同学。

况且,鲁迅最多是冷漠,不是无情。对于许广平的付出,他不是没有感觉。当他觉察到许广平的忙累,会敦促她尽快休息,也会抱歉自己忙碌于工作而忽略了她。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还是相濡以沫,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鲁迅写过两首诗给许广平,一首是: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侬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

许广平回信说,我已读熟了。读熟的是信,也是他的心意。

另一首,是1934年12月9日,鲁迅得《芥子园画谱》三集,赠给许广平,上书诗一首: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有人说,这首诗太过潦草,完全一派同志般的革命精神。我只能说,那是对先生的误解。

短短的28个字里,有着对婚姻的体谅,更有对许广平的愧疚。此中甘苦两心知,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嫁给一个人,究竟值不值,爱过的人永远不会问,不爱的人永远不会懂。

1936年10月19日,婚后的第十年,鲁迅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握着许广平的手,对她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然而,她终究是违背了他的遗愿。经年之后,许广平始终没有忘记鲁迅,他走了,他的文字还在,为了他崇高的梦想,她一直坚持着整理鲁迅文集。自己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她早已不在乎了。

再十年的1946年10月,许广平写了一篇《十周年祭》,回首当年道: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有如慈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呜呼先生,谁谓荼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

曾经的师生,后来的夫妻。许广平和鲁迅,从陌生到知心,从知心,回归平淡。纵然有过唏嘘,可芸芸众生谁不是这么过来的?身为旁观者,我们永远不懂当事人的快乐与悲伤。一切,或者正如许广平理解的那样,爱不是披荆斩棘,而是甘之如饴。爱上一个人,甘愿用十年换一个相守。

婚姻中迷失了自己,该怎么办?


婚姻会给人内在的安全感,婚姻一旦出现裂痕,这种安全感就不再稳定,这时候,人的本能就会努力想要重建安全感。于是,为了能够留住对方,为了让关系不至于最后彻底决裂,他们只能不断退让,不断地委屈自己,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委屈,才能换来求全。

可是,在婚姻关系中,委屈是换不来求全的,即使能够换来,也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求全,但婚姻的内容却越加支离破碎,这样的婚姻,剩下的注定只会是痛苦。

讨好和迎合对方,成了大多数人应对关系的惯常方式,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自己也就逐渐失去了自己,最终,成为了别人的附庸,成为了别人的奴隶。你的委屈不敢表达,只能憋在心里;你的愤怒不敢说出,只能自己消解;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先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完全忽略了自己。

你活着的目的,到头来完完全全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

01

若琪是个能为爱情放弃一切的姑娘,在经过5年的异地恋长跑,最终如愿以偿嫁给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男友。为此她甚至孤掷一注,千里迢迢随着男友来到了他的城市。然而好景不长,婚后的日子,跟若琪预想的有些不一样。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还是整日腻腻歪歪的,毕竟好不容易熬过了异地恋,能日夜相对,曾是两人梦想的事情啊,其他一切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双方能在身边就好了。慢慢的当双方在职场站稳脚跟时,若琪意外怀孕了,原本她觉得她还年轻,还没做好迎接笑什么的准备,但经不住丈夫的软磨硬泡,最终妥协生子了,把重心从事业发展上,转移到了孩子和家庭上。

若琪的想法很简单,毕竟一个家总需要有人付出得更多一些的,自己愿意做那个付出多一些的人。因此,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也处于心疼对方打拼的辛苦,若琪一边应付着工作,一边承担起家务的琐碎,以及照料孩子的艰辛。虽然婆婆也来帮忙了,但由于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很快便被若琪“请”了回去。

当时的若琪还满脑子都是爱情理想:你穷我可以和你一起努力,只要两个人相爱,吃点苦算什么?即使自己付出的比较多也没关系。可当若琪产后抑郁,月子里每日吊盐水,拿药当饭吃,身体变得特别差时,那个让她放弃一切的爱人,却不闻不问,依然可以在外参加一些不必要的交际,忙得不亦乐乎,仿佛把家当成了睡觉的旅馆。

虽然丈夫解释了他不是不关心若琪,只是他想要更努力,希望能早些让若琪和孩子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希望若琪那么辛苦。但若琪一想到当初自己为了这个男人一毕业便远嫁异地,在父母和朋友都反对的情况下,依然一意孤行,没有留一点后路的举动,若琪心底一阵阵的凄凉与哀伤。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就对丈夫越不满,越想越发脾气!仿佛如今的一切,都是对方造成的!

渐渐的,埋怨替代了温柔,指责替代了体谅。若琪每次情绪上来了,就会把“离婚吧”“儿子不需要你这样的爸爸”“当初真的是我瞎了眼”“不过了”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丈夫一开始还小心翼翼的,一边赔罪一边哄着,后来若琪闹得多了,丈夫也就直接开始无视了,认为她是没事找事的胡闹。

有一次,丈夫很晚回到家,洗了澡后径直的往沙发一躺,赖在沙发上打手机游戏,甚至被若琪发现他还在跟一个女生语音,说话轻声细语的别提多恶心了。心里不是滋味的若琪,直接没憋住脾气,一把冲去夺过丈夫的手机砸在地上,还嚷着怪不得对方不爱在家呆,都是被野女人勾走了魂,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干脆两人离婚,各过各的!

经过几番撕逼大战后,若琪虽然很快就验证了丈夫暂时没有出轨,那个女生不过是新来的下属,是他人有心勾引,而丈夫只是客套工作回复。但让她不明白的是,自己事后为这场“乌龙事件”道了歉,为何丈夫还是不依不饶要离婚呢?难道他真动了心思,想要跟别人双宿双飞吗?

若琪自己经过几次挽回补救的努力均遭碰壁后,若琪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她想,也许专业人士能有办法帮到她!于是,她找到了保爱,添加了周老师的微信,希望能有专业的老师帮她分析,为什么她的婚姻会出现问题,以及还有可能和丈夫修复感情吗?

02

通过与若琪的沟通,老师发现她在这段婚姻中,存在着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1、爱发脾气,情绪不受控制

若琪自从产后抑郁,没有及时得到丈夫关心,虽然后面丈夫也解释了,可还是变得越来越喜欢发脾气。大概是第一次发脾气尝到了甜头,觉得这样做能获得丈夫的关注。可是她不明白,男人并不喜欢乱发脾气的女人。在男人眼里,老是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女人,简直跟泼妇没有两样。因此,在第一次尝到甜头后的若琪,之后频频使用这招,反而弄巧成拙,自己也变得无法控制情绪了,同时最终尝到了苦头。

2、敏感多疑,性子太急

女人总是感性的、缺乏安全感的,因此,每每忍不住因为一点小事,而怀疑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或者担心老公会不会对自己不忠。像若琪这样,试图通过一点蛛丝马迹来验证,搞得疑神疑鬼,没事找事,让双方都感觉到累,反而更加促使老公因不满而在外寻找寄托。

3、没有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去协调双方的矛盾

详细询问每次争吵的前因后果,发现了一个规律:若琪跟丈夫两人,每次的大冲突,都是由日常小矛盾积累起来的。当若琪发现事情不如自己所想,或者双方做法、观念不一致时,表面上她会退一步,只是自己憋在心里烦。但憋久了自然免不了情绪的发泄,反而之前的隐忍是白搭,还落得对方的不理解。

基于此,老师告诉若琪,出轨事件只是引发了他们一直以来,累积的矛盾,并不一定是丈夫有了二心。之前她在婚姻中,也确实对丈夫有所疏忽,一些观念和做法并不妥当。

而且,结婚这么久,若琪对两性关系相处,和男人心理把握,几乎是不及格的。如果她想挽回这段婚姻,只有转变了固有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无用的做法,进而收获截然不同的效果。

03

若琪在听了老师的建议后,根据老师的推荐,选择了为期30天的私人订制挽回指导,保爱就给若琪安排了情感导师,为若琪定制了一套挽回方案,但若琪自身对挽回之事感到十分的不自信和焦虑。

老师首先就安抚了若琪,挽回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很容易走入误区,得不偿失。与其着急、担心挽回的结果,不如先做好眼前能做的努力。你不能一下子就改变对方的想法,但可以反省自身问题,先做出好的改变。

在老师的一番开解和安抚后,若琪慢慢的恢复了自信,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当丈夫有什么让她感到疑惑的举动,她都会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让老师监督和给予建议,帮助她学会控制情绪。同时她还抽时间去学习了厨艺,把每天晚餐时间定为与丈夫每日好好沟通的时机。

老师还提醒若琪所有的挽回,攻心为上!这是虏获男人心的最高原则。聪明的女人会深谙男人心,除了抓住男人的胃外,“温柔”这碗汤药,也是腐蚀男人思考能力的不二法门。

一个月后,当若琪再联系我们的时候,告诉我们,其实丈夫一直都还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丈夫,只是她自己产后抑郁没有及时的调整好情绪,差一些把自己完美的婚姻搭上,感谢保爱,让她找回最初的自己。现在她拥有一个可爱的宝宝,还有一个理想中的丈夫,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04

其实感情讲得是情,而非讲理。试图和对方理论,往往越讲越僵。有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大部分的错,都是对方的错。如此一来,即便是你争赢了,问题就能解决吗?结果就会变好吗?

当然,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并且30天的挽回指导,也无法精炼到一篇文章中给大家展现,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指导,以免出现生搬硬套挽回失效的结果,毕竟每一段感情和婚姻都有各自的特性,问题也是,不能一概而论。

婚姻中,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


萍姐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

萍姐今年56岁了。20XX年对她来说,是重大的一年,因为27岁的独生女儿结婚了。他们和女儿的公婆早就认识。成了亲家之后,相处挺愉快,也算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女婿的婚房,早就买好的,然后重新按照小两口的喜好,装修成了“性冷淡”的极简日式风格。

当初,孩子们去和设计师面谈回来宣布,他们要把房子装修成“性冷淡”风。萍姐和婆婆,两个人还私下讨论了半天,在这个“性冷淡”的房子里住久了,会不会真的性冷淡啊?那孩子什么时候生,二胎什么时候能抱啊?

终于等到装修结束了以后去验工,原来所谓的“性冷淡”,就是整个家都是白的和黑的,不过白的多,看起来倒是格外的素净。

现在年轻人的婚礼,真的是伤筋动骨,全民备战。又忙了几个月,婚礼终于结束了。第二天早上,萍姐习惯性地按着点起了床,做早餐的时候,才想起来,女儿不在家里住了。

这次不一样,不是去出差,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读书,是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就算再回来,也是自己有家的人。

一时间萍姐拿着第三副碗筷,站在碗柜前面出了神,心中空落落的紧。

这时候,有人从后面揽住了她的肩,老毅慢慢地说:“把家重新装修一下吧。你常常腿疼,咱们安上地暖。把厨房和饭厅打通,咱们得换张大桌子,等囡囡生了孩子,一大家子吃饭,才不显得挤。”

算下来,萍姐和老毅结婚29年了。人生真不经用,这明明还没使劲儿,就从小夫小妻,变成了老夫老妻。

他们结婚的时候,老毅是北京名牌大学分来的大学生,178,斯文文的,带着眼镜,风华正茂,仪表堂堂,一副前途无量的样子,在机关里一下子就变成了明星。

给老毅介绍对象的人,排着队。最后,老毅和萍姐结婚,真的有点大跌眼镜。

萍姐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领导,但是级别不是特别高;萍姐瘦瘦的,很文静,但是也没有特别漂亮,所以人人都觉得萍姐高攀了老毅。他们的婚礼不算奢侈,但是非常隆重。有一群姑娘羡慕嫉妒恨地看着,直咽口水。

老毅骨子里是个文人,不是混仕途的政客,他到底也没有一步登天,平步青云。这辈子和老毅在一起,就像是在徒步登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有亲密也有疏离,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幸福,吵吵闹闹,相互挤兑,各自不服气,可其实越走越紧密,分不清楚你我,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他们已经被人生磨合得举手投足,连说话方式都透着默契。太默契了,话都是半句半句的说,说了上句,就知道了下半句。

为人父母,前半辈子得努力地学习如何放弃自己,以孩子为中心地生活,而后半辈子则要把曾经放弃掉的自己再捡回来,学会独立。

装修公司是现成的,刚给女儿装完,他们算是老客户,还免了设计费。

装修老房子,问题不是钱,是收拾。到处都是东西。去年发的茶叶,前年别人送的红酒,五年前的包装盒,十年前的衣服,女儿小学的作文本,幼稚的字体写着:我的妈妈很辛苦……

按照女儿和设计师的意思,所有的一年以上没有碰过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扔掉了。萍姐坚决不同意,破家值万贯,这是她和老毅的人生,往事如烟,点点滴滴。

她请了一周的假,在家整理东西。她从卧室里面,老毅十几年前就不再穿的旧衣服口袋里,翻出一封信来。手写的,纸都有点泛黄了,开头写着“毅哥”。

这是一封写给老毅的情书,更准确来说是分手信,落款是雪颜,2002年7月17日。

这个雪颜文字功底不错,娓娓道来,夹着缠绵,看着让人伤感。萍姐捧着那封信看了又看,一字一句,一句一字地斟酌,有一种就地挖地三尺的灼伤感。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老毅和雪颜是工作关系认识的,一见钟情,在双方都已婚的情况下,一起出轨。

这封信估计写在他们强烈争吵之后,老毅的态度是,他不想和雪颜分手,但是他不肯离婚,而雪颜想要离婚在一起,于是给老毅写了这封分手信,威逼利诱,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2002年,那年她39,老毅43,女儿12岁,在上六年级,要命的小升初。她正在陪着女儿,混天黑地地复习,结果老毅在外面浑天黑地跟人甜蜜幸福。她想到这点,气得直哆嗦,牙深深地咬紧嘴唇。

她努力地按照信上的时间拼命试图回想,可是时间太久了,现在,她甚至已经记不得老毅出轨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了,也不明白老毅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她真的是个心大的女人,神不知鬼不觉,后院的火着了又灭,春风一吹,连花都开了又落,她竟然都没有感觉!

老毅出差了,晚上回来。她一个人捏着信,坐到床上想,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醒来天已经黑了。房间里面静悄悄的。她起身看电话,看到老毅给她发的飞机晚点,别等他吃饭的消息。

世界好像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世界已经底朝天。

除非这个男人有非常可以唯利是图的特质,非常有钱,或者非常有名,或者非常有颜,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性和爱很难分清。因为爱而有了性,因为性又生出爱,纷纷绕绕,纠缠不清。

但是对于大多男人而言,性和爱基本上是可以分开的。因为爱而性,因为性而爱,男人嘴上也许不会说,但是心里拎得清。

她并不知道在那场往昔中间,老毅到底是走了心还是走了肾,但是15年了,他们的婚姻还四平八稳地存在着,却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至少算是一点点的赢。

萍姐想来想去决定放弃,就让这变成一个飞散在风里的秘密。有时候,只要不去想,就可以装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事实上,就算当初老毅真的有点爱情,但是到底有多少男人在奸情暴漏之前,自己决定能够抛妻弃子,尤其还要放弃在机关里的仕途和稳定的人生?

事实上,如果当初老毅不是有个小官儿,有点小权,手里攒了点儿小钱,怎样的女人能够想到,在奸情暴漏之前,抛夫弃子,放弃自己的名声和清誉,飞蛾扑火,只为了自己的爱情?

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倾尽所有,为了拯救我们纯洁无上的爱情,其实在爱上之前,金钱,势力,能力和资本,这些进不了爱情的场面的现实指数,都已经被计算进去了,每个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只要能做到不损人利己的,都已经是个好人。

你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三观不正。

三观很正的婚姻,应该是一生一世,守着一个人,只要变心就是畜生。其实对于异性的思慕走到哪一步才算是变心?管小鲜肉喊老公?还是看着韩剧,意淫?

人生这么短,永远也就三十年;人生那么长,永远顶多五十年。

结婚又不是阉割手术,谁能让你就变成了绝缘体,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动情。

结婚之后,万一遇到了别的让自己心动的人,这是一个意外而不是一种罪恶,但是把自己的私人欲望凌驾给自己的家人,才是一种该谴责的罪恶!

在成人的世界中,在婚姻里面,最有伤害性的事情,根本不是感情的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最有杀伤力的事情,根本不是爱情死了爱上别人,而是利益倾斜,不再平衡。

只可惜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婚外情,也没有用足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

真正会导致离婚的,不是出轨,而是……


曾经有人告诉我,真正能导致夫妻离婚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出轨、争吵和矛盾,而是你再也无法在对方身上感受到爱意。

你们再也不愿意为彼此付出,你们就像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陌生人,再也找不到婚姻存在的意义。

到那个时候,你会忽然发现,多年感情下来,你竟然说不清你们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

你苦苦思索着过往的一切,最后你找到了一个万能的理由:“彼此性格不适合!”

到底是什么毁掉了你们的婚姻?

我可以先和你们分享一则咨询:

为了方便陈述,里面的情节略有删减和富有语言艺术,加上我并没有询问读者真实姓名的习惯,姑且把那个女孩叫菜菜。

菜菜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她自诩自己嫁给了爱情。

她的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大学3年,毕业后2年,他们的爱情长跑5年后修成正果。

婚礼那天,她老公从一个面瘫脸,生生哭成了一个泪人,当着所有的亲戚来宾说:“能娶到菜菜,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那时候菜菜的感觉是,自己没有嫁错人,他们婚后的生活一定可以很幸福。

其实菜菜的猜测也不是全错,婚后第一年,他们确实如胶似漆,彼此恩爱。

菜菜是家里的独生女,自小被父母宠着,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她老公并不介意,只要是菜菜做的食物,哪怕卖相再差,味道再难吃,他都吃得津津有味。

菜菜老公从事IT行业,工资不错,但经常需要加班,偶尔还要和甲方应酬。

菜菜也很懂事,只要有应酬的夜晚,她就会煮好一碗“解酒汤”放在桌面。老公回来后身心俱疲,但每次只要喝到那碗解酒汤,他就觉得自己娶了世界上最贤惠的女人。

这种恩爱和彼此珍惜,持续了大约1年。

第二年,菜菜老公晋升做了经理,一切就更忙了。

那年情人节,甲方的软件需要提前交付,菜菜老公在公司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个不轻不重的节日。

再说,都已经结婚了,就得是过日子的时候,有些形式的东西,也无需太拘泥。

菜菜一个人在家里待着看电视剧,刷朋友圈时,满屏都是旧同学、旧同事的“秀恩爱”照片。

其实菜菜很理解他,毕竟男人要以事业为重,自己也并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的人。

是的,菜菜明白所有的道理,但那一晚,她还是哭了。

她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爱他一点,为什么要在意这个不轻不重的节日,只要他还爱自己,就够了,不是吗?

因为菜菜的不怪罪,她老公心里开始有了安慰。看来自己还是娶到一个很贤良的老婆,可以理解自己的工作。

于是,那一年的七夕、那一年的端午、她老公要么在公司加班,要么发个红包,说一句祝福语就了事。

菜菜心底很不悦,却极力说服自己,既然已经结婚,就别像谈恋爱一样作了,是该过日子的时候。

可菜菜忘了,她除了是妻子,还是一个女人啊,是女人就会思考很多,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反刍者”,指那些容易对一件事进行反复思考的人。

而这种“反刍者”的心理,在菜菜生日那晚,彻底爆发了。

菜菜一直等待着丈夫的惊喜,从下班后等到半夜12点,当他老公拖着疲惫、醉醺醺的身躯回到家里时,菜菜爆发了。

这一次,没有解酒汤,没有照顾和安慰,取而代之的是歇斯底里的不满和怒骂。

她老公喝了点酒,上了头,心里知道自己理亏,却不愿意承认,吼道:“不就是一个生日吗?今晚是大单客户,你懂事点好不好?你看看你现在,简直就是一个泼妇!”

“嘭!”一声,在她老公摔门而去的那一刻,菜菜崩溃了,她蹲在地上痛哭。

她理解他的忙,她理解他的工作不易,可是谁又能理解她那颗想要被关怀的心?她还是个女人呀!

曾经,菜菜对她老公的忙很感恩,觉得他是在为家庭奋斗,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对那种忙接近于反感,她不再愿意去为她煮解酒汤,也不想理解他的忙。

失去妻子温柔乡的男人,就越是容易把工作作为派遣情绪的出口,所以,菜菜的老公更忙了。

当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反正都结婚了,老婆又不会跑,倒是工作上,竞争越来越大,放多点心思也是正常的。

或许是出于赌气,菜菜从做菜难吃,到更难吃,最后干脆不做。

直到有一次,他老公从外地出差回来,看到满屋子的狼藉,空空如也的餐桌,还有那个素颜穿着旧T-shirt坐在电视机前吃零食的妻子,他的心里忽然涌现出一股怒火与失望。

“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和吃,饭也不做,你说说你还会干嘛?”

“那你呢?你整天在外面混,你管过这个家吗?我天生就是给你做饭的吗?”

那一天,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分房而睡。

一个男人一旦事业有成,就很容易吸引各种年轻貌美的女孩。在某次和甲方开会的时候,菜菜老公认识了个叫飘飘的女孩,她很年轻,有着职业女性独有的美丽,重点是,她很温柔,很漂亮。

她会在菜菜老公工作到咳嗽时,送上一包药,她会在大家一起加班时,给每个人带糖水,其他人都是芋头西米,菜菜老公是绿豆羹,她会对他说:“吃这个,对喉咙比较好。”

她喜欢莎士比亚,她的钢琴到了十级,她偶尔会去听音乐会,每年的年假都会去一个新的国家旅行,为一些公司写游记。

总之,她太优秀了,比起自己的妻子好太多了。重要的是,她还喜欢他。

菜菜的老公毕竟还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他虽然很欣赏飘飘,却一直很清楚这条界限。

但再有界限的人,从精神出轨那一刻起,就无法控制肉体的出轨,尤其当两个人一起工作,朝夕相对。

他们还是发生关系了,菜菜老公说:“我不可能离婚的,我爱菜菜。”

飘飘说:“我知道,但我不在乎,你就把我当朋友吧。”

是啊,菜菜的老公拎得清什么是炮友,什么是老婆。可菜菜拎不清呀!

看到短信的菜菜疯了,她开始用尽一切辱骂性语言去辱骂他,“渣男”、“出轨男”、“没良心”,她开始翻看他的聊天记录,她开始对他疑神疑鬼,甚至不愿意去关心这个伤害自己无数次的男人。

直到……他们离婚了。

菜菜老公其实并没有和飘飘在一起,可他们还是离婚了。

出轨真的很难原谅吧,可毁掉这段爱情的,真的是出轨吗?

菜菜说,她真的不知道了,可能从第二年的情人节开始,他们就已经渐行渐远。

现在在职业领域,有一个词很火,叫“舒适区”,意思大概是,让你感到很舒服且不用花费精力去维持和改变的区域。

很多人倡导的是,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突破,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更多不同的领域、接受不同的思维和突破不一样的自己。

其实在婚姻里,也有那么一个“舒适区”,它的后果,甚至比职业上的“舒适区”更加可怕。

因为在“婚姻舒适区”里待久的两个人,迟早会争吵、矛盾,最终走向离婚。

什么才是婚姻的“舒适区”?

说白了,就是不再担心失去彼此。

因为不担心失去,所以不会去在意。一旦不在意,就不会花费心思去维持。

男的可以一心忙于事业,不用再为女的制造任何浪漫,女的不用再提升自己,来吸引男的持续关注。

这种看似最舒服的生活状态,其实就像HIV病毒一样,蚕食着你们的婚姻和爱情,在不知不觉间,让它分崩离析。

女方再也感受不到男的对自己的温暖,于是开始自怨自艾,淬炼成一个泼妇;男的也感受不到女的对自己的关怀,于是心生不满,开始将目光看向外面的花花世界。

很多人喜欢用“不合适”来结束一段婚姻或者爱情,但这样的说法何其可笑?

当初选择ta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当初恋爱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当初结婚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

等到你们婚后几年了,你再说不合适?

这巴掌,真的打得不痛吗?

还记得袁咏仪和张智霖之前参加一项综艺的时候,有人问张智霖:“你怎么能和你妻子一直维持那么好的关系?”

张智霖的回答是:“因为我怕我会失去她。”

要知道,张智霖和袁咏仪相恋25年,结婚16年,要换做别的男人,早就觉得这个女人跟定自己了。可张智霖却始终担心,自己会失去她。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悉心经营,因为悉心经营,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真的是张智霖天生没有安全感吗?还是他早就明白婚姻和人生的本质。

结婚的人可以离婚,事业有成的人可以一夜破产,身体康健的人可以一瞬间残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

你所拥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花费精力、时间去维持。

没有无缘无故的白头偕老,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商业帝国,越努力,越幸运。

当有一天,你对某个人、某件事松懈下来,认为它再也不会离开自己的时候,就是你将要失去它的时候。

那个毁掉你婚姻的,其实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