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爱没有对错,却始终有先来后到。

爱没有对错,却始终有先来后到。

发表时间:2020-12-14

【www.qg13.com - 爱依然情始终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没有对错,却始终有先来后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素素来找我诉苦:“气死我了,那个女的太不要脸了,最近又来骚扰我老公了!”

我知道素素说的女生是谁。她是素素老公出去应酬时见过的小西。由于工作需要,双方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偶尔也有业务上的交集。

素素老公确实是个外形不错的男人,而且人也温柔体贴,很吸引女生。他和素素非常恩爱,与异性朋友或者异性同事相处时不会越界,也明确公开自己已经有老婆了,基本是个绯闻绝缘体。

但是有些人偏偏就是喜欢强行插入到别人的爱情,甚至婚姻中。

当初小西不断发短信约素素老公出去玩,甚至表明自己喜欢素素老公的时候,素素老公主动把记录给素素看,坦白了有关小西的一切情况。

素素怒不可遏,但是依然客气地给小西打电话说:“我和我老公感情很好,希望你可以早点找到你的真爱。”

没想到最近因为双方业务合作比较频繁,小西又对素素老公展开攻势,不断要求加素素老公的微信。

素素老公一次又一次很明确地拒绝了小西,但是小西却坚持:“爱情不分先来后到,说不定以后和我相处久了你也会喜欢我的!”

爱情有时候会突然降临,如果在那个特定的位置里,没有空缺来安放你的心,你的爱必定不能结果。小西的满腔热烈的爱意,只能换来素素老公的冷处理。

在三人行里,不被爱的那个人,注定是多余的。

不得不说素素是幸运的,因为她老公坚守了爱情的底线,没有让第三个人介入。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我的朋友悦悦身上,但是悦悦的老公阿择却背叛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

故事剧情非常俗套,无非就是阿择和一群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和小三看对眼了。

一开始,小三不知道阿择已经有老婆,后来经过别人的提醒,小三去质问阿择,阿择就解释说:“我已经不爱她了,准备和她离婚了。你是我迟来的真爱,我更想和你在一起。”

然而事实是,阿择并没有和悦悦离婚。他一边瞒着悦悦,一边和小三谈情说爱。直到后来,悦悦无意中看见阿择手机里和小三的情话,才惊觉阿择出轨了。

悦悦当下就和阿择摊牌,决定离婚。大家都惊讶于悦悦的决绝和果断,好奇悦悦为什么不尝试修复这段婚姻。

悦悦则说:“任何话都不是出轨的借口。如果不爱了,可以坦诚地说出来,分手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脱。但是出轨是无穷尽的,他既然能出轨于你,也能出轨于别人。”

没想到悦悦一语成谶,阿择和小三在一起一年之后,又出轨了。

如果真的遇到了“迟来的真爱”,那为什么还要拖着原本的爱人呢?一段感情都无法处理好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能全心全意地爱第二个人。

而且,如果他足够爱你,怎么会让第三者插进来?对于这样一个不够爱你的人,你又何必舍不得呢。

一段爱情往往开始于一方的告白或追求,对于喜欢的人,当然可以主动去追求。但是在追求对方之前,请先确认对方是不是单身。

或许在有些人的意识中,爱情不分先后,真爱晚来一步。但是“真爱”不应该成为你介入别人感情或者出轨的正当理由。

感情的事,有时候无法谈论对错,但是以破坏别人感情为前提或目的的自私的爱,就是伤害别人的利刃。

一段爱情中,从来都只有双人座,容不得第三者。

精选阅读

始终明确,始终坚定


始终明确,始终坚定

我跟刘睿是很好的朋友,我们常常约在咖啡馆聊天。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内心强大、目标极其清晰明确的姑娘,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媒体人。她对“看世界”这件事的兴趣和渴望超乎常人,不断地行走,不断地观察,是她愿意为自己争取的最宝贵机会。

为什么说她目标极其明确,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大家在本科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都会怎么安排呢?无非是新鲜劲儿十足地在校园里逛一逛,和新来的同学认识一下扯扯闲篇儿,视察一下未来四年的食堂档次高低,观察一下班里的男生质量如何,估计这一天就过去了。的

然而,据刘大美人的一位同学反映:“在新生报到第一天,我在宿舍楼下碰到刚认识的刘睿,当时她正背着双肩书包往外走,我问她干吗去?她居然回答说,我去自习室学英语……”

没错,刘大美人一进大学,就是公认的班花,而这位班花在入学第一天,就作出了最酷最特立独行的决定:去上自习。

“哈哈,我在大学四年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院学生会的活动之外,就一个想法,就是学好英语,毕业之后出国。尤其是大三开始,我的努力方向就更明确了。

“我学英语的确挺拼的,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时候,我都很感谢自己,我觉得只要你特别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会达成自己的愿望。”

大三时,刘睿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更专注”的环境,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来,背着装满复习资料的双肩包,一个人从暖和的宿舍出来,跑去隔壁的第二外国语学院看英语。她说那里的语言学习氛围更浓郁,不少学生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开始大声朗读背诵。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过得真是挺单调。清晨读书两小时,然后去吃早餐,再去上自习,因为雅思考试有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嘛,所以每天都会规划,上午哪两部分,下午哪两部分。这种状态保持了一年多时间,真的非常枯燥。”

除此之外,刘睿还经常从位于东五环的传媒大学,坐两个多小时车去北四环外的五道口参加免费的雅思模考。她说自己非常重视申报学校信息的采集,只要听说哪个高分考生要做分享,或者哪个著名大学来华做宣讲会,再远她都会跑去听。

“其实这个过程给我收益很大的,而且认识了好多优秀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在王府井参加一个伦敦大学的介绍讲座,遇到了一个师姐,当时她说想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于是有好多人打击她,说做主持人就已经很好了,干吗要出国呢?

“当时那个师姐跟我说的一席话让我现在都记忆深刻,她说卓越永远只是少部分的人,其他的人可能希望通过他们的说服,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平庸的人,所以你必须要坚守你自己,决不能因为别人的话而动摇。”

刘睿说,现在那位师姐已经是第一财经的当家主持了。

“回国这么多年之后,再碰到当年一起考雅思的人,发现他们都非常非常优秀,比当年的他们又高出了很多个台阶,我心里非常高兴。”

14 你想要喜欢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你一直相信,一定会遇见这么一个人:

你喜欢他,且他也喜欢你,

可是相信了那么久,他还是没有出现,

其实,不是没有喜欢你的他,只是你不要想去喜欢。

该找个什么样的对象,这个问题你一直很纠结。

候选人里,每个都各有优缺点,弄得你选不出来。想起这个的时候,觉得他好些地方很好,但是又有些地方难以接受,如果这么选择了他你有点不甘。选择那个,这些地方是好了,可是又有些地方不好。你很纠结,到底和谁开始一段感情。你知道完美的人不存在,也知道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朋友们都劝你,别太挑剔,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你也劝自己,谁没有缺点,凑合着点吧。可是,你始终难以接受。凑合?一辈子的事情怎么能凑合?

于是你一直单身。

你知道自己的条件不配找个完美的人。但是你不知道该妥协找个人凑合,还是该坚持自己的标准坚信自己能遇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你不想凑合,可是你真的想结婚了。

很多人很多说法,有的人认为别太挑剔,差不多就行。有的人认为感情的事不能勉强,挑剔是因为不合适。有的人认为感情哪这么多理性,不管条件怎么样,重要的是有感情。

你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个讲究条件的人,因为你的条件没有太多物欲现实的东西。你的条件只是:性格、兴趣、品位、脾气、志向、意志力等这些东西,或者你要求在一起要有感觉,相互喜欢,见第一面要有冲动等这种条件。你的条件其实只有一个:投缘。有的还多个条件:要主动喜欢自己。

你一直都以为自己要的很简单,很正常,一点都不高。但是你不知道,其实这些条件更可怕,你还不如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譬如,年薪30万以上,有北京户口,有在京发展意向。但是你整些性格啊兴趣啊人品啊这些东西的时候,恰恰难了起来。因为这些难以量化的条件,合不合你的标准只有自己知道,而且由于接触程度的深浅,你无法在短时间内看清一个人的真正本质。

似乎,你想要的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因为你并不是在择偶,你只是在做排除。当一个人出现时,你会因为这个缺点而否定;当另外一个人出现时,你就会因为另外一个不足而不想要;再出现一个人,你还是发现他有些让你觉得遗憾的地方。然后你开始比较、纠结,当你很想结婚的时候,你想挑出一个差不多的行了:当你缓过劲来的时候你又觉得,这么凑合一辈子多不甘心!

无论出现过多少人,都会被你排除。你想要的喜欢的人,始终没有出现。能被你喜欢的人,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才可能被你喜欢,可是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人始终没有。能被你喜欢的条件就是:没有能被你挑出来的毛病。

这个好难。

这个条件之外,我很想问一问,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这个问题没有被回答之前,我想你是不会找到中意的伴侣的。你是真的想要一个人结婚,还是想要一个完美的人来满足你所有的欲求。你是真的想喜欢一个人,还是想保证自己在婚姻里没有遗憾。或许你并不是想拥有一个人,你只是不愿意为一个人放弃一片森林。

关系就是围城,无数文人墨客谈过婚姻与围城,讲述伴侣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束缚。在关系之中,你只能对一个人专一,然后放弃其他人对你的追求与爱慕,放弃你追求其他人的权利,放弃其他所有可能性。这对你,可能是痛苦的。你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好,习惯了觉得好多人都好,习惯了想着无数种可能性,然后突然这些都消失了,这是你无法接受的。如果在理想状态下,你更愿意和这些人都保持一种纯洁的暧昧关系。

这种幻想也建立在另外一个基础上,你和他们都保持暧昧关系,且他们都只和你一个人保持。你不仅需要各种可能性,还需要一个唯一。你需要很多人来仰慕你,主动联系你,关心你,喜欢你且只喜欢你,这样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而这么多人只喜欢你一个且只有你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这是可能的,所以你只在心底偷偷幻想而不会列入计划。

于是我们总结了你想要的恋人的特点:他要具备我喜欢的所有特质,这样我就不会觉得别人好;他的世界只许有我一个,把我当作最重要的宝。

可是没人能做到,但你又想得到,于是“成就”了现在的你:你很想找一个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在一起,但是还没找到,可是你又想结婚了,所以你不知道该找个做到一半的人去凑合还是继续等待寻找。即使你想找一个凑合,这也很麻烦,因为不知道到底保留哪个标准放弃哪个标准。

选择是痛苦的。

选择的痛苦在于,你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你必须选择。选择的痛苦不在于你得到,而在于你失去。选择对于你来说就意味着失去,如果选择了一个人就失去了其他人,如果选择了一些特质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特质,如果选择了等待就失去了现在能有的恋爱,反正怎么选都要失去都会痛苦。当你选不出的时候,为了逃避选择的痛苦,你选择了更痛苦的选择:纠结。

问题不在于你想要妥协降低标准,还是你该选择坚持等待,而是在于你要弄清楚自己:你想要什么。

当你弄清楚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去选择。因为你清楚之后,你才可以决定放弃哪些。然后为自己的放弃负责,准备接纳放弃,勇敢放弃。有些东西,你注定不能同时拥有。再优秀的人也不能拥有所有。

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可能真正去成长。把那些不重要的需求都剔除,只留下最重要的需求,那才是关系里的开始和永恒之道。

我们始终没有一起看长河落日


在《一个人的朝圣》的结尾,哈罗德和莫林在海滩上看到云开日出后夺目而璀璨的天空,这是让我印象极深的一幕。故事应该就终结于此了,不应该有后来。有情义和情意,有追忆就够了。

老实说,在看到《奎妮的情歌》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恼火的。又来了!非要让线索人物暗恋上男主角,非要这么“俗”吗?——却仿佛不是这样的,在我翻开,进入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是讲“暗恋”这件事,依然还是情意和情义,依然还是成长——在我看来,“朝圣”其实就是成长啊,哪怕你已进入中年、老年、暮年,你的一生,都在走向什么,追寻着什么,慢慢地成为它,成长着。  

奎妮爱上哈罗德,自自然然——是“爱”吗?可能叫有好感吧。在经历过许多糟心的事情后,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那么暗淡,却碰上一个特别善良而诚挚的人,对自己友善的人,还多多少少在个性上,跟自己有点相像。因为对自己好,因为感觉到被关心,所以感觉温暖,所以,有一点动心。于是这份心动,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也渐渐在长大,渐渐温暖,渐渐汹涌,却始终被克制着。

奎妮是这样一个人,受过剑桥的精英教育,却在一个女性不可能有光辉前程的年代里,做着普通的职业,穿着保守,沉静不与人争,爱生活,即使中年了,依然如少女般纯良。骨子里还有一颗文艺的心(一个人在青春年代里受过的那些美的熏陶,会历历如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的)。哈罗德对她而言,是一个好人——在她经历了那么多不够“好”的人之后。而所谓对他的爱与喜欢,莫非是因为,对一个好人好,就可以让她觉得,人生也变得好了,不那么灰暗了,内心也会更明静,更丰富一些?

普普通通的奎妮,以她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哈罗德:跟他同车,聊天,讲薄脆饼干里的谜语,倒着唱歌,给他薄荷糖,听他讲他的儿子,他的烦忧和落寞,也倾听他的大笑。许多许多年,她一直都这样做。做这些的时候,她感到由衷的快乐和充实。许多许多年,她对他发乎情,止乎礼。在她而言,这样近距离地陪伴,一直这么做下去,就够了。她不要进入他的生活,不要让他动荡。

但哈罗德的生活是动荡的,它不由他或是奎妮的意志而控制——哦不,小说里不会写“小三插足”这么恶俗的情节!没有的。动荡在于哈罗德之子戴维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天底下最不应该去做的事情。而奎妮曾经是戴维视作知己的人,她在戴维最悲伤的时候,赶走了他。戴维的死,让奎妮负疚一生。她开始主动担当哈罗德工作上的错误,并彻底逃开了他的生活。——离开他,离开这段中年时候才碰到的温暖和动心,让自己不去温暖,不去动心,是不是会离痛苦少一些、愧疚少一些?

离开他,是在逃吗?

奎妮是这样一个人,她有很清楚的认识:“没有派对,没有人致辞说我善良,没有特别的裙子,没有五彩纸屑。没有人每晚和我坐在一起,也没有人每个清晨在我身边醒来。”离开哈罗德的生活圈子之后,她去买下了一栋破败的海边小屋,拓荒一般,建立了一座海边的花园。她变成了彻底的一个人,独自来去,独自劳作,独自听着贝壳风铃丁零当啷,看着星辰坠入海中,再看着颜色在海面上蔓延,白日来临。一天天,她告诉自己,这是她甘愿选择的,她有整整一座花园,她有她的丰富和她的独处。但站在阳光里,她还是会觉得冷,还是会觉得不想吃东西,不想——继续?

她在海边捡来许许多多的木头,长得像人形的木头;她把木头们一根根竖在花园里,代表她生命里经历的人们,“他们”甚至有莫琳(那是哈罗德的妻子啊!作为一个暗恋中的女人,怕是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吧),有戴维(即使他死了,才二十一岁,太短暂。然而,他们还有过一起聊天跳舞的时光,那时光让她宛如少女,闪耀,却也慌乱)。当然,“他们”中还有她的父母,给她生命和安全感的人。“他们”中,“哈罗德”站在花园的中央。尽管,他从不会爱她。奎妮很卖力地找寻这些木头,很细心地一根根竖好它们。——为什么我读到这一段,会觉得特别惆怅呢?

我们不知道奎妮如何能这样,一直过了二十年。小说中从一开头,奎妮就已经是一个重病的人,在一座临终关怀医院里,跟一群病友在一起,每天,大家聊天,喝营养饮料,看窗外的景色,睡着。总有病人会在不知道哪一天的不知道哪一个时刻,死去。奎妮每天在幻想和现实交替的日常里,等待着死亡,同时也期待,哈罗德的来临。

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负疚逃亡二十年后,主动要求:来看看我把,哪怕一眼都行。

得知奎妮的老友(并且是奎妮暗恋过的人)要跋涉千里而来,也给了病友们巨大的希望。他们开心地、像期待一个节日一样,期待着他军哥嘹亮一般的到来。约好,不要死,要活到看到他来的那一天。……可是,哈罗德走得太难了,太慢了,病人中,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善良可爱的,都走了。奎妮的幻觉越来越多,她越来越分不清是醒是梦,她焦灼,又复归平静,继续焦灼,又复归平静;死亡不知道何时来临,他能不能比死先到?

病友亨德森先生曾经艰难地跟奎妮说:“要是在几年前,我会推荐一杯上好的餐后甜酒,然后再来杯咖啡喝几颗薄荷糖。之后我们可以沿着河口散个步,看着落日。”他明显是对奎妮,有好感的。可他却问:“你和哈罗德·弗雷做过这样的事情吗?”攒了二十年的忧伤如巨浪滚滚而来,奎妮无法沉默良久,无法开口,而他一直在看着她。

“我,我明白了,你一定很不好过。”

他继续说:“我希望我能在几年前相遇,我们或许可以享受一段时光。但这就是命。又或许,放在几年前,你和我都不会注意到对方。我们得对现在知足。”

当晚,亨德森死了。

亨德森死了,珠母钮王在更早的时候死了,在更加更加早的时候,那个年轻的同志病友,在进行了史上最简的婚礼之后,幸福地死了;到后来,仿佛生命力最旺盛、一直号召大家要等到哈罗德来的芬缇也死了,她死在奎妮的陪伴下。“不想要燥热,就成为它。”奎妮对芬缇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等,无非是等一个将来。空想将来没有什么好处,你必须不再企盼变化,你必须成为变化本身。——玛丽修女对奎妮说。奎妮仿佛懂了,她不确定。

人,要怎样变成变化呢?哈罗德如果真能走到,还能认出她吗?二十年来,她喜欢他,莫琳知道,戴维知道,许多人都知道,只有他不知,只有他不知。

自始至终,整本书里都没有特别悲痛的情绪。即使是一群将死之人在等待自己命定的结局,可每一个人,都离开得那么平静。即使奎妮爱了哈罗德那么多年而她没有说出来,哈罗德也不知道,她也不觉得这有多么苦。即使奎妮对戴维像对年轻时候的哈罗德那般疼爱,却遭到他狠狠嘲笑,让她所有的期待,都戛然而止,她对他始终都还是怀念(带着莫名愧疚的)。即使知道一个女人在爱着自己的丈夫,二十年,莫林却依然鼓励哈罗德,走下去,去见她!

人生里要发生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呢?不会的。就连奎妮孤独待在海上花园里的时光,她也觉得,许多时候,痛苦并没有那么强烈,它只是依稀存在着。

当初的动心造就了今日的痛苦。当初的动心,也造就了与痛苦共存的幸福。

还有希望。  

奎妮是这样一个人,她的后半生,一直在逃避,然后在生命快要抵达终点的时候,却变得无比坚定,无比期待;等她成长了(她曾经是多么想要压抑这份成长啊!)几十年的心动,面临的结局。

哈罗德总算来了,千里迢迢,憔悴,瘦削,寒酸,却跟她一样坚定。

“这么多年,我以为我生命里有一块缺失了,但它一直都在。我坐在你的车里,你的身旁,当你开车时,它在。我倒着唱歌,你哈哈大笑,或者我准备野餐,而你吃到渣都不剩时,它在。你说你喜欢我的棕色套装时,你为我开门时,你曾经问我愿不愿兜远路回家时,它都在。后来它出现在我的花园里。我看着太阳,看它照耀在我的手上。之前没有玫瑰花蕾的地方冒出花蕾来。它还在那些驻足停留、隔着花园围墙谈天说地的人身上。就在我以为我的生命画上句号时,它又不时地出现在疗养院里。它无处不自,我的幸福——母亲唱歌伴我 ,父亲拉起手保护我的安全——但都是这么微小、平实的东西,我错把它们当做普通,视而不见。我们预期幸福会敲锣打鼓地伴着迹象地到来,但它不会。我爱你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已足够。”

这份爱就是生命力。这份爱驱使她在孑然一生的人世间活得蓬勃而坦荡。这份爱哪怕只是一个人的付出和怀念,也可以成为歌,成为光,成为信念,成为瑰丽。

男人爱的,始终是这种女人


01

“男人始终爱的都是漂亮女人!”一个自称“阅男无数”的女人这样说道,“所以,姐妹们,一定要让自己变美!护肤、化妆,再不行就整容!”

目前,大众对于女性的审美基本都有共性,即五官精致、打扮时尚等等。而几乎所有的整容脸,都是“尖下巴、高鼻梁、大眼睛”,这人造的美貌更是千篇一律。

可还是有许多女人,愿意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一张脸上,追求千篇一律的皮囊,为此付出代价,有的甚至是赔上性命。她们只追求美,却往往不去追求自我的提升、内在的修养。

其实,对于只有美貌的女人,男人多是喜欢,进而想要占有,并不是真爱。

很多男人之所以选择和漂亮的女人恋爱,是因为漂亮的女人可以给予男人感官上的刺激,激发男人的征服欲,满足男人的欲望。

很多男人之所以和漂亮的女人结婚,多半也是因为漂亮的女人可以生育出颜值更高的下一代,以此来复制或者改善男人的遗传基因。

这看起来很扎心,且其中爱的成分又有多少呢?恐怕也只有那些男人自己知道了。

对于好看的皮囊,男人是永远看不够的。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女人衰老了,而男人又看不到女人身上的其他价值时,就会逃离,甚至是抛弃这个女人。

02

好看的皮囊终会凋谢,有趣的灵魂历久弥香。

男人始终爱的是一个浑身散发正能量,懂得自我提升,并且懂他的有趣女人。

一个女人的美貌,只是能够把男人吸引过来。但一个女人的优秀、有趣,却可以让男人真正开始心动,并且让男人的爱保持永久。

钱钟书夸赞妻子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婚后,他始终爱着这个女人,直到他永久地闭上了双眼。

观看杨绛年轻时的照片,以现在大众的审美来说,算不上漂亮。但是她却能牢牢抓住钱钟书的心。

杨绛是一个浑身散发正能量的女人,不会被生活的琐事和烦心事轻易撼动情绪,即使生气了,也不会发泄在钱钟书身上。

杨绛也懂得自我提升,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

婚前她是一个不会做家务的名门闺秀,婚后她学会了做饭、打理家事。她还常常伴随钱钟书创作,尝试着书写自己的文学作品,最终也把自己历练成了文豪!

还有,杨绛还是钱钟书的红颜知己,她是最懂他的人。

钱钟书不会照顾自己,她来帮他;钱钟书做家务老犯错,她来收拾“残局”;钱钟书捣蛋,她包容。她从来不会想着改造他的孩子气,而是想着成就他的长处。

婚后,很多女人都想去改造男人,然而一个聪明的女人,不是去改造男人,而是去影响男人、成就男人。

不管生活是阳光灿烂还是乌云密布,这种女人始终带着自信的笑。

能够让一脸冷峻的陈小春露出暖洋洋且宠溺的笑容的人,估计只有他老婆应采儿了。

陈小春此前带应采儿一起参加节目时,曾表示从小就喜欢爱笑的女孩子,笑了就很有希望,就选了她!

不苟言笑的陈小春,遇到了大笑姑婆应采儿,于是就有了演唱会上甜虐他人的那一幕,当时台上的陈小春表情酷酷地唱着《相依为命》,台下的应采儿忽地站起身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为老公助威。

这段视频随后就在网上疯传,不少人感叹,“你在闹,他在笑”,这就是传说中最美好的爱情了。

应采儿不仅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还是一个灵魂有趣的自信女人。她的笑,她的懂,最终得到了陈小春的笑,成为了他的最爱。

03

以前,很多女人认为只要和男人结了婚,就有了依靠,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的大山。然而女人没想到,后来所有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男人最后抛妻弃子,成为了别的女人的靠山。

岁月催人老,不比鲜花嫩。耗费再多的金钱和时间去留住脸上的青春,始终是留不住男人心的,因为总会有比你外貌更出众的女人。

而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女人,面带笑容,自信独立,把自己当成依靠,做自己的大山,想要的物质生活自己去挣,不去依赖男人,同时还能常常给予男人正面的情绪,走进男人的心,与男人进行灵魂上的沟通。

因此,只有你成为男人心目中独一无二灵魂有趣的女人,才能始终成为他的最爱。

要想成为一个这样的女人,就必须塑造自身的内在美,勤于学习,不断突破。

在此,我愿你保持美丽,更愿你具备一个有趣的灵魂,成为你最爱的人的最爱。

婚后到底谁听谁的


01

在一期《朗读者》中,汪明荃和罗家英夫妇被邀请成为朗读嘉宾。

主持人董卿问他们结婚后到底是谁听谁的?罗家英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听老婆的。”他还不忘自嘲说:“因为她是房东啊。”

汪明荃是一个事业有成、在生活上有自己标准的大女人,而罗家英也是一个性格强悍、遇事有主见的大男人,家人都很怕他。

这对年过花甲的夫妻,婚后面临的难题就是:到底谁听谁的?第一件事问题就是:到底谁搬到谁家?

汪明荃家里有3条狗,换地方住它们会不习惯,罗家英为了照顾妻子的感受,主动搬到了汪明荃的家里,罗家英戏谑说,因为汪明荃的房子大。但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任何人都更习惯住自己的房子,更何况是62岁的罗家英?

当年他们登记结婚的消息公布后,很多网友都为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捏把汗。毕竟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两个性格如此硬的人生活在一起,真的能够携手度过后半生吗?

而当罗家英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说汪明荃是房东,他要听他的,要不然就会被赶出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们一定会幸福,因为罗家英懂得在婚姻中生活中适当妥协。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妥协不是软弱,而是强大背后的成熟与包容,有技巧地坚持自我,淡定且从容。

罗家英熟谙夫妻之间妥协的重要性,面对一件事情当两个人持不同意见时,懂得适时退一个台阶。这是一种智慧的妥协,是婚姻的春药,让婚姻在琐碎的日子里也能迸发出激情。

02

婚姻中,两个人难免因为各种事情意见不合,如果两个人都坚持己见,很容易双方相持不下而陷入僵局。而男人的适当妥协,会让女人觉得很温暖,更能真切地感受到男人对自己的爱,有利于提升婚姻的幸福感。

相反,一个不愿意妥协的男人,也不是人生的最佳伴侣。

小媚和老公因为要不要孩子闹起了离婚,事情缘由是:小媚得到了一个到美国学习一年的机会,老公坚持让她先生孩子。小媚现阶段处于职场上升期,原本计划是近三年不考虑生孩子。

介于老公很希望早点要孩子,她答应老公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就备孕,但她老公坚持要她放弃去美国的机会,从现在就开始备孕。

朋友们为了劝解他们,特意组织了一个聚会,聚会上,她老公依然坚持要小媚开始备孕,不然就离婚。

李筱懿关于妥协是这样说的:大多数男人的爱情与婚姻的首要功能是让自己愉悦,让自己身处甜甜的蜜糖中,一旦到需要妥协与牺牲的境地,爱情的成色立即变化。而女人总是自觉地以他的生活目标为指引的妥协,是与他的喜怒哀乐保持同步的迁就。

细细想来觉得很有道理,婚姻中,女人确实更容易主动妥协,而对于很多男人来说,妥协比登天还难。就像小媚和她老公,她已经率先妥协了,答应从美国回来后就备孕,而他老公却始终不愿意做一丁点儿的让步。

听说小媚最终留下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后独自去了美国。且不说他们夫妻最终会不会离婚,就小媚老公这种不愿意妥协的行事风格,他们的婚姻日后也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03

男人的妥协,也是一种爱的表达,会让婚姻中的女人更有安全感。

朋友小梨的老公就很包容她,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她老公在妥协。小到每天晚上吃什么菜,大到家里买房买车,每当两个人争执不下,老公都会适当的妥协,以小梨的建议和意见为主。

就以每周末去哪里玩为例吧,虽说每周他们都会提出不同的出游计划,而实际上,周末都是按照小梨的计划度过的。

“我知道他是故意让着我的,这让我觉得很温暖。”小梨每次提起他老公,满脸都堆满了幸福,一看就是被宠爱着的女人。也正是因为体谅老公为了他们的婚姻做出的那些妥协,小梨也格外的珍惜他们的婚姻。

平时细心照顾老公的起居,对老公的家人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逢年过节都会准备礼物。

其实女人很容易满足,让女人感动的不是香奈儿,也不是好房好车,而是男人适时的妥协,就像有奇效的的春药,为逐渐平淡的婚姻重新注入新鲜的血液。

04

两个不同的人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绊绊。

当发生冲突时,女人很容易失去理性,而男人如果能够在感情和理智的基础上适当妥协,会抚平女人心中的怒火,更容易让双方的需求达成平衡一致,自然更有利于营造幸福的婚姻。

但适当的妥协也不能是无原则地妥协,男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因为如果一味的无条件妥协,时间一长也会觉得委屈,量变到质变,终究会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

美国作家吉莉安·弗琳,她在《消失的爱人》说过:婚姻就是互相妥协、努力经营,然后更加努力地经营、沟通和妥协,随后再来一轮经营。

虽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一起经营,但如果男不愿为女人放弃自己的部分生活,不愿意做任何的妥协,这样的爱很难长久。婚姻里,男人忠于爱情、信任女人固然重要,但适当妥协,才是让婚姻幸福的春药。

我们这么辛苦地争对错,就是为了把爱干掉?


1为什么那么在意对错?

有一次周末坐地铁,等车的时候看到一对情侣在争吵。

男方说,“我经常走这个路线,听我的没错,如果按照你说的倒3号线,会绕很大的弯,多走半小时啊!”

女方说,“你说的不对,我昨天都查过了,换乘3号比你说那条线要近。”

两人都很生气,都认为自己说的对,看到附近有个值班的大爷,他们就过去问那个大爷:“您说我们说的路线,哪个更近?”

大爷看了看女生阴暗的脸色,说,“小伙子,你要是想少花时间,走你说的路线,你要是还想要女朋友,就走她说的路线。”

我们常说,感情里没有对错,但是现实中往往相反。

我们经常听到:

“你看,我早就说过该这样做。”

“你这种想法就是幼稚。”

“三四十岁的人,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

现实生活,充满了对与错。可是,我们为什么爱争对错呢?

在情感中,女生有时候会认为,你听不听我的,代表你在不在乎我。

另外,我们之所以要争对错,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无意识把“我的观点”等同于“我们本身”。

如果我的观点错了,意思就是,我错了。

但是,我是错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极大否定,对自我的存在感的一种抹杀。

张女士每次给丈夫提建议之前,忍不住都会加一句:“你是不是傻啊?”“你没脑子吗?”,然后才开始表达她真正想建议的事情。

当然,张女士的丈夫听完之后,自然会火冒三丈,肯定不会接受她的建议,会抗争到底,哪怕张女士建议是正确的,也不会接受,因为接受了,就等于自己“傻”“没脑子”。

在讲话中,充满对错之分,无意中流露出我们的优越感——我比你聪明。对方很自然,会感受了一种被挑衅,不被尊重,被否定。在这种语气中,对方很难作出任何的退让。任何的退让,都威胁了自身的存在感。

那如果我们对话中,把人与事分离,不再争论对错,比优越感,情况会完全不同。

晓梦和他的先生,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在多次交往中,发现晓梦说话有个特点,就是她的先生说话时,再不合理,她都能看到先生的合理性,会去确认先生的感受,这当然给了先生一种很大的存在感。晓梦再来分享自己的建议的时候,这个时候先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你的沟通模式,是否让对方感受到被指责或被要挟,你是否将对方的观点,连同对方本人一同否定了呢?还是说,在沟通模式中,充满着尊重、理解和商量的态度呢?

另外,如果你是“错的一方”,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观点”,同“我们本身”分离开来,那当我们的观点被指认“错”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会不会感觉好一点?

2对错背后是控制欲

对错背后,是控制的欲望。

即,我不允许你做自己,你要做我要求的你。

我们在找对象之前,常常听到别人这样问起,“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于是,你仔细想了想,我想找这样,这样,这样的。也就是说,在你遇到某个人之前,你的心底,是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形象的。

当我们和一个陌生人相遇、相恋,一切看似那么美满,就像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接着结婚,生子,在一起越来越久,越来越熟悉,然后,你发现,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这个人怎么跟我当初想象的不是一个样子,于是你会说:

“当初我找TA,真是瞎眼了”

“TA说过要改要改,这么久从来都不改,还是老样子”

你心里的理想伴侣,逐渐不那么理想了,TA的真实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你眼前,似乎,你越来越不认识这个人了。

到底是这个人变了,还是,你从一开始,就不曾看见真实的TA?

即使,我们看见了对方真实的样子,我们又是否尊重了TA本来的存在?

当真实的形象逐渐浮现出来,我们下意识地会想要打压这个真实的样子,我们焦虑着“你怎么能按着我期待以外的形象发展呢?这简直太可怕了”于是你感受到失控,越来越强烈的失控感,你会想“我可不能软弱,我要改变TA,让TA变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3真实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为什么结婚?

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温尼科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泡,这个能量泡需要不断伸展,与万事万物建立着很好的连接……

而很好的连接,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因为,只有真实,才会有能量。而当我们企图改变伴侣,伴侣就被物化,并非真实。

在真实世界的连接中,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在亲密关系中,这种存在被强化,我们的存在,变得独一无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是我们所有能量的来源。

小美跟先生谈恋爱的时候,感觉先生非常体贴、宽容、成熟,并且从来不发脾气(小美最看重的一点)。两人彼此倾心,很快便结婚了。但在后来的相处中,丈夫发了两次脾气,把小美吓坏了。

“他那么温柔、成熟,怎么可以发脾气呢!”她伤心地说到,“他发脾气的时候,我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问了一下原因,原来小美花了800元,给先生做了升舱,而先生却在登机的时候,把座位换回原来的座位,这样就可以和小美坐在一起。

“我当时看到他不打招呼就把座位换回来了,我就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那800元是不能退的!”小美继续解释,“他居然气急败坏地吼我说——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祝你玩得愉快!”

小美的先生,从期待的先生-“从来不发脾气”变成了真实的先生-偶尔,也是会有脾气的。“真实先生”的出现,粉碎了她对“完美先生”的印象。

那么,如何放下期待,看见真实的伴侣、接纳真实的伴侣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卸下防御。防御是什么?狡辩是防御、指责是防御、否定是防御,防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只要不以真实分享自我感受,尤其是脆弱感受的,都是防御。

如果小美能够放下指责,坦白分享感受:自己很心疼800元,但是能够和先生坐在一起也是很开心的。这样,一场争吵,会不会就可以避免呢?

如果小美能够意识到,完美的先生,也是一个人,在受到指责的时候,也会生气,也会有点小脾气,能够接纳这种真实,而不是要求先生做到“不发脾气”的完美,会不会,感觉也会更好一点呢?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指责伴侣,不是吗?我们只是感受到了一种焦虑和恐惧。在焦虑什么、害怕什么,分享出来,让伴侣理解你的感受。

如果TA爱你,会去照顾和呵护你的感受,如果伴侣无法满足这个想法,那也并不是伴侣的过错,不是吗?

也许你会说,如果分享感受、坦诚脆弱,对方会不会嘲笑我、看不起我?

人与人不同,却又相同,有共同的人性,比如,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认可,害怕失去,等等等,当你分享这些脆弱但真实的感受的时候,也许你的伴侣没有经历过你的经历,但TA一定经历过你正在体验的悲伤,你们受伤的感受,从某个角度讲,是相通的。

当彼此感受到理解,感受到相通,亲密关系才会加深。有了真正的亲密,真正的连接感,才能消除我们的焦虑,才能消除因焦虑延伸出来的控制的欲望——想要改变对方、或者对伴侣很挑剔。

4放下对伴侣的期待,从内在找寻力量

伴侣来到我们的生命,是为了满足TA自己的。

关关是一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在前几段的亲密关系中,一直都不顺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都是被她“作”没了,也就是不断用“作”去试探对方底线,试探对方有多爱自己。

她寻觅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包容她的“作”的男孩子,用她的话说,就是“他内心很强大,无论我怎么‘作’,他都可以承受。”

看似关关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伴侣,不过,慢慢,似乎“完美伴侣”有了一些变化。

就在最近,关关和先生在海边度假的时候,因为她想租一个沙滩椅,先生没有同意,关关说了一句“我感觉我有点不喜欢你了”,结果让先生很伤心,想要自己先回酒店,留下她自己一个人在沙滩。

那个无条件爱自己,无条件包容自己的完美伴侣,不再“完美”了。

也许,这个不再“完美”的先生,也是渴望被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即便自己可以做到无条件包容、爱伴侣,事实上,自己也需要,满足被爱的需要。

当两个人经历了感情的浪漫期,相爱的两个人,都回归到了自己的常态,那个曾经爱得更多的那个人,也会渴求对方能爱自己一点。我们都渴求着,在伴侣身上,找到那份缺失,无论勇士,或弱者。

尤其双方都有匮乏的两个人,真实相遇之后,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索取,想要一些甚至对方自己都拿不出的东西,争吵顺其自然出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强烈,浪漫期,到了权力期。

可是,我们的内在的匮乏,并不是伴侣的过错,不是吗?去填补自己内在的匮乏,也并不是伴侣的责任,不是吗?

所有自己期待的东西,都可以自己给自己。

如果你缺乏安全感,渴望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伴侣,先尝试自己不要抛弃自己;

如果你从小缺乏家庭温暖,渴望一个温柔的伴侣,试着先对自己温柔一点;

如果你从小被父母挑剔指责很多,渴望一个包容的伴侣,先试着对自己少一点挑剔和指责;

如果你想要一个脾气好一点的伴侣,试着在自己每次想发脾气的时候,先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爱旅游的人,很吸引你,试着先自己开始去看看世界,哪怕,在离家1公里的附近,寻找美景;

如果你是一个颜控,试着开始打扮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质;

外在的,内在的,都可以自己给自己,也只有自己给自己的,用起来,才不会诚惶诚恐。

从内在找到力量,放下对伴侣的期待,便能放下想要控制的欲望。没有控制,便没有权力之争。两个人在一起,是一个系统。你的改变,会带动着对方的改变。

彼此真诚相待,分享脆弱,而不是局限于对错之分。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初相识时,他觉得她温婉动人、处处都好。要数起优点来,不假思索都可以罗列一串。她疑疑惑惑,我有那么好?他刮她鼻头说,傻瓜,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是啊,那么好的自己,被他爱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吧。那么好的自己,被他发现了,那么爱上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吧。不是说爱上一个人不光是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还要看自己在对方眼里是什么样的吗。

所以,她也愿意看到他的好,如果要罗列,他的优点长处也一样有很多,不是吗?况且,他们都是渴望在浮世里拥有真爱深爱的人,都是惧怕伤害欺骗变化却又十分崇尚爱情的人。那么,有什么道理不相爱呢。

可是,相爱一段时间是件不难的事,相爱很长一段时间就有了难度。当大家都不太愿意面对太多难度时,便学会了冷却冷淡,逃避和遗忘。有了争吵,有了厌倦,有了埋怨,有了疲惫,甚至有了悔意和分开的想法。

再一次摩擦冲突升级时,他们有了冷战。各自生活,不再联系。初时都觉得如释重负,自由自在,清静利落。他下班后可以跟同事朋友厮混到深夜,或酩酊大醉,或欢歌轻舞,且度良宵。她觉得不用再每天掐着时间为他做饭,不用挖空心思配菜的花样,不用夜夜掌灯等他回家。原来恋爱真是一件累人的事,一个人要多自在有多自在,要那人何用。

只是,这样的想法不过是赌气时的一念起,很快就一念灭去。夜深翻手抚摸枕边人,空落落一片,心下才觉得黯然。爱久不光生厌倦,爱久也生习惯。这一生不过才走了一小段,便试图分开各自不相干,想来,真是件可怕的事。要是就这么匆忙轻易的放弃,去时路上,一定是会后悔的吧。毕竟,那爱和爱过是真的。

第二天等不及天亮,就赶了去见面。什么都不用说,彼此都已快被憋足的失落和相思击溃。原来只是像孩子一起玩耍赌气一般,偶尔都会闹点脾气和矛盾,却实在不能因此伤了大雅。

后来,他们约定,每次争吵时,一定要记得彼此相爱的初心。为什么当初会相爱?为什么当初想在一起?

当初相爱,是因为看懂了对方的好。当初想在一起,是因为想得了这人心便要到白头。看上去,相爱的理由很简单。看上去,在一起的理由也很简单。却不料爱的路上重重坎坷艰难。想要走到最后的恋人,一定要不忘彼此初心,方能得以一起执手偕老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