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怎样经营爱情才不会被分手?

怎样经营爱情才不会被分手?

发表时间:2021-02-01

【www.qg13.com - 要怎样才可以挽回爱情】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经营爱情才不会被分手?,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很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以前读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只觉得娓娓道来甚有一番情意绵绵的意境,却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美好。

经年后,从事婚姻情感咨询这个行业数年,见惯了婚姻的诸多不堪,才顿觉这字字句句足够我们回味追忆整个春夏秋冬。

那时候的思念很浓,那时候的情谊很重,那时候的时光很慢,那时候的人道德伦理很高,没有聊骚,没有出轨,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次爱一人就叫忠诚,却依旧有很多很多人遇到太多太多没有好结果的爱情和婚姻。

现代生活中,飞机、高铁,一日多乘,微信、邮件光速回复,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很多程序,两个人的相爱与分手的成本都降低了很多,短暂的一次交流就可能成为一次出轨。

小时候我们过年时才有件新衣服穿,我们都会知道来之不易,所以很是珍惜。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可能在逛街时看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买下它,刚走到下一个店又发现了比它更吸引你的另一件。

以前的人在东西坏了时,第一反应就是修,现在的人在东西坏了时,第一反应就是换。

容易获得,付出较少,诱惑也多,自然不会那么珍惜。

根据数据统计,离婚率每年都在上升,而结婚率却每年都在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于爱情和婚姻少了耐性,缺少激情了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省的问题。

热恋时,一个优点可以遮掉所有缺点,时间久了,热情减退,优点成为理所应当,缺点总是那样扎眼,一次又一次,变得不想忍耐。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男女之间产生好感会分泌多巴胺,陷入爱情会分泌苯乙胺醇,想拥抱对方、想和对方发生亲密行为会分泌缩宫素、荷尔蒙,彼此都懂得互相珍惜会分泌脑啡。遗憾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有时间长度的。

爱情的有效期是多久?答案是两年,最多是三四年。

爱情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带给人无比美好的感觉,但不可忽略的是,爱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之间的相处,既然是两个不同的人,相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摩擦和问题出现,爱情的发展和走向往往会在这些时候发生变化。

这些对于爱情来说,是考验,是历练,经历过了才会懂,理解了才能继续向前走。

爱情没有好与坏,只有懂不懂得经营。

互相信任

两个人要做到真正的互相信任对方,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容易。

那么你们需要仔细去寻找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是其中一方做的不好,还是你们自己内心的不安在作祟。找到原因之后,积极寻求办法去解决。

当一方无法真正信任另一方的时候,往往会容易抓住一些小事情究根揭底,闹多了自然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

彼此理解和尊重

即便是多么相爱的两个人,他们仍是独立的两个人,他们仍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尊重和理解对方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对方因为工作忙到焦头烂额了,你仍然在为一点小事跟他闹,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发信息这样的结果,对方觉得生气厌烦,你的不快乐也不会消失,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何苦呢?

学会包容和宽恕

没有人是完美的,人总会有缺点,也总会因为粗心或者大意忽略了一些事情或是做错了一些事情,这些小问题本身是很正常的,生活中不要过多地去放大这些问题。

包容对方的缺点,承认并接受对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才是真正地接受对方。

即使对方犯了很大的错误,也要学会宽恕,不及时原谅对方的错误,内心就会培植起对对方的憎恨,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

伴侣间有了怨恨而埋在心底,必然会对亲密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延伸到两性关系的各个方面,让两性关系更加紧张。

善于表扬

如果能够经常受到对方的表扬,那么,任何一个伴侣都会感到愉快,即使再累再苦,心里也会觉得甘甜。

关系不和睦的伴侣往往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人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如果需要向对方指出的话,要先对对方有所肯定,在肯定之后,在诚恳的向对方指出错误以及问题所在,对方才能欣然接受,并在以后自觉改正。

保持自我

感情当中,彼此联系过于紧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对于爱情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两个独立的人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顺利。

爱情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在你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学会自我调整和完善,那才是真正的爱情。

自我提升,共同努力

真正的爱情,真正对的人,会让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值得被爱,同时也会懂得更好地去爱别人。

想要维持和经营爱情,让这样的美好继续下去,你们需要共同地去努力,带着爱去努力。

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彼此的,去努力,去探索,你们会找到爱的道路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愿每一个懂得爱,懂得经营爱的人,都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编推荐

不怕失去才不会失去


女人想要的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境界,即便在有些日子里阴霾遮去了阳光,心里也会有一缕温暖的光芒。这种勇气本是我们自己面对生活的坚强,这种境界本是我们自己梳理灵魂的能力。

女人终于找到了心仪的男人,可越是热恋就越是坐立不安,一天至少十几个电话,外加微信语音不断,男人偶尔没听到,一会手机上就会显示N个她的未接号码。刚开始男人也沉浸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再后来男人就开始有些不耐烦,问她可否能给自己一点空间,毕竟除了爱情还有工作和爱好。可女人觉得最好的爱情就该分分秒秒都能感觉到拥有彼此,她越是害怕失去越是忍不住挑衅男人的底线。

先是无事生非捕风捉影,吃男人的干醋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没有安全感,总觉得他会像前男友一样背叛自己,于是男人身边所有的女人都是她的假想情敌,即便孤军奋战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男人决绝着分手离开,女人又开始往另一个极端接着闹,理由当然还是爱,因为爱到不能没有他。她一边狠狠爱,又一边狠狠斗,像条斗鱼,对手却一直都是镜子里的自己。

女人想要的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境界,即便在有些日子里阴霾遮去了阳光,心里也会有一缕温暖的光芒。这种勇气本是我们自己面对生活的坚强,这种境界本是我们自己梳理灵魂的能力。

生活总是会从我们身边带走一些东西,又带来一些东西,不论你想不想要还是要不要留。女人脆弱,所以来的时候会笑,走的时候会哭。男人更脆弱,所以来的时候不说,走的时候也沉默。于是,女人大多会觉得自己是不安全的,甚至天地之大何处是她的家?男人的心却躲在天涯,结果天涯处处是他的家。女人为爱当然是比男人勇敢,那里面还有她要找的安全感,失爱也就比男人伤感,那是一次心灵的流离失所。

也曾经因为一个爱人而一座城市的漂泊,当爱情桥断,一座城市就荒芜了一片。再后来又慢慢耕耘播种,当城市里终于开出了自己生命的收获时,陌生的就只是挥手道别过的身影了。

生活里有很多没有安全感的女人,源自成长环境、生存压力、情感需要或是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表现方式是对物质的过度沉迷,对男人喜好的过分敏感依赖,或是极度自我的张扬自恋。女人越是想表现什么其实就越是缺少什么,越是想抓住什么就越是会失去什么,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实际上是生活中最能折腾情感的一类,狠狠爱又狠狠伤害,直到大家都筋疲力尽。

常常有女人向我诉说,发现了男人这样或那样不忠的证据,自己是如何痛苦和担心。仔细听来,所谓“证据”不过是女人通过各种方式偷窥到男人的隐私,甚至还没得到男人自己的证实,女人就已经开始了莫名其妙地痛不欲生。且不说偷窥是一种多不好的行为,只想女人先问问自己,你有没有不想要男人知道的隐私?真是单纯的女人心胸就一定坦荡,也做不出偷窥的事,你要说她是在自欺欺人,那不如说单纯的女人反而更容易遇到不舍得骗她的男人。就算世上男人个个坏,但最坏的男人也有一个他最爱的女人,这个事实不能否认。男人的有些行为或许让人愤怒,但女人的有些做法也让人很是无语。无论如何,生活到底是会告诉你真相的。

没有安全感的女人没爱情,我们都希望找到可靠的男人给我们安全感,可一个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女人,又怎么可能在男人的爱情模式里如鱼得水呢?而婚姻里的一些问题,也是因为女人自身缺少安全感造成的,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和收放有度。情感上出现危机双方都要找原因,一味地指责男人又不能就事论事,把问题盲目放大偏执地钻进牛角尖,是女人的通病。作为女人,看不清自己也就难真正看清别人,情感幸福的女人都是在经历了人生的各种是非曲折后,依旧对生活保持着热情。

亲爱的,先让自己安下心来,积极地去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路上,冷暖自知后才能深深懂得,男女之间的爱情原本应该多么的宽广。爱,是一种能力,幸福,也是一种能力,自己能够温暖自己的女人可以轻轻推开别人的雨季,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女人可以赢得世间最美丽的爱情。唯有不怕失去,你才不会失去。

做一个不会被情感剥削的好人


简单的分个类,人可以是四种,有用的好人,没用的好人,有用的坏人,没用的坏人。

而所有的亲密关系调节核心,就是我们默默地希望遇见有用的好人,没用的有用点,或者有用的坏人别坏在和自己一起的时候。

大部分人应该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是个有用的好人,因为这样爽。

善良且有能力善良的时候,助人当然有乐。路上捡到一分钱……哦不对一个手机,交还给施主或者警察叔叔,不求物质回报精神仍然美滋滋。做好事,有机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其回馈到自己的快乐感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之美的恩赐。

合理推论一下,好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再助人,甚至变成了一个喜欢找别人不痛快,利己必须损人的坏人——那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曾经受到过某种不公平的剥削,这种经济上或者情感上的剥削可能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从而造成了某种冷漠,能力的丧失,甚至只能是做先背叛为上,不考虑下次买卖的恶意激进。

不敢公平交易,不敢坦诚相见,自己吃亏却又走不出来,不断的纠结不断的累,彼此伤痕累累又一无所获——为什么亲密关系会给人带来这种风险呢?

因为许多情感剥削,都隐藏在亲密关系之下。

举一个很简单和很常见的事例:你们关系不错,住在一起打拼或者非常有频率的约会,你认为这应该是以谈婚论嫁为前提,让彼此生活越来越好的交往,对方却得过且过,觉得现在这样挺好。不是不结婚,他说你想结什么时候都可以结,但是问他计划,他说都听你的,婚礼?上门?婚后分工?孩子?都没无所谓。

他真的什么都无所谓吗?倒也未必,他会对你下班了不和他一起吃饭有所谓,他会对你节假日有其他安排有所谓,他会对你说攒钱买房要他节约开销的的提议有所谓……他会说这都是因为爱,不舍得离开你,不舍得让你吃苦。其实,他希望的一切都不要变,他需要的时候,你有微笑和热汤。他不需要的时候,你拥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坚强。哪怕他说这是爱,只是因为不舍得离开你,你也要明白他是在限制你。

同学们,虽然我也是呼吁女性独立坚强的,但是,女性独立坚强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好,活得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睡自己想睡的人——而不是为别人的便利生活铺路。

合作获得双赢,公平分配,把蛋糕做大,大家都能分到的多,这才是做好人的意义。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争夺蛋糕份额,我不是完全不能给你,但首先我不会饿着自己,这也是做好人的基础。

如果一个好人一直在受饿,蛋糕一直在抢走,她还有力气做好人好事吗?

同理,你自己的利益一直在被压缩,一直在为别人铺路,你早晚有一天,也会变成一个无用的人:你发现当别人离开你的时候,你连自己的利益都不剩下几个,又怎么再对担心你的人有用呢?

不分男女,在遇见限制你的自由和选择来满足所谓爱情的时候,都要警惕情感剥削。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当他们说,我爱你,我要我们在一起,所以你需要用我的规则,或者到我熟悉的地方生活的时候——你们要都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这就和收益数一样,你有200万的本金,找到一个投入100万回本105万的渠道,那叫投资。你有一万的本金,相信有一个投一万回本五万的渠道,这一万……基本就打水漂被剥削了。

本金越少的同时越渴望高收益,被剥削的概率就越高。

当对方再以我爱你让你安心的时候,你应该仔细思索下,和TA在一起,本金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什么是生活的本金:健康的现金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

增加你生活本金的感情,无论你们是不是住在一起,是不是最终结婚,都是美好的爱情。不断腐蚀你生活本金的感情,哪怕在一起有了二胎三胎,都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不要以为把本金交出去了,就能换回爱情。

错了,真正的爱情是让双方本金增多的。剥削你的人,不会对你心有怜悯,只会对收益不理想而感到不太满意而已。

可能也有同学要问,如果对方真的很爱我,很需要我牺牲,我也舍不得分手,那么我该怎么办。

那你就保住彼此在一起时候的生活底线就行了。

比如你的恋人,得抑郁症或者失业,的确是一段时间没办法计划未来,也没有办法投入到什么事情上,你们彼此相爱,那么给对方一段时间养伤当然是可以的。但记得这个帮助只限于你们在一起的时光,你为这段时光买单,你也要留出给你自己生活,给他振作的独处时光,这种时光,你不应该纵容自己为他买单所有。如果他不断地和你反复诉说生活的痛苦,你更应该有界限的隔离,你就老实说,我也不懂,你好好吃一顿,去睡觉吧,我有空,再来看你。

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成年人,就类似于一个病人,有界限地探望他,帮助他,是彼此最好的距离,也是你能做到不拖他恢复后腿的唯一办法。

如果仍然什么都听别人的,哪怕对方情绪和精神面貌已经很累了的时候,就如同安慰感冒的人嘴馋,忍不住一起吃冰激凌一样——为了一时的欢愉,大家都进入更坏的状况。

给一个成年人的尊重与爱,只有双赢和公平,不是怜悯和大包大揽。要我的未来你有你,这本来就是两个人互相商量,互相欣赏的结果,而不是我会怜悯你没有我就活不下去。

情感剥削者,也不一定是啥十恶不赦的人啦,只是没意识到自己也错误情感观念控制而已,人都希望两头沾好处,性别决定脑袋,这很正常——你不用在理论上反驳他,但需要用温和但坚定的实际行动对他的不公平请求懂装不懂,一笑了之。

保护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的能力,因为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说爱的资格。

女人不要太主动,不然就不会被珍惜?


人不要太主动,

不然得到了就不被珍惜?

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男人在追女人的时候,对她百般体贴、呵护,表现出了最佳状态,让女人感动。然后女人就会被撩到,沦陷,渐渐从高冷的拒绝走到了半推而就。再后来,女人就会接受这个男的,兴高采烈去约会。后来他们就在一起,女人就会变得主动。再后来,男人就会变得厌烦,开始拒绝。这个过程就反了过来。然后,他们就开始争吵,渐渐分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人不要太主动,不然男人得到的太容易,不会去珍惜你。

以前我被这个版本洗脑很严重,经常觉得男人们太贱,为什么费尽千辛万苦得到才知道珍惜。可后来我观察:

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得到了的人,就会一直被珍惜吗?

遵循“半糖主义”,只偶尔满足男人,一直很被动,就会被珍惜吗?

自己明明期待,还假装不期待。明明想要,还假装不要。这样就被珍惜了吗?

我后来去观察他们的感情是如何破碎的,发现表面现象的确如此,女人一进入主动,男人就开始不珍惜了,但透过现象从潜意识看,我又看到另外现象:

看起来高冷的女人,平日里被动的女人,不喜欢直接表达需求的女人,通常她们内在的渴望是非常大的。高冷范的依赖性,其实比那些主动热情的人更大。

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动呢?因为他的渴求太大了,太害怕被拒绝的受伤感。当然,也可能是对你没兴趣,那不是被“动”,是压根不想动。但当一个人的需求没那么大的时候,他就能承受被拒绝的受伤,从而变得主动了。因为主动,即被拒绝受伤的的可能。

需求越大,被拒绝的时候受伤感就越强。所以怎么避免自己太受伤呢?就是高冷。高冷,是防御需要的手段。不相信自己能得到,所以干脆不要。

对男人来说,撩一个被动的人,是很有成就感的,但也是危险的。你一旦让她相信她是可以被满足的,她就会把自己压抑的需求全部扔在你身上。

这时候开始变主动的女人就会常用这样的话术:“你喜欢我,就是应该……”他们的潜意识语言成了:如果你不满足我的需求,你就是不爱我。

她们开始凭借对方执着的爱,变成了要求。你就是应该及时回我消息,满足我被关注的需求。就是应该听我唠叨,满足我被理解的需求。就是应该不对我发脾气,满足我被宠爱的需求。就是应该主动哄我,满足我高自尊的需求。

一个在感情里从被动变主动的过程,除了是接受了对方外,更是开始依赖对方,释放自己的需求了。

这个高浓度的需求,是一种依赖,会把另一个人压死。

他会感觉到说不出来的烦。他会处在被要求、被指责的环境下,然后就想逃跑。有时候又逃不了,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就想爆发。

然后女人看来:

你追我的时候,什么都愿意满足我。为什么现在变了一个人。

其实是你变了一个人啊。从原来的无欲无求,变成了现在的欲求不满。

你无欲无求的时候,对方能为你做点事情他是很开心很有价值感的。你需求很大的时候,对方为你做点事情他就会体验到被吞没了。

“黄脸婆”的悲剧

类似的故事就是:

女人嫁给了男人,为支持男人的事业,退居二线。女人特别操劳能干,为家付出了很多,变成了黄脸婆。然后丈夫发达了,开始嫌弃女人,迎娶了年轻貌美的小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男人都是王八蛋,有钱就变坏。

可我们想,“黄脸婆”真的是操劳操心、奉献了青春的象征吗?一个对家庭无私奉献的女人,会是怎样的?

伟大付出的背面,就是怨气横飞。

一个为家牺牲了一切的人,一定也是怨气最重的人。这种怨就是: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看不见。

这种怨即使憋着不说,也会写在脸上传递出来。因为你内心有怨,就会无意识地吹胡子瞪眼。即使你练就了一个微笑表情包,你也遮挡不住怨。

在这种怨下,男人就会想逃到别处了。因为男人的付出,也没被看见。

我并不想说女人就应该主动或者被动,也不是说女人不该退居二线,更无意为男人们开脱。这是每个人自主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当她们找到我,我通常会帮她们做分析。然后就看到家庭主妇背后深痛的伤:

自卑

她们的潜意识深处,觉得自己不如老公,觉得做家务、带孩子是件没有价值的事。她们潜意识里担忧这样的自己不再被老公爱了。所以她们就想作下,唤起老公的注意。

比如说嫌弃你看不见我的辛苦。

这个“嫌弃”,就是在暗示你看我做的多么多,多么不容易,多么伟大。你倒是快夸夸我,告诉我做得棒不棒,你还爱不爱我啊。

然后我就会帮她们重建价值,意识到带孩子、做家务不同于保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或者帮她们放下对于孩子家务的过度操劳,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当你看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你就不再是那个时刻需要被看见的人了。这时候你就有能力看见老公,有能力说出这句话了:上了一天班,赚钱辛苦了。

黄脸婆最后被踢的悲剧,不是因为变老变丑。而是她们做的越来越多,关心的越来越少。怨的越来越多,夸的越来越少。

而她们可怜而愚蠢的男人,感觉到了压力,不知道沟通表达,就只知道逃避找别人。

两个人的感情,一个人的答案

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不要急着指责对方的错,对方为什么这么自私、没良心、渣、没责任心。指责,只会让你沉浸在“我是个受害者”的角色里。当然,也不要盲目自责,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长得不够好、不够体贴、不够活好。自责,只会让你沉浸在“我是个拯救者”的角色里。

你要永远记得:关系是双方的。

关系是互动的结果。你做了什么,其实是基于对方做了什么而反应的。而对方做了什么,也是基于你做了什么而反应的。你们基于对方的反应而反应,然后进入一个循环,就成了关系的现状。

人都是本能动物,相处时间长了,就是会根据感觉做反应。舒服多了,就想靠近。难受久了,就想逃离。人当然不可能一直做让对方舒服的事,你偶尔做就够了。但如果你一直做让对方不舒服的事,用对方不舒服的方式,对方就是会逃离啊。

所以关系虽然是两个人的事,但却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你不这么做,他就不这么反应了。

很多人会来问我,两个人的事,一个人来解决问题可以吗?

我的答案一直都是可以的。

当他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的时候,你要学会问自己:

他体验到了什么样的压力,让他想逃跑、指责或卑微讨好?

我做了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压力?

我是否有看到真实的他?

面对他的攻击和被动攻击,我在做什么样的反应?

我这样反应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是否有看到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在做让对方不舒服的事,你也要学会问自己:

我感受到了什么压力,让我想这么对待他?

我可以有什么方式去解决,而不是逃避、指责或忍受?

我这么对待他的方式,是跟谁学的?怎么形成的?

深入到关系底层来看看,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执着于现象去反应。这才是解决关系的根本之道。

如果你愿意去思考:我们怎么了。而不是:你为什么这样。那么,世间80%的亲密关系都没必要破碎的。

如果你思考过了,还没有修复,你就可以放下了,因为你真的努力了。如果没有思考,直接根据行为做反应,也不换个方式尝试下,你这顶多叫放弃。

受不了他,换一个人能行吗?

关系会矛盾,会破碎。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方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无法满足,而向对方索取,造成了对方的压力体验。使用不恰当的方式索取,加剧了对方的压力体验。

另一方接受到了对方不够直接的索取方式,无法识别那只是求爱,而感受到了被攻击。即使识别了,因为能量不够而无法去满足。

更简单说,矛盾就是一方的攻击力和另一方的承受力决定的。

其中一个人改变,就够了。两个人都改变,更好。

如果一个人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需求,并恰当处理自己内心的需求,就不会给对方带来过度压力体验。对方就不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反抗或想逃。

如果一个人能够识别对方索取的方式,并用健康的方式应对他的索取。即使你没有能力满足他,也依然不会带给他伤害和攻击。

两个人之间,任何一个人懂得改变,都可以帮助对方成长,让对方体验到被爱,从而滋生出内心的力量,进而修复关系。

那么谁改变呢?

谁更痛,谁就先改变。

换一个人呢?

换一个人是有用的。你可以换一个更聪明的、更懂你的、承受力更强的人。对方有强大的爱的能力,可以融化你内心的匮乏和伤痛,你也就自然好了。

就像一个垃圾桶装不下你生产的垃圾,你可以换个容量大的嘛。

但你得确定你换到了容量大的,你就能及时清理了。你就能注意到对方快要满了的时候,帮助他清理下。

不然再大的垃圾桶,也经不起你长年累月的作。

换不同人的区别,只不过是换个大垃圾桶还是小垃圾桶的区别。

你不是人民币,不会被所有人喜欢


玛丽亚每天都在房前的空地上练习唱歌。一位邻居听了,冷笑着说:“你即使练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为你喝彩,因为你的声音实在是太难听了。”

玛丽亚回答道:“我知道,你所说的这番话,其它人也对我说过多次,但我不在乎,我是为自己而活着,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我只知道在唱歌时我很快乐,所以无论你们怎么指责我的声音难听,都不会动摇我唱下去的决心。”

你不需要永远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我们也要做一个快乐的“美人症患者”。

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是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一个人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却常常为同学一句无意的嘲笑,或在工作中同事一次无心的抱怨而闷闷不乐,甚至开始彻底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虽然我们有必要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也不能过分在乎,否则,烦恼的是你自己,痛苦的也必定是你自己。

范晓萱在一次访问时说:“以前我很辛苦,因为我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太在乎其它人怎么看我,所以,我用很多时间都要去想别人怎么看,我都想做得面面俱到,把自己弄得很辛苦。现在,我开始跟着感觉走,也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我的看法就是这样。我只是想活得轻松一些,不要那么辛苦。”

的确,一个人一生为别人的评论而活着是很累的,也很愚蠢。艾莉诺•罗斯福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古希腊谚语也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侮辱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知识和信息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你自己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歌德说:“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让人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不切实际、应当放弃的期望。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对你的看法大多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别人对你的态度或许是多棱镜,甚至有可能是让你扭曲变形的哈哈镜,你怎么让人人都满意呢?

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到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包袱,让你因此顾虑重重、活得太累。只有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受别人的消极影响,不管别人如何评论你,只要你自己觉得高兴、满足、自得其乐,你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女人嫁给谁才不会后悔


女人嫁给谁才不会后悔

女人到底是应该找一个自己最爱的人结婚,还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结婚,这是最近我的闺蜜兰和文跟我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

兰是个向往浪漫、对生活很有追求的女孩子,正因为如此,我和她迅速成了闺蜜。有一次她跟我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个儒雅帅气、懂生活又浪漫的男人结婚,然后和他生一个健康漂亮的宝宝,恩爱到白头。

在她30岁那年,她平静地跟我说:我交往了一个男人。

我惊喜,问:你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老公了?

兰的脸上有一丝遗憾,因为感情要好,她对我并不隐瞒:其实他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喜欢高大儒雅的男人,他的个子有点矮,长得也不好看,性格也属于木讷那一类,和我原先的想象相差很远。

很快,我就见到了兰所说的男人,我和兰的审美观非常接近,粗看之下,这个男人的外表确实毫不出众,可是他对兰的珍视程度,却让我感动。

回来的路上,我问兰:你对他感觉如何?

兰迷茫地说:说不上来,一开始,我非但不喜欢他,甚至还排斥他,和他吃饭看电影都很勉强,可是他对我很好,很迁就我,慢慢我也就觉得他没那么讨厌了。其实我知道我很过分,我讨厌他就是因为他的外表不出色而已。

我认真地说:如果你只想谈一场恋爱,我觉得你可以找外表更出色的男人,如果你是想结婚,我倒觉得他还不错。但是如果你确实不喜欢他的话,我也不想看见你现在勉强,将来痛苦。

兰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大概又过了一年,她跟我说要结婚了,对方正是之前的男人。兰不无遗憾地说:其实我更想找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可是我已经30岁出头了,这个男人还没有出现,我等不起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

兰终于结婚了,男人站在姣美淡雅的她身边,确实有点黯然失色,有些姐妹也在私下里跟我感慨:其实兰条件这么好,完全可以找个更优秀的男人,说实话,她老公有点配不上她。

可是婚后,兰很幸福,老公待她如珠如宝。电话里,兰跟我说:我觉得嫁人还是得嫁爱自己的,过来人的话都是真理!

我想,不管嫁给谁,只要兰幸福就好!

文的故事和兰截然不同,她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彼此都是初恋,有着很深的感情,也有着很多憧憬。在很多情侣毕业就分手的路口,他们坚定地走了过来,在所有人的祝福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和阿彦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很温馨感人。

可是婚后不到两年,文就觉得和老公的感情越来越疏离,她珍惜这段感情,争过,吵过,可是都无济于事。每次看到文的签名和微信,都透着淡淡的伤感和惆怅。有一天,她跟我说,我以为我是最幸运的,因为我能嫁给我爱他、他也爱我的男人,可是一辈子太长,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这份幸福。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这个问题阿彦也曾问过我,我对他说:那要看如何定位婚姻和爱情了。对于我而言,谈恋爱的时候,我要你浪漫、深情,陪我做很多诗情画意的事情。但是结婚了,我只希望我们两个平平安安,你一心一意和我过日子,我们相伴终老,这样就好。

太多失落的婚姻,太多纠结的恋爱,都是颠倒惹的祸。

谈恋爱,要求恋人像老公一样,要有安全感,可以让你依靠,最好可以依靠一辈子,永远不离不弃。情到浓时,男人也愿意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承诺。可是承诺大多是虚幻的,会陪你一辈子的男人不承诺也会陪你一辈子,会离开你的男人承诺再多,最后在你眼里也只不过是谎言一堆而已。

恋爱时太纠结承诺和责任,自然享受不到恋爱的轻松和甜蜜,那是对自己最大的亏欠。

而女人一旦从恋人变成老婆,追求的却仍是恋爱时的状态,希望老公拿自己当个绝世珍宝,永远都捧在手心里,老公稍有怠慢,就觉得他已变心,时时刻刻和从前对比,越比越发现落差。如果这样,还是干脆离婚的好,否则,注定永远都生活在失落里。女人只有明白了恋爱和婚姻的本质区别,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幸福。

怎样才叫受过教育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鉴赏力和见识

一个人能够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世界上有一些人,心里塞满历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对俄国或捷克时事极为熟识,可是他们的态度或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交集会里碰到这么一个人,真是再气煞人也没有的事了。

我曾碰见过这种人,觉得谈话中无论讲到什么话题,他们总有一些事实或数字可以提出来,可是他们的见解是令人气短的。

这种人有广博学问,可是缺乏见识或鉴赏力。

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

中国人讲到学者时,普通是分为学、行、识。

对历史学家,尤其以这三点为批评标准;一部历史,也许写得极为渊博,可完全没有见识,在批判历史上人物事迹时,作者也许没有一点独出心裁的见解或深刻的理解力。

要见闻广博,要搜集事实和详情,乃是最容易的事。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许多事实,我们要将之塞满心中,是很容易的;可是选择重要事实时所需要的见识,却是比较困难的事,因为这要看个人观点如何。

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

有独立判断的人,也是有“胆量”的人

我们成人的生活,无疑受着许多胡说和骗人的东西包围:名誉的胡说,财富的胡说,爱国的胡说,政治的胡说,宗教的胡说,以及骗人的诗人,骗人的艺术家,骗人的独裁者和骗人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会告诉我们说:

一个人儿童时代的肠胃官能活动,对后来生活上的野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有切实关系,或者说大便秘结造成一个人的吝啬性情;有见识的人听见这种话时,只好一笑置之。

一个人做错了事,便是错了,用不着拿出伟大名誉以威压人,也用不着说他曾读过许多我们不曾读过的书,以恐吓人。

所以,见识和胆量是有密切关系的,中国人往往把识和胆连在一起;而我们知道:胆量或独立的判断,是人类中一种多么难得的美德。我们看见一切有特殊建树的思想家和著作家,在幼年时代,都有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性。

这种人如果不喜欢一个诗人,便表示不喜欢,纵使那个诗人是当时最有声望的诗人;当他确实喜欢一个诗人时,他便能够说出喜欢他的理由,因为这是他内心判断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所谓文学上的鉴赏力。如果当时盛行的绘画学派主张,使他的艺术本能感觉不快,他也会加以反对。这就是艺术上的鉴赏力。

一种流行的哲学理论或时髦观念,纵使得到一些最伟大人物的赞助,他也会表示漠然态度。

他要等到自己心悦诚服,才愿相信一个作家的话;如果一个作家能使他信服,那个作家便是对的,可是,如果那个作家不能使他信服,那么,他自己是对的,而那个作家是错的。这就是知识上的鉴赏力。

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判断,无疑地需要相当孩子气的、天真的自信力,可是这个自我便是一个人唯一可以依附的东西,一个研究者一旦放弃个人判断的权利,便只好接受人生的一切胡说了。

学校教育制度用“文凭”和“分数”

代替了“判断力”或“鉴赏力”

孔子似乎觉得学而不思比思而不学更危险,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在当时一定看见过许多学而不思的学生,所以才提出这个警告;这个警告,正是现代学校里极为需要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大抵是鼓励学生求学问,而忽略鉴别力,同时认为:把学识填满脑中,就是终极目的,好象大量学问,便能够造成一个有教育的人似的。

可是学校为什么不鼓励思想呢?教育制度为什么把追求学问的快乐,歪曲成堆塞学识的机械式、有量度、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工作呢?我们为什么比较注重学问,而不注重思想呢?

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念完了若干规定的心理学、中古史、逻辑和“宗教”学分,而便称他做受过教育的人呢?学校为什么要有分数和文凭呢?分数和文凭在学生们心中为什么会代替了教育的真目的呢?

理由是很简单的。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制度,就是因为我们是在教育大批人,像工厂里大量生产一样,而工厂里的一切,必须依一种死板、机械的制度而运行。

学校为保护其名誉,使其出品标准化起见,必须以文凭为证明。于是,有文凭便有分等级必要,有分等级必要,便有学校分数;为要给分数起见,学校必须有背诵、大考和小考。这造成一种完全合理的前因后果,无法可以避免。

可是学校有了机械化的大考和小考,其后果是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害的。因为这么一来,学校里所注重的是“事实”的记忆,而不是“鉴赏力”或“判断力”的发展了。我自己也曾做过教师,我知道出一些关于历史日期的问题,是比出一些含糊问题更容易的。同时,批定分数也比较容易。

我们必须放弃

“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

这个制度实行后,我们便会碰到一种危险,就是我们会忘掉我们已背弃了教育的真理想,或即将背弃教育的真理想;所谓教育的真理想,我已经说过,就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

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句话记起来还是很有用。世间没有所谓必修科目,也没什么人人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著作也不是必读之书。

学校制度中似乎有个愚蠢观念,以为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最低限度的历史知识或地理知识,要做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便非念这些东西不可。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

如果一个虚怀若谷、好问、好奇、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而不会变成痛苦的工作。

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有量度、千篇一律、被动的填塞见闻的方法,而实现这种积极、生长的、个人的欢乐的理想,文凭和分数制度一旦取消或不被人们重视,知识的追求便可成为积极活动,因为学生至少需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学校现在已经替学生解答这个问题了,学生知道他读大学一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二年级生;读二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三年级生,心中一点疑问也没有。这一切外来计划都应该置诸不顾,因为知识追求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干。

现在的学生,是为注册主任而读书,许多好学生则是为父母、教师或未来的妻子而读书,使他们对得起出钱给他们读大学的父母,或因为他们要使一个善待他们的教师欢喜,或希望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薪俸以养家。

我觉得这一切的思念都是不道德的,知识追求应该成为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种积极的、欢乐的事情。

怎样才算会聊天


有时候,有些人和你说话并非为与你分享快乐,也非和你吐槽负能量,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让你瞬间不舒服,不开心甚至情绪低落。我称这种人为需要闭嘴的人群。

我每天都要抽出大约两小时时间和读者交流,倾听故事。交流的内容里以爱情居多,爱情中又以悲伤结尾的故事居多。于是,消化不了的我,一日里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大约为:“谁有正能量的爱情故事,我听了太多负能力的爱情,有点扛不住。”

很多人留言和回复,鼓励多许,调皮话也不少,让我安慰很多。

其中有一位朋友私信我,内容如下。

“怎么你也悲观爱情了,满满的负能力?你只是个旁听的,认真有意思吗?”

我答说:“消化不良。”

这位朋友接着说:“看看蜡笔小新吧,看淡一点就好了,他们说他们的,也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关你毛事?”

一瞬间,我特别后悔打开他的私信对话。

甚至厌恶。

我猜测并且大概率可以确定他并非存心如此交谈,本意是出于关怀,只不过可能是不会聊天,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如同在参加葬礼上听见别人放一曲《好日子》一般,除了带给人不舒服的感受以为,我想不到其他形容词,除非我喜欢他喜欢到愿意自虐,不然绝不会再同他聊天,但一位这样讲话的朋友,是绝对没办法让我喜欢他喜欢到自虐的。

处于礼貌和尊重,我没有在形式上拉黑他,但是在我心里已经将他拉黑。

此类的故事无独有偶,这类人也绝不止这一个。

我受邀参加过一次美妆课堂,学习了一种新的妆容。那天下午,我花费了两个小时化妆,又搭配了服装和高跟鞋。找了朋友帮忙照相,兴致勃勃的发在社交网络里。事实上,我自己认为那天很漂亮,我是期待会被赞美的,因此忍不住想要像个小女生一样在网络里分享和炫耀。

我每隔三分钟就刷新一遍朋友圈,点赞极多,留言大同小异,但内容基本同我想的一样。我内心雀跃,一一回复,在回复到一多半时,发现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说:“这张真难看,你快删了吧。眉毛像蜡笔小新似地。你怎么化成这样。”

我试图不让它影响我的情绪,但是很难。一瞬间兴致索然,在5分钟后,我将那条朋友圈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我去镜子前面照了半天,仔细的看了我的眉毛。才确定完全不像蜡笔小新。但是我已经没办法开心。

我消耗了了两个多小时换来的快乐,在他的数十字的评价中烟消云散。此后我留言观察,他的每一次留言都是诸如此类,例如:“不漂亮,没文化,看不懂。呵呵。假的吧!”实际上生活中,他没有不乐于助人,也非性格孤僻,只是愿意开一些他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理解他为把无时无刻不在“互贬”的模式是一种友情熟络的体现。我想了半天,决定将他屏蔽。虽然我一直认为屏蔽朋友圈会让人疏离,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但作为这种需要闭嘴的朋友,也许只有疏离一点,才会更好。

鲁豫曾经说:“语言时用来传递正能量的,良好的语言和沟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反之就会适得其反,语言也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有时候它是杀人的武器,有时候它也是救人的工作。”我想,这些需要闭嘴的人群一定不懂的这个道理。美名曰自己说话直接个性爽朗,但实际上我认为肆无忌惮的讲话是自私的一种体现,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感受所带来的结果而已。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朋友问过我,我认识不少朋友,在他们难过和需要倾诉时都很及时的出现并开导他们,但为什么他们不感激我,而且每次到我难过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愿意来安慰我,帮助我呢?我很孤单,也很失望。

我说:“如果有人跟你说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答?”

他说:“那肯定是你人缘不好呗,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拿你当朋友了吗?我早说过你吧,别跟个傻子似的,你还不信,现在知道闹心了吧。孤单又失望的,整事儿呢啊,谁没谁活不了啊。”

我说:“我知道了。我想你就是这种人缘不咋地的人吧。你以为都是你朋友呢?可有几个真把你当朋友的?我很早以前就同你讲过,可是你不信啊。这回好了吧。知道我没说错了吧。自己受苦了吧。真矫情啊。还孤单失望。以前没这些人的时候,你都咋过的啊!你看你自己都明白,说的头头是道的,还问我有意义吗?”

他没说话。

我又说:“开心了吗?”

他摇摇头。

我说:“你懂了吗?这就是你的整段原话的近义词,另外一种说法。你自己听了都不高兴,又为什么同别人这样讲话?你这并非安慰,是在往一个感冒的人身上浇凉水,给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口馊了的米饭。”

所以,你讲了你自己听过都不会开心的话,为什么还要讲给别人呢?讲话前需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行。心直口快是褒义词,走心走脑才是重点,有时候别人的分享也许并非为了让你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为了听你表达分享中有哪些遗憾的,有时候别人分享的负能量并非为了得到你的意见,只是想说说话,排遣一下心事。所谓的,本来就已经挨了三棒子,就请别再调头再给一棒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后来他又来找我,说:“自从不再随意评价,确实好了很多。感谢你教会我这个道理。”

我说:“那你评价评价我。”

他说:“很漂亮,平易近人而且涵养很好。能表扬的实在太多,肯定很多人称赞过你,但可能给你提意见的比较少,我发现一点,虽然不妨碍什么,但如果能注意一定就完美了。”

我问:“什么毛病?”

他说:“有点懒惰。”

他说的优点不尽全对,但缺点确实没错。我调侃他:“小样,还学会欲扬先抑了。”

情商的能力内容涵盖五项,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控制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控制冲动能力以及5、人际公关能力。而不会很好交流,在我看来至少占了两样,一则是无法清楚认知他人的情绪,二来是不善已协调人际关系。因此,一位不会讲话,需要闭嘴的朋友,我将他归结于情商低。不论有心或无意,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所不追求和提倡的。

例如,别人刚说,最近度假很开心,有人就要接,怪不得黑成了这样;别人刚炫耀自己买了个包,有人就要说,性价比这么低,真不合适;别人刚刚给大家分享子女的照片,有人也要评价,孩子眼睛怎么这么小,你要想想办法呀!

已经许久,我不会在言语上同人逞强好胜,尽管我是一位语言天分较强的人。我一直认为这同逞匹夫之勇并没有区别。在朋友好高骛远或洋洋得意时,适时提点;在朋友沮丧难过,需要鼓励时,及时安慰;在朋友分享心得,传递喜悦时,静声聆听。

让一切自然舒服而不恭维夸张,这是我所追求的交流方式。

- END -

小六

自由职业者,定居沈阳,每天都有些话想同你们讲讲, 微博@ranee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