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出处和解释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出处和解释

发表时间:2021-04-06

【www.qg13.com - 恋爱的和解技巧】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出处和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东方不亮西方亮

拼音:dōngfāngblingxīfāngling

解释: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其实是一个很客观的结论。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保存实力,准备最好的时机才是最佳的选择。这些特点,其实大多数人都能看清楚,但是一到了战场,往往就会出现头昏脑热的情况,为了一时之气而硬碰硬,比如第五次反围剿。所以,这个结论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同义词语:风水轮流转;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示例:车到山前,必有路,天无绝人之路,要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一般是用来勉励人的,大意是你在这方面不行在另一方面肯定成绩突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是跌宕起伏,只要坚持就会胜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激励我们不要死心眼,要灵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事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我们不愁找不到出路。

相关俗语: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方出太阳!

qg13.com精选阅读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出处和解释


发音:sānguqmnrbr

释义:原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比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原文: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译文: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很贤明。颜子处于政治昏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住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很贤明。孟子说: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方式虽有所不同)有着相同的原则。禹想到天下有人遭受了水患,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遭受了水患一样;稷想到天下有人在挨饿,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禹、稷和颜子如果互相交换地位,颜子也会三过家门不进去,禹、稷也会过着清苦的生活而自得其乐。假如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殴,要去制止他们,纵使披着头发,连帽带子也来不及结就去制止他们都可以。(禹、稷的行为正好比这样。)如果本地方的邻人在斗殴,也披着头发不结好帽带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纵使关着门不理睬也是可以的。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出处和解释


发音jushngyqiānlǐzhīwi

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例句:上识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个句子绝大多数都是表述孔明。

成语故事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用法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从此,刘从云在军中被尊为神明,而他自己也以当代的刘伯温和诸葛亮自居,俨然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身份出现。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娶妻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娶妻

传说当年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时,天天都在用功读书,平时很少出门。一晃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

离隆中十多里的黄家湾,有个名士叫黄承彦。黄承彦有个独生女儿月英,也将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到婆家。黄承彦看中诸葛亮的人才,有心把女儿许给他,就托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去探探诸葛亮的口风。诸葛亮听旁人说,黄家小姐长得丑,就支支吾吾没有答应。黄承彦心里清楚诸葛亮的想法。

有一次,诸葛亮同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一同去拜访黄承彦。他们来到黄家门口,刚要进去,突然从屋里窜出一只大黄狗,直往他们身上扑。他们正急着左右躲闪,忽然又从门后跳出一只老虎,诸葛亮吓得转身就跑,被崔州平一把拦住。回头一看,那老虎没来咬他们,却把那只狗撵回门旮旯里去了。诸葛亮等人小心翼翼地进去,再一看,原来狗和老虎都是木头做的。这时,黄承彦出来把他们让进了屋。待宾主坐定,黄承彦伸手把桌子角一按,从门后走出两个端茶人,把茶递给了他们。诸葛亮正要道谢,抬头仔细一看,端茶人也是木头做的。他惊奇地说:“黄先生能做出如此奇巧的机关,实在令人敬佩。”黄承彦听后,哈哈大笑,说:“这哪里是我做的,都是小女阿丑捣鼓出来的小玩意儿。”诸葛亮听说这些神奇的玩意都是黄小姐做的,十分佩服。心想:这女子有如此奇艺绝技,真是天下难得的才女,如果能娶她为妻,真是三生有幸。诸葛亮后悔当初没有答应崔州平的提亲。这时,石广元说:“先生有女如此,真是有福之人啊!”黄承彦摇了摇头,盯着诸葛亮说:“只是小女长得丑,怕是没人要她。”听了这话,诸葛亮满脸通红。这时,崔州平有意放开嗓门说:“黄小姐如此才华,并非嫁不出去,只是她一心要找那‘明亮’之人。”听了崔州平的话,大家哈哈大笑。笑罢,徐元直慢条斯理地说:“这‘明亮’‘之人的明’不就是孔明的‘明’,‘亮’不就是诸葛亮的‘亮’吗?”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笑过后,诸葛亮乘机说:“我父母早亡,到如今功不成,名不就,怕黄先生不会应承这门亲事吧?”黄承彦早看中了诸葛亮,先前还托崔州平去提过亲,咋会不应承呢?他连忙说:“只是小女长得丑,你不会嫌弃吧!”诸葛亮忙说:“我高兴都来不及,岂敢嫌弃!”大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门亲事就成了。

诸葛亮与黄月英成婚那天,他在草庐里来回踱步,迟迟不愿进洞房。此时此刻,他心里喜中有愁。喜的是娶了个才女,愁的是娶了个丑媳妇。自古英雄爱美人,诸葛亮当然也不例外。他心里很不平衡,暗自感叹道:“我诸葛亮风流倜傥,才貌双全,该娶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才般配,没想到竟娶了个丑媳妇。”感叹之余,他又为黄月英惋惜,月英啊月英,你心灵手巧,为什么却生就一副丑陋的相貌呢?

一直到深夜,诸葛亮才磨磨蹭蹭进了洞房,硬着头皮掀开了黄月英的红盖头。仔细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人们说的黄头发、黑面孔的黄阿丑,分明是下凡的仙女!黄月英看着惊呆的诸葛亮说:“怎么,人家长得不好看吗?”诸葛亮说:“别人都说你长得丑,你怎么会是如此漂亮的美人儿呢?”

原来,黄月英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奇丑无比,而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那么黄承彦为什么给女儿起个阿丑的小名,又放话说女儿长得很丑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民间有起贱名孩子容易养活的说法;二是黄承彦怕一些地痞恶少上门纠缠;三是想看看自己未来的女婿是否会以貌取人。

据说,诸葛亮跟黄月英成婚后,从她那儿学会了很多本事,夫妻俩恩爱无比。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炖鱼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炖鱼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辗转迁徒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在这里,他投师于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一天,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鱼炖好了,接着又叫挑水。诸葛亮在家种过地,肩膀有劲儿,很快就挑着满满一担水回到厨房。一进门,却见水镜先生正对着一班弟子发脾气。原来,刚炖好的鱼,不知被哪个弟子偷吃了一半。十几个弟子谁也不承认自己偷吃了鱼。诸葛亮眼睛一眨,假装惊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镜先生面前,大声说道:“坏了,坏了,要出人命了!那鲤鱼是用荆芥炖的,荆芥炖鲤鱼就是八步断肠散,我是用它药野猫子呀!”

他这么一说,有个弟子顿时变了脸色,“扑通”跪倒,大声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鱼是我偷吃的!”

水镜先生也以为真的要出人命,急得手心上都冒出汗了。他正想吩咐一个弟子去取解毒汤,却发现诸葛亮在一旁偷笑。水镜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诸葛亮用的一条计策呀!

从此,水镜先生对诸葛亮更加厚爱,将平生的本事和学问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出处和解释


解释: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故事: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

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寓意:

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而我要对你说的是好汉要吃眼前亏!

以这个故事为例,狗能够分到一只羚羊就是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爪.你认为哪个划算?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教育后人的方法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教育后人的方法

诸葛亮教育后人的方法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

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袁亮老师,天国安好


前天午休突然被一个急促的电话声吵醒,一看来自天津就知道是杨轶凡,估计是有急事,立马坐了起来,一问才知道是袁亮老师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一听此闻,起初以为是玩笑,仔细一想,不由悲从中来,心中一沉,继而眼泛泪光。想他还这么年轻就这样走了,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想袁老师教我们的时候也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胖乎乎的脸庞长在胖乎乎的身躯之上。每次读到蹒跚这个词总会想到他憨态可掬的样子。印象中的他从来不会生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可以轻易原谅了我们所有的错误与胡闹。他是高中老师里面最喜欢我的,也是高中老师里我最喜欢的。

尤记得那个高一的夏天,袁老师汗流浃背依然坚持在讲台上站在给我们讲解诗词。记得袁老师总是喜欢在下课时站在教室外面抽烟远望,那淡漠的神情至今记忆犹新。依然记得袁老师好几次点我起来在班上朗读课文,这好像是我高中唯一值得欣慰的事了。依然记得您在我周记本上写下的每一个阅、好、良、优,总是会为一个优兴奋半天,又为一个阅而神伤不已。总是,在我们累到无力无心的时候,因为您一句鲜红的鼓励又鼓起勇气,继续奋斗。

记得高考前的一天在您办公室和您谈了好久好久,不记得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我那时焦躁的心情瞬间变得平静了。记得高考前一天去看考场偶遇您,老远您就笑着和我打招呼说,高考争取在语文上拿个高分。不曾想,那句话竟成了您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曾想,那天您温和的笑容竟成了您留给我最后的面容。当年您特别喜欢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只道寻常,如今却真的只留给我们这些学生永远的追忆了。

为什么上天要把一个这么年富力强的生命收走,为什么非得让他留下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当年您讲黛玉,说她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可是您并没有心高气傲,为什么还是这样福薄,在这样年轻的时候就猝不及防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爱您的学生们。

那些年的高中课堂,您为我们讲过多少诗歌,散文,文言文,科技文,给我们分析过多少字词,语病,标点。您总是不动声色的给我们鼓励,您总是在潜移默化之间让我们坚定了一种信仰,拥有一种信念。

生命真的就是这样脆弱的吗,一转眼,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长眠于地下,于天国继续其思想了。只是我很难就这样习惯了这样急促的生离死别,就这样看着身边的人永远离开。假如是我更亲的人离世,我该作何思考,又或者我在工地上突然死去了,又有几个人会记得我,怀念我的曾经。

在瞬息万变的生命里,一秒钟,有时就是一万年。趁着最爱的人都还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每一个幸福美好的日子,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断求索心中的理想。袁老师如果在天有灵,定会希望他的学生可以把他的光芒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斯人已逝,我们须得从悲痛中感怀,记得袁老师待我们点点滴滴的恩情,也把他的美好品德传承下来,存留人间。如此,袁老师在天国也可安息,为他的学生们感到慰藉。

愿袁老师在天国安好,也保佑您生前爱护过的人平安幸福,时时出现您的身影,在悲观绝望之时赐予我们力量。

呜呼哀哉,尚飨!

亮剑光芒,无可阻挡


犹记得9月3日的阅兵,那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宴,场面之雄武,气魄之惊人,让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古人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越昌盛反而越容易走下坡路。而这场宴席却永远不会散去,它只会越来越繁荣,并带着它的使命一直传承下去。

或许有些人认为阅兵只是一场表演或是一场示威,但我认为这场阅兵不是一场秀,它让我们牢记国耻,不忘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这场阅兵无关乎仇恨,它让我们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这场阅兵是为了警告那些企图篡改历史的人,提醒我们的同胞要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十四年的抗战,是永远的国殇,是永远的国耻,永远无法抹去。无论那些别有心机的人如何否认,辩解,纵使那场硝烟已淡,历史的遗迹却无法消失,它们时刻提醒着那些极端分子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的老师曾说每年的暑假他都会和他的儿子一起重温一部经典《亮剑》。当时全班议论纷纷,不知老师的用意所在,老师笑而不语,待我们安静下来以后,说他钟于这部剧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铿锵有力的掷地声,无由来的震颤,崇敬之意肃然而起。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我们也要通往超前,毫不退缩。亮剑精神是一种团结的力量。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或许这不仅是亮剑精神,这也是在十四年抗战中的无数志士仁人的精神,也是中国抗战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些热血儿女,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和平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苦难,坚韧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赢得了自由。我们呼吸它珍贵的气息,我们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们享受那吹拂大地,充塞在我们肺部的清鲜空气一样

难忘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流露出的对和平的渴望,难忘那一双双沟壑纵横的手对亲人离去的徒留,难忘那一次次胜仗之后的相靠而息。

狭路相逢勇者胜。多少年来,中国的烈士们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为祖国创造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我们走在这路上,内心不仅有崇敬与感激,还有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我相信,我们必定会做到!

因为我们是华夏的一员,我们有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而我们必将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