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亲密关系中,男人为什么总是沉默?

亲密关系中,男人为什么总是沉默?

发表时间:2021-04-06

【www.qg13.com - 为什么离婚】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亲密关系中,男人为什么总是沉默?",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两性关系专家约翰·格雷博士曾说:“男人对女人的喋喋不休总是困惑不解,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要弄清女人的真实意图,及时地提供援助与安慰。女人也不理解男人为何时常沉默不语,不知道如何应对男人的沉默,如何支持他、理解他,这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果你有过一段三年以上的中长期关系,你一定知道格雷博士在说什么。

女人们总是抱怨,我如此推心置腹声情并茂热泪盈眶,连我自己都要被感动了,你怎么就无动于衷?男人们也总是抱怨,我如此忍辱负重认真生活努力奋斗,连我自己都要心疼自己了,你怎么就不懂我?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就像两趟不同站台的列车,走着不同的轨道,有着不同的速度和方向,交错而过,却无法相接。女人们觉得,亲密地聊天,无所不谈,难道不是夫妻情感的最佳证明吗?而男人的沉默就成了对她们最大的惩罚。

但,这个逻辑一定成立吗?

关于两性沟通,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普遍地讲,男人们的话没有女人多,男人的嘴也没有女人伶俐。

英国社会学家马克通过调查发现:男人每天的说话量只有女人的三分之一,就这点量,男人们也大多用在了朋友圈中和工作中,留给太太的只剩下可怜的15分钟。

这正印证了我们通常的印象,爸爸比妈妈沉默,女同事比男同事话多,就连语言文字里都只“婆婆妈妈”这个词而没有“公公爸爸”一说。神经科学家洪兰教授曾做过一个TED演讲《脑科学揭露男女思考的秘密》,她给大家看了一张图:都是说话,女人是大脑两边亮起来,男人则只有一边。这是为什么?人的左脑司理性,右脑司感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是一个叫做“胼胝体”的东西,它是“信息高速公路”,女人的这条路比男人多出好几条车道,难怪女人能更快地把情绪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结构上的不同带来功能上的差异,“先生太太吵架,先生讲一个字,太太讲十个字”;幼儿园里,一样是4岁的孩子,女孩子可以把男生做的坏事讲的条条有理、头头是道,小男孩却只会说“说你你你你……”所以,很多时候,真不是男人故意不讲话,是他们比起女人,的确不擅长讲话。

无视这种差别,就可能导致女人越说越多,越说越激动,男人越来越沉默,越来越烦躁的恶性循环。

怎么破?

要从正确打开男人这种生物开始。

1男人就像充电电池——他们需要空间找回自己

有句广告词: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女人们一定希望这句话用在自家爷们身上也能生效。下班回来,老公你喘口气喝口水就得了,能不能别一直看电视看手机,来来来,坐过来,咱聊十块钱的好不?我有一肚子的话等着跟你说呢!

以上场景,很多男人都怕。特别是那些在家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前有老板后有下属的男人们——“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前一阵就有个段子,十有八九是个男人编的:

专家表示,“葛优躺”的姿势能让你360度舒展身心,放松筋骨,展现出你最自然接地气的一面。“这是检验真爱的试金石”,专家们建议,人们应该经常在异性面前做出这个动作,观察对方能否一如既往喜爱这个状态的你,以此检测对方是不是真心爱你。

——自感压力山大的男人们通过这个段子隐隐传达着对女人包容和理解的渴望。

格雷博士曾说过一个经典的比喻:男人就像“穴居动物”,他们都需要一个“洞穴”,累了,压力大了,消沉了,感觉要被吞没了,就会想要躲进自己的洞穴中,不受打扰地独处一阵子,让自己清醒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恢复控制能力,找回自我,找回“大男人”的状态。此种需求的强烈指数往往在他下班到家后的半小时内最高。

他们希望家此时可以充当这样一个洞穴的功能,让他们可以清静清静,充充电。而这时如果你一再想拉他出来,追着他问个究竟,或是眼巴巴地在“洞口”守着他,都会让他更想逃,万一一言不合,给他留下一个和你沟通不畅的阴影,他就更爱沉默了——“说了她也不懂,我还说什么?”

与女人渴望融合的特质不同,男性需要划定明确的自我边界。在边界内,他们才会感到安全。他们天然地“反控制”,当女人追问“你在哪?”“干嘛呢?”“你干什么去了?”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竖起防御,防止自己被看透,被操控,此时的沉默以对就是一种无声的抵抗了。

男人就像工具箱——他们需要搞定问题

我有个朋友,有一阵子经常向我抱怨:“你说我老公怎么就那么不开窍,每次我跟他说我们同事有多欺负人的时候,我不过就是想让他安慰安慰我,跟我一起骂骂人,出出气,可他每次就只会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要这么这么做,不要那么那么做,谁要听这些啊!”

每次听她这样讲,我就会想起我爸爸那个大大的重重的工具箱,里面杂七杂八,油渍斑斑,却是他一生的骄傲——没有他修不好的家具,也没有他搞不定的问题。

在女人倾诉的时候,表达的重点是情绪、是感情,而男人的天线接受到的却是“问题”、“任务”,他们更倾向于解决“事”,而不是处理“情”,更何况提出方案,搞定状况可以显示出他们的能力——“你看我多牛逼!”——尤其是在他们在乎的女人面前。

所以自恋的男人们很好为人师,很喜欢给别人提供建议和指导,但他们不明白女人最需要的不在于此,于是女人会认为男人不在乎自己,难免调转矛头,指责男人冷酷无情,男人呢,一定会倍感委屈、挫败——“好心没好报……既然你不爱听,那我就不说了呗!”久而久之,就真的开始“嗯嗯啊啊”地敷衍了。

在家庭面临问题时,男人的沉默往往也是一种旨在维护自尊的行为,它是一种暗号,代表 “我能把这件事处理好,我不需要别人帮忙!”他们善于提出意见,却不喜欢不请自来的主意。所以,如果你的丈夫陷入沉默,很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他需要集中精力思考,以寻到出路。

3男人像周润发——他们想当英雄而不是loser

《英雄本色》是一部拍摄于30年前的香港黑帮电影,这部男性荷尔蒙爆棚的热血影片所创下的经典地位至今难有人可以企及,发哥在其中对于男人情怀的抒发已经成为一座里程碑式的桥段.

在男人心目中,地位、尊严是第一位的。金星曾经解释为什么她能降住男人:“因为我在男人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过,我知道面子对于男人有多重要。”

在我遇到困境向朋友们吐槽的时候,女生们劝我的开头往往是这样的:

“哎呀我也碰上过这样的事……”

“你不知道,那谁谁谁和你一样……”

而男生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嗨!你这有什么啊!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你说那谁,是不是比你情况差多了,你现在挺好的啊!”

“别想这个了,诶那电影你看了么……”

“你别理他,他脑子进水了!”

……

对于女人们来说,你下位,我就要和你一起下位,甚至比你更下位,互相展露脆弱,敞开心扉,有泪一起流,有苦一起诉,这绝对是亲姐们儿。可对于男人们来说,你下位,那我必须把你拉上来,不能让你堕落,因为那会引发我的焦虑感和无能感,我们谁也不能当弱者,当loser。他们要么绕开话题,要么贬低某一方,要么阿Q一样地自我安慰,总之要保持上位,精神上不能垮掉。

你可以说这是男人的硬撑,也可以说这是男性的迷之“自信”,就像有个姑娘说的:

每次妈妈试衣服,问我好不好看,我说不好看,妈妈就一套一套地换到我认可为止。爸爸换上一身行头,问我好不好看,我说不好看,他丢下一句“你懂个屁”,就出门了。

如果这场景是直接发生在爸爸妈妈之间的,你可以想象,如果妈妈不停地说自己又老又丑又胖,而爸爸又无法让她停止这种自我贬低的时候,男方就会想要放弃、躲开,而他的内心OS说不定是怎样的:“这老太婆,说啥都听不进去,那你就自己难受去吧!不搭理你了,我可和你不一样,我还正当年呢!”

4男人像钢铁侠——他们崇尚冰冷坚硬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懂“软”与“硬”这两个词在男人世界的敏感。男人们总是向往成为“硬汉”。影视剧中,过去有高仓健,现在有胡军,朱亚文……刮骨疗毒的关公可谓古代硬汉的集大成者,而《大话西游》里唠唠叨叨的唐僧则被称为娘娘腔的代表,遭到男人们的集体耻笑。

这些“硬汉”硬在哪里?嘿嘿,别再想污了,这类男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不怒自威,沉稳少语,冷静克制,与眼泪绝缘,和疼痛隔离,对情绪免疫。

精神分析专家阿兰·埃希尔曾指出,很多亲密关系之所以亮起红灯,就是因为男人不懂得向女人表达自己的情绪。男性世界可以极度忽略情感、情绪和感受的意义,而强调理性、沉着,他们的审美崇尚过滤掉那些“没用的”哼哼唧唧,刀枪不入的钢铁侠。

女人则天性柔软,敏锐,注重细节,她们在沟通中分享的最多的就是情绪和感受。这样的错位就造成一位作家所说的局面:“男人害怕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情绪,他们也害怕面对心爱伴侣的情绪。”当妻子们滔滔不绝地倾吐着自己的心声时,丈夫们的表情是一脸懵逼的:“她要表达什么?她想要什么?我get不到她的点啊!”于是,他们就只好不语。

而且,还有一个身体上的秘密是,男人制造血清素的速度比女人快一半!这是什么概念?血清素是一种让我们感到岁月静好而不会易怒忧郁的物质,所以,在你因为吵架还气得半死的时候,你老公的血清素水平已经刷刷上来了,情绪没了,他就扭头呼呼大睡喽。

说了这么多,大家会问,那面对着男人的沉默,女人该怎么办?

凉拌呗。

这是戏言。也是箴言。

女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因为这沉默太紧张,太焦虑。萧伯纳曾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觉察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要务。“他在想什么?他是不是生我气了?他是不是不那么喜欢我了?他又看上谁了??他难道要离开我了?!”哦漏,姑娘们可不要让自己情绪的野马一路驰骋,向着“作”的方向绝尘而去。先拿出这篇文章,对着自己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男女有别男女有别男女有别!再识别一下对方的沉默是哪种情形,背后是什么原因,冷静考虑一下该用何种策略应对。

曾有人这样谈及自己的婚姻感悟:“我真的没有秘诀,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我从不纵容自己消耗他的爱。”这句话还望女人们谨记。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为自己的人生主题负责,不期待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安抚自己,才是女性独立之根本。

在双方思路都有些混乱的时候,女人还要学着清晰地、有条理、有重点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确告诉对方,你需要什么。心理学家埃希尔说,在婚姻咨询里,他最常听到男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她到底想让我和她说什么。”所以,简单明了是表达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最能打破男人沉默的,大概就是他们自己了。

此话怎讲?

当你展示出自己的吸引力,显露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你强大的一面的时候,男人自然会想靠近你,与你过过招。

《纸牌屋》里,夜幕降临,克莱尔与老公坐在窗边,同吸一支烟……这一幕,一直是美剧里最打动我的画面之一。一个女人,如果可以耐受男人的沉默,读懂男人的沉默,分享甚至享受这种沉默,那么,她是完全不用也不会去担心男人的无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说不定正是外人所不能意会的境界。

编辑推荐

亲密关系中,男人为什么不愿意向另一半坦露真实的自我?


我有一个朋友叫大晴,她最近正深深的为难以走进谈了多年的男友的内心而苦恼。

她昨天非得拉我出来吃饭,刚开始吃就跟我抱怨,你说我和老王也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可为什么他有什么事儿都不告诉我呢?

我俩除了“晚上吃什么?周末去哪玩儿?”这些琐碎的小事,别的事情他从来都不跟我说。

有时候我回家看他心情不好了,我问他怎么了?他总是闭口不答,要不就是转移话题。

你说我俩都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如果没意外的话,我和他明年就要结婚了,这意味着我们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人。

可我却越来越觉得我们俩关系的疏远,就像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好像永远都走不进他内心。他是不是有个相恋多年,忘不掉的前女友啊?

听到这里我不由的大笑,那他也得有这时间呀?人家高中就跟你谈恋爱,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这个时候自顾自的点头,嘴里嘟囔着好像也是哦。

其实这件事完全不是大晴的错,你要知道男性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通常让他们不愿意自如的表达自己。

因此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有些男性的内心会封闭的问题?”

在一个今年开展的,以全球范围为背景、以男性气质为主题的调研中,有65%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传统的男性气概不足以充分代表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20%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52%的男性受访者仍因被迫要按照“男性气概”来表现,而感到压力。

而在工作环境中,全球范围内的男性受访者有超过一半表示,会“强撑着表现自己阳刚的一面”,在中国这个比例更是高达89%。

布迪厄在《男性统治》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男子气概是一个具有关系意义的概念:

一方面害怕自己不符合社会对男性气概的要求,一方面贬低那些不够有男性气概的其他男性。

因此,很多时候他们遇见困难或者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习惯性的憋在心里,而对自己的伴侣什么都不会说。

而这个理念也深深的影响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表达能力,在两个人遇见矛盾的时候,他们习惯性逃避,而不是选择和另一半进行良好的沟通。

但其实他们不只是对待女朋友如此,在跟同事,朋友,甚至是自己的相处中,他们也不习惯于暴露完全真实的自我。

因此,阻止老王向大晴敞开心扉的,不是他们亲密关系中出现了问题,而是他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想要突破固有的安全区向大晴坦露真实的自我,这对他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但困难才显得珍贵不是吗?

如果有一个朋友能够获得他们绝对的信任,让他们能够小心翼翼地卸下自己的面具,袒露真实的脆弱,这个朋友会成为他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当你的那个他“在经历痛苦,默默承受”的时候,如果你愿意表达出“愿意理解他,愿意给与他支持和陪伴”,我想他的心会慢慢向你打开的。

因为谈恋爱的本质不就是“一个人的灵魂被另一个人真正的看见吗”?

•END•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不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术语,但这个词却相当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我常常看到的场景:一方面,两个人的生活或许已经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屋檐下,经营着婚姻或家庭;另一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自己的爱人之间已经有着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现在伴侣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太普遍了!尤其是夫妻之间,虽在同一个屋檐下但貌合神离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人愿意在这样的关系里度过余生,我也相信那些还没有结婚的人是希望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这种状况发生的。所以我在这本电子书中,把我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该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我以心理咨询师和人际关系培训师的身份帮助了许多伴侣们克服关系中的障碍,建立更亲密的感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带着对爱的真诚渴望建立起关系,也曾经一度感到与爱人非常亲近,并因这种亲近的感觉而组建了家庭。可是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关系停止了成长,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和矛盾让亲近的感觉开始消退。亲密感成为了存留在昨日记忆中的美好,而对于关系的未来发展,只有越来越多的要如何度过煎熬的担忧。

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对于什么是亲密关系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周末的烛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涩的牵手和初吻,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纱和盛大的婚礼……似乎当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关系就自然会十分亲密。可事实是,大家都会做这些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感情都因为这些事情而变得亲密和幸福。

这是因为,真正的亲密,其实是由另外的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这些过程和行为,关乎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里一直普遍比较缺失,很多朋友们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所以只能观察、模仿别人做的那些事情,也就是那些流程性的、仪式性的东西。

把感情问题放在大环境里来看,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父辈逼婚压力依然广泛存在,所以被赶鸭子上架的形式主义的感情就很普遍。不过人心都是很敏锐的,感情也是很公平的,亲密与否,最终都是完全由内在的、关系的因素决定的,和你完成了多少仪式、走过了多少形式没有必然联系。

什么导致了假性亲密关系?


什么导致了假性亲密关系?

我的来访者里面,遇到假性亲密关系问题的伴侣们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他们并不真的了解自己。许多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从感情里获得什么。当我问他们「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和犹豫。

第二,很多伴侣们并不真的了解彼此。他们的感情和身体虽然已经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知道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尤其很多人是糊里糊涂地走进婚姻的,并没有意识到作为夫妻,两个人需要在哪些问题上达成默契。而当问题出现时,才会意识到「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于是感到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第三,很多人自己有情感上的障碍和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成长。许多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有些问题,这些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相处方式,说的俗气点就是「爱无能」。亲密关系里情感的表达和流动,信任和接纳的建立,矛盾冲突的处理,都是广受个人心理问题影响的重灾区。这些问题在关系一开始时并不会显得那么突出,但是相处久了,全部都会在关系里暴露得一览无余。

我眼中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但是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许多人的关系很早就停止了成长,甚至出现倒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于是相处就愈发成为了习惯、义务和责任。事实上,父辈们之所以普遍认为「爱情最终都会变亲情」,就是错把假性亲密关系当作了感情必然的归宿。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决定,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要再经历上一辈的不幸。我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比上一辈人有更多机会阅读和思考关于感情的事情。现在就是一个避免重蹈覆辙的机会了!

这本书大致分成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我会深入探讨导致假性亲密关系的三个原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爱无能。最后一个部分,我会描述一种理想亲密关系的蓝图,并且分享关于如何实现的具体方法。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职业理想是有一天自己会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了。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在这个职业理想上迈出一小步。

明明是内心渴望亲密,但为什么又害怕进入亲密关系呢?


那天看了一条评论,说80后通过努力让离婚不再是羞耻的事,90后也要通过努力让不婚变得正常。

感觉现在打开好多帖子、小视频,都会讲到女生独立可以过的非常舒服,根本不用考虑结婚。

其实我对很明确自己想要怎样生活的人是非常认同的,本来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幸福也不是靠一纸结婚证能决定的。

但在咨询中遇到更多的情况,并不是学员想好了要过一个怎样的生活,而是心里对亲密关系很渴望,可真要走进关系时又表现的非常惧怕。

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对亲密的需求,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亲密依恋的需求,不管是大型的狮子老虎,还是家养的小猫小狗,对抚摸拥抱,互相蹭,闻同伴的味道等等都有很强的需求,人也一样。

但有时候人对亲密的回避行为,是由人独有的心理层面决定的,比如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学员,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走入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一旦真的有人表白了,或者在相处中对方越来越喜欢她了,她的反应反而不是开心幸福,而是想回避。

结果在矛盾和冲突中痛苦纠结着,表面独立自主,内心非常迷茫。

还比如我们一些学员,在关系中总想把对方推开,比如当两个人关系越来越近时,总是故意找茬吵架,等到把关系推开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去求和好。

表面是这个女生不懂维护亲密关系,但作为咨询师,能看到她似乎是想把关系维持在一个不太近的范围里,似乎她受不了这个近,这个远近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

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这样回避亲密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不会相处关系所以害怕走进关系

我们去探究这些对亲密感觉既渴望又害怕的学员的早年成长环境,会发现他们家庭里父母的关系是比较糟糕的,还有很多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对亲密关系有很多不信任,潜意识会觉得关系总会变糟总会分开,不如不去建立关系。

从行为上也并没有从父母学习到相处良好关系的方式,所以内心对自己也没有维护一段关系的信心。

就会有推开这种 为了避免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不如早早回避关系的无意识行为。

还有一些父母和另一半的关系也不能算不好,但就是对生活中的种种有太多不满,教育孩子时也总会说,别像我跟你爸这样。孩子小时候是不能理解的,怎么叫别像他两一样呢,那是不是说明他两不好。

那怎么做是好的呢,怎样避免不正确呢,父母并没有给到这方面的指导,因为他们也不会。

而只是将抱怨和焦虑带给了孩子。孩子就会误以为,关系就是很可怕的事,处理一段亲密关系和婚姻关系是非常难的事,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生。

但其实亲密关系的相处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了解两性心理,理解自己的防御,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灵活不单一,学习更好的沟通方式,磨合方式,都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简单。

所以每次当遇到这类的学员,我都会觉得她们来学习亲密关系的知识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既然成长过程中没有人交给过自己怎样才能相处和获得好的关系,那么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关系,而是学习如何去做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第二、不敢走进关系是怕真实的自己

我们通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暗恋阶段时,对方就是男神女神,但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彻底了解这个人,就会发现她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

就像李敖娶了胡因梦这样内外兼修的大美女,也还是会因为胡因梦便秘而提出离婚。

这段故事也有人说是李敖为了诋毁胡因梦编造的,但胡因梦也说了,同一屋檐下,没有真正的美人,也没有才子和英雄。也就是只要了解了,生活在一起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男神女神。

很多人深知这一点,也更明白自己也许并不是对方眼里那个完美的人,所以对方追自己时也很开心,也会在感受上觉得自己 是被像女神一样对待的。

但真正说到走进关系,就会觉得惧怕,怕被发现真实的自己其实也就那样,怕对方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不再喜欢。

其实对方看到真实的她能不能接受暂且不知,但从她的担心里能看出来,她自己是非常不能接受自己本身的,她享受着自己某方面的人设,或者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对自己的全部是接受不了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因为她的某些特质喜欢她,爱她,但很少体验过被人无条件爱着的感觉。我们常说爱的能力,被完整的爱过才会更有爱的能力。

但其实良好的亲密关系,就是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而不是男神和女神的梦幻,在真实的互动中,学习如何接受别人,也就学习到了如何接受自己,在接受自己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被全然的爱着的感受,并且增加了自己爱的能力。

当一个人有爱的能力,不管她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会感到幸福。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不是只凭本能,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好的感情在于双方的长久“经营”,感情中最怕的不是暴露缺点,而是因为生活“琐事”,将感情消耗殆尽。

最终影响感情浓度和质量的因素还需要这几点来决定:

第一:两个人情感的相互满足

第二:行为上的相互包容

第三:生活中的相互体谅

做到这些,你们就一定能拥有令人羡慕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不解释,伤人(深度好文)


一直以来,很多人告诉我们,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你的人解释了也没用。

当你被人误会了,懒得去解释;和人闹僵了,也不愿听解释。

今山事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除了你自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你。

而你每一次的不解释,都是对感情的消耗,让误会加深,让两颗心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沉默不是“金”,而是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1

最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李娜聊起了和丈夫姜山的一段往事。

当时正值李娜去国外训练,她和姜山约好在机场见面,姜山却没有出现,之后李娜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姜山都不回。

最后还是通过共同好友得知了姜山的消息。

后来两人聊起了这件事:

当时李娜的状态不太好,身边的人都建议她换新教练,认为姜山不适合再担任她的教练。

刚好李娜在西班牙时请了一位新教练,姜山觉得“既然你已经有了新教练,那你就不再需要我了。”

这种“被抛弃”的失落感,是人之常情。

但姜山没有选择和李娜解释,而是直接“失联”了,12天没和李娜联系。

在他看来不解释只是给彼此冷静的空间,但这段经历却让李娜耿耿于怀。

纪伯伦说过:

“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毁掉一段感情的最快方法,就是不说、不听、不解释。

一位情感咨询师说过,很多人以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实际上,一个人的改变就足以影响一段感情。

当你愿意放下面子,先开口解释,就等于是给了这段关系一次机会。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吴聘是观众心中的“宠妻狂魔”。

周莹误会他和前任胡咏梅藕断丝连时,他主动交底,没有一丝隐藏。

“我的确是对不起她,但不是因为没有娶她,而是因为我很高兴娶的人不是她。”

这样真诚明了的解释,消除了周莹的猜忌,让她卸下了防备。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坚定。

蔡康永说过:

“你让一件事情过去三次,你就再也没有兴趣去追究它了。

等憋在心里的气慢慢消了,两个人之间的裂痕也产生了。”

一个不解释,一个不追问,一段关系就是如此渐行渐远的。

2

记得刚进大学时,认识了一位同学。

我们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三观契合,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上课吃饭逛街,我们都结伴而行,那段日子,缓解了我刚到大学时没有朋友的孤独。

后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她实在太优秀了,无论是竞选班干,专业考试,社团工作,她都游刃有余,在她的光芒下,我被映衬得黯淡无光。

每次看到她又收获了一项新成就,我的自卑和敏感就冒出来了。

渐渐地,心里有了隔阂,我选择主动疏远她,她的主动邀约,我视而不见,寻找各种理由回避。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她察觉了我的变化,主动发信息问我:

是不是她哪里伤害了我,她很珍惜这段友情,不愿无缘无故断了联系。

我因为无法直面自己的自卑和嫉妒,选择了不解释,不仅伤害了这段友情,也让对方陷入了痛苦的漩涡。

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有很多,不解释是最伤人的。

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没法知晓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人能时刻关注你情绪的变化,细心察觉到你笑容背后的深意。

承认吧!除了你自己,真正能够懂你的人很少很少。

心里有什么不舒服,就说出来吧!每一段关系,都是在不断磨合中加深的。

那些过于自恋、自我、自私的人,都渐行渐远了。

我们经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固然没错,却也不乏一丝清高和傲慢。

理解是幸运,不被理解是常态。

有人说,只有小孩子才能在闹矛盾后,没心没肺地说一句:

“我们和好吧!”

成年人很难舍弃脸面和尊严,他们往往选择不解释,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姿态。

有时候,先开口的人,并不是认怂,而是更珍惜这段感情。

3

曾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小时候,妈妈冤枉她偷了家里的钱,拉着她去门口的小卖部“指认”,让她说出自己买了什么。

妈妈不听她解释,她出于害怕,只好撒了谎,后来妈妈找到钱了,她知道自己冤枉了孩子,但她没有向孩子解释,也没有道歉。

只是给她买了心仪的礼物,特意做了她喜欢的饭菜,用“对她更好”的方式来弥补这种伤害。

这位网友说被最亲的人误会,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妈妈发现真相后仍不解释,也深深刺痛了她。

在这个故事的评论区,有很多人留言说:

我爸妈也是这样,即使他们真的做错了,也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们不解释不承认不道歉。

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想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一个误会,需要的是真诚的解释,很多时候说开了,隔阂也就消除了。

而不解释,不仅掩饰了真相,也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小欢喜》中的方圆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是一位很开明,懂得尊重孩子的父亲。

孩子犯了错,他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不会随意贴标签。

当他生气了,他也会解释事情的严重性和自己生气的原因,不会轻易给孩子扣帽子。

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难以感同身受。

朝夕相处,难免会有误会,而解释就是给予彼此相互了解的机会。

4

看过一组“公式”:

我不问 + 你不说 = 误会

我问了 + 你不说 = 隔阂

我问了 + 你说了 = 尊重

你想说 + 我想问 = 默契

我不问 + 你说了 = 信任

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解释,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不沟通。

“明明可以继续同行,却因为沉默分道扬镳;

明明可以冰释前嫌,却因为无言渐行渐远。”

作为成年人的觉悟,是明白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指望他人猜中自己的心思,多数会失望。

有时,一个解释就消除了一个误会、化解了一场矛盾、挽回了一段感情。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不解释”;再好的关系,也不能缺少愿意解释的耐心。

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冲突该怎么办


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冲突该怎么办

在猎手老师的长期关系班上了三天课,上课的过程是很愉快的,伴随着“段子手”式的讲课风格,我感受不到一点沉闷,很多理论都是需要认真吸收才能掌握精髓的,这三天很值。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我就把这几天我的随堂笔记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奔向长期关系之岸~

不能片面的考虑问题,或者是理所当然的思考。在这之前,每看到一个问题、冲突,都会理所当然的考虑,这个理所当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当时脑袋跃出的第一个想法。比如,我和男票吵架了,我会给他预设标签,他就是这样的人,我就会觉得很气愤,为什么他要这样,失去理智,而没办法去思考事情本身。往往第一个想法都是片面、不正确的想法,它极其容易导致我往错误的方向思考问题。冲突是不能避免的,两个人相处,再相似的人也会有冲突。面对冲突,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在冲突发生前,先做一个冲突协议,在冲突来临时,让我们更好的沟通,解决问题。

冲突协议

冲突协议不是为了限制对方的行为而存在,而是限制自己的行为。限制自己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某些不理解的行为让矛盾升级。 冲突协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制,例如:给台阶、不翻旧账、延时沟通等等。

冲突管理

冲突的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导致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冲突的第一步。面对冲突,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升级问题、扩大矛盾,也不要胡思乱想,预设框架,同时要避免交叉感染。解决问题,先停止抱怨、斗气,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沟通方法因为某事而产生冲突,我们只需就某事进行讨论、沟通,无需牵扯其他的事情。点对点沟通,先分析双方的矛盾点,就这点进行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若对方无法理解你的点,这时就需要同理心沟通,通过一个细节呈现,让对方明白你纠结的点。就像某个学员,不喜欢男朋友在跟女性聊天时话题过界啦。

但学员的男友觉得这是小事情:“没什么啦,我跟她只是朋友,而且她也知道我有女朋友,而且是她主动说起的,又不是我主动跟她讨论这些问题。男友

因为学员男友觉得这样的行为没有问题时,这时学员就可以用同理心进行沟通:

这个就是使用同理心进行沟通,并通过细节的呈现,让男友有一个具象化的理解,明白女朋友为什么不开心。

若这时男友来一句:“ok啊!”那你就可以考虑后撤了,或者计算综合得分,当然这是后话。

冲突结果

就冲突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后,也并不是可以百分百的解决所有问题,毕竟有些冲突并不是当进行冲突管理后,我们可以就冲突结果进行分类再进行后续处理。1把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先搁置,这里的搁置并不是冷战,而是放着不处理。冷战是赌气的行为,不存在一个沟通的行为,并会扩大问题。简单来说,冷战就是当你美国跟苏联的冷战,双方对立,不沟通,从而导致问题扩大化;搁置则是台湾问题,一时处理不了,也不是很严重,那就先搁置。像原生家庭、三观等这类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那就先不碰。

2关于胜负,一般年轻人会比较在意这个,就是什么都要争一个胜负,都希望自己就可以说服对方。但是爱情很少有胜负之分,一般不是双赢就是双输。所以,能说服的就说服,不能的,看问题的性质再看看如何处置,是搁置还是协商。

3协商,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问题是根本存在的,这个时候时候需要协商来共同解决。但在协商过程中,注意有没有更深层次冲突,检查是否还有隐患。例如:豆花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这个可以协商解决;但如果一方是素食主义者,一方是“食肉兽”,那就要留意这个问题长期下去,是否协商就可以和平解决呢?

冲突管理在婚恋时间轴的划分是属于第二部分,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潜意识层面的沟通,并要坚持双方的冲突中是否有更深层面的冲突,这当中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原生家庭、三观的问题,是比较棘手、不易解决的。所以,在发生冲突时要有耐心,并保持理智~

“情感洁癖”对亲密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


每个人对于感情的追求似乎也不同。什么是最好的感情?有的人认为是得到对方最炙热的爱而不在乎是否天长地久,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比长相厮守更实实在在的了。

也有更为极端的完美主义者,渴望得到最炙热的爱并长相厮守下去。唯一、永恒、触手可得又朝朝夕夕。没错,人人都希望两者皆存,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如此幸运,更多的人最终会投奔普罗大众的幸福。

太多的错爱、错位和错过,也有太多的缺失、遗失和走失。一场场“赌局”之后,几乎没有谁可以毫发无伤又片尘不染地全身而退,赢个大满贯。

01

很多事情看似结果一样,但是我们用来说服自己做这件事的理由不同,态度就会完全不同。

例如你在公司里的手下犯了一个大错,按公司规定是可以开除她的,但是你并没有那样做,而是让这个员工留下来。

体验以下三种不开除的理由,感受一下你的态度和情绪变化。

1.老板是她亲戚,你想开除她但是碍于这层关系不能那样做;

2.你想开除她,但是暂无合适的人来做这份工作,于是不得不暂时留下她,等待有人顶替再立马把她开掉;

3.出于这个员工平时的综合表现,你认为这一次的犯错就开除掉太可惜,她将来会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与这一次犯错的损失相比,你相信未来她会带给公司的获益,于是你决定留下她。

第一种情况你最可能对于她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第二种情况想必你也不会轻易释怀从而改变对她的看法;而第三种不开除的理由是你唯一可能真正原谅对方的,因为这种原谅是基于理智层面的判断,你相信她今后会做好。

而前两个理由,每次见到她都再一次印证了你自己的无力。被迫的不得不面对,而不是接纳原谅后的面对。

遭遇伴侣出轨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女性在发现丈夫有了外遇、或者有过外遇以后,想要离婚但却顾忌各个方面,例如孩子、财产分割、今后生活状况等等,鉴于各种理由而没有离成。

可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挽救回自己的婚姻和爱情,相反,每天的生活痛苦不堪。

当你并不是因为综合考虑丈夫的为人,也并不相信他可以知错能改,而是因为其它理由不得不“将就”的时候,那么你就更可能会做出歇斯里地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想清楚了这件事,就可以不再反复想起老公做过的错事,就可以不用继续折磨自己了呢?

这显然是两回事,创伤后不由自主反复出现创伤体验是再常见不过的行为反应,很难控制自己不想,但是你却可以做到即便再次想起也不要立马把老公抓过来对他指手画脚,讥笑嘲讽,或者是阴阳怪气。

很多女性婚姻保卫战告捷以后,最需要处理的其实是自己的“情感洁癖”。

02

一想到自己老公曾与别的女人在一起的画面就心痛伤神,却又挥之不去不得不想。对于这种情感方面纠缠的情感体验,也叫做“情感洁癖”。

很多人认为出现“情感洁癖”问题的人多是心胸狭窄,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相反,任何人在遭遇情感危机以后都有可能出现“情感洁癖”,因为人们出于本能,对负性记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免遭伤害,具备了对负性信息做出强烈反应的能力。

大脑发展了一套机制,能无意识地注意危险信号,从而采取措施避开灾难,使得大脑对令人不快的消息更为敏感。也就是说人们更擅长记住那些不愉快的信息,而不是记住美好的那部分。

另外,出现“情感洁癖”的另一重要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处理负性情绪的能力,这与有人会化悲痛为力量,也有人会一蹶不振是一个道理。对于那些不擅长找到解决负性情绪方法的人来说,容易出现情感洁癖。

最后,情感洁癖与强迫人格有关。无论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洁癖一般多见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中一部分人存在强迫人格,自信不足又要求完美。

03

情感洁癖往往对我们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特别对强迫性情感洁癖者来说,他们几乎是失控地不断追问伴侣的过去,这种毫无边界地过分追问让伴侣感到窒息。

尽管情感洁癖者提问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自己和伴侣是相爱的、亲密的,但他们的不断询问只会将伴侣推远,比如有些伴侣会减少和情感洁癖者的相处时间,来避免被追问。长此以往,情感洁癖者最担心的事情反而发生了——他们发现伴侣不再和自己亲密。

而且,过度关注伴侣的过去,也会让情感洁癖者忽略关系中的其他情况。一段良好的关系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交流,并尽可能地创造积极的互动。而情感洁癖者花费太多精力在追究对方的过去上,而这部分精力也许原本可以用在和伴侣创造积极的回忆上。

有些情感洁癖者虽然不会在表面上反复追问,但是他们的不安与不满还是会在关系中的其他时刻暴露出来,比如他们会变得对关系里的小事过分挑剔,给伴侣提许多情绪化的要求等等。伴侣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却又不知道在哪里出了差错。

《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不会想起过去,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才是真实的。

我们为什么对别人总是那般苛刻?同样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为什么总能够轻易地逃过去?就没有丝毫的忏悔之意吗?为什么还搪塞了一堆理由自我辩解?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另一半的情感生活,却不屑于审视自身的情感问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大概是人性的弱点吧。

男人是行走的荷尔蒙,是视觉动物,是只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碰见倒贴上门的极品货色,通常是无法抗拒的,冲动早已远远胜过理性。一夜情也就这么诞生了,各取所需,不谈感情。所以男人通常始于身体出轨。女人通常始于精神出轨。

04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情感洁癖”?

首先,“情感洁癖”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不想回忆的那些过往。

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不出现一丝不想回忆的”,本来也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极端想法。

可见,用一个强迫观念来消除强迫是不可能的。你越是抱着它不放,这些后来产生的强迫结合原有的,就会加重你的症状,所以,相反,我们要学会不理它,冷眼看它,最后才能处理掉它。

其次,对于感情来说,从没出现过伤痕的状态固然最好,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抹去,只能尝试去接纳或者处理。

如果对于你来说,爱人犯的过错你认为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再纠缠于过去对于挽救这段婚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发泄,图一时痛快?还是要继续这段婚姻?

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重新接受对方并不是出于一时高兴信口开河,而是首先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心理空间容纳对方。否则,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原谅对方,贸然决定继续生活,反倒对自己和爱人伤害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