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发表时间:2019-12-05

【www.qg13.com - 深度情感心理】

两个人的感情也是有很多小技巧的,两个人需要去解决一些感情问题,当有情感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不管人时地是否合宜,就掉进爱的陷阱了。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有次与家人外出走丢了,父亲却浑然不觉。她从小自尊心低落,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渴望得到父亲珍爱,却未能如愿。上研究所时,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像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本无心要破坏别人家庭,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许多外遇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每个人都情有可原,他们不是十恶不赦,只是如你如我充满了人性的软弱。
广角及望远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eQuestToBeole”—“完整之我”的追寻。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显性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份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当先天人格成份中“阳刚”“分析”特性较强的男孩去念理工,毕业后又在要求一丝不苟,毫无变通的环境中工作(例如美国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而身具“阴柔”“感性”特质的女孩去念人文,学成后又在文艺界工作,此时男女先天加上后天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
急惊风与慢郎中
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他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Imago)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终止恶性互动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Stret)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持恒的亲密感
夫妻间有许多这类微妙的互动,处理这类你进我退,不断重复,难以改变的“亲密之舞”时,一定要寻求智能来改善。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另外一个更繁杂,更耐人寻味的一个重要概念。我把它译成“强迫性的重复”(RetitionCoulsion)。
“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Weconnectwiteleogaveusasecondancetocoleteourunfiniedbusinesses。”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刻骨铭心的爱情
举例来说,笔者有位个案,来寻求辅导时告诉我,他曾刻骨铭心地爱了三次,但三次的爱情,都让他痛苦心碎。他第一次深深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忧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的女子,可是热恋不到几个星期,两人就很痛苦地分了手。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的女子,情绪强烈起伏,一觉孤寂或焦虑,便可在几分钟之内吃掉个大蛋糕,吃完却饱受罪恶感折磨,气自己失去控制,悔恨之余,便偷偷把自己关到浴室,拿牙刷刺激自己喉头,硬把刚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又吐了出来。他与这位情绪不稳的女子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地开始,却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痛苦地分手了。
他第三次爱上的对象,是位有夫之妇,因丈夫外遇,刚被抛弃,为情受尽折磨,极为凄楚可怜。他奋不顾身,努力关怀呵护这位受尽创伤的女子。一个是寂寞的游子,一个是天涯断肠人,刚开始时彼此像干柴烈火般地相爱,但是过了几个月,两人渐渐清醒过来时,这个爱竟然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这位英俊,又在一家有名的科技公司中深受器重,拥有一份人人称羡高薪职位的青年才俊,平日也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士对他表示好感。为何他对身旁这些品貌双全的美女毫不动心,却偏偏只爱上前面他所描述这类情绪激昂,忧伤痛苦的女子?
触类旁通的道理
笔者平日遇见一些复杂艰难的心理现象时,常发现如果能从物理学、生物学、哲学或人类学等等不同学科的角度来看,往往能帮助自己对这现象有更深入的领悟。天下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笔者发现下面这个中国人较能体会的生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何谓“强迫性的重复”。
笔者记得在成长过程中,曾听见一位伯母说,她生完老大后,没遵照老人们的劝告好好“坐月子”,不小心着了凉,后来身体就一直不好,不管吃多少中药、西药都没起色。她心中非常担忧,幸而一些有经验的老妈妈们告诉她:“别担心,只要在下一胎生产之后好好坐月子,身体就会康复过来。”后来在她生完老二之后,用心坐月子,好好休养、进补,果然身体痊愈,健康情形甚至比以前更好。
同理,如果我们了解这位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与未能满足的重要心理需求,我们就较能明白他为何老是爱上凄楚可怜的女性。
原来,他是家中独子,十二岁那年,父亲有了外遇,突然之间就抛妻离子。原本夫妻感情不错,一有外遇,父亲就像许多外遇者一般,开始多方挑剔,责怪妻子有令他无法忍受,而永远不可能改的缺点。他告诉妻子,他从来就没爱过她,要妻子放他自由(这也是外遇者的标准说辞,他现在对第三者山盟海誓,爱得死去活来,将来若移情别恋,也会对现在的第三者说他从来就没真正爱过她)。对妻子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个幸福的家庭,顿时天旋地转。这位年轻人的母亲为此而痛不欲生,得了忧郁症,也不断地摧残自己,最后染上重病,开始进出医院。
未得医治的创伤
谁能想到这个天真快乐的十二岁男孩,突然必须放弃他的童真,开始“角色倒置”,在未来三年中扮演安慰者与照顾者的角色。看到母亲在病床上以泪洗面,日渐消瘦,他心中难过,却为了母亲把眼泪往自己肚里吞,强颜欢笑来安慰母亲。
最后母亲一病不起,临终之前他听到母亲喃喃自语?“我仍然爱着你(丈夫),你为何离开我?”这番话使他痛彻心肺,一面流泪看着母亲断气,一面发誓他永远不要再掉泪,他要做个成功的强者。他非常地恨父亲,后来父亲被罪恶感折磨,同时也因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几次回来找他,都被他狠狠地赶走。他咬紧牙根,克服万难,拿到名校的奖学金,并以极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找到别人梦寐以求的职位。
他极有毅力,人缘也不错(注:只要不深入交往,不动真情,都不会出问题),平日也为自己能控制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而引以为傲。所以他对自己这样失控,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为自己的失控不安,也为伤害了三位他所爱的女子而痛苦,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而来寻求辅导。
为何三次都爱上痛苦忧郁的女子?我想这很可能是上帝所定规的医治法则,一如当人回到类似第一次受伤的状态或情景时,最容易得到深入而彻底的医治。
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坐月子期间受凉的伯母,产后百病丛生,中药西药都无法治好,却要等到第二次生产,全身骨骼、腺体,所有生理系统都回到类似第一次生产的生理状态时,她的病痛就得到一个彻底医治的机会。这就好象在火中被扭曲的一块钢铁,冷却之后很难再被打直,但如果回到火中,烤软之后就很容易矫正、拉直。我想怀孕对一个女人的身体来说就像这样是个火中被“烤”的过程,可说是个“危机”(Crisis),但危机不见得不好,因为“危机”两个字可蕴涵“危险”和“机会”。不注意时可能会带来伤害,但若能好好处理,却能使生命变得更健康更丰富。
爱上母亲的影子
同理,这位年轻人三次所爱上的对象,身上都带有他母亲忧伤、痛苦的人格特质,不知不觉地,他深深地受了这三位女性的吸引,潜意识中,他要回到类似过去受伤时的心理状态。在过去,他无法借着自己的爱与努力使母亲痊愈,现在,他仿佛重新得到机会,能借着爱与努力,去医治这些心灵受伤的女性,潜意识深处,他也企望着她们能快乐起来,把他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的呵护与关爱加倍地给他。
以上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深度心理学所讲的“强迫性重复”。笔者在从事临床心理学治疗时,接触过不少这类的个案。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永不满足的女性。后来发现,他们都有好强,好掌控,标准极高的母亲。从小不管他们多努力要做好,却总达不到母亲的标准,无法取悦母亲,讨她欢心,从她身上得到温馨的母爱。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身具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RiskdefinesRewards”。这类像母亲一样“危险,难讨好”的女性身上,也最具“酬偿能力”,有能力让他们较深刻地感受到所缺乏的母爱。
他们迷上这类女性,往往因为潜意识中希望能再有一次,借着自己的努力或成就,使这些冷傲的女性得满足,变温柔,从她们身上得到“无条件”的母爱,让他们受伤的心灵终于能得到安息的满足。在“冷落,拒斥”型的父亲身上受伤的女性也是如此,宁愿忍受忽视、凌辱,却一直依恋着那些无法给她们爱的男子。
愿挣脱恶性循环
对这么多陷在强迫性重复中的人,他们要如何才能从那些恶性循环中脱身,得到医治?
以上探讨了深度心理学中一个极发人深省的概念:“强迫性重复”。有的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什么事都要控制,长大后便娶了个很爱管的太太,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心理空间与独立自主的权利。有的人受不了父亲太过懦弱,不能保护自己,成长后不知不觉地就嫁了个身上带着自己所熟悉父亲懦弱心理特征的“阿斗”,潜意识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这个阿斗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从父亲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从肇因处医治
笔者过去以为“强迫性重复”只是极少数的偶发现象,后来却发现,这个现象在许多人身上都可看见,只是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根据一项美国的统计,酗酒者的女儿长大之后嫁个酗酒者的机率比嫁给常人高出两倍。笔者有位个案,几次所爱上的对象都是酗酒者(即使有些人刚开始看不出有酗酒毛病),原来她的父亲死于酗酒。从小不管她多幺品学兼优,努力要做个好女儿,都无法藉自己的好行为使父亲爱她,给她注意力,并为她戒酒。长大后,她只被与父亲一样有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所吸引,潜意识中她觉得,唯有当她能用爱感化酗酒者为了她而戒酒,把她从父亲身上得不到的爱与注意力给她时,她的心才得满足。
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前面所提到的那位青年才俊不是已经有三次机会回到类似原来受伤情况的关系中吗?为何他不但没得到医治反而每次都痛痛苦苦地分手?
人若只回到类似原来受伤的心理情境中,并不见得能带来医治。这就好象一个人在拳赛中被打败,若不经苦练就再度回去与对手交锋,仍要惨遭败北一样。离婚与再婚也是如此,如果不痛定思痛,了解过去失败因由,重新学习如何自爱爱人,那么他第二次婚姻失败的机率,必定比第一次婚姻高。事实上,有许多统计指出,第二次婚姻的离婚率是比第一次婚姻高的。
那么为何他三次疯狂相爱却都如此痛苦地分手呢?我想这跟他潜意识中的渴求有关。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从小缺乏爱,对爱愈饥渴的人,将来恋爱时潜意识中愈有下列的期待:
1)过去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悲伤从此消逝;
2)心中所渴望的快乐幸福将从此开始;
3)心上人是全然美好,像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慈父或慈母一般,能在自己不安,有心理需求时,自己不用开口,他(她)就会体贴到我的需要,主动来抚慰、满足我。
甜蜜的恋爱期
恋爱的初期总是最甜蜜的,两人彼此把对方当作生命中最爱,最重要的人物。恋人间彼此似乎有无限的包容力,能无条件接纳对方,即使你五音不全,唱起荒腔走版的歌时,对方竟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在恋爱初期中,他们彼此成为对方自我价值感的支柱与生命能源的供应者,唤出对方人格中最美好的一面,两人像活在天堂乐园中一般,的确,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似乎由此开始了。
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Regress)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不论是恋人之间或婴儿与父母之间,在这个时期都缺乏“心理疆界”(PsyologicalBoundary),情绪纠缠不清,分不出彼此的感觉。好处是不管自己心里多么愁苦,一看到对方欣喜的笑容,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就不知不觉地跟着开心起来。坏处是看到对方心情不好,不笑了,自己情绪马上受感染开始难受起来,以为对方在怪自己。
当婴孩见到母亲不愉快,从她那儿得不到爱与支撑自我感的养料时,不是变得特别乖,企图以好行为使她重展欢颜,就是闹脾气(TeerTantrum),用最尖锐的哭声处罚她,逼她就范,收回不悦之情,再变回那个面带笑容的“好妈妈”,使他能借着她的爱与笑容再度快乐起来。
这位青年才俊也是如此。因“强迫性重复”,他深深被身具自己母亲愁苦的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热恋时他心中不但渴望这些痛苦的女性愿意接受他的爱(若她们不接受,他也会很痛苦),他还有个更深的渴求:他希望他的爱是有效的,他期盼这些女性能因他的爱而得到医治,然后坚强起来,他更希望她们终于能把自己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爱给他。刚开始在爱情关系中,他先扮演“慈父”的角色,他潜意识中渴望这些心灵受伤的“小女孩”能变成成熟快乐而坚强的“慈母”,让他可以放下自己“勇者、强者”的心理防卫,回归一个柔弱无助“小男孩”的角色,才能充分感受过去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的那份温柔又具保护性的爱。
自救而后救人
在恋爱的初期,当两人都还陶醉在爱情迷幻的药效之中时,他还能借着自己一厢情愿的心理投射(Projection)而感受到爱,可惜的是像这类的迷恋(Infatuation)或中国人所谓“激情”或是“爱情发烧”,在不受任何外力阻扰的情况之下,大约只能持续三到六个月之久。(注:被禁止、受挫折不许存在的激情,反而可像罗密欧与茱丽叶一般能愈演愈炽,持续良久。)
深度心理学强调,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英文畅销歌曲中所说的:“Twoloneleletogeerandingswillbefine。”听起来很美,但却无法通过现实的考验。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两个爱的乞丐,却彼此都逼对方先付出一些爱,是一幅非常悲惨的图画。
心灵受创,对爱饥渴,却不懂得学习如何真正去爱的人,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他们双方在潜意识中会这样想:“过去只要你一笑,我就开心,你明明有能力带给我美好与快乐的感觉,为什么现在不再使我快乐?是不是故意处罚我?为什么跟我在一起你心情还是不好?”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
因为我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完全依赖在你身上,期盼你来成全(colete)我,我不知不觉中就使你在我身上有极大的酬偿权力。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我也只准你对我表现正确的情绪。由于我的苦与乐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你不许对我表现任何负面的情绪,更不准怪我,因为这些都带给我痛苦,使我心里不安全。跟你在一起时,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如果我觉得痛苦,我便会怪罪于你,并千方百计地要改造你。
脱出恶性循环
前文所提这位男主角对他所深深爱上的三位女性也是如此,开始进入爱情关系,处在“甜蜜共生”的状态时,只要对方嫣然一笑,他心中所有的愁苦便一扫而空,洋溢着满足的幸福感,但是当爱情麻药渐渐失效,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无法使对方快乐起来,对方不再像过去一样带给他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时,他心中受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想“我仍是与以前一样待你,为何你变了一个人,不再是当初那使我感受到爱的你了?”事实上,这些心灵受伤,却被他爱上的三位女子,也有跟他几乎一样的心理感受。会痛痛苦苦地分手是因为当双方内心重新受伤时,失望便转为愤怒,都开始用高压、冷战、攻击、批评等方式来向对方“讨债”,要改变对方,逼对方先付出爱。不幸的是攻击只会导致反弹,让自己更觉对方变心,由此战火愈来愈猛烈,最后只好分手。
其实以上所描述这个由甜蜜相恋到痛苦挣扎的心理过程是所有的情侣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而这种历程在这类“强迫性重复”的个案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而鲜明,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那些陷在强迫性重复中的人,若不经医治,很少有人能自己从不断重蹈覆辙的恶性循环中脱身而出。那么,这些心灵受创的人要如何才能得医治呢?让我们留待下期探讨。

精选阅读

从心理学看夫妻吵架的含义


从心理学看夫妻吵架的含义
90/10原则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原则,叫90/10原则,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今天跟别人吵架了,你很生气,你会觉得是吵架引起了你的情绪反应。但是实际上,引发你愤怒的90%的原因是由于你过去的经历,而今天导致吵架的事件只占10%。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这样两种力量:一种是我安全、我信任,所以我平和、我接受、我理解、我包容。另一种是,因为我不够安全,不够相信自己,所以我防御,因为我不愿意接受我不好。为什么不能客观的去看待这件事呢?为什么会发火呢?
很多时候是目前的情形触发了你原有的经历,即和原有的经历重叠了,如果这个人格平和,基本上没有什么挫折经历,经常受表扬肯定心态比较好,属于那种安全型人,则较容易客观看待事情,如果对方属于那种一贯的被父母批评多了,被别人瞧不起、不自信,这样的人当你说他不好的时候,他重叠的是什么印象呢?“我又挨批评了”“我又犯错误了”,“他不喜欢我”,这是他的自动思维。所以他第一反应是“你认为我不好”,其实内心是什么?“我自己不够好”,重叠了过去的一些不良的经历。
所以对于冲突,我们基本的认识应该是什么呢?冲突不是因为你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不好,只是因为你扣动了他的扳机,他也扣动了你的扳机,冲突表明两者之间需要沟通。你需要理解他的过去,知道他何以如此。他也需要理解你的过去,知道你为何如此,这就是有效的沟通。争执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嗓门越来越大,怒气越升越高,尽管你们都在讲话,讲很多很多,但这是无效的沟通。
吵架时谁声音高谁就有理吗?
我们的理解是声音越高越虚弱。别看吵架的时候剑拔弩张,谁都想显示自己厉害,其实,表现的越是很厉害的人越自卑。也就是说一个越自卑的人,他往往有时候越伪装自己,用防御的一些形式来显示自己,“我不怕你、我很厉害”,所以有的人是先拍桌子后发火。
为什么?拍桌子是为自己壮胆的,是意识层次的,表现越厉害的人,越是腹中空,他并不真正的厉害,他并不自信,他是虚的,厉害、拍桌子都是他的铠甲,装的很强大,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所以我生气。越张牙舞爪,吵的越厉害,说的越多的人越是弱者。
当我们在这么去看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神经也放松很多,不用再装强大了,夫妻之间更要真实。
吵架的背后表达的是是强烈的关注需要
一种情绪实际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另外一种情感。这里我教大家一些技巧,分清相互对立的情感。比如侵略性它对立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温柔和亲近。
有一对常常半夜打架的夫妻,身体冲突很激烈,我看他们打的时候,我知道,其实女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注意的,是爱不够。尤其是男性同志要提醒注意,当一个女人用侵略、攻击的行为来表达她愤怒的时候,她是爱不够的,是你对她身体的关爱不够。
吵架是表达渴望注意,渴望关注、渴望身体的接触的,因为最强有利的沟通还是身体的沟通,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所以我们还要识别对方的的对立的情感,不管它表面的现象,这就是心理的妙处。
要看她潜意识,看她的内在,一个情绪背后有对立的情绪,侵略的一面背后是什么?渴望温柔和亲近。当一个人非常愤怒的时候表达的是什么?是要用愤怒来表达她的力量,其实是她觉得我憋得太久了,我太委屈了,平时我太弱了,这里面有多少压抑的东西在里头,多少被忽略,不被尊重的感觉,所以她用这种身体的强大,声音的高度来表达自己。
所以一定要看她的肢体语言,看她内在的情感。一些人说生活平淡、苦闷,那是什么?渴望意义和目标,他需要探索新的生活目标了,需要找到生活的另外的意义了,所以他渴望转变。
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对方的情绪,读懂他内在需要的时候,两个人才会真正的默契。

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文章马伊琍离婚


01

7月28日下午,文章与马伊琍官宣离婚,结束了两人11年的婚姻。

文章在微博发文称:“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

接着马伊琍发文:“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从两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依然相爱,选择分手,有憾有怨。

网友评论中,挺文章的有,骂文章的多。原因大都归错于文章2013年那次出轨事件。

02

最近看了几集泡沫剧《敢爱》,雷蕾与罗永浩相爱8年,感情深厚。

然而雷蕾妈嫌弃罗永浩没有经济实力,给不了雷蕾幸福,强烈反对他们结婚。

罗永浩在这种压力下,急切创业,却屡屡失败。

尽管雷蕾一直很坚持,最终却被罗永浩的退缩打败。

当罗永浩再次提出分手后,雷蕾说:“如果分手能让你感到释然和幸福,我不再强求,是我的错,因为我的家人,打击了你的自尊伤害了你,我向你道歉。我一直以为爱情只属于两个人,我以为只要我们相爱,桑田可变沧海,我以为只要我们相爱,我们就可以手拉着手,一直到地老天荒,今天,我清楚地看到了爱情的卑微,它最终输给自尊,输给金钱,输给时间,输给誓言……”

03

跟朋友讨论:“很多人明明相爱,为什么却要分手?”

朋友说:“有缘无份,命运使然。”

诚然,古今中外,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明明两个人很相爱,却最终选择分开,局外人搞不懂,局内人想不通。

他们以为是利益拉扯,是道德牵绊,是环境造成,是条件所限。

如果连这些都很模糊,那就归咎于缘分的捉弄,命运的安排。

如果说文章与马伊琍离婚,是因为几年前文章的那次出轨,那出轨的原因是什么呢?

马伊琍大文章8岁,在文章刚出道时马伊琍已事业有成,据网络报道,文章出轨后,有网友称,马伊琍性格比较要强,脾气不好,对文章管教甚严,文章的坏脾气更是人尽皆知。

而据文章自己透露,马伊琍是喜欢冷暴力的那个人。

无论是婚姻,还是恋爱,两个人之间开始用脾气相对,以冷漠相处,再好的感情,也会受伤。

马伊琍作为一个女强人,又大文章8岁,如果管控欲过强,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比较紧张的,假若文章不能忍受,就会反抗和逃离。一个掌控欲过强的人看似强大,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安全感,因为怕失去,才会紧紧地抓住。

而这种女强男弱的不平等局面,可能让文章觉得憋屈,他的自尊心会带着他明争暗斗。

如此,两人之间的问题迟早要爆发,导火线不是姚笛,也可能是李笛,没有在今年离婚,也可能明年后年离婚。

同样,在《敢爱》这部剧中,导致雷蕾和罗永浩分手的,也是罗永浩的自尊心。

一个自尊心过强的人,内心常常有匮乏感和不配得感。

他们常常觉得,一个人只有拥有了金钱,拥有了地位,有了自己的居所,有了宽松的时间,才能让自己底气十足,才配去爱他爱的人。

无论爱有多深,都不如物质和财富带给他的安全感足。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的他,爱的是你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爱的是他的自尊心,守护的是他的匮乏感,他的不安全感。

我们都知道,热恋时是不太在乎这些问题的,什么自尊心,什么掌控权,统统可以放低段位。当一种东西突显,另一种东西就被比了下去。

分手后,当事人可能自己也没搞清楚,导致分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还在帮自己找理由,帮对方找借口。

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肯定有一方,并没有那么爱了。

当他在守护他生命中其他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在他眼中算什么?

04

健康情感与婚姻的保障,是健康的心理。

当心里没有匮乏感,无论有车无车,有房无房,有无金钱和地位,都会感觉富足。

当心里没有不安全感,无论对方在不在身边,无论是否常联系,心里暖暖的爱意都会弥漫。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体验到完全的饱和感。

当拥有时,不会在乎;缺乏时,拼了命想要。拥有这种,又想寻求那种;得到一点点,还想要更多。得到太多,又承载不住,这种不配得感,常常让人无意识间亲手毁灭一切。

从相爱到分手,往往都背离了初衷,不要去找原因和借口,所有的原因都是借口。

你以为你没有的,你给不出,就干脆放手,是为Ta好?

其实是为了你自己。

你不愿意给,才相信自己给不出。

你并没有那么爱,才不愿意给。

你内心有黑洞,才无法爱太多。

当然,这并不是你的错。

周国平说:“人们举着条件去找爱,但爱并不存在于各种条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组合之中。”

有条件的爱,都是内心匮乏的表现,无常的东西让人患得患失,哪怕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大写的不安全感。

其实,你可以不要那么好。

真爱一个人时,你的爱会变得神圣。

无论对方是什么样子,你们之间传递的,都只有温暖与心安。

如果相爱还分手,请觉察你的心,是天生功能虚弱,还是曾经受伤旧疾复发。

如果爱情中有卑微、匮乏、不配得、被剥夺感,这注定是一种不稳定的关系,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命运。

如果放不下,不要想着用什么套路、什么心计去挽回,那样还可能失去。

先疗愈自己那颗心,让它富足、松软。让自己可以给出去,别人可以住进来。

爱,自然圆满。

挽回前男友心理学角度解析


挽回 是情侣间的一种心理战术。他们喜不喜欢取决于他们内心的选择。因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分析挽回前男友的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如果你想要挽回前男友,那就讨论今天对男性心理学的解释吧!

(挽回前男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1.断开

据说女人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我认为男人的心有时比女人的心更焦虑和犹豫,尤其是在感情纠葛方面。对于那些表面上不在乎一切的男孩来说,我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相当痛苦的。因此,愿意挽回前女友不如给她们一点时间来恢复情绪,理清思绪,给彼此一些合理的室内空间。也许我们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适当的限制。

2.[务虚会

如果你不理解你偶然得到的爱,你失去的将永远是不安分的。我认为用每个人经常说的这些话来“撤退”是恰当的。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挽回前男友的整个过程中,当你在已经告诉你要分手的前女友身边反复不停地犹豫时,这总会让你的男朋友觉得你很无聊。

如果他因为同理心或你的某个缺点而分手,那么你一直在跑来跑去,他总是觉得你碍眼,他甚至不记得你的善良。因此,退出是今天最适合你的事情。忍一会儿,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思考,他也会有机会去想对你的爱。这意味着退缩挽回心理状态。经过这么多努力,他为什么这么无情?可以进行情感诊断吗挽回

(/

愿意挽回前男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那就是魅力!男孩爱漂亮的女人,不要因为他们的现实而责怪男孩,互相理解,看到英俊的男人走在街上,你能不回头看看,看看你的眼睛吗?因此,无论在外表还是本质上,优雅的风度都是自己的绝对吸引力。如果一个人愿意挽回一个男人的心,他必须明白他会越来越爱你,首先抓住他的眼睛。

4.提高情感要求

真爱是一种情感要求。他希望你的本性越来越爱你,所以他愿意挽回前男友。然后他应该提高他男朋友对你的情感要求。例如,他会在基础设施微信朋友圈里了解你的幸福。当你了解他的亲戚朋友时,你也会对他们好的。最重要的是在你们所有人中间说出这些难忘的记忆。当你做一些事情,比如给他们寄一本回忆的相册,他会想到你们所有人的幸福。这样,他就能掌握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你挽回大有帮助。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亲密关系中“吸引”的感觉


1、外貌吸引力(性吸引力)

外貌在亲密关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吸引力。从社会认知的层面上看,外貌美丽确实能更轻易地引起他人的瞩目。在1966年walster的实验里, 研究者将刚入学的新生随机安排成男女对子,以参加一个大型舞会的盲目派对约会。在舞会当晚以及随后跟踪研究期间,研究者要求那些大学生评价他们的约会对象,指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再看到对方。结果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相同,美貌这一因素比起高智商、良好的社会技能、好的人品等其他因素,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高评价和好感。同时,这一点对于男女性皆是如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男性/女性的梦中之人,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源自于异性间性吸引力的动力。 这种男人/女人间美的吸引力是最为纯粹的,能否享受和展现这种对美的追求,直观的反映了一个人内心能量的高低。事实上在心理治疗中,人能否享受自己作为男性/女性的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体现了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水平。

2、特质吸引(理想化客体)

这种吸引力,通俗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才情部分。同样是长得帅的冒泡的流川枫和樱木花道,为什么在赤木晴子眼中如此不同。显然是因为流川枫一脸潇洒才气的气质,而樱木所展现的更多是一个神经兮兮的不良少年。每个人内心在爱情中,都对于另一半的某种特质有独特的钟情。比如说有的人很喜欢文绉绉的,看上去就很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人很喜欢那些看上去很勇敢的人,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没有烦恼;还有的人喜欢那些温柔体贴的人,因为温柔的人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种吸引力源自于我们内心中的理想化他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在每个人成长中,我们都会通过理想化他人,来形成内在的理想化客体。这个理想化客体很重要,因为这个客体会直接的影响你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如何被别人看待等身份认同问题的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爸爸的形象,他会抽取爸爸身上的一两个优秀特质,形成一个理想化的形象。比如说爸爸是个工程师,工程师真是了不起的人!孩子因此会想象如果我成为一个工程师的话,我就会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也受人尊敬。因此孩子形成了一种对工程师的身份认同,或者说孩子心中建立了我希望我成工程师的这个自我身份概念。

这种身份认同是在人成长过程中不断被丰富的扩大的。也许你会认同黑风衣白围巾的小马哥,也许你会认同满身纹身仗义有力的浩南哥。我们不断地抽取着他人身上的特质,在内在形成理想化的客体,让我们能够找到一定的身份认同。进而为生活的前进找到方向,让自己感到有前进的力量。

3、相处吸引(功能性吸引)

前面两种吸引力往往绝大部分属于意识和前意识的部分,而这最后一种吸引力,则是一种大多数在于潜意识的吸引力。也就是说你会被它吸引,但是总是说不清楚为什么。这种吸引是源自于我们感知上,他人可能对我们在相处时所产生的功能吸引。换句简单的大白话就是,其实他/她的存在,对你的生活有着莫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我指的并不是物理上的作用,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比如说,某位缺乏安全感的男士,尽管自己条件还不错,但是一定要找一个所谓的条件一般的女友。尽管这个女友和他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但是这个女友的存在能让他感到非常安全。因为这个女友真的可以在他失落的时候静静的听他发牢骚,尽管这个牢骚听上去不是那么的男人,或者是那么的有逻辑性,但是这个女友一定在那。想想就是一个温暖如画的感觉。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内心都会许许多多的需求,比如说感到自信、感到安全、感到被接纳、感到可以战胜焦虑等等...这些需求在出现的早期并不是全部都能被自己所满足。比如说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感到自信的需求显然是不能自己满足自己的。这时候这些需求就会被放在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的身上,依然以自信为例,这个2岁孩子的自信功能,就显然只能通过父亲的积极鼓励和认可来实现的。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我们内心所有的需求都会在成长中得到满足。总会有那么一些渴望,是不能得到满足且让我们在日后不断寻找的。因此人会在寻求一生伴侣的时候寻找那些真的可以实现替我们满足这些需求的人,或者说可以替我们实现这些功能的人。比如说,承担焦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一定会期待着找到一个特别能听他的焦虑、给他出主意的伴侣;自信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一定会期待着找一个总是可以肯定他的伴侣。

这种渴望源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那部分内在需求,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寻求那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或者具有这部分功能的他人做我们的伴侣。事实上,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彼此才能让生活更加完整的真正含义。

总而言之,吸引力是一个非常灵肉集合的东西。正如爱情一样,你真的是用你的全身心在爱这个人。所以请慎重挑选,慎重珍惜,毕竟一辈子找到几个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吸引力部分的人,真的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女人如何才能优雅地老去?


前些天的微博被一位93岁的女士再次刷屏,她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5月29日那天,白金汉宫举办皇家花园派对。

伊丽莎白二世身着粉红色的礼服亮相,她优雅大气,和蔼可亲。每次伊丽莎白女王出现在人们都视野当中,都让人觉得有种温婉之感。无论走在哪里,伊丽莎白女王始终保持着那份微笑。

年轻时的伊丽莎白二世给人一种灵动之感,她的高贵使得其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虽然时间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却让她变得更加优雅。

优雅对于女人而言是毕生都要用心书写的课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告诉你,对于女人而言,我们该如何优雅的老去?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女人更加平和

与优雅相对的一定是粗鄙,这个词对于女人而言并不理想。有些女人多在婚前婚后发生一些列的变化。比如一些女人在进入40岁之后的群体,变得脏话连篇,很多行为上也不注意了。

她们喜欢抱怨,更爱指责,如果此刻这些女人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这种变化,就很容易导致性格上的改变,那么自然距离优雅是越来越远。

所以说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够让女人更加的平和。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关键点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只有你的想法足够积极,你才能够去正视任何的烦恼。

懂得调控情绪,女人才能够洒脱

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但是对于女人来说更加容易情绪化。

女人相对于男人生理条件来说更容易激素水平不稳定,因此情绪化严重。

另外,女性不如男人面对问题上理性,尤其是很难去调节情绪。

优雅的女人不会喋喋不休,而是懂得做事情的分寸。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谈及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只有你自己能够适度的将情绪对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点,才能够处事不惊。

每一次在出现糟糕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保持深呼吸,同时也要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努力去压制,这样在一次次的努力当中,就能够得到一种提升。

追求精致的意识,女人才能够时刻优雅

女人的优雅不是一时的,想要优雅的老去,一定需要的是追求精致的意识。只有内心深处潜藏着对于美的渴望,大脑才能够发出正确的指令,也就是优雅。

时刻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优雅也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会养成一种习惯。

每次在我们说话还是做其他动作的时候,这种意识都会成为指引我们的一种方式。

优雅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很随性简单的动作,而这也必定是一个长久而漫长的过程。

正如亦舒所说的那样:“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优雅不仅仅表现在言行举止当中,更多的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雅韵。

女人想要优雅,必先修身养性,从本我的心理出发,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够活的优雅。

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有人说“父母皆祸害”?


前不久,被父母皆祸害的各种各样稿子霸屏。然后就衍化出各种各样父母必读稿子,父母应当那么做这些。在小孩眼里,父母确实那么不堪入目吗?孩子成长全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有时,爱是个囚笼,你能挑选拆卸铁笼,逆流而上,来过自身的衣食住行,费劲,且不平稳。还可以封闭式自身,你流而下,享有着娇惯,省劲,但会长期痛楚。挑选就是你的权利,也许的权利,则决策着你之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父母皆祸害”的叫法许多,它的存有,也必定会有他的大道理,由于,有的人“被损害”的觉得是真正而明显的,那即然真正有这类觉得,那这一叫法就确实创立吗?也许,这说到底两回事吧。人的觉得是这件很个个性化的事,尽管根据实际,但与实际不一定会彻底重叠。

在人们觉得“父母皆祸害”的那时候,人们务必认可,人们的父母将会确实做不对哪些,最先“天地莫不是的父母”这话的自身就是说不正确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人们的父母也是这般。要是是做为父母,就必须是多少做过某些损害小孩的事,不管不经意,对小孩的损害毫无疑问是极大的。终究父母是小孩惟一的借助了,而自身的借助却在损害自身,你就更明显了人祸对小孩来算更超过自然灾害。

那麼应对这类“伤害”,人们能做些什么?这些父母必读的稿子,父母们未必会见到,能更改的是小孩。最先,去认可这类伤害是真正的,假如父母勇于认可对小孩实际中导致的损害,针对小孩修补成才中的外伤会有极大的协助。我想要,“父母皆祸害”这一标识的存有,就是说以便在召唤“被见到,被认可”吧。次之,去忘记人们丧失那类理性化的父母,可是哪个标识却阻拦人们忘记,由于人们认可了失去这些期盼的物品,就代表人们迫不得已去接纳这一标识。

人们将会终究无法挽回,那比不上挑选忘记更强。原生家庭更改不上,历史时间更没法更改,惟一能更改的,就只能人们自身。因此只能人们自身去持续心态调整,给自己的小孩造就1个优良的原生家庭。

从心理学看清夫妻冲突


从心理学看清夫妻冲突
婚姻中的90/10原则
在心理学当中还有一个原则,叫“90/10”原则,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的情绪今天为什么不好?为什么吵架?你跟我吵,我觉得肯定是你的原因?是你的责任,你让我着急,你让我生气。我们认为“气死我了”,肯定说对方的不对,认为肯定是对方引起我的情绪,谁应该对你的情绪负责?实际上是你自己,不是对方引起了你的情绪,是你对这个事的看法和态度决定和影响了你的情绪。比
如你今天跟对方吵架,觉得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情绪反应,但是实际上是90%是以前的事情引起了你的反应,而不是这现在的10%,过去的以往经历占了90%的原因。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这样两种力量:一种是我安全、我信任,所以我平和、我接受、我理解、我包容,因为我不够安全,不够相信自己,所以我防御,因为我不愿意接受我不好。为什么不能客观的去看待这件事呢?为什么发火呢?很多时候是目前的情形触发了你原有的经历,即和原有的经历重叠了,如果这个人格平和,基本上没有什么挫折经历,经常受表扬肯定心态比较好,属于那种安全型人,则较容易客观看待事情,如果对方属于那种一贯的被父母批评多了,被别人瞧不起、不自信,这样的人当你说他不好的时候,他重叠的是什么印象呢?“我又挨批评了”“我又犯错误了”,“他不喜欢我”,这是他的自动思维。所以他第一反应是“你认为我不好”,其实内心是什么?“我自己不够好”,重叠了过去的一些不良的经历。
所以对于冲突我们基本的认识是什么?冲突不是因为你不好,只是因为你扣动了他的扳机,冲突表明沟通的必要。你需要理解他的过去,知道他何以如此。
“吵架时谁声音高谁就有理吗?”
我们的理解是声音越高越虚弱。别看吵架的时候剑拔弩张,谁都想显示自己厉害,其实,表现的越是很厉害的人越自卑。也就是说一个越自卑的人,他往往有时候越伪装自己,用防御的一些形式来显示自己,“我不怕你、我很厉害”,所以有的人是先拍桌子后发火。为什么?拍桌子是为自己壮胆的,是意识层次的,表现越厉害的人,越是腹中空,他并不真正的厉害,他并不自信,他是虚的,厉害、拍桌子都是他的铠甲,装的很强大,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所以我生气。越张牙舞爪,吵的越厉害,说的越多的人越是弱者。
当我们在这么去看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神经也放松很多,不用再装强大了,夫妻之间更要真实。
吵架的背后表达的是是强烈的关注需要。
一种情绪实际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另外一种情感。这里我教大家一些技巧,分清相互对立的情感。比如侵略性它对立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温柔和亲近。有一对常常半夜大家的福气,身体冲突很强,我看他们打的时候,我知道,其实女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注意的,是爱不够。尤其是男性同志要提醒注意,当一个女人用侵略、攻击的行为来表达她愤怒的时候,她是爱不够的,是你对她身体的关爱不够。吵架是表达渴望注意,渴望关注、渴望身体的接触的,因为最强有利的沟通还是身体的沟通,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所以我们还要识别对方的的对立的情感,不管它表面的现象,这就是心理的妙处。要看她潜意识,看她的内在,一个情绪背后有对立的情绪,侵略的一面背后是什么?渴望温柔和亲近。当一个人非常愤怒的时候表达的是什么?是要用愤怒来表达她的力量,其实是她觉得我憋的太久了,我太委屈了,平时我太弱了,这里面有多少压抑的东西在里头,多少被忽略,不被尊重的感觉,所以她用这种身体的强大,声音的高度来表达自己。所以一定要看她的肢体语言,看她内在的情感。一些人说生活平淡、苦闷,那是什么?渴望意义和目标,他需要探索新的生活目标了,需要找到生活的另外的意义了,所以他渴望转变。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对方的情绪,读懂他内在需要的时候,两个人才会真正的默契。
吵架的技巧:
1、不回避、不扩大、限定时间与主题。回避的实质是对抗、是不自信、是无奈;不对抗不是躲避,但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比如说暂时撤离。如果情绪特别急那怎么办?你可以暂时撤离或者用幽默的方法把这个结打开。婚姻生活中要学会幽默的技巧,甚至限定争吵的时间,“你说吧,我听你说”,这是最好的。即便有一些争执,“好,那么我们吵20分钟,你先说,我后说”,限定时间。
2、不翻旧帐、不指责,忌用“你总是……”“每次……“这样的语句。用开放式语句:“我觉得……你看呢”
澄清问题,探寻“怎样你就比较满意?”、然后试行一周或一个月。
吵架为什么会越来越升级呢?经常是翻旧帐,而且贴标签“你总是这样”。在吵架的过程中有一个沟通艺术就是不以“你”来开头,不说你,而说“我”,说自己的情绪不会让对方抗拒的,多说感受,少说认识,我们好多人往往自己的感觉已经麻木了,经常一说就是自己的想法。在吵架的过程中你说你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你这么理解我我有点委屈”,那么对方肯定想明白为什么委屈,他会听你去说。说你的感受然后再加上“你看呢?”征询的口气,这是一种开方的语气不是绝对的,要给人一种回应感,等待对方的回应,给对方辩解的机会,所以不用你开头,而是以我而开头说“我觉得……”、“我认为……”,其实这是一种探询的一种方式,是澄清问题,你到底吵半天是为了什么?需要澄清问题。那么问题澄清之后那就该探索怎样办?彼此希望怎么样?然后可以试行,吵了就应该有一个结果,不能吵个糊涂架,两人各自生气甚至冷战好几天总会留下阴影的。俗话说:“夫妻吵架不过夜”就是说不要冷战,在冷战的过程中,你想想他这个情绪酝酿可能更高了级别就升级了。吵架的过程中要变成沟通过程,要澄清问题、探询结果,不要非要分清谁对谁错,家庭是个系统,出了问题往往是系统出了问题。运行模式出了问题,而不是某个人错,而且风水轮流转。这从你主动谦让,下次我主动谦让,如果总是一方得理那这个吵架就没劲了。
3、不仅仅依赖语言沟通,最强有力的沟通还是身体沟通。女人的吵夜可以看作是一种调情,一种需要强有力沟通的表达。
在吵架的过程还要注意什么呢?不仅仅依赖语言的沟通,沟通不一定仅仅依靠语言,除了语言的沟通还可以肢体的,尤其在夫妻中你还有什么忌讳呢?可以充分的用身体的语言去表达、爱抚、接受、包容。半夜吵架,女的表达的非常凶带有侵略和攻击,我感觉肯定是打起来了,而且那女的很占上风,那男的都听不到动静。其实,如果他多一点心理学的常识,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4、陈述“我的讯息”。陈述“我的讯息”有三步骤。“当……我觉得……因为……”一是描述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例如,‘你骑我的摩托车把油快用光了。’只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二是陈述自己对可能的后果的感受。例如,‘我很生气。’三是陈述后果。例如,‘因为必须去加油,早上上班可能会迟到。’我的讯息的沟通模式如下:‘当……,我觉得……,因为……’
如果没有这样的常识,可能的语言是:“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气死我了。你也不知道把油灌好。”。有的时候妻子对丈夫说:“你怎么这么懒?你就不能多干点活?”那么我们要改“你”开头的句子变成“我”,“我希望你帮帮我?”而不是说“你很懒”,不评价、不说“你”而说“我”。汽油这个事可以怎么表达?“当我发觉汽油快用光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第二天上班还要加油,我担心这样迟到”,当什么时候觉得你说的是事不是人,对事不对人时,这样对方容易接受,以“你”为开头,那就容易变成指责。在夫妻生活中不可能一团和气,没有情绪的,那情绪怎么表达?这样表达,说“我的信息”,生活中你可以去尝试一下哦。

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和男人每天都联系


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和自己喜欢的男人每天都见面,或者是不停的联系,微信QQ不断骚扰,不久就会发现男人会有些退缩,对于你们之间关系的维系也变得一点都不积极;反过来,间断的沟通,反而让男人们容易保持热情。

大部分男人更喜欢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这不仅会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感,也容易让他们觉得女人非常神秘,更希望与她有深层次的接触。

为什么大部分男人不喜欢过多的联系呢?从心理学上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分析。

负担感

人们都说,女追男隔重山,男追女隔层纱。女人追男人虽然容易,但是如果在一起后,每天都与男人联系,久而久之便会变成习惯。

但是实际上男人们对于这种像做任务一样的方式内心是充满负担感的,大部分的男人都特别向往自由,每天汇报自己去哪里了,自己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样的事,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感觉很容易会影响到彼此的感情。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负担感,他们不仅会对联系有些抱怨,对于女人的其他方面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一旦这种心理形成了就是不可逆的,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

因此女人在与男人交往过程中,对于如何保持联系,联系的度在哪里,要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距离产生美

在人际关系中,一定的距离感,会让关系更加稳固。这是因为,如果两人接触太近,我们不仅会发现对方的优点,也会更直面他人缺点。

如此一来,我们需要对他人产生新的认识,有很多男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对方不是自己需要的人,便选择了放弃。这也是为什么在恋爱中甜蜜的两人,步入婚姻时也会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所以与其每天电话短信轰炸男朋友,我们不如给对方留一些自己的空间。这样,男人可以更为细致的考虑自己的想法,有时间在一起时,便会更加珍惜彼此。

这样看来,除了会带给男人很大的压力感,太过频繁的联系并不是加深感情的好方法。

性别上的差异

在感情中,男女所希望获得的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女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她们更希望从男人身上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如果是一个不精于感情的人,她们就只能通过不断的联系男人,无时无刻都要获取他的消息这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缺失的安全感。

反之,男人们在感情中也期盼有足够的自由,实际上他们选择恋爱与否,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自己的自由能否保障,这与女人们的要求是相冲突的。

在恋爱时,男人和女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同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要求别人,求同存异的爱情才是最容易长久的爱情。

在通过联系男人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女人也应该适度的保留男人们的自由感。一段长久的爱情是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总之,女人在爱情中一定要保持矜持神秘,这样男人一定更会被你吸引。

心理学角度: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


很多朋友都说过自己感觉没有安全感,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呢?

不管你有没有觉察到,在内心深处,我们一直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我们害怕死亡,害怕孤独,害怕被亲近的人背叛,害怕失去和周围世界的联系,害怕出现任何我们不想看到的场面。

这些焦虑的存在导致我们或明或暗地追求一种叫做安全感的东西,不过很显然我们并不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安全,所以我们付出的努力往往空手而归或适得其反。

我们从超市采购食物,是为了防止饥饿的发生,我们去检查身体,是为了避免死亡或病痛。我们拼命挣钱,是为了不至于交不起房租而露宿街头。我们花巨资买房买车,是为了不被视为穷人而受到轻视。我们学习所在地的语言,是为了不被视为异类。

你花费很多时间来积累财富,这些东西让你有安全的错觉。你的周围属于你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你误以为这会让你变的安全有保障。但事实上你错了,这一切并不能给你安全感。

你拥有的越多,反而越不安全(很多大陆富豪为自己的财富而忧心不已),因为你拥有的越多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操心的也就越多。假如你一无所有,你就不必为此操心。

当然并不反对你拥有汽车或房地产,但是反对你对他们的态度,你现在对他们的态度让人感觉到,似乎他们可以永远存在下去,或者你可以永远的拥有它们。这样的想法让你无法放松,你会把每一个试图接近的人视为侵略者。

事实上,这两个假设都无法实现。他们无法永远存在下去,你也无法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既然如此,你就没有理由紧紧的抓住它们,既然早晚要松手。你应该真正的去享受它们,而不是为他们而焦虑。你目前就象是一个找到食物的猎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防止别人来争夺他的食物,甚至在吃的时候他都没有停止过担忧,很难想像你真正享受到了食物。有时候你甚至只顾着和其它掠食者搏斗,当你回头的时候,食物已经不见了。

我们就是那只猎豹。你买车并不是为了更方便的出行,只是为了不被人视为穷人。买了车之后你又一直在担心自己的车不要被划了。一直到这辆车报废,你几乎没有真正的拥有过它也没有真正享受过它。这样的人生很失败。

因此,你必需记住两件事:

第一是,你拥有的东西无法永远存在(即使是现在,它们存在的方式也和你想的大相径庭);

第二,你无法永远拥有它们。这里所说的它们所指的并不只是一张盗版DVD,也包括最好的房子,抑或一盘水果沙拉。

记住这两点,你就可以真正的享受它们。你可以在享受的时候享受,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如果你是它们的主人的话,就应该具有放弃他们的权力,但多数时候你并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这种心态有点象你小时候玩别人家的玩具,你可以尽情的玩而不必担心把它弄坏。如果是自己的东西,可能就不会那么不爱惜。

如果你能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会有真正的安全感。你不再担心失去什么,因为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从来也没有拥有过什么,你只是以为自己拥有。

当你不再焦虑的时候,你才有时间真正享受生活,你在喝茶的时候只是在喝茶,而不是在想着如何让对面那个也在喝茶的女孩注意你。这样,你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以前你只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很多时候,你都是在为别人而活。

真正的安全感就是不再有需要被保护起来的东西。不止是你的钱包或银行卡之类的东西,还有你的自尊,你的面子。当你认为自己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无可避免的要为维护它们而尽力,就象你有了一辆车,就必须学会擦车一样。只是向你证明你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面子存在。如果一件事物确实如你想的那样存在,你当然可以拥有他,维护它也行,但是如果他根本只是你的幻觉,那么你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你的幻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