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有一种情怀叫露天电影

有一种情怀叫露天电影

发表时间:2020-06-02

【www.qg13.com - 当恋爱成为一种技巧】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一种情怀叫露天电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月回老家,正赶上村里放电影,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只要村民有喜事,比方结婚过寿,逢年过节,都要放几场电影或者歌舞,让村民分享点快乐。晚饭后,我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去凑个热闹,也想让城里长大的娃儿感受一下露天电影的乐趣!

一阵寒风袭来,我下意识的哈了一口寒冷的凉气,竖起了大衣领,电影开始放映了,可是看电影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了不扫家人的兴致,我顺势坐在一条长椅上认真地看起来。

现在条件好了,村里准备着一排排供村民看电影时坐的长椅。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别说电影,电灯照明都是极为奢侈的事。生在70年代的我,上小学时刚刚通电,有些人口多的家庭,因为担心电费问题,还是用煤油灯。电视更是比较昂贵的大件,即便有也是12英寸黑白的。因为我家是村里第一家买电视机的,所以欢喜了好一阵子,我的童年是让伙伴们羡慕的。那个时候如果村里放一场电影,对娱乐荒芜的乡村人而言,就像过年一样,老人孩子奔走相告,呼朋唤友,七里八乡的人们也不辞劳苦,摸着夜路徒步而来。

那时的电影设备简单,就一张幕布,一台放映机,一地小板凳,一群激动的人。我们这些顽皮的孩童,心思根本不在看电影,三五成群,满场子乱跑,淘气地拿小石头树枝乱扔。有的男孩子故意在女生面前使坏,偷偷吸捡来的烟头装酷。还有的男孩子,为了争哪个漂亮女生而互相厮打。少年的懵懂,不需要任何理由。我们野了,乐了,挂彩了。

因为对电影的痴迷,无论在哪个村里放映,一群追风少年总会在漆黑的夜晚,穿越在乡间小路,只为追求那盏精神的航灯。青少年时期,电影是我们生命的律动,我们听着经典的老歌,看着惊心动魄的影片。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明星概念,明星不用整形整容,都是天然美女帅哥;那时也没有太多新片,大多是老片子,但是人们还是百看不厌,乐此不疲。

那会儿电影场子里,人山人海。最吸引小孩子的,就是那个发着沙沙声的放映机,我们对放电影的叔叔最是崇拜,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做个电影放映员,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啊。当放映机射出一束强光,大屏幕立马亮了。人们顿时欢呼雀跃,打口哨的不绝于耳,我们的小手借着那束亮光,晃来晃去,屏幕上立刻闪动着各种手势,那种快乐只有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出生的人最有发言权。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人群的一角,那个驼着背卖瓜子的大爷。能买五分钱一份的瓜子也会让儿时的我们羡慕不已,也会让伙伴们对你刮目相看,那种拌了咸盐的瓜子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买了瓜子的伙伴大方的给你分上几粒那就是好朋友,你会回味好几天,有的都不舍的吃完,还偷偷藏衣兜里,留着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品尝想想那个年代的人,再看看今天的我们,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到深夜电影才结束,我们还打闹嬉戏着不想回家。各家的大人们打着手电筒呼儿唤女,那一束束灯光温暖着我们的童心。大喇叭也在呼啸着,维持着治安秩序,好不热闹的夜晚!

露天电影的隐退,有点像一种历史的必然,却成了喜欢怀旧和善感人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经典。我的多少童年时光,是在露天电影中慢慢流逝的。

露天电影是一种文化,促进了邻里和谐。久违的亲朋边看电影边叙叙家长里短;露天电影是一种精神的慰藉,让深居简出的乡民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露天电影更是一种情怀,让那个年代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唤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情感编辑推荐

乡下的露天电影


说到看电影,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可谓是简单而又平常的事。在大城市,电影院依然继续运营,人们依然喜欢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而在我们县城,电影院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与农村的露天电影相比,在网上看电影固然方便,但却失去浓厚的氛围,少了那一份美好的期待。

记得小时候,每个公社都有一个电影放映队,轮流到各大队放映。那时,电影放映员可让人羡慕啦!不光能看到好多电影,而且每到一个大队,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晚上放映。

那时的电影都是胶片。放映前需将胶片倒好,就像到磁带一样,然后才能放。放映员倒片时,就有好奇的我们到门口张望。

放映一般都是在天黑之后,在露天放映。放映前,要选好地点。找两棵树,距离合适,抑或找不着,就埋上两根木杆,将银幕拉好。

天还没黑,急切的人们早早地吃了饭,心急火燎地从各个村子聚拢来,或唱着小曲,或吹着口哨,三五成群地说着笑着,都想占一个好位置。步伐中透着急切,脸上洋溢着快乐,一天的疲劳这时好像烟消云散了。

有时放电影的地点消息不准确,到那了,一问,没有电影。回去后,垂头丧气。别人问,什么电影?回答,战斗英雄白跑路,一阵哄笑。

离电影放映还早,场地上已挤满了人。有板凳的就坐在中间,没板凳就靠边站着。人头攒动,人生鼎沸。喊人声,嗑瓜子声,闲聊声,不绝于耳。电影场上还有一景就是,卖瓜子的,一盏罩灯,一袋瓜子,一个小杆秤。伴着夏虫的低吟浅唱,萤火虫的忽闪忽闪的亮光,人们耐心地等待。

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之后,终于看到了希望--放映员终于来了。人们伸长了脖子,目光都聚到了一点--放映机,开始对焦距和银幕了(俗称对片子)。大叫声,口哨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时,会手影的人不失时机地在明亮的银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狗啊,小兔子什么的,惟妙惟肖。

电影终于开始放了,全场鸦雀无声,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生怕漏掉任何一个情节。很快,第一盘胶片放完了,开始换另一盘。有经验的放映员提前把另一盘接好,中间放映不会停。有时,大队或小队干部还借这个机会给村民开个会。这是最不受欢迎的了,因为还要接着看电影呢。

电影没放完,就看到有的人撑不住了,困了,打起了呼噜。这些人来干啥啊?不来想来,来了看不完,看到中途就睡。不如去家睡喽。

电影放完了,人们纷纷回家。哎呀,地上居然还有人,还在睡呢!电影放完了都不知道。回家的人们一路上谈笑风生,互相交流电影的内容。

那时,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视。电影的确是人们为数不多的精神食粮之一,是他们的视觉盛宴,是他们的文化大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人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结交朋友、好友相聚的绝好平台。在电影开始放映前,这一攒,那一撮,或站,或坐,或蹲,谈得热火朝天,开怀大笑。也是年轻人谈婚论嫁的绝好时机,离电影场稍远一些,僻静处,总能看到一些身影,隐隐约约的,成双成对。那时,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只有少数胆大的,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锁,在电影场谈恋爱。电影场成就了多少美好姻缘啊!

露天电影,而今很难看到了。我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一段时光,让我们感到温馨,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感觉充实,让我们感觉美好!

记忆中的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难以忘怀的文化记忆。那时候,由于文娱活动相对贫乏,看露天电影就成为我们小伙伴最为期盼的文娱盛宴。长大参军后,我成为一名让许多战友羡慕的电影放映员,为基层连队和驻地群众放露天电影一度成为我所钟爱的一份职业。那热闹纷繁的露天电影场景,至今难以忘怀。

我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差不多每周都会有露天电影,偶尔遇到雨雪天气,也会在军人俱乐部大礼堂里放电影。每天放学后,小伙伴们都会到电影组打听有无放电影的消息。一经确认电影放映信息,小伙伴们便当起义务通讯员,不仅在部队大院里传播放电影的消息,还有不少小伙伴跑到部队大院以外,向要好的同学去发布露天电影消息,然后回家搬来小板凳甚至找一些砖头瓦块到大操场去占地方。

部队放映的电影,内容大多是以我们小伙伴最喜欢的战斗故事片为主。后来许多影片禁演,除了《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俗称老三战的军教片以及《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铁道卫士》等老影片外,再就是样板戏之类的片子。

每当银幕上打出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字幕时,那激扬的男中音朗诵声便响彻夜空。《新闻简报》某年某某号,是那个年代露天电影必须的节目,偶尔也会放映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电影。像越南的《回故乡之路》《森林之火》,朝鲜电影最多,像《战友》《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等等,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广阔的地平线》,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等译制片。当然了,最为经典的译制片当属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虽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反映伟大导师革命生涯的电影还是要放的。相信中国观众心目中列宁的形象基本上是来自这两部影片。列宁卫士瓦西里的经典台词:粮食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留传至今,以致有的熟悉这台词的人竟然不知其出处。

因为特殊的年代,国产故事片一度基本停产,当年人们调侃银幕上的镜头说: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后来传说周总理批评文化电影部门说:我们只是放映新闻简报,我都成电影明星了。这才陆续拍摄上映了《金光大道》《艳阳天》《火红的年代》《青松岭》等,hai翻拍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老影片。随着王心刚主演的《侦察兵》,张连文主演的《创业》等一批受欢迎的影片上映,一大批曾经被禁演老电影陆续恢复上映。

1978年12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高炮部队的电影放映员。刚穿上军装不久,便随着大部队来到广西宁明前线,参加了自卫还击作战。经过在师部电影队十几天的专业培训,我们这些新入伍的放映员便在老放映员的带领下,开始为部队放露天电影了。

为了配合部队战前教育动员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都有电影放映任务,像《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等影片是部队必看的电影。因为是野战条件下放电影,部队为我们电影组配发了56式冲锋枪,放映电源由我们自己携带的移动式发动发电机解决。

除了到各连队高炮阵地为我们部队放电影,有时候也为地方群众安排专场慰问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战后到宁明县化肥厂为他们厂82迫击炮民兵连放映慰问专场,民兵连支前工作成绩突出,而且他们的迫击炮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广西前线指挥部荣记集体二等功。

1979年5月,我所在的空军高炮十九师圆满完成了参战任务,齐装满员返回部队的大本营武汉三镇,继续执行要地防空战备值勤任务。确切地说,就是要保证武汉长江大桥空域的安全,确保京广铁路大动脉畅通。

根据战备值勤任务的需要,我们团各炮连阵地分散在武昌方圆近百里的各个山头高地上。那时候,军营生活的枯燥、文化生活的贫乏,基层连队的战友们盼望每周能看一场露天电影,像盼望过节一样。有位老连长调侃说出了战土们的心愿:连队改善伙食吃大包子就像过小年,如果吃大包子再加场电影,那就是过大年了。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战友的愿望,我们电影组每天晚上都要到基层连队去放露天电影。

由于常年野外放映,放映环境复杂多变,因为电源、机器设备以及放映员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在放映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无声、无影、停电等断片的故障。有时故障排除不及时,停机时间长了,观众也偶尔给我们一点掌声鼓励。那是放映员最尴尬难堪的时刻。

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最热闹当属每周一次在团部机关放露天电影了。大操场上,每当我们拿着银幕绳子在高高的银幕架子前,在众人的围观下,甩绳子挂银幕,那情形,俨然像看明星在演出。部队住地周边的老百姓青少年会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团部演电影了。当有人回应:演么式电影?他们会高声报出当晚要放映的电影名字。

为了便于维护好放映秩序,我们在大操场正中放映机位前,用白油漆划出一个大大的方格,是部队观映区,方格外一米再划出一条白线,是群众观映区。

当夜幕降临之时,我们早早地打开扩音机电唱机,播放我们从汉口买来的最新歌曲唱片。等部队列队入场后,影片放映前,我们会先放映自己制作的反映连队训练、生活的幻灯片,有时放几张宣传口号式的字幕幻灯片,这时候全场会安静下来,专注地等着电影开演。电影开演后,观众的情绪会随着影片情节的变化发出阵阵感叹、掌声。甚至会有一些孩子向银幕上出现的反派人物扔土块泥巴之类的东西。他们解气了,害的我们第二天要费大力气将银幕送到市区专洗店洗银幕。

那个时候,新上映的特别是受部队战士欢迎的影片少,有些老影片反复放映,偶尔有新影片放映期又短,我们也会与兄弟部队 跑片子,就是等兄弟部队电影开演后,我们有一名放映员在现场将他们放过影片迅速完成倒片,再交给等候的摩托车驾驶员送到我们部队放映场放映,两小时时长的影片跑两三次便完毕。有时为了让所有连队都能看到大家喜爱的电影,我们也会采取将连队餐厅窗子用战士们的雨衣遮挡起来白天加场的形式放映。宽银幕电影《少林寺》当时十分受欢迎,我们去军区文化工作站借来宽银幕放映镜头,以每天三场的频率,四天的时间,让所有放映点的战友都看到了他们喜爱的电影。

四年的放映工作,八百多场次的露天放映经历,在我人生历程中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让我深深爱上这份工作,以至复员后仍然把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作为自己的理想,并到电影公司参加了应聘技术考试。虽然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最终从事了金融工作,但是看电影写影评始终是我的业余爱好。记得有一年,《金融文坛》闫星华主编创作的金融题材的故事片《良心》在淄博公映。公映前,市文化局和电影公司组织各金融单位负责同志专场观影,我应邀为《淄博声屏报》撰写了影评《沉重的良心》。

转眼四五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了,电视有电影频道、网络中甚至手机上看电影都十分方便,院线几乎每天都有新片大片上映,露天电影早已成为人们的历史记忆。但是当年观看、放映露天电影的那种感觉,回味起那个年代露天电影的时光,仍然十分留恋,心里自然涌起一阵亲切和温暖。

那些年的露天电影


在和儿时的老伙伴QQ上聊天时,她给我点了一首小时候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主题曲《娘子军军歌》,我俩都沉浸在美好的歌曲中,随后都不约而同的相互发了信息说:儿时的光阴真美好!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我们偏远的农村,没有彩电,只有一户人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所以看露天电影是我们急切期盼的事情。那时每个乡村轮流播放电影,我们这里是一个礼拜播放两次,每当到了播放电影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早早的催促妈妈做好晚饭,悄悄地溜出来,来到村支部院子,要么在那里玩游戏,要么帮助放电影的工作人员在两个木柱子上帮荧幕布,反正我们干什么都是乐滋滋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等到快播放电影时,我们各自给自己的亲人强者占地方,基本上在这个院子里好的地理位置都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占得满满的。

那时候的露天电影在我们的世界里简直是传奇。《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聪明勇敢,活波可爱,大多数男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都喜欢扮演嘎子,嘎子成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地道战》中诙谐幽默的表演,使我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紧张担心。反映农村的电影《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都深得村民的喜爱。那些反特片子《蓝色档案》、《永不消逝的电波》时时扣人心弦,直到一场电影播完,人们还为电影中惊险的故事情节讨论不休。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我们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上的娘子军,每人绑上一个红腰带,嘴里都唱着: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当是领路人,呵呵,到现在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在播放露天电影的前一小部分,有时会插上那么一小段动画剧,比如《哪吒闹海》、《马兰花》等是我最喜爱看的。那时候可能是地域所限,人们的生活观念不一样吧,我们那里很少上演都市剧,基本上是反映农村生活,或者战斗剧,偶尔也有些爱情剧。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安慰我们心灵的只有每隔几天播放的露天电影,但是我们过得很快乐,大多数时间和小伙伴一起度过。尽管我们生活贫穷,但是我们的童年少年过得很充实。那时候我们除了在学校里上完几节课,放学后基本上帮助大人干活。没有什么补习班,但是学习很刻苦。玩的游戏离不开小伙伴,一个人坐在家里是很无聊的。我们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玩沙包,玩泥巴,模仿电影上的人物抓坏蛋,自己根据看过的电影剧情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小品。那个时候我们快乐,从来不知道孤独。不像现在的孩子除了上学,业余时间还要上补习班,偶尔陪伴他们的只有网络。表面上看来比我们富有,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

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少年;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丰富了乡亲们的生活,在闲暇之余,在乡村地头,总会听见人们议论昨晚上看过的电影故事情节;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是我们永远抹不掉美好的记忆;那些年的露天电影,我们真的很喜欢你,也很爱你!

有一种距离叫想念 有一种爱情叫平谈


我说过,春暖花开,我就去找你。距离,所延伸出的想念,让我已经无所适从。爱情,在这一刻,压抑得快让人疯了。所以,我决定去你的城市。火车开动的那一刻,看着窗外明亮的阳光,仿佛看到那个向你飞奔的我。笑的那么甜。呐,你说,我们的爱情算不算乐维斯式爱情。【第一天】你带我去了那里。你曾经读过的学校,吃过的好吃的小吃店,常常光顾的小商店。你牵着我的手,告诉我我不在的时候你的快乐的点滴,讲你儿时的快乐,你让我看到我不曾出现的时光里,你成长的足迹。碰到你的老师。当你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我站在一旁微笑。然后我们坐在秋千上,天南地北的说,直到我们都说累了。今天特别开心,因为第一次,我们一整天都在一起。【第二天】你很早就起来了,带着给我买的早餐在楼下等我。我们要去游乐园。虽然我不常去,但还是希望和你一起去玩一次。你想尝试最刺激的东西,我答应会陪你一起疯。在玩惊险游戏的时候你握着我的手,一起放声尖叫。回到地面时还要故作正经的说一点事都没有。我们去了鬼屋,我吓得躲在你身后,抱着你死命不肯松手。我看到你偷笑的表情。但你依然拥抱着我说别怕,还有你。你给我买了冰淇淋,买了棉花糖。我们还一起坐摩天轮,在最高处我们接吻。回来的路上,一人一只耳机听着歌,我靠着你的肩膀睡着。【第三天】你说要去去图书馆呆一天。然后,我们各自捧本书,贪婪的吮吸着书里的汁液。中午一起去吃饭。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我靠在你肩膀上打瞌睡,就这样没形象地流口水。你竟然嘲笑我。我追着要咬你,怎么也追不到,最后你主动停下来让我咬。刚醒的时候我犯迷糊,傻乎乎的。但很开心,因为一睁眼就见到了你。【第四天】我们去了一个很近的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城市。这里是个小镇。能和爱的人一起去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们彼此依靠,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你买了些小玩意儿送给我。不贵,却很有特色的东西。我很喜欢。带我去吃当地有名的小吃,你说我太瘦了,不停往我嘴里塞东西。【第五天】我们去了你家。我给你做饭。虽然放多了一些盐油、也没有控制好,但你还是称赞我的手艺多好多好。吃完后我撒娇要你洗碗。你乖乖的洗了碗。然后我们一起趴在地板上看书,听音乐。窝在沙发上看了致青春。小飞龙的疯狂,让我们笑得肚子疼。【第六天】和朋友们聚会,吃饭。饭后压马路,逛街。一起去照了大头贴。虽然我照相很难看,其实是想留有和你的合影。我很留意那些成对的小饰品。看到可爱的,或者漂亮的,买下来。你一个,我一个。我决定会好好留着。以后常拿出来看看。就把它当作你。【第七天】最后一天。我说,让你过你想过的一天。我陪你去散步,牵手一起走在河边。你就安静的在旁边呆着,我呢就在想象以后见不到你的时候你都在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流泪了,因为我特别情绪化。你抱着我,亲亲我说没事的,我很快就好起来了,只是不想让你也觉得难过。最后,终于要分别了。你给了我最后一个拥抱。然后我微笑着让你离开。我看着你直到看不见,我会一直记住你的背影。我们的爱情,因为距离而遥远,也因为距离而更加珍贵。亲爱的,感谢有你,才能让我体会,有一种距离叫想念,有一种爱情叫做乐维斯。

婚姻有两种:一种叫搭伙,一种叫余生


有人说,婚姻有两种模样,一种搭伙,一种余生。

确实啊,只有和爱你且你爱的人走到一起,才是生活。

因为,婚姻不仅需要过日子,还需要有精神上的共鸣。

假如两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凑合,生活中没有节日,没有惊喜,没有感动,没有关爱,没有呵护,没有浪漫,没有交流……那这种日子只能叫做——搭伙。

而懂你、知你、爱你、疼你、保护你,愿意聆听你的苦闷,给你足够的安全感,让你笑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

搭伙的婚姻,两个人就像是合租的舍友一样。

就算坐在一起吃饭,也是各吃各的饭,各玩各的手机,他们懒得沟通、懒得吵架、懒得关心对方,只要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和错的人凑合凑合也没关系。

可是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活着不容易啊,生活不容易,要是再和一个搭伙的人过下半辈子,你的苦累,他不在意,你的喜好,他不想了解,你的委屈,他也看不见,你的付出,他更不懂珍惜,那多委屈啊。

世界上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能共度余生的感情。

以前我觉得爱情是一见钟情;后来认为是细水长流;之后认为是安全感、是陪伴、是依赖、是放不下、是舍不得;现在我觉得爱情就是我爱你时,你也爱我,就这么简单。

命运的蹉跎,岁月的挣扎,人生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

当很多无奈摆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只能低下头,拿起手中的香烟,端起沉闷的苦酒,咽下人生中最伤最伤的痛,去迎接明天的日出日落……

这种时候,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只是一份倾诉,一份聆听,心中的苦只要有人懂,便可以减少几分。

一个拥抱虽然简单,却是最温暖的依靠;一份聆听虽然平常,却是最好的安慰。

婚姻,最不需要的就是将就,不管你和谁结婚,在选择结婚对象这方面,希望你不要将就。

如果婚姻开始就是将就,那之后的一切幸福都无从谈起。人生苦短,没有必要坚守痛苦。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一辈子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要对自己好一点,只有和对的人在一起,才不辜负往后的余生。

愿你,能有幸遇到你钟爱的人和他度过这一生,假如还没来,那就再等等吧。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女人。

他仍然按时出门和回家。男人夹着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他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到了傍晚,男人换一副笑脸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男人这样坚持了5天。

5天后,他在一家很小的水泥厂找到一份短工。那里环境恶劣,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劳动强度很大,干活的时候他累得满身是汗。男人全身沾满厚厚的粉尘,他像一尊活动的疲劳的泥塑。

下了班,男人在工厂匆匆洗个澡,换上笔挺的西装,扮一身轻盈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女人就奔过来开门。满屋葱花的香味,让男人心安。饭桌上女人问他工作顺心吗?他说:顺心,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女人嗔怒,却给男人夹一筷子木耳。女人说,水开了,要洗澡吗?男人说洗过了,和同事洗完桑拿回来的。女人轻哼着歌,开始收拾碗碟。男人想:好险,差一点被识破。疲惫的男人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倒头就睡。

男人在那个水泥厂干了20多天。那天晚饭后,女人突然说:你别在那个公司上班了吧,我知道有个公司在招聘,帮你打听了,所有要求你都符合,明天去试试?男人一阵狂喜,却说,为什么要换呢?女人说,换个环境不是很好吗?再说这家待遇很不错呢。于是第二天,男人去应聘,结果被顺利录取。那天男人烧了很多菜,也喝了很多酒。他知道,这一切其实瞒不过女人的。当一个深爱着对方时,有什么事能瞒得过去呢?男人回想这20多天来,每天,饭桌上都有一盘木耳可以清肺。粉尘飞扬中的男人需要一盘木耳炒蛋。有时女人会逼他吃掉两勺梨膏。现在男人完全相信女人早就知晓了他的秘密,她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

婚姻生活中,有一种感动叫相亲相爱,有一种感动叫相濡以沫。其实还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佛问:男人你累吗?

男人答:不累。

佛问:男人你疼吗?

男人答:不疼。

佛问:男人你苦吗?

男人答:不苦。

佛问:为什么?

男人答:因为我是男人,我没资格喊累,喊疼,喊苦。

佛问:那你为什么眼角有泪

男人答:因为我也是人,我也需要安慰,所有的,累,疼,苦。只能化为一滴泪水。

三十岁左右正在打拼事业的男人就像个搬砖工人,他抱着砖,就没法抱你;他放下砖,就没法养你。

献给所有正在不断努力,劳动,创业,承受着所有压力的好男人们。

也献给所有的好女人:学会体谅和心疼你身边的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