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天涯游子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8-07

“天涯游子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涯游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有位流浪书生名叫孟郊,早年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饱尝了世态炎凉,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官职,在结束长年颠沛流离生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年迈的母亲接来同住,于是,感受了天伦之乐和母子亲情的孟郊在迎接母亲的当天写下一首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不但被世代文人墨客誉为颂母名诗,也让无数天涯游子产生共鸣,笔者就是这位古代诗人的粉丝之一。

对于十九岁穿上军装离开家乡,从此 四海为家,流动工作生活了41个春夏秋冬的筑路人来说,笔者每当吟诵这首《游子吟》,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与该诗的作者进行着情感交流。如果说孟郊 四处漂泊,吃尽苦头,最终求取一点儿小小功名,算得上有失有得的话,笔者四海为家,随中国铁建团队转战大江南北乃至海内海外,是在完成一项项为民造福的建设工程,这一生可谓无怨无悔。但是,孟郊在诗中对母亲所表达的感激、爱戴和崇敬之情让笔者深受感染,其寸草心与笔者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之情和对风烛残年母亲的报答之心不谋而合,因此,笔者除了欣赏《游子吟》中绝妙的文字以外,更敬佩诗人孝子孟郊。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个不能等:孝敬父母不能等,教育孩子不能等,身体有病不能等。毋庸置疑,孝敬父母是排在第一位的,身为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不可推卸的。然而,古往今来,忠 孝往往无法两全,就拿笔者来说,自从加入到中铁二十局集团这支筑路大军那天起,就注定要远离父母去常年远游。

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在无数个春夏秋冬里,我和千千万万个铁建筑路人一样,回家探望父母成为一年当中最大的期盼。特别在听到那首老人不图儿女对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的老歌时,笔者心中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内疚和心酸。身为筑路人,为了让无数天涯游子回家的路途不再遥远,工程项目一旦开工,就得赶工期,抢进度去履行合同,这就意味着企业无法按照八小时工作制去管理团队,个人也不可能像常人一样用大把的节假日去支配消遣,偶尔在北方项目遇到天寒地冻放个春节长假,不管千里迢迢路途多么遥远,也顾不得行色是否匆忙,只有赶回家中与父母吃顿团圆饭,那个假期才算过得充实圆满,尽管如此,几十年来陪伴父母的日子仍然屈指可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四十一年光阴转瞬即逝,笔者当年离家时父母亲都还是壮年,记不清在某年某月休假探望时猛然发现,父母那满头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饱经沧桑的额头已被时光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挺直的身板变得佝偻弯曲,走路时腿脚已经不再便利。让笔者最难面对的现实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是2007年春天,笔者被公司派到安哥拉项目工作。有一天,在与家人通电话得知: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破天荒住进了县医院,电话那头的亲人避重就轻含糊其词,让笔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父亲平时小病小痛从不进医院,几片药就能解决问题,而这次十有八九是扛不住了。当时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回家乡,怎奈我所在的非洲项目因外方建设资金断链而停工,整个工地上人心波动,各种不稳定因素催生的回国潮势不可挡。紧要关头,笔者身为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本格拉铁路项目公司书记,倘若此时回国照顾父亲,现场留守人员很可能跟风跑光,其后果是企业很可能失去一方海外市场。就在笔者焦虑担忧中度过十多个难眠之夜后,父亲离世的消息还是不期而至。后来得知,父亲弥留之际反复叮咛家人:病情不要立即告知老二(父亲对笔者的称呼),免得他回国耽误公家的事情,遵照父亲的遗训,家人在父亲下葬一周后才告知实情。

20XX年5月,笔者结束四十一年的筑路生涯后光荣退休,所欣慰的是,88岁高龄的母亲最终盼到了游子归来,尽管此前摔过一跤做了髋骨置换手术,但是,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好歹给儿留下了尽孝的机会。交接完工作后第一时间千里奔波返回河西走廊老家陪伴母亲,随后爱人带着刚过周岁的孙女从青岛前往老家一同陪伴,于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让笔者感受了难得的天伦之乐。

对于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来说,尽管兄弟姐妹们的照顾尽心尽力,过去从未让笔者分过心,但是,他们的住房都不带电梯,母亲乘轮椅出行极不方便。为了长期陪伴照顾母亲,我在老家县城买下一套带电梯的两室一厅,一边陪伴照顾母亲一边找人完成了装修。夏天推着老人散步乘凉,冬天去阳光充足处晒太阳,每天递茶端饭,倾听母亲重复絮叨那老掉牙的陈年往事,对此,母亲将自己视为儿女的 累赘,笔者则用最简单朴素的道理来宽慰母亲:您当年抚养我长大时,付出的艰辛比这更多,如今我陪伴您照顾您,这是母子交替轮班,哪是累赘啊!,母亲舒展的眉头告诉我,此话让她非常暖心。

由于母亲不适应青岛的生活环境,笔者过去上班时大部分时间在项目上工作,偶尔休假往往在青岛和临泽两头奔跑,退休后可以自由支配行动,于是利用近一半时间返回老家陪伴母亲。一位挚友对笔者的举动赞叹有加:你家住环境优越的青岛,却专门在甘肃老家买房陪伴母亲,这孝心可嘉呀!但在笔者看来,母恩大如天,无论怎么孝敬都不够。过去也想陪伴孝敬母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退休后条件已经具备,就该竭尽全力照顾老人,否则很难走出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守空巢儿不愁的怪圈,因为父母之恩大如天,让老人晚年过得舒心快乐,余生不再孤单,这是普天之下每一位天涯游子的最大心愿!

编辑推荐

游子回家看看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子回家看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家看看,把想念的人,去看看,也把想念我的人,缩短一下距离,在一起开心一段时间。回去一段时间,把想念赶跑,把思念赶远。

车上没有什么信号,刚刚我孩子,发来语音说,妈妈 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呢。我听了一次又一次。一句简单的话,此刻心里很高兴。这段时间,她很听话,上中班的她,现在比以前独立了,她上学不会哭了。自己会吃饭了,以前都不怎么吃饭。妈妈真的感到高兴。

大宝贝,你就不听话,奶奶要他背乘法口诀,不肯背。还说要玩游戏,说,妈妈回去了,肯定让他玩。这孩子,知道我不是脾气那么暴,不怕我。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候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很难,但是对于他的将来,肯定有用。这个时候,孩子有叛逆的心理,长辈越是要他们做什么,他们越是不肯去完成。这次回去,就是要看看这孩子,为什么不肯背书,不肯背口诀。我要找到原因,然后这段时间在家里陪他们,希望孩子能成长,能让我过段时间在离开老家,去外面工作。

有个歌曲的歌词这样写的,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不是说老家没有好的发展空间,是老家都是老年人多,暂时没有什么好的事业,希望孩子能理解。

最后祝愿我的孩子,好好成长,慢慢独立,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

游子生命深处的乡愁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子生命深处的乡愁",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母亲,大半生用憨直的性格为家乡的大山捶背,梳理得故乡山清水秀,容姿焕发。俊秀挺拔的山巅,引五湖贵宾游山玩水,清澈见底的河道,招四海游人观赏赞叹,令无数的文人骚客人撰文赋诗。

一切自然地美景里不该忽略母亲这一道人生最美的风景,农家乐夜晚的欢声笑语里倾听到母亲在叹息。母亲的笑深刻在内心的希冀里,在岁月的沧桑里。

母亲,把爱埋在大山的深处,把情寄于大山之外,北国风光里有母亲的写意,江南水乡里有母亲的倩。母亲的心随着儿女浪迹于繁华的都市,母亲的眼睛望着玲琅满目的商品,季节的变换唯有母亲感知地冻天寒山谷里的动人歌声是母亲的抒情,老村里萦绕的炊烟是母亲千丝万缕的叮咛,忠厚老实的黄牛拉着铁犁陪母亲翻动泥土深处解冻的亲情。

踏上惜别的路,吟唱无字的歌,泪流心儿碎!走过时间的沧海,往日那段无声的沉默,漂泊着属于自己的天涯。那山、那水、那人……无不是游子生命深处的乡愁!漫漫长路远,冷冷幽梦清,清明,用生死之刀把人间剪成岁月的伤。

清明将至春分过,细雨蒙蒙哀愁落,雨洗清明,风吹哀愁,烟雨苍茫,落英纷,芳草绿,一年又尽头,折柳忆别离。哀切切,黙凄凄,酒洒天地间,伤情泪满怀。亲人的离去,让我倍感思念,倍感凄凉和酸楚

母亲是游子的故乡


这么些年来,在我心目中炊烟般袅袅升起的乡愁,最浓郁最无法割舍的一缕是属于母亲的。从18岁开始,我就多了一重古典气息浓郁的身份:游子。于是,我的爱常常只能从剪票口开始,到另一个剪票口结束我常常只能借助一枚创伤的车票来维系与母亲的联系。母亲是游子精神上的故乡。而故乡对于我,相当于被放大了的母亲的概念。翻开地图,看到长江中下游那座叫南京的城市,从内心的最深处感到温暖:我的母亲今天仍然生活在那里,在遥远的一扇窗口里做饭、晾洗衣物并且思念着她的儿子。这种时空无法阻隔的心灵感应,该算是一生中永不消逝的电波吧?

我18岁那年,母亲骄傲地用她的私房钱买了一张船票,在细雨蒙蒙的码头上送我去武汉读大学,仅仅4年以后,又是母亲亲自去排队买了火车票,交到我手里我就这样展开了迁徙到北京的个人生涯。母亲当时预料不到,她对世界的这两次慷慨,构成她终生恐怕都将追悔的过错:我从此便被她无意识地移交给世界,而不再属于她。她已经付出还将继续付出漫无涯际的失眠、泪水、挂念,来承担世界对一个平凡的母亲的掠夺。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几年了,愈行愈远,留给母亲的,永远只是背影。一次次的背影。

我和母亲生活在两座城市里,坐火车需要一昼夜的路程。这就是一个母亲与她孩子的距离。我如果在北方的旷野上呐喊一声,恐怕要经过一昼夜才能传到母亲的耳边。唉,思念母亲的时候,真想能以光速回到她眼前当然,这肯定也是母亲的愿望,甚至堪称我苍老的母亲对生活最奢侈的要求。我太了解她了。每年回家探亲,总发现母亲老了许多:前年是皱纹多了,去年是头发白了,今年是牙齿掉了顿时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恍惚感。触目惊心。我简直不敢如此想像下去。于是转而安慰自己:母亲健在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天各一方,她的心跳无时无刻不在震撼我的耳膜。就像冬天的鸟怀念远处的树巢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我流浪生涯中最隐晦最柔韧的寄托。母亲无论居住在哪里,哪里都是我的故乡。游子的心室供奉着一枚隐形的磁针。

这些年我一直出门在外,大部分时间只能靠书信与家中保持联系。仿佛成为惯例了,收到的家书一般都是父亲执笔,而由母亲在信末附上几句话。母亲的字体一生未有大的变化,横平竖直,纤巧紧凑,一笔一划都保留着女中学生的风味。这恐怕也是母亲总让父亲写正文,自己仅附注几笔的原因。母亲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加上父亲日常拟惯了公文,遣词造句自如,讲述事理也极周全,因而似乎更有发言权。然而我知道,家中频繁来信,大多缘自母亲耐不住自己的思念,而催促父亲又该给孩子写信了,父亲不过是代言人而已。每逢拆阅家书,我心理上总偏爱地视作母亲又来信了,虽然母亲的信总是很短很短。

母亲的爱是细致而不无担忧的,总是敏感于我写信间隔太长,是否生病或发生什么事了?她每每不厌其烦的探询实则载荷着太深的挂念。我没想像过母亲接到孩子去信的心情,但母亲自己说她常常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眼泪流了出来。作为男孩子,大大咧咧惯了,有时把写家信当作应付差事,潦草完成,有时事务一多就疏忘了这茬,白惹母亲担心了无数次。

偶逢父亲出差,执笔家书的任务就完全由母亲完成。然而母亲的信仍然很短很短,翻来复去说不腻的仍然是那么几句。惟一异乎寻常的是,母亲悄悄地问我是否找女朋友了,然后勾勒一遍她理想中儿媳妇的模式,不外乎温柔呀贤慧呀能干呀之类。对于母亲的操心,我微笑之余常常无言以对。

有一次平淡地拆开信,一张小画卡掉出来。我才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也许所有母亲确实比儿女更深刻地记得那一天,它是儿女生命的起点,更是母爱随之诞生的日子。母亲啊母亲,从此开始了她的养育、守望、担忧、欣慰以及对离别的畏惧。这是一段多么漫长、艰辛而又多么伟大的历程啊!

每年回南京休假,日程排得满满的,早出晚归,忙于探亲访友、参加各种聚会,有时深夜喝得半醉悄悄溜进家门,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她仰躺在床头,用耳机听磁带,眼睛却望着天花板发呆。我仿佛洞察了母亲寂寞的日常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包括我不在身边的那无数个夜晚,她是怎样以思念来填补那可怕的空白。这时我才懊悔虽然回到家中,陪伴母亲的时候仍很少。对于成熟了的儿女来说,母亲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衰老了的母亲来说,儿子却接近于她生活的全部。

母亲越老,精神上就越脆弱。以前离别,无论刮风下雨,她坚持要送我到火车站,我一次次地目睹过她站在月台上挥手的身影从缓缓移动的车窗里消失就像不断重演的神圣仪式。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她改为在家中的阳台上目送我。她说每次离别对于她都是不小的打击,每次我走后她都要流好半天的泪,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有点承受不了,要过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我提着行李箱走到拐弯的丁字路口,下意识地回头,发现母亲瘦弱的身影凄楚地依在二楼阳台上(像被世界遗弃了一样孤独),我知道自己又留给她一年的痛苦。那一瞬间我真想抛掉箱子飞跑回去再拥抱她一次,或索性永不离开。可我只能故作超脱地向她招一招手。然后就不可阻止地从她视野里消失了。在异乡想起母亲,头脑中总浮现出这同一幅画面,仿佛她自始至终都伫立在故乡的阳台上,一分钟都不曾离开。同样,母亲思念我时,也会反复咀嚼我的背影,我高耸起衣领逆风而行的背影留给她的是苦涩的滋味吧?

一次次迎面走来,又一次次转身离云这就是母亲眼中的我。是谁在折磨这个平凡、善良而无辜的女人是我还是命运?阳台上的母亲,你别再流泪了。千里之外的母亲,你别再衰老了。请你一定站在原地,别动,等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