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农村里失踪的孝道

农村里失踪的孝道

发表时间:2020-08-08

【www.qg13.com - 农田里的情感故事】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里失踪的孝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寅叔今年八十五,他是爸爸生前的好朋友。所以,每年回老家,我们都会去看他。

今年春节,我们又来到木寅叔家,可是惊喜的发现,老宅不见了,一排崭新的屋子出现在原来的土地上。

木寅叔终于住进新房子了,太好了。几声呼唤,终于木寅叔的大儿子出来了。

木寅叔呢

我爸不住这,住在河边的根茂家的老房子

河边的老房子已经多少年没有人住,歪歪斜斜的,好像沧桑的老者,怎么还能够为木寅叔挡风遮雨呢。可是我们也不方便说什么,匆匆几句就走开了。

我们拐到河边的老房子,木寅叔看见我们,非常高兴。到乌黑的房间摸索了半天,终于找到珍藏的年货。芝麻糕,片,还有一些糖果,瓜子。都没有开包,想来我们是第一个来给木寅叔拜年的吧。

木寅叔的孩子,孙子会来吗?如果不会,还有人来品尝这些年货吗?

木寅叔中年丧偶,老婆因为在生第五个孩子时难产,出血过多而死去。孩子是活了下来,担心孩子受苦,木寅叔没有再娶,一个人把五个孩子辛辛苦苦养大,娶亲,生子,那时候,木寅叔不到四十岁。

木寅叔用心的养大孩子,可是每一个孩子都对木寅叔不满,因为他没有能力为孩子盖新房,全家人只能挤在一起,一家一个房间。现在老宅拆除,兄弟几个盖起新房,大人小孩都可以住大房间啦。可是老人呢?连老宅都被拆除。这个破房子还是租别人家的。

木寅叔很会讲故事,闲聊中又开始讲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已经老到没有人喜欢,可是我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故事的结尾,木寅叔说要做有钱人的孩子,千万不要做有钱人的爹。不知道是说自己,还是说故事。

一个父亲,可以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可以让他们免去风雨淋湿,可以让他们个个上学。可是合纵五个人的力量却不能给年迈的老父亲一个住的房间,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讽刺?

关于孩子,木寅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不断的给我们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村里的传说和各种新闻。或许,木寅叔已经太久没有和人讲话,所以曾经无比开朗的他此刻无法关闭好不容易打开的话匣子。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不远游的孩子就一定会尽孝吗?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假若不孝,不必留,尽伤心。

小编推荐

重阳佳节话孝道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中都来庆祝自己的节日,会有许多老人在广场、公园里表演节目,热闹极了。

每逢过重阳节,人们都会谈起尊老尽孝的话题。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做晚辈的要尊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陪老人过个重阳节并不难,难的是每天都从心里想着尽孝并做到持之以恒。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凡事都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对我们百依百顺,甚至到了宠爱溺爱的程度,久而久之,我们都忽视了父母的感受,如何孝顺和赡养老人就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方面,很多老人在退休后,社交圈迅速缩小,子女就成为老人的中心,父母在情感上对子女的依赖就凸显出来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患上了下班沉默症,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尤其在精神上缺乏沟通,就出现了不理解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但就是这样也好像从来不觉得自己和不孝扯得上关系。

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一个人品行的直观反应,有了孝心孝行,才会品行端正,才会有爱心,才能有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庭。孝亲敬老不但从我们只身做起,而且还得教育好下一代,要做到以真心去孝敬老人,以热心去爱老人,以诚心去对待老人,以行动去帮助老人。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人。人都有老的一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尊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现在在我看来,孝敬老人不只是在物质上满足老人,更要从心理上、情感上理解老人,关心老人。孝不是感天动地的大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事情,在家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陪父母聊聊天谈谈心,经常带着父母出去旅旅游,像个朋友一样关心他们,让孝敬老人成为一种习惯,就是最大的孝。

最后,在这个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父母都幸福快乐!祝愿天下老人都长寿安康!

小山村里的年


带点糕点,带上期盼,伴着妈妈回家过年打开儿子寄回的光盘,我的心也随着乐曲回到了童年。

我的家在秦岭腹地,婀娜多姿的群山环抱着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没有北京那样的车水马龙,也没有西安那样的喧嚣和雾霾,蓝天、白云、潺潺的溪流、茫茫的林海,独守着自己的美丽与宁静,然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山里的过年。

过了腊八,山里便会热闹起来,辛苦了一年的山里人会拿出全年的收入置办年货,吊酒、扎灯笼、写对联、贴门神,杀猪宰羊蒸包子。这个时候,也是我一年生活最好的时候。村东的王大爷杀猪,我会随爸爸一起去帮忙,一顿又肥又香的杀猪汤,吃得我嘴角流油,解了我一年的肉馋。前房的王大婶做豆腐,没等白嫩白嫩的豆花出锅,我便迫不及待地舀上一碗,浇上那通红通红的油泼辣子,咥的满头大汗。半山腰的李叔叔吊酒,那醇香的酒味飘过几里山路,喝上一口真让人陶醉。新衣、新鞋、新袜子,把村里的小伙伴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爷爷奶奶的压岁钱成了我买书的主要来源,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让我了解了社会,知道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长大了,我离开了家,蓝色的制服成了我工作的行装,宽敞的房子,靓丽的车子,冬暖夏凉的办公场所使我感到无限荣光。然而,让我依然留恋的是山里的过年,每到年关将至,我的眼前会浮现出母亲在锅上忙碌的身影,伙伴们追逐嬉闹中幸福的脸庞,耳边仿佛听到邻居爷爷奶奶们闲聊时快乐的笑声。过年,是山里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刻,我永远怀念和期盼回山里过年。

年又到了,可我未能回家过年。走在宽敞的名人街,我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呼喊,父亲的召唤:回来吧,让我们团团圆圆。

农村的外婆


农村的外婆

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我们改嫁,而中间的过度期是寄居在外婆家的,大抵有一年时间吧。正是这一年与外婆的相处让我对这个农村老太婆有这无法言喻的爱与敬畏。

转到外婆家时,正好是小学一年级的年纪,学校离外婆家很近,第一天外婆围着围裙背着背篼就送我去学校了,拉着我的手说,苦命的孩子,得好好学习了。以至于后来想起外婆她好像一直是这般模样。这学校是个土墙瓦房的院子。我的教室在西边,太阳升起直照大门,我就做在大门口,倒不是因为有阳光要做那个位子,因为我可以一直看着外婆背着背篼回家的背影。

每天放学回去,我会坐在外婆家一尺高的门槛上,傍晚时分不知是想父亲还是想母亲,或许都想吧,每天望着转角路口处,还有外婆进进出出忙晚饭的身影,记忆中应该每天如此,直到夜黑看不见为止,外婆的晚饭也做好了。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有一年之久。

又大了一岁了,应该是已经明白死亡的意义,那一年期末考试,村小是没有考试试卷的,我们要走多少公里山路去镇上的小学考试,老师叫我们每人带两块钱中午买饭吃,头一天晚上,外婆也坐在门槛上,掏出一个手帕,里面包着绿色的2个两毛钱给我,说2毛就是一块,于是第二天我带着‘2块钱’高兴的去考试了,由于买不到吃的中午就买了两根甘蔗吃了一根,留了一根晚上带回家给外婆吃,为什么是晚上呢?因为我掉队了,大部队走了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找不到回外婆家的路,后来怎么回去的我已记不清了。

那个学期结束就随母亲去了养父家,每年就只有暑假和过年才去外婆家,再后来上了大学,工作了,嫁人了,离外婆家越来越远,去看望外婆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今年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早点回来吧,去看一下你外婆,看一年少一年了,当时才明白已经有四年没去过了。

母亲电话给我说,外婆走得很平静,那天的阳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