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岁月冷霜月半弯

岁月冷霜月半弯

发表时间:2020-08-14

【www.qg13.com - 岁月情感说说】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岁月冷霜月半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时候我坐在高高的玉米堆上,我裹着玉米的金黄,我变成了金童,赤着身子,一次次爬到半坡都被散架的玉米堆推下来。父亲和几个扬场的老手,扬着刚刚脱离出来玉米,玉米粒沾着秋天的寒气在风中慢慢洒落,重重落在麦场上。透过长长的弧线,我看见父亲两鬓的汗珠一颗一颗的,比玉米粒还大,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了我也要扬玉米,扬出父亲面前那样一大堆一大堆的玉米!

秋天早早来到了村庄,树上的枣儿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地里的糜子和荞麦抻着脖子,荞麦的叶子已经全部落光了,头顶上三三两两的籽粒儿无精打采的像是快要支撑不住了。父亲将队里的劳力分成两半,早上趁着露珠,所有的劳力统统下地割荞麦。说是割,其实是拔,谚语里有:千劲荞麦万劲糜子,意思是荞麦杆很脆,没有糜子杆那么柔韧。

地里的荞麦上铺着厚厚的霜。

有霜没霜,到了八月十三这都算过了八月中了。随着秋收、秋种,转眼就到九月底,早晨人呼出去的气都白茫茫的。地上的青草弓着腰,麻雀缩着脑袋,蓬散着羽毛,远远看去就像结在树上的一枚枚风中摇曳的干果。父亲总是半夜起来,我被他剧烈的咳嗽声吵醒。父亲使劲抽着鹰骨头做的旱烟锅,劣质的旱烟呛得父亲在炕上颤栗起来。

母亲翻过身来用手拍着父亲的背,父亲的汗衫不时因为身体的震动而从身上滑落下来,母亲掖着父亲的汗衫有些愠怒,抱怨父亲,那么熏的少吸一口就把你饿死了?父亲干脆坐起来,把母亲推进被窝,为母亲盖好被子。父亲这时才点起煤油灯,再次填满旱烟,从炕席子下抽出一根麻杆子,红红的火焰映着父亲惆怅的脸。

父亲说:荞麦见霜籽粒落光,荞麦结着三个半籽不说,都落光了,今年麦子欠收,苞谷又遭干旱,国家的公粮任务都成问题,哪有社员的。看来就只能指望地里的谷子和荞麦糜子了,糜子还行,唉!今年光景又不好。

父亲又一次重重地叹了口气。

父亲是生产队长,生产队不算大,土地不算多。但祁连山的雪水有时候就像营养不良的奶妈,愣是挤不出一滴雨水来。

秋天的早上,村庄慵懒的醒来。三三两两的社员从村庄的周围涌来,父亲坐在大榆树底下,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父亲早早来到这儿,他每天的号令就是把老榆树上的这半截铁轨,一根半截钢筋长年累月的敲出声来。累年的敲打,铁轨上留下一处深深的瘢痕。钟声不紧不慢,晃晃悠悠,犹如岁月,贫瘠而无力。

钟声响过三遍之后,生产队的劳力前前后后都算到齐了。所有的劳力赶在天大亮之前要下地,全部在荞麦地里排好阵势,各就各位,地里手拔荞麦的声音不亚于镰刀的声音。零零散散的荞麦横亘在大地上,荞麦红红的杆分明是拔荞麦的人手心里捋出的血。荞麦地里撒着秋萝卜,家乡人叫红甜儿蛋。这种萝卜脆而甜,个头不大,但能放住,搁一个冬天都不坏。这也是父辈们冬天赖以见吃的菜蔬。

太阳高高的升起来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荞麦地空空的冒着热气。坐在埂上休息的人们剥着秋萝卜的皮,咔嚓咔嚓生吃着,算是充充饥解解渴。

拔完一片荞麦就开始拔糜子了。

糜子和荞麦属于复种,是小麦收完后下播的。但大都是冬小麦收后的茬地,正是头伏,浇过水后三天就能播种了。糜子下种的时候必须在茬地里地里撒上碳铵一类的短效化肥,再把糜子种均匀的撒两遍就开始犁地了。家乡有句话说:荞麦糜子撞破皮子。意思就是下种不要深。荞麦是等把地犁过后,在开始在墒地里撒,然后用木头耙把土墒耙平就行了。

糜子属于谷类作物,碾下皮来的谷子叫小米,糜子碾下皮来叫黄米。糜子的米比谷子的米稍大些,米质也没小米的那么好。糜子上了场,可把的糜子摆开挑选,头大而且杆子硬的,把糜子捋下来,分给社员扎条帚,用来家里打扫卫生。糜子和谷子打下来不给国家交,全都分给社员食用。

这一年秋,雨水多,糜子丰收,丰收的糜子弥补了地里欠收的荞麦。

吃过早饭之后,父亲又到老榆树底下敲那半截铁轨,咣咣的声音催促着社员碗里清洌洌的小米汤,小米汤上漂浮着地里的胡萝卜和土豆。这个季节,生产队里的胡萝卜和土豆还没下来,但每家每户碗里都有这货色。

父亲知道这是咋回事。

上午的活开始了,任务是打枣。男的手持一根长棍,女的提着家里的芨芨草编制的筐。壮年的男子爬树,年纪大一点的敲打挨着地上的树枝。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过后,地上厚厚的一层枣子,女人们围在树下,嘴里吃手里捡,磨磨蹭蹭半天捡不上半筐。打枣的男人们蹲在一起抽着旱烟,你一口我一口,他们已经吃腻了枣子,抽一口烟,换换口味。父亲开始耍脾气,先是骂年轻的女人,骂得女人们面面相觑,憋了半天的尿也不敢尿去。霎时,树下就像刮起了龙卷风,只见树叶不见枣。

深秋的日子短的就像剪掉了半截,没干多少活就到了吃晌午饭的时候了。打枣的男人开始往架子车装枣子,女人们陆陆续续回家做饭。往年打枣的时候,父亲都要检查捡枣子的女人,口袋里的枣子都要搜出来交公。今年父亲没有这么做,父亲看着女人们鼓鼓的口袋,佯装没有看见。

或许父亲动了恻隐之心。

上年秋天,二哥和一群伙伴放学回家,在外生产队的树上顺便摘了几个枣子,结果叫那个队的队长赶上来用枣树枝把二哥揍了一顿。那年头,糜子碾下来的糠都要推成面粉做馍馍,鲜枣简直就是稀罕物。父亲没有骂二哥,二哥倒吓得不敢回家吃饭,害得母亲和父亲四处找了一个下午。

那天中午,父亲和母亲都没吃饭。

当记忆一步步逼近我的时候,我在秋天的大地上仿佛看见父亲低着头,琢磨着秋天的庄稼和来年的希望。

当然,那也是一个生产队的希望!

相关阅读

又是一年”七月半“


又是一年七月半,父亲远在贵阳打工,我则因工作原因,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今年的包是写不成了,家里也就没有过节的那种热闹,一种莫名其妙的凄凉便涌上心头。

小时候最喜欢的日子就是春节和鬼节,这两个日子,再穷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把晚餐弄得丰富,其他的节日可以减办些,原因很简单,春节是一年最后的日子,送岁时讨个吉利,再穷的人家都想把穷日子送出去,不不把宴席办得丰盛些说不过去,七月半送鬼,也是纪念先人的节日,对待自己的先人,没有哪一家不尽心的,这一天的伙食也就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过七月半?我问过父亲,父亲说得很模糊,只说是中元节,是祖先被发配边疆的时候,有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之分,调北征南的人早到南蛮之地的贵州,先人去世的要早一些,所以过七月十三,调北填南的是从明代后调到贵州来开发贵州的先民,属于擘脚老祖公,去世的时间要晚一些,所以过七月十四.至于为什么要过这个非常庄重的节日,父亲也说不清楚。直到长大了,上网去查,才知道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我的家乡是不是因为这个过月半,没有考察过,不得而知。

但是,过节的隆重和风俗却是不变的,我理解为,这是爱的一种传承。

奶奶在世的时候,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然后奶奶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我在一旁或者后面,听着奶奶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奶奶。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奶奶,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奶奶说不清楚。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奶奶疼我,知道我想什么。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在我的老家兴仁,鬼节开始其实是从七月初就开始的,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最忙碌的是母亲,进了七月,母亲为了让老祖人不觉得自家寒碜,计划着该背包谷去买的,逢赶场天就把包谷卖了,换了米、肉、豆腐、粉丝、水果、香烛、两沓草纸。

农活再忙的人家,到了初十这日,都会停下所有的活计,女主人早早的起床,热好洗脸水,逐一的把孩子们叫醒,给孩子们洗脸,然后当家的男人才泡眉肿眼的起来,洗了脸,开始做迎老祖人这件大事,有的又叫接祖,绝对不能说迎鬼,这是大忌讳,从谐音上有引鬼进屋的意思,怕有厉鬼进屋,就不好了。

我家也是这样有程序的过七月半的,父亲洗了脸,就把母亲早早洗干净的水果用盘子摆好,放在香炉旁,然后到香火堂上抽出六柱香,点燃,作揖,依次放在该放的位置,撕了一大把钱纸,点燃蜡烛,烧了钱纸,父亲就对着香火三叩九拜,样子非常虔诚,嘴里念念有词,无怪乎就是请老祖人们进屋,安心休息,等待晚辈供奉之类的话。

迎祖的事情做完后,就开始分帮做事了,妹妹们只能帮着母亲洗腊肉,淘米,蒸饭,烧火,折金银纸,太小的妹妹就只能在旁边看。父亲则吩咐我和他开始折钱纸、打钱纸,封包、写包、捆包。打钱纸的时候还特别讲究,用钱斬打钱纸时,只能打三排,每排只能打七个钱眼,说是七金六银五锡,给老祖人用的钱,当然是金最好,打钱纸时还不能用铁锤,而是要用木榔头。把钱纸打好了,就开始封包,不能用浆糊之类的东西,必须是用技术,拿封皮纸来折好,把钱纸放在中央,然后封得严严实实。

吃完早饭,准备好纸和笔,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父亲一般是写总包,我写分包,因为我对老祖人的称呼不熟悉,又不能写错,否则是对老祖人不敬。写包时还要分花包和白包两种。花包是写给逝去三年以上的先人的,白包是写给三年以内的亡人的。写包时有个原则,从近到远写起,从亲到疏写起,特别不能怠慢了自己的亲人,要写包时,父亲要列出包单,然后按照包单的顺序写下去,这样就不会错乱了。原先不知道有很多讲究,和父亲写包单多次了,也就谙熟于心。写包时得从右面往左面写起,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把写好的包分类用棕叶捆好,父亲就开始把包供在香火堂上,忙碌的一天也就完了,晚间吃晚饭后,围着火塘,父亲就会给我们摆一些关于写包的事情和烧包时的笑话,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本村一个叫罗银安的人不识字,写包时就找李宝前的人给自己写包,姓李的很不仗义,给罗家写包时,却在包上写的全是自家老祖人的名字,等到罗银安烧包给自己的老祖人时,有个识字的亲戚来串门子,见到包上全写的是李姓人家的祖宗的姓名,就问:老罗,你家什么时候改姓李了?罗银安说:我怎么改姓李了?客人就说:你家写的包上全是李宝前家的亲人的名字,你不是白过一回月半吗?罗银安一顿的乱骂之后,恨自己不识字,下一年改为烧钱纸了,一边烧一手提着一根锄把,大声的说:这堆是我老祖的,这堆是我老祖太的,这堆是我爹的,这堆是我妈的,你们要自家拿自家的,不给哪个狗日的乱抢哈!每当父亲说到这里时候,我们姊妹都会笑的前仰后翻,然后父亲就会忠告我们要好好读书,不然将来就会闹笑话,这也是我们认真读书的原始动力,现在想想今天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还得感谢父亲潜移默化的教育。

到了七月十三这天,全家人都很忙碌,特别是母亲,把一年最好吃的东西经过翻、炒、烩、炖、焖、煮、撕,丰盛的饭菜就上桌了,看得我们姊妹清口水长淌。父亲开始供饭了,依旧是繁琐的程序,摆完碗、上筷、斟酒,烧香、点烛,燃钱纸、叩头,然后就念咒语似得请老祖人来就餐:历代的高曾远祖,远近的亡魂,内外姻亲,一律普请,千神共箸,万灵共杯,吃了各位先人,对着家神,各自安顿!三五分钟后,就是我们姊妹大快朵颐的时候了,往往我们要动筷子之前,母亲就会找来一个碗,从每一样菜碗中夹出一点来,再盛上点米饭,加点水,放在我们和猫狗都动不了的地方,才叫我们吃饭。

累了一天,妹妹们有的睡觉了,父亲和母亲则要守到要交天气时才分别把他们叫醒,准备送老祖人了。要开始烧包了,就是在七月十四凌晨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送祖,就是送自己家祖宗的鬼魂。一般就叫送鬼,说自己家祖宗,当然不能这么说,得叫送祖。待包全部化成灰后,父亲才将妈妈先前准备的水饭反手倒出去,大声说道:孤魂野鬼,请吃良家水饭。然后就领着我们姊妹回屋,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没人说得清楚,也没有必要深究,反正,接祖,送祖或者说送鬼,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缅怀,一种思念而已。

现在在外工作,许多人家已经嫌麻烦,能简单则简单,就在七月半这一天,既接祖,又送祖,接鬼迎鬼送鬼都在这一天。有的干脆不接祖接鬼,直接在七月半黄昏,到大门外或者僻静的路边,把包封的金银定和纸钱烧给祖先,在那里喊叫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来拿金银定和纸钱,享受酒肉供果等祭品,意思是叫他们享受完祭品后,拿着烧给他们的金银定和纸钱冥币,就回阴间去。当然,大家都怕鬼,既然表达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关怀了,家门都不让他们进一下,也可以。何况没有多少人信任真有鬼神?何况三辈以上,亲情就淡了嘛?今天的人,还能记得祖先,简单,草草地缅怀一下祖先,已经不错了。

如今,疲于奔命,忙于工作,今年,连包都没有写了,我是不是真的数典忘祖了呢?

岁月


祖母靠在椅子上,满脸皱纹,被他自己染得半黑半白的头发被丝丝凉风吹得拂动,我静静的看着她,她面对着我微笑,可是仿佛她的眼睛是穿过了我的身体,穿过了窗户看着窗外,亦或是随着他飘走的思想而没有了焦距。

祖母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当时国共两党分裂在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在祖母所住的小村子里,人们的眼帘也很小,没有见过大千世界的他思想非常单纯,唯一牵系着她的心的就是生活了。五岁时,父亲在一次平常的出差中失去了踪迹,谁也不曾想到他消失那样悄然无声,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祖母猜想他的父亲可能是不要他们一家子累赘了,可能是死了,可能是

祖母全家人的生活都要靠她的父亲维持,父亲走了之后原本拮据的生活显得更加的紧张,成了没有收入的家庭 ,他们只能靠村里每月发放的五元救济金生活。一家子四口人(曾祖母,祖母以及她的两个弟弟)每天都是饿一顿饱一顿,祖母常常把自己的吃的都给弟弟们,自己则总是挨饿。后来,曾祖母接了一个手工盒,靠做纸盒子养家糊口,时常一家子四口人围着坐一圈一起做盒子,一做就是一整天,但是这种不值钱的手工盒并没有改善生活档次,祖母还会带着自己两个弟弟去马路上面卖卖冰棒,夏天将他们的衣服汗的湿透,但是他们晒得通红的脸上仍会因为每次赚取的钱而开心的笑着。

直到祖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无法再承担三个人的学费,为了维持两个弟弟的学业,祖母辍学开始打工,曾祖母的身体不好,常常天气差关节炎就会发,祖母就成了家里的柱子,每天砍柴,洗衣,做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整个家庭。值得欣慰的是,祖母做事勤快,人又厚实,不久便被火车站的聘用了,每个月的工资也有了稳定的十二元。她负责在餐车上卖东西,可是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她哪里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刚开始的时候唯唯诺诺的,生怕做错了事,也不敢叫卖,总是一个人躲在车厢间的小空间中站着。车间长很照顾她,总是告诉她一些餐车上工作的窍门,她也渐渐放开的身子,开始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习到了各个地方的方言。餐车长看她如此的勤劳,每每同事有困难的时候她也会去帮忙,就会带她去参加一些会议,因为祖母在基层做着,她知道餐车各个方面的细节,她知道领导们喜欢听的是什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在大家面前发言,理论联系实际的谈了她工作方面的看法,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后来几次领班去开会领导总会提到祖母的那次演讲。

火车站职员有分房子的国家政策,祖母因此获得了一间在红阳的房子,可惜房子太小了,里面搭个板床就满了,四个人每天挤着睡着仍然很不舒服,但相比之前漏水的茅草屋比还是要强得多了。在一次提干过程中,祖母因为自己平时出色的表现被不少人提举,然而所有的好事都被其中一个资料审查员所磨灭了希望,那时候非常重视个人的背景身份,容不得一点瑕疵,而祖母就因为从小没有了父亲而失去了提干的机会,工资也无法涨上去。祖母不恨他是假的,可是恨又有什么用呢,生活得继续过哪。

在祖母二十多岁的时候,经别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祖父,祖父看起来老实,再加上也在火车站工作,祖母也就应了下来。结婚之初两人的生活还比较平淡,祖父是开火车的,一个月工资有十八元,那时祖母两个弟弟也相继开始出去打工,曾祖母则和祖母在一起。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的摩擦也渐渐的出现,祖父总认为自己的工资较高,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利,从来不做家务活,祖母任劳任怨也就罢了,为了给祖父做他喜欢吃的菜,祖母连自己的母亲都疏忽了,可是祖父却总是在外面对别人说祖母没有给他吃好,表现的好像他过得很差似得。后来祖母一直忍着,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也就是我的父亲和姑姑。孩子的出世赐予了她初为人母的快乐,也让她明白,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全是为了自己。那些因为辛酸而难以入眠的夜晚,祖母说,她好想离开。可是她不能离开,一旦离开她变输了,而且输的一塌涂地。她需要坚强,需要咬紧牙关,很多生活中的坎坷,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人一旦跨过了沟沟壑壑,苦难也就不再说苦难了。终于,战火在第三者出现后分裂了这个家庭。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祖母刚刚下班回家,却听到左邻右舍议论纷纷。她不是一个重流言蜚语的人,工作后早已累不堪言。然后,接下来的一幕却震惊了她的双眼,刺痛了她的心,面对她的是一个凉椅,凉椅上是一男一女的欢颜笑语,她努力的确认了男的就是我的祖父,女的就是对面的已婚妇女,因为她的丈夫长期在外,她常常一个人住着。两人看到祖母以后并没有改变什么,好像祖母才是局外人一样,祖母很气愤的回到家里关上门,直到天黑了两人仍没分开,祖母出去将祖父叫进来,还没说话祖父就开始训话,说自己话都没讲完干嘛要进来,自己没朋友也就算了也叫别人不得安宁。祖母听到之后更气了,反驳到我每天辛苦的上班哪来的时间交朋友了。祖父见自己理亏,就开始动手,拿起开水瓶子就朝祖母丢去,还是曾祖母在中间用手挡住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祖父摔门而去,去之前还说自己要去找大花姑娘。

满肚子的气却出不来,祖母吐了一滩子血,曾祖母看着女儿眼里委屈的泪水却什么也做不了,只有叹气。

然而这些并没有改变太阳的升起,地球的转动。祖母一家人仍在生活,唯一改变的是祖母不再关心祖父了,说话也是只言片语,直到我的父亲,姑姑都在火车站分配了工作,她终于像卸了担子的扁担样,迫不及待的希望离开那个让她心碎的地方,她提出了离婚。或许是祖父悔悟了自己的错误,也或许是他无法自理的生活需要祖母,他不同意。那时他们已经分居,父亲跟着祖父,姑姑跟着祖母。后来祖父给祖母写了长达十一页纸的悔改信让父亲送过来,祖母看都没看就扔进了垃圾桶,又让父亲捡起来原封不动还给曾祖父。我了解她的当时心情,因为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无法再从心里抹去,尤其是痛苦的回忆。最后他们离婚了。

离婚后祖母与小舅爷爷一起做早点,每天早起烧炉子,磨面虽说是一起,其实是祖母帮小舅爷爷做,自己只要了很少一部分的生活费。因为之前因为父亲进了火车站而姑姑没进,为此姑姑跟祖母生了好长时间的气,虽然祖母解释她因为当时她还小,但是她仍觉得是祖母重男轻女,祖母为了补偿她,又帮她做了一段时间的早点生意,直到姑姑也进了车站。

父亲做的销售逐渐好转,于是他决定停薪留职自己开个超市,因为当时开超市的人较少,竞争压力比较小,时常来了旅游团就能赚一大笔。后来父亲又接了批发的生意,但每天只是结个账而已,祖母看着父亲渐渐有钱了就不负责任了,她告诉父亲说每天让别人管你的钱,别人拿走了你什么时候垮了自己都不知道,还要给别人发工资。祖母二话不说,就开始帮父亲做批发,一做就是十二年,每天无法回家就直接睡在仓库里面。这十二年里,父亲认识了我的母亲,生了我,后来因为母亲常常半夜不回家,在我五岁时离了婚,在我外婆的劝说下,母亲没要我,我跟了父亲。后来他又认识了另外一个女人,比他小十六岁的一个女人。父亲每天都要去那女人家里,根本无暇照顾我,我就每天跟祖母一起睡在仓库里,没有床就用货堆起来睡。上了小学之后父亲就开始把我送到住宿学校,一星期回一次。由于超市越做越好,父亲开了三家超市,每次我哭闹着不肯去学校的时候父亲就会给我带一大袋零食去。

祖母后来看父亲生意上了轨道,于是要求父亲把批发让给她做,父亲有些少许的不肯,但还是答应了,祖母做了三年,赚了二十万,再加上自己原来存的十万,一共三十万。在白许给父亲和姑姑一个人卖了一套房子,自己也退休住进了其中一套。

姑姑结婚后不久后也与他的丈夫离了婚,一个人带着我妹妹。祖母因为看着他们辛苦,就又过来在我们上学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照顾我们两个,因为住宿我得了哮喘也就回家住了。在与祖母,妹妹生活的一段时间里,我很快乐,我们每天一起玩,曾经我和妹妹还养过一只兔子,祖母讨厌它,因为它总是到处拉屎,后来兔子因为一次生病而死去,从此之后我们再也没养过动物。

好景总是不长,父亲的生意因为火车站的改造而开始亏损,超市一家家的倒闭,最后连仅存的一家也支撑不起。有一天父亲去找祖母,希望祖母再帮他一把,可是,一直为他工作了十几年而没有一分工资的祖母哪里有钱再拿出来帮他,祖母问他说曾经那么赚钱的时候你把钱都没存下来么,父亲沉默不语。父亲有一个一起做生意的伙伴,祖母和他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说曾经赚的何止三百万埃祖母顿时明白了,一定是父亲把钱都花在了那个女人身上,每次与她一起回家的时候父亲就会从超市里拖一货车的东西拿去。

后来父亲没有办法,只有将祖母为他买的房子卖了筹集我的学费。现在我们一家人又搬回了祖父所在的那间老房子,父亲每天都去单位上班,阿姨则去夜市摆摊子。姑姑在妹妹所在的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八楼的房子,祖母则和他们住在一起,她其实仍喜欢在原来买的房子里住,可是种种菜。但是姑姑在跑车,隔几天就要走车,祖母只有搬过来照顾我的妹妹。在未搬过来之前,祖母都是在姑姑房和她买的房子之间奔波,每次左邻右舍看她一个人跑来跑去都议论纷纷。祖母说虽然她喜欢那样的生活,但是以后老了她还要人照顾,所以只能迁就儿女。

这个暑假,我随祖母早上一起去卖扣子,去了几天,因为父亲不愿出我在姑姑那的生活费而停止了。祖母说她每次着我蹲在地上就觉得我好像是一个没人疼的灰姑娘一样。

人总是能够在历经岁月的迁徙和磨难之后,对生活保持一颗退让和妥协的心。

多年来我的祖母便是依着这样一种性格熬过了艰苦的旧时岁月。祖母在向我叙说往昔,她的口吻带着淡然,但我分明感受到其中穿透时光阻隔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像针一样不知不觉插进你的心脏,猝不及防。

我写这些事并不是为了写作,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是希望将这些事记录下来,纪念祖母这一辈子的辛酸和泪水,让她的事迹可以在世间长存,而不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灰飞烟灭。终结一条路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努力走完它。生命的苦难会沉淀,而幸福的片段尽管短暂如烟花,却可以深入心脏,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忆资本。

岁月小记


给自己闲置了半个月,最近工作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想想也相当不容易,可奇的是,我觉得这个工作我也是必定做不长的。真不知道对自己说什么好,以前形形色色的工作频繁更换,我总能找到辞职的理由,如今看到的只是自己罢了。原来不是工作比适合我,可能我不适应社会。

健身房我总想说出些道理来,可这个地方不算是活色生香,在妙笔生花也不能写出一处风韵来,更何况我这个充满死气的人来到这个活力的地方。当初我可都是自己一个人练的,一个人卧推,一个人深蹲,一个人跑步总是一个人,写什么呢?

许久没写东西了,我该给自己这段日子来一段小结。这一个月来没有书看,也不想下电子书,总觉得不对胃口,可能是偏执作怪,或我是个爱好装腔作势的人,总之没买新书。一是经济条件有限,我在痴好歹也要管饱肚子再说,可即便如此,一个月还是下了十斤肉,真是可喜可贺,偏偏宜宜就减肥了。没买书,只好看老书,温故而知新,对自己有益的必然是重翻了的,最近翻的一本就是《瓦尔登湖》。

我总谈着有多爱这本书,可实际上再拿起这本书看起,书的内容我陌生的很,只是有印象罢了,所有的文字都是新颖的,作为标榜这本是我最喜欢书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感觉才对的。一种思想若真有冲击,非得就跟书一样是翻烂了不可,才能入得三分味。《瓦尔登湖》里面的文字,我该是耳熟能详才是,我却对此如此陌生,可见我之前有多么浮夸,这让我又更深的认识到了自己。

现在对于自阿我的,悟阿空的什么的,没由的反感的厉害,这些道理中的大义,对我的心来说充满着抗拒,这天下的道理非得是不能悟了才能算透了。

对于《瓦尔登湖》,我当初对他如此深刻的原因,则是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我总会觉得在那里一定会找到自己,其余的内容我一概没有记全。可如今我翻了书,才发现我事事的风格其实都在模仿生活在瓦尔登湖的主人公,即便我自己没有发觉。

我不知道对这个社会来说,我这么说话惭愧不惭愧,倒更像是在伟人身上找缺点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以此证明是优点,一种类似于阿Q精神的主义。因为在瓦尔登湖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的人,不提倡过多的劳累工作,他总觉得劳累会磨灭了人的闲情逸致,人因该是一种自然放松的情况下去做适当的工作,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我呢,这些年,我一份工作做不了多久就换,还非得挑一下父母眼里没前途的工作,一个月的工作也就两千左右寥寥,就自我满足了,就如同《瓦尔登湖》的作者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所求不多。

我的状态似乎就是受到了瓦尔登湖的影响,可若真往深了说,我就是在阿Q。

善于思考,看待问题总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总从各个方面看待问题,通常是两方面。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感性的,就如同上面一个是阿Q,一个是真正的生活。我能思考他们,可我在两者之间做不了选择,也看不清利弊,这真该死。我还以为这是一种思考方式的优点,我现在也不否认,可如今,我意识到,如此我不能做一个完美的自己了。

在如现在这个健身房,我的经理一个只大我一岁的姑娘,三番五次的提醒我,顾天奇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她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鞋子的问题,说作为一个健身教练,你的鞋子实在是有点和这个职业的形象不符,显得太不专业了。经理还指正过我的说话方式问题,她说在健身房里,你所说的话就是最专业的,你在说话之前你的底气和信心一定要做,并且要去掉你的口头禅,不要在说理论知识前,加一个我觉、我以为,这样你会让人觉得很不专业诸如此类的还有太多。

我非常感谢经理在指出我这么多毛病还能留我在健身房工作,毕竟我显得是太不专业了一点,我相信这个姑娘是在发善心,即便她可能并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允许,作为员工,我愿意服从任何不触犯我原则上的事情,至少是在形象方面,我很乐意改变自己。即便我私人认为我的着装对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我的鞋只有二十元钱,或者我的全身上下的衣服,都不足许多会员和教练的一双鞋来得贵,可我从来没有对自己抱怨过什么,我觉得我就该如此。之所不换,只是可惜,我最近真的是条件有限,在经济上实在是不足以支出一双经理认为很职业化的运动鞋。

经理一直推荐让我在一个会员那里买鞋,可他的鞋子真贵阿,我的理想支出运动鞋六七十也就好了,这位会员的鞋卖得是这贵,最便宜的也是三位数以上的。

我一直对品牌衣物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概念,只是觉得,每年换了季节衣服都不够穿,置办上两件,就算在冬日里头,二三百元钱也就是极限了。我母亲总是说我,你把钱少花在上网上,给自己置办点行头,你也能让我喜欢你一点。可对于衣物,那些名牌的,贵重的,我一直没什么概念,也从来没起过攀比和自卑的念头。

记忆当中,对于物质,我唯一后悔的只有两件事。一次是小时候,哭着要一个小屋形铅笔刨,好像是十块钱,我哭着喊着要,我爸就是不买,于是我爸把我揍了一顿,用树条,那是我印象当中我爸第一次揍我,至于为什么要买铅笔刨则是班上的同学有,我没有,很自卑,这铅笔刨还是买了的。

第二次是要买一个手表在初中,其实也不贵,四十块钱罢了。那天我对爸说要一个表,我爸到很赞成,于是中午下班特定带我去买了,他是木工,下午还上班,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没换满是木屑,而我穿着自认为最帅的衣服,一身雪白,我注意到了营业员和身边人看我的眼神,让我的心很不舒服,那时我没意识,如今想起,这是最让我后悔的事情之一。即便那身最白最帅的衣服是邻居送给我的。

至于其它方面,生活中我从未有过概念,也没有过大的要求,最近唯一一次和我母亲爆发的巨大分歧,是我坚持要写东西,坚持要看书,而她则实在的多,说我看书写东西赚不到钱,写了有什么用,不如去学个手艺。这次争吵是以短信的方式进行的,我说了很多伤她心的话,我很后悔,事后我道歉了,不过依旧坚持我还要买书看书写书,这话也如实说了的,还是短信的方式,我妈没回复我。

我想,这段文字,还有以前的,如果没写出什么名堂来,我妈永远是不会看到的,因为如果没有利益,她根本就不在乎。假使我用文字挣到钱了,她估计有兴趣看看什么样的字能赚到钱。不过我不会让她看到的。

有些事情不是忘了,只是想不起来了。

我不记得那本书中的内容,可我的行为方式无时无刻被那片纯净的湖水所影响着。现在,我不仅穿着一双破鞋,还穿着两条破了的休闲裤。

这两条休闲裤一条是破在屁股接近大腿的位置,平时穿着不注意看到看不出来,不过我做硬拉的时候洞就很明显了。还有一条裤子是裤裆烂了,洞不算大,这个地方没大影响,谁没是瞅你裤裆底下?这条裤裆烂了的裤子还补过一次,以前破一个很大的洞,我去健身房也穿着,那时我还不是教练,是夏天,在烂裤子里头套个大裤衩,我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健身房的教练打趣我,我就笑说没什么,没钱换,他很诧异,估计奇怪为什么我健身舍得花钱,却不舍得买一条裤子。后来看了我换了裤子,教练打趣过我,我根本没在意,还是这么穿着去健身房,如今补了又烂了,我还穿着。

想起来,穿着这两条裤子,我们的经理没开除我真是大慈大悲了,她可能没发现那两个洞。

我并不是一直这样,就是从今天,起我还是要做一个被影响的人,追求点品牌,追求点服饰,宽裕了好歹也去吃此肯德基喝杯奶茶什么的,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城里人一点。

我确信,这么做并不能影响我什么,我还是那个我,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东西毕竟没尝试过,如果没尝盐就说它是咸的,多少让人听上去有点笑话。我确信,就算我在怎么改变,我依旧是那个我。

前两天写得文章,总是引用着引用那的,搞得到不像是真正的我了,别人的文字终究是别人的,你消化掉了,厚颜无耻搬出来,意思相近,就算别人指正你抄袭,可我要有所得,何苦在乎那么多呢?

不过,在此,我依旧得引用《传习录》中的一段对白。

读书而不懂如何是好?

只求在文字上穿求,故不明。有些人看得多,解得到。他们虽然讲的明白,但终生有所得。如果看不懂,就回自身,从心上体会,这便通了。

如今我思考依旧会有多面性,可现在我只会从最感性的一面出发张扬自己。有些事我将不在乎了,我想我是彻底堕落了。

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的勤俭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如今我才知道。

这事,确实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