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田坝里的童年

田坝里的童年

发表时间:2020-11-14

【www.qg13.com - 童年与雪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田坝里的童年,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时候,外婆家的门前有一坝水田,水田里有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那时,夏天的夜晚,和表兄弟一道去田坝里抓黄鳝和泥鳅,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黄鳝和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徒手可是没办法从水田里抓起来。所以,要想抓黄鳝和泥鳅就得想办法。舅舅家的三表哥很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抓黄鳝和泥鳅的好办法,那就是用针扎。白天的时候,三表哥从商店买来纳鞋底儿的针,然后找来一块二指宽、一尺长的楠竹,将针排成两排,一排大概有八九根,再整整齐齐地固定在楠竹的一端,这样一个扎黄鳝和泥鳅的工具就制作成了。

农村的夏夜凉风习习,大人们坐在院坝边上乘凉的时候,三表哥就带着我和表弟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他一手拿针扎,一手拿手电筒,走在前面,我和表弟一人背一只竹篓跟在后面。

水田里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都伏在秧苗的根部,一动不动。一旦发现水中有黄鳝或泥鳅,三表哥便回过头来,示意我和表弟别动,以免惊跑了黄鳝和泥鳅。三表哥将电筒光照在黄鳝或泥鳅身上,迅速地将手中的针扎子,扎向水中。当扎子从水中收回来的时候,一条黄鳝或泥鳅就会被扎上。

见扎中了黄鳝或泥鳅,我和表弟高兴得不得了,争着吵着要三表哥把扎到的黄鳝或泥鳅放进自己的竹篓里。为了公平起见,三表哥一人一条地轮流往我们的竹篓里放。那个时候,人们很少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特别多。黄鳝长得又粗又长,泥鳅长得又肥又壮,走不了几块田坎,我们身上的竹篓便装满了活蹦乱跳的泥鳅,或在泥鳅中间钻来钻去的黄鳝。

那个时候,我们对黄鳝和泥鳅的个头很挑剔,黄鳝没有筷子长、泥鳅没有大拇指粗的一律不要,凡是被扎上的都是大个头的。看到水中的黄鳝和泥鳅,我和表弟心里痒痒,三表哥偶尔也让我们过过瘾,只是电筒光照在水中有折射,我和表弟估计不准,一针扎子扎下去,上面什么也没有。偶尔也有被我们扎起来的黄鳝或泥鳅,每当这个时候,我和表弟激动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儿便掉进了水田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但心里却很高兴。

有时候扎得起劲儿,便忘记了时间。这时,大人们就会站在院坝边上喊我们,并提醒我们别踩上水蛇。回到家里,我们将扎到的黄鳝和泥鳅倒进一个大木盆,第二天舅妈就会将黄鳝和泥鳅煮来喂母猪,给母猪发奶。现在想来,真是太可惜了。

去年夏天回家探亲,一时心血来潮,便邀上儿时的伙伴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只是我们走了很远的路,也没看见几条黄鳝和泥鳅。原来,由于人们大量地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都快绝种了。看来,儿时扎黄鳝和泥鳅的乐趣,只能在回忆中享受了。

相关阅读

月光里的童年


都说中国人都比较含蓄,特别是在表达感情这方面,面对父母说我爱您或者我想您,真的很难启齿。现在觉得陪父母的日子越来越少,可他们老的却越来越快。我感慨时间的留不住,更感慨生活的万般无奈。迫于创造更好的生活,没办法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这也是我做母亲之后最深的体会。孩子,无论身在何处,无时无刻都成了一种牵挂。

回忆是美好的,但也令人无比的怀念。怀念躺在妈妈怀里的时光,怀念善良纯真的童年。

冷冷的月光洒满整个围墙里的小院。漆黑的夜晚也是如此的招人喜欢。但是我在干嘛呢!因为犯错被关在门外思过。入了深秋的夜晚格外的冷,空气冷的吸入肺里都有些让人打颤。听着屋里家人因为我犯错在讨论如何彻底改变我的坏毛病的声音,我觉得这次好像真的不可饶恕了,因为不仅成绩差的一塌糊涂,还时不时的偷拿妈妈枕头下面的钱。家里的人一直认为我的品质出了问题,不加紧指正,我肯定就误入歧途了。当时不是很明白他们的话,觉得自己很委屈,在那里一直面着墙角哭鼻子,手冻得冰凉,也没让吃口热乎的晚饭,一想到这里,真是委屈到不行,哭的声音没控制住。这时候妈妈从屋里出来了,一把拉我进屋里,就这样当着全家人的面,我不敢抬头,也不敢再哭,这种氛围里,我感觉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爸妈劈头盖脑的打我一顿。站的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最后怎么结束的我却忘记了,只知道那后我偷拿钱的毛病是改了。现在回想那一幕我觉得就连当时点的煤油灯都无比的温暖和亲切,院里的月光,还有那棵已经落的光秃秃的小树,这种感觉真美好。

恍惚中内心深处很渴望那就是昨天的经历,心很是向往,甚至心都在呐喊,我该如何来记住留在内心深处那时月光里的美好?

童年月光里的记忆,成了现在生活的倒影,好想用心在重新感受一下,可是风一吹,倒影泛起了涟漪,眼前的画面模糊不清,就连童年时的背景都成了一道道起伏的剪影。

最后我也只能心存感悟就好。

竹林里的游戏童年


几户农家小院,掩映在青青翠翠的竹林之中,竹林深处,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那是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们在竹林中嬉戏,蓊蓊郁郁的竹林里穿梭着我的欢乐童年。

小时候,家的四周,到处都是竹林。东坡先生说过,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农人们无论老老少少都爱竹,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竹林。清风徐来,竹影婆娑,人们可以乘凉;竹干剖成篾条后可以编成农具厨具;竹枝竹叶可以当柴;竹笋可以做菜;笋壳可以做鞋底对于彼时还是小孩的我和我的伙伴们来说,竹林就是我们游戏的天地。

我们常在竹林里捉蜻蜓。

先寻一根长长的细细的竹竿,然后把一根篾条弯成一个圈,插进竹竿顶端的小孔里,固定,随后,拿着竹竿房前屋后到处去找蜘蛛网。找到后就用竹竿将蜘蛛网缠绕在那个竹圈上,将竹圈绕上一层又一层的蛛网;或者,直接用一根更为细长的竹竿去绕蜘蛛网,直到竹竿的顶端被蜘蛛网包裹成一个灰黑色的小球。二者的区别是捕猎的面积不一样。

完成了上述准备工作,我们就拿着工具来到竹林里。竹林里有许多蜻蜓,大脑袋,长尾巴,背上两扇透明的翅膀,个头比常在小溪边、草丛中飞舞、点水的蜻蜓要大一些。原来不知道它的具体名字,现在从网上得知叫做蓝面蜓。竹林里的蜻蜓多是黄昏时分才出来捕捉蚊虫,黄昏时分,特别是闷热的天气,一群又一群的蜻蜓在我们身边飞舞着捕捉蚊虫,它们或盘旋,或俯冲,或拉升,或急转,对蚊虫进行着围攻。我们开心而兴奋地看着这一切,我们实在讨厌那些蚊虫对我们的叮咬,我们太喜欢这些小飞机了。

所以,我们就在白天的时候,带着我们的工具,来到了竹林里。白天,蜻蜓就栖息在竹枝上,它们用足抓着竹枝或竹叶,张着翅膀,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一片竹叶,或一根竹枝,仿佛就是它们的停机坪。我们轻手轻脚地在竹林里走着,眼睛像猫似的四处张望,蜻蜓隐藏在竹叶当中,并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需要仔细辨认。不过,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也就不在话下了,要不了多久,就发现了一只小飞机,立刻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屏住呼吸,将缠有蛛丝的竹竿伸过去。如果是网,就将小飞机整个的扣在网里;如果是小球,就将小球靠向小飞机的翅膀。蜻蜓被捉住后,就将它取下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尼龙网里,继续寻找。尼龙网多半是小一点的小孩拿着,他们很是羡慕很是崇拜地跟在我们身后,即使因为发现蜻蜓时呼叫我们的声音大了些遭到我们的喝斥也无怨无悔。

我们在竹林里逛上一圈,满载而归,然后,从中挑些个头比较小的蜻蜓,送给那些小跟班们。那些小跟班们如获至宝,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蜻蜓的翅膀,跑着,叫着,向家里人报喜去了。我们呢,就把满口袋的蜻蜓带回家,全部放进我们的蚊帐里,以为这样蜻蜓就能帮我们吃掉那些钻进蚊帐里的蚊子,那些总在半夜三更将我们叮咬醒的蚊子。不过,我们总是在第二天清晨,发现蚊帐里的蜻蜓全部杳无踪迹,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溜掉的。

除了蜻蜓,笋子虫也是我们的宝贝。每当春笋破土而出的时候,就有笋子虫来光顾。笋子虫是硬壳虫,它的背部是黄色的,上面还有条纹,腹部是黑色的,它有六只脚,长着一张又细又长的嘴巴,就像一小截小竹枝似的,嘴巴旁边还有一对触角,这嘴巴专门用于刺吸竹笋汁液。我们就趁它抱着竹笋,把长嘴巴扎进笋子里吸食笋子汁的时候,用两根指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捉住了。这个时候即使被它发现,它的长嘴巴也来不及从笋子里拔出来。将它的一只脚或几只脚折断,再将一根细竹枝插进它空心的残肢上,然后就将竹枝高高举起,抡着圆圈,笋子虫就会一个劲儿扑闪着它的翅膀,像小风车一样。

记得有一年,竹林里的一个角落,有一株笋子,连续好几天都有笋子虫光顾。我每天只需到时候去,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捉到笋子虫,多则三、四只,少则一只。当然,这个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捉住笋子虫后,就洋洋得意地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笋子虫的另外一个作用据说是烤熟吃了之后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因此,有时候捉到笋子虫就把它弄到柴火上去烤,烤好之后,连着外壳一起,吃起来脆香脆香的,也算是小时候的一道美食。

我家的后院,也是一片竹林。竹林的地势高低起伏,低处常常积着厚厚的竹叶,红红黄黄的,像一层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我家那时候养了一群鸭子,鸭子常常在竹林里找虫子吃,有时候,就趴在松软的竹叶上休息,你嘎嘎两声,我嘎嘎两声,好像在闲聊。母鸭子们要在竹林里下蛋,它们通常会找竹叶比较厚的地方生蛋。由于竹叶比较蓬松,鸭蛋常常就被竹叶掩盖了,寻找鸭蛋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活动之一。翻开一层竹叶,发现一个白花花的鸭蛋躺在那里,心里立刻有了成就感。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就会你争我夺,铆着劲儿比赛,看谁找到的鸭蛋多。有时候,还会找到坏蛋,确切地说,是母鸭很久以前下的蛋,因为放得久了,坏掉了。如果一不小心打碎了,那味道简直奇臭无比,小伙伴们纷纷掩鼻而逃,找到坏蛋的人就会很沮丧,感觉自己白费了那些力气。

当然,在竹林里捉迷藏、玩打仗几乎是每天的游戏。我们还会将绳子绑在两根粗壮的柱子上,荡秋千。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嫩竹叶摘一片下来,就是一个哨子,放在嘴里,用两片嘴唇使劲地叭嗒,就会叭嗒出清脆的声音来。要不,就给外婆拾几张大而完整的笋壳,用来做鞋垫。如果连着下几天雨,竹林里就会长出一些蘑菇,洁白的,像一个大圆盘,零星地点缀在竹林里。我们知道背面是白色的蘑菇可以吃,于是就提着小竹篮去采蘑菇。采的少,就当玩具玩一会;采的多,就带回家让大人们做一道蘑菇汤给我们喝,味道鲜美极了。

真是让人怀念啊,我竹林里的游戏童年!

童年记忆里的桑树


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叶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十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有一天傍晚,我和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乐趣,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到了大一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