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杀死婚姻的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

情商不是恋爱技巧的高低

发表时间:2020-11-30

杀死婚姻的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杀死婚姻的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两天,民政部公布了最新婚姻大数据:20XX年我国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

尽管最新的离婚率还没有出来,但是近10年来,我国离婚率已经在连续上涨中。

而且,近几年全国的离婚纠纷案中,婚后2至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73.4%的离婚案件是由女性提出。

而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中,感情不和,高达近80%。

我相信,这些因为感情不和提出离婚的女性,当初也是抱着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带着对另一半的满满爱意,幸福地和另一半并肩走进婚姻这座神圣殿堂的。

不过短短几年,新婚的甜蜜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后来的那些感情不和,大概就是新婚时的爱意和憧憬,终究被婚姻里的琐碎所淹没。

原来在平常的生活中,杀死婚姻的是那把叫“生活琐事”的不快的刀。

早年徐峥主演过一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

在影片的开头,徐峥饰演的丈夫走进小区单元的电梯间,随着电梯缓慢地上升,他说:

“从现在开始往后每一分钟,我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她(妻子)正在做饭,一样的炸酱面,一样无聊的电视剧;人家都说七年之痒,我从来没有痒过,问题在于……”

问题在于,人到中年,家庭生活的细碎、无趣、矛盾已经足以拖垮一个人曾对婚姻的确信。

他最终在那个普通的傍晚还是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离婚你给我说个理由。”妻子。

“你在家里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我最烦紫色了知道吗;

刷牙的杯子给放在搁架的第二层,连个印儿都不能差;

牙膏必须得从下往上挤,那我从中间挤怎么了?

每星期四次:炸酱面、电视剧、电视剧、炸酱面;

还有你吃面条时候能不能不要嘬得那个面条一直打转转?”

“这就是理由?”妻子不敢置信。

显然,不是变心,不是出轨,不是暴力,不是冷暴力。

这些“鸡毛蒜皮”的理由,甭管你拿哪一个出来,说就因此想离婚,那都显得荒唐。

可是,怨会积累。

这些七七八八的小事,经过时间的发酵,再经过人性贪嗔痴念的加工,终于有那么一日,你感觉婚姻变味了。

就像嚼久了的口香糖,厌了,想吐。

之前,在法官圈子里有一篇被讨论很多的文章题为《法庭上,婚姻里的“奇葩说”》,该文的作者是一位基层法院的家事法官。

她写道:

“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这年头,大家都把婚离得这么惊天地泣鬼神吗?

你错了,其实,绝大多数婚姻,都是死于超乎你想象的荒诞琐事。”

文中列出了很多在电影中都难见的离婚理由:惊声尖叫型、百变大咖型、人不如猫型、“怪你过分美丽”型、相爱相杀型、妈宝巨婴型、良辰吉日型等等。

这些理由,旁观者看来再奇葩、再可笑,身处其中的夫妇的心灰意冷却是确切真实的,逐渐消磨着婚姻的生机。

每一个故事真实地在发生,又在一地鸡毛中走向结局。

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当事人知道它不可承受之重。

缔结一段婚姻的初衷,源于人性深处的孤独。

为了对抗孤独,我们择伴而行。

这也是在因爱而婚的伊始会给人深深的幸福感的原因,一个人闯进你的内心,填满了某些你生活的空隙。

然而,当激情退却、又未足够磨合出包容,再小的事都可以引爆气氛,又或是再严重的问题都引发不起热切讨论的渴望。

你开始在一段本该亲密的关系里体会到什么是“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你开始想,做这个男人的妻子、或做这个女人的丈夫,住在这个房子里,过这样的生活,你是否丢失了自己曾珍重的某种东西,又是否错过了人生的其他可能?

伏尔泰说:“使人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比“不再爱了”更令人乏力的感受,是“我真的累了”。

很多夫妻直到走到婚姻的尽头,都无法讲清楚生活琐事的威力到底在哪里。

因琐事走向尽头的婚姻是一场慢性病,在开始我们谁都没想过这也是会致死的。

如果说出轨、家暴和恶习等像是罹癌,山雨欲来风满楼,当它发生的那一天,大部分夫妻已经知道这是一场婚姻生死攸关的节点,无法抗拒地被迫正视,治愈它或是终结它;

那被一点点消磨地婚姻则太过细无声,有时你甚至不确定它的存在和危险;

而局外人,未经历过觉得不可理解、小题大做,有经历的也知婚姻是“如人饮水”,不敢妄加评判。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认定破裂则有几种表现: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可见,相比于重婚、家暴和赌博吸毒等,大量无法被量化的琐事引起的矛盾被概称为“感情不和”。

而因感情不和而诉讼离婚须分居并满二年才会被准予离婚——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法官,也难以言述辨清婚姻的是是非非。

一个硬性的时间规定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情的、不合理的,但这或许,体现着立法者一个无奈地提问“你真的确信这段被生活琐事压垮的婚姻没有挽回的可能了吗?”,这也给了所有当事人一个喘息的时机。

比起其他亲密关系,婚姻的独特在于其互动性:它的构建、维修、甚至是解除都需要双方的参与。

定期检修婚姻的细枝末节不是一项太过劳心劳力的工程,却需要经年累月的敏感、耐心和调整,也需要双方的关注、磨合和交流;需要信念和自律,也需要坚持和方法:

1、再小的问题都是问题,摈弃婚姻中的钝感力。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琐碎,而恰恰是认为它太过不值一提:

谁做饭,谁洗碗;

谁接送孩子;

是否借钱给亲戚;

是否外出度过年假——争吵后好像一方妥协总能让双方很快“遗忘”。

然而,这样的暂时不计较却是为婚姻的稳固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婚姻是坚固的,它是情感、信赖、利益等结合的共同体,同时它是脆弱的,需要被敏感的体察、双方的呵护。

婚姻的修复是一个不断摈弃人性中对微小的钝感力的过程。

2、少谈价值观不同,就事论事。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韩剧中那样,在价值观是否冲突和碰撞的语境下讨论彼此合适和匹配的程度,将矛盾描述得无比“高大上”;

但现实生活中冲突和碰撞却往往是因为那并不高大上的鸡毛蒜皮、仨瓜俩枣。

婚姻与恋爱不同,它建立艰难、消磨却迅速。

不把很多微小的冲突上升至价值观上,就事论事,是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前提。

3、别说“我一点也不想变”。

磨合是个做起来比听起来还痛苦的事儿。

但婚姻的契约,不就建立在双方放弃和妥协一部分自我的前提下、将两种个人生活重塑成一种家庭生活吗?

一谈到“放弃自我”就谈虎色变未免太过甚其辞。

如果爱和责任都不足以让一个人做出微小的改变,那你还是怀抱自己高不可攀的“自尊”独自生活吧!

4、再亲密都需要空间,再相爱也可逃离。

比起冲突,疲态更不容易解决。

爱得过猛和爱得太淡,都会出现疲态:前者力不从心,后者过于疏离。

不保留自我的婚姻磨合同样不值得提倡,毕竟一种底色的婚姻难免会令人乏味。

再亲密的两性关系中都需要与自己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其他人相处的空间,再相爱的夫妻间的一方也可选择短暂地逃离既有生活去放空、去释压。

很多东西,放得出去,才回得来。

平凡的夫妻,相爱容易相守难;

平凡的婚姻,崩塌容易重建难;

婚姻的琐碎,美在细节。

一蔬一食、一家一味,自有其动人的力量;

却也复杂在其精细,需要精细地打磨、精细地维护。

扩展阅读

309件离婚案暴露残酷真相:杀死婚姻的不是出轨,而是···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09件离婚案暴露残酷真相:杀死婚姻的不是出轨,而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姑娘说,结婚十年,她和老公的话题越来越少,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他们的婚姻不是佛性婚姻,而是已经成魔了。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两个人才捆绑在一起生活,却又各自孤独着。

有时候整整一个晚上,两个人都不会说一句话,她想和老公聊聊天,说说心事,他却只顾着玩手机。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他在身边躺下,伸手去拥,却忽然被一只手推开,只留下一句“别吵,我累了”。除了吃饭睡觉找衣服,还有孩子,他们没有交流,没有沟通,就像是两个合租的租客。

结婚的时间越久,话越少,房间越安静。明明是睡在同一张床上最亲近的人,却遥远地像个隔了一个世纪。

那一刻,她很不理解,为什么结了婚,明明是两个人,却比一个人更孤独寂寞冷?早已经成魔的婚姻,没有外遇,没有小三,只有无孔不入的孤独感,像一把刀子,一点一点地剜着她的心。

01

婚姻最大的杀手,是孤独

和婷婷的情况一样,有的夫妻,在一起生活了数十年,却相处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同床异梦,同行异心。

这样的婚姻表面上看似牢固没有问题,其实心里早已经是满目疮痍。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很多女人谈到了婚姻中最孤独的时刻:

@长草的文字:“他明明就坐在那里,我却这么孤单。”

@双鱼:“有一种孤独是,他在你身边,但是一直玩手机。”

@想你的每一天:“我的丈夫一年四季就回家2次,不发一条信息,我想离婚,他也不愿意,父母也不给,为了他的面子。“

@好梦成真:“生娃第一年最孤单,无数个夜晚自己起来喂奶,哄孩子,欲哭无泪。枕边人却出去喝酒,半夜醉醺醺的不回家…”

@闹闹妈:“深夜,抱着大哭的孩子,默默流泪,那时候最孤独。”

@毛毛:“有一个人在你面前,你却不想告诉他你的苦和累,你想着找一个肩膀靠一靠,却不是他的。”

@莉莉:“你说的他不解,你做的他不满,你要的他不给,你想的他不知。”

婚姻中最可怕的,就是孤独。对着一个聋哑瞎式的伴侣,这种感觉就像是

和一个会喘气的石头过日子,把日子已经过死了。

家对他而言,更像个睡觉的地方,而不是与妻子共度余生的爱巢。他对你不闻不问,不言不语,你想沟通,他也只是给个冷漠的回应,你对家庭的付出,他装作没看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他的一成不变,他的沉默不语,都让你感到快要窒息的孤独感。曾经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两个人的孤独,往往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加可怕,也更加难熬。

有人说,每个女性走进婚姻之后,都要经历幻灭。男人在走进婚姻以后便开始懈怠下来,仿佛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他也许会在这个空间里感受到压抑和茫然,但另一个事实是,一旦走进这个壳,他便开始拒绝沟通和改变,让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这场婚姻往后重复、无趣的几十年。

婚姻中的孤独,跟一个人的孤独不一样。它来自于对另一半的失望,也体现着另一半的绝情。

在婚姻中,有一类男人,他是老公,是孩子的爹,但他永远像个局外人一样,不曾走进你的生活。

他不愿参与你的喜怒,也不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哀乐,就好像设置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防线,横亘在两人之间。

有一种孤独叫:你明明在我身边,却似乎只有我自己。相对无言,已经成为很多已婚的女性无奈却无力解决的问题。

抛开出轨家暴,婆媳矛盾等常见原因不提,这种孤独感,才是让很多女人对婚姻绝望的罪魁祸首。

02

有多少女人,扛得起生活的重担,

却扛不住婚姻的孤独

亦舒曾写过一篇小说,开篇就是妻子从家中消失了。

男主四处找寻,却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不了解妻子的生活,不记得她的生日,不了解她的爱好,也不知道她有哪些朋友,有什么地方可去。

他只想起来,结婚这么多年,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妻子好好说过话了。

而正是那种“明明是两个人,却只有我自己”的孤独感,最终让妻子离开了他。寂寞是没人陪,而孤独是没人懂。

如果一个女人,连可以说话的对象都没有,那么这样的婚姻,无疑就像被打入冷宫,只有日复一日的冰凉,还有绝望。一个女人,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在孤独的婚姻里蹉跎一生?

有个律师朋友,打了很多年的离婚官司,处理过309件离婚案,他指出,大多数离婚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家暴出轨那些非离不可的原因,而是婚姻中的孤独。

其中,女方主动起诉离婚的竟然是男方的2倍之多。

女人为什么主动提出离婚,还不是因为孤独?原本抱着消除孤独的心进入婚姻,却在婚姻中越来越孤独,“明明有老公,却活得像个单亲妈妈”。

结了婚,还不如单身时活得舒服,那还图什么呢?其实女人要的并不多,很多时候就只是想要一点陪伴和温暖,可若是连这点也无法满足,苦心经营的婚姻又还有什么意义?

03

维系亲密关系,需要分享

何炅在《深夜食堂》里说,在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诚与否,而是分享。

如果不分享,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会像陌生人一样,而这种强大的空虚感,最伤感情。

分享,是亲密关系中最可贵的东西。而语言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分享方式,一次次的交流与倾听,一次次分享,由此来了解对方的心情,状态和想法,拉近彼此的距离。

所谓亲密,不过就是我愿意感知你的喜怒哀乐。因为相爱,我就忍不住想把我的喜怒哀乐与你分享。我愿意在你面前展现最不堪的一面,和最优秀的一面,分享,其实就是信任、包容,和承担。

在电影《海岸情深》里,妻子和丈夫每天的生活,犹如两条平行线:丈夫醒来就去小酒馆和陌生人聊天,寻找写作灵感,要么就是一边酗酒一边与老人交流人生。

妻子则是每天在房间外的阳台晒晒太阳,看看书,然后冷眼看着喝醉的丈夫倒头就睡。两个人从不互相交流,连一次像样的争吵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们坐在地毯上,丈夫听着妻子抱怨起对他的不满,然后两个人打开一瓶威士忌,继续讨论并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聊着聊着,两个人相互靠着睡了一整夜。

那天晚上敞开心扉的对话,唤起了婚姻的激情,让两个人重新认识了对方,两颗心感到前所未有的靠近。正是沟通与分享,才给这段处在崩溃边缘的婚姻,注入了激情。

这个时代的婚姻,有一个痛点,就是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钱。最难得的就是有一个人,愿意花时间了解你,走进你的生活,愿意信任你,跟你分享自己的心事。

你开心时,他陪你一起大笑;你难过时,他给予安慰;你怯弱时,他给予鼓励。也许偶尔会有争吵和不解,但更重要的是,生活里的一点一滴,都有他的参与。

姥姥和姥爷恩爱几十年了,每次吵架,从不冷战,因为在姥姥看来,一天不说话,多浪费时间。

每次吃完晚饭,他俩都坐在沙发上,分享各自的一天。哪怕是母鸡下了几个蛋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姥姥都会告诉姥爷,而姥爷也认真倾听,从来不敷衍。

姥爷也会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姥姥就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发出爽朗的笑声。姥爷说,如果一天听不到姥姥说话,他就感觉到生活少了重要的东西。

一个愿意分享,一个愿意附和,这就是最纯真最朴实的幸福。

沟通和分享,才是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最悲哀的婚姻,莫过于从最开始的无话不说,到最后的无话可说。

最幸运的事,大概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人,愿意和你分享他所有的喜怒哀乐,而又乐此不疲。

愿你,能和那个愿意和你分享一切的人在一起!

婚姻残酷的,不是出轨,不是婆媳矛盾,而是这个……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婚姻残酷的,不是出轨,不是婆媳矛盾,而是这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在看特蕾西·麦克米伦的一本书。

关于两性心理学的,看得我悚然而惊。

美国人写的恋爱婚姻,绝不是我们的情感专家那么温吞水,他们直戳真相,犀利残酷得令你受不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常听见女人抱怨,我老公是个妈宝男,只听他妈的,不听我的,我生孩子,一个人带,一个人赚钱,他完全不管,他还出轨,他还家暴……

这种抱怨,我们看了都会愤怒,然后全体妇女同志万众一心地告诉她:你遇上渣男了。

但是,真相是这个女人遇上渣男吗?

不是。

特蕾西·麦克米伦通过大量的采访和数据告诉我们:他是渣男,只因为他不想对你好。

换言之,你的份量,不足以令他对你好。

以下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姑且称为婚姻配对实验。

它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Ariely的《TheUpsideofIrrationality》。

在这个实验中,工作人员找到10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在各自背后,贴上一个数字。

数字从1到100,代表他们的价值。

即,有人是1,有人是2,有人是3……有人是100。

然后,志愿者要自行去寻找一个异性配对,让两人背后的数字达到最大化。

结合后的数字乘10,就是两人获得的奖金数。

这就说明,假如99与100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1990美元;

1与2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30美元。

如此一来,大家为了利益,都拼命去向数字大的异性讨好。

99与100就成了人间中的红人。

大家都涌向他们,甜言蜜语,谄媚示爱,努力求合,百般承诺,千般包容,万般展现自身的闪光点,向99和100表达好感。

99与100享受着众人的爱与照顾,成了男神与女神。

他们不仅不用努力,反而得千方百计地拒绝他人。

与之相应的是10以下的人。

因为数字太小,他们无人光顾,孤苦伶仃。

不仅如此,他们还得使出浑身懈数,不断下降底线,去讨好他人,可惜收效都很小,甚至没什么收效。

实验从始至终,这种状况都存在。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大,你享受到的善意、帮助、包容也越大。

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小,你承受的冷漠、攻击、蔑视也越多。

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即使你承受的恶意再多,也不能改变你的处境。

你依然被忽视,被拒绝。

哪怕你千方百计寻找到一个伴侣,要么价值同样小,要么结合之后,剑拔弩张,因为种种原因争吵不休。

因为,你在寻觅过程中,承受了太多负面情绪。

你需要发泄。

于是,拍档就成了你愤怒的出口。

最后,实验人员总结说:

在婚恋的世界里,与其千方百计指责你的伴侣,不如反过身来,看看贴在自己背后的价值标签。

因为,你的遭遇,与你的价值相匹配。

你最亲密的人,也与你的价值相关联。

多么残酷的领悟。

原来,婚姻中一方的冷暴力、出轨、渣、懒、坏、毒、恶,许多时候,与对方有关,也与自己有关。

与对方有关,是因为这是对方的言行;

与自己有关,是因为这是你选择的人,你无法令他向善、向美、向而生。

他面对你,无意于成长,也无意于自律,更无意于好好与你相处。

一切都任性而为。

不仅不建设,反而在破坏。

积极心理学家塔尔·宾·沙哈尔说:

婚姻就是一桩买卖,婚姻双方通过这桩买卖获取幸福。

既然是买卖,那就有“待价而沽”、“看人下菜”等连锁反应。

你是LV,我自然珍惜如珍宝。

你是30块的伪劣品,我自然不重视。

特蕾西为了研究男女相处,她花了几年时间,做了大量关于两性关系的调查。

调查开始之前,她接到许多女性的请求:

特蕾西,去问问男人,是什么促使他们成成为好男人?

带着这些问题,特蕾西开始与各阶层、各年龄段、各个文化层次的男人交谈。

她发现,除非特例,绝大多数的回答是:

他们心里都有一个表,魅力、情商、收入、地位、文化、生活习惯……一一都有挂钩。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他们会衡量每个遇见的女性对象。

远超标准的,他们会尽最大努力;

接近的,他们也会试一试。

否则,他们会很敷衍。也许会奔着一夜情、炮友、排遣寂寞的目的,打几个缺乏热情的电话,发几条随意的信息,又或者什么都不做。

即使因为种种外在原因,将就着结了婚,也不意味着他会改变,你们从此幸福。

遇见麻烦时,他会缺乏积极应对的动力。

他们会说:“为什么要听你的?我就这样!”

于是继续不作为,甚至会破坏,任由关系恶化,朝深渊不可制止地走下去。

沟通与行动本是拯救婚姻的法宝,但对于一个缺乏热情的人,什么法宝都成废物——他就是不想,而不是不会。

比如一个受访对象T,一个设计员,长相中等,算是人群中最为普通的一员。

他讲了自己的两段恋爱经历。

一段是与一个女招待。

女招待因为长年吃廉价食品,身材发胖,穿着不讲究。加上薪水也低,租住着地下室,圈子里的朋友也多数是底层人。她性格暴躁,缺乏耐心,言行都像动物般发自本能。

设计员在这段3个月的恋情里,脏话多得自己都出乎想象,甚至一度他向她大打出手,同时劈腿了她的闺蜜。

T不明白要尊重女友、关爱女友,不能劈腿么?

他当然明白。

但他没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言行。

“我没兴趣变好”,于是,他不变好。

后来,T离开了这段感情。哪怕女招待一直求他,“我们都好好沟通,都退一步”,也无法令他动容。

直到一年以后,设计员遇见了另一个女人。

一个中学女教师,自律而讲究,谈吐亦有魅力。她住在城中的高级公寓里,薪水亦稳定,活得精致而热情。

T竟创造了全然不同的交往模式。

变得体贴、包容、积极、有幽默感,成为女友眼中的好男人。

再比如一个受访对象C。

他的婚姻应该是许多人的翻版,妻子邋遢,发胖,没有工作,怨声载道。

他自己也不负责任。

孩子交由老婆,家很少回,一有空就去酒吧,参加各种聚会,与其他女人滚上床。

妻子自然更愤怒。

两个人于是天天吵个不停。

吵到后来,妻子开始酗酒、吸毒,事情一直朝着暗无天日的方向走去。

改变是从妻子工作开始的。

忽然有一天,她开始减肥,由140磅,减到了102磅,身材一瘦,整个人都精神又轻盈。

她重新进入学校,修习以前落下的会计学,然后谋到职业,在职场冲杀。

当女人颜值提升,信心增强,工作有了起色,经济能力今非昔比时,她获得了丈夫的尊重与爱。

C的心态发生变化。

他由内开始,想要改变。

他开始愿意。

他变得温柔,变得细心,能关照到妻子的感受,并满足她的需求。

他回家的次数多起来。

晚上啪啪的次数频繁起来。

他越来越多地带她去见朋友,加入自己的社交圈,骄傲地向人介绍:“我是我老婆。我爱她!”

一个美好的对象,能激发人性中的善。

(大家脑补一下刘亦菲和你在一起时,你身上会散发出多少圣洁的光芒)

而一个不自爱、不自尊、不自立的伴侣,则会诱导出人性中的恶。

(脑补一下某著名不要脸的丑逼和你在一起时,你会变得有多冷漠、烦躁和恶毒)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两性吸引力法则的由来。

不是他本来是恶魔,是你无法令他成为天使。

不是她本来是bitch,而是你令她缺乏修炼成女神的动力。

婚姻很麻烦,相处很不易。这是一个必须修行一生的课程。

有人嫌累,问,人为什么要结婚?

这个答案,在前面的婚姻配对实验已经说过了。

因为有利益。

研究表明,已婚人士会挣更多的钱、更健康、比放纵的单身贵族拥有更优质的性生活、情绪更稳定、更长寿……

还会赢得更多尊重,社会信誉度也更好,犯罪几率更低……

当然,这些好处,是幸福的婚姻才专享的福利。

不幸婚姻中的人,不仅与之无缘,还会痛苦连绵不断。

那么,这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呢?

你应该擦干眼泪,吞下脏话,收起想要刺死对方的刀子,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反思≠埋怨。

反思=理性的自我反省+勇敢的自我负责。

不是问对方,“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而是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匹配一个这样的人?”

如此,你就会从怨妇,走向独立女性;从不作为,走向积极行动;从依赖成癖,走向主导自己的人生。

这,才是一个不幸女人真正的救赎。

婚姻中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婚姻中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被琐碎和乏味慢慢的耗尽了耐心包容和倾听。你每天照常在他身边醒来,但是对生活和他却没有了期待,刚开始你还会觉得恐惧,但到后来,你变得麻木适应。这种婚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让你觉得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些,都是必然的。

我家附近住着一对年逾六十的老夫妻,我经常晚上出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他们。

两人的相处模式实在有几分别扭。基本不会同时一起出现,问爷爷奶奶去干嘛了,爷爷总回答不知道。

偶尔两人同时出行时,会看到爷爷在前面健步如飞,而奶奶腿脚不太方便总是落在后面,两人基本不怎么交流,爷爷时不时地回过头不耐烦地叫奶奶走快点。

有一次,我看到还是爷爷走在前面,奶奶在后面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都磕破了,奶奶在后面想叫爷爷停下,可是爷爷压根没听到,越走越远。

我上前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她,一脸落寞,埋怨自己不小心,然后拍拍身上的土,谢过我后继续慢慢往前挪步。

看着她孤独而落寞的背影,突然让我心生悲凉。老伴老伴,只有老,没有伴。

其实这样的相处模式在中国式婚姻里并不少见,夫妻双方缺少情感交流,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倒是也能安安稳稳一辈子。

只是这一辈子的婚姻里,少了太多温情和感动,更多的则是无奈和心酸。这一生,在名为婚姻的剧本里,两个人都在上演着各自的独角戏。

A女士最近在和老公闹离婚。

A在职场上被同事使了绊子,不得已而辞了职,心中颇受打击,回家想和老公倾诉一番。

结果老公一脸嫌弃,抛下一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蠢?”

她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她在厨房切着菜,一边偷偷地抹着眼泪。败在职场她无话可说,但亲密爱人的冷言冷语,实在让人难过。

有一次大家一群人出去玩,A和她老公也在。在车上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对一对夫妻坐在一起,有分享一副耳机听歌的,有谈笑风生的,有一起吃零食的,大家都挺愉快。

只有A和她老公全程几乎一点交流都没有,她老公一直拿着手机低着头打游戏,完全无视了A的存在。

A觉得尴尬又冷清,就和她老公说:你看看人家氛围都多好,你游戏什么时候不能打呢,不能和我说说话交流交流么?

她老公冷着脸说:都是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好交流的?真矫情。

A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聋哑瞎式伴侣,他的心没有“听力”,接收不到妻子的信号,捕捉不到她的需要,自然也就不能给她回应——她无助时不懂拉一把,她沮丧时不能给慰藉,甚至她万念俱灰时还要踩一脚。

A哀怨地说:“跟他过日子就像在跟块会喘气的石头过日子,把日子都过死了。”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这种“聋哑瞎”式伴侣。

婚姻里最艰难的时刻,不是你风华不再、我容颜老去,而是我们不懂对方真正要什么。我对你极尽苛责,你对我极尽冷漠。初心尽失,情爱耗散,最终竟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男人,在社会中打马扬鞭,左右逢源,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脑子嗖嗖转。

可一回到家,面对朝夕相伴的老婆,他们立刻关掉一切沟通方式,智商情商大幅下滑,变成一个又聋又瞎又哑的活物。她说什么他听不见,她做什么他看不到,她希望了解的他只字不说。

可是女人在婚姻里,往往有着比男人更高的精神需求。

当她问“这件新衣服好不好看”时,其实是在跟男人分享喜悦,希望男人能赞一句“真好看”,而不是随口嘲讽“瞧你这一身赘肉”。

当她说“今天上班好累啊”时,其实是想和男人撒娇,希望他能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说一句:“你辛苦了!”而不是无情地回击“谁上班不累啊”。

婚姻的确是会逐渐归为柴米油盐,平淡如水的生活。可是生活是要有激情的,婚姻也需要有调味剂。

就像女人在枯燥的婚姻中期待情感交流、精神互通,如果这些全部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女人必然会深感困顿。

这不是矫情,是婚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男人总是抱怨女人又爱啰嗦又爱抱怨,实在讨厌,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意识到女人想要的是什么,明明不过是一个认可、一句体谅话,他们都吝于施舍。

恶性循环下,婚姻渐渐进入僵局。

原本应该是生活中的伴侣却同床异梦,柴米油盐的生活再寻不到半点共同话题。

其实两个人能结成夫妻,起初多半是情投意合的。你愿意,我也愿意,所以才把生命连在一起。而且,也都希望未来两个人的日子能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美好。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夫妻,越过越苦越过越糟,从紧密一体走向分崩离析?

问题不在于时间消磨了爱情,而是在爱情消散的过程中,你们没有建立其他的感情连接。

任何长期关系,若想牢固美好,都必有一个前提:关照对方的意愿。

我发出的信息,你懂得努力接收、积极回应。这样,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合作里,始终懂得彼此,相互扶持,彼此迁就,就算走很远的路,也依然同心同德,甘苦与共。

真正优质的婚姻,懂得给彼此精神上的满足感,我成功时,你给予掌声;我沮丧时,你提供慰藉;我怯懦时,你多多鼓励;我孤单时,你给予陪伴。

这样的婚姻,才会真正地幸福而长久。

压倒婚姻的不是7年之痒,不是出轨,而是......


01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

全国140余万件离婚审结案,得出的结果,有一点意外。

比如,先提出离婚的往往不是丈夫,而是妻子,占到73.4%。

而丈夫提离婚的比例,甚至不到三分之一。

不再是传统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很多夫妻熬不到7年,婚后三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感情不和”离婚的比例,高达77.51%。

也就是说,几乎每10对想要离婚的夫妻里,至少有7对是输给了感情。

真正能拆散婚姻的,往往不是外面的诱惑,也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我们自己。

什么是感情不和呢?

大概就是经过热恋的甜蜜,走入柴米油盐的婚姻,当荷尔蒙和多巴胺的激情一点点褪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彼此竟然无话可说。

你说的我不想听,我聊得你听不懂,于是很多人,用“聊不来”的方式,感情一点点淡了,走着走着两人也散了。

不要小看了“聊得来”这件事,见过太多夫妻,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在外人看来是天作之合。

但其实回到家,两个人常常面面相觑,各玩各的,毫无交流。婚姻,只剩了将就。

02

日新月异的生活使人们的精神需求急剧增加,而寻找一个“聊得来”的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一段婚姻连最起码的交流都已经无法保证,还要拿什么去保证原本的感情不会变质?

电影《蓝色情人节》,瘫软在沙发上的丈夫,从早就开始忙碌的妻子,除了孩子以外几乎零交流的生活,使两人在这般压抑的日子里过得沉闷不已。

最终,后知后觉的弥补已经无法战胜无言生活带来的冰冷感,这份破裂到无法修补的感情,迎来了分道扬镳的必然。

电影《后来的我们》也是如此。

分手前期的林见清日渐颓废,方小晓曾无数次尝试与他交流却均被他以沉默、忽视应对。

暴躁、撩妹、沉迷游戏,却不曾试图沟通以解决问题,最后的分手,早有预兆。

林见清和方小晓并不是不爱了,只是那些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的沉默和无奈,彻底瓦解了那堵看似深厚的爱墙。

无话不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综艺节目《金星秀》上,金星问赵又廷:你和高圆圆在家里话多吗?

了解赵又廷的人都知道,他看起来内敛,实际上也安静,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个“无趣的宅男”。

可出乎意料的是,赵又廷回答:“话非常多。”

金星吃惊地问道:基本都是你在说?

赵又廷回答:没有,我们俩都狂说。

很难想象看起来喜静的赵又廷、高圆圆夫妇二人在家“狂说”的样子,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生活甜蜜无比。

遇到聊得来的人,连生命都是可以发光的。

03

在调查的140万对案件中,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想离婚,另外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案件,占比高达91.09%。

也就是说,很多男人等到离婚时,才开始对婚姻里自己“巨婴”式的不成熟追悔莫及。

婚姻里很多男人,一直把妻子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丈夫出轨和妻子提离婚,没想到妻子爽快的答应了,她对丈夫说:

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你的黄脸婆,不再是你不用支付工资的佣人;

我可以节省下为你买衣物的钱,给自己挑几件拿的出手的衣服;

我不用再为你的胃操心,不用再担心你抽烟伤了肺,喝酒伤了肝,不用再为你洗吐的一塌糊涂的被单;

我不用再操心你老家的亲戚今天谁做寿,明天谁娶媳妇,不用再每个月给你爸妈打钱;

我不用每年跟你坐半天的车,提着大包小包走十几里山路,只为陪你爸妈吃顿年夜饭。

最后妻子笑着对丈夫说:是啊,离婚,真是太好了。

很多男人离婚后才知道:

原来马桶是要经常刷的,原来脏衣服要赶紧洗,要不然堆在一起会发臭的;

原来孩子不会自己长大,原来照顾孩子这么费心,原来带着孩子哪也去不了;

原来家务是如此繁重,原来洗衣做饭打扫房间这么累,原来老人年纪大了要经常跑医院。

原来……天天在家“闲着”的妻子,一直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

生存在这个万事都讲究高效快速的年代里,有多久没有和TA好好说话了?

这部台湾的情感家庭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引起无数妻子的共鸣。

也许从这部短片中,你也能找到自己生活的缩影。

世间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不倦怠的爱情。

好的婚姻,需要两个人的用心经营。

希望婚姻里的男人,能对妻子多一份体贴和关爱,不要等女人的心彻底伤透了、冷了,毅然决然离开了,才后悔莫及。

一段婚姻,开始它一定是美好的,只有在婚姻的过程中,双方不断的伤害它,它才会走向瓦解。

彼此珍惜吧。

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情感世界两大谜:

1.女人怎么总有那么多需要?

2.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男人说:“你知道吗,我回家最想的是静静。”女人问:“静静是谁?你又在勾搭谁?”

所有的不爱,都从忽略对方的存在开始。

曾有个帖子,说一个女明星嫁给一个富翁,生了孩子以后,老公每月给她11万的生活费,但是基本不回家。很多女人都羡慕——能住豪宅,领这么高的工资,还不用工作,那要老公干啥啊,同样都是守寡式婚姻,我们连11万都没有呢。

好心酸。男人最想要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女人最想要的,是心中的踏实。

但是当男人沉默的时候,女人认为他已经不爱了;当女人敞开心扉时,男人认为她只是一味索取。

一段情感的转折,就在于,你在关系中是越来越主动,还是越来越被动,往往在蜜月期,我们都是主动的,而在危机时刻,彼此都成了被动的受害者。

让人们最痛苦的,莫过于对你“存在感”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动”地活着,另一种是“被动”地活着。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存在感。

如果一只猫看到镜中的影子,它会非常警惕,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

而人VS动物VS植物VS无机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知道我在活着”。

你是碎片,还是一个人?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晦涩?

举个例子吧。

《24重人格》这本书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的自传,传主是卡梅伦·韦斯特,是一位30多岁的成功的商人,婚姻幸福,孩子可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我”不是“我”!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我在镜子面前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嘴巴里却发出别人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然后他发现自己有24重人格——24个不同的自己,当这些“分身”上身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之前的身份,可以按照完全不同的人格角色去生活。

有人会问,这个人格分裂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下:当一个人的存在感遭到最严重伤害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

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就像是一个屋子里有不同的房间,客厅负责会客,卧房负责休息,厨房里做饭。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部分,比如在学校是一副老实样子,回家就是窝里横;在老板面前是孙子,在老婆面前是大爷……

那么我们和人格分裂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人格分裂者房间的门都是锁死的,甚至彼此是看不见的。

而正常人是知道自己有不同部分的,我们不是一个个碎片,而是一个连续体,就比如我知道我在家里是窝里横,到了工作场合就秒变好好先生。

那么人格分裂者为什么要彻底封死彼此房间的联系,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活着,而是一个碎片化的存在呢?

那是因为如果我想整体地活着,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就像本书主人公,小时候酗酒父亲每天都往死里打他。他不敢反抗,更不会反抗,如果要面对无休止地伤害,只有永久地封闭掉他作为小孩子的感觉:生活在别处——当父亲的拳头揍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感觉,仅靠关闭感觉而保存了灵魂。

这种解离状态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存在”。

其实这种“碎片化”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人格分裂是一个极端而已。

记得当年我高考失利,考上了一个很难接受的院系,那时我非常痛苦:

1)想要复读,没有勇气;

2)而如果要去上学,又觉得好像吃屎一样难受。

作为代价,我就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存在方式”——外表上,我很正常,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正常学习、恋爱,甚至还参加了学校辩论赛;但回首整个大学生涯,我发现自己不过就是行尸走肉而已。

我用这种浑浑噩噩的方式来应对无法解决的双重冲突,我把痛苦隔离,生活在一种“灵魂麻木”的状态,直到一天发现一个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甚至考上的大学比我还差,现在却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此时痛苦之门被打开,我才知道,我是如何荒废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完成父母的期许——我要成为学霸,出国留学念书,成为博士,光耀门庭,就像我妈妈家族的那些孩子一样。

但我没有达成这个期许,就无法饶恕自己,到今天我还不时做梦,梦见自己回到高中复读,重过一遍大学生涯……

对不起,你的情感余额不足

但是,为什么我没有坚持着把痛苦之门打开,而选择了长期关闭它呢?很多人都选择了复读,很多人都选择了考研究生,很多人都继续奋斗,为什么我却不能咬牙在学业之路上继续奋斗?也不能在大好年华,去做自己呢?

因为我的“情感内存”不足。

很多时候,人生的起伏,命运的成败就要看你的精神存粮,它真正决定了你的人生可以走多远,幸福的品质有多高。

每个情感内存不足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

1、受挫感:

很多人都告诉过我,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哭的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嘲笑我:你就是太敏感了,至于吗?

有一次过马路,我下意识地拉了妈妈的手,妈妈本能地把我的手甩开了。

当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兴奋地给爸爸看的时候,他却看着电视,不耐烦地甩手说:好了,好了,知道了,恭喜你……

我生孩子的时候,老公却要和我离婚,我鼓足勇气让妈妈陪陪我,可是她却说要在家照顾生意,电话里传来打麻将的声音……

当你的情感不被接受,不被承认,被曲解误会,被忽略,被拒绝……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受挫感,它会让你产生一种“三无”的三观——如果我提出需求,就一定会被拒绝。

我的被拒绝感不是来自家里,而是来自当年转学到北京以后,因为学习差而被同学孤立的经验。

我深深地记得同学们一起玩,我想要加入,而被拒绝的痛苦。

如果你撞了一万次墙以后,忽然有人告诉你,你只要念个口诀就可以穿墙而过。你信吗?

除非你的头被撞傻了,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放狗屁!

因为我绝对不想生活在那种一次次产生希望,又失望的痛苦中了,所以想到要复读,过去的那些失败经验就像放映电影一样覆盖了我。

2、自我怀疑:

当你被挫败伤害太多的时候,你就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被爱,被在乎?

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是不是我真的太苛责我的父母了?

我有这些感觉,也许是我有病?

很多人在咨询时都跟我确认:“卢老师,你说我的感觉是对的吗?我是不是太较真了?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宽恕我的父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忘记他对我的背叛?”

当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价值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存在的根基在动摇。

有些人怀疑自己的感觉,有些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失去了标准,因为坚持自己的代价,实在太痛苦。

记得在我刚刚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个同行说:“卢悦,你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心理咨询师。”当我看到同行有很多来访者,而自己门可罗雀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质疑:“我是不是只会写字,不会做咨询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做咨询师呢?”

那段日子,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

就像你在沙漠中,找不到方向,你不知道自己每走一步是送死,还是求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你存活下来。

3、有毒的羞耻感:

有个男人跟我说:“很多女人都骂男人,可是你知道,下辈子我宁可做女人也不想做男人。因为在公司里,所有员工要靠你;在家族里,所有人都会来找你借钱;在家里,睁开眼就是妻子的抱怨,说我不够投入……所有人都靠着我,我能靠谁呢?”

我说,“你为什么要担负这么多的责任呢?”,“如果你不负责呢?”

“你拒绝借给家族亲戚们的钱,拒绝父母无理的索取,拒绝不断为朋友们两肋插刀……如果你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面对什么?”

他说:“我会内疚,事实上,我一辈子都好像欠着别人,如果别人向我索取,而我拒绝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毁了别人似的。”

我说:“是谁给你这么狂妄的自大感,让你成了救世主。”

他说:“十岁那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叔叔拍着我的肩膀说,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家里的男主人。从那时候起,我就成了救世主。”

也是从那时起,他就不能依靠任何人了,然后就必须要拯救陷入崩溃的妈妈,必须培养很多小孩子不需要发展的能力。对他来说,能让妈妈开心地笑一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咨询师的时候,很多人在咨询时热切地盯着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你不能救我,我就准备去死了。”

那时我要疯了——要么是咨询师,要么就是杀人犯!

后来我慢慢明白,我一直都生活在努力为他人负责的世界里,我想拯救全世界的弱者,然后我才能拯救我自己。

因为我也曾经是父母的救世主,过上他们未能如愿的人生。在一个团体中,一个带组老师说:“卢悦,我发现你好像想要照顾全组所有人,你有什么感觉?”

“太累了。”

我为什么总是感觉别人那么脆弱?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我不能靠近自己的脆弱而已。

到现在,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对来访者的脆弱太敏感了,很多时候,她(他)们的坚强,总是让我感动。

4、不了解自己的需求:

咨询室里,很多沉默的男人会跟我倾诉衷肠,妻子会吃惊地看着这个男人,他怎么能说这么多心里话?但这些男人说到最后总是长叹一声:“我已经习惯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随便吧。”

我问:“如果不随便,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此时,他却很茫然地看着我。

他说:“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但却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还有人说:“我现在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一切,好男人、好婚姻、好房子、好儿子、好工作,可是我活得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30岁那年,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做编辑,那是个可以养老终生的职业,可是我却提前中年危机了——在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里,我到底为什么活着?

如果说我是一根火柴的话,我总需要知道一生为什么而燃烧,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可以让我为之奋斗终生。

记得一次,我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后跟被磨得鲜血淋漓,我却好像浑然无知,直到同伴指出我才发现。

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随便”的世界里,我习惯了做听话的孩子,习惯了按照主流意识地活着,直到30岁,我才忽然明白,这些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想要什么?

然后我用10年的时间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心灵的探索。

不错,我是一颗晚熟的种子,我错过了很多看上去似乎应该发芽的时间,可是,最终我有我的时间表,30岁以后到现在,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长。

一颗种子,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发芽;一根小苗,它一生的使命就是长成大树;一棵大树,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开花结果,播撒种子……

所有人都有一间关闭的房子,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那些房间打开,让它们重见天日。

第三个解决方案:我们如何存在?

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两种:

回避型的人,比如我,就会采取行尸走肉的隔离压抑的方式,然后告诉自己:只要不想,这个事情就不存在。

焦虑型的人,比如那些渴望和丈夫“脆弱相对”的妻子们,则会过度激动的方式:如果不想,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可怕。

但行尸走肉会错过很多生命的精彩;而过度激动,则会生活在自设的炼狱中。

行尸走肉们,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断掉连接来保护自己;而过度激动们,则会试图不断和别人连接,不断找妈找爸,让他人来承载自己的痛苦。

无论是“冬眠”还是“找妈”,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上面的四大痛苦:

1、挫败2、自我怀疑3、有毒羞耻4、不知道自己是谁

除了不断隔离自己,和不断发起自杀式的找妈冲锋以外,有没有第三种?让我们真正可以完整的存在,可以真正的拥有被肯定,被接纳,被陪伴,被认可,被倾听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一定知道怎么办,只是你还没有把那扇门打开。

我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有一个漫长的和解期,在过去,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然后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地发现了这个细小的声音,其实统治着我的人生。

他决定了,我每个职业的选择,情感中的作为,人生的主题,每次顺从他的心意,我的人生总能迎来一次强烈的释放。

和自己的灵魂从对立走向合作,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试炼。

婚姻中,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


萍姐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

萍姐今年56岁了。20XX年对她来说,是重大的一年,因为27岁的独生女儿结婚了。他们和女儿的公婆早就认识。成了亲家之后,相处挺愉快,也算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女婿的婚房,早就买好的,然后重新按照小两口的喜好,装修成了“性冷淡”的极简日式风格。

当初,孩子们去和设计师面谈回来宣布,他们要把房子装修成“性冷淡”风。萍姐和婆婆,两个人还私下讨论了半天,在这个“性冷淡”的房子里住久了,会不会真的性冷淡啊?那孩子什么时候生,二胎什么时候能抱啊?

终于等到装修结束了以后去验工,原来所谓的“性冷淡”,就是整个家都是白的和黑的,不过白的多,看起来倒是格外的素净。

现在年轻人的婚礼,真的是伤筋动骨,全民备战。又忙了几个月,婚礼终于结束了。第二天早上,萍姐习惯性地按着点起了床,做早餐的时候,才想起来,女儿不在家里住了。

这次不一样,不是去出差,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读书,是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就算再回来,也是自己有家的人。

一时间萍姐拿着第三副碗筷,站在碗柜前面出了神,心中空落落的紧。

这时候,有人从后面揽住了她的肩,老毅慢慢地说:“把家重新装修一下吧。你常常腿疼,咱们安上地暖。把厨房和饭厅打通,咱们得换张大桌子,等囡囡生了孩子,一大家子吃饭,才不显得挤。”

算下来,萍姐和老毅结婚29年了。人生真不经用,这明明还没使劲儿,就从小夫小妻,变成了老夫老妻。

他们结婚的时候,老毅是北京名牌大学分来的大学生,178,斯文文的,带着眼镜,风华正茂,仪表堂堂,一副前途无量的样子,在机关里一下子就变成了明星。

给老毅介绍对象的人,排着队。最后,老毅和萍姐结婚,真的有点大跌眼镜。

萍姐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领导,但是级别不是特别高;萍姐瘦瘦的,很文静,但是也没有特别漂亮,所以人人都觉得萍姐高攀了老毅。他们的婚礼不算奢侈,但是非常隆重。有一群姑娘羡慕嫉妒恨地看着,直咽口水。

老毅骨子里是个文人,不是混仕途的政客,他到底也没有一步登天,平步青云。这辈子和老毅在一起,就像是在徒步登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有亲密也有疏离,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幸福,吵吵闹闹,相互挤兑,各自不服气,可其实越走越紧密,分不清楚你我,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他们已经被人生磨合得举手投足,连说话方式都透着默契。太默契了,话都是半句半句的说,说了上句,就知道了下半句。

为人父母,前半辈子得努力地学习如何放弃自己,以孩子为中心地生活,而后半辈子则要把曾经放弃掉的自己再捡回来,学会独立。

装修公司是现成的,刚给女儿装完,他们算是老客户,还免了设计费。

装修老房子,问题不是钱,是收拾。到处都是东西。去年发的茶叶,前年别人送的红酒,五年前的包装盒,十年前的衣服,女儿小学的作文本,幼稚的字体写着:我的妈妈很辛苦……

按照女儿和设计师的意思,所有的一年以上没有碰过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扔掉了。萍姐坚决不同意,破家值万贯,这是她和老毅的人生,往事如烟,点点滴滴。

她请了一周的假,在家整理东西。她从卧室里面,老毅十几年前就不再穿的旧衣服口袋里,翻出一封信来。手写的,纸都有点泛黄了,开头写着“毅哥”。

这是一封写给老毅的情书,更准确来说是分手信,落款是雪颜,2002年7月17日。

这个雪颜文字功底不错,娓娓道来,夹着缠绵,看着让人伤感。萍姐捧着那封信看了又看,一字一句,一句一字地斟酌,有一种就地挖地三尺的灼伤感。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老毅和雪颜是工作关系认识的,一见钟情,在双方都已婚的情况下,一起出轨。

这封信估计写在他们强烈争吵之后,老毅的态度是,他不想和雪颜分手,但是他不肯离婚,而雪颜想要离婚在一起,于是给老毅写了这封分手信,威逼利诱,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2002年,那年她39,老毅43,女儿12岁,在上六年级,要命的小升初。她正在陪着女儿,混天黑地地复习,结果老毅在外面浑天黑地跟人甜蜜幸福。她想到这点,气得直哆嗦,牙深深地咬紧嘴唇。

她努力地按照信上的时间拼命试图回想,可是时间太久了,现在,她甚至已经记不得老毅出轨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了,也不明白老毅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她真的是个心大的女人,神不知鬼不觉,后院的火着了又灭,春风一吹,连花都开了又落,她竟然都没有感觉!

老毅出差了,晚上回来。她一个人捏着信,坐到床上想,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醒来天已经黑了。房间里面静悄悄的。她起身看电话,看到老毅给她发的飞机晚点,别等他吃饭的消息。

世界好像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世界已经底朝天。

除非这个男人有非常可以唯利是图的特质,非常有钱,或者非常有名,或者非常有颜,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性和爱很难分清。因为爱而有了性,因为性又生出爱,纷纷绕绕,纠缠不清。

但是对于大多男人而言,性和爱基本上是可以分开的。因为爱而性,因为性而爱,男人嘴上也许不会说,但是心里拎得清。

她并不知道在那场往昔中间,老毅到底是走了心还是走了肾,但是15年了,他们的婚姻还四平八稳地存在着,却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至少算是一点点的赢。

萍姐想来想去决定放弃,就让这变成一个飞散在风里的秘密。有时候,只要不去想,就可以装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事实上,就算当初老毅真的有点爱情,但是到底有多少男人在奸情暴漏之前,自己决定能够抛妻弃子,尤其还要放弃在机关里的仕途和稳定的人生?

事实上,如果当初老毅不是有个小官儿,有点小权,手里攒了点儿小钱,怎样的女人能够想到,在奸情暴漏之前,抛夫弃子,放弃自己的名声和清誉,飞蛾扑火,只为了自己的爱情?

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倾尽所有,为了拯救我们纯洁无上的爱情,其实在爱上之前,金钱,势力,能力和资本,这些进不了爱情的场面的现实指数,都已经被计算进去了,每个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只要能做到不损人利己的,都已经是个好人。

你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三观不正。

三观很正的婚姻,应该是一生一世,守着一个人,只要变心就是畜生。其实对于异性的思慕走到哪一步才算是变心?管小鲜肉喊老公?还是看着韩剧,意淫?

人生这么短,永远也就三十年;人生那么长,永远顶多五十年。

结婚又不是阉割手术,谁能让你就变成了绝缘体,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动情。

结婚之后,万一遇到了别的让自己心动的人,这是一个意外而不是一种罪恶,但是把自己的私人欲望凌驾给自己的家人,才是一种该谴责的罪恶!

在成人的世界中,在婚姻里面,最有伤害性的事情,根本不是感情的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最有杀伤力的事情,根本不是爱情死了爱上别人,而是利益倾斜,不再平衡。

只可惜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婚外情,也没有用足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

感情中遗憾的不是分手,不是出轨,而是……


我听过很多人在分手后都会说: 要是当初没在一起就好了。 就好像感情如果不走到终点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在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和痛苦的结果面前,初见时的美好不重要,经历过的心动不重要,感受过的惊喜不重要,彼此参与过的人生也不重要。

我读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她喜欢上同系的一个男生,男生对她也很有好感,追了她很久。但直到毕业两个人都没在一起。

因为这个女孩子老家在几千公里外的南方小城,她从大一就决定毕业要回去,但她喜欢的那个男生是当地人,她觉得与其毕业分手,不如干脆不要开始。

毕业后女生按计划回了老家,男生留在当地工作,听起来像是用一段清浅的同窗情谊,避免了毕业就分手这样的重大难题。

可是女孩子回老家后一直没恋爱。几年后那个男生结婚,在朋友圈发了电子请柬,女生在下面点了一个赞。那天凌晨,这个几乎不发朋友圈的女生分享了一首歌,是刘若英的《我曾爱过一个男孩》。

当时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们曾经在一起过,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会不会两个人足够适合,适合到一个人愿意迁就另一个人留在对方的城市?会不会哪怕最后分开,多年后提起对方,也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一切感到释怀,而不是为没有发生的一切感到遗憾?

我们总以为分手才是最大的失去,却没意识到,感情中最遗憾的是错过,因为错过就意味着连失去的资格都没有。

我认识一个姐姐,她32岁那年离婚,带着一个4岁的女儿。白天她要拼命工作挣钱,下了班要读着绘本哄女儿睡觉,家人催她相亲,介绍给她的无一例外都是离婚也有孩子的中年男人,好像她的归宿就只能是找个相似境遇的人,搭伙养育孩子,凑合过完一生。

可一次机缘巧合,她认识了一个小她8岁的男生。男生比她想象得要成熟,也很有才气,两个人很聊得来,那场恋爱还没开始就危机重重,选择在一起是两个人共同的冒险。

尽管没人看好,但那段感情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他们谈到了如何说服家人朋友,谈到了何时结婚,谈到了怎么抚养小孩。

后来他们的确说服了很多人,但当热恋回归平静之后,反而发现了很多不适合。和平分手后这个姐姐已经35岁了,很多人都说她的日子只会比从前更难。

可是她跟我说,是那段看起来不可能的感情把她从生活的谷底拉了出来。哪怕最后她依然是单亲妈妈,但那个陪她走了两年多的大男孩,却重新给了她好好生活的勇气。

从小孩子开始,我们就知道做事情要注重结果。衡量假期有没有用功学习,要看寒暑假作业完成的质量;

评价一个小孩是不是努力上进的好学生,要看他期末考试的成绩。长大以后,我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依然如此,成年人总能很轻易就给一件事情下出定义。

没考上心仪的院校,没实现年初的规划,没得到预期的结果,没走到最后的爱情,所有这些事情,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我们总能轻易否定掉全部,却丝毫不在意在这个过程里,自己有过的努力、感动、喜悦和数不清的获得。

感情和人生一样,遗憾的从来不是拥有过后的失去,不是用力爱过之后的告别,而是一切从未发生过。

后来只能装模作样的说服自己 现在这样也不错 ,只能靠虚构的 假如 来杜撰结果。我知道分手会痛,我知道爱别离很难,但不遗余力地爱过、痛痛快快地分开,总好过念念不忘,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