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语录 > 导航 > 中国式婚姻常态:女人可以是任何角色,但唯独不是自己

中国式婚姻常态:女人可以是任何角色,但唯独不是自己

发表时间:2020-12-04

【www.qg13.com - 但毕竟不是你情感】

有些情感语录总是能够戳中我们的内心,情感语录总是在不断不断的影响我们,什么样的情感语录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式婚姻常态:女人可以是任何角色,但唯独不是自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明星到常人,我们都为情所困

当张雨绮放出豪言“我不需要什么人设”,与前夫闪电离婚又复合,张柏芝以单身母亲的身份喜迎三娃,时光一下子把我们送到了20XX年年末。

回过头盘点娱乐圈这一年,上演了多场分分合合的大戏。这当中,不少人在情感中的挣扎让人唏嘘不已。

这一年,小二姐一篇《张扬导演,我爱你》一夜刷屏,将自己和对方都在公众面前暴露得一览无余。虽然她把情感写得出离陶醉,然而,观众并不认账,认为她将婚外情美化,将“文艺女青年”成功污名。

这一年,张靓颖和冯轲传出婚变,恐怕没多少明星离婚能让人这么舒畅。

从19岁开始,为了这个男人,不惜做第三者,不惜公开场合逼婚,不惜跟最亲爱的妈妈产生隔阂。最终,她还是撑不下去了,和少城时代解约,与冯轲划清界限。

这一年,一起出道的何洁也没消停。

8月,曾因离婚闹得沸沸扬扬的何洁夫妇再度开撕,何洁爆料,无法伺候欲望强烈的前夫赫子铭,并自曝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都有其他恋爱对象。

经历这种并不体面的婚变,何洁在感情上变得极度悲观,她放出“不会再结婚了”的话。

这一年,林青霞终于出走围城,李雨桐手撕薛之谦……

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缺钱不缺貌的明星们都纠缠于各种情感关系当中,不得自在,普通人,或许更是如此。

20XX年3月,幸知在线通过潘幸知公号推出婚姻满意度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96%的参与者为女性,且近一半人为本科以上学历,47%月收入在5000以上,并且,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如果为这些女性画一个群像:大多生活在发达城市,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独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们是中国生活得最自由的女性群体。

然而,从对婚姻的满意程度来说,现实却不容乐观。

仅有11%的受访者表示现在的婚姻是“你侬我侬”,60%以上的夫妻都在“凑合”过日子,另有18%的人表示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

从幸知在线接待的来访者数据更可以直观地看出,超过68%的人是因为婚姻问题前来咨询的。

无论是明星在情感关系中的挣扎还是各种调查数据都在显示:我们对婚姻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在一部分人眼里,婚姻,正在成为困住我们的一把枷锁。

是婚姻的痛,更是时代的痛

“结婚对你意味着什么?”我问云。

“家意味着“枷”。”她很快给了答案。

“你知道吗?孩子很可爱,但我有时候特别能理解那种抱着孩子同归于尽的妈妈,这种念头出来的时候我特害怕,就去看心理医生,想办法自救,一点点扛到现在,我提出离婚,但他一直不同意。

可是,在婚姻里我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我真的太累了。当初的那些爱早就被磨平,我连自保都有困难,哪里还有力量去维持婚姻呢?”

云的困惑并不是她一个人的。

中国女性正在经历一个最好的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选择工作和爱人的自由,有机会获得育儿的主导权。

但同时也处在一个最痛苦的涅槃期,当女性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飞速进步的时候,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并没有跟上这种步伐。

人们对女性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变高了。既要求一个女人是好妈妈、好妻子,又要求她在职场上出色。

这种史无前例的高要求是痛苦的,所以,我们发出了深深的呐喊:我要真正平等的对话,我要被真正地尊重。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并不乐观,甚至让女性失望:

俞敏洪老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才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丁璇的女德讲座刚刚黯淡下去,竟又有女德班把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坚决不能离婚”

”丈夫说什么都说是”

”换男朋友要烂手烂脚”

有些稍有地位的男性,言辞之中也表露出女人最好的归宿是男人,给女人婚姻就是最大的赏赐,甚至有人公然表示自己什么女人都能得到。

虽然一部分女人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女性,被困在旧有的婚恋观中无法自拔,痛苦不堪,磨掉了自己的生命力。

除了婚姻,你还是你自己

美国女性TracyMcMillan是一个结过三次婚又离婚三次的女性。她在TED的演讲打动了很多人。

她曾经有过非常不堪的原生家庭,母亲是个性工作者,父亲是个罪犯,三个月大时被扔给了寄养中心。

从小没有得到太多温暖的她渴望家庭,早早进入了婚姻。

但五年后,离了婚,然后第二次第三次结婚离婚,她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幸福,一开始她以为自己找错了人,后来她回过头去看,前任们都是十分不错的结婚对象。

之所以没能幸福下去,是因为她根本不懂得怎么和自己相处,她连自己都失去了,连自己都不爱自己,怎么可能跟伴侣有真正良好的关系。

搞明白这些之后,她不再迷恋婚姻,而是关注自身的状态,丰富自己的生活,看见自身的需求,最终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自己,也有了稳定的情感关系。

从Tracy和更多的人的经历上,我们不难发现:

1、我们要感受幸福,而不是抓住婚姻。

我接的咨询中,经常有来访者问:“老师,你说我该不该离婚?”通常这么问的来访者,面对着糟糕的关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离婚,或者为了孩子、或者为了面子。

每次面对这种问题,我都会温柔地告诉来访者,“与是否离婚相比,我更关心你是否健康幸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结婚,是奔着幸福去的,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我们追求婚姻幸福背后的动机,其实是在追求幸福。

然而婚姻并不等于幸福。如果一段关系能修复,我们当然要尽全力去修复,给孩子一个稳定有爱的家。但如果不能,我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妈妈,而不是生活在一个丧失了活力与希望的冰冷家庭。

那样,对孩子是更大的伤害,对自己来说,也是对生命不负责。

2、一个失去自己的人,迎不来幸福的人生。

我们也常看到,在婚姻中,一个女人的角色有妈妈、有妻子、有女儿、有媳妇,但唯独没了自己。

一个失去自己的人,哪怕她经常为家人做各种服务性的工作,她仍然给不了家人真正有滋养的爱。

因为她给出的爱,是以爱为名的控制,伴随着常年不衰的唠叨和抱怨,抑或是冷热无常的情绪失控。

无论哪一种,都缺乏真正的力量,让身边人感受到的是压力和不适。

3、婚姻,是成长,是对彼此的见证。

如果说父辈们对“经营婚姻”这件事没有多大意识,如今的夫妻却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不少女性已经开始知道婚姻需要经营。

但在咨询当中,我经常会碰到一些用力过猛的女性。

她们耗费了太多的能量在关系上,以至于中断了原本的正常生活,让伴侣更想逃跑。

每逢这时,我总是试图引导来访者把力量释放到更大的领域里面去,让她在别的地方开花。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需求处于第三层,而在这之上,还包括社会地位、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等众多更高层次的需求。

如果我们过分地夸大了婚姻在人生当中的价值,既容易对身边的伴侣吹毛求疵,寄予过高的期望,给对方以压力,也容易经历从高到低的幻灭。

就像Tracy一样,许多人认为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我更赞同的是,婚姻是让我们更好地看见自己的机会,成长彼此的机会。

尽管婚姻对于我们人生幸福感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幸福的支点有很多个,亲情、友情、事业、对生命的无尽探索、丰富的阅历……支点越多,即便你婚姻遭遇变故,你仍然能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幸福。

人为什么要结婚?我想用一段台词来回答:

“地球上有数十亿人,

谁的人生算是真的有意义?

但是在婚姻里,

好事坏事,恐怖的事,繁琐俗事,

所有一切,每一刻,每一天,

你的人生不会无人见证,

因为我会为你见证。”

延伸阅读

中国式家庭缺的不是亲密,是界限


Question

自从结婚后我妈和我老公的关系一直不好,我调和了也没有什么用。

我妈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心是善良的,但说话太直太伤人,性格强势。

我老公自尊心又强,平时也很小气不大度,即使和我吵架后也好几天不理人,哪怕错在他那边。

加上我老公有个很惯他的亲妈,无论他做错什么事或在家不做家务,他妈都不指责他,而我妈就看不惯,该说就说…

总之到现在矛盾很大。

现在有了孩子后,因为我妈帮忙带孩子,每天我妈和我老公都要接触,所以矛盾更加深了。

我像双面胶似的两边不是人,就快抑郁了。

Answer

心理咨询师:刘星

说到你像双面胶,我想起2007年由海清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当时非常火爆。

它讲述的是上海姑娘丽鹃嫁给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婆婆传统思想严重,与丽鹃现代的生活方式完全冲突。

婆媳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的故事。

“男人就像双面胶,把婆婆和媳妇两个原来不搭界的女人粘连在一起......”

这句描述《双面胶》的经典之词,也成了许多处于婆媳紧张关系中男人们的写照。

你的境地,跟他们非常相似,你就像双面胶一样,希望把你老公和你妈妈粘连在一起。

可是一个家庭里,像双面胶的那个人,往往也是感觉最受气、最累的存在。

PART1

婆媳矛盾或者母婿(丈母娘和女婿)矛盾往往最受累的是“第三方”,就像本我和超我的争执,考验的就是自我的功能。

因为明明是老公跟你母亲的矛盾,最后就会变成了两边人会去指责你。

母亲会对你找的老公充满意见;

老公会对你母亲干涉小家庭的生活充满抱怨。

他们都会跟你抱怨,希望推动你去做一些事情来调和他们,但事实就是你成了家庭中最受气,甚至是矛盾的核心点。

因为很多时候,“双面胶”的通常做法是:一边会让老公去迁就长辈的脾气,一边会让长辈去少说几句。

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既没有顺了长辈的心意,也没有照顾到伴侣的心态,成了好心办坏事的典范。

其实你对两方的性格都有了解,对两方的做法也都不满意,但感觉谁也不好得罪。

只能在小心谨慎的周旋和想方设法避免矛盾这两件事中殚精竭虑。

你不小心落入了这种模式中的圈套,背负了造成家庭不和谐的全部“责任”,无缘无故成了“背锅侠”。

而你心里潜在的声音是,为什么你们的矛盾不能自己处理好,非要我来调和。

不满的声音在潜意识里久久回荡。于是,这种冲突使你不断内耗,觉得非常辛苦。

PART2

婆媳矛盾和母婿矛盾是大家庭模式对小家庭模式强行介入的结果。

长辈介入到小家庭的生活中后,让原本运转流畅的小家庭突然间失去了往日的默契。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长辈的到来,让这个长辈的孩子过成双重家庭模式。

就好像你妈妈参与到你的小家庭中来,你必须同时在原生家庭和组建的新家庭,这两套家庭模式中来回切换。

你对原生家庭的模式熟悉,所以切换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困难,但你的老公并不能如此。

所以这个过程就等同于,你老公要被迫去体验一个没有任何磨合、且陌生的家庭模式。

原本和谐的家庭因为这种新的家庭模式干预,而变得矛盾重重。

我的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述:她婆婆到了他家后,婆婆非常看不惯老公对自己处处体贴关心的做法。

认为她儿子在外面赚了那么多钱,回到家后还要对老婆这样,是他儿子的软弱无能,是她儿媳妇不会做一个持家懂事的好老婆。

于是就开始干涉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准他儿子陪老婆逛超市买菜、不准儿子开车接送老婆上下班等等。

这一下让这个来访者觉得,她婆婆简直是电视剧中传统的“恶婆婆”,也对老公听婆婆的话这一点十分不满,拼命要让她老公维持以前那种相处模式。

没多久,这个来访者老公就不怎么愿意回家,因为感觉自己既安抚不好妻子,也很难让婆婆满意,整个家庭一下子就岌岌可危的感觉。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到了离婚那一步,似乎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到底为什么离婚,这样的家庭破碎其实是很可惜的。

她老公的母亲是一个强势、对儿子有高期待、对女性地位有些贬低的女人,这样的家庭模式,可能让她老公对女性产生既同情讨好,又惧怕的性格。

他在小家庭中对这个来访者很好,但随着强势母亲的介入,原本小家庭中那种老公对老婆的体贴呵护被干涉了,她老公被迫恢复到原来家庭那种对女性的惧怕和远离的状态。

所以,这也让我的来访者体察到老公对自己的不够关心,最终导致争吵不断。

PART3

对于小家庭和大家庭原本就有比较大冲突的情况,理想状态是建议让大家庭一方退出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先避免这种互相的干预,再对以后面对的情况做更多的交流。

大家庭和小家庭就像是常说的年龄上的“代沟”。

强行的匹配融合既不能让长辈的日子过的舒心,也会让原本幸福和谐的小家庭过的磕磕绊绊。

因此,小家庭才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就像一个国家是由千万家庭组成一样。

如果遇到小家庭被外界干预造成的很多不适,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小家庭,共同回到原先适应的轨道上来,再去考虑如何配合大家庭那些习惯。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像你们这个小家需要你妈妈来照顾孩子,所以说让她退出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让你妈妈意识到:你和老公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你的妈妈来,她是客,她必须明白这个主次关系,如果不能明白这个主次关系,她就是这个家庭问题的核心。

当然你和你老公也是这个家庭问题的核心,因为你们作为主人,保护不了自己的权力,保护不了自己的家庭。

说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在这中间你也可能因为拒绝了你妈妈而感觉痛苦。

但假如你一直只是逃避的话,你只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更加艰难和痛苦。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我建议你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找个咨询师聊聊,这也许会让你更有力量,你就可以很好地去保护你的家庭。

希望你不仅是善良的,而且是有力量的,你能让你的妈妈和老公明白:她们应该活在彼此有尊重的关系之下。

中国式过年:夫妻感情的照妖镜


因为回谁家过年而离婚的夫妻,新闻里有一对。

说的是一个湖南小伙和一个山东姑娘,两人在长沙相遇相知,相处了一年之后,他们决定结婚。

没领证,但给了彩礼办了酒席,女方的意思,是要男方“保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后再领结婚证。”

于是,这对有实无名的夫妻便在长沙过开了小日子。

转眼到了20XX年底,他们却不能在“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开始分居。

年后两个月,男方从老家回长沙,才发现婚房(属女方房产)内已人去楼空,老婆也回了山东,随后失联。

事情拖了一年多,感情被耗损了十之八九;于是近期,男方将女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彩礼等财物。

我们暂且不讨论彩礼问题,也不评论谁是谁非,只说说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回谁家过年。

我敢说,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认为:过年必须回婆家。

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成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婆家的人。

古时候,人们用冠以夫姓的方式,来确认这样的身份归属。如今某某氏的称呼废除不用,某某氏的故事却一直在继续。

但现在都已经9102年了啊。

婚姻是一次人生选择、一份合作项目、一种情感融合、一个关乎余生的重大决定。

但抱歉,我不认为它可以把女人从娘家连根拔起,像植物一样,彻底移种到婆家的土地上。

有个朋友曾经这么说:

我是和他结婚,不是嫁进他们家。

此话甚得我心。

结婚是两个成年人的平等结合,家是新婚夫妻共有的再生家庭。男女双方,都必须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

所以,并不存在儿媳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说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要么轮流着来、要么老人都到小夫妻的家庭来过年、要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嫁出去的姑娘,依然是娘家父母的心肝宝贝啊。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凭什么生养了女儿的,就只能独守着一室空寂?

据说,春节也是夫妻矛盾高发季。

回谁家过年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被放大了的婆媳冲突、观念不合、地域差异,以及那些说起来矫情、不说却憋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去年春节时,江西便有位名叫小静的妻子,在大年初一那天沦落得无家可归。

她和丈夫是相亲结合的,感情基础本就薄弱。除夕那天,丈夫打牌一夜未归,大年初一十一点还未起床。

眼看着亲戚朋友上门来,小静便说了丈夫几句。不料却被他一把推倒在沙发上,大拇指指甲被折断,鲜血直流。

她夺门而逃,渴望向娘家寻求庇护。不料妈妈怕坏了一家人的运气,毫不客气地把女儿拒之门外。

什么叫“回不去的娘家融不进的婆家”,这就是活生生的写照。

“我怕回婆家过年,是因为太孤独。”

朋友小思结婚三年,已经在婆家度过了三个除夕。所以春节的脚步一近,她就开始发怵。

小思的丈夫一回老家,便如同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几乎一整天都耗在牌桌上。偶尔回房,也是问老婆拿钱:“又输了,再给我一百!”

她露出不悦之色,希望丈夫能回来陪陪自己,可对方拒绝:

一年就玩那么几天,你不会去跟我妈我婶她们聊天?

她提出要跟着他一起去玩,丈夫不耐烦起来:

你这样子,别人又要说我怕老婆!

留不住的,撒娇撒泼都没用!

“大过年的”,短短四字就能堵住她所有的怒火和怨气。

男人明明知道,小思听不懂公婆的方言,对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插不上话,更不爱东家长西家短地扯老婆舌。

她坐在一群妯娌姐妹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忽然闯入的外人。

不是矫情,也不是自诩清高,只是她天性内向,需要由他牵着手带着路,一步步地去融入他的家庭。

此时的忽视,往往会让伤害加倍,甚至把妻子对婆家的热情浇灭。因为她舍下父母而来,得到的却是一盏孤灯和一屋子寂寞。

别说什么该主动上前积极融入,毕竟那是个漫长的关系培养过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而催化与转变的关键点,正是把她和这个陌生家庭连接起来的男人啊。

刷小视频时,忽然刷到一个远嫁姑娘的满腹委屈。

她在北方长大,习惯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婆家却是南方人,对米饭炒菜情有独钟。

姑娘吃不惯,胃口差了许多,人也无精打采。婆婆不高兴,说话便不太中听:

你怎么还不习惯?做面食多麻烦!

我猜,不是她不肯亲自下厨,而是这种无法以丈夫为转移的饮食习惯引发婆婆不满。

俗话不都说了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

事实上,饮食不惯、风俗不同也是妻子们不乐意回婆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若英演过一部电视剧,名叫《新结婚时代》。

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她和丈夫回老家过年。那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男尊女卑依旧大行其道。

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们做饭刷碗还不能上桌。她忙得晕头转向发了高烧,夫家还是把一堆脏碗理直气壮地推过来,因为那是儿媳的责任和义务。

丈夫默认了这种安排,为了显示一家之主的权威地位,甚至故意高声喝令,理所应当地把老婆当作丫鬟来使唤。

“刘若英”心灰意冷,强忍着不适刷完碗后便独自回城,夫妻关系降到冰点。

我想对丈夫们说,以上种种,其实都有另一种解决方式:

打牌也好走亲戚也罢,你应该带着妻子,时刻陪伴左右,介绍亲戚、在聊天中穿针引线,她的生疏感渐渐消除,归属感就慢慢生出来了;

她吃不惯你的老家食物,那就提前做好开小灶的准备,在不麻烦老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口腹之欲。吃开心了,年才能过得更喜庆欢乐;

至于那些陈规陋俗,还是能免则免吧。你辛辛苦苦娶回来的媳妇,想必也不忍心被作贱至此?

在那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你就是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啊。

如果连你都不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那她这个春节,就真的过成“春劫”了。

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过得幸不幸福,其实都能从他们怎样过年中,窥见些蛛丝马迹。

中国式过年,其实也是夫妻关系的照妖镜。但愿我们的镜子里,都是朗朗乾坤昭昭明月。

-END-

《都挺好》在贩恶?不,感谢有人触中了中国式家庭的痛点


01

最近《都挺好》可真火,剧情被全网讨论,剧中演员被直接冠以角色的名字,比如有的文章直接写“姚晨遭受重男轻女待遇”,倪大红被称为“姚晨爸”,郭京飞天天代表苏明成在网上卖萌求饶,企图洗白自己的渣男形象。

一部剧能拥有这样的国民度,自然是因为涉及的都是接地气的话题。但自从开播,围绕着《都挺好》一直有一种质疑的声音:它的话题是不是太负面了?

今天在网上看见《北京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认为这部电视剧刻意捏造了戏剧冲突,过度丑化了中国式家庭的矛盾和问题,是在“贩恶”。

苏大强真的是被刻意丑化了吗?网友们可不同意,评论中绝大部分都是反对意见。

我认为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比如说人物有点单薄,人性中的复杂性被简化了,矛盾冲突不够立体等等,但仅仅因为觉得生活中不可能有苏大强这么奇葩的人,就否定这部剧的根本立意,则是大错特错。

苏大强算是“集齐中国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点”了吗?不,远远够不上。

虽然他在剧中大展雄风,搅合得几家不可安宁,可和很多现实中的“狼爹虎妈”比起来,杀伤力绝对是渣渣级的。

比他更不讲理、更自私、更能作的父母,我都能数出不少。

比如我的一位读者,父母都是赌徒,嗜赌如命,童年时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每天要做大量的家务,吃饭都不能上桌,要夹着饭菜坐到一边去,刚到18岁就被踢到社会上自生自灭。父母年老后,依然沉溺于赌博,所有的生活费都赌光了也无所谓,反正可以朝几个孩子要,不给就撒泼打滚,到处告状,“子女不孝,不养爹娘啦……”

我爸算是凤凰男,因为学习好头脑聪明,早早从农村走出来,当了干部。从此就成了爷爷和奶奶炫耀的工具,整天让他给这个办工作那个办调动,他不办,就骂,“翅膀硬了,我们管不了你了?”我爸愚孝,只好四处求人,这满腔的苦水,直到我爷爷奶奶去世很久,才敢偷偷和我们抱怨。

有网友在评论说,自己的岳父比苏大强更过分,钱都给了儿子,干活都是女儿,而且出力还不讨好,处处落埋怨。儿子不在家,让女儿去给他做饭,他不让去他家里,“你们吃得太多”,女儿只好每天在自己家里做好饭,再给他送去。

如果各位关注新闻,也会经常看到令人震惊的这种新闻,不报道不代表不存在。

这部剧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就因为它正视了现实,十分精准地切入了中国家庭的很多痛点,一贯被粉饰被歌颂的父母之爱、手足亲情,剥落了神圣的油彩,露出了难堪的一面。

02

《都挺好》揭开了哪些之前我们讳莫如深的盖子?

第一,父母不都是无私的,每个人身处在不同的局限当中,爱的能力、责任都是有瑕疵的。

苏明玉的妈妈重男轻女,是因为长期受困在不幸福的婚姻当中,令她极度厌恶自己的性别,这种厌憎和嫌恶被她们映射到同性或者自己女儿身上,电视剧中女儿成了母亲想象中的一个分身,“你是个女孩,长大就要嫁人,学那么多干什么”,她剪断女儿的翅膀,就像自己处处都比男人强,被还要被困在这个男人身边一样。

苏大强窝囊懦弱,一辈子被老婆看不起,所有的尊严都被摧毁,逐渐变得麻木和无赖,一旦老婆去世,骨子中的劣性全部爆发出来,他理直气壮地要求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付出,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恨意有不满,认为自己需要补偿。

第二,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常常是毁掉手足亲情的致命要素。

苏明玉和苏明成的关系十分紧张,到一起就是掐,互相指责,最近还动了手,正所谓哥不像哥,妹不像妹。

他们之间恩怨的根从哪儿来的,就是从母亲严重重男轻女那里来的。

苏明成作为最受宠的孩子,占尽了家里的便宜。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对叛逆的妹妹所表示出的不满,既是对母亲的一种取悦,又代表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而苏明玉对哥哥的敌意,则是显而易见的,他如此无能,又如此的洋洋自得,却得到了比自己更多的宠爱,她又嫉妒他,又看不起他。

大哥苏明哲是家中的骄傲,也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无形中侵占了妹妹的利益,却对此丝毫不以为然。他和老婆讲述妹妹被妈妈强迫上免费师范时的语气充满疑惑,他不明白妹妹为什么会这么大反应,居然发誓再也不回到苏家,这份疑惑反过来说也是一种冷血和无情——他已经丧失了体谅别人的能力。

这一家手足的乱账,都是从父母那里就没有一碗水端平开始的。

第三,受溺爱的孩子不懂事,越不受宠的孩子越渴望得到认同。

大哥苏明哲和二哥苏明成都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他们得到了家庭中几乎全部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尤其是苏明成,啃老若干年,吸干了母亲的养老钱,却还觉得自己挺孝顺的。

两个大儿子,全都是父母平时炫耀的工具,到最后,出了下葬费用的还是那个被逐出家门的女儿。

苏明玉厌恶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她努力变强是因为无人可以依赖,也是为了不再体会弱小无依的感觉。但她又无法切断自己渴望亲情的最后一点热望,内心小小的挣扎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这让她成了家里的“灭火队”,到了需要她付出的时候,她永远无法铁石心肠地拒绝。

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现状,得到爱太多的孩子反而自私,越不受宠的孩子越孝顺。

第四,愚孝的孩子错把服从当成孝顺。

苏明哲为了满足苏大强的要求,一定要把父亲接到美国,而把家里搞得一地鸡毛,妻子不满、婚姻受创。

苏明玉一句话道破真相,“你就不应该同意把爸爸接来,他语言也不通,环境也不适应……?”在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让苏大强来美国,真不是一个良策。这里面没有受益者。

但苏明哲一意孤行,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拒绝父亲,害怕被别人说成是不孝顺,所以一定要勉强妻子同意自己的选择,让无辜的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苏明哲是典型的愚孝,他的本质不是孝顺,而是懦弱。愚孝的人不懂得表达立场,只会把服从当做孝顺,把自我压抑看作是对父母的成全。

03

《都挺好》中的每个人都有可厌的一面,又都可怜。这恰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现状和隐痛。

父母平衡一个多子女家庭是需要智慧的,可惜太多父母缺乏这样的智慧,他们凭借自己的好恶执行父母的职责,把家庭变成了一个竞争爱和利益的场所。

剧中的角色在性格的某一个方面,各有各的扭曲,他们互相撕扯,又深感厌倦。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坏人,也都渴望亲情,只是亲情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再去拼凑出完整的亲情图案。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父母重男轻女的文章,然后有读者给了我这样一个留言。

被骂“死小编”我真生气,我倒觉得他的思路挺有代表性的。

就像《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一样,他们都对暴露出中国式家庭中的那些痛点而深感不安,他们更愿意活在那宣传图册一般的完美家庭模板中。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喜欢和稀泥,道理不重要,大局才重要,闹事的,挑刺的,反而不会被谴责,反而是委屈的、吃亏的需要被压制,因为压制弱者的代价比压制前者的更低。

然后大家一起牺牲,来成全一个家和万事兴的局面。

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写过:

“我更不忍心听人宣扬五代同堂的美德。在那个和谐的表面之下,有多少半夜的叹息、破坏的梦想、解体的个人意志,一切都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一个原本造福个人而往往牺牲个人的制度。”

中国人比任何一个民族都重视亲情,当亲情被撕裂,父女决裂、兄弟阋墙、夫妻矛盾,这乱哄哄的一切通过影视剧被公开曝光,大概十分少有,所以刺痛了很多人的眼。

但与其联合绞杀,怪罪影视剧传播负能量,不如好好反思,面对现实的残酷真相,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真正健康的家庭观: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独立个体,父母给予每个子女无差别的爱,他们并不完全依存于子女而生活,也不要求子女而丢掉人格来取悦自己,大家用亲情相互滋养,不会将亲情当成是束缚彼此人生的工具。

这很难做到吧,但值得我们去努力——世界总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END-

爱情可以认真,但婚姻需要“糊涂”


《奇葩说》里有一个有趣辩题:如果有个按钮能看到伴侣有多爱你,你要不要按?

正方在论述里说道:我可以明明白白地知道,你到底有多爱我。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持反对意见,因为我一向觉得,在爱情里,完全的清醒并不是一件好事。好的爱情是可以让你安然放下戒备和精明,“糊涂”地越爱越深。

正如上一季姜思达所讲的:我们在生活里争更多的尊严,但是在爱情里,我只想做一只不被叫醒的沉睡的“猪”。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在爱里也是一样,让你越来越精明的伴侣,不过是棋逢对手,只有让你越来越“傻”的人,才是真爱啊。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两个人出于情感的依恋选择共同生活。

它虽然需要两人用心经营,却经不起“精打细算”。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贺涵与唐晶本是一对经历了十年爱情长跑的情侣,但他们都太精明了,彼此博弈试探,步步为营,导致爱情走向破灭。

这段爱情里,两人思量过多,贺涵多次强调不谈婚姻。在唐晶想要跟他好好谈论将来时,他说“我们说好的,在一起不谈未来。”

于是唐晶也开始过多思量,当贺涵在香港想要向她求婚的时候,唐晶只是觉得是贺涵展开的又一次试探,他的背后动机没有那么纯粹。贺涵让她变成了一个在爱里精明算计,事事考虑深层原因的女人。

他们分手后,贺涵和罗子君越走越近。

相比于面对唐晶时百般保留自我的爱情,贺涵面对罗子君的时候,他却是冲动“胡涂”的,整个人全然无私为对方考虑。

在下雨天罗子君打电话给他时,他第一时间飞奔到达。平儿要过生日,他宁可错过一份大单,都要回去和罗子君一起庆祝平儿生日。

而面对两人争议的感情时,贺涵也不顾一切放弃了自己坚守的原则,向罗子君坦诚自己的爱情,不管对方能否回应自己。

对比两人间绝对理性的爱情,唐晶醒悟:“这么多年来在我们中间作梗的不是薇薇安,不是你太忙或者我太忙,也不是什么单身主义和不婚主义,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还不够爱我,或许你从来就没爱过我。”

当一个男人总是对你精明,还试图让你变成一个精明的人的时候,多半情况下,是因为他不够爱你。

过多“算计”的爱情,会消磨两个人的爱意,使得双方倍感疲惫。

好的爱情会让你在感情里体会到充分的幸福感,能安然自在地变“糊涂”。

因为真正的爱情不需要你去争,伴侣会看到你的辛苦,在感情里体谅关怀。

刘嘉玲与梁朝伟的感情便是如此。

刘嘉玲自小生长在苏州,因为对演戏的热爱只身从内地赶来香港投奔父亲的朋友,面对陌生而繁华的大都市,她努力学习适应,随着主演的一部部电影得到肯定,她也从最初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变成了如今独立自信的影后。

事业的成功并不代表感情的顺利,她来港后的第一个男友是许晋亨。相恋后,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刘嘉玲也成为了许晋亨公开承认的女友。

但他们的感情里,更多的是刘嘉玲的“精打细算”和对方的不断后退。

两人恋情的传闻甚嚣尘上,有许晋亨在聚会上向她做了“保证”,刘嘉玲于是在记者会上当众宣布“我们即将会举行婚礼。”

刘嘉玲的甜蜜宣布没能得到对等的回应。同样的问题,许晋亨面对媒体却回答“还没有定下来。”

最终是刘嘉玲独自出来宣布,婚期已经取消,而许晋亨只表示不会回应。

两人的恋情里,很容易看出刘嘉玲的“努力”和“操心”,是许晋亨的不够上心,才让她在这段感情里,变成主动“算计”的一方。

好在后来的刘嘉玲,还是等来了那个不需要她不断主动,就能默契并肩的伴侣梁朝伟。

无需她开口,他就暖心的关怀全部奉上。

她遭遇黑道绑架,他丢下正在拍摄的电影,一点线索都没有就上街寻找。

她被营救出来后,将电影当做一生事业的他,毫不犹豫地就对她说“你想去哪里,我就陪你去哪里。”

她不用刻意“确认”结婚日期,为了不给亲人留遗憾,他们便说结婚就结婚,在不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二十多年兜兜转转的爱情长跑里,他们的感情渐渐默契到水到渠成。

没有刻意掌控,没有刻意确认,没有精确计划,“糊涂”顺其自然的过程反而结成了最美丽的爱情。

其实,爱情里的“糊涂”不过是想在俗世烟火中,可以偷得一点空间向伴侣展现最真的自我。

不用被迫坚强,不用被迫独立,不用精打细算。

所有一切为生活穿上的铠甲,都可以安心卸下,所有外在的压力,都可以一起共同承担。

哪有人愿意在爱情里精明独立,所有的精明只是被迫。

这只不过终于是遇到了那个可以去掉心防,可以分担风雨的人。

爱情不是“战场”,不需要斗智斗勇。

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在一起收起了锋芒。并不需要你费力抓住,你的伴侣会心甘情愿地被你掌控。

真爱一个人,就去给她一份“难得糊涂”的爱情,让她疲倦有人倾诉,累了可以依靠。因为“难得糊涂”的爱情,才是好的爱情。

什么样的男人可以是合格的伴侣?


什么样的男人可以是合格的伴侣?

冯丹彤

冯丹彤老师:

心之助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心理情感问题达人,多年学习研究成为妇女之友。这篇关于男人如何成为合格的伴侣的文章是冯老师多年总结的宝贵精华,值得反复研读并收藏。

一个男人事业再成功、形象再帅气,气质再优雅,但缺乏恋爱婚姻需要的爱商,独个儿也无法成为好的伴侣。男人要成为合格伴侣,首先得有现实的态度和真诚的品德。

因为恋爱、婚姻这档子事儿,需要的是默契、和睦、友善、合拍的关系,而不只是一个人自身有多优秀。我们从小看童话看多了,总以为,金童玉女、王子公主在一起一定是最好的伴侣。可事实上,“金童和玉女”,大多是单身贵族,善于过好独居的生活,自身追求优秀,但未必在情感上擅长合作。如果你的伴儿是个傲气公主,觉得关系出了问题,都是对方的不够优秀,只要对方和自己一样追求卓越,就没问题了。那么,男人应该以现实的态度放弃这种选择。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阅历、近几年的咨询经验观察到,关系和睦的往往是寻常的饮食男女、庸凡的痴男怨女,甚至有些落魄的“男盗女娼”:你不优秀、我也一身缺点,咱俩谁也不埋怨谁,能乐于凑合着过日子,在基本接纳的前提下,尽可能往好的方向走一走。

所以,敢于选择一个合适的、现实的搭档、伴侣,是自身成长为合格伴侣的第一步。所谓真诚,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不自欺,如同鞋不合脚,就是不合脚,不能只为了外表好看,而忽视自身真切的感受。这种根据真实情感做出的选择、不勉强自己、不委曲求全,是维持真实亲密关系的基础。

男人要成为合格伴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得过关,同时还得接受人生的局限性。几年前,网络上疯传过一篇文章,名字大概是《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理想伴侣》,原文已不好找,大致内容如下:

15岁,学习好、幽默、阳光、自信、不抽烟、不喝酒、见了女生不瞎瞅;

25岁,有稳定的工作、不靠父母接济也能活下去、阳光帅气会调情、生活作风基本良好、能说会道有孝心、一周2、3次性生活;

35岁,晚上临睡前还能见着面、还打理自己的头发和胡子、肚子不要大过5个月的孕妇、一个月2、3次性生活、分担家务照顾孩子、呼噜声不要大到吵醒隔壁的邻居;

55岁,还多少有点儿头发、没大病、还能偶尔来次亲密行为、愿意陪自己去公园散步、愿意跟着唱歌跳舞。

75岁以上,活着、活着、活着、活着、活着、活着••••有个伴儿就好。

所以想成为合格伴侣,至少得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地看待对方的需要、维持彼此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你35岁,对待25岁的恋人和/或对待35岁的爱人,肯定不能一个样,换言之,针对不同年龄、社会阶层、生活阅历的伴侣,方法、态度、行为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千万别指望一招鲜吃遍天,老子天下第一,英雄本色,死不悔改。这样单一做派的物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在进化论的支配下,很快就会灭绝。想老少通吃,起码得有齐白石、杨振宁、谢贤等名流的学问或艺术造诣,而核心还是要满足对方的期待,而不是自恋地叫嚣自己的付出、自怜地迟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所以,高中、大学基本哲学不过关,习惯于孤立、静态、主观、片面看待问题,离开学校后,已把知识回赠给老师的男人,不管出来混了多久,这些账还是得还的、课是需要补的。说需要接受局限,一是因为,75岁以上的女性(杨绛这类早慧的个例先不提),对人对已充满了接纳、不计较之前的种种得与失了,你才能舒坦、放松,而这之前,千万不要幻想一劳永逸、没有期待在肩的轻松生活。毕竟你要找的是伴侣,不是亲娘。二是因为,男女思维、感知方式是大不相同的。不要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劝她放弃她对理想伴侣的要求,得接受女性特有的思维、特定的需要,想办法去满足,才能换来长治久安、稳定团结。

男人要成为一个合格伴侣,必须胆大心细、身体好。女人的情绪困扰,大都与安全感不足有关。富了怕你养小三,穷了怕你养不活;胖了怕你三项高,瘦了怕你风吹倒;早回家怕你没社交,晚回来怕你倒头就着。她们在家怕蟑螂、外出怕狗咬。所以你得比她胆子大,遇到啥事的反应,都要比她慢半拍,让她感觉你遇事沉着、值得依靠,这样才能让她们继续当爸爸怀中的乖女儿。

胆子大了,还得心细,陪她到了首饰店,挑了半天耳坠,她嫌贵,说“有机会再买吧”,说完冲你眨眨眼、会心一笑。隔两天,她过生日,你送她一副哑铃,让她锻炼身体。她能把你从窗户扔出去,证明她不需要锻炼。所以悉心留意她表达过什么需要,听得懂其中的暗示滴答滴,很重要。身体得结实好理解,搬重物等脏活儿粗活儿自不必说,只说周末陪她逛商场、提购物袋,没有跑半程马拉松的腰和脚,肯定跟不下来。还甭说遇到个野蛮型的女友爱动手、考验你的抗击打能力。

前几天网友提问:“我女朋友一着急、上火,就爱往树上爬,怎么办”?这有啥办法?她上窜下跳,作为伴侣你也得陪着、伴着,你连个树都爬不上去,还谈什么天涯海角、对酒当歌?身体差,当不了优质伴侣!

男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伴侣,数学得学得好,同时得有演技。女人说话,总往大了说。“我们几年没去旅游了”,你听了,千万别和她争辩,说:“你记性怎么这么不好?这才6月,春节不是才出去玩过吗”?你需要在心理打个折扣: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大多是三折起,数学不好的,常备着计算器;如果她发脾气,说“你看你、每次都是你把家里弄乱,从来都不收拾”,数落你的毛病、指责你的不好、抱怨家里缺这少那的,这些话里的事实一般一折起。

但是这些情况,你心理明白,又得沉住气、别揭露她、拆穿她,更别顶回去。“上周才打扫过“、”上个月就是我收拾的”。这就完了,不是她思维混乱、记性不好,是你数学不好,演技太粗糙。关键要理解,女人爱动嘴提要求,提出的要求,仿佛是发下来的考卷,满分自然是一百,她知道谁也得不了满分,而她内心能接受的是“合格”,也就是60分,但是嘴上就是得往高了说。所以,心里机灵点儿,所有她的期待、需要,你就在心里算个折扣价就行了。然后发挥一下演技,累的要死、苦苦挣扎,显出尽心尽力,不能付出更多的惨状。她就满足了、感动了。个别太实诚的男士,和她较真争辩、或者愣去满足她的高要求,说明看女生买东西砍价看得太少了,一不会算账、二不懂人生如戏。

男人要成为一个合格伴侣,韩剧、日剧看的不能太少,而且得勤于刷牙、爱护牙齿。

一个是审美、着装要靠拢,发型、身形、举止上,日韩电视剧的确“人造”了不少唯美男子形象,女性也是好色的动物,只是不那么赤裸。

二是女人天性爱浪漫还爱攀比,别人家的男朋友这么会调情、这么会示爱、这么会呵护自己,她要是没有,肯定得生气。即使和电视剧里的女主角,也一边羡慕着、一边较着劲儿。所以合格伴侣要多研究研究她们关注哪些明星、看过哪些桥段,不期然地用在她身上,她肯定会感动不已。

而更重要的是,女人天性敏感,普遍需要更多被关注和共情。这方面国内的学校、家庭基本帮不上忙。比如笔者小时候去外地一位亲戚家住了几周,有天长辈看我情绪不好,耐心地劝我:“想家了吧,来,多吃肉,把肉吃完,吃饱吃撑了,就不想家了”。这种环境下,谈情说爱、表达自己的感受的需要,都会转化为饭量。要不是学心理咨询、看过一些日剧韩剧,我估计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劝慰,也不会比那位亲戚好多少。所以能忍受看韩剧中的柔情蜜语、有些发酸的告白与安抚,是必要的一关。爱护牙齿不光为了笑容更阳光、吃东西胃口好,也为了避免看电视剧时,酸倒了牙,自己说两句温情的话时,胃酸涌动,把牙齿腐蚀掉。

男人要成为一个合格伴侣,得会赚钱、敢花钱,时刻考虑女人的面子。女人为了减掉身上一斤肉所花的钱,比一个男人一个月吃肉的钱要翻几番。而且,换季了、过节了,男人大多拿出几年来积攒的衣服,晒一晒、抖一抖就可以穿了。而女人眼光一亮,心想:换季就是为了女人去买新衣服而存在的,然后直奔商场。男人刚上缴的薪水,用去了一半。

此外,合格的伴侣,还要省下烟酒钱,去给女人储备各种瓶瓶罐罐、或拍或敷、或喷或涂的化妆品。常言道,女人嫁人一定要嫁个有钱人、或者逼着老公成为有钱人,以免参加同学会,别人是老公开车来接,而自己是老公骑车来接。所以,合格的伴侣得能支撑的起她的各种花销,又能给女人在外赚足面子。一是脸上花销肯定少不了,轻则护肤、重则整容,二是千万别当着别人的面,说她的不好,让她脸上无光、两眼放光。

男人要成为一个合格伴侣,还得爱听相声、苦学星座。“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你得爱看书、多知多懂,像个相声演员一样,无不知百行通。女人时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得对答如流,不能憷在那儿。

有个小妹问你,“你说为什么井盖是圆的呢”?你要是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就“嘡嘡嘡”说上一大套,说完了,慢慢享受她对你崇拜的目光;要是赶巧了,不知道,就说“我估计这个井盖要是方的,你又得问为什么是方的,三角的你又问为什么是三角的,可是我想,它作为一个井盖,总得有个形状吧”。相声演员式的幽默,在回答这问题上,同样少不了。

此外,女人情绪抑郁的时候比男人多,要是不听相声,不会抖包袱,女人情绪低潮的时候,你会紧张无措,不知该说点儿啥。技巧多从相声上学,劝解的内容,可以星座为主,辅以手相、五行、相面。借着这些神神怪怪的外壳,暗中想办法夸奖她、劝慰她,这要比给她说道理、灌鸡汤、讲励志小故事有用的多。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限制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外界,而是自己。1、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限制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外界,而是自己。

1、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3、只要选择了目标,不要再想太远,每天脚踏实地,风雨兼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4、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5、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6、有人能阻碍你,就像没有人能真正救助你,坎坷崎岖是生活本身,跨不过的坎儿都是你自己。

7、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8、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勇敢地漫步,华丽地走完。

9、再苦再累是自己选择的路,决不能放弃,更不能掉眼泪。

10、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11、我相信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但同时也比自己想象的要普通。

12、如果你有理想,就去捍卫它。

13、一个人只要不自弃,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你进步。

14、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15、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16、我要变得多么坚强,才能承受这世态炎凉

17、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

18、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19、当你最后看到那绚丽的光芒,就会明白,所有的痛,都是值得的。

20、伤痛使你更坚强,眼泪使你更勇敢,心碎使你更明智。所以,感谢过去吧,它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世界不会迎合你,但你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视界


世界不会迎合你,但你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视界

亲爱的糖:

我的问题无关情爱,而是关于出身与我想要的生活之间的矛盾。和很多美国人一样,我也为钱发愁。助学贷款一直困扰着我,我所有的压力几乎都与它有关。

办理助学贷款时,父母和我签署了共同偿还协议。但是由于他们自身财务状况不佳,现在我被迫独自偿还全部借款。

虽然我知道他们这么做不是对我不管不顾,而是情非得已,但这却让我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并且影响了我继续读研的计划。父母将我置于这种境地,让我无法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继续深造,我感到很窝火,很沮丧。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自私。

我和父母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我认为自己再也不会得到他们的精神支持。我感谢父母在我本科期间给予的帮助,却从未和他们亲近,而且经常警惕他们的意图。通电话时,我们的话题完全围绕贷款问题,不会涉及我的个人生活。

助学贷款成了我的负担,教育背景、助学贷款以及工作职位或多或少都会成为我的标签,但这不是我的全部,我是一个努力追求品质生活、努力做到极致的25岁女性:但是更多时候,我的身上总有“助学贷款”的烙印。在我吃饭喝酒时,在我购买衣服时,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这个烙印总会浮现出来。我花钱从不大手大脚,理财也一贯仔细认真,即便这样也不能解决我现在的经济问题:

我一直积极面对人生。几年前,我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我凭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爬了出来。我努力改变了自己不满的生活。虽然过程艰难,但我还是用尽各种办法挺了过来,现在终于可以有一丝喘息。可是,助学贷款还是让我不堪重负,让我很难积极面对生活。

糖,我想听听你对我现在处境的看法。我希望可以让父母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我,我也希望看到梦寐以求的自己,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自己。

谨致问候!

日渐无力的女孩

日渐无力的女孩:

我在读大学时,父母没有给过一分钱(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给予经济支持)。我的母亲和继父不是不愿意对我施以援手,而是无能为力。我从开始自力更生时,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需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我只能这么做,而且我就是这么做的。

我在14岁时得到了一份兼职,并且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我把赚到的钱花在服装、校园活动、二手车、汽油、车保、电影票、睫毛膏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上。

我有一对慷慨的父母,他们倾尽自己的一切与我们兄弟姐妹分享,他们供我们吃住,他们煞费苦心为我们准备精彩的圣诞节。但是即便如此,小时候,我想要的东西还是得靠自己才能买到,因为我的父母经济拮据。

每到冬天,家里总会有一两个月青黄不接,这时母亲就会去领救济食品。在有政府救济项目的那些年,我们家的奶酪和奶粉全都来自救济站。童年时的我在联邦医疗补助计划的帮助下,享受了医疗保险——这是一项覆盖贫困儿童的公共健康管理计划。

我在18岁生日前的一个月离开父母外出求学,用自己的积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读完了英文专业。现在,我还在继续支持自己完成女性研究课程。到目前为止,我的助学贷款还有4876美元没有还清。

“等我43岁时,助学贷款就能还清了。”——多年来,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想到贷款问题,我有时会惊慌失措,有时会怒不可遏,但更多时候是一种听天由命、复杂矛盾的心情。

可是你知道吗?现在朝你挥手示意的已经是43岁的糖咯,岁月稍纵即逝。我很可能在44岁的时候还要继续偿还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毁了我的生活吗?

助学贷款阻止我追求幸福了吗?

助学贷款妨碍我追求写作梦想和购买昂贵的马丁靴了吗?

助学贷款迫使我远离豪华晚餐、惬意旅行、有机香波、高级学前班等一些“不切实际”的花销了吗?

助学贷款让我不再收养流浪猫(因为一眨眼就会花掉几千美元兽医费)了吗?

助学贷款让我不去资助朋友在众筹网的十几个艺术项目了吗?

助学贷款让我舍不得用信用卡买一瓶二十美元的红酒,或是偶尔做做脚部美容了吗?

没有!

助学贷款跟了我近半辈子,但是我身上并没有什么“助学贷款”的烙印。我甚至不知道“助学贷款”和身份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什么是“助学贷款身份”?

亲爱的,我想你被“身份”卡住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所谓的“身份”不过是你的顾影自怜,不过是你套在自己身上的脱了线的坎肩,它对你没有半点好处。

别再顾影自怜了。我不是在责备你,而是在提醒你——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会对你直言相告,我的坦率不是源自我对你判断而是我的感同身受。

没有人会代替你生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手头拮据还是财源滚滚,无论你是喜获横财还是意外破财,你都必须自己生活;无论这一切有多么现实、多么艰难,无论你遭遇过多少不公、悲伤或愤怒的事,你都必须自己生活。

顾影自怜只有死路一条。你已经误入歧途。继续困在这里还是掉头离开,你自己决定!

至少你曾经成功脱困过一次,日渐无力的女孩!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你凭借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爬了出来。现在你需要再来一次。没错,你需要想办法偿还贷款。没错,你可以做到。没错,虽然苦不堪言,但是我保证你所付出的痛苦代价一定会换来更多回报。

你知道偿还贷款的最佳方法吗?别人不会给你意见。你说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支持,你说自己警惕他们的意图,你说他们看不见那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你。听着,在你签下贷款协议,独自承担偿还责任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是自由之身了。

从那一刻起,你和父母就不再是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你可以选择新的方式和他们相处。你是一个经济独立的个体,如果他们对你的工作或消费方式有所不满,你可以告诉他们,你自己会看着办。父母不应该干涉子女的经济问题,其他人也应如此。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重要方面。

但经济独立谈何容易。亲爱的,对此我深有体会。

很多年前,我遇到了老朋友凯特,那时我们大学毕业不久(关于毕业,你可以参考我在《给所有不甘平庸的年轻人》一文中的看法)。凯特和双亲住在一起,父母不仅为她负担全部学费,还在一年级的时候把她送去西班牙。不仅如此,凯特还在父母的资助下参加了《绅士季刊》杂志的无薪实习、法国浸润式语言学习,以及我们想象不到的考古现场体验等各种暑期活动。路边偶遇的时候我们聊了一会儿,谈话中我知道了她的父母送给她一辆新车作为毕业礼物,而见到我之前,她刚和自己的妈妈逛了一整天,置办了第一份工作所需的新衣服。

补充一下,当时她还没有找到工作。她一边求职一边啃老。

她在简历上华丽地写下自己的海外背景和时尚杂志实习经历,然后把它们投递给同样华丽的公司。不用想我也知道她会等来华丽的结果。

聊天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忍住海扁她的冲动(因为嫉妒)。

和凯特不同,那时的我已经得到了一份工作。实际上,不包括小时候给别人临时照看孩子的差事,我已经先后做过门房助手(有点丢脸,是在我就读的高中)、快餐店员、野生动物救助员、房产经纪行政助理、家庭英语教师、柠檬汽水销售、日式餐厅女招待、生育权保护组织的志愿协调员、草莓农场采摘员、素食餐厅女招待、会计事务所“咖啡小姐”、师生矛盾调解员、女性研究课程助教等+六份工作。此外,我还在过五六个地方做过临时工——类似那种一天八小时都戴着发套、纸面罩、护目镜、塑料手套,穿着罩衣站在流水线旁,用镊子将两个烟斗装入传送带上消过毒的盒子中。

在那些年中,我有时会哭,会歇斯底里地哭。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我是如此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渴望到心痛。我知道,要实现作家梦,就需要不一样的生活。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不一样的生活就是类似凯特那样丰富多彩的经历。我想体验不同的文化,想环游世界;我想张口就能蹦出法语,想和《绅士季刊》的人认识。

但是我出身贫寒之家,为了偿还各种账单,小小年纪就迫于生计不停的工作。

上帝真不公平!为什么凯特大一的时候就能去西班牙留学?为什么她的简历中能写上“法国”?为什么她取得学位时无债一身轻,而且还能得到一辆新车?为什么她父母的资助多年不断,而且几十年后还给她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我没有得到遗产。母亲在我大学毕业后几个月就去世了,她给我留下的全部遗产就是一辆锈蚀破旧的丰田车。那辆车我很快就以五百块转手卖给了不知姓名的人。只能说我命运多舛啊!

所以,日渐无力的女孩,归根结底就一句——没有为什么。

你没有权利选择你想要的命运,你必须迎接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命运之神赐予了你我自力更生的双手。

父母在你读大学期间帮忙偿还贷款,假设你25岁时大学毕业,就算在你毕业后的几年中,他们会继续帮你偿还助学贷款,但是他们还是会逐渐减少对你的资助。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想惩罚你,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确实不宽裕。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合情合理。你是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你心智健全、身体健康而且性格坚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经济问题,虽然,自力更生意味着要从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你说感谢父母在本科阶段给予的帮助,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你的感恩之心。相反,你来信中的字字句句都在告诉我,你对现在独自偿还助学贷款感到窝火。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认清生气的原因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你的愤懑不是因为感激,而是因为你觉得花父母的钱理所应当,你需要认清这些自己不曾看到的事实。

父母不再继续帮你偿还贷款,你就无法实现读研深造的梦想了吗?不可能,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又多了份账单,你就会放弃梦想?在逆境面前你就这么懦弱?

你没有在信中提到自己想读什么专业,但是我确信读研的经费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筹得。我认识的很多人,他们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并没有破产。很多学校有学费减免基金、助学金、带薪研究岗位、助教奖学金——对了,还有金额更高的助学贷款。

就你的情况而言,你有很多债务抵消或延期偿付的方法可以选择,比如申报经济困难、半工半读(适合研究生教育),在特定的科研岗位工作、参加和平队或其他社区服务。我鼓励你参考这些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满意的计划。很多网站都有对助学贷款减免的说明。

我可以确定的是,为助学贷款劳心伤神没有半点用处,你会好起来的。你所面临的,不过就是钱的问题,更何况这些钱一分一厘都花在了刀刃上。

对我而言,最宝贵的财富除了自己深爱的人以外就是受教育的机会。我和我的先生决定,等我还清了大学助学贷款之后,我们要为孩子们攒够读大学的费用。我梦想着他们可以像凯特一样拥有优质大学的经历。

我希望他们可以专注学习,不用淹没在各种工作之中;我希望他们上了大一就可以出国留学,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国家;我希望他们可以在父母的资助下,潇洒地参加无薪实习;我希望他们可以享受文化交流或有趣的考古挖掘。

因为自己的遗憾,所以我希望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我未能体验的世界,我能想象出他们的收获。

但是我也能想象得到,如果我和我的先生如愿以偿地让孩子们实现了我的大学梦,他们也会有无法收获的财富。

反过来看,没有去过法国,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反过来看,那些一天八小时都戴着发套、纸面罩、护目镜、塑料手套,穿着罩衣站在流水线旁,用镊子将两个烟斗装入传送带上消过毒的盒子中的日子,同样教会了我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重要道理。这份工作和我在大学毕业前做过的其他十五份工作一样,都是专属于我个人的受教育机会,它们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尽管多年之后我才看到它们的价值。

它们赋予我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它们赋予我观察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的视野,它们让我看尽世间百态,它们也让我愤愤不平。因为它们,我看清了以前不曾知道的现实;因为它们,我变得坚强,学会了牺牲,懂得了自己的无知和丰富;因为它们,我接触到各色人群,他们中既有资助很多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慷慨人士,也有听到我抱怨助学贷款一直要还到43岁时,笑得满地打滚的人。

这些工作经历成就了我不一样的生活,它们给了我金钱买不到的教育。

祝好!

可以为婚姻牺牲自己的工作吗?


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切不可人云亦云,更不要随随便便听取或参考周围“有过成功经验”闺蜜的意见,因为问题放在你身上,是最特殊的,谁都不能代表的了你。

女性牺牲自己工作,丈夫一个人在外工作赚钱,自己安心的在家相夫教子,这样的例子常见在中国古代和当今的日本。透过这两个例子,找到共性的特点,我想你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答案。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丈夫能够全心全意且有一定的实力支撑起这个家庭。

难道古代经济基础很好?难带日本的生活压力很小?并非如此,古代除了道德约束,之所以相夫教子,是因为当时的生活目标是温饱,大部分男性的确为家可以做到这点;而在当今的日本,虽然物价超高,但日本人薪资也高,而且日本的职场文化中有一个理念“男性下班回家太早,连自己的邻居都看不起,因为这会被人当成是一名对公司没有多大价值的员工”,于是日日疯狂加班,难以顾忌家庭,于是妻子也成为全职太太。

借助这两个例子来分析自己,其实也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1.看你们追求生活的态度,是知足于温饱,还是情愿在小康,亦或者想着中产阶级迈步?

2.结合第一条,看看你们当前的经济实力,是否可以满足彼此的生活呢?

3.当然,前两条不能成为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关键还是在他,你牺牲自己工作,经济压力放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他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养活家庭,达到你们生活的预期呢?又或者说,你的丈夫是否心甘情愿为家庭付出呢?假如他很难到达这两点,那还是面对现实吧,这个问题在经济面前不堪一击。

假如你最终还是想为婚姻而选择放弃工作,我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给自己留点退路,因为太多的女性都很后悔这个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