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发表时间:2020-12-14

【www.qg13.com - 为什么要挽回爱情】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的事,却又真难回答啊……

为了爱?这是很多人用来结婚的名义。荷尔蒙充足的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弄明白一个事实:纵观人类历史,结婚极少与爱情有关。

在古希腊,充满激情地迷恋一个人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与婚姻和家庭生活并没有任何联系。相反,希腊人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那是在两个男子之间的非性之爱。

在漫长的婚姻历史中,人们都是为了生育和财产而结婚。将浪漫的爱情纳入婚姻的必要元素,在英美也是近一百年才开始的潮流。

看《唐顿庄园》就知道,即使在“一战”前,为了浪漫之爱而不顾身份地位,也是让人不屑的行为。唐顿庄园的伯爵,娶了家产万贯的美国富翁之女,就是为了维系庄园的庞大开支。

先谈地位和财产的匹配度,再谈感情,这才是长久以来,人们眼里正常的婚姻——结婚,只要有一点爱就够了。

社会心理学者莎伦·布雷姆通过大量的案例追踪,在《亲密关系》中揭示:基于爱情的婚姻常常令人困惑和难过;纯粹为爱结婚的婚姻,更容易离婚,结合了现实利益的婚姻,更稳固;自由婚姻的满意度在婚后两年就开始大幅下滑,而包办婚姻的满意度,起点虽不高,却是相对稳定的上升状态,在婚后5~10年,远远超过自由婚姻。

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证明自由和世俗幸福的关系并不大。

自由并不保证你幸福。以为自由是康庄大道的,那必定是深刻的误解。要不要自由和要多少程度的自由,完全取决于个人价值和信仰。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经济上自给自足,一个人过得不错,没有生孩子的强烈紧迫感,对情感质量的要求又高,要的是一段情投意合、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不迷信捆绑的一生一世,那么,还真的很难找出结婚的理由。

美国女记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写的《美食,祈祷,恋爱》让她一跃成为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在这本书中,她简单又诚实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结婚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想要婚姻和孩子?

她离婚后成为一个不婚主义者。后来她有一个非常相爱的男友,两个人都憎恨婚姻,他们发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绝不结婚。

不过讽刺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以“出入境过于频繁”拒绝她的外籍男友再进入美国,而男友要拿到长期签证的唯一方法就是:他们两个必须结婚。

对于要再次结婚,她感到沉重与恐惧,可她还是那么爱他,在10个月的时间里,她一边陪着他四处漂泊,一边说服自己再次进入婚姻。签证只是一个外在理由,她自己也要一个。

和我身边的女生一样,吉尔伯特的姐妹也有许多恐婚的。她的一个女友在结婚当天问妈妈:“是不是所有的新娘,在结婚那天都会如此的恐惧呢?”

新娘的母亲一边为女儿整理裙角,一边安静地说:“不,只有那些脑子还能思考的新娘才感到恐惧。”

写作的人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因为不得不结婚,吉尔伯特又写了一本专门探讨婚姻的书——《承诺》。

她写道:“我对婚姻最深的恐惧,来源于我害怕它对我们的改变,远比我们对它的改变还多。无论我和他是怎样的成熟和睿智,一旦被放在婚姻的生产线上,我们都会被塑造成一个模样:一个有利于社会的模样,但是对我们自己全无益处。”

最后她还是结婚了。她认为男友说得对:婚姻就是一个游戏规则,那些人制定规则(为了拿签证必须结婚),他们两个遵守这个规则之后,然后就回到家,TMD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我们去问“为什么要结婚”,这背后可能没有什么惊天的奥秘。为了繁衍、为了抵抗生活、为了过得更好、为了不孤独、为了幸福,这都是人类最重大最实在的几个诉求。

我对婚姻既不狂热也不仇恨。

在许多婚姻的定义中,我个人喜欢这个:“婚姻是一种被官方承认的友谊。”

友谊之爱比激情之爱更适合婚姻。两个人如果彼此喜欢和欣赏,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结不结婚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

对独立强大的人来说,婚姻就是两个人的城堡,99%的人婚姻标准是什么,关他们什么事。

有这样的心态和能力,既不必害怕一纸证书给他们带来侵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扞卫;

也不会因为没有证书就懈怠随意、拒绝宽容和忍耐,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找到这样一个人的渺小的偶然性,多么需要珍惜。

即便真的世事难料,两人的感情和目标发生了变化,也可以一别两宽,各自保重。qG13.COm

现代婚姻最人性的地方也在于:这不是一条不归路。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要P照片


今天和我妈聊天,说起我们在秦皇岛玩的事情,我说拍照的时候你老在船头玩手机,我妈说自己在船头眺望风景,挥斥方遒。我们都说的十分肯定,然后互相指责对方老年痴呆,于是去翻照片,结果是,我妈在船头吃包子。谁也没记对。你看,记忆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你以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其实和你记忆的一点不一样。

再前几天,我去见一个闺蜜,我们两躺在被子里,分别在数自己和几个男人睡过觉。数着数着,她忽然说,哎,你记不记得那个搞完立刻趴在我身上睡着的。我说,对对对,那个浙江佬,不过买单很大方的,每次请我们吃饭都要点老鼠斑。她又说,那你那个边射边哭的叫什么?我说,我就记得姓曹哎,还有那个做爱从不脱袜子的。她兴奋起来:还有那个我去新加坡的一夜情,在我腰上咬了一口,青了一礼拜的。我说,卧槽,不行,这太乱了。我们得列个单子。然后我们就发现,有几个人,别说名字,就连长相特点,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要不是时间轴不对,年份上对不上,我们都不记得有这样的人在我们生命里存在过。我们抽烟我们喝酒我们约炮,我们都是好女孩,这些上过床的男孩子,也是谈过情走过心,就算不刻骨铭心,也是能下定决心在他面前脱裤子的男孩啊,怎么会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呢。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恐慌,我不会开始早衰了吧。

于是我在我的微信群里,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好多人和我有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你自以为绝对不会忘,绝对会记得的人或者事情,绝对敌不过时间。它会时时刻刻给你一个大耳光。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反复提醒自己,要给妈妈打个电话,结果一加班,忘了;在手机提醒上设了女朋友的生日,结果开会提案一整天,到家袜子脱了一般就睡着了;女儿的亲子运动会,结果老板带你去应酬,忙完一看表,早就结束了。写到这里,你认为我今天写的广告的是备忘录?日记本?都不是!请继续往下看!

我收到很多很多私信,都是说:公子,我该怎么忘记他?失恋了,好想去切除记忆哦。作为一个经常失恋的女同学,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想起他心肝儿都疼,疼到站都站不起来。你知道我原来听过陈奕迅的一首歌叫做《K歌之王》,里面有一句话叫:爱爱爱,爱到要吐。觉得歌词为了押韵,可啥都能写出来,什么叫爱到要吐啦,这个对象是有多恶心。命运,这个神奇的大手,就像听到我的OS一样,很快就给了我一个教训,我开始了一段虐恋,对方是因为失恋才和我在一起,结果没多久,大概一个月吧,他前女友就后悔了,然后这个男生就陷入了两难,情感上,他当然是爱着前女友的,但是道义上他又觉得很对不起我。于是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他都在思念前女友。我什么都知道,但是又怎么甘心把男朋友拱手让回呢?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我送他的一件T恤穿在了他前女友身上,那件T恤非常贵,是我第一次去香港连自己都没舍得买的,买来送他。然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加班,我在他们公司安全楼梯,看见他和前女友接吻。我就突然在楼梯口呕吐起来,不是觉得恶心,也不是肠胃不适,我是人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由心情影响到了生理,那就是一场大型的撕心裂肺,而且它真实地物理性地发生了。那个时候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更渴望忘记他,忘记这段感情,忘记我收到的屈辱,忘记我像傻逼一样给他织毛衣。我回家就拉黑他的号码,烧了一切他的照片,送我的东西。友情提醒,烧照片有一股奇怪的烧塑料味,站在马桶上方烧比较好,烧到差不多哦可以冲掉,千万不要像《老友记》里面一样引起火灾。

那个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至今也非常喜欢,叫做《半支烟》,曾志伟谢霆锋演的。讲的是曾志伟回香港找年轻时的恋人舒淇的故事,然后碰见古惑仔谢霆锋,曾志伟有着老年痴呆症,每天都在忘记恋人的模样,只有不停寻找不停录影。我觉得特别讽刺,你看,我努力在忘记,而有人努力在想起。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前段时间,知道这个人死了。非常突然,车祸。当晚就做了一个关于他的梦,记忆像潮水一样涌进梦里,我记得他的微笑,记得他手指很长,记得他每次出去买外卖都要带着保温饭盒,说是怕回来路上冷掉,记得他喜欢把这个脸埋在我的头发里深深地闻,而我怎么也看不见他的脸,醒来以后,我拼命想也想不起来他长什么样子,又想起他的照片全部被我烧光了,好像再也没办法找到他的样子了。忽然开始有一点后悔,这也是我青春存在的证据啊,这个人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划痕啊。所以我每次对着这样的私信,总想告诉她们:总有一天,你会从拼命想忘记到拼命想记起。

我们比以前的人们幸福太多,那就是手机普及了,任何场景或者任何人,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拿出手机拍下来,甚至还可以加上标签,滤镜,贴纸等等。有一天我在公司,看见公司小姑娘在P图,我还笑着说,不要P太凶哦,否则妈都认不出来。她抬起头认真回答我:一定是要P得很美的,这样将来我孩子看见我年轻的时候,一定觉得妈妈当年是个大美女啊。我居然有点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P图,谁有兴趣天天拿着自拍照去勾引男人啊,勾引男生是很重要,但是拜托,P图和整容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开心,(也并不是整容广告)。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我一定会把微信朋友圈,微博,INS,或者in里面的照片一张一张翻看,那是我曾经爱过的少年啊,那是我曾经住过的城市啊,那是我曾经痛苦的夜晚啊,谁又会在意它当时真的怎么样呢?就算少年脸上有痘,就算城市脏乱差,就算那个夜晚雾霾严重,我也一定要P得人美歌甜,景美月圆,因为我知道在我老去的岁月里,我会像牛反刍一样一张一张拿出来咀嚼,我希望它们都比我想象中更美好。真实,在那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自拍也好,拍风景也好,已经不仅仅是要秀出来这么简单。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的父辈记日记一样,影像成为我们生活的见证,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一次没有预期的邂逅。感谢镜头,像无声的证人,证明我们的青春没有虚度,证明我们的爱情不是浪费时间。很多人选择把照片发在公开场合,与大家分享,也有一些人选择分组可见,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翻看,反复咀嚼,把这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再一次埋藏。

你有这样的回忆吗?也许是青葱年代,一起疯,一起聊,一起笑,不敢表白,只敢和你做好兄弟一样呆在你身边。学者记录某一刻的心情,静下来的时候想想,这或许却成了离你最远的距离。有一种爱,不容易表达,仅自己可见。

为什么我们会选错结婚对象


为什么我们会选错结婚对象

阿兰·德·波顿

这是我们最怕遇到的事情之一,我们想竭力避免。然而结局还是一样:我们选错了结婚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我们试图接近另一个人时,会有一系列令人晕头转向的问题出现。我们看上去挺正常,但那只是因为别人不太了解我们。如果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更明智、更自知的社会,任何交往初期的晚餐约会上都应该问一个标准问题:“你有什么毛病?”

我们也许有一种被人反驳时会发怒的潜在倾向,或者只有在二人交往顺利时才能放松;也许我们难于接受性事之后的亲密接触,或在受辱时会选择沉默。谁都不完美。问题在于,我们在婚前很少去探究我们复杂的一面。在关系尚不稳定时,每当我们的缺陷有暴露的危险,我们就会把错推到对方身上,分手了事。至于我们的朋友,他们不会在意到愿花大力气去点醒我们的地步。因此,独立生活的其中一项好处就是,我们真心认为我们是很好相处的人。

我们的伴侣也不见得比你更有自知之明。我们理所当然会去试图理解他们。我们去他们的家中拜访。我们看他们的照片,我们见他们大学时的朋友。这些都让我们感觉,我们是做了功课的。但我们没有。到头来,婚姻是两个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的人,开始一场充满希望的、宽宏的、无比亲切的赌博,把自己和一个他们无从想象的未来捆绑在一起,并且他们还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去探究那个未来。

有历史记载以来,人多数时候是出于一些理性的原因结婚的:因为她家的土地和你的相邻,他家的生意非常红火,她父亲是本地的执法官,有一座世袭的城堡,或者两家的父母同属一个宗教派别。通过这些有理有据的婚姻,人们得到的是孤独、偷情、虐待、冷酷和从儿童房传出的尖叫。如今我们看到,理性的婚姻根本就不合情理;它往往是权宜的、狭隘的、势利的,是为了榨取好处。这也就是为什么,取代了它的情感婚姻,基本上不需要为自己做出解释。

在情感婚姻中,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种强大的本能驱使下走到一起,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个正确的决定。的确,一场婚姻看上去越是草率(也许两人才认识六个月;其中一个人没有工作,或两个人都才勉强算成年人),感觉就越是牢靠。理性这种痛苦的催化剂,这种对精打细算的需求,犯下了种种错误,而鲁莽被用来平衡这些错误。对本能的推崇,是千百年来不合理的理性造成的创伤性反应。

我们相信自己是在婚姻中追寻幸福,然而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真正在追寻的是亲密——而这一点完全可以是我们寻找幸福的计划的一道障碍。我们希望在成人关系中重建儿时熟悉的感受。我们在早年品尝到的爱,往往会和另一些更具毁灭性的作用力混为一谈:想要去帮助一个失控的成年人的感觉、被剥夺父母关爱或害怕父母愤怒的感觉、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愿表达个人意愿的感觉。那么,当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拒绝一个婚姻对象的理由不是他们错了,而是他们太正确——太均衡、成熟、善解人意和可靠——那又是何其合乎情理啊。毕竟在我们心里,这种正确是种陌生的感觉。我们和错误的人结婚是因为,我们不把被爱和幸福感联系起来。

孤独的感觉也会让我们犯错。当我们无法忍受一个人的生活时,谁也无法用最佳的心态去选择伴侣。要想保持适度的挑剔,我们必须彻底接受一个现实:接下来的多年可能要一个人过;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是为了摆脱单身而选择,而不是因为我们爱上了一个让我们逃脱孤独命运的伴侣。

最后,我们结婚是为了将一种美好的感受固化。我们设想婚姻可以把我们初次产生求婚念头那一刻的喜悦之情保存起来:也许我们是在威尼斯,在泻湖上,乘着一艘摩托艇,落日余晖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我们聊着自己的灵魂中似乎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某个角落,过一会儿可能还要去一个主打意大利烩饭的馆子共进晚餐。我们结婚,是为了让这些美好感受成为永恒,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感受和婚姻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切实的关联。

事实上婚姻往往把我们推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更具经营色彩的层面,它可能是在一座郊区房子里展开的,上班的地方很远,孩子能把人气死,这些会扼杀当初让他们产生结婚念头的激情。这其中唯一不变的一个成分就是伴侣。而我们选择的这个成分可能是错的。

好消息是,如果发现我们跟不适合的人结了婚也不要紧。

我们一定不能放弃他或她,要放弃的只是内心深处的浪漫想法,即世界上存在能满足我们所有需求和向往的完美伴侣。过去250年间,西方对婚姻的理解一直以此为基础。

上述浪漫想法需要让位给一种带有悲剧色彩(有时也带有喜剧色彩)的观点:每个人都会让我们感到困扰、愤怒、烦恼、发狂、失望——而我们也会对他们做同样的事。我们可能会有无尽的空虚感和不完整感。但这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也不是离婚的理由。选择向哪个人奉上一生的承诺,只关乎我们最愿意做出哪些牺牲,忍受哪些特定的痛苦。

这种悲观的理念有助于处理婚姻中的许多烦恼和躁动。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但悲观主义的确可以舒缓我们的浪漫文化加于婚姻之上的那种过于不切实际的压力。某个特定的伴侣无法让我们摆脱悲伤和忧郁,不能被当成否定那个人的理由,也不意味着一场婚姻注定要失败,必须转而寻找更好的。

最适合我们的人并不是与我们志趣完全相投的人(这样的他或她并不存在),而是能够就不同的志趣聪明地进行协商的人,是善于求同存异的人。一个“不算太不适合”的人的真正标志,不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互补,而是有能力包容差异。契合是爱的成就,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爱的前提。

浪漫主义对我们一直没有帮助,它是一种严苛的理念。它让我们在婚姻中经历的许多事情显得异常而恶劣。它让我们感到孤独,让我们相信我们的不完美婚姻并不“正常”。我们应该学着包容所谓的“不正常”,尽可能以更宽容、幽默、充满善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以及伴侣身上的种种“不正常”之处。

为什么我要劝你晚点结婚?


“那些相信爱情即是生命的全部的,都是30岁以下的姑娘。”

以前很不理解这句话,但现在看着身边的情侣们分分合合,90后夫妻也开始进入了离婚潮,才逐渐懂得,感情有时候不仅仅是喜欢二字可以撑起来的,而婚姻更是如此。

94年的表妹,大学一毕业就奉子成婚,现在孩子刚满三岁,她跟自己老公已经没办法心平气和的共处一室,因为谁也看不惯谁,见面就开始吵个不停,所以选择了分房睡。

当年她结婚的时候,家人曾百般试图阻止,觉得她年纪小,应该先稳定工作再去成家,而她把嫁人生子看的无比重要,以为爱情只有一次,眼前的人就是对的人。

谁知道不过短短三年,她当初不顾一切追逐的爱情就被生活的鸡毛蒜皮所打败。

昨晚跟她聊天,问她这些年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她说,如果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选择在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就随便结婚。

她那时候刚脱离学校,就成立了家庭,没有踏入过社会,也没有任何职场经验,每天都是围着厨房孩子转,对老公说的最多的话是:“我没钱了,你该给了。”,而对方的反应也从一开始的“多给你点儿,想买什么买什么”变成了“怎么又要钱啊?”

表妹的老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赚的不多,一份收入需要养活一家三口,过去她天真的以为两个人只要有爱就够了,但现在才知道,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当你开始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的时候,当你因为因为贵而不再买爱吃的水果的时候,当你为了给孩子买尿不湿而舍弃掉自己喜欢的裙子的时候……

就会知道,原来爱情不是万能的。你迟早会被现实打败,唯有当你拥有足够的钱,不再为物质担忧,才能够安心地去过生活。

怪只怪当初年纪小,多多少少对爱情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以为“一室,两人,三餐,四季”,就叫做幸福,可日子哪有那么简单,它处处充满难题,你越是不够成熟,它越是让你磕磕绊绊。

所以,有的时候,结婚这件事,一定不要趁早。

前两天看到一份关于离婚的调研报告显示,第一批90后已经进入了离婚潮,离婚率从百分之三十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半年内的离婚人群里90后占了三分之一。

《失恋33天》里有一句台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我一直觉得婚姻应该是一件特别慎重的事情,你决定跟一个人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他,而是因为他让你有了对抗一切未知的勇气,不论未来发生什么,两个人都愿意去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这段感情越走越远。

二十四岁之前,你的三观依旧是不完善的,还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还会遇见更多的风景,甚至是更好的人。

我有个小姐妹,拒绝了男朋友两次求婚,第三次的时候才正式答应。我问她原因。

她说,第一次的时候刚二十三岁,不够成熟,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跟他结婚;第二次的时候,二十五岁,有了一点野心,想要更慎重的去做一个选择;第三次的时候,二十八岁了,她有了迈进婚姻的底气,也愿意对两个人的未来去负责。

可能有些人不太能理解这种做法,总想着“差不多就嫁了吧”,“等两人出现问题了再说”但有些时候,太过仓促的决定,结局往往都不太美好。

适当的慢一点,迟一些,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你要学会去思考,这个人是不是可以跟你一起成长,这段关系是否在消耗你的价值,你们是在互相给予,而不是不停索取。

婚姻是一场赌注,而你需要足够成熟。倒不是说,晚点结婚,一定就会幸福。

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婚姻的重要性,它是压力,是责任,也是一种担当,也是一辈子的幸福。

这个时代的任何事都特别快,但唯有婚姻,你需要慢下来,它不是谈恋爱,更不是儿戏,也不是你去过家家。

离婚很容易,但是我愿你选择了就永远不要经历。

如果我们都能在爱这件事上,多一点耐心,那有情人才会真的终成眷属。

所以亲爱的你,一定要记得问自己,准备好了吗?如果还有半点犹豫,再等等,也无妨。

我们为什么单身


我们为什么单身

 我们,条件不错;

我们,年纪也不小了;

我们,想恋爱了;

但是我们还是单身,为什么?

因为我们条件还不错,

所以我们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喜欢的,

要么错过了,要么已经名花/草有主了;

喜欢我们的,总觉得缺少一种感觉.

于是我们报着追求真感情的态度,寻找爱情,

可是总觉得交际面太窄,没有办法认识理想的类型;

于是我们报着宁缺毋滥的态度,

自由着,孤单着......

有时候我们想寂寞的时候有个可以想念的人

有时候我们想孤单的时候有个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候我们想难过的时候有个肩膀可以依靠

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很懂爱情了,

但是也常常问自己爱情到底是什么?

说要现实一点,结果还是败给了“感觉”。

有时候我们说要珍惜,其实我们正在浪费,

挥霍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感情.

说要定下心来,结果还是很浮躁.

我们就这样寻寻觅觅、孤孤单单......等待缘分到来。

--

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安妮喜欢过的那个男生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最后一天了,打个卡,再见。 配图是一组他和自己女友去青海旅行的照片。

安妮的手指卡在点赞的按键上,始终没有按下去。

去青海,曾是安妮20岁那年最想做的事。

那时她穿着松垮垮的T恤和牛仔,指着精品店里茶卡盐湖的明信片,晃着那时总和自己形影不离的男生的胳膊,说: 这也太美了,以后赚了钱,咱俩一块去吧。

大学毕业时,男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储蓄卡,说: 不到八千,咱俩凑凑,穷游的话应该差不多了。

安妮摇摇头说: 风景又不会跑,等两年再说吧。

男生说: 可是工作起来就很难有时间了。

安妮只好告诉他,自己打算离开家乡去上海试试,口袋里的钱得用来维持生活。

那时候她还不叫安妮,她只有一个很普通的中文名字。在她走进静安区的高级写字楼里之前,她都没觉得那个名字有什么不好。

直到同事端着冒热气的咖啡问她: 你英文名字是什么?大家在公司都叫英文名的。

那是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这个城市的格格不入,她只能红着脸胡乱编一个英文名字,好让自己看上去更像这楼里的大多数人。

从此,她变成了公司里永远在做图的设计师助理安妮,也变成了上海拥挤人潮中无人问津的甲乙丙丁。

在不知道熬了多少次夜以后,安妮终于从设计师助理变成了能独立承担项目的高级设计师。

涨工资的那个月,她毫不犹豫地从郊区十几平米的合租房搬到了公司附近,虽然那间房子每个月都要花掉她半个月的工资。

她终于不必担心新买的裙子会在地铁里被挤皱,也终于可以每天早上给自己画个从容的妆,遮掉因熬夜加班而生的痘痘和黑眼圈。

也是在那天晚上,她久违地给男生打了个电话,叽叽喳喳地向他描述自己新房子的样子。

等她说完,男生在电话那头问她: 家里安排我去相亲了,你呢,要一直留在上海吗?

安妮愣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就长大到不能把暧昧假装是爱的年纪了,她知道她该给对方一个答案,但她还有很多想在这个城市完成的事没做。

她没有办法在去留之间做选择。

于是只好让男生来做选择,男生用很慢的语气对她说: 那么,要照顾好自己啊。

然后,就像约定好了一样,他们没有屏蔽彼此,但谁也没有再联系过对方。

去年国庆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打算多请几天假去一趟西藏,问她要不要一起。

她想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因为在28岁的这一年,她突然发现一起长大的那些人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还没车没房没对象。

她第一次感觉到来自年龄的恐慌,她想攒钱,想给自己在这城市里安个家,于是连一日三餐都不放过的开始节省。

而关于20岁那年明信片上的那个地方,只能再次被新出现的愿望顶替掉。

她的生活里好像总是有数不清的事情,让她一次又一次放弃原本想要做的事,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被生活推着走,以为自己并没有做选择的权利。

但这一刻,她看着男生发在朋友圈里的那句 再见 和照片,才终于明白:

哪有什么不得已,人生所有的错过只是不够坚定而已。

如果毕业那年,没想那么多选择去穷游,自己的青春里是不是就多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如果同事问自己英文名字时,大胆坚持用自己的名字,那些被署着安妮的作品会不会看上去更像自己的?

如果在他离开前,勇敢说出那句喜欢,今天出现在他朋友圈里的人会换成我吗?

她常常劝自己,风景总在那里,早一点晚一点都无所谓。

但,风景不会动,人却是会走丢的。

她想起《请回答1988》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一句突如其来的告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不计后果的反抗,我们年轻的时候把这些叫做勇气,长大以后却把它叫做冲动。

最美好的时光,从来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

那个你喜欢的人,一定要在最喜欢的时候紧紧抓住,那个你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在最想去的时候去看看。

别想太多,20岁的喜欢要在20岁说出来,40岁的烦恼就留到40岁再去解决吧。

如果你问我安妮是谁,我会告诉你,她是我,但希望永远不是你。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结婚?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结婚?

writtenby晚情

和我住同一个小区的姑娘,新婚不过盈月,向我抱怨对老公的各种不满,大有找错了人的悔恨,我听了半天,忍不住问她:“那你当时怎么看上他的呢?”

姑娘悠悠地叹了口气:“年纪太轻瞎了眼呗,身边天天都是那些趁年轻赶紧嫁,否则越找越差的论调,心一慌稀里糊涂就嫁了。”

姑娘确实很年轻,才刚刚二十五,我叹了口气,姑娘见我如此,又补充了一句:“但结婚之前他不是这样的。”

我问她那结婚之前是怎么样的?她说结婚之前挺好的啊,谈了一年多恋爱,就和很多情侣一样,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她给我举了很多例子,去年生日的时候,他买了很多蜡烛围成一个心型,搞得非常浪漫,七夕的时候带她去放孔明灯,两人还许了愿,平时每周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相处一年很少有矛盾,加上他家里条件不错,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心想,一年里两人就是一起玩耍,很少谈及人生观,自然不会有观念上的冲突,没有住在一起,也不会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又不需要解决具体事务,自然看着样样都好。结婚后,很多事情需要面对,矛盾和冲突本就不可避免,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能安然度过才奇怪呢!

很多对婚姻不满的姑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结婚之前不是这样的,结婚后就变了一个人。意思是不是自己不会看人,是对方太过虚伪,才把自己骗了。

其实他变了吗?没有,他一直就是他自己,结婚前如此,结婚后也是如此,所谓的变化只不过是婚前忽略的那一部分,并且这一部分与原先的预期不同而已。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真有那么容易变,哪会有那么多女人穷极一生去改变男人,结果却失败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女人年龄认识很肤浅的社会,年轻是超越一切的资本,只要年轻,即使肤浅、粗鄙、庸俗都是可以容忍的,唯独不能接受经历过岁月沉淀后优雅得体却不再年轻的女人。除了周边环境对女性年龄上的压迫外,女人之间也迫不及待地相互迫害,提醒女儿要早点结婚的往往是母亲,传递年纪大就贬值的,往往是另一群女人。

使得很多刚刚二十出头的姑娘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嫁出去,一旦过了二十五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在父母的催促下,在周围无形的压力下,进入一个不太满意的婚姻,而最致命的是:一个无法自由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婚姻的女人,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于是,制造出一个不太幸福的婚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姑娘把婚姻不幸福归结为结婚太早,自己还是个孩子,如果晚点结婚的话,肯定不会这样了。这确实是个因素,对于很多刚刚毕业就结婚的年轻人而言,原本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突然要独自面对婚姻中的各种问题,难免手忙脚乱。

而且,她们对婚姻的期待特别高,看多了偶像剧,看多了言情小说,对婚姻有很多不切实际地幻想,生活与想像稍有不同,便不能适应,更别提去经营婚姻了。所以,总觉得是因为结婚太早才会这样,如果晚点结婚,应该会更幸福。

但很多晚婚的姑娘还是不幸福。前几天,一位朋友很严肃地告诉我,她非常后悔没有早点结婚,现在迫于年龄下勉强结了婚,一点也不幸福。

朋友32岁结的婚,确实算晚婚了,她之所以后悔,是觉得曾经遇到的好几个人都强过现在的老公,如果当时不是自己太挑剔,早点结婚的话,肯定比现在幸福。所以她认为女人还是早点结婚比较好,挑选的余地更大,年轻时爱得也更纯粹,更能得到幸福。

所以,经常会遇到很多读者求助,问我到底是早婚好还是晚婚好。

一般我都会这样回答:婚姻最终幸福不幸福,和早结婚还是晚结婚,没多大关系,什么时候你心智成熟了,具备了选择与鉴别的能力,也拥有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是你最佳的结婚时机。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独立睿智,有的人年近四十还一片迷茫,一个人是否成熟,年龄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直白一点地说,什么时候你眼睛够亮了,能够大体把握住一个人的本质而不至于太离谱的时候,就可以结婚了。

一个姑娘,在自己想要什么都还没搞清楚时,更别提认鉴别男人了,糊里糊涂进入了婚姻,结局大多不太乐观。

很多姑娘结婚后的天真令人叹服。当着婆婆的面,说话肆无忌惮,彻底失去公婆的欢心后,很委屈地到处抱怨:我没什么心眼啊,我在我妈面前就是这样的,哪知道她那么难处;

结婚之前觉得王子与公主终于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哪知道婚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琐事,周而复始,和想像的差距太大了;

结婚前明明好好的,可是结婚后件件都能引发矛盾,没想到彼此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是如此的迥异,怎么也过不到一块去;

结婚后试图占有对方的一切,金钱、时间、自由,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总觉得他应该会永远像热恋时一样对自己,没想到结婚后一落千丈,甚至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当初觉得他幽默风趣又能干,没想到却自私凉薄又虚伪。

如果一个女人没有足够的心智成熟度,如何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最可怕的是,不懂选择伴侣的人,往往缺乏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当婚姻触礁时,不会冷静去思考解决问题,而是很天真地认为“只要有了孩子,一切都会好的”。于是,一个怀着使命的孩子横空出世了,这个孩子往往不但不能解决婚姻中遇到的问题,还会制造出更多问题,使这个婚姻更加风雨飘摇。

如果说婚姻中的任何错误是可以补救的,唯独孩子这事没有,无论婚姻是继续还是推倒重来,孩子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所以,当我看见那些婚姻草率地开始,又草率的结束时,经常会觉得很庆幸:幸亏没有孩子。

在自己眼睛不够亮时,请别结婚,因为结婚要具备很多能力。

你要知道除了爱这个人,你们的人生观是否相似。如果你喜欢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而他只想过平凡普通的日子,你们的矛盾就注定不可调和,勉强在一起,只能成为怨偶。

如果你们的价值观不一样,一样很致命。你认为爱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而他却认为男人花心是天经地义的,你认为绝对不能做非常可耻的事,他却觉得稀松平常,你们无法认同对方,势必越走越远。

消费观不同会让你们的生活充满矛盾,你买了一件昂贵的衣服希望得到他赞美,他却因为你败家而勃然大怒。你们相互看不惯,直到分道扬镳。

选择伴侣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一旦选错,代价会非常大。只有当自己的心智足以使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客观的判断,才能找对与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个人。

我们为什么不敢去爱了?


爱无能,还有没有救?

车老师:

我今年28岁,在魔都做文化创意工作。

已经到了被爸爸妈妈疯狂催婚的年龄,周围也不是没好的男生,追我的也有条件好的,也有长得帅的。

但是我发现,没有一个我喜欢的,我怀疑,我是不是没有办法喜欢上任何一个人,我是不是没有爱的能力?

答: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你可曾记得?

我可以提醒你一下,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你的心跳会加速,你的呼吸会不由自主的加快。

你自己能体会到一种奇妙的感觉,但又无法用言语准确的形容!

那是因为:苯基乙胺~让你瞬间有了那种“来电”的感觉!

人的心智有一个非常精密的构造,少了构造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没办法正常的运行。

而喜欢和爱都是构造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一个人都天生拥有这样的能力。

为什么你现在连喜欢一个人的能力似乎都失去了?可能是你害怕!

你的内心深处,往往会有一些隐藏的关于信任和恐惧的问题,是这些阻挡你坦然地接受爱情。

这可能和你童年经历有关,可能你没有无条件的被爱过,所以在潜意识里,拒绝长大。

我们的身体构造中还有一部分是防御机制,当你无法控制你的感受,或者受到外部的冲击而受到创伤时。

本着避害趋利的原则,防御机制会将这些东西压抑住来保护你。

但是压抑不等于毁灭,你只是无法收放自如,但你依然有这样的能力。

快消失的爱情,怎么挽救?

我25岁,男朋友也是25岁,我们在同一个单位上班。

刚开始在一起时他对我很好很好。

即使买了房子要还房贷也会在有钱的时候偷偷给我买礼物给我惊喜,每天早上为我做早饭,那时候感情浓度很高。

可能那时候仗着他喜欢我我比较作吧,爱闹脾气。

加上我父母不同意说他家庭条件不好给了我很大影响,也有意无意有点嫌弃他。

之后几个月的时候就是经常吵架,其实每次吵架了我就想他哄一哄我就好了。

可是他偏不,还要跟我对着吵,吵完我就不想待在他那里,就想走,他也不留。他说看够了我生气的样子。

他就说我每次吵架都爱提分手爱走啥的,可是我也不想这样啊,他都那样说了,我还死皮赖脸的留在他那里有什么意思?

其实我很爱他,不想分手,可是他跟我说不敢再跟我在一起了,为什么他要把所有的过错全推给我。

我俩分分合合的时候至少冷战半个月,他也不会来找我,车老师要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关系缓和起来?

答:

你肯定觉得很委屈,你觉得男朋友对你越来越不好了,当时每天给你做早餐,现在连哄哄你都不愿意了。

但是,你想想,一个当初对你很好、每天早上为你做早饭的男人,你没有给到他应有的感恩、赞赏、接纳和鼓励。

反过来变成了现在的他对你说“看够了你生气的样子,不想一辈子都这样”,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

但你们这段关系还有得救。

因为一个男人能够说出“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这相当于他的一个整改通知。

就是因为他不想一辈子这样,所以他希望你能够调整一下,如果你再这样做下去他就无法继续和你相处了。

至于你说的缓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控制不了情绪,继续当情绪的奴隶,你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吵架,还动不动就提分手,这样的人生肯定是过不下去的。

学会控制情绪,当然不是,忍、狠、滚,这个3个字。

首先你要理解,引起情绪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该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认知。

根据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要改变不良情绪,不应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应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看法、评价、认知。

只有改变不当的想法,才能减轻内心的不良反应。

看看汉字的“怒”是怎么写的,“心”上边一个“奴”,顾名思义,人一发怒,心就成了奴。

再看看汉字的“恕”是怎么写的,“心”上边一个“如”,如其心,就是叫我们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位置去考虑。

多用积极正面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多用善意去解读别人的言行。尽量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越来越理解、体谅、尊重和宽容他人。

如何应对,父母很满意自己却不喜欢的相亲对象?

车老师:

我今年刚大学毕业,前两天接了个老妈的电话,整个人都不好了 。

要我回去相亲,家里人对那个人似乎很满意,但是我却一点点都没有感觉,我该怎么办呢?

答:

对于相亲,不要用封闭的心去面对,把对方视为一个刚刚认识的朋友,带着好奇地去了解对方,让时间而不是你的大脑来告诉你缘分的答案!

很多人之所以相亲总不成功,其实是因为对相亲这个形式有偏见和误区。

总以为相亲过于形式化,不喜欢,同时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其实,你真的不要一上来就视对方为结婚对象。

你想,那压力多大啊!还不认识了解就在想这个人要不要嫁,其实很恐怖的。

放轻松,其实,相亲和我们自己在社交场合交友应该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可以用这样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相亲对象的话,也许你就会开始有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