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开放式婚姻”还是“封闭式离婚”?

“开放式婚姻”还是“封闭式离婚”?

发表时间:2020-12-14

【www.qg13.com - 快餐式爱情】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放式婚姻”还是“封闭式离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和一间杂志编辑见面,谈完临行的时候,她送给了我一本他们最新的杂志。这一期的主题是:开放式婚姻。请了很多业界名人写自己的观点。

我接过杂志,顿了一下,心说:“WHAT?”

我听过开放式厨房,开放式伤口,还第一次听说,开放式婚姻。看样子,我又out了,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见血,片下来都是白花花的肥肉。

她给我介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有争议的话题,我们没有想到,收到了非常非常多的评论,信息量巨大……”。

我假装沉着的想到了刚刚讨论的另一个内容点,把话题转了回去。

我抱着杂志回家,回家的路上在看了一眼封面上的节选段落,一下子恍然大悟。

所谓开放式婚姻,就是说双方在保持婚姻状态下,不需要彼此忠诚,爱跟谁跟谁,爱怎么玩怎么玩,倦了,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回家。

大多数开放式婚姻的拥护者们认为:

开放式婚姻是拯救有更多选择,需要更好的精神契合度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婚姻灵药,挑衅的是三千年的婚姻制度。

所谓开放式婚姻,当属西蒙波娃和萨特。

波娃在21岁和萨特相爱,从此分分合合,一直到死后合墓在巴黎,这样的爱情,可谓前无古人。

可事实上,西蒙波娃和萨特之间根本没有过婚姻。让波娃成名的处女作《不速之客》,就是写了闯入他们之间一个女子和萨特的爱情。

西蒙波娃其实对于萨特的不确定性,非常痛苦而怀疑的态度,在她的一生的感情纠结过程中,她后来和那个美国人在一起,也是处于因为萨特的不确认,从行动上,实属被动。

所谓的开放式婚姻,法国还有有名的情侣。歌神赛日·甘斯布(SergeGainsbourg)和爱马仕设计铂金包的那个简·伯金(JaneBirkin)。

当整个西方的女神碧姬·芭铎(BrigitteBardot)选择她回到她亿万富翁的丈夫身边,才华横溢的Gainsbourg并没有痛苦很久,遇到了22岁的简·伯金,这段感情持续了7年。

简·伯金带着孩子离开了Gainsbourg,但是终始一生他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他们有孩子,但是也没有结婚。

现代婚姻最大的焦虑就是,爱情无法支持整个婚姻的行程,激情退去,被出轨是一种万箭钻心的疼痛。

可问题是,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把人类的爱情设定有排他性。我们这辈子,在很多不同的时间里面可以爱上不同的人。可是在同一分钟,同一时段,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爱人,我心中自清,谁重谁轻。

开放式婚姻,开放的不是爱情,而是一道欲望之门。开放式婚姻挑战的不是婚姻制度,而是自己的人性。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是对方的唯一,对方是自己的之一,如果能够说服自己,原来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之一不是唯一?

我记起来,在很久之前,暑假的时候,我妈去外地出差带着我。他们的客户是个风韵的女人,见了我们很热情,说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大,请我去她家和她女儿玩。

她们很有钱,那时候就已经开豪车,住别墅。我到的时候,客厅里有个男人大咧咧的在沙发上看电视。我说:“叔叔好。”有点诧异,爸爸看起来真年轻。

女孩子突兀而生硬地说:“他不是我爸爸,他只是,”她想了想,“我家的司机。”

她妈妈让她带我去楼上玩儿。她把我带到顶楼的书房。书房很大,四壁全是书。看她没有理我的意思,我自己在书架上翻,翻着翻着,突然有本书里掉出来张照片。

一张全家福,一个发福的中年男人抱着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旁边还有一个长发窈窕的女人,被画黑了脸。她看到我发现了照片,一把夺了过去,气凶凶背过了脸。

我连声说对不起,她不理我。我自己看书,一直看到中午,大人们来喊我们吃饭。她妈妈非常盛情的邀请我继续留在他们家玩,可是在诡异的气氛里面,如坐针毡的感觉太可怕,我坚决要求跟我妈回酒店。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问我妈,“她父母离婚了,是吗?”九十年代是传统和冲击混乱的年代,有很多人离婚,没有什么好奇怪。我妈说:“他们没有离婚,只是不在一起生活。”

我很奇怪:“不住在一起了,为什么不离婚?”

那时候,我认为婚姻就是,晚上全家一起吃饭。虽然作为孩子的我,总是个端碗拿馒头,收拾桌子的“倒霉蛋”。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我妈有点局促地结束话语:“为了孩子,他们不可以离婚。”

我们就此打住了话题,没有在深入下去。可是让我一直印刻在脑子里面。

为了孩子不要离婚,事实上,看到了他们女儿对于整个世界都刺猬一样古怪的样子,难到还不明白,让孩子活在这种暧昧不清的生活气氛中,伤害大于保护么?他们怎么能说不离婚是为了孩子?

就算当时没有成年,我也想的明白,为了孩子,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让他们的不离婚的根本原因,是钱,是财产,是名利,是自己填不满的贪欲。

我回到家,孩子们都已经睡了,卢先生在沙发上吃着干果,看他的美国老片子。

卢先生的心情,可以从他选择的电影来体现。心情好,他会看个新片子,满心愉悦,心情不好,他越会选择,看了无数遍的老片。

因为一切都是熟悉不变的模式,连英文对白他都可以毫无错误的复述下来。男人越老越固执,他把自己埋藏在已经定格的往昔里,让自己精密的大脑可以有一段空白的凝固。qG13.com

这是我用很久才终于明白过来的道理,之前他看老片子的时候,我会觉得烦,觉得这个人怎么如此不求上进的浪费时间。

我走到沙发上,在他旁边坐下来。黑影里他没有表情,伸手把我如抱枕一样的揽在怀中。这个动作是熟悉极了的,顺畅的没有任何停顿,都没有耽误他顺手往嘴巴里面放了一颗巴旦木。

我们一起看一会儿电影,我问他:“如果让你选,你会不会选择开放式婚姻?”

他的第一表情和我一样诧异:“开放式婚姻?开放什么?”他猝然明白了含义,然后问:“这比起离婚来有什么好处呢?”

还是那同样的问题是为了钱,为了财,为了名,还是自己的贪欲?

卢中瀚想了想说:“作为成年人,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情到陌路,走到山穷水尽的悬崖边,我们是被世俗缠身的懦夫,没有资格跳下去,那我选择:封闭式离婚。”

他所谓的“封闭式离婚”,就是双方达成协议内部离婚,但是不办离婚手续,对外还保持婚姻状态。

我嗤之以鼻:“这和“开放式婚姻”有区别吗?”

“当然,这是本质的区别。”

这就好像两个人,一个从巴黎一个从北京一起出发,在中间的格鲁吉亚碰头,看样子每个人只走了半程的旅行,但是你看到是不同的风景。

开放式婚姻,带来的是一个没落的婚姻,这个婚姻是一个失败。

封闭式离婚,带来的却是一个明确的离婚,这个离婚却是个成功。

三千年,我们现在还没有活到改变婚姻的年代。我们已经老了,我们已经被定型了,我们心中渴望的婚姻就是,一起吃一起爱,彼此唯一,永不分离。

再大的双人床里也睡不进三到四个人,与其暧昧的模糊,不如冷却的截断。

爱,我们就在一起。

不爱,我们就分开。

这世界上本来没有面面俱到,里子面子都沾光的事情。欲望永远都是把我们坠入地狱的魔鬼,所以在所有的宗教中,欲望都被定成原罪。

没有责任,没有义务,没有后果,没有畏惧,无所顾忌,肆无忌惮的结果,也就没有愉悦,没有甜蜜,没有幸福。

所谓的开放式婚姻,不过人家城会玩儿一个把戏。

玩来玩去,玩坏的,反正不是自己。

精选阅读

亲历“开放式婚姻”,多重关系毁了我


姓名:林丽

年龄:36

职业:职员

坐标:山西

白百何事件,是这一两周的舆论热点。我觉得人的情感生活很复杂,事实未必都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所以发言需谨慎。

但这件事倒给了我灵感,想写写婚姻的一种另类存在方式:开放式婚姻。

何为开放式婚姻?就是围城内的两个人都有比较开放的性观念,人前是一家,人后各玩儿各,互不拆穿,又彼此心知肚明。

据说,这种婚姻形式,在很多家庭中,并不鲜见。很多人说,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真是这样吗?

今天我要写的这篇口述实录,就有真实原型。

姜泽和林丽是典型的金童玉女组合。男人帅气,女人漂亮,两个人家境相当,工作也都非常体面。这样一桩婚姻,世俗角度来衡量,百分百完美。

他们也的确挺幸福。不过,这幸福也有小偏差,儿子四岁的时候,很偶然的机会,林丽在姜泽的手机中发现了他劈腿的证据。要哭要闹要离婚,所有正室发现小三的后续剧目一一上演了一遍,姜泽赌咒发誓,今改必改,再也不犯,林丽这才勉强咽下这口气。

当时,姜泽是单位副局长,上升势头正猛,为了不妨碍他的仕途升迁,这个秘密仅夫妻俩自己知道。

老公出轨,老婆不计前嫌,姜泽很感激。他发誓要洗心革面,奈何,已经尝到野花的甜头,理性压根控制不了已经脱缰的欲望。

他其实并不怎么爱出轨的那些女人,可是,欲望这事,总是新鲜的更有味道也更刺激。春风得意的姜泽看着镜子里玉树临风的自己,一想到漫长余生只能为了忠诚守身如玉,觉得太憋屈了。

其实,婚后不到一年他就开始偷嘴吃了,各式各样的体验培养了姜泽比较开放的性观念:人生一世,及时行乐很重要。

这次被林丽抓到的事主是个已婚女人,人家特别开放,一开始就直言:就是耍一耍,谁也别当真。据伊所言,她老公也一直没闲着,但两个人心知肚明,互相装糊涂。

“如果林丽也能这样,我不就自由了嘛。”第一次生出这个念头时,姜泽对自己的开放吃了一吓,老婆被别人睡,真的没所谓?好像有点不甘心,但是,不给她自由,他就没自由。

刚结婚的时候,姜泽不了解婚姻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婚龄六年了,看过太多人的婚姻,他明白婚姻是怎么回事儿了。跟谁结婚,男人都不可能守身如玉,围城内的男人不外两种,一种是偷偷摸摸的和老婆打一辈子游击;一种是自己特别牛,牛到老婆不敢管。

他没有不让林丽管的本事,也不愿意打一辈子游击,想来想去,觉得第三种方式挺合适,那就是和老婆各自偷欢,互不干涉。

每个得到都需要代价,姜泽反复权衡,最后确定,为了自己的自由,可以接受林丽有其他事儿。

有了这份心思,姜泽开始对林丽旁敲侧击,让他郁闷的是,林丽好像很传统,不太接受这样开放的观念。

这事儿吧,又不好打开天窗说亮话,只能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期间,老天眷顾了姜泽。林丽单位空降了一个副职陈兵过来,恰是林丽的高中同学,据林丽说,当年陈兵还追求过她。

得知这个消息,姜泽很兴奋。直觉告诉他,林丽的机会来了。

作为老公,他当然不能亲自为老婆拉皮条,但是,创造机会总是可以的。

昔日的追求者现在逆袭成自己的顶头上司,用一个女人的眼光来看,这个男人还是非常有魅力的。加之有了姜泽那次的事件,虽然原谅了,可林丽还是有心结的,总觉得这份婚姻不圆满了。

陈兵呢,虽然已婚,虽然夫妻感情也行,可邂逅林丽,当年的遗憾不自觉浮上心头。刚开始,他不敢,怕发生什么之后引起轩然大波不值得。偶然的机会,和姜泽喝了一次酒,讶然发现,姜泽观念很开放,对于妻子的私生活,并不在意。

这样的情况下,陈兵的胆子就大起来了。林丽也不是神,死水微澜的婚姻中突然遭遇这样的激情,她到底没有约束住自己。

事情发生后,林丽初始还提心吊胆姜泽发现,陈兵笑嘻嘻告诉她,也许姜泽什么都知道,但是不在乎。

这个说法让林丽特别震惊,震惊到不敢相信,回家后,仔细观察,发现陈兵说得不假。比如,她大晚上的接到陈兵电话要出去,姜泽什么都不问,反而一再让她不要担心孩子。

林丽又留意了姜泽的手机,果然发现了问题,但这次,她什么都没说。

互相给予自由,又保持家庭的完美和谐,想到和陈兵在一起的快乐,林丽突然觉得自己挺幸运,幸运在于有了这样一份自由的婚姻,幸运在于遇到了姜泽这样一个放得开的男人。

姜泽和林丽各玩各,因为互相给予了开放的氛围,时日推进,他们的夫妻关系倒比一般人更好一点。

两个人从不沟通彼此的私生活,但有一个心知肚明的共同认知:无论发生什么,这桩婚姻是不会解体的。

姜泽从一开始就这样认定,林丽是在了然陈兵的底牌后,确定的。

和陈兵暗通款曲到一定程度,她动过离婚嫁给陈兵的念头,可陈兵说得非常明确,虽然婚内没有爱情了,可两个人都有孩子,不对另一个人负责,也得对孩子负责。而且,那么多人之所以因为婚外情离婚,是相聚不自由,姜泽不管,他们没有这层麻烦,何必多此一举。

林丽反复想,好像是这么个理,于是,离婚的心也彻底灭了。

家里有一个开放的老公,家外有一个贴心的情人,一个女人的集大成幸福莫过于此。林丽为自己的幸福开心,想着一生一世这样下去也很好。

可惜,人心易变。

奸情持续了三年,陈兵有新欢了。最初发现端倪,是他约林丽的次数锐减。过去是几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一个月不见,也没任何动静。

林丽去找陈兵,发现了证据,歇斯底里的闹,陈兵有点不高兴了:“亲爱的,我们不是夫妻,即便夫妻,还有继续寻找新人的自由呢。”

他点到为止,林丽哑口无言。

她痛苦万分的回家,暗示姜泽自己和陈兵已经结束。她的想法很天真,自己洗心革面回头是岸,姜泽也应该这样。

姜泽没接招,依然像原先那样明目张胆的四处勾搭。到了这个时候林丽才发现,自己虽然只出过陈兵这一个轨,但此生永远在姜泽那里有了“抓头”。无论她是否回头,这个男人在没有玩够的情况下,是不会回头的。

林丽很绝望。她身边其实还有其他示好者,但是,除了陈兵,她好像很难对任何人产生兴趣。到了这时候,她才发现男女大不同。无论有无感情,男人可以随时随地和任何异性开屏。女人不行,女人必须得先动情才动身。

也就是说,她虽然出轨,但只能出轨到陈兵。

意识到这一点,她更无法放下陈兵。

面对林丽的纠缠,陈兵很扫兴:“亲爱的,你老公都可以自由,为什么我就不能自由,既然要耍,就要耍得开啊。”

陈兵的冷酷让林丽目瞪口呆,不过,她也确实没的说,老公可以自由,情人为什么不能?

陈兵给她做工作:“既然已经放开了,就彻底放开,我和姜泽的心情一样,都希望你永远都是自由的。”

看着情人特别诚恳的怂恿自己继续去找别的男人,林丽非常受伤,那个瞬间,她忽然觉得自己被陈兵耍了。他口口声声爱自己,可一个男人如果真爱一个女人,怎么可能接受她和别的男人有染。

他不爱自己,却诱惑了自己。这份诱惑,不仅让她泥足深陷,更令她在姜泽面前再没有半点约束他的可能。

如是一想,林丽恨死了陈兵。

纠结挣扎的过程中,她也试着找过别人,可惜,她本性不是那种拿性不当事的女人,所以,即便有其他机会,也觉得索然无味。直到这时,林丽才醒过腔来,自己玩不起,更确切说,她永远不可能像男人那样玩得起。

想了一天一夜,林丽做出了决定。

她约陈兵最后一次见面。陈兵欣然赴约,搂搂抱抱的告诉她,即便自己有了其他女人,如果林丽愿意,他依然愿意和她保持亲密关系。

林丽惨然一笑,拼尽全力和陈兵进行了最后一次鱼水之欢。事毕,陈兵端起林丽递过来的牛奶喝下去,准备稍事休息就离开。可惜,这一次,他再也没可能离开了。

牛奶中放了大量安眠药,陈兵昏睡之后,林丽把他捆绑起来用被子蒙上,然后用锤子锤杀了他。

杀了陈兵,林丽魂不附体的回家,看到她裙子上的血迹,姜泽吃了一吓。而这时的林丽,已经完全崩溃,嚎啕大哭着讲出了实情。

在姜泽的再三劝解下,林丽去公安局自首,被判了无期。

她和姜泽的婚姻解体,半年之后,姜泽再婚。再婚对象是一个通过相亲认识的身家清白的女人。经此一劫,姜泽的风流花心症,不治自愈,从此成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式好老公。

林丽用毁掉自己的方式,成全了一个陌生女人的幸运。

开放式婚姻:男人大胆放开,女人假装很好


01

前两天,偶然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大学时候的一位师兄有了小三,两人在一起已经快四年了。不同于世俗眼里的地下恋情,这个小三基本上算是个公开的正室。

其实这位师兄的妻子很早就知道了一切,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也有朋友说,这几年,师兄的这位妻子在外面浪得也不错。

早就听说过开放式婚姻,各玩各的,互不约束。感情好就一起过,感情一旦出了问题,分分钟就可以各奔东西。没想到身边竟然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听上去真的挺完美,也解决了很多人想结婚,又不愿意被束缚的难题。

前段时间,冯小刚就放出豪言,女人不应该查男人手机。假设对方让你没有安全感,你觉得他手机里有鬼,查实了你翻不翻脸?还过不过了?做没做好离的准备?如果还想接着过,那揪出鬼来岂不是给自己添堵?做实了罪证又不能严惩岂不是影响了威信,主动反而变被动了,还得自己找台阶下。

此言一出,就引发了一片骂声。很多人甚至翻出了徐帆在《金星秀》上的专访,原来徐帆老早就默许了这种婚姻。

金星问徐帆,冯小刚这么红一定有很多人倒贴吧!徐帆回答:“主动倒贴冯小刚的人太多了,也拦不住,随他去吧。反正我们家小刚是男人,不吃亏。”

同样是女明星和男导演的组合,陶虹在说起丈夫徐峥当了导演之后很多女人往上扑的事情时也说:“那也不错,证明我眼光不错。”

陶虹一贯的婚姻观就是,形式上的忠诚和内心上的忠诚是两回事,生理上的事儿那都不算事儿。

02

人们不禁问,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愿意接受开放式婚姻,甚至愿意对另一半的不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想答案或许只有四个字:无可奈何。

开放式婚姻里,其实开放的都是男人,女人做的无非是忍让。一生只爱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奢望,所以与其期盼,不如干脆假装什么事也没有。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防御机制,说的是我们的潜意识为了不让自己太痛苦,所以自动化地进行调整,包括合理化、压抑、认同等等。

开放式婚姻的本质,其实是女人在面对男人不忠时的逃避,她们在经历背叛的时候,没有选择用建设性方法解决,反而合理化男人的不忠,觉得专一违反人类的天性。她们也会压抑自己对归属感和独特性的需要,她们喜欢说,不是你给不了我,是我不需要。

我曾经问过一个对丈夫出轨视而不见的女友,为什么明明受不了,却打死也不分手。她冷漠地反问我:“你知道我这个年纪的人,单身意味着什么吗?”

我怎么会不懂,但是有一个名义上的伴儿真的比孤独终老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RobertWaldinger说,世界上,真正能让人们感到幸福的不是金钱、权力、名望或者成就感,而是健康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婚姻,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可以保护大脑,抵御衰退。但重点是,关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这句话,用在婚姻里,就是高品质的亲密关系才能让人感到幸福。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曾经说起过开放式婚姻,我很同意。她说,开放的关系会消解婚姻中的爱。开放和婚姻存在本质的冲突。婚姻的意义在于稳定,而多爱的价值在于多变而浪漫,同时要求两个矛盾的关系,不是不道德,而是不存在。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婚姻,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我们把问题掩盖,然后假装一切安好。但压抑不代表不存在,一个人在婚姻里被压抑的情绪会在其他地方,以其他方式表现,比如会生病,会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03

所以,我想给在婚姻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女人们几点建议。

首先,就是对待婚姻的态度。

婚姻的确可以改变人生,但它从来都不是女人的救命稻草。我认识不少好姑娘,就是因为害怕孤独终老,将就着选择了一个男人。还有些女人,即使遭遇丈夫的背叛,也总觉得有个家总比没有强。

结婚与否,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需要的是一段能够滋养自己的关系。婚姻是容器也是管道,不是一张纸,一扇门。

我特别喜欢朋友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婚姻就是两个人不断降低标准,凑合过,那我就不结婚了。

第二,尊重自己的感受,正视自己的需要。

婚姻里最大的硬伤不是出轨,而是麻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一直倡导女人要拿回婚姻的主导权。

一个姑娘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离开这个男人又能怎么样呢,天下男人都一样。所以,她没有离开一段婚姻,反而是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安慰自己都一样。

其实,怎么会一样呢?不是不希望对方专一,而是不敢期盼,也不相信自己会遇见这样的人而已。所以,不能不说婚姻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凑合,女人自己也要承担责任。

正视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不代表会失去。男人越为你放弃得多,越不会离开你。你的要求就是他的责任,放任只会让他觉得你无关紧要。

最后,不要对爱失去信心。

一个男人对你不好,并不意味着男人都不好。每一段关系,无论好坏,都有可以学习的功课,但别把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和你的价值挂钩,也别用片面的角度看待人生。

不幸只是一时的状况,它可能是因为别人的选择,也可能是因为你也犯了一点错,但这些都和你的价值和你的未来无关。女人不怕嫁错人,怕的是觉得嫁给谁都一样。

你或许也听人说过,三十岁没结婚的女人就嫁不出去了。离了婚的女人就没人要了。可现实里明明有那么多幸福的先例,只是你看不到,也不愿意相信而已。

这个时代,婚姻早已经不是评判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准,更不是解决孤独终老问题的终极方案。结婚了,你可能依旧孤独。单身的日子也可能很热闹。说到底,婚姻不是必然的选择,但如果选择,就要幸福。

忠诚是人对亲密关系最本质的一种需要。所谓开放式婚姻,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下下策。

年轻人真的更愿意接受开放式关系,还是说我们就是喜欢...


“我们生活在没有爱的时代,没有承诺的时代。但我们确实就像在恋爱,因为我们害怕看到对方与别人在一起。”

Drake 五年前就唱出了这样的歌词。那时他说的没错,时至今日,这番见解也经得起检验。这句歌词尤其贴近我的生活,以及我那些喜欢在 Instagram 上分享照片并配上 Tumblr 式愚蠢文字的同龄人的生活 —— 因为我们这代人在恋爱方面的根本问题很简单:我们都讨厌心碎,但我们可能一直都在伤其他人的心。

这年头,年轻人早就被媒体打上了 “性开放主义” 的标签:他们有想跟多个人上床和/或约会的冲动。有的人对此推崇备至 —— 他们喜欢把这种行为叫做 “回归人的本性” ,回归到西方的婚姻概念还没出现、还没有哄骗我们都相信真爱和钻石的时候。其他人认为这不过是出轨的借口,是这一代人过分热衷于第一次约会就上床而产生的副作用。

虽然没有可靠数据(不如说根本找不到任何数据)证明多重伴侣关系的增加与令人深恶痛绝的千禧一代的出生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也很难说 Tinder 和 Grindr 等 App 的流行反映的不是时代趋势。然而,如何处理伴随着追求复数伴侣的狂热欲望所一起出现的嫉妒,或是如何在一段真正的恋爱关系中平衡这种欲望,目前尚无定论。

我们找到了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性学家吉利安·德里(Jillian Deri)。德里撰写了《爱的折射》(Love's Refraction)一书,探讨多重关系中的伴侣如何解决嫉妒的问题,如何学会去爱他们那些同时也爱着其他人的伴侣。我们讨论了为何我的同龄人似乎不由自主地想出轨,以及像我这样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是否真的准备好投入开放式关系中。

VICE:你觉得什么是开放式关系?

吉利安·德里:我们有必要分清 “多重伴侣关系” 和 “非单一伴侣关系” 。在多重伴侣关系中,人们倾向于与不止一人建立情感联系,而不只是随便约约会。人们内心基本都是认同单一伴侣制的,那些在安定下来之前随便约会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是多重恋者,因为多重恋者往往需要与复数对象建立亲密关系或恋爱关系。

是否有任何证据表明,有些人能够关掉身上的嫉妒警报器,在开放式关系中感受不到这种被我们与单一伴侣制联系在一起的矛盾感情?

当然有,很多人都做到了,只是我们没有任何研究能真正证实这种说法。根据我的研究调查,嫉妒分很多种,从轻微的焦虑到严重的情绪沮丧等等,不一而足。我着重发展的一个理论叫做 “爱屋及乌”(compersion),这个词由多重恋者创造,用来作为妒忌的反义词。它指的是一位多重恋者看到伴侣的其他恋爱关系时感觉到的愉悦。有意思的是,英语字典里并没有能够描述这种情形的官方词汇 —— 在西方社会中,如果你与正式伴侣以外的人在一起,我们知道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妒忌。

这么想会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或父母过得很好,你会为他们感到高兴 —— 应当如此,除非你嫉妒了!(笑)这就叫爱屋及乌。我在研究的就是多重恋者如何让爱屋及乌在多重关系中变得可能。

关于爱屋及乌这个概念:人们是需要学习如何爱屋及乌,还是说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拥有不容易嫉妒的人格特质?

谁知道呢?这可能取决于各人的恋爱情况,取决于你有多少安全感。你跟这个人在一起或许觉得妒火中烧,而跟那个人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通常这与权力力度、与这段关系的发展方向或者是否拥有发展潜力有关。而且人们对嫉妒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 一些人可以克服嫉妒,比以往更容易感觉 “爱屋及乌” 。在一段关系的开端或尾声,我们往往更容易吃醋,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会猜想他们是不是已经失去兴趣了。

我的同龄人常说单一伴侣制难以维持,所以是不自然的。跟一个人长相厮守几乎需要更高层次的忠诚和自觉。所以你认为非单一伴侣制更接近人类本性吗?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认为这因人而异。我们谈及单一伴侣制时,常常对它的界限做出许多假设。你知道的,例如:你不能意淫其他人,你决不能受到除伴侣之外的其他人吸引。我认为这样的 “一个人填补所有空白” 的单一伴侣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哪个更自然?我真的说不准,要说我们没有打从一出生就受到环境的同化,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严格的宗教环境下长大,你的爱情观和性观念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到底是先天差异,还是后天培养,并没有一个人人适用的标准。话虽如此,事实是大部分人类都不是单一伴侣制的,甚至在动物世界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情况,因此我倾向于认为严格的单一伴侣制度并非我们的天性。

你觉得那些试图转变为或尝试多重伴侣/开放式关系的人会因为出轨不再是一个大问题,而认为他们的关系正变得更健康吗?

我认为伴侣间交流各自的感受和界限,对于维持关系很有好处。如果忌讳别人对你的吸引力,那么它只会变得越来越强。如果你能承认吸引的存在,并把事情摊开来说,其实是可以消除它的。许许多多单一伴侣关系破裂的原因,就是其中一人受到其他人的吸引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渐渐地他们就心生怨恨 —— 这时与他们紧密相连的那个人就变成了问题。

人们以为,在单一伴侣关系中,你多看别人几眼就代表你不爱另一半了。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它可能会摧毁真正亲密的联系。我认为,如果你能坦诚地向他人承认你受到了吸引,出轨的诱惑反而会小很多。

我认识的所有尝试过开放式关系的人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是有人由于伴侣的性对象比他们多而开始感到妒忌。这在多重关系中是一个普遍趋势吗?

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这需要仔细的计划和成熟的心态。一个伴侣可能喜欢每周三次约会,另一个可能只希望每月一次。设定一个默认的频率常常会造成更多问题,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被迫按照同一个步调行动,要么有人觉得太慢,要么有人觉得太快。只要双方都满意,差异并不是问题。

多重伴侣关系中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但我认为时间和妒忌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难题。维持多重关系要花很多时间:不仅是约会费时,前后的沟通交流也同样需要时间。

你觉得这一特点是令人们对开放式关系望而却步的原因吗?

当然。这需要更多时间和深谋远虑,焦虑也随之而来 —— 不过人们对焦虑并不陌生。开放式关系的好处实在数不胜数,它能极大减轻对长期单一伴侣关系的担忧而产生的压力,还满足了你此前提到的千禧一代常常具有的好奇心。它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选择、可能性和约炮的文化中。我们那么有控制欲,集中注意力会变得非常困难。

佐伊是居住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性教育家、视觉艺术家。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市委书记李达康眼里只有GDP,头脑里只有工作。他是人民的好干部,却不是妻子欧阳菁心目中的好丈夫。

欧阳菁从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到最后的不满和唠叨,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在生活里活成了一个十足的怨妇。

她渴望的,他给不了她;她想要的,他无法满足。婚姻里不幸福,但她却不愿意离婚。分居八年,她一边忍受着无爱的日子,一边享受着市长夫人的光环。权衡利弊,在利益面前,她选择了凑合。

高育良和吴惠芬,则是在离婚以后,还在人前秀恩爱装伉俪情深。离婚不离家,丈夫在外面早已偷偷和别人成婚,孩子都有了,可吴惠芬这边还在辛苦地演着戏。

离开丈夫,去过自己的日子,作为一个高知女性、一个大学教授,吴惠芬并不是活不下去。但她却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做秀。

当侯亮平问她:“高老师都和高小凤结婚了,你们还长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样好吗?”吴惠芬意味深长地答:“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就更不好了。”

而祁同伟和梁璐,更是中国万千家庭的缩影。梁璐明知祁同伟已出轨,却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忍辱负重,将就着过活。

这几个家庭,爱情早已不在。这几个能干的女人,内心也早已千疮百孔。为什么她们选择忍气吞声,选择不离婚,甚至离婚不离家呢?仅仅是权利带来的荣耀和便利?当然不是。这样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几千年家庭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式婚姻的悲哀。

在中国,结婚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爱情,还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父母着急了、想要孩子了、同事朋友都结了等等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相处久了、女方怀孕了、对方有户口、对方家境不错这些原因。

而这些,在21世纪的西方国家,基本都不是结婚的理由。结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因为相爱,所以想跟对方厮守终身。

因爱结合,那么如果没有了爱,两个人也就必然走到离婚这一步。孩子不是凑合的借口,因为结婚或离婚,就只是两个人的事。

中国的婚姻,往往复杂得多。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纠缠到了一起,甚至是双方的社会地位互相渗透,扎根在对方的势力圈里。

中国的夫妻,即使感情破裂,也要考虑诸多因素:父母老了,能不能接受这个打击?孩子还小,会不会造成心理阴影?离了婚,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当初羡慕自己的人,现在会不会笑话自己?

我总觉得,中国人活得太累。他们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活给别人看。他们考虑到上一代下一代,以及生活中的看客,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

仔细想想,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父母一代,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在一段感情破裂的婚姻里挣扎,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爱父母,多回去陪陪他们,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不幸,去成全他们的面子。

至于孩子,从小生活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才是对他们最坏的摧残。高质量的陪伴,比在冷暴力里长大的孩子,心理要健康得多。至于外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儿,我们何必在乎。

我们只用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认真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一些欧洲国家,女孩的择偶标准不是房子车子资产,而是年龄相貌性格。幽默风趣的男孩最受欢迎,聪明能干的也很抢手。相处舒服的,体贴温柔的,也都能找到不错的妹子。不像在中国,提到结婚,先谈房子。

BBC的系列节目《中国式婚姻》里,记者表示:在中国结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为了结婚,中国人去相亲,去上约会训练班,甚至去整容。

记者在合肥的相亲现场采访了一位陪儿子来相亲的妈妈。

记者:您儿子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

大妈:因为他工作的地方都是男的。

记者:他准备好结婚了吗?

大妈:准备好了,房子已经买了。

这个国外的记者怎么也没办法理解,买了房子,就是准备好了结婚。她的理解里,准备好了结婚,应该是有一个自己愿意和Ta过一辈子的人,可以承担起一辈子互相照顾的责任。

把结婚当成义务,很容易导致中国式婚姻的悲剧:好不容易结了婚,花了几年的积蓄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即使后来发现过不下去,也要努力去凑合。因为,好歹是要结婚的,真的没有那个精力,从头再来。

中国社会,谁过得好不好,往往用经济情况来衡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XX现在过好了,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了。或是这样的:她啊,过得好着呢,找了个有钱的老公,住着别墅,开着豪车。

只要你政治上一路升迁,物质上丰富奢华,那你就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很少有人从夫妻感情的和谐上去看你过得怎么样。为什么欧阳菁、吴惠芬和梁璐在婚姻里将就凑合?除了享受权利带来的便利以外,还因为她们没有勇气打破别人觉得她们幸福的人设!

中国很多家庭,为了事业,为了赚更多的钱,小两口过着周末夫妻甚至月末夫妻的生活。

老刘是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妻子在远郊一所医院工作,而他在市里自己开了家公司。他半个月回去一次,看看老人,常常连妻子的面都见不到,因为妻子的工作忙,又经常值夜班。一次他喝完酒说了真话,说他跟妻子,一年里大概只有四五次性生活。

我们说:“你何必这么辛苦,家里又不是缺钱。在郊县找个工作,两个人就不用这么苦逼地异地了啊。”

他摇着头:“孩子要出国读研究生,还得给他攒个第一桶金。至于夫妻嘛,早就没了多少感情,那一年的四五次,也是互相尽着义务。时间长了,彼此习惯了没有对方的日子,两个人各玩各的,心照不宣。”

我听得脊背发冷。感情变淡,也不会离婚。两个人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多挣点钱,帮孩子改善生活质量,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很无私。或许,他们是真的太无私了——他们从来不管自己过得幸福不幸福。

而在国外,大家可不这么想。他们宁愿其中一个放弃工作,也要两个人相守在一起。

前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在鲁汶大学工作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如果我接受这份工作,就得在鲁汶租个小公寓,周末才能回家一次。

先生坚决反对这个建议。他说如果我一定要接受这份工作,他就辞职,跟着我去鲁汶,他在附近再重新找一份工作。他苦着脸说:“我们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为了在一起。现在倒好,好不容易一起了,却又要分开。”

后来思考再三,他辞职太不合适,我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现在我慢慢接受了他的观点:钱够花就好,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有爸爸妈妈一起陪伴的童年。

为了赚钱,浪费了本可以相守的日子,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些瞬间,那多遗憾。欧洲人的概念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是最值得珍惜的。而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物质的极大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男的因为攀了高枝而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一直不幸福,郁郁寡欢;女的也负气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婚后各种吵闹痛苦,最后罹患癌症。临终时,她瞪着一双眼睛喊不甘心,觉得自己一辈子白活了。

这样的中国式婚姻,数不胜数。为了利益、为了面子、为了孩子,虽然厌倦,却没有勇气走出婚姻的囚笼,把自己终身监禁在里面,毁了自己一世的幸福。

当然,我并不是说欧洲人的婚姻状况有多好,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高离婚率。但我仍然觉得,凑合是最要不得的婚姻。

欧洲夫妻,过着过着,生活的一地鸡毛冲淡了感情,和平分手是最正常的解决途径。当然也有婚后遇到了第三者的情况。

不同的是,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会坦诚相告。道歉,但不求原谅。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爱上了别人,这段婚姻,已经走到尽头。而对方,即使生气、怨恨,也不会死不放手。

因为他们懂得,没有了爱情,婚姻就没有了维系下去的必要。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将就和凑合,是最悲哀的、最不道德的婚姻。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我不离婚我不离婚


0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市委书记李达康眼里只有GDP,头脑里只有工作。他是人民的好干部,却不是妻子欧阳菁心目中的好丈夫。

欧阳菁从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到最后的不满和唠叨,一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在生活里活成了一个十足的怨妇。

她渴望的,他给不了她;她想要的,他无法满足。婚姻里不幸福,但她却不愿意离婚。分居八年,她一边忍受着无爱的日子,一边享受着市长夫人的光环。权衡利弊,在利益面前,她选择了凑合。

高育良和吴惠芬,则是在离婚以后,还在人前秀恩爱装伉俪情深。离婚不离家,丈夫在外面早已偷偷和别人成婚,孩子都有了,可吴惠芬这边还在辛苦地演着戏。

离开丈夫,去过自己的日子,作为一个高知女性、一个大学教授,吴惠芬并不是活不下去。但她却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做秀。

当侯亮平问她:“高老师都和高小凤结婚了,你们还长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这样好吗?”吴惠芬意味深长地答:“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就更不好了。”

而祁同伟和梁璐,更是中国万千家庭的缩影。梁璐明知祁同伟已出轨,却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忍辱负重,将就着过活。

这几个家庭,爱情早已不在。这几个能干的女人,内心也早已千疮百孔。为什么她们选择忍气吞声,选择不离婚,甚至离婚不离家呢?仅仅是权利带来的荣耀和便利?当然不是。这样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几千年家庭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式婚姻的悲哀。

02

在中国,结婚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爱情,还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父母着急了、想要孩子了、同事朋友都结了等等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相处久了、女方怀孕了、对方有户口、对方家境不错这些原因。

而这些,在21世纪的西方国家,基本都不是结婚的理由。结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因为相爱,所以想跟对方厮守终身。

因爱结合,那么如果没有了爱,两个人也就必然走到离婚这一步。孩子不是凑合的借口,因为结婚或离婚,就只是两个人的事。

中国的婚姻,往往复杂得多。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纠缠到了一起,甚至是双方的社会地位互相渗透,扎根在对方的势力圈里。

中国的夫妻,即使感情破裂,也要考虑诸多因素:父母老了,能不能接受这个打击?孩子还小,会不会造成心理阴影?离了婚,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当初羡慕自己的人,现在会不会笑话自己?

我总觉得,中国人活得太累。他们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活给别人看。他们考虑到上一代下一代,以及生活中的看客,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

仔细想想,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父母一代,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在一段感情破裂的婚姻里挣扎,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爱父母,多回去陪陪他们,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不幸,去成全他们的面子。

至于孩子,从小生活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才是对他们最坏的摧残。高质量的陪伴,比在冷暴力里长大的孩子,心理要健康得多。至于外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儿,我们何必在乎。

我们只用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认真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03

在一些欧洲国家,女孩的择偶标准不是房子车子资产,而是年龄相貌性格。幽默风趣的男孩最受欢迎,聪明能干的也很抢手。相处舒服的,体贴温柔的,也都能找到不错的妹子。不像在中国,提到结婚,先谈房子。

BBC的系列节目《中国式婚姻》里,记者表示:在中国结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为了结婚,中国人去相亲,去上约会训练班,甚至去整容。

记者在合肥的相亲现场采访了一位陪儿子来相亲的妈妈。

记者:您儿子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

大妈:因为他工作的地方都是男的。

记者:他准备好结婚了吗?

大妈:准备好了,房子已经买了。

这个国外的记者怎么也没办法理解,买了房子,就是准备好了结婚。她的理解里,准备好了结婚,应该是有一个自己愿意和Ta过一辈子的人,可以承担起一辈子互相照顾的责任。

把结婚当成义务,很容易导致中国式婚姻的悲剧:好不容易结了婚,花了几年的积蓄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即使后来发现过不下去,也要努力去凑合。因为,好歹是要结婚的,真的没有那个精力,从头再来。

04

中国社会,谁过得好不好,往往用经济情况来衡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XX现在过好了,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了。或是这样的:她啊,过得好着呢,找了个有钱的老公,住着别墅,开着豪车。

只要你政治上一路升迁,物质上丰富奢华,那你就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很少有人从夫妻感情的和谐上去看你过得怎么样。为什么欧阳菁、吴惠芬和梁璐在婚姻里将就凑合?除了享受权利带来的便利以外,还因为她们没有勇气打破别人觉得她们幸福的人设!

中国很多家庭,为了事业,为了赚更多的钱,小两口过着周末夫妻甚至月末夫妻的生活。

老刘是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妻子在远郊一所医院工作,而他在市里自己开了家公司。他半个月回去一次,看看老人,常常连妻子的面都见不到,因为妻子的工作忙,又经常值夜班。一次他喝完酒说了真话,说他跟妻子,一年里大概只有四五次性生活。

我们说:“你何必这么辛苦,家里又不是缺钱。在郊县找个工作,两个人就不用这么苦逼地异地了啊。”

他摇着头:“孩子要出国读研究生,还得给他攒个第一桶金。至于夫妻嘛,早就没了多少感情,那一年的四五次,也是互相尽着义务。时间长了,彼此习惯了没有对方的日子,两个人各玩各的,心照不宣。”

我听得脊背发冷。感情变淡,也不会离婚。两个人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多挣点钱,帮孩子改善生活质量,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很无私。或许,他们是真的太无私了——他们从来不管自己过得幸福不幸福。

而在国外,大家可不这么想。他们宁愿其中一个放弃工作,也要两个人相守在一起。

前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在鲁汶大学工作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如果我接受这份工作,就得在鲁汶租个小公寓,周末才能回家一次。

先生坚决反对这个建议。他说如果我一定要接受这份工作,他就辞职,跟着我去鲁汶,他在附近再重新找一份工作。他苦着脸说:“我们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为了在一起。现在倒好,好不容易一起了,却又要分开。”

后来思考再三,他辞职太不合适,我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现在我慢慢接受了他的观点:钱够花就好,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有爸爸妈妈一起陪伴的童年。

为了赚钱,浪费了本可以相守的日子,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些瞬间,那多遗憾。欧洲人的概念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是最值得珍惜的。而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物质的极大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男的因为攀了高枝而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一直不幸福,郁郁寡欢;女的也负气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婚后各种吵闹痛苦,最后罹患癌症。临终时,她瞪着一双眼睛喊不甘心,觉得自己一辈子白活了。

这样的中国式婚姻,数不胜数。为了利益、为了面子、为了孩子,虽然厌倦,却没有勇气走出婚姻的囚笼,把自己终身监禁在里面,毁了自己一世的幸福。

当然,我并不是说欧洲人的婚姻状况有多好,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高离婚率。但我仍然觉得,凑合是最要不得的婚姻。

欧洲夫妻,过着过着,生活的一地鸡毛冲淡了感情,和平分手是最正常的解决途径。当然也有婚后遇到了第三者的情况。

不同的是,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会坦诚相告。道歉,但不求原谅。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爱上了别人,这段婚姻,已经走到尽头。而对方,即使生气、怨恨,也不会死不放手。

因为他们懂得,没有了爱情,婚姻就没有了维系下去的必要。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将就和凑合,是最悲哀的、最不道德的婚姻。

丧偶式婚姻,真的只有离婚一条出路吗?


时下一个新词火了,“丧偶式婚姻”,指的是那种女人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包办家务,男人只管当甩手掌柜,如同丧偶一般的婚姻。

好多女人一听到这个词就觉得找到了组织,自己的委屈有人懂了,“怪不得我经常觉得我家这位男人可有可无呢,原来我过的日子就是丧偶式的日子。”我一位女友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老实说,我不觉得现实中真的情况严重到有大量丧偶式婚姻,但这种倾向绝对是一直存在。

中国男人不爱做家务,总觉得整理内务、照顾孩子,都是老婆的事情,即使两个人同时都要外出工作,女人依旧需要在工作之外,照顾家庭的多一点。

有些男人当中甚至有一种这样的小气候,谁恋家、疼老婆、爱孩子,就会遭到鄙视,认为是“没出息”,所以有的男人还得偷偷摸摸的做个好男人,当着朋友面装着自己其实挺不在乎家庭的,唯恐被自己的群体排斥。

这也不是中国男人独有的问题,看美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主人公雷蒙德每天下班就想瘫在沙发上看电视,而老婆黛布拉则希望他可以分担些家务,多照顾下孩子,两个人总是因为这件事闹矛盾。

有一次,雷蒙德一下班,黛布拉就给了他两个选项,一个是陪大女儿爱丽做家庭作业,另外一个是带双胞胎儿子去洗澡。雷蒙德先是不假思索地决定带儿子洗澡,然后看了看两个儿子弄脏自己的程度,又改了主意,“我还是陪爱丽做作业吧。”

但是作业好难做,居然还要制造一个全球海洋系统的模型,雷蒙德做到崩溃,晚上和黛布拉抱怨,黛布拉冷笑,“这种事我都做了几百万次了。”

在这部经典之作的弹幕中,网友一致认为,“黛布拉居然没有和雷蒙德离婚,绝对是真爱。”

雷蒙德真的很像我们中国男人,因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心理不成熟、懒散、逃避家务劳动,总想自己偷偷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宁可在办公室耗着,做无聊的游戏,也不愿意回家照顾孩子。

但黛布拉之所以耐着性子接受他的一切缺点,是因为雷蒙德对家庭还是很有责任感的,他辛勤工作,赚钱养家,深爱老婆和孩子,虽然总是气得老婆无语,不过善于承认错误,胆小,吓唬吓唬就老实了。

看雷蒙德和黛布拉长达十季的婚姻,就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与妥协的过程。这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剧集,他们的矛盾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婚姻中都会存在的问题,有好多次,观众都认为唯有离婚才可以解决问题,但最后,还是被他们妥善化解了。矛盾并未彻底消除,但同时,生活也在悲喜之间继续向前。

这部剧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使丧偶式婚姻也不见得只有离婚一条出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去磨合、改变、调整,如果感情和责任尚在,婚姻就有改善的空间。

给所有遭遇丧偶式婚姻,或者想要避免丧偶式婚姻的女人们支几招:

建立规则,一定要趁早

两个人都上班,赚着一样多的钱,但回家之后,有的男人就认为女人得多干家务,自己可以躺着享受,这种轻视女性的劳动,扭曲的不公平的概念是谁带给他的?往往是家庭教育。

如果一个男人的原生家庭中就有这样的结构,妈妈能干,爸爸懒惰而不尊重妈妈的付出,那么他头脑中可能天然的就认为女性在家庭中应该更多付出,未来他也会对自己的妻子有这样的要求。

注意到男人的这种心态,并且争取早日扭转他们的错误认识,就很重要。

我有位女友,老公是个事业有成,而又顾家的男人,十分令人羡慕。

问她的驭夫心得,很简单,“婚姻需要有有规则,而立规矩,就要趁早。”

每个女人都有在男人心中最金贵的一个阶段,那时候男人靠着殷勤体贴讨得女人的欢心,姿态放得很低,什么要求都能答应,她就趁着这股子热乎劲,抓紧让男人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婚姻模式。

她和他一起分担家务,一个做饭一个刷碗,一个拖地,一个洗衣。新婚,总是有甜甜蜜蜜说不完的话,干活也不知道累。

他犯懒,不爱干活的时候,她也不会一边自己忍不住干了,一边还要骂他,结果吃力不讨好。她会说累就歇一会,一会再干好了。态度总是很好,只是绝不惯着臭毛病。

她的婚姻一开始就建立了良好的规则。这所谓的规矩,并不是僵化的执行谁洗碗、谁做饭这样的小事,而是在生活目标和原则上的统一。应该怎样看待家庭,夫妻关系如何定位,应该有什么样的婚姻价值观,等等原则问题,都在两个人走进婚姻之后敲定成功。

好丈夫一直是好丈夫,外人只看得到结果,看不到这其中水里来火里去的磨合。

很多女人的失误就是规则建立得太晚,刚结婚新鲜劲还没过,觉得扮演贤妻良母挺过瘾的,逐渐把家务都承包了下来。等发现男人已经习惯了当大爷,就太晚了。

女人,太能干就是你的原罪

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女人的丧偶式婚姻完全是女人自己惯出来的。她们贤惠无比,骁勇善战,认定家庭和孩子就是女人的全部战场,自己一个人肩负了老公和老婆两种职能,男也做得,女也做得,久而久之,男人就靠边站了。

我姐就是这样能干的女人,她一直看我不顺眼,嫌弃我依赖性太强,“你家给猫咪喂药居然要两个人一起来?我一个人就能干。”她什么都可以一个人干,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我姐夫整天笑眯眯地过着幸福悠闲的小日子,可她时不时也会委屈,觉得自己没人疼,嫌弃姐夫太懒惰,她就没意识到问题就出在自己太能干上。

家庭概念这东西是需要培养的,没办法从天上掉下来。要想让男人建议这种概念,从开始女人就不要那么能干,不要天生就认为家务和孩子是女人自己的,一定要分出一部分工作给男人。

比如给猫咪喂药这种事,你说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搞定,肯定也没问题啊。但有他在身边,为什么不用,为什么让他一个人看着我忙?当我给他传递出,“我很重要,我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认可。只要方法得当,他是很愿意参与其中的。

人的行为一旦形成了惯性,就会下意识的沿着惯性前进。所以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搭配,不能干的女人,都找到了能干的男人,而能干的女人,往往也培养出了不能干的男人。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太能干,就不是女人的优点了,反而变成了一种缺点,它妨碍和排斥着男人进入家庭生活,承担自己的角色。

别要求过高,破坏了男人的积极性

我有位男性朋友,他说自己在儿子小时候从没有单独带孩子出去玩过。这么说,他也属于那种极度不称职的父亲吧?

但他又说了,不是自己不想陪孩子,“是孩子妈妈和我丈母娘不让,她们害怕我把孩子给弄丢了。”

他老婆和丈母娘都十分宝贝这个孩子,宝贝到除了自己,别人谁都不放心带的程度,包括孩子的爸爸。“她们总嫌弃我什么都干不好,我做的事情她们都会返工做一遍。”

这位朋友后来也成了家里的甩手掌柜,不是他不想,而是办事不达标,遭人嫌弃。

做家务,陪伴孩子,都是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技巧,十分考验情绪稳定的事情,男人的天性中缺乏这样的基因,所以他们做的事情按照女人的标准,基本上都会有纰漏。

这时,如果女人总是批评或者挑三拣四,要求男人遵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男人的积极性一定会被破坏,他们就会找到借口,“反正我做了你也不满意,那我干脆不做了。”

为了鼓励男人投身家庭生活,女人真的需要狠下心来,即使弄乱了搞砸了一些事也要咬紧牙关,少批评多赞美,哄笨鸭子上架。

在国外旅游,经常看见那种超级奶爸,一个人带着好几个孩子。他们带孩子的方式十分粗糙,有的爸爸任由孩子在太阳下晒得小脸通红,也不记得把童车的遮阳棚放下;有的爸爸在草地上看书,孩子在一边专心致志的向水边爬,爸爸一抬头,看快爬远了,走过去一把揪过来,照样低头看书;有的爸爸给很小的孩子买冰淇淋,让孩子自己吃,吃得满头满脸脏兮兮的。这种种陪伴方式,全都是我们当妈的看了会暴走的,但可能外国妈妈心大,她们把孩子交给爸爸就不管了,自己只自顾自的走在一边。

相比母亲的细致,爸爸的简单对于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样有益处,适当学会放手,容忍男人和自己不同的教养方式,男人做爸爸会更有兴致。

太贪玩的男人,要釜底抽薪

有位读者曾经咨询我,她烦恼的问题是老公太贪玩,几乎每天都要在外面吃吃喝喝,经常夜里12点左右回家,偶尔通宵不回。

其实婚前这个男人就是这样,爱玩,喜欢和朋友喝酒聊天,K歌之类,但那时男人经常带着她,便没有矛盾。她以为男人没结婚都爱玩,结婚了就好了。结果婚后他照旧那样玩,不着家,她就受不了了。

男人为什么就是不爱回家,阴谋论者大概要猜,会不会是因为家庭没温暖?可她说了:“我使劲对他好,给他端茶送水,捏腰捶背,把换洗的衣服干干净净放他床头,经常变换家里布局,给他端洗脚水,他似乎显得满足,但仍旧同样的玩。”

这种男人是创造丧偶式婚姻中的主力军,他们自私,不成熟,缺乏家庭观念,结婚了也想过单身生活,靠感化是没用的。

他们能在外面这么安心的玩,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家庭放心,对老婆放心,后方大本营稳固,前方将士打仗才有劲。对付他们,就得釜底抽薪。

要让他们知道,女人不会安心等在家里的,女人也有自己的事情,比如朋友聚会、聚餐、旅游,把家和孩子都丢给他,让他尝尝每天在家里等人回来是什么感觉。这不是简单的“你玩我也玩,咱们一起把家拆散”的做法,而是女人要把自己的位置从黄脸婆的身份中摆脱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不做闺中怨妇,才能促使男人反省自己的行为。

婚姻不是单方面的生活,是两个人共同的功课。一段婚姻关系的失衡,常常意味着两个人都站错了位置,就好像跳舞,只要有一个人出错了脚,就步步错。重新调整过,用正确的步伐再次起舞,也许这一次,一切会不同。

自虐式爱恋


她最近爱上一个男人,男人是跟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各种好各种闪亮。但如此星星般的男人,大多已经是别人的了。

因为业务,他们见面的次数频繁起来。一起出入的场合也很杂,娱乐休闲处,公司现场或办公室。常是他开车来接她,再开车送她回去。来来往往间,她暗生别样情愫。

只是她不确定男人的想法,于是开始留心他跟自己在一起的蛛丝马迹。对她笑时的目光,照顾她时的细致,跟她说话时的轻柔,下车时为她打开车门时的体贴。思来想去,似乎觉得他也是有意的。

可是他的立场一定不能先说出喜欢,自己的立场也一样不适宜说出喜欢。这样一想,她便觉得万分痛苦,一份不可能的感情在萌生,而且在她看来,是那么真切。于是再见他时,她的眼神不一样了,语气不一样了。甚至觉得他看自己的目光里,也多了几份幽怨。

开始自己写日记,句句含情,字字带泪。仿佛那人是跟自己是受了莫大冤屈而被现实分开,不能相爱,只能相望,默默把泪垂。如此一来,她变得万般忧郁了,情绪也起伏不定,工作时常走神。看电视电影时,也不再看喜剧恐怖类,而是挑了悲情剧来,只看得一把泪一把涕,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夜里睡不着,起来喝酒抽烟,然后看着窗外天光发白,顶着疲倦去上班。有朋友问起,则是未语泪先流,言说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而那人也是在两难间受着折磨。

后来的某天,心心念念那个人邀她周末一起吃饭。她十分欣喜,觉得要不就勇敢踏出一步,爱就爱了,哪管结果如何。只要是爱,哪怕飞蛾扑火,哪管粉身碎骨。

打扮妥当前去,发现他的妻儿也在。原来他常在妻面前提到跟她共事,一起出入,怕妻误会,特叫了她前来介绍家人一起认识,然后成为自然的朋友和共事人。她的心此刻才觉得是真虐,从前种种想像,在此一一坍塌。

不久后,她又在公司间的联谊会上见到他。他对待所有女同事,都周到细心,眼神温暖,笑容明亮。原来,不过是她自作多情一场。

有时候,你为一个不可能的人或一段不现实的恋情忧伤至极,误以为对方也跟你一样魂不守舍无可奈何,所以觉得那忧伤也很美丽。便一边拼命往那情结里钻一边拼命喊痛喊救命。事实是那边人家云淡风轻毫无邪念,于是你的伤春悲秋就变成了一个笑话。而那些你以为彼此都在受内心想爱不能爱的煎熬,则只是你一个人的自虐式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