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你敢放胆去结婚么?

你敢放胆去结婚么?

发表时间:2020-12-17

【www.qg13.com - 结婚后】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敢放胆去结婚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敢放胆去结婚么?

越来越觉得结婚是一件需要胆识的事。这个决定要做起来既不浪漫,也不简单。

让我好奇的是,这个世上结婚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婚姻呢?

我们会在购买一台手机之前,各种了解,各种比较,硬件配置,操作体验,最后,做足功课,然后下定决心,下单购买,更别提女孩子说起包来的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了。

然而,当我问及婚姻的历史,结婚的原因,很多结婚多年的人,依然是一头雾水,不知为何呢!

崇尚浪漫的爱的人告诉我们,结婚就是一场冲动。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到了时间,不结婚,那就只能分手了。那么,我们有没想过,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在我看来,这个“时间”就是浪漫之爱的强弩之末啊。就是当你即将觉察,你幻想中那个完美的,温柔的,动人的,深爱的爱人,原来也是一介凡夫,身上有着各种你看不惯,他改不掉的缺点啊,如果你们再不结婚,通过一纸婚书让你忍耐忍耐,让他收敛收敛,否则,这种王子公主水晶鞋的故事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于是,挽救浪漫爱的强心针来了,单膝跪地,终身誓言,精美的戒指,华丽的婚纱,似乎只要婚礼足够盛大、隆重,彼此就越能去得到幸福,浪漫与激情就能永远维系下去,但是,所有这些在我心里一直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声音,这不真实,终将幻灭。

浮华过后,那些依仗浪漫的爱为生的人,要怎样才能去面对柴米油盐所揭露的婚姻真相?要怎么才能鼓起勇气去面对一个真实的对方?要如何才能接受“越来越不爱了”的事实呢?

于是,现实的爱来了,“结婚嘛,就是搭伙过日子”,“男人嘛,结婚后都会变的了,哪有男人不偷腥啊”……,上一辈的人贯彻了婚姻的实用主义。

我们这一代人不至于如此赤裸裸去看婚姻,但是,秉持没有物质支撑的爱,风一吹就散了的观点,不在少数。

当然,婚姻制度诞生之初,就在于男性为了能确认财产能被子嗣所继承,失去经济、社会地位的女性得以有所依附而产生的。现代社会,房价高企,生活成本过高,人们需要抱团取暖,这让双方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成为了婚否的重点考察对象。

诚然,考虑物质条件并非过错,但是,一旦满足一定物质条件之后,人的精神需求就会逐渐凸显出来,这个时候,你们之间能够产生让彼此能满足的爱么?你们彼此在一起能够感到幸福么?

这也是很多朋友谈到的,他的条件不错,我要考虑他么?

还有一个观点来了,那就是——想那么多干嘛啊?人到该结婚的时候就要结婚啊!

这个观点对人的影响,有主动的,有被动的。主动的会去积极地寻找适合的人结婚,被动的被裹挟住,比如30岁,比如父母催婚,比如身边的人都结婚了……所以,再不结婚,我要完蛋啦,我要成为卢瑟啦,所以,他们把自己变成了——“合适的人”。

这样一来,婚姻就成了一场大冒险,物质、精神能不能得到满足全都变成未知数,两个恐惧的,孤独的,紧张的,迷茫的人结合在一起,天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既然浪漫的爱,现实的爱,可能都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来看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在于双方能够经济独立,这是摆脱依附、被依附的前提。

但是,我所说的经济独立,不是指一定要达到某种经济积累,收入水平,而是彼此的收入水平能够去支持彼此过上想要的生活,所以,这个前提就不是彼此能够赚多少,而是彼此能清楚自己需要花多少,彼此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否则,再奢靡的生活,同样挽救不了逝去的感情,腐坏的婚姻。

人只有搞清楚自己后,才有资格去谈成熟的爱。

那些清楚自己的人,能够在有限的物质条件里边,去把生活尽量变得精彩,除了男女感情之外,人世间还有很多事情能够激起他们活着的,存在的乐趣和意义,知识,智慧,人文,美景,宗教,艺术,甚至生活里的苦难,他们也能领悟其所蕴含着的意义。

也就是说,他们懂得“自娱自乐”,又能去欣赏美,懂得了美,就能真正地拥有爱,因为真实的爱,就像欣赏美一样的,他们不会自私占有,不去扭曲改变,就像去看日落一般,只要远远看着,就觉得好,因为他们如此真实地爱对方,而不是爱自己心里对爱情的幻想,这就不存在试图去控制对方,改变对方,同时不会感到任何失望。

所以,因为穿透了浪漫的爱带来的幻觉,超越了现实的爱带来的桎梏,在成熟的爱里,对方成了在性上足以提供吸引,在爱上足以满足依恋,在情上足以彼此信赖。

彼此的爱成为一种能源源不断产生能量,让人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情感模式,我想,对于一个成熟的人而言,先要找到这样的自己,然后遇上同样的对方,这个时候,选择结婚,才能真正去印证彼此的胆识。

找到这样的自己很难,遇到这样的对方很难,但是,想到成熟的爱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就让人如此地跃跃欲试,而为此付出的那么多等待,努力,隐忍,克制,都变得如此的值得。

小编推荐

你敢像林心如那样,等到40才结婚吗?


林心如和霍建华大婚,熟悉我的朋友和读者都知道,我基本不关注娱乐圈,基本不跟热点。

可是今天,我想写一想,不是因为热点,而是因为感动,也为自己曾经的年少岁月,一并缅怀,一并祝福!感动不是因为林心如终于结婚了,而是因为她的坚持,以及此刻的美满。

对于很多人而言,认识林心如,基本都源于《还珠格格》,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还珠格格》时,我刚刚上初中,死党燕子坐在我后排,每天早自习时,我们就是偷偷交流观剧心得,放学会我们会一起走,继续回顾剧情,分析着今年会播什么情节,那时候,我们身在小县城,互联网还没普及到我们这里,每天都只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播出。

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小燕子,喜欢五阿哥,十几岁的年纪,正是情窦初开时,偷偷幻想着未来另一半的模样,他要娇宠自己,他要玉树临风,他要卓而不凡,他要满足我少女时代所有的梦。

如今看来,真的有点痴迷,恨不能代替剧中人去爱去哭。其实,那时候,我是不喜欢紫薇的,可能我原本就不喜欢“圣母”式的人设吧!

年岁渐长时,便能把演员和角色分开看待了,我念了高中、大学,曾经的紫薇格格又演了诸多角色,亦是年岁叠长。

再看到她的新闻时,总是或多或少会提及她的终身大事,尤其是赵薇结婚生女后,大家更关心另外两位——林心如和范冰冰的感情问题。

后来,范冰冰也有了李晨,于是,只剩下了林心如!她的终身大事,一直备受关注,而她,一直等到昨天才结婚。

曾经有位姑娘跟我说,她25岁了,还没有结婚对象,心里非常惶恐,觉得自己是剩女了,周围的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在看自己,要是再不结婚的话,压力实在太大了。

我说,25岁是多好的年纪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剩女,女人若想结婚还不容易?眼一闭,心一横,就嫁了,可是不将就才是需要勇气的,你看林心如,林志玲都快四十了,不也没结婚吗?

姑娘不以为然地说,那能一样吗?人家是明星,而且又有钱,当然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了,社会对她们也会很宽容。

事实真是这样吗?前几天,因为文章,我认识了一位演员,她跟我说,我年纪大概比你大一些,工作压力特别大,偶尔休息时,我就喜欢看看你的文章,从中找到自己继续前行的勇气,现在每晚睡觉前看你的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我很认同你的观点。

我很惊讶,因为原先我一直以为看我文章的应该是年轻的姑娘们。

很多人总认为明星有诸多特权,颜值高,赚钱多,粉丝多,一呼百应。其实,我原先的想法也差不多,我曾很羡慕她们的得天独厚。

可事实是,一个人盛名越大,压力就越大,她们享受了多少光环,就承担了多少压力,在这一点上,老天非常公平。

如果说,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结婚,只是家人和周围的人会关注,那么,她们若是不结婚,就是全民关注的事情了,总是时不时地会被拿出来说说,她们要承受的是普通人的千百倍。

还有一位姑娘跟我说,结婚一年了,可是越来越后悔,当初因为年纪大了,不结婚会被大家说,心里很着急,父母也催得紧,于是就和一个条件差不多,可是没什么感觉的人结婚了。

结婚后,周围催促的压力确实没有了,可是突然多了很多关系,原先从不认识的人,都和自己有了亲戚关系,那么多事情要平衡,那么多关系要处理,实在是好累啊!

结婚才一年,感觉就像老了十岁一样,对生活完全提不起兴致来。她想离婚,可是已经怀孕五个月了,她问我,到底是应该把孩子生下来,好好过一辈子呢?还是打掉孩子离婚,然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自然不能给她出什么主意,何况还事关她肚子里的一个小生命,一切只能凭她自己定夺。

在生活中,我一直比较偏爱年纪大了还没结婚的姑娘,我从不认为她们是剩女,更不会认为她们挑剔难缠。

这个世上,多的是屈服于世俗和他人眼光,而早早把自己嫁给不喜欢的人的姑娘,她们毫无朝气,面目模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根据世俗的要求,按时结婚,按时生子,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在现实的要求中,和自己内心隐隐残留的追求中,纠结不已!

可是那些年岁已长的姑娘,她们不结婚,根本就不是被剩下,也不是没人愿意娶她们,她们一样会感受到来自世俗和他人的压力,她们一样会迷茫会惶恐,但是在屈服和坚持自己的内心上,无论压力多大,她们还是选择了后者,不愿意轻易背叛自己的内心,不是自己想要的,始终不肯将就。

我内心钦佩这样的姑娘,每一个不按世俗而活的姑娘,都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非议和压力,只是,终究不愿意将自己这一生随便过了。

只是,在嫁与不嫁中,女人和女人之间也是大大的不同。有的女人,虽然年纪也大,可是内心无比惶恐,也不愿意将就,只是到处哀叹,到处寻找着突然找到如意郎君的机会,然后,一年年地虚度,一年年的变得内心阴骘,脾性阴晴不定。

而有的姑娘,却把心思放在了用心生活、提高自己上,就像林心如,这些年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投拍自己的电视剧,又当制片人又当主演,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她总是默默做好自己,不高调也不迷失。

这样的姑娘,本身散发的光芒就是光彩夺目的,若是选择结婚,必是她心中所爱,若是不愿意结婚,她也能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很多姑娘都委屈地抱怨,婚姻生活不如意,嫁的男人各种不好,当初也不是很喜欢,只不过是因为什么什么才结婚的;还有很多姑娘焦虑又惶恐,怕早早嫁了,自己将来会后悔,怕慢慢挑选,好男人就被其他人抢光了。

可是她们都忽略了一点,婚姻市场并不仅仅是年龄和性别的匹配,更多看的还是自身条件。

当你身无长物时,年轻是你唯一的资本,一旦不年轻了,什么优势都没有了,可是当你把自己修炼得越来越好时,年龄不过是其中一个方面,事实上有见识有眼光的男人都明白,若要一个女人优雅有内涵,是需要岁月积淀的,只看你年龄而不看你其他的男人,本身就是肤浅的男人,你想嫁的难道是这种男人吗?当你年老时,你如何自处?

不要说你现在的生活有多么不如意,嫁的男人有多么像鸡肋,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现在的生活未必是你想要的,却是你自己所选的”,你敢像林心如一样,等到40再结婚吗?

所谓40,不是指一定要等到那个岁数,也许35,也许45,而是指,你有勇气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坚持吗?你有底气去面对未知的人生吗?

幸福从来不是别人的给予,而是自己的努力,当你努力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人愿意带着满满的爱意与诚意来邀你共度此生,那个人,不是你的将就,不是你的妥协,而是你的挚爱!

结婚的人眼都瞎了么?


结婚的人眼都瞎了么?

丑侠

其实一直想写篇关于婚姻的文。

我身边很多人说:毒你真幸福,婚姻真美满,你老公真完美。我一开始还解释:就是俩普通人搭伙过日子,我这个人又比较知足而已,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好:我们经常吵架,一言不合就翻白眼,也有过数次想掐死对方的经历,但我觉得,其实这都是婚姻的必须。

两个独立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总有磕碰的地方,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就不要结婚。

结婚,不是你赢了我赔了的赌博,而是两个人调整心态搭伙走人生路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平等的,独立的心态,而已“爱情买卖”做计较,我还是建议你,不要结婚。

昨天看到丑侠在女侠鵺话(nvxiayehua)发的这篇文,我觉得我不用写了。完全是我心中对于婚姻的所想所念。

丑侠是我的同桌,丑侠的女儿是我的干女儿,丑侠的老公,不是我的老公……如果你想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篇女性视角的深度文章,就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丑侠,是一个比我要深度很多的,三观端正的……女侠。她在等你,你还不去么?

“贱”到底,才能令男人放胆追


她问:“怎样能令男人放胆追求自己?”

我答:“你很有魅力,或者你很随便。”

不要以为你借个胆给对方,对方就会够胆追你。很多案例是,明明女生已经给够胆,差点连肾都割下,对方还是迟疑不决,最后无声消失,连影都见不到。

能令男人卸下包袱的女人,要不极度出色,脸蛋漂亮,身材出众,气质味道超凡脱俗得让人轻易心荡神驰,让男人忘却面子与原则;要不,就非常随便,不计较,脸上写着“欢迎骚扰”四个字,泡她比用免费WIFI都方便,连登记都不用,说上就上。

所以说,世上最烦恼的女人就是中间那一大群,高不成,低不就,姿势尴尬,既无法攀上更高一格,又不愿降格将就。最后待在原地、四大皆空的,往往就是这一群大多数。

能让男人放胆追求的女人总是没有后果的女人。什么叫没有后果?女人太漂亮太出众,男人不过是烂命一条,蚂蚁撼大树,明知死路一条,输是必然,打和即赚,即使偷鸡不成,折腾一场,亦已够回味一辈子。这就是没有后果了。

另一种呢,则是吃了既不粘牙也不塞牙的那一种。反正男人追她一定不会失败,失败了也不会被人说三道四。这种女人不必国色天香,但求某方面有点吸引,已经足以让男人动心且动身。

让女人失望悲愤的事实是:很多时候男人随时就爱的女人,都是那些可以轻易亵玩的女人。你须知道,男人天生就是一摊烂泥,太漂亮的高级名牌西装他要天天正襟危坐、斋戒沐浴才能穿上;他宁可舒舒服服地穿着牛仔服乱爬乱滚,弄脏了也不怕,反正也不值钱嘛。

当你知道原来只有可以放胆让男人亵玩的女人才能令男人不怕后果放胆追求,你,还有什么话说?

敢离婚,你才能挽救婚姻


她还是不敢离婚

小西是我很好的朋友,她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只是她一直陷在婚姻的痛苦里不可自拔,让我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悲伤。

小西和小东结婚三年了,小西总觉得自己非常不幸福,常常以泪洗面,几乎每天都想离婚。

她真的很不快乐,这段婚姻在她心中简直就是个灾难。她看到别的情侣手拉手散步,会黯然伤神;看到闺蜜在朋友圈晒老公送的礼物,内心会翻江倒海;看到那些果断离婚,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朋友,她也羡慕不已。

她每天都要阅读大量婚姻心理学之类的文章才能平静入睡。渐渐地,她感觉自己的爱都快枯竭了,没有力气爱了,也不想再研究婚姻了。

她觉得无论做了多少努力,她老公永远只是那句话:我反正就这样了,你如果不想离婚就拿出行动来,做得更好一点。她真的更努力了,婚姻却没有朝着她期待的方向发展。

不知不觉,他们分居两年了。可即便如此,她还是不敢离婚。

你为什么不敢离婚?

我不止一次问她,你觉得这么痛苦,为什么还是舍不下这段婚姻?

她给我罗列了一大堆理由:

1.舍不得孩子,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原生家庭;

2.怕离婚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了;

3.不知道离婚后去干什么;

4.怕爸妈接受不了;

5.只要我再努力一点,他就会回心转意的,人心总是肉长的呀;

6.我觉得自己还是爱他的,爱就该无私付出啊。

…………

她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或许这一切在有些人眼中不算什么,可她眼中流露出来的恐惧,茫然,无助,无力感却是那么地真实。为此,我特意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在婚姻中感觉十分痛苦却依然不敢离婚的不在少数。

你为什么不敢离婚呢?两个字:恐惧!

中国有一句古话:天无绝人之路。在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一切都充满朝气和希望。那时候我们总觉得没有达成不了的愿望,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在这个女人顶半边天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会因为那些原因踌躇不前呢?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只是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从此,无力感如影随影,让我们变得战战兢兢,投鼠忌器。

日子渐长,这种无力感越来越强烈,而深藏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就是无力感的养料。恐惧就是没有勇气,对应着无力感,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负能量。

你在恐惧什么?

只是,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心理学家给毁灭婚姻的三个恐怖分子编了个号:一号,毁灭性焦虑;二号,分离焦虑;三号,道德焦虑。

最可怕的是,这三个家伙并不是在我们结婚后才来到我们心中,它们其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在那里了。

心理学的普及让我们越来越了解到,其实成年期的许多问题可以从我们的童年经历中找到答案,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发生的每件事都会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长大后,我们会以何种心态与这个世界相处,其实早已注定。如果我们不能够意识到童年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时会陷入痛苦,不可自拔。

所以,我们在一段破碎的婚姻中挣扎的时候,其实是心底的内在小孩在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一.毁灭性焦虑

这种焦虑到底是什么时候在我们心中发芽的呢?

在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里,他无法把自己和妈妈区分开来,他的世界是一个不分你我的世界。在人生的最初阶段,生命是很脆弱的,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了巨大创伤,或者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孩子内心就会有一种自己要毁灭的焦虑感,这种焦虑就是毁灭性焦虑。

被疏于照顾的婴儿长大后,内心深处就留下了毁灭性焦虑的阴影,如果成年后面临婚姻的破裂,她内心的毁灭性焦虑感就会被激活,她会觉得如果离婚就是世界末日了。这样的人,会过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有些人甚至会焦虑恐惧到自杀。

二.分离焦虑

八九个月的孩子开始建立依恋关系,他们会特别粘着妈妈,害怕跟妈妈分离。在这个阶段,如果母婴关系不稳定,妈妈对孩子忽略,孩子的内心就总是忐忑不安,最后留下了分离焦虑的病根。

成年后,只要面对人生的分离场景,她的内心就会哆嗦。而离婚是人生重大的分离,在这样的时候,一定会激发强烈的分离焦虑,所以她就会死死抓住婚姻,不愿面对分离恐惧。

三.道德焦虑

孩子3岁以后,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开始建立,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就会使孩子内心形成过度的自我控制意识,道德感太强,压制了内心其他的需要,就形成过度压抑的性格特点。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面对离婚可能会产生强烈的道德压力,觉得离婚很丢人、给家族抹黑等等,这样的评判会让她很怕离婚。

当我们没有发现这些深层原因的时候,我们会说因为不舍,不敢,不知道,不愿意,甚至会说是因为爱。可是再怎么说服自己,却依旧被深深的无力感包围,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其实内心回到了一个无助小孩的状态。

无力感是如何毁灭我们的婚姻的?

女人们扎堆总会有对老公说不完的不满,而当我们诉说不满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很痛苦,委屈的。痛苦,委屈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情绪。

当我们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外界是伤不了我们的。只有当我们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外界才能够肆无忌惮地伤害自己。

朋友小西经常找我们倒苦水,还控诉他老公动不动就家暴。有一次甚至被连扇了十几个耳光。我问她,你为什么就这样任他打呢,难道不会躲开吗?

她说,害怕。平时说话她也是小心翼翼的,处处顺着他老公的意愿,只因为害怕被打。她整日生活在这种恐惧中,虽然做了很多,但老公却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都说男人是惯出来的,当她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时候,并没有换来对方的关心和认同。人的本性是恃强凌弱的,卸掉所有装备的女人们往往会在这样的婚姻中吃尽苦头,却不敢反抗。

怎样摆脱内心的无力感?

无力感是一种内心感觉。手指头被针刺破了会痛,觉得无法应对现实困境的时候会觉得无力,然而离婚却不是一件无法应对的事情。这世上有太多太多活得无比精彩的单亲妈妈,离异女人。

今年娱乐圈最励志的单亲妈妈代表当属钟丽缇。年过四十,离过两次婚,三个孩子,却依然不会妨碍她嫁给比自己小16岁,帅气无比,温柔体贴的小鲜肉。无论经历了什么,她永远给人感觉火辣性感,青春活力,甚至感觉有些单纯。

她让我们明白,离婚也许并不是毁灭,而是开启另一段美好生活的起点。

所谓婚姻,不过是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之前写过一篇叫《一段美满姻缘到底靠什么赢得?》里说过,只有三观匹配的人才能缔结一段健康美满的婚姻。有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散了,可能并不是因为不爱了,只是因为彼此走到了不同的地方。

当我们抛弃了内心的无力感,就会发现自己是完全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的。婚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正能量(有力量)的人会积极想办法;负能量(无力感)的人则只会抱怨委屈。有的女人跟谁结婚都会很幸福,因为她会永远做一个积极创造者。

我相信,朋友小西如果能够正视内心虚妄的恐惧,变得自信起来,多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段婚姻,就算最后不一定在一起,也至少能够做到好聚好散。

敢离婚不是想离就离

最后我想说,敢离婚不是说二话不说,想离就离。婚姻中有些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问题来了多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如果觉得实在无法忍受,在这段婚姻中感觉特别痛苦,无需顾虑。懂得放手,其实更是对孩子,对自己,也对伴侣负责任。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我们的成长中必然会经历一些创伤,创伤使人感到挫败,如果一个人长久陷在挫败感里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很难经营一段成功的婚姻。

婚姻,到底是在一地鸡毛中破碎、消散,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发光,成为“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海伦凯勒曾说过: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我们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相信自己能够拥抱美好,那么美好一定会住在我们生命中,在婚姻里。

你敢当个后妈么


师妹佳珍前两天跟我说,刚带女儿从香港回来。同行的人看她管女儿的方式都目瞪口呆,纷纷问她:是亲生的么?真的不是后妈?

女儿西西要吃桃子,看旁边的小朋友都让妈妈把皮弄掉再吃,也要求妈妈这么做。佳珍跟西西说:你有两个选择,一可以不吃,二自己把皮处理掉。

这样的娘西西不是第一次见识,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跟她说,我是抱不动你的,出去你必须自己走路。不仅仅要自己走路,四岁半以后出门还被要求自己拉箱子,自己背包。

佳珍原来买过一个拉杆箱自己用的,女儿五周岁以后她发现,这箱子西西用刚好,所以出门就让西西拖着,机场拿行李,传送带拿上拿下也是西西自己搞定。

对这个娘没啥指望的西西有关桃子的要求被驳回后不声不响用牙齿把桃子皮啃了吐掉,终于吃上了桃子。

佳珍不想早起,早饭也就不吃了,可西西想吃。佳珍就跟女儿说:你去找一下我们一起来的那些人,哪家人去吃早饭,你就请他们带你去。“可是我去哪里找他们呢”?“你可以到大堂等着,看到他们就跟他们说我想去餐厅吃早饭,他们就会带你去了”。

西西觉得这样很麻烦,以后每到一个酒店就问清楚早餐厅在几楼,第二天一早可以自己下来吃早饭。

很多人认为旅游要带了孩子就完蛋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甭想好好玩,但西西一定是个例外。

佳珍有一次带西西去云南,西西很认真地要求佳珍:妈妈,我们能不能备点吃的东西?傣味菜除了米饭都是辣的。同行的家长一直为这事儿焦虑,孩子怎么办?

只有佳珍完全没有为西西特殊处理,没有带她去肯德基麦当劳或者西餐厅,她跟西西说:如果你不会吃辣,你的人生将会失去很多快乐新鲜幸福的体验。即使你现在不适应,你也可以学着少吃一点。西西于是就开始了人生对辣的征服,怀着寻找快感的心。

我跟佳珍说:哲学系的女生,就是洗脑厉害,哪个角度都能找到偷懒的方式。她嘿嘿地笑,然后说:为什么小孩就不能吃辣呢?自我禁锢么!

我始终觉得佳珍的做法有懒的一面,但我无法坚定地认为这种懒是错误的。

西西明年要上学了,佳珍准备送她去一个不太注重成绩的双语学校。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不一样,它是给中国籍学生的,要接受义务教育,用法定的中国教材,也要参加会考,但理念上完全不同。它基本不在意会考成绩,是另一种教学模式。

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会约谈家长,除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以外,还要看家长对这种理念的坚定程度。因为进了这个学校,基本就断了在国内参加高考的念头。

西西如果要上普通的民办学校需要参加一些考试,满足一年级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比如一分钟跳绳能跳多少个,有什么特长,有多少奖状。这些不是绝对的要求,但会影响到进入一个选拔的门槛。

而这个双语学校教学的理念认为,这些没训练过的人是达不到标准的,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标准,很早就要开始准备这兴趣那兴趣,而对于孩子,这些很可能只是伪兴趣。

他们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更注重身体健康,没有短板,平衡发展,不会过分强调和拔高孩子的特长,孩子的特长会在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那时再发展真正的兴趣特长,而短板则可以被原谅。

这个学校还认为一定要重视大球,因为大球是团队项目,意味着社交,协作精神,交友和输的体验,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学习一个大球项目。

有朋友觉得她不负责任,认为上普通的学校可以给孩子更多选择:在国内读书或者出国,她的做法无疑断送了女儿的一个选择。佳珍说:为什么要有这么多选择呢?我又不是逃避,我只是选择了另一种体系。

我曾经问佳珍:你是不是怕麻烦?这考那考,各种排名,孩子上学,大人跟着受折磨。送进双语学校,不用次次考试跟着紧张,只要埋头赚钱,到时有钱送去国外就行了。她说这么说好像也不算冤枉。

如果要让西西进好的学校,就要去买学区房,我们现在还算创业期吧,学区房那么贵,只能买个小的。我不想住那么小的房子,为了孩子读书这么多年去住一个小房子我接受不了,所以只剩下一个选择,读民办。

普通的民办竞争激烈,为了让孩子跟得上,上6个兴趣班是非常正常的,包括语数外什么的。你必须有特长啊,而课外学和不学会差很多,比如你不学奥数,肯定就不会。她说对这个现状非常抗拒,也许是自私,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想去实现,不想在教育这个事情上花这么多精力。

她宁可花时间带西西去旅行和玩,也不想陪她做作业。所以,她决定每年花七万块钱送女儿进双语学校,总比买学区房有性价比。

佳珍带女儿的方式跟一般的妈妈确实不同,她也没有有意地要把女儿培养得独立,而是她本身就是一个不那么纠结焦虑的人,了解她的人比如我,盖住名字我都能知道这事儿是她干的,就像很早的时候,她想住很大的房子,买不起,她就不买了,去梅家坞租了个排屋住。

很多朋友去了后说:空气好好啊,选择好好啊,可是回去后还是节衣缩食地去付按揭。

那么多的家长泪眼婆娑地跟孩子说“我为了你,我们都是为了你”,佳珍却一直在说:我不想为了你住小房子,我不想为了你放弃我自己想做的事,天天陪你做作业。

亲妈后妈只是一个很传统的概念,后妈粗放很容易被指责,而实际上很可能是理念之差。佳珍并不是逃避一切做娘必须做的事。比如之前她犹豫要不要让西西住校,一个师兄跟她说了一段话使她放弃了让西西住校的念头。

师兄说,天天和孩子接触比一星期接触一次好。在学校有负面情绪,不住校可以当天交流,化解情绪。孩子记性差,五天后回来,孩子为什么有负面情绪的事情都忘了,只剩情绪了。

还有一件事也许是其他家长都没注意的事。很多内向的孩子都不太会表达自己,这会让自己的情绪没有出口。所以在小时候,家长一定要帮助他们表达。

比如西西哭了,佳珍就会问她:为什么事情哭?你现在是哪一种感受?是委屈吗?哪一种委屈?是被冷落了,还是被奶奶骂了?在表达的过程中,孩子理清了自己,也释放了。

以亲妈之身心,跳到后妈之行为,也不是人人做的出来的。

各位根据自己的段位,量力而行。

结婚就是去认领同类的家庭


讲述:

晚睡姐,我和我男朋友从相识至今有十年了,我有稳定的工作,他没有。他家条件不是很好,妈妈不识字靠卖菜维生,他爸爸在家不做事。我男朋友也没工作在家一年都没做事。我妈不喜欢我男朋友,原因是男方没有工作,再来是家庭条件不好怕我受苦受累。之间我和我男友也分分合合过,现在处于矛盾期,我是要坚持和我男朋友在一起我家人不开心反对。我不和我男朋友在一起,心里空荡荡的。我男朋友对我很好,但是我对他家人没什么好感。因为我和我男友之间小矛盾吵架他妈妈总会插手说我。我不爱去他家。这样的情况下,我自己也很矛盾。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晚睡姐,帮帮我。

晚睡回复:

前几天有个女读者问我一个问题,“是不是老一辈的人衡量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经济上好不好呢?”

她正在读大三,和男朋友谈了三年恋爱,对方学历不高已经在家乡工作了,现在她家里反对,理由是对方工作不稳定工资不高。她觉得男友很努力,也上进,感觉父母就因为他现在经济能力差就否定了他。

我回她,“经济问题当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指标,但是在经济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能力问题、阶层问题、家庭问题。”

在中国,阶层固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父母是白领,家庭是小康,孩子很少能够跌落成蓝领。而父母是农民或者工作,家里贫困,孩子想要摆脱出来,也是千难万难,往往要经历非常艰辛的挣扎过程。

一个人有钱没钱并不代表这个人有素质没素质,但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你的学识、身世、背景、人品、能力、人脉,都是可以换钱的。所以反推过来,赚不到钱的人,往往在这些方面是欠缺的。

另外在中国,不是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比钱更大的是权利,还有人脉,以及社会地位。

有些生意人,最喜欢女儿找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工作稳定,有一定权利的对象,为什么?因为这可以进行资源交换,光有钱有些事也做不成。

在同样经济程度中等的家庭中,是首选一个当官家庭,还是首选一个批发海鲜的家庭?老派的父母都会说,要选当官的。为什么?因为体面,有社会地位。

这些问题,是很多年轻人在择偶过程中忽视的,尤其是女孩。那些觉得自己不物质的,不看重现实的姑娘,常常也连对方的家庭、学历、阶层都一并忽视了。

当年我也是一个不物质的女人,我现在也不物质,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平生最讨厌算账,家里有多少钱经常都算不清,还总是装作自己挺明白的让先生给我报账,“说说吧,咱家股票账户里还有多少钱?怎么炒的,亏了还是赚了?”其实他和我说我也记不住,都是装的。

但我懂得看人,看家庭。

一个家境平常的知识分子家庭,比一个有钱的暴发户更值得选择。前者是和我近似的生活环境,更容易沟通,后者则是我应对无能的一种存在。

我可以和他白手起家,从零起步,只是要确定两个人都有事业的发展空间,未来有上升的渠道,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很多婚姻悲剧的发生,都不一定是因为钱的纠葛,而是选错了一个阶层,走到了不适合自己的阶层之中。

比如有姑娘从衣食无忧的小康家庭走到了状况较差的蓝领家庭,两个阶层中的生存规则和逻辑完全不同,姑娘追求的要享受生活,讲究品质的理念,在对方看来就是臭讲究,不务实,而对方的粗声大气,风风火火,在姑娘看来简直就是没素质,这南辕北辙的东西怎么往一起揉?连中和的可能性都没有。

回到你的问题上,你男朋友没有稳定工作并不是最要命的。叫人担忧的是他所在的阶层,妈妈不识字,父亲一辈子游手好闲,然后儿子也不工作的家庭是个什么家风?你能指望他们家通情达理、宽厚善良吗?你知道怎么才能和他们沟通吗?

现在她妈妈已经暴露出极品的倾向,“我和我男友之间小矛盾吵架他妈妈总会插手说我”,你能怪她吗?那就是她的素质、她的境界,她一个不识字的卖菜小老板,你指望她能做到多好?

像这样混街头的小商小贩基本都很泼辣,他们要应付城管,要对付不讲理的顾客,甚至还要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碟以便缺斤少两,早就锤炼得铜墙铁壁,所向无敌,她的战斗力是你无法想象的。

他们这样的家庭,适合配一个市侩的、粗俗的,十分有战斗力,来自同一个阶层,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儿媳妇,他们的世界中有相同的生活方式,都够精明、算计,那对起阵来谁都吃不了大亏。

如果你向往体体面面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文明的环境中,就不要选择他。否则,你很容易变成秀才遇到兵的状况,被他们生吞活剥。

我们部门也有几个结婚若干年不等的同事,我从未从她们的口中抱怨过婆媳矛盾,因为双方家庭条件均等,父母年龄身份相当,都通情达理,凡事商量着来,哪有那么多麻烦?生活顺遂,女人容易显得年轻和滋润。

而选错了人的我也见过,早早地就一脸愁容,成天揪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人生境界和格局越来越小。

恋爱对于女人,常常以“谁对我好我就爱谁”为标准,这没错,但只看好,不看家庭、出身,忽略现实,即使有爱,也早晚会消磨。

结婚,说白了就是认领和自己是同类的家庭,你从一个家庭中走出来,终究还是建立一个和过去类似的,你更习惯的家庭,才能过得好。

你敢比你的父母更幸福吗?


你敢比你的父母更幸福吗?

前段时间,国民老公王思聪在分答上的回答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网友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你的人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他答:这个问题挺简单的,作为首富的儿子,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能超过父亲。所以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有生之年,超过我父亲成功的高度。

他非常坦诚,这辈子取得超过首富父亲的成就确实是他此生最大的挑战。

我忍不住想,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我们能够轻易超越我们的父母吗?比如比父母事业更成功,比父母更有钱,比父母生活得更幸福、快乐。这是不是也我们此生最大的挑战之一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父母的特质(包括身材、长相、气质等)会遗传给孩子。另一种扩大一点的解释是,中国是个拼爹的时代,阶级固化严重,我们难以超越自身的阶级,寒门难出贵子。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会有第三种解释,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它塑造我们的人格、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模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挣脱家庭的烙印,活出跟父母不一样的自己。

我想重点讨论第三种解释,我们能否超越我们的父母?如果能,该如何做才能超越?

先讲两个小故事。

小明是我的一个朋友,30岁的男性,多年来,他的职场发展之路都非常不顺。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私企做销售,刚开始业绩做得很好,底薪+提成就能轻松过万,但挣了钱之后,他不知道该如何更合理地花钱,不是请朋友喝酒吃饭,就是玩游戏买各种装备,或者买最新款的手机、电脑,每个月的收入都被他挥霍一空。

当公司老板准备升他做销售经理时,他却忽然辞职了,理由是厌倦了销售,他想转行做其他的。接着,他找了一份外企采购的工作,这份工作刚开始他也干得很出色,但是公司里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他的领导陷入混乱的权利斗争中,并把他当成一枚有力的棋子,对此他很不爽,再一次选择离职。

后来,他和朋友一起创业,开了一家做软件的公司,经过快一年的辛苦打拼,公司盈利了,赚了几十万。再后来,有个朋友介绍了一个项目给他,这个项目很大,问题很多,并不是他这样的小公司能够处理的,但是他还是接了下来,做了几个月,项目无法如期交付,与客户的关系也闹僵了,客户不肯给一分钱,他的公司亏损了二十几万,更糟糕的是,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的合伙人带着公司的钱跑了,怎么都联系不上,他又变成了穷光蛋一个。

在一次闲聊的过程中,小明问我,我的职业发展怎么这么不顺?我怎么总是挣不到钱呢?我很好奇,便问他,你爸爸能挣到钱吗?他愣了一下,说,我忽然发现我和我爸爸一样。

小明的爸爸年轻时是个泥瓦匠,先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在各个乡镇上盖房子。结婚之后,开始单干,给人砌墙、盖厨房、搞装修,收入还算稳定。当家里经济条件稍好一点,他会去包工程来做,自己带几个建筑工人干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包工程他都不挣钱,除去工人的工资,所剩无几,有的时候大老板还拖欠他工程款,甚至赖账,他不得不自己贴钱给工人,搞得家里经济很窘迫。

再后来,小明的爸爸开始转行搞养殖业,养鸡、养兔子、养螃蟹都干过,可是养殖业也很不稳定,经常受到天气和动物疾病的影响,比如原本一两百只鸡马上到了可以卖钱的时候,却生了一场鸡瘟,死了一大半。所以,多年来,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总是时好时坏,小明的印象中,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有钱的日子总是很少,而妈妈也总是抱怨家里穷。

小美,十二岁之前的家庭记忆总是充满了争吵和暴力。她的母亲19岁时经媒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大自己5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小美的父亲。结婚没有多久,小美的父亲开始在外沾花惹草,母亲常常为此与他发生争吵。父亲还喜欢喝酒,每次喝了酒之后,就会无缘无故地指责妻子,甚至动手打人,常常把妻子打得鼻青脸肿。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半岁的小美,为了孩子,小美的妈妈一直默默忍受着家庭暴力,一直没有提离婚。每次父母争吵和打架时,小美都躲在角落,害怕得瑟瑟发抖。小美十二岁时,父母离婚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父亲偶尔来看看她,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高考小美考了一个很不错的分数,填志愿时,她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城市上学。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薪资高,自己又满意的工作,留在了城市里,并且和大学时的男友小宇结婚了。

婚后,小美和小宇幸福生活了大半年,直到小美把老家的妈妈接来共同生活。妈妈老在小美面前说小宇的不好,说他不讲卫生,生活习惯不好,工作不努力,不会挣钱,不会讲话等。妈妈和小宇也相处不好,总是挑他的刺,有时小宇被说烦了,会回两句嘴,或者不理睬丈母娘,而这时妈妈又会在小美面前念叨,说小宇不尊重她,嫌弃她,不想她和他们住一起。时间久了,小美看丈夫也觉得他浑身是毛病,哪哪都不好,也觉得丈夫对自己的妈妈不够好。她平常不是对丈夫横挑眉毛竖挑眼,就是和妈妈一起抱怨小宇的种种不是。时间久了,丈夫和她的关系也越来越糟,两个人开始变得没话可说,然后慢慢地分床而睡。

婚姻的不幸,影响了小美的情绪和工作,她不知道为什么原本幸福的两个人会走到如今这步田地。

小明和小美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但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小明为什么职场发展不顺利?为什么一直挣不到钱?如果小明事业顺利,变有钱了,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他的家庭长期以来一直经济窘迫,他对成为有钱人会有信心吗?如果他成为了有钱人,是否会有背叛父母的嫌疑?

小美为什么婚姻不幸福,如果她的婚姻很幸福,对于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她的母亲是一个遭受家暴伤害,婚姻不幸的单亲妈妈,如果她生活着很幸福,是否会觉得对不起母亲呢?

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是畅销书作家与学者,也是国际公认的心理治疗大师,他在个人的传记纪录片《欧文·亚隆的心灵疗愈》中说到:“不管他现在多么的成功,自己的作品如何的畅销,他总觉得自己缺少一种成功的根基,他仍然对自己成功中的某些部分感觉虚无缥缈和不安。”

他的这种感觉与他的家庭密切相关。亚隆的父母都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是文盲,他觉得很没面子。他的父母在贫民窟开着一家杂货店,为了生存,终日忙碌着。他一生中努力要从贫民窟中挣扎出去。“年幼的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给予他引导,带领他前进。在成长过程中欧文·亚隆与母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他的母亲是很一个很不容易亲近的人。她并不懂得去赞美别人,很少会赞成欧文·亚隆的所作所为,却又不知道他该做些什么。”

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中,他写道:“为什么在我生命的最后还要问:‘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 难道——这样的可能让我感到惊恐,难道我的一生都以这名可悲的妇人为主要观众?终我一生,我都想要逃离、躲开我的过去——犹太小村庄、统舱、犹太区、犹太教徒祈祷时披的大方巾、黑色的犹太长袍和杂货店。终我一生,我都追求解放和成长。难道我既没有逃脱我的过去,亦未摆脱母亲?”

“我多么嫉妒父母亲慈爱、慷慨、和蔼的朋友。然而他们却很少想到他们的母亲,既不常打电话问候,也很少探望、梦到甚至想到她们。而我却每天都得一再地把母亲的身影从心中洗涤除尽,甚至连现在,她死后十年,还经常出于反射拿起电话想打给她。”

如果我们的父母贫穷、匮乏,我们有让自己生活富足的根基吗?

如果我们的父母婚姻不幸,我们对自己拥有幸福的婚姻有信心吗?

如果我们的父母是文盲,他们从未肯定和赞美过我们,就算后来我们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功,我们会从心里觉得自己足够好吗?

……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否定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

我们很多人想超越自己的父母,想要取得比父母更高的成就,想要过得比父母更幸福,想要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但是却始终无法摆脱家庭的烙印,始终无法荡涤父母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重复着与父母相同的命运,最后成了与父母一模一样的人。

有很多人继承了自己父母不幸的人生,他们常常搞砸自己的事业、爱情、婚姻、人际关系……即便一时拥有了美好、成功和幸福,他们也学不会经营和珍惜,总是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折腾,最终导致失去原本可以拥有的幸福。

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拥有一种“我不值得感”“我不配得感”。

有的女性交往了几个男朋友都是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甚至容易跟渣男纠缠不清,遭遇渣男的情绪虐待也不选择离开,而面对那些追求自己的优秀男性或好男人,她们会本能的逃避。她们的内心是自卑和不安全的,不相信自己配得上优秀的好男人,也害怕一旦拥有这样的好男人会被其他女人抢走。

前文提到的小明,他之所以事业不顺,赚不到钱,并不是他没有挣钱的能力或者他不喜欢钱,而是从小拮据、窘迫、不稳定的生活一直是他习惯的,这形成了他固有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自己配不上,或者不值得拥有更富足的生活,物质丰盛之后所带来的自由和快乐的感觉是他不熟悉的,而不熟悉会让他感到不安全和焦虑。

还有的人每当要获得成功,如考试通过、升职加薪,快要结婚、投资即将升值时却总是功败垂成,无论他们遇到多少好机会,他们都会错失。

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我不值得”的心态:我不值得有这么好的工作,不值得有这么好的爱人,我不值得有这么多的财富……当一个人内在自我价值感匮乏时,就算外界给予他再多的成功与幸福,他也无法hold住。

有的人没办法超越父母的生活模式,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深处对父母有一份巨大的忠诚感。

我曾参加过一次奥南朵的工作坊,当时她在做一个个案,案主是一位男性。他的母亲一直以来都因为没钱而辛苦奔波,四处打工,常常跟他抱怨自己命苦,没钱,在大家族里被人瞧不起。他在意识层面很想多挣钱,让自己的母亲过上好日子,但是却事与愿违,他在工作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做生意常常亏钱或者被人骗。当奥南朵找了一位女性学员作为他的母亲,站在他前面,让他对着这位女性说:妈妈,我知道你的人生很苦,但我的人生不一样,我会比你更有钱,生活更幸福。他却难以开口,迟迟说出不出来,仿佛有一团铅块堵在他的胸口,然后他泪流不止。

前文提到的小美,我曾问她,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婚姻会不幸福吗?她答,因为我总是挑剔我的丈夫,对他不满意。

我问,你为什么会对丈夫不满意呢?她答,受了我妈妈的影响。

我问,为什么会受妈妈的影响?如果你和妈妈的想法不一样会怎样?小美微微吃惊,然后缓缓地说出这样一段话:如果我和妈妈的想法不一样,我会觉得对不起她。我妈是个婚姻不幸的女人,她被家暴,后来离婚,工作也不好,现在60岁了还是孤身一人。我大学离她那么远时就已经觉得自己很不孝了。如果我的婚姻很幸福,对比之下,我妈妈就更加不幸了,我会感到很内疚。

于是我问:所以,你为了让妈妈不要那么不幸,就把自己搞得和他一样不幸?

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说过: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不断的自责与内疚。他称“害怕成功”为“亢龙有悔。”成功者会有的内疚感。

如果父母是失败的(比如事业不行、婚姻不幸等),子女却获得成功,有时这个成功会让子女有内疚感,这个内疚感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忠诚。

我们在意识层面上清楚地认识到父母不好的部分,我们不认同的部分,我们想要超越父母,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是潜意识层面上,我们对父母有一份巨大的忠诚。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份强烈的归属的需要,当我跟父母一样,我就属于父母,父母就会接纳我,爱我。当我们比父母过得更好,比如比父母更有钱,更快乐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中会有一份内疚感,仿佛自己背叛了父母,自己是个非常不孝的孩子。

私以为,衡量父母与孩子关系健康与否的关键在于,孩子在多大程度上离开家,去过自己独立的生活,去活出他自己。好父母的天职则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则是接受成年孩子的背叛与抛弃。

过去不好的事,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一个人的成长,是认识自己,摆脱病态家庭的阴影,解除自己思维中的限制与束缚,活出自由自在的自己的过程。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

幸福属于勇者和强者,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高,可以驾驭得了幸福,享受得了幸福。幸福也属于拥有一颗自由之心的人,他们敢于走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固有模式,去尝试、去冒险、去体验。

超越父母,活出自己,可能是我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挑战。

问问你自己,我敢比我的父母更有钱,更成功,更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