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为何中国女人的婚姻格外难?

为何中国女人的婚姻格外难?

发表时间:2020-12-24

【www.qg13.com - 女人婚姻情感语录】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何中国女人的婚姻格外难?",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不知从哪天起,娱乐圈的明星们越来越愿意自己主动公开恋爱、结婚、生子的消息,前阵子Angelababy和黄晓明的大婚简直是全程直播。可怜那隐婚多年的华仔和成龙大哥,要是放在现在,他们的媳妇没准也不需要东躲西藏了吧。

整个娱乐圈越来越趋于“正常”,明星们结婚生子再平常不过,粉丝们不但不吃醋,还会爱屋及乌,翘首以盼各种秀恩爱、育儿经、全家福。

女明星嫁豪门也不再是标配,与其在各类纷争中纠结,或者把有限的生命花在无限的生子上面,或放弃自己的事业。

现在女明星们更偏向于选择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人,共同进退。甚至选择不如自己红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张太蔡少芬和老公张晋的例子就颇为动人。

香港知名女星蔡少芬嫁给了名气不大的武术指导张晋,不被外界看好,但两人一路相互支持。

当然,利用自己的名气造势,吸引来各种各样的广告商和社会资源是明星们公开自己生活的目的之一,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明星们能淡定过好日子,还乐于分享积极健康的婚姻相处之道,“贵圈”越来越清静着实是一大趋势。

在这个回归理性的年代,仔细想想,我们对婚姻依然是有一些误区的:

标签盖过个性

尽管到了这个年代,中国人还是喜欢给人打上标签,用粗暴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对女性来说,二十六七岁未嫁便是“剩女”,三十多岁已经快成“豆腐渣”,四五十岁自动隐形。

稍有一点与众不同都成了受欢迎的阻滞,工作太拼搏不行,年纪太大不行,离异带着孩子更是成了“滞销品”。忽略了被标签盖住的个性,忽略了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才有Facebook的CEO扎克伯克娶妻时大家错愕的反应,尽管两人伉俪情深,妻子普莉希拉更是哈佛毕业,还是一名专业医生,我们关注的依旧是他妻子不那么完美的外貌。

对男性的价值衡量也往往停留在工作体不体面,财产丰不丰厚,学历高不高,如果三个条件没一个沾边,遭丈母娘白眼是板上钉钉了,甚至很难拥有一位丈母娘。

我以为对方的不可或缺性远远大于社会赋予的价值标签,爱情永远是第一步,接着要考虑价值观是否一致,是否能做到互相尊重、足够的包容和理解等等。

对于是否准备迈入婚姻还不确定的人,可以参考文末纽约时报的婚前十五问,虽然年份有些久远,但是这些年不少心理学家都还在沿用这份问券。它涵盖了很多需要思考但往往没想过的问题,绝对不是收入、年龄、身高这么苍白。

女性独立被过分强调

我们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鼓励女性独立自强的声音,我一直坚信女性独立永远是女性生活幸福的第一步。不过从妇女劳动参与率达到80%,位于世界前列可以看出来,社会的这种要自强的励志有些矫枉过正。

独立并不等于女性就要硬梆梆冷冰冰的与男性划清界限,也不是心念着要自强,却难以享受这份独立,有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苦大仇深。

有一位朋友做着她并不满意的工作,每天都很痛苦,我问她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她说,如果要转换工作的话可能有段时间要闲赋在家,这样就会被人瞧不起。

原来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首要条件,反而看上去独立才最重要。所以就有那么多勉强还算有份工作的人,理所当然地指着全职太太的鼻子说,看这个人有多懒。

我读硕士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美籍华人妈妈,她为了更科学地教自己孩子说中文,报读了对外汉语课程,她提问最多也最勤奋,毕业的时候以荣誉学位毕业,并且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她是班上最耀眼的学生,虽然没有在公司工作,但是她的价值也得以体现在教育孩子和维系家庭稳步向前上。

就读于燕京大学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与钱钟书结婚后便陪他去往剑桥进修,期间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无微不至的照顾钱钟书,从换灯泡到洗衣、做饭、带孩子一手包办。

杨绛的爸爸痛心疾首,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回国以后,杨绛先生照样翻译、写书一件不落,留下了许多经典。

我的这位妈妈同学和杨绛先生显然是离开男人也能活得精彩的人。

她们作为一个个体的时候,可以独自翩翩起舞,如果家庭需要,也能迅速转化身份,漂亮地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

能在一份工作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经济、思想独立固然好,但是经营好一个家庭也绝不是被嘲笑的对象,我更加欣赏能进能退,能强硬也能柔软的女性。

夫妻关系不敌其他关系

中华传统中的婚姻被定义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大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了各种纠缠不清的关系。

孩子被抚养长大,逐渐脱离父母组建自己新的小家庭,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这个新的家庭产生过多的干涉,就非常容易激发矛盾。

就像心理学书籍《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的: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节。

很多人有了孩子以后就进入了疲倦期,所有的话题都以孩子来展开,时间也全都奉献给孩子。以往的二人世界消失殆尽,交流沟通递减,感情日益疏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也是有害无益。

要明白,夫妻才是相伴一世的人,孩子是羽翼未丰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独立飞行。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基石,只有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整个家庭才会稳固。

自从结婚以来,我对婚姻的话题就格外关注,积累了一些理性的想法,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婚姻不会是一条毫无波澜的路,

时不时需要跟这个社会固有价值观抗争、

跟家人抗争、

甚至跟自己抗争。

做到多思考,多反省,多总结,

对婚姻中的两个人一定是大有益处的。

扩展阅读

第三者为何格外可爱?听听男人真心话


第三者闪闪惹人爱

不久前,李小璐被曝疑似和PGone一起定居美国。

对于这段感情,很多人并不祝福。

除去道德上“追究”外,大家似乎不理解:李小璐是怎么了?就这么不管不顾地奔着PGone去了?PGone到底哪里好?

到底哪里好?这是一个好问题。

出轨的“第三者”,就一定比原来的伴侣强吗?

出轨就算了,为什么出轨的人还不如我?

出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离开当前的亲密关系,离开眼前的这个人。所以,很多人出轨,并不挑人。或者说,只要不是眼前的这个人,但凡能换个人,谁都好。

来访者王女士坐在我面前,情绪几度失控。

她不明白,两个人是大学同窗的情分,毕业后一起打拼,一起创业。现在,公司上了正轨,家庭美满,一儿一女。关键是,自己和老公的爱情,曾经那么轰轰烈烈。

今天,为什么老公出轨了?出轨也就算了,再看看老公出轨的对象,竟然出轨一个公司里和王女士隔着八层的女员工,既不年轻,也不貌美,就是一个普通人。

“他图什么?这不是羞辱我吗?”在持续的情绪崩溃中,在愤怒和悲伤交相上演的最后,王女士发出这样的质问。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比如,2008年,倪震不顾和周慧敏19年的爱情长跑,在和周慧敏恋情存续期间,被拍到夜店激吻当时大陆赴港的女大学生。周慧敏,那是当年多少男人心中魂牵梦绕的女神啊。坐拥女神在怀又怎样?

事实上,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出轨的第三者一定是个妖娆的“小妖精”或玉树临风的“白马王子”。

更现实的情况是:出轨的第三者,往往还不如自己的伴侣。可是,这些第三者们就是有一种魔力,可以抢走我们的枕边人。

伴侣是如何变“坏”的?

这确实让人难过。

你我曾经也轰轰烈烈、欲罢不能、魂牵梦绕,今天,我却只想离开你。甚至,我到楼下,坐在车里,宁可安静坐一会儿,也不愿上楼回家。

此刻,我们眼中的伴侣,已经变得“面目可憎”。那么,伴侣是怎么变“坏”的?

很多人出轨,并不是因为外面的人有多好,而是因为,眼前的人“太差”。

如果说,关系是一面镜子,两性亲密关系就像是彼此的一个影子,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对方,你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在两性亲密关系这样一个非常紧密结合的关系中,对方经常就是我们的一个“分身”,而且是一个“坏”的分身。

怎么讲?

我们知道,任何人身上都有好有坏,包括我们自己,具备好坏整合的能力,是心理发展中重要的一个过程。

但是,不管我们这个能力发展得如何,一旦走入关系,我们似乎就很爱玩一个“投射”的游戏:我们会顺其自然地把自己身上不能消化的一部分“坏”的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以维持一个我们自己大体上是个“好人”的感觉。这让我们感觉很好,因为,我们似乎再也不用强迫自己去面对自己不能处理或者自己也很讨厌的那部分“坏”。但是,这样一来,关系中的另一方,就会变“坏”,相应的,关系也变得很糟糕。此时,我们就想逃离关系。

逃到哪里去?第三者那里。

小三为何可爱?

无论在想象层面,还是现实层面,婚姻中一方出轨,就造成了一个“三角关系”。我们知道,三角关系的一个最大作用就是:两方结成同盟,第三方被疯狂投射和攻击。

在出轨的场景中,当事人,伴侣和第三者,形成的三角关系中:原来伴侣被集中投射为一个“坏”的客体,第三者被集中投射为一个好的客体。这不难理解:我们之所以逃离原来的婚姻关系,是因为,在这个关系中,我们已经把对方投射为一个“坏”的客体。

所以,第三者之所以可爱,其实,不是因为第三者有多完美,而是:原来伴侣是共同的敌人。正是这个共同的敌人,吸引了所有的火力。也就是说,关系中所有的坏,都被放到了原来伴侣的身上,包括伴侣的问题,自己的问题,第三者的问题,甚至是和第三者之间的问题,统统都被放置到了原来伴侣身上。

在这样的场景中,第三者不需要完美,就会显得足够可爱,因为,面对共同的敌人,两方自然会同仇敌忾。

从这个角度来说,原配背了所有的锅,第三者成了出轨一方定义的“乐园”,也是这段关系中“摘果子”的人。

所以,出轨的感情之所以是迷人而可爱的,是因为,这里有个重要前提,就是:只限于出轨。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关系需要存续。

三角关系存续的目的是:需要其中一方持续在承担关系中所有的“坏”。所以,在出轨的感情中,出轨的“第三者”之所以显得楚楚可爱、可盐可甜、千娇百媚;出轨的恋情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欲罢不能,各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在于“小三”一定要有多完美,也不在于出轨的感情真的似乎是一段脱离了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真爱”,而是:“原来伴侣”的存在成全了你们。

因此,要想维持第三者的可爱和出轨恋情的迷人,需要:伴侣得在伴侣的位置上。而一旦伴侣终于有一天“想开了,离开了”,那么,“三角关系”就宣告解体,原本放在原配身上“坏”的部分无处安放,就不得不收回来。

收回来放在哪里呢?就只能放到出轨的对象身上,就好像之前放到原来伴侣身上一样。所以,出轨的感情之所以特别勾人魂魄,第三者之所以那么可爱,跟出轨的人没有关系,跟关系的模式有关系。

这就是设置。

什么时候第三者变得不可爱?

打破设置。

打破设置有两种情况:

第一:原来的伴侣离开。当伴侣离开,那么,吸引火力的第三方不在了,疯狂的投射终于也找不到对象,于是,和第三者的感情就会出问题。

相反的情况是,如果伴侣发现爱人的出轨,而疯狂质问,不依不饶,这种情况越严重,效果可能会越适得其反,出轨的感情就会越牢固,似乎有那么点“冲破所有世俗阻碍,也要为了真爱在一起”的大义凛然的“正义感”在里面。

第二:第三者不安于第三者的位置。这里面常见两种情况:第一,第三者不安于第三者的位置,开始提各自要求;第二,第三者转正。《我的前半生》中,当陈俊生和第三者终于冲破一切阻碍结婚之后,第三者得以转正,但是,这个时候第三者迅速就变得非常不可爱了。相反,已经离婚的前妻反而变得有吸引力了。

多数的出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一定是为了性欲或者爱情。事实上,很可能很多出轨和爱情无关,甚至和性无关。而是和关系,甚至和自我心理的结构有关系:

也许是我们经营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也许是我们整合现实的能力出现了问题,也许是外界的变化(比如孩子的出生,身份的改变,压力等)触发了我们原本被防御得很好的潜意识冲突,也许是我们的依赖模式出了问题……同样的一种出轨,背后可能有100种不同的原因。

本文讨论的“关系问题”,也不过是其中一种。

中国女性为何不敢爱得任性


前些日子,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婚姻不是长期的卖淫》。这篇文字观点犀利,让人读罢甚是爽快。我非常欣赏作者作为新时代女性,骨子里透出来的女性独立意识。我也非常赞同作者所言:女性应该抛弃依附男性的奴性心理,直面真实的自我,共同承担情感的责任,去追求真正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

只是作者过分抬举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的“自我意识”而一再打压中国女性“扭曲的婚恋观”:认为现阶段处在适婚年龄的中国女性缺乏独立和自尊,在婚恋选择上过于物质和肤浅。同西方发达国家女性更关注自我情感的需求相比,中国女性的择偶观有些低端,因为她们没有将自己的灵魂只要同男性地位对等的角度。中国女性倾向压抑自我对情感的真实欲望,将情感需求物质化,试图通过物质化的婚姻寻求一个让自己安稳的“长期饭票”,而非一个志同道合有情饮水饱的灵魂伴侣。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中国姑娘确实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姑娘爱得任性,这是客观事实。曾在一个公号群里讨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北大毕业后留学德国的女生的观点。她说,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能偏执地将人和人所处的环境生硬地分割开来。西方国家女权运动轰轰烈烈一百多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早不可同日而语。高度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收入高福利低物价、社会资源相对均衡、而且贫富差距小。整个国家中产阶级占据大多数,基系数远远低于国内,结婚之后基本上男女双方一个人出去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相比之下一般的中国家庭必须男女双方出去工作才能维持小家庭物质生活起码的体面。但是职业女性又在客观上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压力陡增。而且人口负增长使得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鼓励生养孩子:对生育孩子的家庭实行优厚补贴,养育孩子也不用发愁户口发愁学区房。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开始进一步关注自我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种生存压力相对较小,社会资源配置均衡,有经济基础和福利制度制度做保障,比起中国女性,西方发达国家女生当然可以爱得随心所欲有个性。

而让西方姑娘更任性得有底气的,是法律对女性在婚姻上的维护。

当年国内《新婚姻法》颁布的时候,对婚前财产的分割解释引起较大争论。很不少网友认为在中国这么一个原本父权男权氛围浓厚的国家,婚姻法“新解”是男人的“福音”,漠视女性利益。保护了在婚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损害了弱者的利益,形成“马太效应”。

在妇女地位较高西方国家,法律体系福利体系却依旧保守地倾向保护妇孺弱势群体,通过制度和法律来降低女性的婚姻风险。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女性无论出于母性本能还是社会原因,在婚后对家庭的贡献如生育子女操持家务大于男方的贡献。而社会中存在的职场性别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婚后家庭生活的精力分散导致女性在职场竞争力弱于男性,女性平均薪酬普遍低于男性,造成女性在经济上的相对弱势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法律更倾向充分照顾妇女和婚生子女的利益:夫妻双方对婚后共同财产均享有不可分割的一半权益。离婚时夫妻分割财产时,女方是弱者,要充分考虑弱者的权益。在申请离婚时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秉承儿童福利最大化原则。如果离婚,这些国家的妇女是可以向前夫提出“赡养费”:不仅赡养他们共同的儿女,还要赡养他们的前妻。就连女性地位相对较低的日本,新出台的法律规定提出诉讼离婚的妻子是可以获取前夫退休金的一半来补偿自己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离婚的男人基本上是脱了一层皮。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是因为离婚三次要支付三位不同前妻的赡养费而变得囊中羞涩元气大伤,大大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所以西方男性不轻易承诺婚姻,承诺婚姻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付出。法律制度上的完善,让西方男性在婚姻上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而中国的新婚姻法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物权,却从人文关怀上无视公平效率,导致的结果就是男性出轨成本的骤降。因为根据新婚姻法,完全可以将经济实力稍弱的女方扫地出门净身出户,哪怕是因为男方自己的负面原因。当物质文明发展快于精神文明发展,而不能与精神文明发展同步时,很容易陷入信仰上的迷茫。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化大生产200年走完的历程,中国只用了30年去超越。而当缺失信仰的时候,也往往是人最容易自我膨胀的时候,自我膨胀意味着道德感的缺失。纵使前情旧意再过甜蜜,也抵不过恩断义绝的凉薄世态。现阶段的中国女性本身承担的婚姻风险巨大,任性意味着代价。没有了法律的震慑,出轨的成本太小,道德感缺失的男性更容易屈服于贪婪的欲望,将处于婚姻中弱势的女方彻底逼入绝境。而这个小三二奶婚外恋盛行的时代,不是所有婚姻中绝望的女性都能遇到《离婚律师》里正能量满满的姚晨和吴秀波,拯救她们危难于水火中。

从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来看,中国女性无法爱得任性有理有底气。她们不一定所有人能洋洋洒洒说出诸多经济理论社会伦理,但是女人的直觉,对危机总有着灵敏的嗅觉。这时候很容易出现很多讽刺的声音,开始声讨中国姑娘的踟蹰与犹豫,企图对中国姑娘进行道德绑架。但是在这种制度福利法律都有待完善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如果这时候这些姑娘是他们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女儿,甚至是他们自己的时候,这些卫道士们是否可以摸摸自己良心去质问自己的勇敢,又有几何?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步入现实又琐碎的婚姻生活,原本在我眼中保守且陈旧的传统习俗,现在看来其实也不为过分。我自己的婚恋观都逐步由少女时代的浪漫主义转向现阶段的务实主义。就像前些日子我的文章《一场由彩礼引发的家庭纠纷》表哥所言:能成为传统习俗流传下来,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普通人家的普通女孩,跳不出世俗的大环境。这些你曾经鄙视的传统习俗,其实是在法律制度相对不甚友好的大环境下,对弱势群体的一种维护和补偿,善意提醒强势方责任的承担。而如果一味无视与脱离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客观事实,只为否定而否定,只为鄙视而鄙视,实在有些过于偏执和幼稚。那样的自我,又有多少真实可言?

美满的姻缘,多是双方实力均衡,相互爱护,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尤其是相互尊重。志同道合的伴侣在在相互尊重的大前提下,对婚姻的建设工程上,量力而行。所以有门当户对金玉满堂的男才女貌,也有在大城市一起按揭一起奋斗的甜蜜鸳鸯,也有在二三线城市安居乐业的小两口,琴瑟和谐过日子的多了去了。这之间有情比金坚的感情基础,更多的是对双方家教的检验与价值观的磨合,包括双方家庭对情感的诚意,尊重的理解,还有事物的包容程度,以及到底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所以很多问题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家教和观念的问题,只不过拿“钱”做了遮羞布而已。很多人一直追寻三观合拍、思想门当户对的理想伴侣,可视金钱为粪土的同时也别低估了金钱的其他功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一类人,金钱是块屡试不爽的试金石。一辈子太长,金钱观不一致的怨偶,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同金钱一样被进步青年误会的,还有“老掉牙”社交方式——相亲。真正走过狂傲的青春岁月才知道,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相亲不过就是个社交渠道而已,和网络交友,自由恋爱,朋友介绍等社交方式一样,中性中立不带任何多余的色彩。其实真正浮夸的不是相亲这种方式,而是卢瑟们浮躁的内心和膨胀的自我。靠谱的介绍人中立且客观,他们介绍的相亲人选,往往在他们眼中的你自己实力和价值等同。只不过这种浮躁狂傲的自我,很多人不去自我审视自我反省,却亟需寻求一个替罪羊来转移避重就轻转移矛盾,于是矛头指向“相亲”。可惜你鄙视不鄙视相亲,总有人通过相亲这种方式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而相亲本身,作为一种中性的社交渠道和社交手段,永远在那里不来不去不急不躁。

侯虹斌在《为何中国女性很难享受情感关系》中说,中国女性很难享受情感关系,因为几乎每一步,都是一场与各种沉浮价值观作斗争的艰难历程。但是就算是艰难纠结不敢爱得任性,我眼中大部分的的中国姑娘,依旧爱得勇敢而无畏。早在童年时期,读罢各种天真浪漫的西方童话,我便发现还是中国传说里的姑娘对爱情的选择更加纯粹。不管西方的灰姑娘白雪公主还是美人鱼,钟情的永远都是各种英俊潇洒财富万千的王子。倒是中国的姑娘,无论天帝的女儿抑或玉皇大帝的孙女,或者宰相的千金商贾的小姐,意属的那个心上人,只会是勤劳勇敢的牛郎董永张生柳梦梅这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子,非权非贵。故事高潮阶段,无论英台哭坟还是兰芝自裁,无论莺莺操琴还是红佛夜奔,也皆因这些女子的勇敢而将故事变为永恒的传奇。她们对真爱的勇敢追寻,对灵魂伴侣的尊重,无人能及。无爱不欢这种基因,千百年来早就根植于中国姑娘的血统之中,挥之不去。

所以,我不认为现今更加崇尚独立自主尊重真实自我的中国姑娘,会在爱情的态度上坐以待毙。不能否认社会总有期待不劳而获信口开河的人存在,但这无关性别关乎人品,更不能因此一棒子打死很多无辜的中国姑娘。我见过大多数的中国姑娘,即使现实如此,依然勤勤恳恳地努力突破自我,突破环境,突破局限。她们努力奋斗事业,努力提升自我,努力享有更多独立选择的权力,为的是当遇到命中注定的人与事,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自己能有实力去左右结果,不会轻易被外在环境逼到绝境。因此,对自我的追随和自尊的实践,没有人比她们的理解更深刻。有篇文字叫《不要低估了女人陪你同甘同苦的决心》,更是写到很多姑娘的心坎里。因此,尽人事,知天命,问心无愧就好。带着谦虚低调务实的态度,用努力的行动跟感恩的心态,驱散膨胀的喧嚣和浮躁的戾气。时光终将会把对的人带到你的身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为一个曾经不愿将就的前大龄剩女,我越发愿意相信,缘在天定,份在人为。人最大的能耐,是不忘初心的同时,还能征服自己的意气。然后,尘归尘,土归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感谢生命的美意,感谢岁月的馈赠,让我们的变老,与优雅同行。

对于所有中国女性而言,同以往任何时代相比,当今的时代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以生长在这个时代为荣。我相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法律福利制度的完善,未来的中国姑娘会和未来的中国时代一样,因为能够更真实地接近自我,所以只会愈发卓越更加出色。

90%中国女人的婚姻都要经历这种潜规则


心悦君:

我需要一艘永远不会沉的船,因为我害怕面对分离、丧失和孤独终老。

婚姻可以很强大,比如一段婚姻可以任由一个男人吃喝嫖赌,无所事事,都能勉强维持。也可以很脆弱,忽然有一天,一件小事,就可以让这一切付之东流。

比如,妻子看到了丈夫给小三儿发的短信,里面的深情款款,是她这辈子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东西。她以为丈夫根本没有能力爱,但发现,他其实是个情种,只是这份柔情,不在她身上而已。

决定一段感情生死的,到底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潜规则。

有潜规则,就会有显规则。

什么是显规则呢?

在咨询中,我会问:“你爱他什么?”

一般都是这样的回答:“我爱他上进,我爱他帅,我爱他稳重,我喜欢不说话的男人,他很聪明,他很好玩,他家境好……”

这些都是“显规则”。

“潜规则”是隐藏起来的,不为所见,但其实是决定一段感情生死的关键。

只要我问一句:

“你为什么会喜欢上进的男人?为什么他很好玩,那么招你爱?”

潜规则就会暴露出来。

可惜,太多的关系,从来不问“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的世界很太平,就像是流水线一样的生活,你根本不用动脑筋,只要随波逐流地活下去一样,就像一群没有天敌的袋鼠,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尽情狂奔。

可是“没有为什么”的世界也很可怕,因为一旦天敌到来,环境改变,你的苦日子就来了。没有水的时候,鱼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肺?我为什么不是两栖动物?

但那时候,为时已晚。

到底,为什么呢?

“我从小最大的志愿,就是长大了,一定要找个和我爸爸完全不一样的男人。”

你爸爸怎么了?

“他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做什么工作都是三分钟热度,换了无数的岗位,钱越来越少,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和我妈一起到亲戚家借钱的日子。”

为什么你要跟你妈去借钱?

“妈妈说,如果带上我,亲戚更容易借钱给我们。”(我想起了地铁上带着婴儿乞讨的妇女。)

“他自己怕丢脸,就舍得让我们娘俩丢脸!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有能力的,真正愿意投入到事业上,而非麻将桌上的男人!”

那么,你找的这个老公是这样的人吗?

“是的,可是他也太极端了,他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只有事业,没有婚姻。”

那么,你们的婚姻有多少年了?

“20年了。”

你在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没法过了?

“去年。”

那么前19年,你给这样的关系打多少分呢?

“60分到70分之间吧。”

为什么去年忽然觉得不能忍了呢?

“因为他过不下去了,他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有生活的女人,他不喜欢这样没有“盐味儿”的生活,不喜欢总是我靠着他,他觉得太累了。”

那么,为什么他现在才觉得累呢?以前为什么没有觉得呢?

现在轮到这个男人开口了:

其实当年我喜欢她,就是因为她有一种“我见犹怜”,楚楚动人的感觉。我为什么喜欢她这一点呢?可能因为我的原生家庭,就是有这个特点:男人很强大,女人很柔弱。我爸独挡一面,我妈完全服从。他们很恩爱,很美好。我一直都觉得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但是……现在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爸爸看上去总是不快乐了。

虽然整个家族都给他非常高的赞誉——他养活了上百口子的亲戚朋友,但是他没有自己的生活。

我现在才发现,我根本没有接近过我的爸爸,他太孤独了。

我前半生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要追上他,超越他,但最后我却发现:当我和他“并肩而行”的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过去他总是不希望我那么出色的原因了——他不想让他儿子,再过他的生活。

这是我父亲去世多年后,我才明白的道理,我最遗憾的是,当我明白了他的苦心之后,却没有机会再和他谈谈了……

现在也许你明白,什么叫做显规则了:

显规则就是我们的“期待”。

一个女人从小目睹父亲的无能让全家蒙羞,于是她想要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完成一次蜕变:我要找到一个和我爸爸相反的男人。

这个男人呢?也想要成为一个超越父亲的男人,他觉得父亲一直都阻止儿子成为像他一样的男人,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给他全部崇拜的女人。

她们的显规则是:你做超级爸爸,我做乖乖女儿。

潜规则是我们真正的“渴望”。

当这个男人终于超越了爸爸,当这个女人终于享受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后,他们的“表层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了,“深层需要”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什么是“深层需要”?

“深层需要”,就是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整合。

在他们的原生家庭里,都有未完成的事情:女人的母亲无法接受自己的强大,男人的父母无法容忍男人弱小。

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找一个强大的伴侣;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弱小的时候,就会对小鸟依人的感觉无法拒绝。

这种对自己弱势功能深深的不接纳,就是一枚定时炸弹,它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被各种无常的变化所引爆。

就像是没有长出肺的鱼,永远都生活在危机中——没有水了怎么办?

当我们的“表层需要”已经被彻底满足了,或者无法满足的时候,就是炸弹引爆之时。比如在文章一开始我举的例子——一个形同虚设的婚姻,也有它的潜规则,那个潜规则,还是我们的表层需要:

我需要一艘永远不会沉的船,因为我害怕面对分离、丧失和孤独终老。

如果我们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关系,可能要比从道德角度看,会更清晰一个关系的走向。

当我们的游戏规则,无法和环境变化以及我们自身的改变相匹配的时候,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是变革的开始。

我想要更多vs我受不了,都会让我们无法维持过去的“表层关系”了。

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我们的人格水平的“弹性”。

就像是你看到进化树上,一开始有很多种生物,慢慢地有些线头就断掉了,有些线头不断延伸。

我们每个人,一生也都在进化,有些人一辈子只能活在一种环境中,只能用腮呼吸,只能活在某个水温范围内,只能吃一种食物,当改变来临的时候,只能有一个选择:去死。

有些人,则可以开始进化,开始努力长出肺,努力适应没有水的生活,可以让线头继续延伸下去,可以赢得拥有更多主动权的人生。

一直延伸到今天,我们就是这样努力适应,进行各种创造性改变,改变各种游戏规则,而活下来的。

就像是我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是经济制度和生育制度,和情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乃至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都是如此。

而今天,它基本算是情感制度了,女人不靠婚姻维持生存了,不靠养孩子换取粮食了,不用经营“长期卖淫”的生活了。

人类依然在进化当中。

在未来,可以确定的是,像“直男癌”、“圣母女”、“渣男”这样的男女,可能会慢慢被淘汰,因为他们的存在,要么不再适应不断进化的情感世界,要么伟大的历史作用会慢慢地降低。

比如渣男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就是让很多女人学会了脚踏实地活下去,或者他们会逼迫很多幻想中的女人面对现实,他们的破坏,才能带来我们对亲密关系的反思和深刻理解。

在一个解构的年代,他们的历史意义是很重要的,在一个建构的年代,比如中国女人没有那么缺爱了,大家的情商随着进化不断提升的时候,他们就没法蛊惑“未成年”的成年人了。

那时候,就是这个族群慢慢衰落的时候。

你看,时代,有时代的“潜规则”,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潜规则”,这些规则都指向一个字:“中”。

对中国的“中”,这个“中”其实意味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亲密关系和人生观。意味着你需要整合过去生命中无法整合的。

比如:我需要一个强大的男人,但是不是意味着我自己就不能强大?为什么女人不能自我强大呢?

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强大的,为他人所需的男人,然而是不是意味着,我一辈子都要做“雷锋”,成为“大母神”,喂养我身边所有人,是不是我也可以拥有我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也可以跟其他人提出需要?

这个“中”就意味着新陈代谢的平衡,意味着施与受、自我与他人,个人与世界,爱与恨的动态平衡。

所有极端,都必然会在某个时间段崩盘;

所有不平衡,都必然会在某个点上反弹;

所有幻想,都要以接地气告终;

所有获得,都要支付相等的代价。

所有的人,都逃避不了进化,改变和适应。

而这一切真正的改变,来自我们退无可退,忍无可忍的时候。

没有足够的疼痛,我们不会改;没有足够的危机,我们不会改;没有足够的空间,我们也不会改。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领悟,必然要痛彻心扉。所有规则的更替,都需要你付出必死的勇气。

你唯一能决定的,就是什么时候,捅破这层窗户纸。

也许,这也不是你能决定的。

婚姻为何让女人失去了“性感”?


7月2日,张雨绮微博发文疑似宣布与王全安离婚:“在时间即圆的世界里,缘有轮转。在缺口雕刻的生命里,时间填满。分开走了,也把遗憾多留一会儿。愿你好,祝我安。”一时间,粉丝大呼万岁,女神终于离开了“渣男”。

想起一年前,导演王全安嫖娼被抓,瞬间席卷各大媒体头条,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热议,其热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名人的类似事件。除了名人嫖娼这一事件本身自带眼球以外,王全安的太太张雨绮更成为这桩事故的重大爆点。

脸蛋美艳,身材性感,要胸有胸,要腰有腰,要臀有臀,要腿有腿,还有作为明星的巨大光环,既能满足男人上半身的虚荣,又能满足男人下半身的欲望。此等尤物在怀,一个男人还要出去花800块钱嫖不入流的低等妓女,这使得许多人费解,有网友甚至惊呼:全导,你家中娇妻年方'二八',貌美如花,我等众生是百思不得……'绮姐'……

费解吗?费解。但其实,深入了解了人性以后,也只能是一声长叹。

王全安出去嫖娼,要的是性,他需要在性感女郎的身上释放自己的性能量。那么问题来了,张雨绮不性感吗?胸大,腰细,腿长,貌美,这样的女人不性感吗?

所谓性感,是指一个人的身材相貌或穿着打扮或动作,总之,就是这个人,容易让对方产生性冲动。所以,性感绝对不能完全等同于美。虽然性感的人很可能很美,漂亮的人也更容易性感,但这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划等号。同时,性感也是相对于特定的对象而言的,有的人在一些人眼中看着性感,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未必。中世纪欧洲的名妓羊脂球,迷倒了无数贵族男爵,但放在现在人眼中就是个胖妞;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拿下了一众江南名士,最后直捣黄龙,嫁给了大名士们的头头钱谦益,可在现在人看来,未免生的过于矮小,有发育不良的嫌疑。

所以,大美女张雨绮,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性感的,而在丈夫王全安眼里则未必。难道王全安瞎了吗?他的审美有问题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张雨绮够不够美,而是她还能不能引起丈夫的性冲动。

无奈人生若只如初见。再美的女人,一旦娶回了家里,成了固定资产,便在心理上失去了挑战,再好看的脸蛋,朝夕相对,也在视觉上产生了惰性,再丝滑的的皮肤,再玲珑的身段,天长日久,都变成了左手摸右手。这时候,你还要谈什么冲动呢。

很多女人不解,为什么自己那么美,男人还要出轨,还有很多丈夫找的小三甚至没有自己的老婆漂亮。看看张雨绮你就明白了。所谓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认识到这一点,是为了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为男人出轨嫖娼找理由。有了性冲动就上,那是动物,不是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人依然具有动物的属性,但既然我们衣冠楚楚地站在这里,冠以文化,寄与信仰,也必须对得起作为一个人社会性的那一面。

这是从男人的角度,对他们提出的希望。那作为女人,其实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样一种“自家床上无美人“的局面。

一、保持美丽

这个不用说了,美成张雨绮那样,都不能再让老公有性冲动了,如果还自暴自弃,连性感的硬件条件都丧失了,接下来软件方面的提升就不用看了。虽然上帝造人,颜值不同,但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当初老公把你娶回家,你就一定没有丑到让他吃不下饭、上不了床的地步,只要你保持身材,学会打扮,优雅举止,别放任自己往大妈的方向一路出溜,绝对可以让自己的外形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当然能上升更好。

二、始终精致

有的女人,在外面打扮的花枝招展,一回到家就竟显粗鄙之色。随便的睡衣,乱糟糟的头发,残留的妆容,要是再加上抠脚丫子,打嗝放屁之类的举止,再炫目的女神也会变成街边穿着四条巾,摇着蒲扇赶蚊子的大妈。你一方面想着,全世界的男人喜不喜欢你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老公要爱你,另一方面,却向全世界的男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唯独回到家把粗陋难看的一面留给老公。某种程度上,老公难道不是你最应该以美示之的人吗?

不是让你回到家里还顶着盘发,化着浓妆,穿着礼服,而是即使居家,你也应该有居家的美丽风范。质地优良的家居服,性感的睡衣,干净的面容,得体的举止,把剪指甲、做面膜、呲牙咧嘴做仰卧起坐这些事情放在老公看不见的地方完成,站在他面前的,无论是穿着晚装,还是职业装,还是睡衣,还是运动衣,无论是化妆,还是素颜,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在厨房,都应该是一个香喷喷的可人儿。

你觉得这样虚伪吗?真不是。美丽精致是一种人生态度。当你习惯了自己的美丽以后,即使一个人,你也无法容忍自己的丑,就算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你也不会扣脚丫。

三、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你的美

在女人心里,全世界的男人怎么看她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的那个人怎么看她。然而现实是,其他人怎么看你,往往影响到你的男人怎么看你。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弱的,需要通过外界的反映来证明自己,人的本性又难免虚荣,需要通过占有别人想要而不可得的东西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你对所有人都失去吸引力的时候,你对你老公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认识到这一点有点残忍,但这就是现实。当然,不是鼓励你出轨,而是要你赢得别人的欣赏,包括同性和异性。

四、总是提高,偶尔变化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不让你为了博得他人宠爱将自己变成一个百变女郎,但不断地丰富自己,开拓自己未知的潜能,不管是对伴侣,还是对自己的人生都是有趣和快乐的事情。

生活中,有些人三年五年十年都一个样子,而另一些人,学习能力强,积极进取,一年一个样子。见了前一种人,你会觉得,哦,你还是老样子,亲切热情,但内心不起波澜;而见了后一种人,你回家会和你老公念叨半天,甚至一周一个月都念念不忘,你会想知道他(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怎么起了这么大的变化,未来几年,他(她)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对他(她)有好奇、有兴趣、有期待。

男女之间也一样。和几十年不变的爱人一起,就是例行公事,左手摸右手;和不断有惊喜的爱人在一起,就是打开魔盒,充满未知的奇妙之旅。

上面的四条都很重要,但有一条,是最重要的——永远独立

如果说保持美丽是这项工程的基础,那么永远独立则是这桩事业的灵魂。

女人不是附属品,也不是取悦男人的工具。我们努力修炼,增加生活情趣,增进夫妻感情,不是为了讨好男人,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修养的同时,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圆满自己的完美人生。因为丈夫,家庭,孩子,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也有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他们做到最好。但我们也永远都不会执着于其中任何一项,成为他的奴隶。

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小白坐完月子后,带着孩子直接回娘家了,和老公开始冷战。

究其原因,原来是坐月子时,发生了一些家庭冲突。

小白说,女人只有在生孩子坐月子时,才能看清楚婚姻的真面目。

小白刚生完孩子第一天,剖腹产的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还没有母乳,女儿饿的哇哇大哭,婆婆急得直叹气,小白老公大军说,大不了给她喂奶粉。

开奶的时候,小白痛的直哭,婆婆在一边冷冷的说:“我当年生孩子时连哼都没哼一声。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剖腹产,简直太娇气了。”

大军听闻此言,非但没有帮小白说话,反而铁青着脸,冷冰冰的说:“没有这公主命,却惯着一身的公主病。”

刚剖腹产的小白忍着腹部伤口的疼痛,虚弱的怼了回去:“孩子胎位不正,如果我不剖腹产,医生说可能会大出血,母子双亡。”

“别诅咒我女儿,你想怎么样我不拦着,没想到你一点毅力都没有,要不是你不坚持顺产,我们怎么可能多花六千块手术费!”大军斜着眼埋怨起刚下手术台的小白。

同病房产妇生的儿子,剖腹产七斤六两,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大军和小白的婆婆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同病房的老公对老婆忙前忙后的照顾,一会儿找护士问情况,一会儿又问老婆还疼不疼,要不要止痛泵之类的。

产妇婆婆和小白婆婆聊天,她一口一句我儿媳妇不容易,为了给我生孙子踏进鬼门关,这次回家后一定好好照顾她,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小白婆婆撇撇嘴:“你儿媳妇给你生的是孙子,你当然应该对她好。”

产妇婆婆说:“不管生的儿子还是女儿,人家闺女也是为咱家出生入死的英雄,我也该感恩。”

小白住了三天的院,出院回家坐月子,她的饮食起居全由婆婆照顾。按理说她应该很幸福才对,婆婆一直嫌她奶水不足,变着花样给她炖各种下奶汤,还是没什么效果。

小白的婆婆说她有办法让孩子吃饱,没想到她居然自己嚼碎了米饭嘴对嘴喂给孩子吃,吓得小白连忙制止,她说,嘴对嘴喂饭不仅容易让孩子感染细菌,还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家不高兴了,指责小白太狠心,就想活活饿死我孙女。我这么干净的人,怎么可能会传染给孩子病菌。

好不容易过去了这茬,小白又发现她婆婆喜欢摇晃孩子睡觉,小白说,婴儿摇晃容易得婴儿摇晃症,山东就有一个爷爷把孙子晃成了脑震荡。

小白婆婆很固执,她反驳道,你老公小时候就是躺在摇篮里被我摇晃大的,你看他现在多聪明。

不仅如此,小白的婆婆还十分迷信,有一次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张护身符,烧成灰烬兑成水就要喂孩子喝,说什么喝符水保平安,小白都快崩溃了。

月子里,婆媳矛盾日渐升级,天下的婆婆都大同小异,关键是老公的态度。

没想到妈宝男大军竟然站在婆婆那边一起怼小白,小白只是一个产后虚弱的妈妈,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你出生入死,你却置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种绝望她一辈子都忘不了。

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看你坐月子的时候,他对你好不好,看一个男人有没有教养,看他会不会联合婆婆一起欺负你,这绝对是真理。

有人在月子里寒了心,就有人在月子里被宠成公主。

我的朋友艾迪就是这个幸运的人,通过坐月子,她更加珍惜眼前这个知冷知热的老公。

艾迪月子里足足胖了十斤,因婆婆年纪大了没有过来,她老公李俊请了一个月的假在家里伺候月子。晚上孩子哭闹的时候,艾迪睁不开眼,睡得迷迷糊糊时看到李俊起来抱着孩子,给孩子温奶喂她,小小的人儿喝着奶又睡着了。

孩子一个晚上醒好几次,不是饿了就是拉了,或者没有安全感,李俊都会第一时间抱起孩子,判断孩子哭的原因,然后喂完奶换个纸尿裤轻拍孩子入眠。

艾迪每天醒来时都发现孩子竟然趴在爸爸身上睡得香甜,李俊保持着这个动作好几个小时,常常醒来时手臂全麻,可是他却毫无怨言。

艾迪坐月子不能出门,李俊就会推着婴儿车出去遛娃晒太阳,告诉孩子大自然的秘密,尽管孩子听不懂,但是让孩子从小享受到爸爸高质量的陪伴,也是一种幸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未下过厨房的李俊每天学着煲鸡汤,给孩子洗澡、做婴儿抚触按摩、换纸尿裤、喂完奶后拍嗝、哄娃睡觉,手法从生疏到熟练,整个月子下来,李俊笑称自己都可以当月嫂了。

月子里,艾迪除了吃就是睡,给孩子喂母乳,身心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休息,产后42天去复查的时候,医生说她恢复得很好,艾迪心想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李俊照顾的好。

孩子满月酒,李俊哽咽的对大家说,当他被医生带进了手术室陪产,亲眼目睹老婆肚子被划开,取出了孩子,那一刻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玩命的对老婆好。

所以他主动帮艾迪坐月子,许多人夸赞他是好男人的典范,李俊说,帮老婆坐月子这件事情相比起老婆为你生孩子,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老婆为你生孩子,等同于把命交给你,你不对她好,就不配当老公,不配当爸爸。

在场的很多女人都感动得泪眼朦胧,经历过月子的女人才懂坐月子的无助与心酸,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拉你一把,你会感激他一辈子。

后来艾迪又要了二胎,正好赶上老公升职加薪的关键期,他们选了一家性价比高的月子中心坐月子,用李俊的话来说,宁可花点钱,也不能让老婆受罪。

艾迪就是在月子里才认定自己嫁对了人,她说:

如果一个男人在月子里对你呵护备至,那么他的人品也坏不到哪儿去,并且他一定是爱你的人。

鲁迅说过,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女人坐月子的特殊时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比任何时期都脆弱,需要爱的时期,男人帮不帮女人坐月子是检验爱情的标准之一。

婚姻好不好,生个孩子就知道。老公好不好,坐个月子就知道,可见坐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

那些平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的老公,到了你坐月子的时候,你和孩子最需要他照顾时,他睡得像条死鱼。

醒来后听见孩子在哭,他不会先抱孩子,而是直接开怼,你是怎么当妈的?

遇到这种男人记得一定要怼回去,你是怎么当老公的,你老婆为了给你生个孩子,连命都可以舍去,你却在她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爱你的男人一定会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你保驾护航。不爱你的男人,觉得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他认为,女人生孩子不是应该的吗,哪个女人不生孩子?无论我娶谁,她都得为我生孩子。

他经常说,哪个女人坐月子不是自己带孩子?女人在月子里不坚强,谁替你坚强,女人就得靠自己才能翻身,不要指望别人伺候你。

这就是不爱你的男人才会干的事,爱你的男人不需要你太懂事太坚强,不爱你的男人,就算你再贤良淑德,在他眼里也是不温柔脾气大难相处。

女人在对的人面前,你永远轻舞飞扬,错的人面前,你永远一无是处。婚姻里,没有坐不好的月子,只有经营不好的婚姻,根源在于,他不爱你,你坐月子哭是错,笑是错,勤快是错,懒惰更是错。

爱情最终会在婚姻中死去,剩下的就是责任和亲情,婚姻走到最后就是老伴,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女人坐月子就能看出当你身体不好时,他会不会照顾你,还是久病床前无人陪。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嫁人当嫁给人品,而不是激情。

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月子好不好,取决于他爱不爱你。老公的态度,决定了月子的温度。坐好月子,才能提升婚姻的质量,夫妻的感情才会越来越好,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婚姻中难的一年


我周围大多数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产后的第一年狠狠地摔了一跟头。轻则把家庭矛盾摔得处处都是,重则把夫妻关系摔得名存实亡,总之,和睦又平顺度过的我几乎没见过。当然,可能是我见识少。

先说说最让我唏嘘的几对。

我有一个前同事,结婚时大概三十一二岁,却长了张小姑娘的脸,心性也很单纯。她老公是她以前单位的同事,比她小几岁。我这个同事非常节俭,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她说之所以被她老公打动,就是因为他老公在第一次和她单独吃饭时,请她吃了肯德基(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我挺喜欢这姑娘的实在,和她走得很近。她刚结婚时,总是在我面前秀恩爱。说她到现在和老公走在一起时还会手拉着手,街坊领居看见他们总笑话,说他们是还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言谈之间,满足又甜蜜。我那时候连婚姻的边还没摸着,看到身边有人如此幸福,心里也觉得受鼓舞。

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日子,每一天过起来都很慢,一年年地却溜得很快。我看着这个姑娘怀孕生子,陪着她经历了前三个月的呕吐犯困,参加了她小孩的百日酒。每天还是一起做班车上下班,每天都东扯西聊,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发现她和她先生的关系已经完全变了。

她抱怨她老公对于小孩漠不关心,从来没有给孩子冲过一次牛奶,却会在半夜定闹钟去QQ上偷菜。她说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存起来,老公却拿着钱在股市里大撒银子。她说老公对于她的关心还不如一个普通同事……

然后慢慢地,我发现她和那个普通同事的关系不普通起来。开始还是单纯的走得比较近,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在里面插科打诨,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之间是真的互相吸引。

两个人都不是招猫逗狗的个性,也克制着自己止步于前。我问这姑娘,,她喜欢那同事什么。她说:我这么一个结过婚生过子的女人,又不年轻又不漂亮,我自己都看不上我自己,竟然还有人看得上我,愿意长时间地关心我,我觉得非常受宠……我听了很心酸,一份几年前还值得炫耀的婚姻,几年后就被一份关心给取代了……

今天是适合说故事的日子,再来一个。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谈过N多次恋爱,终于在过了35岁的坎坎上找到了一位逞心如意的姑娘。他满意得不得了,逢人就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在最容易有分歧的事情上——比如装修,他们也口味一致。可能是之前恋爱太波折了,好不容易碰着一合适的,就跟得了绝症的人发现了救命药一样,欢喜得恨不得人尽皆知。那段日子,他天天在微博上秀恩爱,看得女同胞回头就骂自己老公,男同胞看了立马就拉黑他。老实说,真是腻味到我都有点受不了。后来有段日子没怎么联系,再坐下来聊天时他孩子都出生好几个月了。

聊着聊着,他就说到自己家最近正闹得厉害。本来请了月嫂带孩子,结果月嫂罢工,他老婆被迫临时上阵手忙脚乱。后来岳母娘帮忙带孩子,结果因为琐事大伙儿心里都有疙瘩,他大男人没在意,一句话捅出篓子,岳母娘也罢工了,老婆也埋怨他。大概其中还有一些曲折,他也没细说。就看他无比烦恼的叹气:哎,真有那么几回,我心想,要这样,大不了不过了。我听了吓一跳,说万万没想到,你们这一对也会遇到这个坎。原来再恩爱也抵不住一个新生儿带来的爆炸似的矛盾增长。

大概太甜蜜的关系也会有副作用,那就是当矛盾出现时会显得特别巨大且伤人。我开导他别太把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当回事,这事其实很正常。

开导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我其实过得比你还惨。

于是,我就说了我产后第一年的故事。

我和我老公是在网上认识的,当时我正处在最好的年华,非常不可一世。对于要找什么样的伴侣完全不设标准,纯粹看感觉。豪言壮语到处放,说什么:美女嫁个大款有什么难,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才算本事。人这一辈子,总得为爱情结一次婚云云。

于是,我就嫁给了我老公。

结婚前两年真是美得不得了,美到还给自己写邮件,说要提醒自己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要记得自己曾经如此快乐。(镜头如果此时切换到我,画面上会是一张呕吐到下巴都脱臼的脸)

第三年,两人的脾气都渐渐彰显,开始时不时有点小摩擦。第四年,我怀孕了,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好时光。第五年,孩子出生了。那一年,我一直在摔跤……

首先,我太过自信,自以为已经做好了新生儿到来的全部心理准备,根本忽略了荷尔蒙对我的改变;第二,我对于家庭矛盾认识不足,以为妈妈和婆婆这两种生物是不经历风雨就能随便生活在一起的物种;第三,我太高估男人,觉得有问题你就得解决问题,怎么还能制造问题?第四,彼时的我没有工作,生活完全被家庭琐事和矛盾所包围,连转换一下场景的机会都木有……

以上几点,都是我在第六年、第七年不断反省得出的结论。

然,结论都是马后炮。

所以,姑娘们,不要掉以轻心,产后第一年的困难就相当于婚姻中的百慕大三角洲。你肯定听说过,自以为这是传说,想着自己配备精良,相信自己经验丰富,但一旦经过此地,重则沉船,轻则迷航。大多数人的经历就是规律,不要有侥幸心理。

只是多了个孩子,千百年来都如此,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就会有如此多的问题?

让我坦白说吧,我们这一代人更自私、更无能。

我们习惯了别人为我们付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会嘴巴说说,我们在惯性思维里不费力的滑溜惯了,遇到任何一点挫折都不肯费脑子先想想自己该怎么做,顺手就一指:你怎么能那样?!你应该这样这样和这样……

如果不产生矛盾,那就是奇迹了。

我的婚姻就是在这样不动脑子,纯粹发泄情绪的惯性下差点走到尽头。而我的爱情,我曾经觉得人生最大成就的爱情就在这样苦闷无望的产后第一年里磨损得几乎干干净净。

惨痛经验带给我的教训是:与其买一堆母婴用品不如切实安排日后新生儿的养育分工。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一个保姆或月嫂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母亲必须是承担最多养育工作的人,而且应该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这样,你会省去很多纷争,又想掌控又不出力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反过来,凡事都由你亲力亲为且干得出色,出现分歧时你的话也更有分量。那些不愿或不需承担养育工作的姑娘们,你们就该想通,这孩子基本上就不关你什么事,有空拿来玩玩就好,别的不要多计较,得了便宜就得卖乖。

至于老公那儿,首先一点:男性产后抑郁症是绝对存在的,它更加隐蔽且耗时更长。具体表现在男人会突然觉得压力很大,少言寡语或者脾气暴躁,而且大男子主义暴增。他们基本上只会和孩子逗逗乐玩一玩,具体养育工作很少插手。但是他们会特别喜欢就某个养育环节指指点点,一副一家之主必须绝对服从的样子。你觉得这是光动嘴巴不动手的表现,其实这是男人内心发虚找不到位置急于表现自己的笨拙方法之一。

男人是天生不会处理家庭矛盾的物种,80后男生尤为如此。他们对待矛盾的方式就是快刀斩乱麻,希冀用大吼大叫来掩盖掉其他人的声音,他们以为别人闭嘴了就是脑子也关机了。如果你能意识到,你的老公远比你更像小孩子,其实比你更不懂如何面对这一阶段的问题,你就会心存宽容,你也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总说自己是大女子主义,因为我坚持一个家庭的核心是这个家的主妇。你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然可以消融一切矛盾。你要是凡事以满足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前提,很容易就鸡犬不宁。女人是那个在婚姻中付出更多的一方,这是事实,但别嫌累,如果不愿意受累,有了矛盾,受的就是伤了。

最后说说三个故事目前的结尾吧。我的前同事已经和她老公分居,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我的男性朋友,又开始在微信上秀恩爱了,虽然频率降低了很多,但至少又有了。

而我,我不正在敲这篇东西嘛,呵~呵~

中国式婚姻大的谎言,就是让女人活成玛丽苏!


我无意中在微博里,刷到一段视频,是电视相亲访谈节目的一段截取,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在一个咖啡里相亲。

女生顶多能算上清秀,三本大学,月薪五千,无房无车。

男生有不加分也不减分,普通过得去的长相和身高,有礼貌,成熟靠谱的谈吐,一本大学毕业,不是富二代,但是家里是有房有车,自己有稳定的工作。

按照看热闹群众的观点,从条件来说,这个男生配这个女生,真的可以了。当然相亲也不仅仅只是条件,有时候条件再好,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

在最初见面的环节里面,男生已经告诉主持人,他对这个女生有好感,希望进一步接触。所以节目才安排了一对一的咖啡,可以面谈。

于是,节目开始了,基本上女生一个人在“表演”。

看得出来,女生不喜欢男生,但是她的不喜欢,是因为她认为男生达不到自己条件。

第一,男生仅仅是一本大学。如果父亲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类似哈佛、剑桥、北大、清华,至少也要是个985,否则怎么能够给孩子优秀的基因和良好的家风呢?

第二,她问了男生一个问题:“你工作很稳定,那么收入增长也会很稳定。可今后一旦有孩子以后,花费增大,你准备怎么办?”

男生说:“我有房子和车,这些大宗消费不再需要了,只是日常消费的增加,应该没有那么大的焦虑感。结婚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赚钱……”

女生打断了他的话,直接给主持人说:“今天还是到此为止吧,我最不喜欢开口闭口谈钱的人。”

男生有点恼怒了,反击说:“请问我什么时候开口闭口都在谈钱?”

女生反驳:“我问你房子了吗?你只是有个房子,有什么可以炫耀?难道你有个城堡么?”

主持人赶快请男生先离开,女生继续说:“我从小到大,不仅仅人长得漂亮,也一直都非常优秀。我在中学的时候,学习一直非常好,我从福建来到浙江,就是因为浙江比较富裕,我希望这么优秀的我,可能遇到更加优秀的他,来实现我们能改变世界的美好未来。”

外场主持人也是年轻姑娘,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然后这个女生给主持人说:

“我想给你提个意见,为什么在这些男生到场的时候,你会先迎上去,跟他们嘘寒问暖,我觉得这样会让他们更加喜欢你,而不是立刻就关注到我,我才是来相亲的女主。”

听到这出人意料的话,主持人几乎跳起来,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后面的镜头明显是剪过,成了她们两个一起坐在桌子边上,促膝谈心的架势。

虽然最后,玛丽苏女生收回了自己的话,并且向主持人道了歉,但是她真的把大家雷得一愣一愣的,我看到下面的评论,好多人都在写,“这一定不是真的吧?电视台为了收视率,找人演的吧?怎么可能有这么可怕的女生呢?”

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有人气的电视节目,我也无法确定这段视频的真实性,但如果真的是请演员演的,里面言之凿凿的玛丽苏女主,真的功力非凡,毫无违和感。

这些年,各种国产电视连续剧备受争议,其中有一条就是“玛丽苏女主”,让人毛孔悚然。

所谓玛丽苏,最初是1973年,保拉·史密斯(PaulaSmith)创造了一个名叫MarySue的虚构女主角,变成了今天遍地泛滥的玛丽苏的代表。

最初这类小说的女主,总是异常完美,拥有全天下最惊人的美貌,不仅仅让全天下的男人都为之倾倒,更把小说中那个全天底下最优秀的男人,迷得五迷三道,甘愿为玛丽苏女主上天入地,翻江入海,直至最后一息。

然后随着大量玛丽苏的作品开始在书籍或者屏幕上泛滥,玛丽苏也开始了自身演变,有沿用传统的“完美苏”;也有异军突起的“平凡苏”。

平凡苏的套路,可以参照大S版的《流星花园》,或者备受追捧的《步步惊心》,其实玛丽苏剧情也可以出非常好看的精品,可无论有多精致,套路都是一样的,中心只有一个就是:自恋。

在玛丽苏女主的人生中,有天有地有全世界,可是全都只是衬托和陪衬,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

可自己天下第一,这话自己说出来,是不够味儿的,所以她要永远的成为别人心中永远第一位,要用别人的言语和表现体现出她天下第一的位置,她永远都是无辜的,永远都是正确的,永远都是别人对不起她,她是唯一。

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来批判写玛丽苏小说的作者,尤其是女作者,指责她们把自己的“美梦”带入小说的人物,以“我”作为主体,加入强烈主观自我意识,把整本小说变成了一场大型“意淫”现场,惨不忍睹。

作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女人,我可以理解这些批评家的指责要点,这是一种文学届的事实,然而,有人想过吗?为什么今天有如此巨大产量的玛丽苏小说,还有遍地开花的影视作品,到处都是变种的玛丽苏?

难道只是出于女作家们,无法言明的意淫么?

非也,非也。这其实是一个供与求的双向作用,在经济社会中,文学也不免于套入了供求关系,作者也要了解读者的心意。

一个女作家,写出了一本有轻微玛丽苏倾向的女主的小说,突然成了百万畅销书,我确定她第二本书,一定就是重度玛丽苏。

原来,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什么如此粗陋和幼稚的玛丽苏情节,会有这么大的读者群体,让如此多的女人产生代入感,如醉如痴?

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玛丽苏剧情中,所有的玛丽苏在嫉妒自恋的状况下,都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升华的,有钱有权有貌的“霸道总裁”。

原来,玛丽苏的人生,是不需要奋斗的,她的人生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实力的男人的爱情,这个男人可以用自己实力去给她实现一切,真的是一切,让她成为全世界亿人之上,他自己专属的宠物。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阴险的谋略。

对于女人来说,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原来人生中荣华富贵,幸福完美,都是不需要吃苦受累去努力的,只要有那个男人的爱情。

对于男人来说,一个被圈养到退化的宠物,自然就失去了和自己对话的平等性。

于是在圈养和被圈养之间,男人和女人,从同是平等的两种动物变成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千年的父系社会中,男权一直在给女人洗脑,让女人相信,自己是弱小无力,甚至是愚蠢和低级的,让女人主动放弃自己的独立,依靠男人生存。

男人用一点金钱,买到了女人的自尊和生命,这是一种对于男权最有力的生活方式,用玛丽苏这种浪漫唯美的形式传递出来,润物无声细如雨。

美丽的玛丽苏,一朵开在男权上的罂粟,不仅仅是美丽,而是有毒。玛丽苏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让那些自身软弱的女人,丧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