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奇趣动物立体书》的读后感10篇

发表时间:2020-02-10

《奇趣动物立体书》的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趣动物立体书》的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趣动物立体书》是一本由呦呦童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一):立体书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觉感应

当我把这本《奇趣动物立体书》送给我的宝贝的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好喜欢这本书啊,这和我以前看的动物书不一样,我们一起从前到后把这上面的动物一起认了一遍,孩子又对我说,我想看真的动物,我许诺她,明年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好吗,孩子兴奋的又蹦又跳。这本书不仅给了孩子不一样的视觉感应,还让孩子了解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一、庞然大物

这一页主要讲述的都是体积庞大的动物,我和孩子一起学到,原来非洲大像是世界陆地上动大的哺乳动物,海洋里面最大的动物是蓝鲸,长颈鹿是脖子最长的动物。通过简单的文字介绍了解到原来蜘蛛还有这么大的啊,这个图片应该做的再夸张一些,原来亚马逊巨人食鸟蛛最长可达30厘米,它们可以轻易捕食和吞咽鸟类、老鼠等小型动物,这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蜘蛛是不一样的,可想这只蜘蛛的大小。

二、凶猛猎手

一说到凶猛的动物孩子首先想到的是狮子、老虎。一翻开这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凶猛的大鳄鱼张着一张血盆大口漏着两排尖尖的牙齿跳了出来,它是——湾鳄。另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家伙河马,河马是一种两栖动物哦,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里哦,别看它张着大口,露着尖牙,它可是食草动物哦。

三、致命毒物

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和宝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毒蛇,一条3D立体的眼镜王蛇映入眼帘,吐着带有毒液的舌头,很是吓人,看到这个动物我们知道了原来眼镜王蛇和眼镜蛇是不一样的哦。

四、伪装高手

看到这个标题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变色龙,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动物美洲豹、叶尾壁虎、叶虫、竹节虫等都有伪装本领,也学到了原来这些动物是如何伪装的。

五、建筑大师

看到这个标题,我们都没有想像到该类的动物。

六、黑夜使者

我和宝贝都想到的是萤火虫,这本书里的萤火虫做的非常形象,可以转动旁边的齿轮,萤火虫真的能发出一点点的光哦。

七、震耳欲聋的大噪门

映于眼帘的是一只大吼猴,一看到这个吼猴的嘴,就能感觉出他一定是很能喊,看到他的嘴型就像是在吼叫。

这本《奇趣动物立体书》我和宝贝一起看完的,而且我们反复看了很多变,因为有好多动物连我都不认识,看完这本书真的又学到好多知道哦,是一本又形象又能学到东西的动物书哦。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二):动物科普知识书

随着孩子的长大,应该读的书越来越要有教育性。所以必须更好的选择孩子的书籍。市面上的童书许许多多到底如何选择,其实也是妈妈们头大的。我觉得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选一些有科普知识的绘本。而这本奇趣动物例题书就是这样。

从书名我们就知道这是一本讲动物的书。首先这本书是大开面的书,书里一共有7大主题。书里面一共画了80多种动物,并且是有3d的立体展现。还能互动。非常有意思。而且书里的画风比较写实。因为有比较科普的意义,所以书里面画的动物接近真实的动物,书里面的动物众多,包括了海陆空各种类型的动物。并且梳理不是单单的画出了动物,而是结合了这个动物的特性给孩子们做介绍。作为3d的书,书里还有很多小机关翻翻页。有立体,翻翻,抽拉,转盘,增强阅读性和主动性。而且这本书是通过中科院研究所的博士推荐的,作者呦呦童,是原创高端图书平台。他所出版的童书,都很有趣味性。对于大孩子来说,过于简单的书没有乐趣,过于复杂的书又看不懂。而这本书恰到好处。孩子喜欢看这本书,就能远离电子产品。而且我觉得这本书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作为科普类型的书,书里有很多给孩子的介绍。在阅读的同时翻一翻看一看,从而能更生动地认识这些动物。书里的图案都是手绘的。孩子看了之后充满了好奇心,在好奇心之下,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些动物。平日里我也最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亲子阅读。而且我的孩子本来就很喜欢去动物园玩。这些书里的动物有些是可以在动物园看到的,有些是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但是孩子仍然很喜欢阅读,每次都要翻看好久。然后我查了一下这一系列的书,还有植物立体书,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买一本和孩子一起读。边读边教孩子,边给孩子念内容。孩子听了以后会很开心。

不过有一点我想要说一下,最后一页的那个大猩猩稍微有一点吓人。孩子第1次翻到这页的时候被吓了一跳。确实,我看到这些也有点惊讶了。太逼真了。如果稍微能缓和一下的话,可能会更加好。但是总体这本书是很不错的,给孩子动物上的教育也很好。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三):奇趣动物世界—我带动物小兵打天下

《奇趣动物立体书》这本书籍采用现在非常流行的3D设计,相较于以前书籍的平铺,3D的的设计就如进入森林一般的立体感,让人能够更直观感受森林动物的分布。更如古代在纸上谈兵一般的感觉,在教授小朋友认识小动物的时候,他能够更快的把实物和动物联系上。也能以这立体的形象来一场食物链的追逐。

书籍还根据动物的一些习性把84种动物分在了七大场景之中。我们可以整合七种场景下的动物,分别代表一方或几方,并根据不同的习性,在水战和陆战中来一场纸上谈兵的巅峰对决。因为分类清楚,作者根据习性把动物的一些特别地方也用3D设计出来了。就比如那会变色的比目鱼、叶虫、竹节虫、变色龙等等。我们可以把一些动物变成敢死队,先行刺探敌情和埋伏陷阱。一些隐形厉害角色,例如:“金钱豹”。我们就把它变成秘密武器,趁敌人不注意的大杀器。这还是陆路上一场小的碰撞,我这方人才还有用毒高手,人称西毒的“眼镜蛇”,还有可比拟金毛狮王谢逊的吼猴,日常吼一吼啊!方圆百里小兵速速退去。家里有兄弟的,两本书各自选兵对决,绝对比现在卡片式的对决更有意思。这不仅能让小朋友认识动物,还能锻炼小朋友排兵布局、运筹帷幄的能力。重点在于您即陪伴孩子玩耍,又不会因为找不到游戏而烦恼,也能让孩子和您一起开动大脑,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升温了。

书籍里面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开关小设计,为本书更增添了趣味性和玩耍性。那转盘转转,那萤火虫的光辉闪闪,扑闪扑闪的小朋友也特别喜爱。还有那拉伸的鲨鱼肚子也特别有意思,还有那石头下面隐藏的小动物,还有那翻开的长开大口的河马,一些我们日常忽略的建筑工,那些辛勤黄峰。我们甜甜的蜂蜜的由来。还有那黑夜里工作者猎头鹰,小心不只有猫晚上在追逐着老鼠,还有一大群的动物在开夜工,动物的世界里,白天和黑夜一样精彩。就比如开始的游戏排兵布阵设定,白天需要防备,晚上也需要防守。

我在发现这本书籍的无限的可能性。阅读着这本书籍本身的一大发现的过程,捉迷藏也是超级有意思的。这本书封面也采用的是硬纸板本,小朋友也撕毁不了,不会轻易被玩坏。我自己有时候还会根据里面一些小动物的习性,根据场景编造一些小故事给他听,真真是有意思极了。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四):《奇趣动物立体书》: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新视野

当我们已经长为成人时,虽也会对美好漂亮事物感到心思神往,但却鲜少去探索发现,兴许要说我们成人已经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可细细研究才会深觉此言诧异,究竟为何当我们眼见那些美好事物时觉得理所当然而非绝妙至极。当我们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成时,少了很多的激动兴奋,自然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就会蒙蔽。

于一个心愿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而言,自然期望孩子们永远都在新鲜事物的激动美好中,书籍是我获取这些资源的源泉。很羡慕如今的孩童,有各种五颜六色缤纷多彩的书籍,供我们选择。而3D类书籍更是我和孩子们的心爱之物,呦呦童的科普立体书《奇趣动物立体书》让我和孩子们都爱不释手,这本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周友兵强力推荐,由呦呦童主编,从庞然大物中非洲象,亚马孙巨人食鸟蛛,到凶猛猎手中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再到致命毒物眼镜王蛇,巴西漫游蜘蛛,再到建筑大师,伪装高手,真是应有尽有,让孩子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知识面。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为何成人会慢慢的缺乏好奇之心,也许也在于所见之物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罢了,从孩童时期,我们就深知颜色会让人更激动兴奋,更能刺激人的感官能动性。就在看这本《奇趣动物立体书》时,我作为成人也被其中的动物太过形象而深深感染。在致命毒物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眼镜王蛇,因为是立体书,一打开就是一条蛇,起初还将我吓了一跳,可见书籍制作的有多精良,太过逼真,在电视上时常见到蛇的我们,虽然深知眼镜蛇有剧毒,但却不知道它们也能判断敌人是否带毒,意想不到吧,这恐怕就是为何眼镜蛇杀人一咬一个准。

在伪装高手这一系列里,因为一棵大树里藏了类似猫头鹰的东方角鸮,我和孩子们进行了许久的讨论,因为善于伪装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只因如今太多高楼大厦,于是乎在探讨一个这样的动物时,我们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动物园里所见的变色龙。善于伪装的动物学会了隐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被其他更厉害的猎物杀害。我们做人也是如此,不可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致祸患。

《奇趣动物立体书》是最近我家孩子最爱的书籍,为此我买了一整套,送给亲戚家小朋友,自然自家也不缺少,在让孩子有兴趣探索的同时,也让孩子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同时也对我一成人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非常切实可行,值得推荐的好书!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五):探寻动物的奥秘

(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豆邮联系本人)

孩子对动物很好奇,在平时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种类很有限,但是孩子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动物。说起来,会如数家珍地说非洲大草原上有狮子、长颈鹿,说青藏高原上有牦牛,大海里有鲨鱼等,但是很多动物没见过,它们生活的地方也没有去过,所以始终保持着对动物的好奇,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奇趣动物立体书》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虽然暂时不能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动物,但是在《奇趣动物立体书》中好像来到了动物们的家园,一睹它们的风采。

立体书,书里图画是立体的,不像普通的书那样平面。翻开书的时候,会被猛的弹起来的立体折页吓一跳,但是这吓一跳之后不是害怕,而是欢喜。因为立体,所以看起来更逼真。

1、七大主题分门别类

书里按七大情景主题来介绍动物,分别是庞然大物、凶猛猎手、致命毒物、伪装高手、建筑大师、黑夜使者、震耳欲聋的大噪门,看到这些标示语,就明白这一主题下的动物们都分别有什么典型特征。

比如看到“庞然大物”几个字,就知道这个分类下面的动物形体都很大。真的是,这里有长颈鹿,现在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有大象,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鲸鲨,世界上最大的鱼类。这些都不难知道,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太出乎我们的意料的,这里也有介绍,那就是亚马孙巨人食鸟蛛,在不起眼的蜘蛛家族里竟然有这么一种蜘蛛,体形可以达到30厘米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它会捕鸟、捉蛇,太不可思议了。

2、动物知识简明扼要

每个主题类别下列举了代表性动物,并对每种动物依据主题特点对它们进行了依次说明介绍,文字简明扼要,切中要点,孩子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

选取的这些动物也都很有代表性。比如,伪装高手里面,我们看到了竹节虫,它长得就像竹节一样,文字上说它“具有超强的拟态技能。”,一语中地。

3、3D立体全景互动

3D立体,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因为立体,所以更吸引孩子。每个主题选取了一个主要动物做成大型的立体图形,翻开每一页,那个动物就好像从书里弹跳出来一样。

“致命毒物”里是一条眼镜王蛇做成了大型的立体的,一翻开书,眼镜王蛇的上半身就从书里弹出来,很直观,吐露着红色的蛇信子,咄咄逼人。

除了立体图,书上还有一些翻页。比如草丛翻页后面隐藏着一些小型的动物,翻开都会有惊喜。

封面上这只变色龙的牙齿摸起来也是立体的,可以触摸得出一颗颗牙齿,制作得很精细。

这本书超炫酷,一本书里囊括了奇趣动物之最,带孩子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走近这些动物,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知道它们生存的奥秘,也能明白要尊重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起和谐共生。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六):走进动物世界——让儿童爱上自然

《奇趣动物立体书》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周友兵推荐,呦呦童编写,最终通过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面世的。呦呦童为原创高端童书品牌,致力于以儿童成长和科学认知为主的童书的研发与创作,原创开发具有科技性、创新性、以家庭教育为基准的多媒体产业性产品线。

众所周知,在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许多奇趣的动物。它们有的身怀绝技,有的凶猛可怕,有的神秘难测。让我们走进丛林,走进草原,走进海洋,走进它们的家园,一起探索神奇的动物世界!因此,此书旨在探秘动物之最,领略自然之奇。它涵盖7大情景主题,84种神奇动物。

一、庞然大物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个头至关重要!本情景主题中共介绍了13种动物,这些大块头可都是各自领地的佼佼者!有小朋友们熟悉的长颈鹿,也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动物,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视野。

二、凶猛猎手

高能预警!前方猛兽出没!本情景主题中的它们可不是温顺的家养宠物,它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捕猎高手,一旦发起攻击,招招致命。

三、致命毒物

小心!本情景主题中的这些动物个个都身怀剧毒。只需小小的一滴毒液,它们就可以轻松放倒一个彪形大汉!

四、伪装高手

大自然里危险丛生,动物自保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快睁大眼睛,本情景主题中的动物们高超的“伪装术”可真让人叹为观止!

五、建筑大师

别以为只有人类才能成为建筑大师,其实动物世界里也有许多天生的建筑师!快来一睹本情景主题中的这些建筑师的杰作吧!

六、黑夜使者

天黑了,人类进入梦乡,本情景主题中的有些动物才刚刚开始它们的午夜狂欢。午夜时分,这些动物都在干什么呢?

七、震耳欲聋的大嗓门

听,动物正在说话呢!本情景主题中的它们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大笑!它们和人类一样,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沟通。

作为一本科普性的儿童绘本,此书拥有3D超炫全景互动。书中精心设计的立体、抽拉、翻翻等互动阅读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爱上阅读,爱上自然。

《奇趣动物立体书》读后感(七):3D实景,盛况直播

色彩斑斓的自然界中有着无数充满着奇趣的动物。也正是这些不同物种,不同习性,不同特色的诸多动物共同构成了奥妙无穷的动物世界。尤其是在这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日,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很是有必要从方方面面对动物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奇趣动物立体书》便是一本相当高品质的讲解动物的读本。正如编者所述:探秘动物之最,领略自然之奇。于这本书中,它将会借助立体图片和生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3D视觉角度下的动物世界实景图。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本书以众多比较有特色的动物们作为主题来分层讲述奇趣的所在。类似于庞然大物,凶猛猎手,致命毒物,伪装高手,建筑大师,黑夜使者,震耳欲聋的大嗓门----以奇趣入手,以真实的动物做介绍,以提升和培养孩子们对动物们的认知能力为目的,我觉得这些无疑是这本《奇趣动物立体书》最大的亮点所在。

在七大情景主题,八十四种神奇动物,3D超炫全景互动的引领下,小读者们流连忘返于这样一本写给他们的,有关于动物们的奇趣特色的读物。总体而言,这本书无论是从版面的设计编排,还或者是画面的逼真度刻画,又或者是文字中的细节描述,还或者是特效创意的互动理念都着实让人震惊。乃至于身为家长的我在翻看的过程中都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丛林世界,踏足于神秘的动物王国。

特别是针对每个版块中强调的动物奇趣特色要点,我们还可以时不时地被立体书特有的动态立体画面所吸引。打开首页,高大的长颈鹿就伸长了脖子地跃然映入我们的眼帘。于长颈鹿的画面右侧,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关长颈鹿高度的介绍以及这个高度的目的性仅仅只是为了品尝采摘枝头的树叶。待得翻到第二页,凶猛的湾鳄长大了血盆大口地向着我们无声的示威。虽然这只是静态的画面,但是结合着我们翻合书页的动作却又巧妙地用动态的形式展现着对应立体动物的行为举动。而第三页的眼镜王蛇伴随着书页的打开,更是豁然跃出。虽然我们都足以知道这只是一本读本,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这逼真的画面效果异常真实地将眼镜王蛇的面目展示我们的面前。类似的画面在这本书册中随处可及。微妙危险地呈现动物们的奇趣同时,我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一个真实的动物世界,更是深入浅出地解读着相关动物们的习性等等特点。

徜徉于这本《奇趣动物立体书》中,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领略动物世界的奇趣精彩。这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阅读之旅啊!

扩展阅读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异植物立体书》是一本由呦呦童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一):让孩子爱不释手的植物立体书

文|海蓝蒲雨

有意思的奇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

人们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所以当我带着宝宝一起看这本《奇异植物立体书》的时候,还是被里面各种怪异的植物所震撼住了,觉得世界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能够把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聚集在地球上,让我们不断去发现和探索。

宝宝在拽巨花魔芋

《奇异植物立体书》一到,宝宝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书页刚一掀开,里面的带着尖尖角的巨花魔芋就探出了头,立即把宝宝的目光吸引住了,她极好奇地盯着凸出来的部分看,立即张开小手去抚摸,尖尖角勾起了她的兴趣,抓住便开始往外拉,让我惊叫连连,立即制止她超高的破坏能力,引导她去看这些立体的植物们。向日葵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二):《奇异植物立体书》:孩子一天翻十遍,你说好不好?

首先,《奇异植物立体书》真是一本好书,是站在孩子的世界里观察思维而创作的一本好书。

摆一件事实就可以力证这一点。拿到《奇异植物立体书》的时候,孩子双眼立马放光,抢过去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书里的立体机关全部打开来,小脑袋晃来晃去的,对那些立体植物爱不释手。她才三岁半,自然是很多字识不得的,但是她居然没有喊我去给她读,就那么自己观察这本书,抚摸这本书,从头翻到尾,一遍又一遍。我不记得她翻了多少遍,遍的过程中嘴里念念有词,开心得不得了。后来我有空了,就主动跑过去陪她读。

我翻开一页,她开始主动问我,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花啊?我一一解答,然后问她漂不漂亮,她说好漂亮。我给她讲解书的文字,让她了解这一种植物。翻到最后一页,她让我重来。于是我又陪着她翻了三遍。后来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的好几天,她都要求我给她念这本书。在她的世界里,《奇异植物立体书》绝对是摆在前十名的好书(注:她应该已经读过上百本童书了,床上的故事书零乱的放了许多的,当然都是童书小册子)。

《奇异植物立体书》质量真的相当好,怎么翻都不碍事,还可以完美的折叠进去,没有任何变形。要知道这可是一本立体书哦,每一页都有立体结构的机关,折进去展开来,立体的浮现在孩子面前,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也特别有意思。它符合童书的所有元素,成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动人能力和欣赏能力,是特别好的一本童书。

《奇异植物立体书》里面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把一本书做成这样生动立体又充满童趣,真的很不容易。可以想象,制作这套书的团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呈现出来的结果,我是相当满意,特别想要点个赞的。是真的好,是我家这一年来看到的最抢眼、最惊喜的一本书。

孩子真的爱读这样的书。丰富了孩童世界里面,不能亲自去接触的许多自然生物。一本书栩栩如生的呈现到这种程度,如同接触到了这些植物本身一样。在一些小城市,是没有植物园的,也看不到许多很奇妙的植物的。其实大自然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很匮乏的。但《奇异植物立体书》这样的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点。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三):春光与秋色,总有不舍的情缘

科普的方式不是面对面,我指给你看,把我已经转化为理性的知识说给你听,让你去死记硬背,而是我根据科学的原理去设计,让你去探索,把教学者比作是灯光,而你正处于黑暗之中,我用光明去吸引你,让你走向我,亲近我,这就是《奇异植物立体书》带给我们认知的创新之处。

立体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阅读,而不是像一个平面,让你居于高处,一览无余。立体书的核心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惊奇,更多的是知识,是运用自己双手去寻找知识的能力。

相比于动物,植物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尽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都经历了数个春夏秋冬,见过春天的草、夏天的荷,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木,但是比起动物来,植物的最大缺陷就在于“不能动”。如何将“不能动”转化为“能动”,作者呦呦童可费尽了心思,它启发小读者运用翻转、抽拉及其它力所能及的动作,将植物“不能动”的规则打破,让我们瞬间发现在动物之外,植物也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伙伴,我们不能因为其“不能动”而忽视它们的存在。

阅读是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垫脚石,也是让我们认识社会与自然的推动器。相比于社会的复杂性,小读者还不具备充分的心智准备,但是通过阅读来识记自然的一草一木,则符合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花是红的、草是绿的、树是高的、水是流的?这其中有生物、化学、物理的原理,但是对于小读者,并不需要掌握如此复杂深奥的理论,只需要自动自发地投入作者呦呦童精心营造的“迷宫”中,让小读者怀着探险寻宝的心态。

《奇异植物立体书》画风很美,美在其真实,是大自然实景的微缩,不像动画片中的造型只是抓住了主要特征,忽视了细枝未节,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处大自然,能够通过手部的动作感受到植物的亲切。我的孩子在阅读中发表的言论,让我感到诧异与惊喜。“原来花并不是叶子变的,但是果实却是花儿变的,我们平时喜欢摘花的习惯,某种程度上是对植物深层次的伤害,我们应该在赏花的时候不再自私,而放任其开在春光中,等到秋天时我们品尝其汁多味美的果实,也不辜负我们近半年的等待。”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四):亲近大自然,看看不一样的植物

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可幸福太多了!孩子们不仅要吃得营养吃得丰富,穿的也要柔软的纯棉。有的妈妈甚至为了孩子考了营养师。父母带孩子周末踏青,在暑寒假会出省甚至出国旅行。

可惜有一点不尽如人意。兄弟姐妹少,商品房小区住的一般都是陌生人,没有玩伴。同时,周边并没有森林河流农田可亲近。对于大人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减压良药,对于小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丰富的环境会给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多样化的良好刺激。所以孩子是最需要接触大自然的,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和农田庄稼。无论是空气环境,还是亲自互动,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益处多多。

如果不能陪孩子去到户外大自然,那么一本关于植物的科普书是必不可少的。《奇异植物立体书》作为科普绘本,为孩子们构筑了七大场景主题,介绍了105种神奇的植物。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绘本,它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周有兵博士推荐的,其专业度和科学度毋容置疑。

相比枯燥的文字和简单的图谱,这本3D立体的探秘植物科普翻翻书构建了3D超炫全景互动体系,揭秘了罕见的奇异植物如何生长生存。直观的立体参与感与体验感让孩子们对奇异植物记忆深刻。

比如大王花的介绍,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光是花瓣就重达十几千克,花内居然能藏得下一个人。如果不是科普介绍,很难想象这美丽星球上居然存在这样一种奇异的植物,可这是真实存在的|!大王花,有“世界花王”的美誉。它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它不仅以花大闻名,还臭名昭著。大王花为了吸引昆虫为其传粉会释放出恶臭,这种气味常常被形容成鲜牛粪或是腐肉的气味,当地人称之为“尸花”或是“腐肉花”。书中关于大王花,就“奇异长相”、“特异功能”“臭名昭著”、“行动起来”和“濒临灭绝”几个部分诠释。

只是大王花仅分布在几个热带雨林中,人类采伐木材、开拓种植园,当地大片雨林正在急剧减少。没有适合的环境导致大王花逐年递减,加上当地传说大王花有药用价值,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花芽提取物炮制的浸膏,是妇女分娩时的良药。当地人的滥采,更使大王花处在濒临灭绝的严重危险之中。所以绘本中不仅只是对植物的科普,更告诉小朋友有些植物像珍稀动物一样,也需要大家的保护。

印度尼西亚政府也正在着手组织植物学家搜寻和保护这种植物。1984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大王花列为“世界范围内遭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提请世界公众重视和着手保护这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奇特的花。

好的植物科普绘本,是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一扇小窗。打开《奇异植物立体书》,打开孩子视野,一起开启探索植物的旅程吧。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五):陪宝贝探知大自然

喜马拉雅《奇异植物立体书》

昨晚,带女儿看完了《奇异植物立体书》,感叹作者的用心。将7大情景主体,105种神奇植物,以拉、转等多方式,立体展现。很直观,彷如植物就在身旁。女儿看完书籍第一时间录制了读后感,并发表在了喜马拉雅上http://xima.tv/AUt5B6。

提到花,很容易引入脑海的是花香。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花都是香的,花园里,蜜蜂、蝴蝶沉迷于鲜花的香味,围着采蜜。而《奇异植物立体书》第一版面,介绍了一系列臭名昭著的花,巨花魔芋、大王花充满者腐臭味.......

特异功能这个版面,是最神奇的。面包树像一个大蓄水池,在其上面挖个“啤酒肚”,就可以取水喝。在这个水上,作者做了个小机关,拉一下拉条,面包树上的啤酒肚就漏出来了,可以看到树上“蓝蓝的水库”。女儿玩了好几趟,甚至反问我,“妈妈,水呢?哈哈,我看到了,蓝色的海洋”。

看到这一页,女儿眼睛都亮了。形容,有跳芭蕾舞的花,有蝴蝶,有鸟,有蛇。

介绍了世界上最高的树、生长最快的植物、花期最短的花

行动起来这个版面,是看完其它版面后,女儿自己看的。提到含羞草,我种过时,她很是期待。希望也自己动手,和这些美丽而温和的小植物玩一玩。但明确提到,不能是臭臭的,而且会吃人的植物。

《奇异的植物立体式》一本介绍大自然的书。内容丰富,直观呈现,不错的一本科学绘本。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六):带你走进奇异植物的精彩国度

谈到植物,我们随处可见,但是却从没有停下脚步能细细的观察一番。如果闭上眼睛,我能想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桃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菊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奥,似乎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

就像是现在,如果用植物来形容,那便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了。

身边的花花草草我们无暇去看,但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奇异花草的探索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呦呦童的《奇异植物立体书》带我们走进神奇又精彩的植物王国。

对于科普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图片配文字,是十分枯燥的,别说是孩子就连我也没有兴趣解读,可能只有那些研究学家能钻研进去吧。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以创新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开本的设计,艳丽画面穿插入立体动感的植物,更加直观,形象,将不能动的植物转变为动感的植物,提高了视觉感官的效果,原来植物也是变化的。比如期中的精心设计的抽拉、旋转,翻翻等互动的方式都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情不自禁的走进书中,去了解这些植物。

这本书分为几个板块,包括:臭名昭著,奇异长相,行动起来,濒临灭绝,特异功能,植物之最,冷血杀手。

给我们呈现出的植物是生活中不常见的,真是大开眼界,之前听说过,越漂亮的花越是有毒,第一页就让我们见识了越漂亮的花越臭,就像那个大王花,那么鲜艳,足足有一个人大,据说能装的下一个人,但是却散发着粪便一样的臭味。又比如,蒲包花独叶草,长相太像外星人了,像人工打造出来的假植物,又比如这个立体的猪笼草,很形象的展现了猪笼草的生活状态,一张一合的盖子就捕食了昆虫,原来他是吃肉的植物啊!

这些植物有的生活在沙漠,有的生活在丛林,雨林,有的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些植物,有的长相奇特,有的功能迥异,有的濒临灭绝。简直是与众不同,千姿百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命的千变万化,是我们无法全部触及的,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感悟生命的真谛!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七):立体直观赏植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植物的世界自是有着奇异的所在。呦呦童推出的《奇异植物立体书》更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一个奇妙植物王国的精彩所在。

顾名思义,《奇异植物立体书》着力于展现的是那些有着很多匪夷所思表现的植物们的精彩。尽管自然界中的植物无法言语,但是它们作为万千生物中的一员自有其展现能力的所在。在植物学家不断地研究探索中,众多有着特殊能力的植物们被逐一发掘。于这本书册中,我们的小读者们可以借由图文并茂的形式近距离地接触到千奇百怪的植物特色。

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这本书会给读者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封面上一朵娇艳欲滴的张开大口的花朵仿佛正用着无声的语言召唤起着我们的好奇心。大开本的设计,颇有立体感的艳丽画面,穿插入大型立体动感的图画展现,还有着旁注的文字讲述,这里娓娓道来书中这些特写的奇异植物们的奇异之处。臭名昭著,奇异长相,行动起来,濒临灭绝,特异功能,植物之最和冷血杀手版块各有特色地分享着相应的奇异植物特性。虽然全书的页面不多,但是每张页面中的内容却涵盖着无极限的植物知识点资讯内容;虽然全书的文字不多,但是每个植物的画面文字兼容又巧妙地将该植物的特性浑然天成地呈现表达。

细细地翻看这本书,我觉得它恰似一本有关于奇异植物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因为着立体画面的动静结合解说,我更是情不自禁地走入这个生动逼真的植物世界,一睹这些植物们的奇异特色。结合着立体画面的诠释,这些原本枯燥的植物们瞬间被赋予了灵性。也正是基于此种立体的表达,我和孩子在翻看这本书时总能有着某种探险般的历奇经历。处处有精彩,植物有奇异。所谓的奇异生存方式,奇异古怪味道,奇异生长表达------没有了科普类文字读物的枯燥乏味,这里更多的是让人时刻产生的强烈好奇心。虽然我们足不出户,但是《奇异植物立体书》自有精妙地分享着这些植物们的奇异特性。

巨花魔芋名如其名。巨大的伸长的花蕾仿佛恐怖的舌头餮着一切------长相酷似石头的生石花就真的像块毫无生机的普通石头躺在地上。待得我们翻看石头的一角落,原来内有乾坤的花朵就此从缝隙中闪现。难怪乎,它又被称之为是有生命的石头。让人并不陌生的向日葵花在我们翻看书页时着实亮眼地伸展枝叶,绽放花盘----这里的一切的确从方方面面的叫道具让我们观赏到了奇异植物在立体形式下的奇异姿态。

通过这本书册的翻看,我觉得它不仅揭开了奇异植物们的神秘面纱,它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奇异植物们与众不同的亮眼奇特。于欣赏的同时,《奇异植物立体书》更是无声胜有声地为小读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植物科普课程。

《议程》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议程》读后感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议程》是一本由[法]埃里克·维亚尔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议程》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故事中的历史

本书以生动的故事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揭露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小小细节。这些小小的细节之后,蕴含着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故事中一个个小群体、小集团,用他们的悲欢离合,颠覆了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但是看书的时候最好还是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否则看起来有点费劲。

《议程》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少数人的历史

从小学习的历史唯物主义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深信不疑,但是实际上呢?二战的爆发,危在旦夕的国度,人民是什么,是丝毫没有察觉的,一无所知的待宰的羔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吗?并非如此,在国家民族的面前,个人微不足道且无能为力。少数人和他们少数的会议决定这一切,以前是,现在也是,向来如此。这便是世界的残酷法则。

《议程》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从1933年的2月20日开始

就像万历十五年给我们揭示了明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那一年开始发生变化的,而1933年的2月20日也是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日子,从那天开始,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尽职尽责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个选择影响的是事件的一个走向,他们也没有想到只是出于自己的礼貌而导致事情的延误。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还原了二战全面爆发前的觥筹交错,他从别人那里获取材料,并信手拈来地化为己用,对人物、场景的描写和刻画给人强烈的身临其境感。如果硬要说不足之处,恐怕是人名太长了。

《议程》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虚构中的真实

虽然这是一本小说,但是从这个虚构的故事中仿佛真的看到了二战前夕,德国说做的各种准备。从刚刚开始与二十四个商业巨头的秘密会议,进行战前募捐;到贝格霍夫会晤,希特勒怎样使奥地利总理屈服;再到闪电战,极具讽刺意味,一堆破铜烂铁,举步维艰,却一到奥地利,就受到了欢迎,最后揭露真相,原来许多人都为此自杀…

这本书是一本小书,虽短,但语句十分流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每个人都竭力为自己的阵营服务,尽力。

综合来说,三星半。注释十分详尽,美中不足,看注释要向后翻页,有时错过了故事的连贯性。

《议程》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一段带有个人想象的历史

如果对这段历史不是特别感兴趣,建议还是不要看这本书,总体而言,不像小说那么有趣,而且读起来也有些晦涩难懂,时不时就需要去查一些资料。

历史是真实的历史,但不一定是书中描述的那样,毕竟作者也没有真实的经历过,只能从一些记录中获得一些历史的碎片,再用自己的想象合理的把它拼凑完整。而且,其中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或多或少会影响你对这段历史的真实印象。

当然,你想当一本比较轻松不动脑的课外读物也是可以的。你可以清晰地知道,那段时间,有哪些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演绎了怎样一段故事。对于那段历史的一些疑惑,也可以得到清楚的解答。

《议程》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历史没有假如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看一场电影。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系列吊诡而荒诞历史场景跃然纸上。

工业巨头们慷慨解囊,以政治献金押注纳粹。纳粹崛起,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纳粹灭亡,他们全身而退。

小暴君对内专横,对外怯懦。国家拱手让人,自己身陷囹圄。

奥地利民众热切期盼着德军的入侵。“世界上最棒的军队”却被自己的破铜烂铁堵塞了道路。

英法政治家们用绥靖政策换取廉价的和平。以邻为壑,却养虎遗患。

……

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

假如,历史没有假如。

“人们从不两次掉进同一个深渊。但是人们跌倒总是同一个方式,混合着可笑与恐惧。”

《议程》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邪恶是怎样胜利的

“法国忙着签署有关彩票的行政法令,英国扮演同谋,奥地利被惊吓的百姓从一个疯子的身影中隐约望见了自己的命运。”全书的内容基本就是这句话。

德国冠冕堂皇的企业家们毫无阻碍地行为与资金上支持纳粹政府,从中看到的是政府的帮扶与廉价的劳动力。英国反犹战士与纳粹政府打交道时反应麻木,社会性失明。反犹运动初发地的奥地利,领导人软弱无力、自欺欺人,简直是轻而易举地将国家献祭。

书的描写将历史事件按时间与人物分拆为不同的场景镜头,时间顺序保证其连贯性,聚焦人物场景细节,越是重大,真实的虚与委蛇越是不堪。

本书可以作为历史解读的一个目录,或是一个人文注脚。面对邪恶,不应有哪怕一秒钟的慌神与妥协。

《议程》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电影?小说?历史?其实它什么都不是

我刚好是历史本科生,平常也爱看电影和小说。所以看到豆瓣发布这本书的信息时,非常感兴趣。

一部借导演的眼睛,历史学家的审视和小说家的笔法成书的作品究竟是什么面貌。然而真正打开阅读后,却是满满的失望。

译者可能为了呼应小说肃穆的氛围,译出来的文笔十分生硬冷峻。观感上,只能说符合本文基调,但远远达不到优秀。译者对翻译作品有重塑再造的能力。当译者没有这个能力,吸引读者读下去就得看原作者功力。

这本书噱头不小,cue了电影、小说、历史,不幸地是,作者在哪方面都没有做好。当然对于《议程》来说,打乱重构的小说笔法和电影般的蒙太奇画面只是手段,历史表达才是重点。通读全文后,我觉得作者并没有深入见解。

总之呢,这本书够新不够深。

《议程》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议程》拙见

近期迁徙,慌里慌张的赶在最后期限里拿起书看,篇幅中等一下午读完了,渐入佳境的感觉,很喜欢里面娴熟的各种比喻,生动而恰当。越看越能感觉出作者的功底,如果不是译本的话,读起来肯定更加顺畅。

里面众多的人物,即使个别不熟,也不影响阅读的感知性。内容主要是二战前夕纳粹吞并奥地利的一些始末,欧洲各国的内心戏。这个时期让我联想到我们国家,水深火热的境地。1937,三七事变,1938,日本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

看过好多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电影,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考验立场和人性的时刻,真实而残忍。

看到结尾就想到开头的会议,衣冠楚楚的企业家和政客永远都是狼狈为奸,人血馒头真好吃。有空再看第二遍吧,看得太匆忙了很多精彩笔触值得回味。

《议程》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议程

短小精悍,6万6千字,32开本,连同译注,不到200页

小说的形式结构,极具镜头感,场面调度比较讲究。从国会大厦的那二十四个人,到贝希特斯加登的许士尼格与希特勒的会面,再到唐宁街的告别午宴……每一部分都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戏剧张力十足。我们来看这一段,许士尼格面对纳粹的咄咄逼人。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边叙边议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历史观,让人常会有种读社会学作品的错觉。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不过是一个令人惋惜的错误,他是租房人这一点只是在大历史的页脚被注明而已。

世界面对虚张声势总是做出退让……它从不向正义的要求屈服,从不向起义的人民屈服,那么面对虚张声势,它却卑躬屈膝。

读到这些,虽然说不上拍案叫绝,但也是蛮有意思。

《改写》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写》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写》是一本由朱首末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写》读后感(一):一本深刻+悬疑的好书

非常不错!很久没读到这么好的作品了。文字一气呵成,主题关乎科学和人类,犀利高端。

作者擅长制造悬念,文笔细腻老成,一看就不是那种烂俗的悬疑,内容里包含的基因改写、遗传病毒、地下卵市、科学信仰等元素,紧凑耐读,读后发人深思,能使人产生关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考。

书中有些概念细思极恐,是一本既深刻又悬疑的好书!

《改写》读后感(二):改写

改写是一部题材新颖超前的悬疑推理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紧扣,文笔流畅。基因改写一旦进行人体试验,那么对人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真是不敢想象。但是基因剪刀要是能够用到治疗基因疾病上,也将是一个造福人类的好事。

《改写》这本小说,利用故事情节给人们提供基因知识的科普。基因改写将是一个科技与道德的博弈。去年,我国出现的基因宝宝,绝对是触破了这个道德底线的。

《改写》不仅仅是一本好的悬疑推理小说,更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题材。

《改写》读后感(三):科学的‘恐怖’与人性的底线

几天了,刚收到书读了几页便放下了,却发现心里有点依舍,就这样又拿起来便放不下的读完了它。合上书页心里有矛盾,有恐慌感。曾记得基因峰会事件,科学和伦理的正面交锋。是啊,基因话题已经很普遍了,关于基因的影视书籍也接触过很多,而这本书的作者却从中挖掘新芽,没有感觉老套,没有一看就透的情节。讲真,书还是很吸引人的。老话从谈,基因是么呢?它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死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代表了我们整个人,而基因不仅可以复制一个无二的自己,它还能够“突变”和“变异”。《改写》的作者朱首末,本名朱珊,北京人,爱尔兰媒体专业硕士,现常年旅居美国。记者出身,曾在海内外多家国家级媒体从事一线记者工作近十年。喜欢朴实却耐人寻味的文字,偏爱社会方向悬疑推理。对于《改写》,它是一本内容极细思恐的小说,这本书不仅思路清晰,让人从题目就可以带入思维,读完让人反思,意犹未尽之感,值得思考之幻。书中,多股势力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而书中到底有没有进行人体实验呢?带来的可怕后果又是什么?在基因改写的事件中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保守派的领军人却在关键时刻离奇身亡,这从中又有什么阴谋呢?只有自己深入去看,才会知道其中的刺激,欢迎你加入《改写》大军哦!言归正传,基因的改变,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假如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又不存在法律法规的限制性,这不是在造福人类,而是在毁灭人类吧。

《改写》读后感(四):当基因”改写“成为人类掌控世界的权杖

当物种繁衍这把生命的钥匙,都被基因”改写“成为人类掌控世界的权杖,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我们就成为了造物主本身?

对于这本能让我一气呵成读下来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的“改写”,我并不想在这里留下过多关于情节设置与最后揭秘的讨论,毕竟这会削弱其他阅读ing或期待一探究竟的其他读者的体验。而作为一本推理悬疑类的小说作者很好的拿捏了线索与真相的释放,关于基因编辑、破坏性基因病毒、地下卵市、伦理限制的讨论也直击当下议题热点,会吸引人带着探寻而敬畏的心情渐入需要层层拨开谜团的事实真相。

作者在“啊哈”时刻为我们带来的关于科学作为信仰,规则法律滞后下能否将道德伦理作为最终约束人类限制的讨论,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还记得2018年年底国内外都争论颇多的南科大”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从”重大突破改编人类历史的基因编辑婴儿降生”到饱受伦理谴责的“涉事副教授停薪留职”,正是能否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基因层面改造人类下一代的现实案例。无论是学界发声社会舆论还是高层表态,无一不是谴责和声讨。

这种谴责我认为表现了大多数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边界的明确。

也许激进乐观派会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基因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会导致人类”缺陷“的问题(请允许我使用缺陷一词来盖指所有我们认为的负面性状包括疾病、寿命限制、能力限制等等),从基因胚胎阶段就创造”完美的人“,那将是多么喜大普奔值得全人类歌颂的事情呀,那将是人类作为种族的跃迁,甚至AI这个弄潮儿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容颜能改整容手术还会存在么?

但是我认为这将剥削人类最大的一项重要权利,那就是自由。试想所有人的基因都可以被父母按照其意愿和需求进行”改写“,他们的“出厂设置”都被有意的设定成为了某种属性和参数,并且安装上了“不可忤逆造物主”的终极代码,那么后天的个人意愿都将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现阶段人类繁衍的不确定性能够交给“自然“真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也为个人后天奋斗提供了自由和各种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请珍惜自己的不完美,这种异数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惊喜。

《改写》读后感(五):基因改写是天使还是魔鬼

曾记得,早在2015年10月5日,一个由科学家、哲学家、律师和政府部长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呼吁暂停对涉及人类种系的基因进行“编辑”,并对可能导致人种改良的遗传特性修改活动的风险提出了警告。时至今日,科学的迅猛发展,基因技术也不断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出现所谓“定制婴儿”、基因编辑和改写的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讨论。由朱首末所著的悬疑小说《改写》,再次把公众对基因技术的应用多面性向读者展示出来。《改写》全书共分25个章节,整个故事架构在中国原京,通过女刑警队长苏左参与跨国抓捕,引出自称具有“犯罪基因”的嫌疑人乔伊森,第一次见到了留美博士、当今世界上拥有最高超“基因改写”技术的天才华裔科学家萧程为展开。直到堪称“物种灭绝武器”的全球罕见遗传类病毒“兹扎”入侵中国原京,该病毒只有通过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基因剪刀”技术才能将病毒彻底扼杀。为了不引起全国性的传染,萧程接受了官方邀请,回国参与“兹扎病毒改写”计划。然而,随着“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保守和激进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形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不料保守派的领军人、萧程的恩师戴林钟教授在“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之际离奇身亡,萧程初抵原京便深陷旋涡。女刑警队长苏左临危受命,负责案件的侦破。两人被卷入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随着苏左调查的深入,激进一派暗地进开展很多年的人体胚胎基因改写实验逐渐浮出水平,“被参与”实验的父母们全不知情,他们的孩子渐渐长大,有的成为记忆力超群的神童,有的却出现多指并指症等各种各样的疾病,终生挣扎在病难求生中,不得解脱。故事最终揭示,所有这一切,根源于国际恐怖势力的暗中布局,他们为利用基因改写技术打造一支具有“超完美胚胎”的恐怖势力进而渗透到世界各地。本书的作者朱首末,北京人,爱尔兰媒体专业硕士,记者出身,喜欢通过朴实却耐人寻味的文字,描写那些有可能发生在身边的案件,折射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提高人们对罪案的警觉,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出版有长篇悬疑推理小说《罪头条:恶魔的风度》。可以说,作为一本推理悬疑小说,《改写》非常成功,基因改写选题新颖,文笔简洁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既有国内保守、激进之争,又有国际恐怖势力暗中布局,既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又有对财富追求的贪婪。所有的一切,既包含对人性的考验,又有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反思。

《改写》读后感(六):《改写》书评:一个构思奇妙的故事,一本发人深思的好书

《改写》是一部融侦探和科幻为一体的长篇悬疑推理小说,讲述了一个构思奇巧精妙编排的故事。通过对涉身其中的人物的出神入化地描述和对环环入扣的事件场景的还原与再现,展示了一幅幅当代中国社会的鲜活画卷。

侦探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和逻辑推理取胜。作为侦探小说,本书以侦破戴林钟教授的谋杀案作为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主线,中间穿插了多条用以丰富故事情节的辅线,包括,兹卡病毒的传播入境和扩散,故事几个主人翁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及爱情纠葛,邵珑珑的身体智力异常和身世之谜,几个罕见遗传病患者的发病和求医过程,戴林钟教授死亡的真正原因,等等。最后各条故事情节逐步汇集,匠心独具地编织出一个使人大跌眼镜的惊天秘密。多重故事情节的设置和交融使整部小说读起来,悬疑重重,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科幻小说以憧憬美好的未来和揭示未来可怕的危险为己任。本书以当下最热门的科研话题之一的人类基因编辑和改写为题材,精彩和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理想与现实利益的交缠和冲突。特别是在中国近来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和震惊整个世界之后,更是烘托出了作者涉猎题材时的敏锐和时代关怀的情操。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如果缺乏社会道德和科学伦理的制约,以及法律和规则的约束,任凭人们把它作为实现自身名利的工具,就好比一个无知的儿童拿着一把上了镗的枪,不知道会闯出什么样的祸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给出了一个鲜明的例证,本书则揭示出另一种更加可怕的后果。人类基因组是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和优胜劣汰的严酷选择,才达到的今天的程度。贸然改写人类基因,尤其是生殖系细胞的基因组,会使被不当改写的基因流入人类基因库,世世代代遗传下去,遗害万年。

作品对人物的刻画笔法细腻,个性鲜明,苏左,萧程,邵毅平,杨海璐,等各个主人翁的性情爱好,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他们的感情距离。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诗聪和师涵兄妹二人。作者虽然对他们着墨不多,而且他们从未在书中露面,但是让人过目不忘。不但在故事的承上启下中担当着关键角色,更是让人对他们短暂的蹉跎人生叹吁不已。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本长篇悬疑推理小说。长篇悬疑推理小说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小说体裁。其好处是容量大,可以容纳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给了作者充分的创作空间去发挥想象。但如果把握不当,味同嚼蜡,则让人难以耐性通读全篇。作为该领域的新秀,这部小说与作者的处女作《罪头条:恶魔的风度》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作品在故事情节的整体构思,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人物登场的场景安排等都堪称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作品在“回国”和“线索”章节中安排的反派人物的会面,过早的揭示了故事的整体轮廓,而不是让读者自己随着故事的发展去揣测和拼图。另外对主要反派角色董明申副省长的描写也失之脸谱化。对另一个主要反派角色郑锦鸿的出场安排也可斟酌。

《改写》读后感(七):《改写》书评: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小的时候看电影《侏罗纪公园》第一部的时候,对于如何从琥珀里蚊子的血液中提取恐龙基因的那段小动画印象特别深刻,同时也对故事中博士的说法心有戚戚,“生命自有它的出路”。人类想充当造物主的角色,后果却导致恐龙岛的全面失控,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却无法把恶魔收回去。现在如果人类有机会对自己的基因进行改动的话,他们又会为此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改写》正是这样一本基于基因技术背景的悬疑小说。一个突如其来的病毒,一项可以攻克病毒的前沿的基因技术,一件预料之外的谋杀,一场完美胚胎背后的腥风血雨,这一切正是围绕着基因剪刀这项基因改写技术而来的。当我们有机会运用基因剪刀技术,创造出一种完美无缺的人类的时候,有些人也许会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野心谁能够来遏制?《改写》这本悬疑小说正是围绕这个话题开始了故事。

《改写》全书节奏明快,故事开展丝毫不拖泥带水,而是层层伏笔铺垫,格局开阔,让人情不自禁的跟随作者给出的线索按图索骥,一步一步揭开故事的真相,等到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故事开篇就从一个在学术演讲现场试图胁持基因领域的知名科学家萧程的犯人口中引出了基因犯罪这个论题,刑警苏左为了追踪这名犯人而来,因为这个案子认识了萧程。紧接着兹扎病毒在国内出现,第1例兹扎婴儿被偷走,与此同时国内领域的权威专家戴林钟却在自己家中被谋杀,他生前一直不支持将基因剪刀技术投入使用。萧程曾经是他的得意门生,却被发现在他的死亡现场。

为了解开戴教授的死亡媒体,同时攻克兹扎病毒,苏左和萧程一起踏上了解开迷团的道路,在不断的追查当中发现了一条政商勾结的利益链,当案件侦破,对利益追求地贪得无厌和对科学信仰的追求同样让人动容,最终兹扎病毒疫苗也研究成功,苏左和萧程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科学永远走在人类的控制之前吗?如果没有控制好,它到底是救人的良药还是害人的武器。保守派戴林钟认为基因改写是一项危险的技术,如果用于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会带来危险。所以虽然他一直在研究这个领域,却属于反对派,不支持把这项技术投入使用,认为这已经超出了人类掌握的限度。

而激进派萧程作为他的得意门生,也是研究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却积极的想要把基因剪刀推广在医学上应用。围绕这两种立场,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改写》这本书中,萧程的团队最终研究出了兹扎的疫苗,而他本人却把完美胚胎弃之不用,这其实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关于人体基因改写技术,科学和道德之间尚未取得完美平衡,它们的争议可能还会继续。

基于现在的科技发展,基因改写技术也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手中握有一张选票的话,你会支持使用它吗?还是把它封存起来?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改写》读后感(八):上帝之手下的“超完美胚胎”

2017年5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出版了一本科普作品《上帝的手术刀》,这本书将人类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生动地叙述,让大众对“基因编辑”这项“上帝的手术刀”有了较深的认知。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一时间在网络上和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也随即走入大众视野,让公众对科学和道德的界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读完了@封小白封兄寄赠的@法律出版社《改写》一书,该书正是一部讲述基因编辑事件的悬疑小说。故事发生在原京市,郑氏集团掌门人郑锦鸿的儿子(郑诗聪)和女儿(郑诗涵)先后因遗传性怪病无法治愈而离世,郑锦鸿希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愈亲人,造福人类,随即与戴林钟(中国遗传基因学领军人物)、董明申(中原省副省长)以及自己的女婿邵逸平(中原省委办公室一级秘书)开展了对人体受精卵的基因编辑项目,企图研发出“超完美胚胎”。其中,邵逸平的儿子邵陇陇正是这一技术的适用者。邵陇陇在智力、情商、观察力等各方面远超常人,唯一缺陷就是其骨质极脆,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嬉戏玩耍。

最后,在戴林钟教授的攻关下,“超完美胚胎”诞生了,但戴教授难忍内心谴责,自杀了。临死前,他将“超完美胚胎”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萧程,而萧程在思考后,毅然将“超完美胚胎”杀死。这时,超级病毒“兹扎”出现,萧程明白定然有人在幕后操作,于是联手警官苏左,以及戴教授的老友欧阳书一起,粉碎了这项企图利用“超完美胚胎”来实现人类进化的恐怖设想。

全书内容丰富,人物塑造鲜明,一场悬疑案,下至平民阶层的保安(张磊)、保姆(田丽梅),上至权贵阶层的董明申(中原省副省长)、陈正强(中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锦鸿(郑氏集团掌门人),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有着前途命运的打算。

当然,书中最深刻的地方莫过于对科学和道德的探讨,由杨海璐(妇产医院副主任医师)说出:“真正视科学为信仰的人早就预见了科学能够达到的高度,而不信任人为的所谓‘控制’。他们看穿了这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都不过是暂时的,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恐惧。因为人心真的深不见底,欲望更是随时会失控。他们恰恰是因为做到了,才更要把一切可能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改写》读后感(九):基因改写,我们真的需要做准备了

记得今年两会期间,《加强人类胚胎基因利用法律管控的提案》使“基因编辑”这一议题再次受到关注。事实上,自从2018年年底“基因编辑宝宝”事件发生后,这一前沿生物技术就一直饱受争议,大部分人都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人类的未来会走向何处,似乎便不再可控了。由于这一领域在法律上尚无明确界限,目前基因的改写仍旧只能靠伦理道德约束,因此,在法律法规上对其加以限制就变得迫切起来。

“从远期来看,基因改写将实现人类自己编写生命天书的时代,甚至不止人类自身,自然界中一切拥有基因的存在都可能得到改写,从而开启一个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完全无法想象的全新世界!”这是新上市的推理小说《改写》第3页的一句话,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可能性令人们心怀畏惧。如果有一天,基因可以被我们自己决定,那么人类不就相当于造物主了吗?可人类真的能成为造物主吗?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至少目前无疑是没有的,更何况这一技术目前远称不上成熟,可能的风险更是难以预料,正如提案人所说,基因编辑对受体的长远影响并没有接受有效评估,所以既有可能是理想结果,也有可能给对方造成不可逆转的健康伤害。

在《改写》一书中,激进一派暗地进行了很多年的人体胚胎基因改写实验,“被参与”实验的父母们全不知情,他们的孩子渐渐长大,有的成为记忆力超群的神童,可有的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多指并指症、巴顿晚期婴儿症、亨廷顿舞蹈症……而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承受这样的痛苦,只能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将其归咎为命运捉弄。“经过基因改写的人不只在出生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他们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都将充满未知的变数……或许还有很多同样被改写了基因的试管婴儿如今貌似健康正常地存活并成长着,但谁也无法预料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基因改写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节选自《改写》第296页)

不允许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胚胎或者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是业界共识,但现在看来,仅仅靠伦理道德、自我约束总容易出现有意逃避监管的违规行为。这也是此次两会出现这一提案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除了基因编辑技术,还有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器官再造技术等,都对传统的生命伦理观提出了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说,“无节制地应用,可能会引发生命随机选择、代际混乱、器官商业化、基因歧视等问题。”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恐惧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应该停止相关研究。科学家们研究任何一项技术时都不是抱着恶意的,科学技术本身也无所谓好坏,“基因剪刀”掌握在人手里,该怎么使用、可以对谁使用,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类的基因并不完善,有先天基因缺陷和遗传疾病的人比我们想象得要多,他们一生都会受这些缺陷、疾病困扰,很多甚至一出生就被判定了死刑,还要在本就短暂的人生中承受疾病的酷刑。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基因编辑技术便是将来的希望。记得去年那部电影《奇迹男孩》吗?小男孩奥吉所患的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便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俗称“无脸症”,尽管电影已经尽可能理想化了,我们仍旧能看到他和家人的艰难与痛苦。而调查显示,美国出生的婴儿中每750个中大约有1个患有颅面畸形,约占所有出生缺陷的三分之一。在这个“看脸”“刷脸”的世界,这些患儿们不仅发音和听力有障碍,长大后往往因外表异样在学校和职场都受歧视,他们的处境比电影要艰难很多倍。如果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愈这样的疾病,我们能因为可能的风险而完全禁止它吗?

“在新兴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的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工作,应该允许探索。”白春礼说。《改写》的背景便是基因编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尚无相关法律法规的时期,年轻有为的基因工程学家萧程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一技术应该被法律允许使用,同时,适用对象也应该被限定在病患之中。“既然基因改写已经被发明出来,就应该得到有价值的应用。一种科学成果能够用来让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活得更有尊严和质量,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原动力。有人嘲讽我们是懦弱的中立派,恰恰错了,不管是出于恐惧还是野心,一味地禁锢或放任都相对更容易,而我们这种追求二者平衡的选择,需要的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强大勇气。”(节选自《改写》第375页)

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坚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底限,才是科学长久发展之路。我们期待基因编辑技术成熟,能合理合法地造福患者的一天。

《改写》读后感(十):朱首末《改写》:人类基因改写的利与弊

出版界,有这样的一种类型的出版商,他们不忘和孜孜以求“自然的灵异,悬疑的惊悚;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芒”的初心,他们出版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本于人类独有的好奇心与科学幻想能力,这些书都是能够将看似不可思议的悬疑,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科学严谨的观察,去发现真相、探求规律。除此之外他们还秉着最大化的人文主义思想,让人性的自然之光,不被非理性的私欲蒙蔽,在“止于至善”的过程中尽情绽放,求得内心的一份岁月静好。这样的有社会当担的出版商乃是天狼星书系了。

最近,天狼星书系出版的关于基因改写(注意哦!不是作文、剧本、电子编程等的改写喔)为主题的小说《改写》,就是一部很真核地继续地展现天狼星书系那集合悬疑、生物基因学科普、努力将科学与伦理道德找到平衡的价值观的等等元素,为出版界关于华语嫌疑科普小说的繁荣发展而尽心尽力,实为可嘉也。

该小说大概讲述了堪称“物种灭绝武器”的全球罕见遗传类病毒“兹扎”入侵原京,幸运的是受感染者被圈定在很小的范围,只有通过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基因剪刀”技术才能将病毒彻底扼杀。为了不引起全国性的传染,留美博士、当今世界上拥有最高超“基因改写”技术的天才华裔科学家萧程接受了官方邀请,回国参与“兹扎病毒改写”计划。

殊不知,“基因改写”一旦开启,便注定引发一场科技与道德的庞大博弈。多股势力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形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不料保守派的领军人、萧程的恩师戴林钟教授在“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之际离奇身亡,萧程初抵原京便深陷旋涡。女刑警队长苏左临危受命,负责案件的侦破。两人被卷入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既然出了案情,那么就要苏左和萧程联手一起去展开侦查此案的破案征程了。后来,男女主人公在不断的追查当中发现了一条政商勾结的利益链,而当案件水落石出之后,也更引发了案件背后关于科学和道德的社会价值的思考。

所幸是,小说是以喜剧收尾了。最终,在男女主人公的努力下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治疗兹扎病毒的疫苗,而苏左和萧程也在这一段艰辛和充满危险性的破案征途上,他们的关系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依为命,以此为小说的感情线画上了一个关乎甜蜜美好爱情故事的句号。

首先,此书的作者是海归派作家朱首末,她作为一个国家级媒体出身的一线记者,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文字是她的写作优点,既然是作为记者出身,她的小说也十分具有沉浸式的非虚构的细腻刻画故事人物的言行举止的,以及洞悉周边环境的动静的纪实写作风格,这非虚构式写作小说的场景就体现在小说中关于女主角苏左刑警登门拜访医学研究专家、医学教授的场景了,这就是几乎是一份特写采访人物新闻稿。将新闻的融合小说的情节,也是一种新颖,展示作者自己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文字功底和才华的体现。

其次,通读全篇小说,关于这类科普类嫌疑小说科普性或者科幻性色彩还是很浓厚的,于是就需要读者在书本以外,借助其他工具去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如“基因剪刀技术”“兹扎病毒”等学术性强的名次就需要读者自己在书本之外去消化了。于此,这部悬疑小说就有基因技术的教育或者认识的社会意义了。

而在小说的结构上是严谨的,小说的氛围和节奏都是十分明快和扣扣相连的,从第二章中“病毒”中可以看出嫌疑小说中应有的惊悚和紧张的气氛,再到第十七章的“秘密”加个小说的节奏就提升为一个高潮位置,再到第二十五章的真相,则道出而来全小说小说水落石出的透亮氛围。而且该些章节的故事中都是层层埋下了收尾相呼应的伏笔铺垫,而格局和眼界也是十分辽阔,使得读者要死心塌地地跟随作者的情节,一步一步去揭开小说的真相,个中都给读者带了了嫌疑小说应有的紧张刺激,愤怒和喜悦的情感体现。实为可言:我们是跟随作者一起犹如乘坐过山车地将谜底揭晓的。

再次,关于这部小说最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地方在于,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基因改写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人类发展的呢?而作者的观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作者一方面通过塑造保守派戴林钟的形象,去阐明基因改写是一项危险的技术,戴林钟所持的不支持把这项技术投入使用的态度,也是一种敬畏自然和人类规律的态度。这一种反对和保守派的遵循客观规律的理念也感化了作为支持和激进派的男主人公萧程的思想,使得萧程他顿悟地放弃了通过基因改写而追求研发完美胚胎的欲望。但另外一方面,萧程也不会像戴林钟那样过于墨守成规,而是批判地利用基因改写的优点,最终研究出了兹扎的疫苗从而拯救了人类,为人类谋了福祉。于此,作者是通过通过戴林钟和萧程的行为,去表明他对基因改写的态度是具有客观批判性的:既要尊重人体发展规律,不让基因改写所控制人类,而是人类为了免于灾害而合理利用基因改写技术去造福人类。

最后当然,小说的一些毛病还是有的。你比如说小说中,作者的野心过于强大,意图将每个她自己塑造的人物都有一个归宿,除了男女主角苏左和萧程之外,作者还在其他正反派的次要或者小角色方面,而为这些小角色而更为多地着墨无关重要的收场部分,其中不管是戴林钟,还是田丽梅、郭旻、蒋小夕、还是张磊云云,都显得有点主次不分,没有抓住小说戏剧成分中的人物之间的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于此,就显得在人设上出现一些凌乱和主次不分的瑕疵。另外,就是既然小说的人设中的数量是颇为多的,于是就造成部分人物刻画得不够自然;角色性格没有差异性,人物过于同质性;而描写人物心理历程也缺乏深度(当然除了男女主角是很好塑造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国内难得的以基因改写为题材的悬疑科普小说《改写》,作家朱首末以一个记者的纪实笔调,以一个悬疑片式的气氛和节奏和逻辑,去讲述了一个如何将基因改写技术在科学和道德的天平上找到保持平衡的故事。此外,文末也希望天狼星书系能够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