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母亲的鞋

母亲的鞋

发表时间:2020-08-14

【www.qg13.com - 关于母亲的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的鞋,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记:双休日在家休息,显得无聊,便随手翻看书架上摆着的《唐诗鉴赏辞典》来,无意中翻到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现抄录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得,第一次在课本中接触这首诗,是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当时虽然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还能一字不误的默写出来,但对诗句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只是半知半解、模棱两可的有点理解。

如今,随着自己年岁的逐渐增高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再次细读和鉴赏这首诗,忽然之间好像感到自己跟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读诗思人,于是我想起了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的母亲,想起了发生在我和母亲之间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记得,这是我上小学三年级(1983年)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年我9岁。至今想来,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但却依然非常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如同发生在昨天,真可谓是记忆犹新。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随着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掉落,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了。在儿时的记忆中,冬天可是我最向往的一个季节。因为只有冬天,我们小孩子才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和滑冰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滑冰车。

那时的我,喜欢约上几个小伙伴偷偷背着滑冰车到处找冰滑,不管是家门旁的小河,浇地用的小水渠,喂牲口的蓄水池,还是离家较远的动力渠(离我家门前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为了农业灌溉的需要,修建有一条宽约6米,深约2米,长约20公里的水渠,一年四季都有水,因其是从黄河引进的水,所以我们老家的人又叫黄渠),领村的鱼塘水塘,甚至是黄河边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曾经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滑冰的足迹。

可是家里的大人们却并不怎么喜欢冬天,他们一到冬天就发愁,为什么呢?当时幼小的我不太明白,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拮据的缘故。那是家里生活条件不好,虽说已经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但由于我们家一是土地不多(人均只有几分地),二是土地土壤不好(有好多地都是碱性土地,不适合种植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凑合着种了,但产量不好),因此除了上交公粮以外,家里所剩的粮食就不多了。

不管怎样勤俭持家,省吃俭用,一年当中总有两三个月还是缺口粮,所以会过日子的母亲,将玉米面(我们家乡俗称包谷面)、青稞面等杂粮和洋芋(我们家乡俗称山药)适时地掺杂着跟主粮(白面)混合着吃,才能保证家里不断粮。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出售给粮站来换点钱贴补家用。由于当时家里孩子较多(我们哥弟姐妹共5人),所以入冬了,得给每个孩子置办棉衣、棉裤和棉鞋,要不怎么让孩子们过冬呢?这事不得不让父母亲发愁。

在我的记忆中,感觉小时候,我们老家的冬天特别得冷,冷得让人从身体到心里都无法承受。那时在我的脑海中,老是琢磨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冷呢?可是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法弄明白这一问题。至今,我对这一问题还是不能给出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也许是生活必需品极度匮乏的当时,什么东西都会折磨人吧。

进入冬天了,看着别家的孩子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再看自家的孩子还是单衣、单裤和单鞋,父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家里根本就无法拿出做棉衣、棉裤和棉鞋的钱,可作为子女,我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得了当时父母亲的苦衷呢?

时间在一天天流逝,天气在一天天变冷,班上很多同学都穿上了棉衣、棉裤和棉鞋,虽然不是新的,有的还是打了补丁,甚至是补丁连补丁,但毕竟能抵御寒冷呀!但我还是单衣单裤,并且是光着脚的。在我的印象中,整个小学阶段,不管是夏天,还是秋天,我都是光着脚上学的,从来就没穿过鞋。

一天早上,天气特别冷,还不时刮着点风,我努力抵挡着寒气,光着脚背上书包去上学。哎,真是冷极了!半路上,我不得不跑回家来找鞋穿。回到家里,母亲看着我冻得发红的、还有点颤抖不已的小脚,就立刻什么都明白了,急忙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了下来,穿到了我的脚上。

鞋不大不小,真合脚。一瞬间,我就感受到了丝丝热气,不一会儿,暖流就涌上了心头。可立马我的脑海里又闪现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怎么能穿着女鞋去上学呢?同学们一定会笑话死我的,所以我哭着不肯去上学。母亲着急地问我怎么了,但我只是使劲地哭,哭声越来越大,母亲更加着急了,一边替我不断地擦去掉到嘴边的泪水,一边不停地问我怎么了。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我才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地说请了我的意思我不穿女鞋去上学。

母亲听了我的回答,一时也没有办法,一边带着点埋怨的口吻催促父亲去别人家借点钱,一边找来一把小剪刀,把鞋带给剪了(当时男鞋和女鞋的主要区别,就是看鞋带和开口,女孩子的鞋一般留有一条较长的鞋带,把鞋穿在脚上以后,鞋带套在鞋扣上,鞋就不容易从脚上掉下。且女鞋的鞋面开口大,男鞋的鞋面开口小。),然后就对我说,这样不像女孩子的鞋了,赶紧穿上去上学吧。当时的我是十二分的不情愿,可又无可奈何地穿上妈妈的鞋去学校了。

那一天,可以说从我记事起,是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天,也是我至今以来,是在我的记忆中感受最难以忘怀的一天。那天,我虽然身在教室里,可老师讲得课我一点儿也没有听进去,因为我的心思根本不在听课上,而是始终离不开自己脚上的鞋。下课了,看见别的同学在高高兴兴地在教室外面玩耍,可我却只能爬在桌子上装着睡觉。做操了,我却跑到厕所里,假装肚子疼不敢去做操。总之,一句话,就是害怕大家说我穿着女孩子的鞋,或讽刺我、或嘲笑我。

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铃声响了,我迅速背上书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回了家,立即脱下了脚上的鞋。这时,母亲过来了,一把把我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你父亲借到了钱,已经买回来了给你做鞋用的黑条绒布了,我正在给你做呢,明天早上你就可以穿上新鞋去上学了。听到母亲的话,我当时好高兴。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时,看见新鞋已经放在我的枕头边上了。于是,我高高兴兴地穿上新鞋去上学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现在母亲离世也已经二十几年了,但这件事却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每次回忆往事,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我的母亲,我就想起这件事。现在想来,当时自己真的很不懂事,太死要面子了。毕竟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有鞋穿已经不错了,真不该计较什么了,而且那鞋还是母亲自己脚上的鞋,体现的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无私的大爱。可当时,我怎么能理解这些呢?

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如今,我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母爱又是伟大的,它将始终伴随在我的左右,一直到永远。

相关阅读

母亲做的鞋


对于儿时的记忆我已不记得太多。能记得十分清楚的,只有母亲做的鞋了。小时候,因为家里日子过得紧巴,所以我和姐姐穿的鞋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

母亲做的鞋,鞋底是用全家人不能再穿的破旧衣服糊上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鞋帮则是新的灯芯绒做的,所以母亲做出来的鞋,鞋头饱满圆润,鞋底甚是软和却十分耐穿。小时候穿着母亲做的鞋上学或者出门,总会有人询问鞋子是从哪儿买的?因为总是跟着大人一起所以也从来不做声。要不是母亲,要不是父亲,总会先对人笑笑,再说,是自己做的。过后询问的人总会称赞上几句:这鞋做的可真好!我在旁边总不以为然的看着脚上母亲亲手做的鞋。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只记得是冬天。邻居杨婆婆女儿结婚,杨婆婆女儿我们自小叫她雪姨。雪姨要嫁的人刚好是父亲教书的那个村的人。和父亲一起教书的何老师是雪姨丈夫的隔房亲戚,所以负责接亲的队伍里就有何老师。晚上父亲邀了何老师来我们家做客,火炉边上,父亲和何老师聊着天,母亲拿则出还没为我做完的鞋继续一针一线扎着。眼看一只鞋子在母亲的手中完成了,母亲要我穿上试试大小。小时候穿新鞋的机会不多,所以当晚我穿上只做好一只的鞋子说什么都愿意再脱下来,嚷着要穿着新鞋才肯睡觉。母亲无奈的诓我:哪里有穿着鞋子睡觉的,不然长不高。我依然固执地穿着一只鞋子睡着了。直到现在,那位何老师也还偶尔玩笑一下穿着鞋子睡觉的我。

因为自小跟着父亲读书,也不停换地方,所以母亲做鞋好看的名声也被我和姐姐的脚传了很远。如今母亲不在了,也就不再穿过母亲做的鞋。家里的鞋也比儿时也多出几倍,高跟鞋,平底鞋,运动鞋,长筒的靴子,各种的颜色,价格贵的,便宜的,却没有一双鞋子能和母亲做的鞋相比。

母亲去世时,整理遗物翻出来一双红色的灯芯绒小布鞋,是我儿时穿的,因为鞋子做的小了一码,所以鞋子的新样子都还在,可遗憾的是,这仅留的一双母亲亲手做的鞋却不知去向了

母亲的针线活儿精细,所以做的一手好鞋,我和姐姐却一点未曾学会。

母亲·绿鞋


在炕头的油灯下,妈妈还在千针万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听着听着我进入了梦乡,三更鸡鸣在山村回荡。

妈妈仍在纳着闷响的乐曲。

依稀的梦里听到妈妈自言自语,

这双是老大的应该穿三九码;这双是老二的应该穿三八码;再给幺女做一双带梅花的

我在梦里我穿上了水晶鞋,穿上了妈妈用碎布拼接的七彩连衣裙;驾着彩云飞出了小山村,

飘然到一片鲜红的花海。

我在花海里舞蹈,还带着优美的旋律,旋律嘎然而止,我被惊醒了。

在昏暗的灯光下,

朦胧地看见妈妈吸着拇指,我坐起来问,妈妈怎么了?

没事,幺女,睡吧!

不小心针刺到拇指,

我看见滴了一朵鲜红的小花,我也滴了一朵泪花。

我踩着母亲的梅花,到了遥远的城里。

读书,漫步,尘埃染了她。

城里的帅哥靓妹羡慕地盯着我的脚下。

我熬不过诱惑和时代的步伐。

买了一双水晶高跟鞋,实现那个晚上的梦想。

在花海里跟着旋律舞蹈。

唉呀我的妈呀,崴了一脚,

我在电话里哭了一个小时。

你千里迢迢赶来,还带着那本发黄的样本,

灯光明亮而你带上了老花镜,带了块金丝绒而不再是灯草绒;底面是四层包边底不再是虚线底。绣的是带绿叶的桃花而不是梅花

我不忍心你的忙碌,样本我偷偷地夹在另一本书里,顶真藏了起来让它生锈;您的针线活该搁置了吧!你看我穿的是崭新还散发着油香的旅游鞋!

我出嫁的前天晚上,

我从箱子里拿出崭新的红高跟鞋,准备结婚时穿,

幺女不能穿,穿上红鞋代表跳火坑。

妈妈又带上了老花镜,

从村里的婶子那儿借了个三八鞋样,还有绣着粉莲的绿鞋样版。

围着炉子又忙碌了,

那生了锈的顶针在中指上熠熠生辉。

我也帮着母亲裁剪,

有点好奇地问妈,

为什么结婚那天一定要穿妈妈亲手做的绿布鞋?

是不是每个乡下人家嫁女都穿绿鞋的习俗呢?

母亲纳着底儿说,

出门绿不受欺;

过门绿顺顺利利!

烤鞋~


捣鼓鞋子呢。

从昨晚,一直捣鼓到今天一早。

今天下午要做高铁去趟外地,拜访一个朋友,聊聊诗与远方。昨晚才意识到,近期本地阴雨下雪,刷的鞋子,都还没有干。

于是,把吹风机拿了出来,对准鞋子内部,狂乱地吹了一阵,还是有些泛潮,便用取暖器烘烤,以期在定时发布今晚的文字之前,在出发之前能穿上温暖不潮湿的鞋子。

丫丫一阵抱怨,马丁靴,皮鞋,雪地靴,不都能穿吗?非要穿运动鞋?

恩,就想穿运动鞋。

阳台不还有其他运动鞋吗?

恩,那些都是低帮的,我今天就想穿高帮的篮球运动鞋,还必须是匹克的。我家有两款匹克,一款红黑相见的,一款黑色的。

我就想穿那款红黑相间的。但就是这双,刷得最晚,加之天气缘故,还没有干。没关系,我吹吹烤烤就可以了。

即便在出发之前仍没有干,有些潮湿,也没关系,用脚捂捂就干了。

丫丫一脸无奈,用嘲笑的口吻感叹:真是理解不了你,读书都读傻了。

我就在丫丫的嘲笑声中,继续烤鞋。

取暖器发出的红红的火光映在鞋子上,也映在我的手上,脸上,身体上,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划出一小片淡淡的光晕。

在这火光的烘烤下,原本冰冷的手,也变得暖和和的了。

许多年前,我父亲就是这么为我烤鞋子,烤棉裤的。那时节,自然是没有取暖器的,家里只有一个黑漆漆的煤球炉。

农村娃没有过多换洗的衣服,特别是冬天,一身棉服穿一个月不洗,几乎是常态了。

一身棉服穿整个冬天,也是常有的事儿。

袖子上被鼻子蹭过的地方,有许多鼻涕残留,那残留,在晴天里,变得发干,发硬,火柴杆往上面轻轻一划,便足以点燃起来。

而阴雨下雪天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灾难。

棉袄棉裤被浸湿了,次日没有什么干燥的衣服可以替换,如此一来,当晚把湿了的棉服烤干,则是必需的了。

我父亲便常常在这样的夜晚端坐在煤球炉旁为我烘烤棉服。火光通红,映在棉服上,映在父亲的脸上,映在凸凹不平的水泥地上,映在不算宽敞的砖混屋子里。

我窝在被窝,蜷缩着身体,感受着那火光的温暖,感受着那光里夹杂着的煤球燃烧的味道。

此后,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间,听到父亲在煤球炉前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叹着气,彼时,也就意味着我那潮湿的棉服已然干燥了。

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真的没有希望。这么一想,也就能理解父亲当年为何总是叹息了。

未来的生活没有一丝希望,每天总是为了生计发愁,我想,那时的人们除了叹息,就是叹息了。

现在可以问问身边的60后,问问他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想过有一天可以在市区拥有房产吗?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开着轿车四处溜达吗?

没有想过的,也不敢想的。

彼时的他们,多半是,一面看着报纸,一面叹息,他们在叹息在羡慕报纸上所报道的南方某城市的大老板开着夏利或桑塔纳,腰里别着大哥大,做着大生意。

对,就是那种黑色的,带天线的,状如板砖的大哥大。

大哥大,对于村里人来说,遥不可及。就是BP机,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现在回头想去,那时候的通讯,简直不可思议,就像,用当时的眼光审视当下,同样也是不可思议的。

时代在进步。

时代的变革是大于个人努力的。同样的劳务成本,同样的付出,在不同的时代,结果是不一样的。

可能现在很多小孩都不知道BP机为何物,不知道煤球炉是什么,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

迄今,我都喜欢闻煤球燃烧的味道。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某个年代人群共同的见证。

这些东西,变得遥远了,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还有那在林梢间跳着舞的袅袅炊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