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废园外》巴金

《废园外》巴金

发表时间:2020-11-25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废园外》巴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楞。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

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习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

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相关知识

《桂林的受难》巴金


桂林的受难

巴金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难所。每次要听见了紧急警报,我们才从后门走出菜园向七星岩走去。我们常常在中途田野间停下来,坐在树下,听见轰炸机发出孔隆、孔隆的声音在我们的头上飞过,也听见炸弹爆炸时的巨响。于是我们看见尘土或者黑烟同黄烟一股一股地冒上来。

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区第一次被敌机大轰炸(在这以前还被炸过一次,省政府图书馆门前落下一颗弹,然而并无损失),那时我们许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轰炸时我和另外几个人又在月牙山,这次还吃了素面。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游览了。

七星岩洞里据说可以容一两万人。山顶即使落一百颗炸弹,洞内也不会有什么损伤。所以避难者都喜欢到这个洞躲警报。但是人一进洞,常常会让警察赶到里面去,不许久站在洞口妨碍别人进出。人进到里面,会觉得快要透不过气,而且非等警报解除休想走出洞去。其实纵使警报解除,洞口也会被人山人海堵塞。要抢先出去,也得费力费时。所以我们不喜欢常去七星岩。

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晴天的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广州更害怕警报。

我看见同住在这个大院里的几份人家,像做日课似地每天躲警报,觉得奇怪。他们在天刚刚发白时就起身洗脸做饭。吃过饭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笼配上两担,挑在肩上,从容地到山洞里去。他们会在洞里坐到下午一点钟。倘使这天没有警报,他们挑着担子或者抱着包袱负着小孩回来时,便会发出怨言,责怪自己胆小。有一次我们那个中年女佣在厨房里叹息地对我说:躲警报也很苦。我便问她:为什么不等发警报时再去躲。她说,她听见警报,腿就软了,跑都跑不动。的确有一两次在阴天她没有早去山洞,后来听见发警报,她那种狼狈的样子,叫人看见觉得可怜又可笑。

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后我看见大火。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

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那里也许是什么布厂的货栈吧。

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

策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忽然在一辆汽车的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我走近了那个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还有头发粘在地上和衣服上。我听见了那个可怜的人的故事。他是一个修理汽车的工人,警报来了,他没有走开,仍旧做他的工作。炸弹落下来,房屋焚毁,他也给烧死在地上。后来救护队搬开他的尸体,但是衣服和血肉粘在地上,一层皮和尸体分离,揭不走了。

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这是出人意外的事。

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我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觉得奇怪。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我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骚动平息了。人们继续往七星岩前进。我这时不想去山洞了,就往左边的斜坡走,打算在树下拣一个地方坐着休息。地方还没有选好,飞机声又响了。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飞机在空小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文昌门内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1)。

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我要另写一篇《桂林的微雨》来说明。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

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

就在这一天(我永不能忘记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警报解除后将近一小时,我站在桂西路口,看见人们忽然因为一个无根的谣言疯狂地跑起来。人们说警报来了。我没有听见汽笛声。人们又说电厂被炸毁了,发不出警报。我不大相信这时会再来飞机。但是在这种情形里谁也没有停脚的余裕。我也跟着人乱跑,打算跑出城去。我们快到水东门时,前面的人让一个穿制服的军官拦住了,那个人拿着手枪站在路中间,厉声责斥那些惊呼警报张惶奔跑的人,说这时并没有警报,叫大家不要惊惶。众人才停止脚步。倘使没有这个人来拦阻一下,那天的情形恐将是不堪设想的了。后来在另一条街上当场枪决了一个造谣和趁火打劫的人。#p#分页标题#e#

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关于轰炸我真可以告诉你们许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从以上简单的报告里,你们也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受难的情形,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它们全在受难。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的确,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l928年12月初他回国定居上海,30年代初,巴金进入创作的高潮。仅1931年至1933年就发表了长篇小说《激流》,这是他最成功的代表作。此外,巴金写了《雾》、《新生》、《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雨》、《砂丁》、《萌芽》等中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光明》、《电椅》、《将军》、《抹布》等短篇小说集。,1935年8月回国出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大型的文化生活丛刊和文学丛刊。他在这里工作十四年,为自己树立了另一座丰碑。

在八年抗战中,写作抗日小说《火》;编抗日刊物《烽火》。本时期出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龙虎狗》、《废园外》等。长篇小说有《憩园》。胜利后写了长篇小说《第四病室》,它以巴金亲身经历为素材,从一个病室看到当时中国的情形。写抗战时期小人物命运的《寒夜》出版于1947年,这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和《家》、《憩园》是巴金自己最喜欢的三部小说,也称得上是他创作的三座高峰。

抗战胜利后,巴金举家从重庆迁回上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革结束时,完成了40多万字的《随想录》,他称这是用真话建立的文革博物馆,也是他个人的忏悔录。他清洗了自己的灵魂,留下这样的遗书,他感到心安了。

晚年他办了几件大事。在他倡议和全力支持下,1985年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和王仰晨(树基)合作,编辑好26卷《巴金全集》,199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齐;作为翻译家,巴金掌握了英语、法语、世界语、日语等五六种外语,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巴金译文全集》。巴金现在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世界语协会名誉会长。

《海上的日出》巴金


海上的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幺?

1927年1月

《废柴老爸》观后感精选10篇


《废柴老爸》是一部由周伟执导,王迅/黄灿灿/梁超主演的一部剧情/喜剧/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废柴老爸》观后感(一):结构喜剧

大人的身体小孩的心智超搞笑我都想演哈父子换位的极致设计构成了全剧的喜剧情境同时又有着浓浓的情感在其中让人在好笑中有揪心轻松地寓教于乐话说没有乐哪儿来的教呢让大家先乐呵开心是我们的初衷情感爆点之后所表现的对感情问题的解决则会自然给人带来思考和回味老少皆宜全家去看喽真正的笑中有泪

《废柴老爸》观后感(二):父子

《废柴老爸》讲述了的是一对父子心智互换后,引发的一系列令人笑中深思的故事。游戏公司设计师元大宝是一位单身父亲,与儿子元小宝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这样的反差令两人的父子感情时常“擦枪走火”。在一次意外中,两人被神秘魔术师互换了心智。换位后的元大宝和元小宝与学校老师、老板高大尚及融资经理Angela以及公司总监Joseph发生了一系列的误会和一系列的爆笑事件……

《废柴老爸》观后感(三):今年看过的最烂的片

周末在家无聊,看各大视频网站都在推送,就看了这部片子。

结果……太难看了!

感觉需要写一些东西发泄一下。

槽点实在太多:

1.游乐园里面的怪异科学家,研究灵魂互换,本来换猫狗的,结果换成了这对父子,这个部分就处理得很尬。娃儿逃学,父亲去游乐园找到他,就一直跑一直跑,真想给你说,莫跑嘛,等哈要遭互换了……

2.这个安利啦宝贝和大宝的这条感情线,也真的是莫名其妙,从一个好好的大帅哥不要,到要这个油腻大叔中间的逻辑完全没有交代清楚啊,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去帮他骗优盘了,真的难以理解啊

3.父子这条线,也很打脑壳,感觉就是一直的吵吵闹闹,相互对吼

4.反派也是,又不好笑又不萌,只有蠢,而且这些蠢也并没有带来笑点……

除了女主颜值还稍微过的去,其他都是负分,故事故事没得,情节情节没得,还赶不上一些小成本网络局

《废柴老爸》观后感(四):神奇的电影

又是《父女七日变》的梗。关礼杰在11年拍过一部《开心大冒险》,讲玩具厂老板与儿子(也是小学生)的互换。

碰瓷党这个梗已经泛滥成灾,同一部片玩两次就更加恶心了。

各种大胸,抛胸,连黄灿灿也要露白腿。导演这审美,还父子温情,这是教坏小孩!

王迅演爸爸,和黄小蕾那部什么烂片来着(《你在哪儿?》?),也是演爸爸,但没一部演得有说服力的。

黄灿灿在往景甜的样子上模仿,网红始终是网红,这演技十年都没有进步过,下一部是不是考虑穿少点露沟卖性感了?

小胖是带资进组吗?既不可爱,也不搞笑,不过演技倒是比王迅和黄灿灿都强一点。

酱爆何文辉又来打酱油。话说后舍男生那两位广东活宝去哪里了?

看到片尾吓尿,总出品人之下是7个出品人,再之下是11个联合出品人。第一次见这么奇葩的,一部怎么看怎么小成本(1000万上下吧)的片子居然一堆出品人,奇货可居这是?

然后还有一堆监制,一堆总策划(这总策划不是一个人吗?),一堆总顾问(大家来都这破片子蹭风头来着敢情),还有艺术总顾问(what?),连宣发都是总顾问而且两个!然后还没完,总制片人两件,制片人9件,策划13件,执行制片人11件,还有制片组、制片主任、制片副主任、执行制片、制片助理、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现场制片一大堆!

导演组有16个人(不含编剧)!编剧有7个人!

这是众筹电影?还是出品人找了一堆自己的姨妈姑姐大舅二叔来剧组占职务分钱啊?

幕后的故事一定比电影精彩一万倍。

.S.电影2016年9月7日于厦门开机拍摄,19年才上映,压了三年,逃不过的烂片定律。

对了,导演也是个神人,拍了好几部大烂片,有一部《玩命大师》,抄的是80年代初一部港产片(忘了是许氏兄弟其中一人演的还是吴耀汉那几个喜剧明星)。

《废柴老爸》观后感(五):父亲节的感动

有人说:一个男人的真正成熟,,是从当父亲开始。然而,男人当父亲了,却也未必会做父亲。

几千年的父权社会,赋予了父亲特殊的父权情节,这种父权情节充满着沉重而压抑的责任。

由于这种沉重,很多以父亲为中心的影片,真的很难活泼起来,《废柴老爸》应该算是一部成功的阐述父亲角色的经典电影。

本来能轻松生活的社会青年元大宝,在一次意外的相亲错过,也有了意外的收获,他成为了父亲。一个男人的真正成熟,,是从做父亲开始,他没有成熟的喜悦,只有成熟的代价:抚养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儿子。

《废柴老爸》起始时的那个元大宝,是很多中国父亲的缩影,对子女的期望就是听话,如果不听话,处理的方式就是打骂: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连听话这件事情都做不到。

这样的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中隐忍,克制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的消费,他牺牲了很多,然后儿子却未必喜欢。

《废柴老爸》是诙谐的,自不会触及父权的沉重,而是用一系列幽默诙谐的镜头,勾勒了一个传统的父亲,背负着传统社会赋予他的父权……几乎没有权力,只是责任。

责任很多时候……让人窒息的无法逃脱,元大宝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状态,几乎是窒息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然而意外无处不在……忽然,一次意外中,两人的灵魂互换了……父亲的灵魂在支配儿子的身体,儿子的灵魂在支配父亲的身体。

儿子用父亲的身体,充分的张扬,无所顾忌的消费、泡妞……

父亲用儿子的身体,努力的修复儿子因为张扬而损失殆尽的同学师生关系……

角色的互换中,好像一切得到了解脱:

儿子支配的父亲身体,在工作中自然不必隐忍,在一系列的巧合中,竟然收到奇效……

父亲支配的儿子身体,自然在一群小孩中如鱼得水……

各自充分体会了对方的不易,儿子不再张扬,父亲不再隐忍。

最终,灵魂换回来,皆大欢喜,各自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儿子成为了班长,父亲收获了事业和爱情,以喜剧收场。

以父亲为题材的好电影不多,《美丽人生》是一部绝唱,能让你笑着笑着就哭了,而《废柴老爸》却让你从头到尾欢笑到底,笑着笑着,很多做父亲的诀窍就明了了。

《废柴老爸》观后感(六):《废柴老爸》中那些我觉得深刻的设计

晚上在电影院看过《废柴老爸》之后,其实有很多想法。

如果要说从它的制作也好,演技也好去讲,就我自己的感觉,肯定和很多名角演绎的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电影是不一样的。但我不是内行,做为外行人这些也就是看看热闹。

如果要从它的梗去说的话,就我观影感受,整体的灵魂互换的梗,和一些小梗是见到过的,但是在我看来,最难得的事情是带来欢笑,似乎人类的悲伤神经或者负面情绪更容易被生活环境所激发出来,让一个人哭比让一个人笑更容易,所以我一向觉得能带来欢乐的事情我都保持感激。

但是做为一个观影者,一定会有观影的体验,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我想分享我的角度。同时做为一个观影者,选择去看这部电影一定是对它有所期待,在这份期待中获多或少会有一些收获,我想分享我的收获,这是有价值的事情。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部分的设计。

(一)

在电影里,有一个细节,黄灿灿饰演的投资方安吉拉,被王迅饰演的元大宝“惹怒”之后,生气的开车离开。这个时候元大宝赶紧骑着自行车追。不仅追,还追了挺远的距离,追到安吉拉说了一句“还挺执着”。

其实这段,看电影的时候,我是当做笑点看的,车和自行车的反差的笑点。但是看完电影思考了一下。如果类似的场景放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什么呢?那很可能就是看着自行车唉声叹气“完了,怎么办”,原地乱转,一片混乱。也可能是截一辆别的车追上(这也是很多电影有的场景),还有可能那就是骑自行车追,但追一小段那是很累的(骑行毕竟很锻炼人,而生活中的骑行还不是竞赛般的疯狂使劲),不行了,放弃了。但是,电影里元大宝这些方式都没选择,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一个劲的追。这说明什么呢?的确够执着,是那种韧劲强的人。而这个塑造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元小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元小宝在老师不认可的情况下想去说服同学想去当班长,在明明和同班同学王某某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还是要去竞选班长,甚至和爸爸互换身体之后,仍然嚷嚷这不服气,生气爸爸的退缩。这说明什么呢?这够执着,是那种韧劲强的人。而这个塑造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

单独看两个执着的人没什么,但是他们有一个联系——父子。我们经常说经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而且一位智慧的老师也说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而故事的这个设计很明显的体现出这种教育理念,他们其实很像,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这份优秀的品质传给了孩子。而孩子直接的表达这种优秀,父亲是悄然的表达这种优秀,所以出现了一个觉得爸爸窝囊,一个觉得孩子太能来事的误解。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和父母的常态。

(二)

第二个让我很有收获的不是细节,是整体给我的一个感觉。

很多故事,尤其实在讲亲子,夫妻等等重要关系的故事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伴随着咆哮和伤害,然后几经波折,最后趋于平静。一方面这是生活有的,一方面这是艺术有的。

这部电影里的冲突是有的,父亲和儿子的相互误会,伤害其实也有,在误会之下双方都是去伤害的,咆哮也是有的,爸爸追到城堡去和儿子吼了好几句,爸爸和儿子换过身体后也有互吼。但是,这些误解也好,互吼也好,伤害也好,没有那种尖锐和对立的感觉,没有被强化,因为很多故事,在这种吵架之下会以特写镜头去呈现双方悲伤哀怨等等情绪。但这部电影里没有情绪过后不会替观众延续这种情绪带来的伤害感。该生活的要生活,该为爸爸,为儿子做的要去做。

而更深入去挖,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要避免陷入某种情绪,带着情绪看待问题。高明的人有情绪,但能接纳包容和化解情绪。

电影的这份不强调和延续那种情绪让我觉得很舒服。这是高明人的状态,这是正向的引导。

(三)

第三个部分是一些细节去呈现了日常中的父爱无言。

其实整个片子父亲都没有说一句我爱你的话,也没有父亲言语上的关心,更多的是教育孩子的口吻。但是当元大宝骑自行车一个劲追安吉拉,死磕到底的时候,接到老师电话立马放弃这个行动,前后这种反差极大的行为源于对儿子的关心。

小宝想要争取班长,全程父亲没有鼓励,没有在心里狠狠立下誓言要为孩子赢得班长的职位。反而默默的代替孩子为班级画海报,发挥自己的才能,改变孩子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以及竞选班长时以孩子的身份道歉,改善了孩子在老师,在同学心中的形象,打通了孩子和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同时这个爸爸也让我知道改善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其实很简单,不是用语言表达,是用行动去做,不是用对立方式,是用和解的方式)

这份父爱很伟大,没有太多的言语,以行动证明,这是言传身教的身教;在学校里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最好的礼物,这份打通的关系后来变成孩子成长的助力——让其他同学认可,帮助孩子实现当班长的梦想。

(四)

第四个我很喜欢的地方是结局。最后一个画面是元大宝,元小宝和安吉拉在游艇上,突然元大宝以小宝的口吻说“安姨。。。。。”,这个时候安吉拉有点“你们不是换回来了吗,你到底是大宝还是小宝”小宝在另一边又以父亲的口吻回复了一句。

其实这个画面,有那种相容的感觉。前面互换身份,元大宝元小宝的区别是明显的,演员也在尽力表现那种区别,而最后这个画面,两个的状态是融合的。包括以对方的身份去表达和说话,这两方面其实都是一种理解,从开始的对立到最后的互助和融合这种关系上质的飞跃通过这个小设计凸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