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每个女人都该搞懂的9个问题,决定了你的婚姻能走多远!

每个女人都该搞懂的9个问题,决定了你的婚姻能走多远!

发表时间:2021-01-18

【www.qg13.com - 异地恋出现了问题】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个女人都该搞懂的9个问题,决定了你的婚姻能走多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恋小爱~

面包还是爱情?

这不仅仅是每个女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男人都无法平衡的责任。如果你想要富裕的生活,那注定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如果你想要长时间的温柔陪伴,那可能始终无法实现财务自由。

当恋家的你遇上一个事业型的优质男,面对不同的人生追求,你会怎么选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佳佳的经历,看看她的案例会不会帮助你做出正确的抉择……

佳佳今年25岁,无论是颜值、身材、家庭、工作都非常优秀,当然她的追求者也不在少数。优秀的人总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在佳佳和张先生相识一个月之后就快速陷入了热恋。

但遗憾的是,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佳佳精心准备的烛光晚餐第N次被他的工作电话打断的时候,佳佳第一次向他发了脾气。

之后两个人总是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争吵,佳佳抱怨男友不花时间陪自己,张先生也责怪佳佳不够体谅他,总是拖着他一起看电视剧浪费时间。终于,张先生忍不住向佳佳提出了分手。

分手后的佳佳还是会不停回想起曾经的感情,不停思考为什么会是现在的结果,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于是她找到了恋爱成长学会,希望得到专业咨询师的解答。

了解佳佳的需求后,小助理向她推荐了我们的明星咨询师—安迪。

安迪和佳佳沟通过后认为,佳佳和张先生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矛盾,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在恋爱之前,佳佳并没有全面了解这个男人,没有看到两个人对于生活追求的核心差别。

张先生更需要事业,底层安全感来自于金钱和社会的认可;而佳佳则更需要生活,底层安全感自来家庭温暖和亲人的支持。

在这里安迪又提到了“四维判定法”,大家对这个判定法则的认识还停留在金钱、时间、精力的投入上,忽略了两个人的感情是否同步也是恋情是否能够维持长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接下来,安迪又帮助佳佳分析了恋爱的始末,其实佳佳在一开始就因为两个人的经济实力相差很大而怀疑他们是否会有未来,这样的疑惑让她在感情中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

也正因为如此,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她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去爱和相信对方,当对方的付出越来越少的时候,佳佳也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只是指责和抱怨,把对方推向了更远的地方。

在听完安迪的分析后,佳佳自己内心也有了答案,她放弃了想挽回的想法,选择重新找一个可以陪伴自己、温暖自己的人。

接下来,安迪又帮助佳佳分析了她过往的感情经历,发现她在恋爱中总是被动的、凭感觉的,容易对对她好的人产生好感,也容易喜欢上勇敢直接的表白者,但是在确定关系之前都没有对对方进行了解和考察。

之后安迪还在交流中让佳佳意识到了自己对于感情的矛盾、对自身择偶标准的不明确、对自己的不自信……

慢慢的,佳佳开始变得更加自信,更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魅力,也更明确了自己内心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感情。

相信很多宝贝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自己的,在遇到对的人之前,我们总是有无数的标准:身高180、月入8000以上、爱好运动、体贴温柔……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过于严苛的标准,我们才一次次错过那个合适的人。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设定正确的择偶标准,找到最合适的人,恋小爱也向安迪咨询师请教了几个设定择偶标准的原则:

1

三观合得来

都说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其实这是为了彼此有相似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这样以后生活在一起,价值观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

除此之外,还要提醒大家不要逃避了解彼此的经济基础,爱情不应该建立在物质上,但没有面包,爱情是绝对走不长远的,彼此适合的经济条件,也是稳定幸福的保障。

2

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你们有意发展为情侣,那至少对方大方向的人品是通过了你的考量的,这个时候,反而是一些小细节决定你们能不能走下去。

比如,对方是否能第一时间发现你的情绪不对,能不能及时送上关心。再比如,对方抽烟酗酒是不是在你能接受的程度,对方是否会善意的对待服务员等等这样的陌生人和弱势群体,这里不单单是人品和家教的问题,很可能他现在怎么对待别人,以后就会怎么对待你。

3

性格

性格当中,也会蕴藏你们的沟通方式。

性格火爆的人和急脾气的人遇到问题,大吵一架反而能解决问题,吵完架可能更加了解珍惜彼此,可性格急的人遇上闷葫芦,不告诉你为什么生气,闷着闷着,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趁着恋爱,要挖掘彼此真实的样子,能磨合的就好好走下去,磨合不来一切也都来得及。在感情发展之初,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才会让感情健康持久的发展。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佳佳认识了另一位优质的男人,他性格温和、做事周全、家庭人员简单、个人的喜好和佳佳的喜好也非常契合。

在和男人的相处中,佳佳也开始变得温柔,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一些温柔处理问题的方法,相信在佳佳和安迪的共同努力下,佳佳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加自信、从容的魅力女人。

精选阅读

婚姻能走多远,这6点很重要


前几天,20XX年上半年离婚大数据公布,结果触目惊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有558万对新婚夫妇,同时有185万对离婚!也就是说,每产生三对夫妻,就有一场婚姻走向破裂。

而离婚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婆媳关系不睦、夫妻双方三观不合、家庭暴力、不良嗜好、一方出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婚姻中遇到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逐渐累积,最终爆发,导致婚姻的破裂。

没有谁的婚姻是容易的,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用心经营。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书中6点关于婚姻的相处之道,很值得借鉴。

01

抱怨会毁掉你的婚姻

这是一个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

即便众人都不看好,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和美丽的欧仁妮依旧火热地相恋了,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拿破仑三世的眼中,欧仁妮美丽、优雅,和她在一起他感到很幸福。然而,这般美好的婚姻没持续多久,很快就被欧仁妮皇后亲手毁掉了。

因为出身较低,内心自卑,婚后的欧仁妮越来越敏感、多疑,经常对拿破仑三世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比如闯进正在开会的议政大厅监督拿破仑三世是否在和其他女人接触,每天对拿破仑三世抱怨自己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拿破仑三世拥有整个国家,却没有一个让自己放松的安身之处。

欧仁妮的抱怨换来了什么呢?只能是婚姻的破裂和丈夫逐渐冷却的心。

一位从事家庭纠纷工作十余年的律师总结说,在他经手的所有离婚案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妻子抱怨和唠叨。

当然,这一点对男士也同样,不管是男女双方,都不应用唠叨和抱怨来解决对对方的不满,坦诚交流、理智沟通才是解决矛盾的王道。

02

不要试图改造另一半

大导演李安,在成名之前,做了6年“家庭煮夫”。妻子林惠嘉在外面工作养家,李安在家里研究剧本、做家务。

刚开始的那几年,家里的所有经济压力都担在林惠嘉一个人的身上,他们一家过得很是辛苦。

林惠嘉的父母不愿女儿吃苦,曾提出给李安一笔钱,让他出去做些小生意。李安也不愿妻儿跟着自己受苦,便瞒着林惠嘉偷偷报了计算机速成课。

林惠嘉知道后,很生气:“学电脑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也“宽慰”他不要忘了心中的电影梦想。

多年的坚持、钻研,再加上妻子的全力支持,李安最终迎来了事业的成功。

李安说:“她给了我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

即使当下的情况不是很乐观,林惠嘉从不会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造另一半,而是全心全意支持李安的梦想,做他生活和精神上的后盾。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我”就是“我”,“我”令他人难以改变。

为什么很多人在恋爱期相处得那么甜蜜融洽,因为在每一方看来,对方的一切都是那么富有个性。而一旦组成家庭,他们往往不知不觉地要求对方以自己为中心,试图把对方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日子一长,双方开始出现矛盾,甚至到最后矛盾升级,导致婚姻破裂。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试图改造自己,不能总想着以你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约束对方。不管你和ta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你可能会影响ta,但永远不能改造ta。

03

不要苛责对方

作为美国曾经的总统,林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婚姻生活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最后被暗杀从某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婚后的20多年,林肯的生活一直是在妻子的抱怨和苛责中度过的。在林肯夫人的眼中,林肯似乎没有一点优点,他的长相、举止、行动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能够成为她嘲笑的内容:他的耳朵大得异常,他的鼻子太不挺拔......

而且,林肯夫人对林肯的嘲笑与指责,从来都是不分场合的。有时候走在街上,林肯夫人吵起来,嗓门之大,整条街的人都知道她在叫骂什么。

贵为总统,却有一个如此不体面的妻子,林肯的里子面子都被丢得一干二净。每天生活在毫无节制的指责和嘲笑之中,想必正常人都会受不了的。所以,一有机会,林肯便会逃离家庭,宁愿住在小旅馆也不愿意回家。

本该美好的婚姻生活,却被林肯夫人用自己的苛责给生生断送。

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集——论婚姻》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人说,美满的婚姻要由瞎子女人和聋子男人缔成,我觉得此人对婚姻的了解可谓透彻。”

正如抱怨是影响幸福婚姻的礁石一样,苛责也是毁坏婚姻的一大敌手。不要时时盯着对方的缺点,无休止地苛责,这不仅改变不了对方的缺点,反而会伤害双方的感情,毫无益处。

04

赞美能带来惊喜

苛责的反面,是赞美。

赞美的力量有多大,你可能不太清楚,但《杀破狼2》中大火的张晋和蔡少芬却可以告诉你,夫妻间多赞美对方,对美好婚姻的帮助有多大。

蔡少芬和张晋结婚的时候,蔡少芬已经是影后,而张晋只是一个刚兴起的小有名气的明星。

在很多人眼中,二者地位如此不对等,很难长久地幸福下去。

然而事实却打了多少人的脸。无论张晋有什么样的成就,生活中,张晋就是蔡少芬的无敌大英雄,全天下,她家的男人最优秀。

上节目的时候,只要提到张晋,蔡少芬都会立马化身迷妹,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张晋的赞美和崇拜。

自身的努力,加上妻子的发自真心的赞美,张晋在影视圈越走越稳。接受采访时,他也曾坦言:“很多人说我这辈子都要靠她,没错,我这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赞美,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之一,它不仅可以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愉悦,还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帮助他建立自信。赞美之词,又像一股蜜糖,甜融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愉快。

所以,要想婚姻幸福美满,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

05

生活无小事,细节之处更能体现浪漫

为什么总有人嚷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并不是婚姻有多可怕,而是很多人的婚前和婚后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婚前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婚后柴米油盐、鸡零狗碎。

与另一半建立了家庭后,夫妻双方很自然地卷起袖子回归人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带养小孩,再加上工作,于是把浪漫收藏起来,把行动献给寻找两人差异之间的平衡点。

可是亲爱的,即便是结了婚,你们不仅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家长,更是彼此的妻子、丈夫,未来要生活一辈子的是你们俩,千万不要忽视对方的付出,更不要用“老夫老妻”来推脱浪漫。

夏尔顿奴说:“在婚姻生活中,若要爱情持续不断,需要使它小说化。换句话说,就是要使当初的哀艳动人的情节,加上了血和肉。”

生活无小事,注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浪漫地过好婚姻里的每一天。

出门前给对方一个拥抱;下班回家前,顺手买一小束花装点房间;路过妻子最爱的甜品店,捎带一份小蛋糕;丈夫喜欢运动,空闲时候不妨陪着一起锻炼身体......

经常有人嚷嚷“七年之痒”。其实,应该将“七年之痒”改为“七年之养”,有“痒”了,感情就需要细致去“养”。

即便是老夫老妻,也别忘了细节之处的浪漫。以保持积极的、必要的灵敏度,耐心养护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随时创造一些小惊喜、小浪漫,绝对是婚姻里的利好因素。

06

家庭内部也应有礼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待人要有礼貌,这不仅是一种自身的修养,更能帮助你获得好人缘。可是,却很少有人告诉你,对外人要以礼相待,对亲密的人也同样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的人往往对客人很讲礼貌,但是对亲密的人却肆无忌惮;不会批评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会随意侵犯别人的隐私,但常常入侵自己爱人的隐私,甚至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评。

迪克斯说:“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亲密的家人说一些尖酸、冷漠的话,家人虽然彼此相爱,但却最容易被伤害。”

所以,在婚姻生活中,也要讲求礼貌,爱就是克制,不要仗着对方是你最亲密的人,就肆无忌惮地用不礼貌的言语和行为伤害ta。

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你的伴侣,喜欢,就大声表达;一时言语失误或行为不当伤害了对方,别忘了要说声对不起;另一半为你付出了很多,不要当做理所当让,真心诚意地感谢ta的付出。

我爱你,对不起,谢谢你。

婚姻里,以礼相待很重要。

法国作家莫阿罗说:“婚姻产生人生,爱情只产生快乐,快乐消失了,婚姻依旧存在,且更诞生了比男女结合更可贵的价值。”

而男女的结合,一定是基于夫妻双方彼此了解、互相敬重、共同经营的基础上的。

婚姻是一个人一辈子一段长长的旅程,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艰难,但我们还是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学习,一边经营,处理好婚姻这道难题。

愿大家在余下的岁月里,且以深情共白头。

43岁陈数谈婚姻:决定夫妻能走多远的,其实只有这两个词


01

30多岁,独立自强,依然单身的女人,真的幸福吗?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谁说我结不了婚》给出了答案。

三个30+的女人,田蕾(陈数饰演)、丁诗雅(许芳铱饰演)、程璐(童瑶饰演)都是事业有成、外表光鲜亮丽、性格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她们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一个人过得很好,可是却都过得不太好,只因为30多岁了还单身一人。

34岁的程璐,学生时代曾是无数男同学心中的梦中情人,可是现在却不得不去相亲,还屡屡因为自己的年龄被人羞辱。

有一幕,我感触特别深。

40+的婚介所中年油腻男一脸遗憾地对程璐说:“30岁的女人,相亲成功的几率不超过2%,50多岁的男人,都希望找35岁以下的,而30/40岁的男人,都希望找28岁以下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年龄对女人真的是诅咒。每一个30+的女人应该都真真切切地感受过这残酷的现实。

丁诗雅呢,拼死拼活地为自己的老板做事,幻想着自己的真心付出和坚守能够打动那个痛失爱妻的男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却发现,这个一直跟自己暧昧不清、温柔体贴的男人竟然早就跟一个富商的女儿在美国领证结婚,而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田蕾,和她们不一样,断情绝爱,却也因此显得很没有人情味,她甚至可以为了生意出卖自己的闺蜜或朋友。

她说:“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的是成功,而女人放弃婚姻是迈向成功的捷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她的这份通透却依然没能让她免于舆论压力。

讽刺的是,在婚恋中屡屡受挫的美丽女强人们却不得不一直承受着来自油腻已婚男们的各种性骚扰,他们是老板、投资人、上司,甚至是老同学。

3个30+的女人凑在一块,简直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并放大着这种残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影片的开端,程璐提出过一个问题:“年过30,对婚姻按下否定键的女人,究竟是不想,还是不能?”

电视剧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却已从人物设定中看到了结局。

虽然,编剧很想探讨30+单身女人是否能够活得很快乐满足,但是最终她们都会被成功配对,因为这是当下绝大多数人对女人们的期待。

无论是不想,还是不能,结局都是一样的,其实原因也是一样的。

想要保持单身的女人,不过是因为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尊重自己、理解自己和宠爱自己的人。不得不保持单身的女人,也是如此。

在男女关系中,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很难得,被社会以外表、年龄明码标价是大多数女人的宿命。

02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生活,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诗意去体会生活的丰富。

同理,女人在婚恋中经历的大多数痛苦,虽然有现实的原因,但也是因为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了世界对女人的偏见,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活出更加幸福的人生。

丁诗雅发现老林的秘密时,痛苦得窝在浴缸里,看上去卑微又弱小,在那一刻,她不再是商场淡定自若的女强人,也不是和闺蜜在一起时谈笑风生的潇洒小姐。

她用整整6年青春等待一个男人,为他付出全部,体贴地不给他增加任何负担,只希望他能够明白。

可是,他却一句解释也没有,在感情里,男人可以多么冷酷而现实,有时候真的超乎我们想象。

正如旁白说的那样:“人们总是在事情变得糟糕时,才埋怨命运的不公。我们蒙住双眼,视而不见,一意孤行,却忽略了命运早在不经意间给过我们很多次预示,直到尝过狼狈的滋味才真正明白,不该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已尽,才知道大势已去。”

这些预示都藏在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里,更藏在女人对男人的态度里。

丁诗雅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讨好老林,像个小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她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害怕被拒绝,也不愿意正视他的真实态度,害怕美梦破碎。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程璐身上。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与人相处,要懂得为对方考虑,要体贴周到。”

第一次单独约见曾经的暗恋对象李蔚皓时,她兴致勃勃地提前预定了高级西餐厅,精心打扮,早早赴约,可是临了,他因为工作放鸽子。

其实,她的内心很受伤,却表现得一点事儿也没有,欣然答应晚点再见面。

按约定,她在一家小餐馆等了很久,他终于来了,却说了几句话就匆匆离开,留下她一个人怅然若失。

即便是这样,她依旧没有放弃。

为了顺利追到自己的暗恋对象,她孜孜不倦地跟潘粤明扮演的社会心理学教授魏书学习怎么追男人。

可是,把自己拧巴成男人喜欢的样子,就能如愿吗?

显然是没有。

这两个30+的女人,放下身段,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却都被伤得遍体鳞伤。

谁的错?男人当然难辞其咎,但是却是她们亲手给了他们伤害自己的权利。

如果她们再多一些自信,就不会自欺欺人,更不会允许自己在别人的态度里走钢丝。

试想一下,如果王菲或徐静蕾处在她们的位置怎么做?

她们绝不会让自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是坚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态度,坦然面对任何结果。

只有当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较低位置的时候,才会任由别人来决定感情的走向,然而成熟的爱情是平等而自由的,无需仰望,更没有俯视。而成熟的女人则敢于直面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并能够坚定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最近重看美剧《性爱大师》,这是一部根据真实题材改编的电视剧,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

那时候,女人们还大多做着家庭主妇。

女主弗吉尼亚,离过婚,没有高学历,有三个孩子,可是她一直勇敢地做自己,正因为这样,她活成了剧中最有魅力的女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她时代,女人在职场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婚恋中,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在附属位置,也因此吃尽了苦头。

仔细想一想,这种对女人的偏见,不仅体现在大龄未婚女性身上,也体现在中年已婚女人身上。

年纪轻轻结婚就万事大吉了吗?并不是,一个不能够真正尊重女性的男人,绝不会在结婚后突然变得尊重女人,只会变本加厉。居高不下的出轨率、家庭冷暴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是,我们改变不了男人,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然而是顺从、挣扎还是坚持自我,却可以自由选择。

03

毫不夸张地说,女人如何对待婚姻,反映了她有多独立。

虽然,不至于像田蕾说的那样,只有不结婚,才能成功,但是女人多大程度上能够摆脱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决定了一个女人能够活得多精彩。

婚姻对女人最大的束缚来源于一种流传几万年的传统认知:女人需要婚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女人不需要婚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像程璐或丁诗雅一样,要等到“尝过狼狈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在感情中不再讨好多么重要。

心理学家米基·法恩认为:“长期戴着随和的面具会让别人很难见到你真实的一面。由于你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见深藏于心,所以你的伴侣无从得知,因此你无法发展真正的亲密关系。”

如何变成一个不再讨好的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首先,时刻关注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期待。

无论是单身,恋爱还是已婚,审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期待会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日常相处中,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期待,并保持开放心态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记得我们之所以要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自己一直感觉很不好,一定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或满足,这时候请勇敢地告诉对方,因为如果你不说,别人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你。

其次,学习用新的视角看世界。

讨好行为会创造很强烈的疏离感,伤害的不仅是自己,也有他人,更别提这段关系。

这种疏离感就像一堵墙竖立在两个人之间,也像一个封闭的盒子让人透不过气来。

讨好行为背后是恐惧。

程璐和丁诗雅都是被这种恐惧驱使着做了很多让关系变得混乱而沉重的事情。

她们都害怕被拒绝,更害怕因此被证明自己不够好,直到撞了南墙才回头。

然而只要我们学会不再用一件事情来定义自己的全部,就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感情路上的挫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在的成功并不能真正让我们变得独立、自信,只有当我们不再讨好任何人时,这一切才会发生。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鲍勃·斯塔尔说的:“一直以来,你所寻求的种种,原本就存在于你自身,从来无需他求。”

通过上床换来的爱情,能走多远?


通过上床换来的爱情,能走多远?

Fuente

作为一个九零后,听到很多八零后在宣扬“喜欢就上呀,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的时候,不禁心生恐慌,感觉人类难得从山顶洞人进化到用大脑思考,却因为情感问题,又回归到猴子的思考层面。

难道因为从单身贵族变为单身狗,就可以随意像狗一样随便交配了么?

小C是我的一个来访者,在前年跟男朋友分手了,原因是男朋友觉得小C比较作,一言不合说分手,一两年下来,觉得跟小C不适合走下去,于是提出分手。小C找我的时候几乎是天天处在崩溃的边缘,一边在诉说前男友有多负心,一边问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对方回头。我在了解原因后给出的建议是他们之前的沟通方式是有问题的(小C总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去控制对方),所以先从调整跟前男友的互动模式开始,在好好想想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过了一个月,小C跟我发信息说“F老师,我跟他和好了”。

“是吗?挺好的,你们现在怎么样了呢?”其实我是挺怀疑的,因为小C之前是作得上天入地的。

“我叫他出来喝酒,我提出要求了,然后我们上酒店了”小C平淡的说到。

wtf…..

然后我用了至少30分钟给他解析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男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甚至有点强势的怪她什么不听我的建议。

很显然,小C并没有听我的建议,而且还觉得挺欣然自得的,因为她用了她觉得最小的成本去改变了前男友。

之后我的预判是对的,没过两周,他们又分了,理由是小C男友喜欢上别的女生了,于是就和平的跟小C说分手,于是小C气愤地跟前男友撕逼了,觉得男人不尊重她,玩弄她。

从我的角度看待感情问题,我是特理智的处女座,我一直认为代表感觉的多巴胺,是源于沟通模式与相处模式的化学反应,当然,性高潮也能产生浓郁的多巴胺,但消散得也特别快,当你的伴侣因对你的肉体产生的兴趣时,有可能会混淆为对你的个人、人品、素质、相处模式产生兴趣。毕竟,一个男人勃起时说的话,很难判断是来源于大脑还是下体。

再者,女人是要冒着意外怀孕的风险的。

也有很多人像小C一样,永远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去对待两性关系,甚至错误的看待“性爱”这个词,认为先有性,后有爱。我不可否认的是,在性加速进行时,你们都能感受到极强烈的融合感,认为这个趴在你身上的人,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你从此永远能拥有他,当然,他也是这样想的。但极端的快感过后就是接近垂直般的落差,尤其是在上床前两者都不了解,甚至感情沉淀都不深刻的时候。在这里的深层次原因是,逃避真正应该要面对的付出,因为怕被拒绝,所以用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很容易导致一种本末倒置的结果。

我不完全否认,不谈情,先谈性,这样不会产生爱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容易满足。毕竟,性高潮是普遍意义上的高层次满足,但性高潮并不是不可被替代的,除非你能把体位玩得6起来,不然被对方满足后抛弃,也仅仅是时间问题。因为人的期望是根据对方的付出来变化的,你今天给他用口,明天他想后入,没有除了性之外的沟通内容,你们并不能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情侣。

通过上床换来的爱情,大概只能换来谁先下床快吧。

我也不建议所有人都做柏拉图,毕竟大家都是凡人,如果仅仅把爱情定义在谁的sexy skill好的话,那就没有必要问我们这种人了,毕竟我觉得,能动口的,千万别脱衣服。连跟你聊句话都不愿意的人,也不见得会多重视为你穿衣服。女生不要自愿为他脱衣服,然后把这看作是自我牺牲,爱情,不应是颓废消极的。

关系能走多远,吵一架就知道


1

每一份委屈背后,都有被压抑的渴求

前段时间,李安上热搜了——美国导演协会颁发终身荣誉奖,李安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导演。

看他的作品,总会带上人性的思考或是生活的悔悟,比如《饮食男女》。

影片里,名厨朱爸爸有三个亲女儿。

老大朱家珍,家里的老姑娘,大学毕业九年,年近三十没有结婚,性格脾气古怪,坚持独身,她说她不需要爱情,她就是要陪着爸爸。

由于朱妈妈早逝,家里很多事都由大姐和朱爸做主,老二老三要看老大的脸色。每次谈论父亲问题,姐姐就会怼妹妹:我比你们更了解他!

影片里有个很经典的场景:大姐家珍与妹妹家倩在厨房边洗碗边吵架。

家倩:那你对我的心又了解多少?

家珍:一点都不知道。因为你从来不认为我值得分享你的心。

家倩:不对,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不是我的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

家珍:我以为你讨厌我。

家倩:从来没有。

姐姐以为妹妹拒绝自己,其实没有;

妹妹觉得姐姐故意把姐妹情谊隔绝在外,这是天大的误会。

她们处在一个屋檐,并不互相理解。僵持被一场争吵打破,最后,姐姐用一句“我把碗打破了”,委婉向妹妹道歉。

姐妹俩多年的隔阂,被这场争吵彻底瓦解。

一段关系里,亲情也好,爱情也罢,直接坦诚或许比委婉含蓄更管用。

就像老二忍受老大的“越界”行为多年,真正的心思是被压抑的,吵了一架,你来我往,互相把真心掏了掏,发现对方心迹不再模糊,两个人触碰了彼此的真实,之后才能更加亲密。

武志红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来访者,讲述某次和丈夫发生冲突,打电话过去骂他,骂完后挂掉电话,忽然觉得理解了他。

这背后的逻辑是:没表达的愤怒,会被自己假定为破坏性,压抑在心中,这种压抑会对自己内在构成破坏,严重损耗了自己的内在空间,于是就没有更多空间去为对方考虑了。

而表达了愤怒后,要么被对方接住——这是最好的,要么发现,吵一架也就带来这种效果,没有人走,没有人死,于是自己内在的死能量不仅得到释放,也有一定化解,然后就有了更多空间去把对方放进来。

当然,这段关系冲突化解的前提,是他们有爱意打底。

也有一些关系,双方一旦表达愤怒,就会陷入战斗。

每一次吵架都导致敌意进一步升级,这样的表达愤怒,不会带来内在空间的增加,相反彼此都会体验到:愤怒是破坏性,是死能量。

这时,有人仍然想激烈表达攻击,并压制住对方,但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戏。攻击的人可能会很爽,但关系也濒临破灭。

所以我们常说,能不能爱得久,够不够关系铁,吵一架就知道了。

吵架后,关系更有生机,还是更有破坏性,这是关系能走多远的关键。

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关系,都是要么一吵架就敌意满满,要么彻底装好人,那很有用的一点是,去接触那些能处理好愤怒的人,和他们的关系会治疗你。

愤怒,或者攻击性,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的主题:攻击性如何让我们获得更真实、亲密的关系。

2

用攻击性探索你的人生边界

温尼科特曾说:生命力和活着的感觉,都与攻击性相连。

攻击性满足的是一种分化的欲望,透过攻击性,建立与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探知这个世界的边界,是一个人真正走向自在的必经之路。

比如:

孩子的成长,光有爱,没有边界,是不足够的。没有边界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也不会带给孩子脚踏实地的支撑感,而攻击性,却是建立边界的有力武器;

在个人成长中,忽视了内在的攻击性,攻击性的部分被过度压抑,成为一个表面上的老好人,永远无法为自己而活;

在情感关系中,合适的表达攻击性,可以让关系双方都有看得见彼此的机会,理顺了攻击性、性和自恋这三大生命动力,即能活出真正的亲密感……

当然,也不可避免出现对攻击性缺乏管理能力的时候。

它就像恶魔,极具破坏性,甚至一副四海之内皆我王土的霸道逻辑,让身边的人及其厌恶,他自己也陷入孤独境地。

在黄玉玲老师的《攻击性32讲:如何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课程下,很多学员慷慨地分享了他们在学习中,内在的攻击性被掌控,被转化,自我被疗愈的瞬间:

很多时候你会一直在想,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就是有一股莫名而又反感的力量在牵绊自己,当你试着去突破、去释放,你会发现真实而又热闹的自己。

在柴米油盐面前,轰轰烈烈都会不堪一击,有些人彼此折磨,生活变得面目全非;有些人互相打闹,爱意却能更加热烈。

认怂、隐忍从来就不是什么厚黑哲学,这对心理的扭曲伤害太沉太重,反其道而行,去暴露、去表达,你会活得更明朗。

敌意是内心的魔鬼,当我们把敌意压抑下去时,那些不被理解的人、或是被遮蔽的误会,都会因此变得可爱。

大多数绝望,不在于面临的困境有多强大,而是内心里的卑微被无限放大,它会将一个人人往回拉缩,绝望,首先一定是对自己的失望。

感情里表现温和怯懦的人,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就像一团棉花,挥拳过去的人都会产生失重感,没有边界的反馈,便没有存在的知觉。

3

活出自在人生

当我们尝试着与攻击性连接对话时,内心即能唤起一股能量,填补一切关系里的缺憾,圆满自己。

面对现实里的惨淡,我们需要被安抚,同时,也需要去创造。

创造,需要我们有勇气,有策略。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层次,格局决定了你的婚姻质量


【你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决定你将来过什么样的婚姻生活。】

01

古人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放在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一个好的交集圈子,对人的影响力真的很大。

上学的时候,我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心逗乐,无忧无虑。那时,大家的圈子都是一样的,读书学习,一起玩乐,一起逛街,幻想着未来的美好。走到社会,彼此之间差距就出来了。有人做了高层主管,有人做了公务员,也有一些人在职场上混日子……

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圈子的不同,所受的影响力不同。圈子,是一个阶层,它把差不多地位、能力、资源的人聚拢在一起,大家互相探讨学习,互相进步。即使不想进步的人,也会被这种圈子的氛围,不知不觉带动的进步。

而圈子,是会决定你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的伴侣,又会决定你将来拥有的婚姻质量。

02

我们常说,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会越来越有“夫妻相”。这所谓的夫妻相,并非仅仅指的面相,更重要的格局和层次的相同,以及两个人生活习惯和方式,越来越相近。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搭伙过日子,拥有好的格局,可以提高婚姻的生活质量。

小琪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女生,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她恨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自私,生了她,却不能给她完整的家庭。可她却又很想妈妈关注她,就努力地学习,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同时,遇到了自己的男友萧韦。

两个人恋爱时很甜蜜,走进婚姻后,小琪发现自己接受不了夫妻生活,她惧怕守不住最后一道防御线,她和萧伟的关系就会有变化,最后,会像他的爸爸妈妈那样分道扬镳。她觉得谈恋爱挺好的,因此,没有安全感的她,对夫妻生活总是推三阻四。

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萧伟没有强迫她,而是帮她分析夫妻之间应该有的信任。他对小琪时而甜言蜜语,时而柔情似水,生活中,处处尊重她,疼爱她,给她做好吃的,还请了情感咨询师,给她排解顾虑。

婚姻的第二年,小琪有了宝宝,在家带孩子,萧伟每天下班准时回家,陪她和孩子吃晚餐。她和闺蜜聊天满脸的幸福,说如果不是她老公,帮他走出阴影,她现在还会存在防备心理。

03

懂你的伴侣,胸怀必然很广阔。如果萧伟对小琪这种情况的女孩子,实行强制性的方式,让她履行做妻子的义务,那么,他们的婚姻必然充满荆棘。

无论离合,婚姻是一场修行。谈一场有格局的恋爱,不但能让人在以后的情感中,有一个良好的惯性参照,更是能够提升一个人,对爱情的认知,对婚姻的责任感!

无论你曾经经历过多少次爱情,都不重要,未来要选择一个有格局的伴侣生活。

一个没有格局的伴侣,是不懂感恩的。他看不到伴侣的忧愁,无法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伴侣,更加不会去对伴侣掏心挖肺。

往往有本事的男人,才会更讲情义,懂得感恩,对枕边人视如己出,因为他们明白:“夫妻同心,黄土变金”的道理。格局是一种情怀,一种眼界,更是经营婚姻的一种和谐相处方式。婚姻中,尽自己所能去完善自己,经营一场有格局有质量的婚姻。

这六个问题决定你们婚姻的结局,90%的人都偷偷进来看了


丽珊今年35了,经历了4年守寡式育儿之后,现在又在面临丧偶式婚姻。

她坐在我对面,哭得很伤心,说:“赵老师,我当初真是年幼无知,怎么找了他这么个渣男!也怪我爸妈,说什么你这么漂亮,就要找个有经济实力的!他不但有经济实力了,还附加个花花大少!”

婚姻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像一场必须参加,但又无法把握输赢的赌局。

一线城市高达40%以上的离婚率,意味着:每三对进入婚姻登记室的伴侣,在未来就会有一对要走向婚姻登记室的隔壁——离婚登记室。

出轨、冷暴力、无性婚姻、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这些日渐增多的词,无一不告诉我们:婚姻目前不仅成为爱情的坟墓,也可能会是你人生的黑洞。

对我们来说,婚姻不是只有“忍狠滚”三条不归路!

你们对婚姻的共同理解,决定了你们此生是否会有低成本的幸福。

所以有大量的婚前N问版本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婚姻风险,可是,这些问题真的管用吗?

比如最古老的婚前提问莫过于:“你妈和我掉到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

再比如与时代接轨的问题:“以后买房子写谁的名字?”“结婚以后谁管钱?”

还有很多女人的口头禅:“你爱我吗?你会永远爱我一个人吗?如果你遇到比我漂亮的怎么办?”

这些问题就算你当时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以后就真是那么回事吗?事实已经向无数人证明:NO!世事多变,情随境迁,一切都可能改变。但是不是这样,恋爱婚姻就完全听天由命、跟着感觉走,人算不如天算?

心理学通过一百多年对人类的研究,发现了很多靠谱的分析人的方式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评估人的思维、行为。

多少爱如琼瑶剧里的轰轰烈烈的男女,在婚后却以形同陌路、狗血收场?

就是因为爱情小白们没有意识到,爱是一个变量,是需要经营的,不是坐吃山空的。爱的存款是需要你们不断经营的,这样才能经历岁月的淬火,真正长久地爱下去。

入婚姻前其实至少需要通过四道关卡:

1

你了解过男女之间有哪些巨大的差异吗?

你是否会很纳闷,为什么女人说自己有点冷,我叫她多喝热水,她就不理我了?

你是否会很奇怪,为什么男人说自己有点累,我跟他多说两句话,他反而不理我了?

女人想:我难过的时候,就想让你听我发发牢骚,怎么了?男人想:你跟我发牢骚有什么用,我都给提供解决方案了,你还不满意,你到底想怎样啊?

女人在沟通中要的是男人倾听的过程,结果如何她们并不在意;而男人在沟通中提供的是解决方案、要的是事情结果,女人述说的过程反而并不重要。

看到男女之间思维的差异了吗?如果不能理解双方沟通的基本逻辑,在婚姻的磨合中必然有很多困难。

2

你们对婚姻的愿景一样吗?有什么差别?

所谓愿景就是一句话:你最理想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画面?

男人可能会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最好不要工作。女人会说,我希望是平等的关系,家务分摊。你看,这个愿景的差异就很大。

那么为什么男人这么直男癌呢?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个男人,有男人的尊严。

为什么女人这么在意男女平等呢?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关系的安全,如果让男人养着,自己被抛弃了,最后都不知道到哪里说理去。

由此可见,你们在婚姻愿景背后有着各自的需求,男人要自尊,女人要安全。但自尊和安全,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式可以彼此成全,而不是彼此拆台呢?这些就需要好好讨论了,不讨论就匆忙进入婚姻,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3

你们看过对方一家人是怎么相处的吗?

要想知道你们以后婚姻的命运,多看看彼此的家庭。因为在原生家庭生活二十多年,这种长期的耳濡目染,就会让你和TA习得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父母相处模式,形成一套家庭的文化。

在妈妈强势、爸爸弱势的家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孩子,要么认同妈妈的强势,要么认同爸爸的弱势。如果你的伴侣来自这样一个家庭,TA很容易变得过分强势,或者过分窝囊——因为TA缺少良好沟通的模板,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和你好好相处。

如果你看到TA的家人永远都是如沐春风,快快乐乐,那么你也要小心,因为这也有可能是“假性亲密关系”,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矛盾冲突,而只能不断扮演美好的角色。

你要观察的是,当彼此家庭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是否有足够好的两全其美的方式?如果没有,你们就要在婚前搞明白:如果出现矛盾冲突了,我们是按照父母的模式,还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求同存异”呢?

4

你们了解婚姻的三个阶段吗?

无知者无畏,但如果总是无知,那就容易落入泥坑。短期关系时发生的爱情,为什么到了婚姻中就进了坟墓?因为“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禁不起婚姻考验的,从来都不是真爱!

爱在所有开始的时候,都要经历第一个阶段:“蜜月期”,这个时候,你们会对彼此充满了幻想,希望对方可以满足自己对爱的种种期待,而且对方居然满足了!等一下,其实这只是你们一起扮演完美爱人的角色而已。任何伟大的演员都有“卸妆”的时刻,你们不可能一生都演戏。

于是你们就进入到爱的第二阶段:“权力争夺期”,此时你和TA都会看到“月亮的另一面”,发现对方有很多地方不是你们所期待的,甚至是排斥的。此时本能会促使你们想要对方回到“蜜月期”,但这样的努力往往化为泡影,于是你就感觉“TA没有那么爱我了”。

其实,因为“你们没有那么爱彼此的另一面”,所以试图让对方永远只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却不愿意爱对方真实的另一面。大多数关系就会到此为止,要么分手,寻找新的梦,要么就活在噩梦里,忍受下去。

其实你们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整合期”,这需要发展足够的情商和智慧,才能完成!

你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婚姻


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广为人知,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其中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前不久,和一个朋友C聊天,问她最近有什么变化没有。

她说有啊,结婚了。

我略略吃了一惊,接着为她高兴。C已三十多岁,难听一点可以说是大龄剩女,尽管她从来不缺条件不错的追求者,但总是离婚姻有一段距离。

你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继续问。

她津津有味地向我好好描述了一下她的先生。听完她的描述,我隐隐有一种自得感,因为觉得她能有这份好姻缘,我有相当的功劳。

那是近两年前,我和她聊天,问到她的择偶标准。她说,意识上,她希望是强有力的成功男人,但自己又总是对这样的男人没有兴趣。

的确,她的追求者中不乏成功人士,但她对这些成功人士总是不耐烦,甚至冷嘲热讽。

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也有些纳闷。不过看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追求她的这些成功人士对钱权太感兴趣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钱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似的,这让她觉得很没意思。

但是,她又恰恰想和这样的男人结婚。

真是矛盾!

我请她说说她的爸爸,而她一说,我就明白症结出在哪里了。

首先看起来,她的父亲是成功人士的对立面,他温和、善良且人情世故简单得出奇,自她长大后,从不能为她遮风挡雨,每当遇到困难需要找一些人际关系去解决时,为她出头的总是妈妈,要不就是她自己去努力。

她曾经遇到过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时尚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她只好自己去找关系,遇到了很多挫折。

从此以后,她对父亲绝望到极点,也开始升起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找一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强有力的男人。

但是,再向前回忆时,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在她小时候,父亲带给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5岁前,她觉得父亲是完美无缺的。她的父亲是一个美男子,并且爱好运动,她经常吊在父亲的胳膊和大腿上玩耍,她的什么需要爸爸似乎都能满足。

甚至,在她的家中,连换尿布这样的事情也是爸爸做的。

到了读小学时,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伟岸而迷人的。

她的爸爸在她的女同学中相当有名,她们经常去她家玩,而她有感觉,她们貌似是去找她,但很多时候其实是去看她爸爸的。

一直到了初中,她对爸爸的印象才开始恶化。

她逐渐发现,强壮的父亲在社会上是懦弱无能的,遇到需要人情世故的情形他总是退缩,有时还会大发脾气显得很愤怒似的,但她感觉到,是这些情形刺激了爸爸的无助感。

他越愤怒,就意味着越无助和懦弱。这时,她对爸爸的讨厌就会达到顶峰。

到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和工作后,爸爸的形象更加不堪,最后全然崩塌下来,她对爸爸再也没有了崇拜感。

但是,在这一生中,又有哪个男子能给她父亲给过她的那种温暖和爱呢?

至于在社会上为她遮风挡雨的需要,真的一定会胜过儿时父亲给过她的那些琐细的照顾与快乐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当她回忆起儿时父亲和她在一起的经历时,她的眼睛有泪水落下来,她的身体在不断颤抖,她明白,那才是最珍贵的,才是她最最想要的,而钱权能提供的安全感,是无法与儿时父亲给过的感觉相匹敌的。

最后,她说,或许,像父亲那样的男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和那些将钱权视为一切的男子在一起时,她看不起他们,之所以看不起,是因为她内心深处隐隐知道,她宁愿要父亲的温和、善良和简单,后者是真正的可靠。

当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恋爱观自然发生了转变,她开始认真地去留意那些温和而善良的男子,而对于钱权不再执着。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她的先生,恰恰是既温和、善良、简单而又有相当的社会经济地位的。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以前,当她一心想找成功男人时,这其实是对爸爸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童年那么美好体验的背叛,她潜意识中未必接受。

并且,一心找成功男人,是长大后的她的愿望,而留恋温和、善良而简单的父亲,是孩童时的她的感受,这两者如果不整合,那也会给她内心带来巨大的冲突,前者将后者视为敌人,后者也会抵触前者。

结果,她既不能很好地与父亲那样的男子相处,也不能与和父亲相反的男子很好地相处,她哪里都去不了。

但是,在完整地看待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后,她内心中的这两部分就得到了整合,她就有可能同时拥抱这两者了。

要主流父亲的幻象,还是要真实的父亲?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常见的影响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中,甚至是家族的战争中,而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

第二点是,我们难免会受整个社会舆论的影响,会追求主流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张敏翻译了一本书《父性》,这本书称,尽管我们意识上对暴君般的父亲有百般不满,而且杀掉暴君般的父亲的譬喻在很多神话故事都有出现,且历史上也不乏真实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倾向于找一个这样的父亲的。

与温和近乎软弱的男性相比,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更容易被强势到蛮不讲理的男性所吸引。

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做解释。譬如一种常见的解释称,这是远古蛮荒时代所遗传下来的需要。

那时,男子是猎人,他们的狩猎能力将决定一个家庭乃至一个部落的存续,而细致、敏感和善解人意这些因素并不是很重要。

也就是说,一个男子的权力味道是一种真实的保障,而不像现在更可能是一种虚幻的心理需要。

你是否卷入了父母的战争而迷失双眼?

比起社会主流舆论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外,更能影响我们是否接受父亲真实存在的因素是,家庭对父亲形象的扭曲。

两年前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时,一位女来访者对我说,她非常痛苦,因她发现,她错看了父亲。

她是在父亲去世10周年时才有了这一发现,再想修正似乎已没有机会,于是陷到极度的内疚中。

看轻父亲,是她的原生家庭的主流舆论。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但他们都团结在母亲的身边,对父亲报以忽视和敌意。

一直以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父亲对家庭贡献甚微,母亲才是家庭的顶梁柱,而且他们还觉得父亲不够男人。

但是,相当荒诞的一点是,他们的父亲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而他们的母亲只是一位小学文化的家庭妇女。

论对家庭的贡献,这位父亲远远胜于母亲。我这位来访者,她是在父亲去世10周年时才看到了这一事实,这让她一方面感到内疚,另一方面也对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产生了强烈的愤怒。

尤其是母亲,她认为正是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他们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才让他们对父亲有了很深的偏见,以至于连最明显的事实都看不到。

夫妻之间很容易爆发婚姻战争,双方都想争夺关系的制高点。

从社会的角度看,因为我们仍然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似乎男性更容易获得这一制高点,但从家庭的角度看,却是未必,因为孩子们天然和母亲的链接更紧密,所以女性们有更大的机会在家庭中赢得孩子们的支持,从而令一个小家庭中的婚姻战争彻底失去平衡。

也是在刚做咨询的时候,我另一个来访者常向我描述一种情形:每当她的父亲和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们四个孩子会排成一排,站在母亲的面前,挡住气势汹汹的、有暴力倾向的父亲。

看上去,孩子们是在主持正义,但这最终成了这位女子的一个严重问题。她和她的先生常常爆发冲突,每次事后看,她知道自己做得过分了,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对非常老好人的丈夫发脾气。

我请她列举每一次对丈夫大发脾气的详情,最终发现其中有一个模式:每次都是先有一位年长的女士斥责她,接着她对丈夫大发雷霆。

这个模式是如何来的呢?

原来,自从她很小的时候,妈妈便抱怨甚至斥责她没有良心,因为她不能保护妈妈。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称,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的,这一天然倾向会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

在这个基础上,假若父母一方甚至两方有意诱导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他们很容易成功。

这位女子即是如此,不管年龄多么幼小,她一样会渴望保护妈妈。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她不敢这样做,因惧怕有暴力倾向的父亲。

一直到她16岁时,她才敢带着三个弟弟妹妹,在父亲面前一字排开保护母亲。

尽管是保护了母亲,但她的内疚已积攒了很多年了。她想释放这种内疚,而她的老好人丈夫是最佳的宣泄对象了。

并且,能看到童年和成年时的一个共同模式,先是一位年长的女士斥责她不中用,而后她的内疚就会被激起,接着转化为愤怒宣泄到男性身上。

在童年的时候,她对妈妈的保护还有主持正义的味道,但到了成年后,她仍然延续这一模式,就不再具备这一味道了,她的先生成了完全的受害者。

而在我看来,她的妈妈本来是可以直接与丈夫抗争的,但她没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以超级弱者的形象出现在家中,在大女儿还是一个孩童时就呼唤她保护自己,她虽然在很多年内没有赢得实质性的保护,但她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都和她站在一起,将父亲彻底排挤出这个家。

这位女子说,父亲经常对她和弟弟妹妹说,他恨他们,他们是白眼狼,他们对他的养育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最后,在家中完全找不到归属感的父亲离开了母亲,虽然没有离婚,但在外面有了女人。

背叛父亲,也是背叛自己

父母任何一方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向孩子数落对方的不是,都会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最终,为了顺应这种压力,孩子们选择了与情绪最激烈的一方站到了一起。

在多个来访者中,我都发现这一现象。

孩子们并不是真正去平衡强弱,实际上他们和谁站到一起,经常性的关键是,谁在诉苦时更执著,谁有更多的机会向孩子诉苦。

很自然的,女性在这一方面占据优势。

一个在我看来相当夸张的个案中,因母亲先向大儿子诉苦,大儿子精神崩溃了,他选择了跳楼自杀来逃避这种压力,而在自杀前,他常说,他发誓要拯救母亲,他恨爸爸,绝不会和爸爸和解。

大儿子自杀后,妈妈诉苦的对象转向了二女儿。

结果,二女儿对父亲的感觉完全改变了。哥哥自杀前,她对父亲的回忆是有很多温暖的,但哥哥自杀后,她对父亲的回忆只剩下了愤怒和厌烦。

并且,因为她接住了妈妈的怨气,而妹妹和弟弟就逃脱了。尽管妹妹和弟弟对父亲也有诸多不满,但他们现在和父亲的关系比起她来要好很多。

那么,她对父亲的敌意从何而来呢?毫无疑问,她是接受了母亲对父亲太多的怨气,她是在通过母亲的眼睛看父亲,而不是通过她的眼睛看父亲。

此外,非常关键的是,她母亲对父亲的怨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可悲。原来,她母亲在自己原生家庭是严重被忽视的孩子,她的姥姥和姥爷对她的母亲都是忽视加虐待。

按照道理看,她的母亲对她的外祖父母本应该有很多怨气的。但是,她的母亲却把自己父母视为了圣人一般的人物,一直对她强调,你姥姥姥爷对我多好,我对他们多感激,如果没有他们的爱,我根本活不下来。

她的母亲甘愿去做父母的炮灰,如果这能让她在父母心目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如果这还不够,她还愿意让丈夫和孩子们去做父母的炮灰。

这是她和先生关系恶化的一个关键点,她的先生不愿意配合他。并且,她的先生自己家也是重男轻女的,所以更是无法容忍她太照顾自己家庭。

于是,他们的家庭就分成了两半,她还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而他也一样如此。矛盾由此开始。

而且,她不敢抱怨父母,但却敢抱怨丈夫。甚至,她一生中所有的怨气都在丈夫这里找到了突破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孩子们耳边说丈夫的不是,甚至于令一个孩子自杀都不能醒悟。

之所以不能醒悟,是因为发泄怨气的对象根本不对。

在这个个案中,二女儿和男性的关系一团糟,但三女儿和男性的关系却相当融洽。

如果姐姐也想拥有和妹妹一样的关系,她就需要像我的朋友C学习,重新去看看自己的父亲,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

奥巴马与母亲、继父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从未在他面前说他生父的坏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之所以能有今天,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他的妈妈没有向他传递怨气,尽管她看上去有足够的理由向儿子抱怨不负责任的父亲,但她却每一次给儿子讲起父亲时讲的都是父亲的优点。

当然,假若父亲不是一朵花,也没有必要非将父亲美化成一朵花。关键就在于,对你自己而言,父亲是谁,你与父亲有过什么样的真实往事。

我们必须尊重真相,否则就会背离自己的心,而这种背离会让心分裂,让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剧烈交战。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也一直处在剧烈的冲突之中。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义。

这句话也可以用到你与父亲的关系上:

你必须以你的眼睛、你的心去揭示你与父亲这一重要关系的存在。

我记得谢霆锋张柏芝刚刚结婚的时候,张柏芝说:

我们之所以要结婚,是因为我们都是婚姻破裂家庭的小孩,感受过单亲家庭的痛苦,所以我们两个比一般人更懂得好好珍惜,一定会好好建立好我们自己的家庭,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在健全的家庭。

结果他和她的婚姻,还是山崩地裂地以离婚收场。

父母一代不睦,亲子关系疏离,父亲和女儿关系有硬伤,母亲因对丈夫不满和儿子过度亲密,父亲家庭角色缺位等都会进入一个梦魇般的恶性循环,使得子女在自己的人生中继续尝尽辛苦,难以获得幸福。

原生家庭的伤害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它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不断支配人作出决定,而所有决定又形成了新的结果。

当我们身为子女,要学会理性戒除这样的影响,健康面对与父母亲的关系,让不健康家庭关系终结,把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当我们身为父母,更要担负起建设健康家庭的责任,因为这个家庭是子女一生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