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识别你身边的那些心灵鸡精逻辑

识别你身边的那些心灵鸡精逻辑

发表时间:2021-04-16

【www.qg13.com - 情感说说没有你在身边】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别你身边的那些心灵鸡精逻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识别你身边的那些心灵鸡精逻辑

在网络时代乃至手机时代以前,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是由两本杂志支撑的。一本叫做《读者》,一本叫做《知音》。

《读者》的主要面对的读者是未婚人群,或者进入婚姻以后还在做梦状态的人。而《知音》则面向的是更底层的人群,它提供各种惊悚传奇的故事以及完美的大结局。

我们的精神需求分两种:一种来自母性世界的安抚;一种是来自父性世界的指引。

《读者》和《知音》都属于前者,而鸡汤文就是来自母性世界的安抚。

什么叫做母性世界的安抚?

举个栗子:

从前有个亿万富翁来到一个海岛度假,看到一个渔夫躲在树下,就问他为什么不勤奋工作,渔夫说,勤奋工作是为了什么?亿万富翁说勤奋工作就有钱了。有了钱就可以在树下躲阴凉了。渔夫说我现在就可以在树下躲阴凉。

这就是一篇典型的鸡汤文。

这篇文字的主旨是什么呢?你啥都不用做了。亿万富翁是愚蠢的,我们做渔夫怎么了,做渔夫很好啊,虽然没钱,没房,没老婆,没饭吃,可是我们有阴凉,亿万富翁不是也想要阴凉吗?他这么辛苦,和我想要的不是一样吗?

这是什么逻辑?阿Q的逻辑。亿万富翁虽然想要的此刻和你是一样的,可是他拥有财富,拥有自信和价值感,他拥有财务自由,他拥有人生的选择权,你一个穷渔夫,除了阴凉,什么都是没有的。

但是这样的故事却会让80%的人看起来很爽。因为按照2:8理论,我们社会上的80%的人都是屌丝,在心态上和穷渔夫没什么区别。所以在面对挫败的时候,我们就有被安抚的需要。

怎样安抚就有效呢?

有两个方向:

1、阿Q心态

高富帅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拥有再多资源,也不如我这样的穷酸屌丝。比如上面的那个穷渔夫的故事。

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其实他只是不那么爱你而已》,文章的主旨是你们的婚姻出问题,就是因为他不够爱你而已。所以呢,你最好在结婚的时候,找一个非常非常爱你的人。

文章的逻辑就是:如果对方非常非常爱你,你的婚姻就有安全感。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一辈子只需要吃一顿饱饭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只要吃得非常非常饱,以后就不必吃了。

感情基础当然是婚姻稳定的一个因素,但如果你过分以偏概全,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逻辑:如果他爱我,就会来找我道歉——哪怕是我的错——否则他就是不爱我,既然一个人不爱我,我为什么要付出呢?

这个逻辑的无敌就在于,都是你的错,我没问题,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2、丑小鸭心态

哇,原来其实你就是白富美,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或者说,你只需要做一点点儿小事,比如你在公司的地面上看到一分钱捡起来,老板一般会24小时监控的,当他发现你成为那个捡一分钱的那个人,恭喜你了!你明天就可以升职了!

这种心态非常普遍,所以我们要小心批评鸡汤心态,否则你就没法看电影。所有我们喜欢的大片都是这个路数,所有我们喜欢的韩剧也是这个路数:虽然你又穷又丑又没本事,但最终一个大红包砸到你头上,你变成了一个英雄!虽然你又丑脾气又坏又命运多舛(经常出车祸)、家境低微、体弱多病(经常得癌症),但就是有不离不弃的高富帅喜欢你,别的富家女再漂亮再有气质也没戏,因为他们的良心大大地坏。我只要靠我的心里美就可以赢定这个世界啦。

热播剧《武媚娘传奇》试图告诉女孩们:只要拥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和“嘟嘴卖萌、紧锁眉心、深情凝视”三个表情就可以成为一代女皇。

还有一个最可怕的鸡汤段子,荼毒了不知道多少中国儿童乃至中国胎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它隐含着一个逻辑——做落后者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反过来说,只要你学习好了,你就会拥有一切。很多人都信了这个逻辑,到了中年的时候,爆发了中年危机,或者出轨或者精神迷茫——我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好伴侣和好孩子以及好事业,可是我就是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很多女人问我:所有人都认可我是一个好妻子,为什么他会找一个那么差劲的小三?

这种鸡汤逻辑就是:幸福就是流水线,你只要按照标准做完了一切,你就会有拥有好的成绩,人生就是赛跑,就是考试。

这两个逻辑简而言之就是:1)你什么都不用做,就会拥有一切或者,你没错,都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2)听妈妈的话,你乖就有糖吃。

这就是母性世界的逻辑——在妈妈眼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最伟大的最美好的;妈妈都喜欢乖孩子。

这个世界的逻辑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都需要在人生的开始拥有一种盲目的夸大的自信,相信这个世界上,我一定能是一个存活者,也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

但问题是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妈妈为我们营造的温室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父亲的世界代表的是外部世界的逻辑。

妈妈的倾向是保护你的安全,让你不要冒险,何必解决问题,不如回过头来看妈妈,不要去管那些烦恼了,别人不肯定你,妈妈肯定你。

爸爸的倾向是,我们要解决问题,不要做鸵鸟,我们的价值感不是来自别人的认可,而是来自自己征服困难的成就感。

我们可以举个鸡汤界的圣母于丹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母性视角,什么是父性视角: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于丹的视角就是典型的母性视角。就像是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很沮丧,他说妈妈:“妈妈,我们举行系鞋带比赛,我输了。”

妈妈说:“这怕什么,宝宝是幼儿园算数最好的。”

小宝宝高兴地笑了。

可是他系鞋带慢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如果是爸爸,他可能就会和小朋友一起研究,如何提升系鞋带的能力,打败对手,或者如果努力了,发现对方是个无法打败的对手,我们可以如何面对这种挫败感。

于丹的例子中,从父性视角来看,这个年轻人要解决的是:

职业规划的问题——他是否在从事一个他不擅长的领域,没有找到自己的擅长而且可以积累财富的领域?

他的理财是否出了问题,如何可以提升财商?

心理问题:是什么让他如此在乎这种比较?是什么让他如此在乎一夜暴富呢?有些人可能担负了要尽快扭转自己父母家的贫穷家境的负担?或者说,他的人生的主要支柱是在于用成功或者说金钱维系自己的自尊,如何增加他的价值的支柱?

于丹的回答,部分地給了对方新的视角,但总的来说,没有教会对方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总体上,只是回避了问题。

所以,鸡汤文更适合一些极度失血、母爱缺乏的人,当我们的创伤比较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需要韩剧这种让我们可以迅速麻醉的鸡汤,我们可以维持受伤的自恋,可以解气,可以觉得爽,可以拥有情感的慰藉,和一些用幻想搭建的希望。但我们不能长期服用,否则,我们就可能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理。

所以当下很多人才会“反鸡汤”,呼唤更多的“父性的力量”,它遵循规律,更理性、更讲逻辑,更会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其实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才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两者同时的扶助,才能真正面对这个世界。

扩展阅读

滚蛋吧!那些扯淡的情感逻辑


1、两个人真正的情感的质量不是说在山盟海誓的时候如何相爱,而是当他们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幻想破灭的时候,还能如何地相互理解,这是我认为的真实的、真正的成熟的情感。

2、我们不可能无条件地爱一个人,我们不可能像雷锋那样奉献一切,我们不可能不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把他人的需要永远都放在自己之前,可是有人居然就想要完成这种共产主义的实验,其结果,爱就成了对自己的最残酷的压抑,很多华丽的婚姻最后都以狗血收场,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太多的自私,无处放置。

3、人和人的喜欢不取决于你是否完美。爱在根本上,是和需要有关的。你完美与否是考试的逻辑,而且是中国应试文化尤其是科举制度的余孽所影响的一种自恋想法。它是象牙塔里的逻辑,而现实世界的逻辑是需要的逻辑——你是否满足了我的核心需要,如果没有满足,哪怕全世界人都说你好,也没有用。

4、有些人会用佛家的一些方式告诉你,要放下,但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精神的支撑,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空间,没有足够的支持,他是做不到那样的一种大彻大悟和放下的。

5、“皮囊之爱”,源于人皆爱美,这是人性;而“骨肉之爱”,在于能够“相濡以沫”,以慰籍我们的孤独和空虚;“骨髓之爱”则更注重一种志同道合的交流,两人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双方的对话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舞蹈,在交流中双方都能够成长。

6、情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皮囊,否则它就是选美比赛。我们寻找的是内心的互补与对称之舞,美丽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共鸣。情感之美就在于它有三级系统,“皮囊之爱”在于“审美”;“骨肉之爱”在于“审情”,而“骨髓之爱”则在于“审心”。

7、你能否说到一个人的心坎里去,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地和他/她内心最脆弱的部分连接上吗?从本质上说,让一个人喜欢你,可以有很多原因,但让一个人深深地爱上你,一定是因为你深深地懂得他/她。

8、很多的妈妈说,如果我离婚了,我特别无法忍受孩子受伤的感觉。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避免孩子受到一些损失,甚至可以说,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一个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丧失,如何在受损失的时候继续活下去。而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去面对,我们也就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模版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难题。

9、婚姻走不下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如果开始差异就太大,那么注定很难继续;如果差异大,双方又没有解决差异的能力,那这个婚姻就很容易短命。

10、我其实非常佩服那些参禅打坐的人,因为我们面对自己是很难的。为什么很多人都失眠?就是因为你睡前终归是要放松的,是要面对自己的,面对所有的自己。所以很多人会去买醉,会匆忙进入一段关系,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那个睡前的自己。

聊天中识别女人对你的窗口


聊天中识别女人对你的窗口

聊天中识别女人对你的窗口

1

主动问你有没有女朋友,比如她看到你朋友圈发了张你和其他女孩的合照,然后就跟你说觉得你女朋友好漂亮,其实她这是在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对你有兴趣的一种。

2

主动声明她自己还是单身,比如会跟你说:朋友都去聚会了,她们都有人领,自己一个人就没有去。

3

在你面前表明自己生活规律乖孩子 担心你对她有不好的看法 即使告诉你她的一些缺点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相反,如果在你们面前很直白的告诉你很多确定,根本不担心会给你留下不好的映象,那就是她根本对你没有兴趣。

4

每次聊天都主动的跟你说晚安,这个是很明显的在意的信号了。

这些都是你吸引到女孩的一些很小的信号点的反映,而最终判断女孩是否喜欢你还是要综合起来判断的。

当你识别到这些信号信息的时候,

你就知道女孩对你感兴趣了,

那说明你是吸引到了对方的。

那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去升高你们的关系,

而不是继续去展示你的价值或是扯一些其他没有营养的,

否则女孩只会觉得你对她没有兴趣,

之后窗口关闭了就很难再打开了。

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


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

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还击方式。

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并且,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

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击,一定会感到愤怒,并想还击。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这一点也不例外。

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中,弱势一方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还击,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分裂,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

但是,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还击方式。从意识上看,他们绝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绝对不敢挑战强势一方的意志,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他们唯唯诺诺,乖得不得了。

然而,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当暴跳如雷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

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作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最常出没的地方,是家庭。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另一方面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

然而,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

你在身边才回忆


常有人说,有些回忆很美好。因为曾经有过与你的交集,所以在回忆时,我觉得很幸福。事实上,真是如此么?

若回忆里那个人,你们爱过却分了手,他现在不在你身边,你忆起曾经有过的美好画面,心里会觉得很甜蜜。但那甜蜜会不会很快变成一种惆怅?因为,你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并且,你跟他现在已成陌路。他身边有了另一个人,你身边也许很快也有另一个人出现。

那么,你回忆起你们的甜蜜,只是徒增伤感。若不小心,回忆还会碰到你们感情发生变化和决裂时的场景。那伤口还在,疤痕仍新。

于是,因为你回忆起他,你又受了一阵情绪上的折磨。

于是,你轻轻叹息一声,将他从心里放下,默默想,这个人,还是不回忆的好。

那么,回忆一下如今正在追求你的那个人吧。几天前,他给你送了花到办公室,你得到了大家的艳羡。下班后,你们一起去巴山路吃饭,他为你挑去鱼刺,轻轻夹菜到你碗里。细心地用纸巾擦去你嘴角沾上的米粒,他的目光温柔如水,他的笑容直浸心脾。

你觉得,你爱他。爱到不用再回忆起曾经那个人了,你突然发了疯的想这个追了你很久想娶你,你却一直在犹豫什么的人。你想见他!

可是,他上一周就出差了,还得要好些天才能回来。你又百般怅然地放下有他的回忆,叹息一声走进书房,想着做点什么转移一下思绪。否则,这想见不能见的思念会因为回忆把你弄的要发疯一般。

看吧,原来回忆也是很调皮的。就算是美的丑的,好的坏的,你一个人去回忆,都会变得辛苦和煎熬。所以,当那个人不在你身边时,你慢慢学会减少回忆。

因为你知道,他若不在身边,回忆你们的美好,你会更想他。他若不在身边,回忆你们的不美好,你会更难过,更寂寞。所以,你学会了当他在身边,你才敢回忆。

因为他在时,你回忆起不美好,他会发现你的低落来安慰你。因为他在时,你回忆美好,他会发现你更温柔更爱他。

你也终于深有体会地说,回忆原来像座桥,若一个人在走过桥的途中,可能会遇到阳光,也可能会有风雨。但最终通往的,却是寂寞的牢。所以,你想要跟那个人一起走上回忆的桥。因为有了他相伴,你们不再寂寞,桥的那一头,是满满的幸福。

可惜你不在身边


她的空间里,有很多个相册,都是她足迹所到之处。远到国外,近到她住的小城周边。这些是她五六年来,四处走动留下的印象。

人们以为她是个非常痴迷旅行的人,也以为她是个经济宽裕生活洒脱的文艺青年。其实没人知道,她是每工作一段时攒一笔钱就离开去另一个地方。有时为了下一个要去的地方而省钱时,就连续多天吃白水面。

常常没有目标,只是下意识地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行走。她只是在用这种方式祭奠她那段逝去的爱情。那个男人是她爱上的第一个人,也是她到这世上后,超出对父亲,哥哥,亲人朋友所有关系般依赖和信任的人。

可是那个人在跟她相恋多年后,却突然娶了别人。只因娶的那女人与他更加门当户对,那也是两家大人的所愿。他不知如何向她交代,换了一切联系方式躲开她后闪婚了。后来她辗转找到他,他便说是因为父亲病危逼着他就范的。

事已至此,她唯有含泪退出他的世界。而外面这个世界,便就此坍塌了。从此,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看陌生的风景和人,再用一个一个相册记下她的足迹。

那些风景里,自然不乏许多美好诱人的地方。但她大多时候,是对着那些风景发呆。茫然地想自己不断行走的意义,直到她遇到另一个男人。

男人也喜欢旅行,他们在同城驴友群里意外相识。是同乡,也有诸多共同话题。她卸下了些冷漠,任他走进自己刻意封闭的世界。男人待她很好,关注她所有动向,关心她生活起居大小细节。

慢慢地,她再出行时,像觉得那些自然风景变得不一样了。看着那些山,那些水,心里的疼痛和仇恨一点点在溶解。男人总是适时发来消息,打来电话问她,风景好看吧,心情好吧。

她沉吟着说,好,都好。

其实她是想说,收到你的消息才使得风景更好。

她像是从前一段爱情里走了出来,出行时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从前看风景时,会想着那个应该在身边的人现在在别人身边,所以心情大多是悲怆和冷漠的。

如今,她发现看着任何细微风景都会内心柔软温润,且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另一个人,并有诸多遗憾。直到她确认那份遗憾是因为如今那个人不在身边时,明白自己终于可以重新恋爱了。

珍惜你身边 那真实的温柔


Cherish the true friendly feelings at hand

咖啡厅里灯光幽暗,你坐在我对面久久不语,不是没有话,是一肚子的话都被泪水哽住了。

我握着一杯咖啡,静静看着你。你眼睛通红,满脸泪光,因压抑着哭声,整个身体轻微然而迅速地抖动着。你不哭出声,但整个咖啡厅似乎都被你的悲伤塞满了。

我犹豫着,没有伸出手放在你肩头。

对努力压抑着痛苦的人来说,他人的静默有助于让自己保持冷静,反而是一声问候或者一个拥抱,是最后的那根稻草,导致情绪的最后崩盘。

假如是在你家或我家,我愿意抱着你,让你大哭一场。

但这种公众场合,我知道,你必不想,成为当晚众人的焦点。你叫我到公众场合来,正是因为,你还想保住自己外在的冷静,不想全面崩塌。

你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听见你心碎的声音。我也不想要那些无关的人,一起听见这声音。

你哽咽了很久很久,终于停下来,对我凄然一笑:“我失恋了。他跟我说了分手。”

我又犹豫了一下,试探着握住你的右手——它拿着一把咖啡勺,抖得厉害。

果真,你全身一震,大量泪水急速冲进本来快要干涸的眼睛,直接喷射出来:“我觉得,我真可怜,我活了这么久,却从来没有被好好爱过。”

啊,亲爱的朋友,不是这样的啊。不要因为爱来过又走了,就说你曾感受过的爱从来就不存在。更不要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好好爱过你。

不是你告诉我的吗?你刚出生的时候,你父亲已经三十多岁了。晚婚的他第一次当了父亲。你刚出生七天,他便化了红糖水,嘴对嘴喂你;你刚满月他就抱着你去大街上,满脸都是喜气,见人就发糖块。你长大上了学,跟妈妈要五分钱零花钱,要磨一下午的嘴皮子还不能成功,但你跟他要,他会直接给你一角。

你还跟我说过,初中时晚自习放学,你跟堂妹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父亲用别人的车运了一车货。看见你俩,他就叫你们一起去路边小店吃饭,每人点了一大碗肉丝面。冬天的晚上热腾腾吃下去,真香。吃完后,父亲让你俩坐车一起回家,下车时伸出双臂直接抱你下来,一边抱一边说:“哎哟,现在可真沉了啊。”你不好意思地想起,直到六七岁,夏天的晚上你还是会在地上装睡,好让他或母亲把你抱回床上去。

高考那年,你的分数早就下来了,考得很好,录取通知书却久久不来。夏天,家里总是有啤酒,你一个女孩子,不声不响自己灌了4瓶,喝完后睡倒在客厅,哇哇吐了一地。父亲回来,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呕吐物扫干净,转身出去给你想办法打听结果。晚上你看见他请了两三个朋友回来,在香烟的雾气中,他说:“女儿啥也不说,喝了好几瓶酒,吐了一地,我不能让她受这罪,我得想办法。”接下来一夏天的奔走,你忘不了。

也是你跟我说过的。你五岁的时候,父母都出去了,只有你和弟弟,还有堂弟在家。你小时候偶尔会上火,你母亲就给你喝生鸡蛋。蛋清略略有点腥气,蛋黄却滑润又香甜。跟弟弟们玩了一会儿,你觉得无聊,忽然想起杂物间有半罐生鸡蛋,就带着他俩过去,一个接一个磕开喝。喝的喝了,不小心摔碎的碎了,等母亲回来时,半罐鸡蛋只剩下了三五个。你这才发现自己犯了错,紧张地等着母亲揍你。但她看着你笑了笑,把地上收拾干净,就让你们出去玩了。

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放学时下了大雨,你没带伞,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正准备一头冲进雨里跑回家,母亲来了。她带着一把黑色的大伞,弯下腰让你趴在她背上,把你背回了家。那时候母亲已经有一点胖,在凉凉的雨水里,她的身体很温暖。你一辈子都记得她背上的温度。

你说,母亲的手很巧,从你出生到小学三年级,你有一半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她亲手做的。她给你做连衣裙,绣花鞋,棉袄棉裤,直到四年级,你还穿着她做的裙子:黄色棉布上白色花叶交错,无袖,反而镶了一圈荷叶边。你一点也不觉得,这手做的裙子比任何商场卖的裙子差。

你还说,母亲做的饭也香,从小堂弟就喜欢在你家吃饭。上初中时你住了校,在学校吃食堂。腊八节那天早上,为了过节,食堂一大早卖白粥,配炒白菜。你跟堂妹刚打好饭准备吃,母亲提着一大饭盒腊八米饭找你。你们那里腊八不是吃粥,是吃米饭。饭里有黄豆青豆花生核桃柿饼,还要配有肉的菜才行。顶着一屋子同学羡慕的眼神,你俩把白粥换成腊八饭和肉菜,美美吃了一顿。母亲给你送过好多次饭,因为送得多,你常跟人分享,直到十年后,你跟初中同学重逢,她还羡慕地对你说,你妈妈做的饭真好吃啊。

还是你跟我说的。大一的上学期,你跟室友们的关系已经很好了,跟你尤其要好的是晓峦。你们一起上课下课,吃饭睡觉,甚至连去厕所都一起。某个周末,你突然想去另外一个城市看同学,买了票就走了。两天后回来,因没带宿舍钥匙,就先打电话给晓峦,她冲你喊:“你个死丫头,可回来了!”你听见旁边室友大声说:“哎呀晓峦哭了!她听见你回来激动哭了!”那一刹那,你竟有点发怔。

大一暑假回来,晓峦给你一个日记本,她竟然写了十几篇日记给你。直到后来,她谈了恋爱,结了婚,还是会对你说,她从来没像爱你一样,去爱过其他人。那虽然不是女性之间的爱情,却是她对外人付出的最热烈的爱了。

还有呢,你上一次失恋的时候,晚上跟几个朋友聚会,喝多了酒,也是像今晚这样一直流眼泪,坐在餐厅不肯回家。朋友们渐渐都散了,只剩下跟你住得较近的又时。看你还是不要回家,他默默带你去了KTV。

醉得几乎全身瘫软的你,到了KTV就倒在沙发上,泪水就像今晚这样,一遍遍刷过整张脸。又时给你拿了水,什么也没说,开始点歌。

他点了一大堆名字和歌词里有“泪”字的歌,一首接一首全部唱完。

也是那个晚上,你第一次知道,有一首歌叫“蓝眼泪”,歌词里唱:“取一瓢深蓝色苦苦的湖水/化成一滴蓝色的眼泪/滴落在你眉间能解开情结/还会让你

心如止水/你不再对他痴恋/苦守整个夜/魂萦梦牵……”

你对我说,你觉得,他好像在用歌词安慰你,但你不确定,现实中真的有人会用这种方式来劝慰别人吗?但是等你们成为更熟悉更亲密的朋友后,有一次跟另外一个陷于情伤的女孩一起唱歌,他又点了几首符合那女孩状况的歌,你便问他:这些歌是表示你要对她说的话吗?

他点了点头。

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人会用这种方式,不动声色地表示关怀和理解。

对了,前天你还告诉我,早上你下公交车的时候,高跟鞋一不小心踩在路边台阶上,就摔倒了,鞋跟直接断掉,整个人也摔了个仰面。

当时公交站台上有两三个陌生人马上把你扶起来,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帮你拍了身上的土,连连问你到底怎么样,需不需要去医院。

你摔得很疼,站着缓了足足十分钟,阿姨一直在关心地问你,连她的那趟车到了都顾不上。直到你缓过劲儿来,走向路边的修鞋摊准备修好鞋去上班,她才放下心去做自己的事。

即使啊,即使是今晚,这个跟你分手的男人,你也对我说过,他曾多么温柔地对待过你。

有一段时间,他没上班。那是夏天,你们一起逛街时买过山楂和冰糖,他煮好了山楂糖水,放冰箱里冰镇上一小时,午饭时间特意做好了饭,带上冰镇山楂水一起送给你。阳光炽烈,他走路二十分钟过去,居然中了暑。

在你们感情已经出现问题的后期,他还是能在跟你一起吃饭的时候,点到你正好想吃却没说的菜,还是会过一段时间来帮你洗掉最难洗的床单和衣服。

你们分手,是最终发现,虽然相伴了一段时间,彼此适合的,并不是对方这种人。

品质好的红酒,大多需要“醒酒”,这段时间长到一两个小时,短到三十分钟。醒酒之前,因为没有跟空气充分接触,红酒就像没有睡醒的美人,姿色几乎无法绽放,喝起来口感紧而枯;醒得恰到好处的酒,气味芬芳,单宁柔顺醇和,口感醇厚饱满,是清醒的并且处于美貌巅峰的美女,你可以大胆地沉醉其中;而放置时间过久也就是醒过头的酒,香气会完全消散,劲头也全部消失,甚至没有普通的饮料好喝。

但,不能因为喝到了醒过头的酒,就否认酒本身有过“最佳状态”。

就像,不能因为爱最后消失了,就否认它曾经的存在。

更不要忘记,哪怕没有这个男人,也曾有这么多人,真诚地爱过你,温柔地对待过你。

这些全都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事,我都还记得,曾亲身经历过的你,怎么会忘了呢?

爱如果只是爱情,未免太狭隘而不值得期待。

陈丹燕曾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见附注)”,可是,哪怕爱的本质如此壮丽辉煌,落实到生活中,也不过就是一蔬一饭和肌肤相亲。

它就落实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亲人,爱人,朋友,甚至不过是擦肩的路人,都有可能在那么一刹那,给过你真实的、不可替代的善意和温柔。也正是这些细小的善意汇集起来,成为我们存入自己户头的“勇气”。它护着我们心头最重要的一点暖,让我们面对人生重重残忍,不放弃,不绝望,在受伤之后复原,继续爱下去。

是这样的吧,亲爱的朋友?

不要哭了,你看,今晚陪着你的我,也给了你,我所能给的全部温柔啊。

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逻辑


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逻辑

很多人开始相信“一上微博深似海,从此偶像是贱人”这句话,因为有很多明星大腕励志传奇成功人士都在微博上被各种爆料,剥去了正义凛然的外衣,让我们恍然大悟,“哇,原来他(她)是这么个人

当原来我挺崇拜的对象——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被外籍妻子爆出家暴丑闻,我没法不失望。出于专业习惯,我看了下相关资料,研究了一下李阳的成长经历,发现早就有迹象表明他的婚姻之路必将走向这条崩溃的死胡同。

李阳幼年性格内向,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缺少家庭关爱和正面鼓励,为他的整个成长经历书写了暗淡的一页。从英语中寻求突破点之后的李阳极享成功后备受瞩目的英雄情结:“我认为英雄创造了历史。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史上,我必然要留下一笔的。这是全世界媒体的共识。”这种强烈的自信,与他少年时强烈的自卑形成了两极。他永远都要处在别人的关注点上,兵有极强的表现欲,无法接受别人的质疑,这或许会让他的事业更成功,但如此极端的个性注定不能维持一个幸福的婚姻,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伴侣。

事实上,李阳公开承认,他视这场涉外婚姻,包括三个混血女儿为“研究美国的家庭教育”的产物他真心觉得家暴问题是双方的错误,“我肯定要把丑话都说出来,说这个美国人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在我周围,我也看到了另外一种家庭暴力,就是妻子对丈夫的语言和冷暴力”。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妻子Kim刺激他,他也不会大打出手。“如果从中国角度出发,那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暴力倾向。但我承认错误的时候没说这个,其实我不动她也会动,只是女人(暴力)的形式不一样,她是砸东西。”

与李阳一起创办“疯狂英语”品牌的前“疯狂英语”总校校长欧阳维在Kim曝光家暴之后,曾意图前去探望,遭到K量i拒绝,理由是欧阳也曾有家暴史,而且是在妻子怀孕的时候。

这时候欧阳维为李阳辩护说:“李阳打老婆可能是无意的,但你知道他不对你还骂他,你伤害李阳就是有意的,其实你比李阳更坏。下一个打老婆的人就是从骂李阳的人中诞生的。”

这话连李阳都有些听不下去,笑着说:“这只是一种解释方法,他们肯定不认同。”

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逻辑。打你是有理由的,可能是你脾气不好,或者你不会做家务、你对老公不体贴、你出轨,所以你就应该被打。即使男人打了你,你先要自我反思,否则有可能下次还要挨打。

这种荒谬透顶的逻辑甚至得到了某些女性的认同。家暴事件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时候,李阳在上海给一班妈妈做家庭教育讲座,本来设想现场可能会有妈妈打出抗议横幅来,结果三天过去,课堂平静如昔。他主动提起这件事,有妈妈说,“你老婆也太不像话了”。

“最后竟得出这个结论,中国人还是给面子。”李阳说。

家暴就像吸毒,一旦施暴的一方感觉到用暴力征服一个人的意志的快感,他就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去动粗。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还会由生活矛盾酝酿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暴力,那么随着暴力的泛滥和肆虐,这个预警线会越来越近,发展到最后,可能任何一点分歧都会引起他们拳脚相加。李阳“深刻忏悔”没多久,Kim再次爆料他在双方一次会面时意图动手,不得不报警来制止他。

总有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女人对男人态度软弱,心存幻想,抱着侥幸希望这次会是最后一次。李阳用自己的表现再次证明,因为反思得不够彻底,正视内心的丑陋不够深刻,接受治疗的决心不够大,自然不会真正地改变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陋病。更何况,还有周围这些施暴有理、动手无罪的逻辑为他提供着强大的心理支撑。即使他们会勉为其难地“道歉”,但从内心深处,他们还是把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来掩藏自己的犯罪感,并因为被迫“道歉”而感觉羞愤和怨恨,为下次施暴提供了依据和口实。

对家暴说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