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正儿八经出去吃一顿

正儿八经出去吃一顿

发表时间:2021-04-16

【www.qg13.com - 经常说分手】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儿八经出去吃一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儿八经出去吃一顿

【一起分享。】

即便已经在一起生活很久了,每隔一段时间,也要正儿八经地相约,出去好好吃一顿!

穿上你们最喜欢的衣服,去那种有沙发、鲜花、蜡烛、餐巾、音乐和高级餐具的餐厅。

把“好好吃一顿”这句话放在心上。

让自己沉浸在高品质的就餐环境中。

尽情去享受。

从好茶、好果汁、好菜、好酒中体味丰盛的人生。

你会发现,自己在此时此刻,感觉良好,他也会觉得你在此时此刻赏心悦目。

生活,大多数时候,是简单自然为最佳,但偶尔精致起来,感觉也不错!

坐下来,好好享用一顿精心准备、细心烹调的晚餐,而且是和你爱的人一起分享。

不要像平时你们在家对着电视狼吞虎咽那样,要细嚼慢咽、专心品尝,不赶时间,不随随便便。

这还真是一件幸福与喜乐的事呢。

小编推荐

一顿年夜饭真的可以击退一段爱情吗


一顿年夜饭真的可以击退一段爱情吗

虽然说春年是喜庆团圆的日子,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催生出几类事件:一是两口子为去谁家过年而争吵;二是做媳妇的为在婆家生活的不舒适(主要是年夜饭的不丰盛或者不合口味)而抱怨;三是隐藏了一年的婚外情因为过年无法分身而曝光。

总之,过年是十分考验感情的事情。“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关系亲密的家庭,过年是享受这份积攒的幸福,而本身不够和睦的家庭,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可能就变成了积怨爆发的最佳时机。

今年过年期间网上最热闹的事件之一,就是一位上海小康家庭的女孩,在江西男友的再三要求下,不顾家人反对,陪男友回家过年,结果辗转了好几种交通工具之后终于到了男友在农村的老家,第一顿饭就被乌七八黑的桌子、油腻的筷子和卖相难看的饭菜吓了一跳,直接打了退堂鼓分手回上海。

女孩在发帖中说,自己喜欢男孩的外表和工作能力,只是有点介意男孩没有家底,要两年之后才能买房,本就有所动摇的感情终于被这顿令她完全丧失胃口的年夜饭彻底击倒了。

讲真,一顿年夜饭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看图片,的确卖相不佳,黑黝黝地一团,但也能看出有鱼有肉,比某些人家只是一碗饺子的水平还是要高的。

杀伤力并不在于饭菜本身,而是这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完全超乎了女孩的想象极限。她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男孩的现在,一个帅气的有几分优秀的男人走进了她所熟悉的生活,她并不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只是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来默认和想象。

我有个大学同学,结婚前去准公婆家过年,婆家条件也不好,勉强维持温饱。东北的农村,天寒地冻,炕上烧得暖和,屋内气温低,睡觉得戴帽子。室外搭两块板,挖个坑围个篱笆就是厕所,蹲在那里提心吊胆。她这个出身于高知家庭的城里姑娘全都挺过来了,还自找乐趣,“平房多好,可以随便往地上丢瓜子皮、花生皮什么的,好多年都没有这么爽了!”那些农村的热辣风俗,劝酒、走亲戚、串门、扭秧歌,她全都参加,套着小姑子的大棉袄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人人都夸她这个城里姑娘没架子,脾气好,连男友都惊讶她居然没有被吓跑。

回来之后,我们夸她耐性好,她说,“见识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挺好的,世界不是只有我们自己生活的角落。”她的偶像是三毛,三毛当年深入撒哈拉沙漠,包容了那些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将种种令人烦恼的境遇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

一顿糟糕的年夜饭不能击退一段爱情,击退爱情的是不够爱,不够了解和接纳。

现在很多家庭倡导富养女儿,但这种富养常常走偏,偏重于物质,轻视精神;倾向于保护,忽略自立。这种富养出来的女儿,可能是单纯的,不注重物质,不过也可能是天真的,小格局,小家子气。

生活过于安逸和平静,她们的眼光和生活标准被固化。自己每天开车,周围的人都开车,就以为所有的人都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没车开的日子是不能想象的。自己背着名牌包,也会觉得只要努力,人人都买得起。从小父母呵护备至,要什么给什么,就以为全天下的孩子都是如此的命运,不相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于是,当这样的她们一下子突然闯进自己完全不曾接触过的生活,那偏远农村的清贫和简陋,陌生的风俗和生活环境,就会将她们所有粉红色的情感和想象打得落花流水,一下子就败下阵来。我并不觉得这位上海姑娘选择分手是势利,认识到了彼此之间的家庭差距太大,感情动摇,分手本身没错,只是不应该做得过于绝情,这种迅速地离开,一分钟都不耽误的态度说明,感情本身的幼稚,为人的幼稚。

格局和气度,对于女人也是重要的。即使想要做一个小妻子,不想有什么大出息,依然需要心胸和视野来铺垫自己的生活。

有考据派分析照片和发帖人的身份,认为这个事情是假的。有可能,这件事情可能是炒作或者伪造,但类似这样的事情,感情或者婚姻毁于城乡之间的差别,每天都在发生着。

我们的国家太大了,而且地区之间发展得极度不平衡。有钱的地区满街都是豪车,落后的地区依然要为吃饱饭发愁;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已经与国际接轨,蛮荒乡村中人们依然相信巫医神汉。余华有本杂文集,名字就叫《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他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口可乐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在回家过年时,给乡亲带去的礼物是可口可乐,因为他们的乡亲还没有见过可口可乐。”

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差距、经济环境的差距,还有生活方式的差距、精神境界的差距,城市与乡村,文明与落后,就像存在于两个世界之中,南极到北极那样的跨越。“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

城市姑娘喜欢上农村小伙,或者城市小伙爱上农村姑娘,爱情总是让他们忽视彼此之间的各种不平衡,也忘记了他们曾经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些差距可能影响不了现在,但存在于过去的种种不同,却会影响到未来,成为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之后的巨大干扰。

比如有的农村姑娘认为贴补娘家,贴补兄弟都是应当的,城市小伙没有办法理解。

比如有的农村小伙认为女人应该承担大部分家务,还要伺候公婆,城市姑娘也没有办法理解。

比如有人穷怕了,对金钱有狂热的意念,死扣死攒,始终衣食无忧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焦虑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

有些人总是以为两个人在一起的条件是寻求更多相同的东西,事实上,对于彼此身上所不同的东西的容忍程度,才是决定两个人能否和谐的关键。

像上海女孩离开江西男友这样的事情,已经证明,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忽视了自己和身边人也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爱情产生于此刻,更产生于想象和虚空,如气球一般,一旦遇到了现实的火焰,立马爆炸,粉身碎骨。

然而这样的故事,并不值得悲观,反而带来了一种提示。结婚之前,的确应该多看看对方的家庭,明白彼此之间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了解一下对方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对方的父母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家教,这样才能勾画和预测出自己未来家庭的模式。

他爱不爱你,吃一顿饭就知道


小侨去约会了,她可能是极喜欢那个男生吧,不然也不会蹦蹦跳跳着选了一家喜欢到压根都不舍得与他人分享的餐厅。

可能男生不大喜欢,从走进餐厅大门开始,脸色就有些难看。

刚一落座,他就急不可耐伏身悄声说,我听说过这家餐厅,几百块钱就那么一小块,超级坑人!

小侨解释说,不会的,明码标价,太贵的以后再尝试。这家的肉质很不一般,对做法和用料也十分考究,连对厨师都特别挑剔,所以牛排价格自然会贵一些。

小侨顿了顿又说,这家还有很多别的特色,有你喜欢吃的鱼和蔬菜,价格也很公道,我们可以点来尝尝。

小侨不断推荐适合男生口味的菜品,看着期待已久的牛排咽了咽口水,翻页了。

男生咋舌,一头埋进菜单,不再搭话,也没主动问问小侨喜欢吃什么。

上次见面愉快地结束后,小侨半个多月节衣缩食就是为了请男生来自己最喜欢的餐厅。

男生觉得这里性价比很低,尽管小侨想尽办法补救,可他依然脸色阴沉,小侨的心凉了半截。

小侨试图打破尴尬的气氛。好不容易碰到心仪的男生,见面的机会很是难得,不要因为对餐厅不满意,就把两个人的气氛搞坏。

可直到菜品全部上齐,男生除了“嗯啊”“是啊”地敷衍应付小侨极力缓和的尴尬气氛,没主动说过一句话。

小侨用力挤出的笑容都有些僵了,只能尴尬地“呵呵呵”。

喜欢分很多种吧,有一种是想要了解双方的生活,有一种是想要进入双方的生活。

这是进入我全部生活为你敞开的第一道门,你有必要这么不屑一顾吗?

小侨本来以为顶尴尬的事莫过于沉默着吃完这顿饭了。

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至少比对着一只熊要好一些。可没想到这一晚真的是高潮迭起,惊喜一浪高过一浪。

小侨邀请男生尝尝这的三文鱼,做法地道,十分可口。小侨举着叉子递过去,没想到男生端起盘子就往后缩,一边着急地喊着“我从来不吃这种恶心的东西!”

鱼啪嗒掉在桌子上,小侨尴尬地舔了舔嘴唇。

男生不满酱汁的口味,举手示意服务生调换了三次。最后竟因为主食的数量与服务生大声嚷嚷。

“菜单上明明写的是300g,你拿几根又短又细的面条唬谁呢?”

“这么大的店竟然会明目张胆缺斤短两,明摆着是一家黑店吧?”

服务生尴尬地站在那里,但还是极其耐心地解释着,面的克数肯定不会少,也不会针对某一位客人缺斤短两,毕竟这是星级餐厅,餐厅回头客很多,信誉品质还是有保障的。

男生得理不饶人:“叫你们经理来!”

男生指着餐盘里细细的头发丝说,你们不光缺斤短两,还不卫生!我食物中毒了怎么办?

小侨震惊,这前一秒还欢快地吃着,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根头发?

他躬下身子捂着肚子好像很难受,快给我打120,我肚子疼!最后餐厅好说歹说,给他们的单子打了对折,男生才拍拍肚皮趾高气昂地走了出去。

他得意洋洋地整理下西装和领带说,看,就说这是家黑店,一块牛排敢要那么贵,老老实实被他们坑的才是傻瓜。

他好像期待着小侨的表扬,小侨却觉得男生的表现low到极点。小侨郁闷,这么喜爱的一家餐厅从此以后竟然会有这么惊悚的回忆。

男生斜睨着小侨说,我送你吧?小侨摇头,前面就是地铁站,我坐地铁回去就好。男生犹豫了一下,没再说什么,开着车绝尘而去。

小侨也无话可说,只是走进地铁口的时候,顺手拉黑了他。

吃饭,确实能暴露人品。

你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在点餐、用餐,在一个人生理需求占据主要地位的时候,是绝对无法隐藏的。

不否认,爱情真的很容易让一个人丧失理智。为爱私奔、殉情寻求永世真爱的也不全是别人家的故事。

越懵懂越冲动,越冲动就越容易犯错。

可现在想一想,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还不如一个能吃到一起玩到一起的人来得实惠。

想像一下,你吃海鲜吃到嗨起,他却在一旁恶心到不能自己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

虽说不要完全相同,但总得能吃一锅饭,你懂我的心头好,我略懂你的喜好,不然很可能度过了刻骨铭心,也熬不过平淡无奇。

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互相捧场、相互助兴。

你吃到觉得人生如此美妙的时候,对方说“我最讨厌吃这个了,好恶心”的时候,你一下子索然无味、兴致全无,那是不尊重。

当你在全心全意学做他爱吃的菜,对方却从来没感谢过你的付出,为他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变成洗手为君做羹汤的女人,那叫不懂得感恩。

出门吃饭,永远都是先点他最爱吃的菜,他却从来都不记得你喜欢吃什么的时候,那叫漠不关心。

爱情,永远蕴藏在细节当中,爱与不爱,吃一顿饭就能见分晓。一个连起码的尊重、感恩、关心都吝啬给予的人,能有多爱你?

更别指望他肯为你主动付出、牺牲、妥协!怕是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摊开双手理所应当索取别人付出却丝毫不懂感恩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论未来和永恒呢?

吃饭事小,但真能暴露出一个人的人品。

两个人适不适合,吃一顿饭就知道。

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他值不值得交往。

从选择菜品到去某个餐厅,他是否都主导着一切,从来不在乎你的想法;

饿到极致时,他是否还有余韵关心你饿不饿,想吃什么,更能看得出他对你是饥不择食,还是出自真爱;

酒足饭饱后,他是只沉醉在自己的舒适中,还是依然惦记着你有没有吃饱;

当你忙到不可开交,他关心你的一日三餐时,只做表面功夫,嘱咐着基本没用的“要多吃点”,还是省去假惺惺的口头关心直接把外卖点好送到你家门口?

一顿饭,不多不少,真的可以看得出他是否真的在乎你。

两个真正爱的人在一起久了,胃口也会配合对方慢慢改变。

不是我跟你在一起了,就瞬间改变了全部的生活习惯,而是为了对方我愿意做新的尝试,愿意暂时放弃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妥协、退让,打开一个新的世界,通向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一个人关心你“粥可温”,才有资格陪你“立黄昏”。

他爱不爱你,吃一顿饭,就知道。

第一顿饭就分手的上海女孩和乡村的真相


第一顿饭就分手的上海女孩和乡村的真相

最近,那个上海女孩儿去男友农村老家,第一顿饭就要分手的新闻,让我想起了自己听到过的一个故事。

几年前,由于必须参加一个形式化的培训活动,我被要求去往西柏坡,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我住在当地一个村子的副村长家里。老人把儿子结婚的新房让给了我们。

晚饭后和他聊起他们一家的经历,他说起,儿子如今在河北一座城市定居,两年前,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回家的时候,女孩穿着一双靴子,打着太阳伞,行走在村庄的土路上。乡亲们纷纷在背后向他打听,为什么你这个儿媳妇在大太阳下面,打着雨伞穿着雨鞋过日子,是不是脑子有点不太清楚?

如今,儿子和那个女孩已经结婚,在城市里生活。说起当年的故事,老人像讲述一个旁人的段子。但问题在于,我们都可以想见,当年,那个场景背后是怎样无法调和的文化差异。

我所去往的那个村庄,大多数人家里已经盖起了砖房,甚至还都有单独的厕所,镶嵌着抽水马桶,但是每当一按抽水阀,就会发现排泄物混着水一起流到了院墙外的地面上——那里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所有现代化的设施都只是徒有其表。我能理解,一个生长于城市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一切时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们粗鄙的实用主义文化语境中滋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浪漫主义情结,就是把贫穷品德化,把农村乡村化,把落后浪漫化。每年,每天,都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离开贫穷的乡村,奔赴城市,死不回头,然后每到过年,都有一群从未真的见证过真实农村的小知识分子含泪抒发着对于想象中乡村的思念。这种妄想式的抒情相当于表演一种思乡向的不忘初心。

很多人都被那种“乡村想象共同体”的景象迷惑了。中国当下这个转型期中,只有农村没有乡村。农村是经济意义上的,乡村是审美意义上的。中国的农村不具备成为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以彻底牺牲乡村作为代价的,北上广有多么灿烂,农村就有多么腐烂。这没有什么可慨叹的,万事都有代价。这次,那个跟随乡村男友回乡吃第一顿饭就分手的故事,看起来是个悲伤的话题,但某种程度上讲,或许是件好事。毕竟用短痛瓦解了长痛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如果分手的话。

有人说那个姑娘缺乏教养,有人说那个男孩儿的家里多少也要尽力做些改变和准备,更有人念及只要有爱,就能携手战胜一切之类。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那个姑娘其实处于一种文化休克的状态中,突然选择离开是一种感性的应激反应,并未经过理性处理,这就像我们的手碰到火本能地回缩。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这个姑娘缺乏对于真实贫穷的认知造成的。或许,在她的想象中,农村还有着乡村的样貌,具备某些淳美而古朴的审美特征,而不是像真实看到的那样,只有擦不净的桌子和长短不齐的筷子。

她能与男友回乡,按常识来想,多少是做过心理建设的,只是这一切或许超出了姑娘想象力的极限。但现实总算教育了她,同时也震撼了很多人。她所见证的就是农村,而且还远远不算赤贫的农村。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歌唱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对现实存在的赤贫视而不见。这遮蔽了很多人,包括这个上海姑娘。

有些人觉得,姑娘应该温文尔雅地与男孩儿的父母谈笑风生,然后默默地与男孩儿一起接纳下这份突如其来的命运。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就像人们幻想乡村的美景一样虚无。我们仍然相信有超越阶级的爱情。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中都把“门当户对”这个词汇异化了。取缔了它的本意,单纯地把它变成了一句批评人们势利的道德判词。但问题是,我们的生活从来就是门当户对的,无论友谊还是爱情。在同一个阶层中,我们才可能会具有相近的三观,共同语言,和对于未来同向的选择。

这不是势利,而是我们作为人,就是被阶层的文化所浸染出来的。你每天都收快递,快递小哥即便再帅,你最终也不会和他走到一起,因为当你超越表层,就会发现那些庞大而残忍的障碍,横亘在你们之间,无从穿越。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残酷的现象,就是原本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大都会相遇了。那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进都市的年轻人,与那些大城土著偶然相交,在平日里,他们一起生活在一个半径很短的横截面中,从而避免了剧烈的文化碰撞,他们误以为彼此可以天长地久,但是,春节的回乡,让一切现出了原形,那个尾大不掉的城市化代价前所未有地展现着力量。残忍一些讲,很多犹如这个新闻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其实都不过是相交于一点,然后穿越彼此各奔东西,但他们误会成了彼此重合。

不知道这次的际遇,会给两个年轻人带来怎样的未来,或许,他们再次寻找恋人,会有一些矫枉过正地情绪,这真有点悲凉。

最近,周星驰的《美人鱼》正在创造着新的票房神话,创造这个神话的其实是一个童话——一个已经跻身巨贾阶层的男人爱上了一个灰姑娘,被她感化后,放弃尘世中的一切,与她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问题在于,这个童话的结尾其实是这样的:即便捐了款,邓超仍然坐拥着海边豪宅,用巨额财富支撑着一切,以便他和美人鱼之间的阶层差异不会暴露出来变成划破二人关系的利刃,而更重要的是,那条美人鱼只是出身贫寒,但它并无负担。

我们想想,如果那条罗志祥扮演的八爪鱼,那个一直瘫坐在水里叨逼叨人鱼历史的老太太,以及那一条条身体残缺的美人鱼兄弟姐妹都需要邓超赡养的话,如果邓超的未来必须长期在大海中生活的话,这将是怎样的景况?童话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那只截取一个截面,做出理想状态。但现实中从来没有童话。

几年前,我在西柏坡那个村子里听到过的那个故事,似乎有个明亮的尾巴,但实际上,那个打着阳伞,穿着靴子的女孩,也来自其他村庄,所以,她即便被误解,也不会感到震惊,因为那一切都未曾超越她的经验。

本质上讲,她和男孩儿仍然属于同一个阶层。这个故事里也仍然没有童话。那个活动结束,我们临走的时候,副村长送我们,这个满脸皱纹的男人说,这个村子里,他是年纪最小的,换灯泡之类的活儿,有时都叫他帮忙。他指着前面的两座院子说,那两家的老人,去年都自杀了,喝农药和上吊,觉得自己老了,活着没用,就死了。

为什么分手之前,一定要一起吃后一顿饭?


有人问,是不是所有的爱情到了最后都是一个模样?

牵手的时候,像左手握住右手,少了点悸动和心动;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话却越来越少,从前是能够聊到半夜的人,现在却成了只剩下勉强尴尬的“晚安”;

关于一起出门约会,他提的渐渐少了,和你说话的时候开始变得漫不经心,低头玩手机是常事;

你生气大喊,想要获取一点安慰,他却说“你怎么又作了”…….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他从远处偷偷看你,你回头捕捉到他羞涩的笑容;

还记得第一次约会,他安排好了餐厅,点单的时候一直问你喜欢吃什么;

记得第一次牵手,他手心湿漉漉的全是紧张的痕迹,用小指头勾住你,那个时候星星亮得不像话;

还有第一次拥抱,第一次旅行.......

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如今回忆起全是当初的甜蜜。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情慢慢地变质了?

他的心不在焉,你的歇斯底里,好像成了日常最会发生的事情。

到底是谁忘了,曾经你们也是那样热烈过,疯狂的开心过。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你愿意吗?

像第一次见面一样,一起下厨做菜,一起吃个饭。

人人都说,和你一起吃过饭的人最难忘,所以就连最后一顿,我们都要一口一口,慢慢吞,好让过去都能留在彼此的心中有所念想。

为什么所有相爱的人最后还想要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

因为曾经爱过的人,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想要好好道别。

只是坐在饭桌上的你我,如果能让时光倒退,一切重来一次,回到原先的地点,我想,还是会爱上你一次,不为你倾城的容貌,只为在那一刻,阳光正好,你来的刚好。

两个人合不合适,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女友第一次去相亲,男人选了家餐厅约中午见面。

女友并不想和陌生人一起吃饭,觉得初次见面就吃东西会比较尴尬,犹豫着问我:“要不要改个地方,或者去看电影?”

我也是个只喜欢和家人、闺蜜吃饭的人,但相亲这件事还是先约饭最省事,因为吃一顿就能看出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了。

不要小看吃饭这件事,从选餐厅可以看出大概的年龄和口味,从点菜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和心态,从吃相可以看出家庭出身和教养。

如果这些情况都和你相差甚远,那下一步就都省了吧,勉强将就了在一起,结局也未必光鲜。

记得有个男作家说过:“女人如果愿意和你一起看电影,就意味着也愿意和你上床。”

这句话固然有些直男癌,但电影院这种黑灯瞎火的地方,更容易让一些目的不纯的男人动咸猪手,倒是件不争的事实。所以,一起看电影应该是恋人之间的事情,而不是相亲男女的首选。

女友准时赴约,结果男人选的餐馆已经关门歇业了,两个人只好临时换了一家,还是同一种风味,其间并不问女友喜好。

女友是个很会做饭生活讲究的苗条吃货,男人也号称懂养生,于是点菜的时候毫不客气自顾自以吃素为主。三个菜上来之后,他自己又这也嫌油腻,那也不想吃,总说不如自己做的吃着舒服,弄得女友没有了胃口。

女友问:“那你平时都喜欢自己做些什么吃?”男人回答:“我吃的清淡,休息的时候就用高压锅煮五谷杂粮的粥,放在冰箱里可以吃一个星期。”

女友不解:“每天下班吃剩的冷粥?”男人又说:“我们单位有食堂,可以带食堂做的热粥回去和冰箱里的粥拌在一起吃。”

女友不再说话,借口离开餐桌先去买了单,一共100块。告辞时,那男人还不忘叫服务生打包。

养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却唯独不会是吃剩粥和剩白菜,这已经不是花钱大方还是小气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生活心态,这两样东西几乎不会改变。

想找另一半,只能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错了就千万别害人害己。

我们见面时再谈起此事,女友感触:“吃不到一起去的人没办法相处下去。”

相亲这种事情上只顾着自己,还兼顾着要省钱的人,实在也是没什么大出息。

如果是一个愿意用我们喜欢的方式来追你的男人,不论现在有没有钱,都还是值得交往下去的。而一个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追你的男人,常常也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你。

女人自己有面包不依靠男人也就罢了,但要用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将就男人,或是提携男人等着他马到成功有钱养你,都将成为情感这盘棋上的一枚弃子。

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个人也可以因为会做饭照顾好自己,两个人则会因为熟练掌握做一桌子好饭的技能照顾好家庭。

两个原本陌生的男女,三观决定有没有可能在一起,三餐决定能不能长久的在一起,自律决定能不能幸福的在一起。

幼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辗转各地,但每到一处都有温暖的家和一桌好饭。

长大后更明白,那是父母各自家庭教养的秉承,他们坚持了好多年,用家人每天都要一起吃饭告诉我们,有付出才会有幸福,用一桌子好饭告诉我们,爱都在简单小事里,用一生的严格自律告诉我们,教养源于几代人的坚守。

没有结婚之前我不做任何家务,母亲在我要做母亲的时候一度很担心,可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让我知道家要有家的样子,孩子要带的干净健康,耳濡目染的东西会渗透到骨子里。

我的家也收拾的一尘不染,亲力亲为给家人做饭,看似没有人教过我这些,可都曾经是父母为我一一做过的事。

原来,责任的力量可以大过一切,没有负不了的责,只有不想负责的人,也没有不会做的饭,只有不想做饭的人。需要照顾家庭的时候我毫不马虎,也固守着家人每天都要一起吃一顿饭的习惯。

吃饭就是我们彼此表达重视和爱意的仪式,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当你真正走进吃饭这件事,也就真正走进了生活,你想过的有品质的日子也就快来了,这是见识。会做饭的人都自带光芒,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我们也有能力照顾别人,幸福的味道也就传递开来了,这是情趣。

做饭和吃饭里有生活的见识与情趣,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食材,就是在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选择和合适的人一起吃饭,就是在选择在婚姻的围城里种花种草种春风。而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家庭经营出的自信和温暖,最终会让我们变得非凡。

若幸遇良人,你和他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事,除了睡觉就是吃饭了。最简单的事其实就是最幸福的事,重要的并不是每餐吃什么,而是你们能一起尝尽人生,这是何等幸运。

做好嫁不出去的准备


她今年30岁了,还没嫁出去。

我听到的邻里间最多的闲言碎语都是关于她的。

她们都说,她这样的姑娘,活该嫁不出去。她们历数她的缺点,每天打扮得太过花哨,个性太过张扬,一看就不是个贤妻良母。

她们说,她太不会过日子。买个包包,都要花3000多。谁家敢娶这样的败家姑娘。

她们说,你看看那手,哪里是居家过日子的手,那细嫩的,一看就知道,从来不做家务。谁家愿意娶一个祖宗回家供着,都是娶回家居家过日子的。

我听着她们的言辞,看看自己的旧衣服、看看自己那干家务的手、看看自己那破包,突然觉得:

如果自己能过得那样光鲜亮丽,我宁愿不要嫁人。

结婚四年,我一直在想,我们结婚的意义在哪?难道就是找个人,生个小孩,然后看孩子、做家务、伺候男方的一家老小?

如果,婚姻是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永远做一个光鲜亮丽的姑娘不好吗?

不用为谁洗手做汤羹,不会连买个贵点的包,都要考虑拮据的经济,更不用跟另外原本陌生的一家人不舒服地生活在一起。

我们可以独立生长,肆意又张扬。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又快乐。孤独怕什么?最怕的不是孤独,是对生活和现状的无能为力。

她们说,她这样的姑娘,活该嫁不出去。我却那样羡慕她那样的姑娘。如果,若干年后,我会变成像她们一样,在人前甜言蜜语,在人后各种闲言碎语。

一有时间,就坐在一起抱怨自己生活上的各种不易,转眼看到别人过得好,就马上冷嘲热讽的一群人。

我宁愿我这一生都嫁不出去。

后来,非常偶然的机会。她请我到她家去玩。

那时候,我才发现,她根本不是什么嫁不出去的姑娘。追她的人很多,她只是没有遇到自己想要的男人。

她给我展示她那千奇百怪的衣服,让我品尝她自己做的花生糖。我突然发现,如果哪个男人能娶到她,真是三生有幸。

她不是嫁不出去。她只是把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然后去邂逅一个同样优秀的男人而已。

我对她惊叹:“天啊,你竟然这样好。别人都说,你是嫁不出去的姑娘呢!”

她倚在门上,摆出标准的S身型,魅惑地说:“你觉得我像是找不到男人的主吗?”

太辣眼睛了。一向保守的我直接无语。

后来,她跟我说,如果我嫁给一个男人,就意味着我失去光鲜的生活,意味着我将变成一个怨妇。那么,我何必要去经历这样的婚姻。

婚姻,应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而不是把原本美好的自己折磨成一个怨妇。

在我认识的人群里,越来越多的独身女性,开始实行了不婚原则。

她们都非常优秀,她们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她们长得也都很不错,她们有很多人追。但是,她们却不想结婚。

我问过她们原因。她们说,不是没有想过,也不是没有去相过亲,但是,都挺失望的。而且,看到其他姐妹结婚后的面目全非,她们觉得非常不值得。

最后,久而久之,她们也习惯了一个人。彻底失去了想要结婚的念头。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女人们太好高骛远。而是,男人们在婚后赋予女人的东西太少了。

大多数的男人,总是认为把一个女人娶回家,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女人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一个做妻子的责任,把赚的钱拿回来补贴家用。

她们应该自觉地去承担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为自己生儿育女。她们也应该承担起,做子女的责任,赡养孝顺自己的父母。

至于他,他不是出去挣钱了吗?他都出去挣钱了,你还想让他怎样。做家务、生孩子、看孩子、照顾父母,不是女人该做的吗?

他从来没想过,他的妻子娶回家是来好好疼爱的。而不是,娶回家当能生孩子的全职保姆的。

男人结婚后,不过是多了个人照顾他,照顾他的孩子和父母。他依旧只是上班挣钱,回家了一切照旧。

而女人结婚后呢?她由受父母疼爱的公主,变成了一个既要在外边赚钱养家,回到家里又要收拾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公的全职保姆。

你觉得,她是有多傻,才会选择这样天差地别的生活。

当一些男人,一些怨妇,嗤之以鼻地对那些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单身的姑娘说,你这样的姑娘,活该嫁不出去时,我真想说:不是她们嫁不出去,而是没有男人配得起她们这样的好姑娘。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女人是屈服于世俗,委屈自己的女人。这世界上,最高贵的女人,是那种我宁独活于世,亦不想委屈自己分毫的真女子。

怪不得你嫁不出去


怪不得你嫁不出去

本来我准备休息一个礼拜,积攒一点洪荒之力,up一下文章的感情值,却没想到昨天晚上接到我好基友的电话(女的)哭的像一坨屎一样,跟我说她活不下去了。

我顿时相当高兴——呀!

素材来了!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我妈昨天跟我认真谈了一次,说我太挑了,自己条件又一般,怪不得你嫁不出去。总体来讲,我哭不是因为我没对象,而是因为我怀疑我真的不是我妈亲身的”。

说上面这话的是我基友,下文我就简称YX吧,条件并不是一般,但为人的确是“挑剔”。

从硬件上来讲,比她差了一个银河系的也可以轻松的嫁出去,但她比较麻烦,她是文艺女青年间歇性工作狂患者,神经到什么程度呢?看个话剧哭的跟刚被雷劈过一样,以前她养过一只猫,结果猫离家出走了,她整个人就快抑郁了,请假一个礼拜专门找猫,结果猫也没找到……为了工作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特别较真,较真到业务虽然好,但是并不讨领导的喜欢……

这样的女青年我认识很多,她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嫁不出去!

因为可以匹配的男青年实在是太少了。

一来,不搞艺术的男青年很少有那样敏感又文艺的心来理解和包容她,而她们的工作又都是很正常的,金融、法律、咨询什么的,私下里的样子会被误认为是“神经病”。

二来,搞艺术的男青年她们又看不上,毕竟她们虽然文艺又浪漫,可同时又有点务实……搞文艺的怎么说呢,太务虚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们的确很“挑”,挑年龄挑长相挑阅历挑内涵甚至挑床品,恋爱结婚和买东西一样,如果你特别“挑”,真的很难买。好男人比好包好衣服又稍多了,挑来挑去挑不到也是正常的。

但YX的麻麻实在是讲话略显刻薄了。据我的了解,YX嫁不出去主要不是因为条件差,因为不识字的长的跟毁容一样的女子都能嫁的出去,YX凭什么嫁不出去?YX的问题是,不愿意在婚姻市场上“放弃自己的节操”。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总是可以将就(就像我)。另一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将就,就像YX。

我觉得我们这两种人都没有什么值得指责和赞美的地方,毕竟这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顺利嫁出去不过是因为我对对方的很多毛病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要较真起来,估计100岁也嫁不掉。但这就是我的性格,我买东西也是这样,差不多就行了,过日子也是这样,很随性,不会达不到目标abcde就把自己扇死。

可YX不是这样,她就是挑,也不仅仅是挑对象,她交朋友也挑,就是喝个咖啡她都挑,可这是错吗?是矫情嘛?这只是她的人生啊!

YX委屈也是正常的,她活的比较自我,在“嫁不出去”这个问题出现之前,她永远是骄傲的,她的精神境界更孤独,也更清高,你说她孤芳自赏也好,冷艳高贵也罢,反正她自己开心就好喽。

但YX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特别幸运,很难找到能理解她内心世界的男人(有的能找到,就是陪你疯陪你作还使劲爱你,但是小概率),然后她情愿永远自己了解自己,也不愿意和一个“看上去就很恶心,完全不想和他说话”的男人(YX原话)吃第二顿饭。

YX也相过亲,当时被她妈逼疯了也选择和一个IT青年短暂相处了几个礼拜,最后是因为IT男青年觉得时机到了要kiss她,YX崩溃了,她说:妈的他牙齿有点黄,我受不了……

然后YX她妈彻底崩溃了……

但我理解YX,毕竟对方不是宋仲基,玩壁咚也要看有没有资本,否则接吻,船戏,与你结婚生子,就只剩下四个字——细思极恐。

我不能搞明白的是,比如我找我家狗娃爹吧,我体重比他重,力气比他大,智商比他高(这个有待商榷),人缘比他好,我现在想来我是大写的“嫁亏了”啊,可没有人质疑什么,都说:哎呀你好幸福——大概是因为我嫁出去了,不存在“怪不得”的问题了。但其实我结婚三年,头一年就盘算过30次离婚,没人关心,因为——我总算嫁出去了……

不过我现在调整好了,也的的确确算是幸福,但有的人明明婚姻不幸福,但因为有了婚姻,就被拿去当成YX的榜样:你看看二妞,老公是牙医,嫁出去就再也不担心蛀牙了……

好像嫁不出去,牙就会全部蛀掉一样……

为什么时代到了这个份上,判断一个女人的幸福还是“是否嫁出去”了,判一个女人人生失败还是简单粗暴的“怪不得你没嫁出去”。

嫁出去了——一切都正义?

嫁不出去——一切都枉然?

所以我觉得最刻薄的就是那句:“怪不得你嫁不出去”,因为你嫁不出去,你的一切一切都成为嫁不出去的理由,条件好,品味好,挑剔,认真,不随性……这些元素不涉及谈恋爱的话都是支撑你保持优异的原动力,但一旦你没有对象,他们就一秒把你打入地狱。

so,公平么?

反正我觉得世界从来没有公平可言……尤其对大龄未婚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