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纳兰容若词传经典读后感10篇

纳兰容若词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发表时间:2020-02-20

【www.qg13.com - 挽回爱情的词】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纳兰容若词传经典读后感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纳兰容若词传》是一本由王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一):明天重新更新

绝代才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清初第一词家”,被郑振铎奉为“缠绵清婉,为当代冠”。本书首次完整解读纳兰词全集,是现今纳兰词全集最完整读本,现存348首纳兰词全收录。一词一文章,权威考订,唯美品读。作者以其广博绝妙的才思、优雅清丽的笔调进行感性点评和唯美赏析,从多角度将纳兰词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使读者阅读之余得以感受纳兰词的隽秀灵动之处和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及丰富的内心情感。是纳兰词品鉴极致之作,还原最好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二):天妒英才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年间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文武全才,官至一等侍卫,可惜英年早逝。

《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书的封面写着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出自纳兰性德的代表作《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中包含了:汉朝的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被赵飞燕陷害,退居冷宫。唐朝的唐明皇李隆基马嵬坡赐死杨玉环。当初的山盟海誓,郎情妾意,最终都是薄情郎背情弃意义。太多的读者都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见到意中人,一切都那么简单纯洁、那么甜蜜美好。

《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序言之后的纳兰容若小传,介绍了纳兰容若得出生、家世、仕途、爱情、交际、纳兰词。通过阅读小传,读者对纳兰性德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理解纳兰性德的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这本书解读纳兰词的内容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共收录了纳兰性德的六十八首词。作者王臣对这六十八首词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解读,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解读诗词的字面意思,解读诗词的书,必定会带着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本书也不例外,作者带着自己对纳兰性德词的理解,并且引用许多其他诗词,结合真实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深度解读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章节的最后有“附”这一部分,列出来这一章节中提到诗人、词人的诗词。所以在阅读这一本书的过程中不单单能品读到纳兰性德的词,而是品读到了许许多多著名诗人、词人的诗词。

诗词的内容可以体现诗人、词人的思想、情绪、以及诗人、词人经历的事情等许多内容。通过阅读《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这本书,跟着作者的解读,读者在纳兰性德的词中了解纳兰性德,体会纳兰性德的心情。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书中的(减字木兰花新月)这首词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亡妻卢氏写的悼亡词。前两句上阕写了亡妻卢氏生前梳妆打扮的场景,后两句下阕写了纳兰性德和妻子早晚再相见,现在天上的妻子和人间的自己都满怀惆怅,通过作者的解读,我们看到了纳兰词是如此的深情、真挚、深刻。如此缠绵缱绻,爱深情痴的纳兰性德,可惜天妒英才,让纳兰性德英年早逝。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三):一曲新词酒一杯

如何才能客观的评价纳兰容若呢?

喜爱至极,如何客观。

纳兰容若的存在就像是上天赐给了人间一位多情的少年才子,让他在这世间惊鸿而过,留下满地少女破碎的芳心,常怀纳兰词,盛唱不衰。真正的天选之人,大清第一才子,身为满人却把汉文化学到了极致,善骑射,精诗词,出身高贵,词作惊艳,出身官宦,功名富贵来的太容易,相反一些求而不得的东西,让他更加执念,爱妻早亡、挚友聚散,什么富贵仕途,都不足道,卒于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词传》作者王臣,腰封上有一句话,“考据订正,无憾收藏,”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一词一文章,全编全赏析,于诗词见当年纳兰。写这本书的作者,王臣,用词优美流畅,评论的准确独到,对于人物的研究也是入木三分,此前的《人生一直在告别》《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我都有收,一是对于他说解析的这些人物感兴趣,二就是对老师关于文章的认真,很佩服,不浮躁的为了写书而写书。纳兰容若本就学识广泛,诗词旁征博引,他也都一一考究,这是一种境界。

纳兰的词,仿佛是在云梦之间,漂泊于旅途之上,既有对爱人的内疚亏欠,又有离家的孤寂,哪堪文字说离愁,一切就像是一场虚空,唯有在梦里得到寄托,在梦里期许,妻子卢氏去世后,思想愈发沉重和频繁,西风残钟不过灯花似梦中。梦本就飘忽,最终不过一场尘埃落定,浮沉人海,终归尘土。

纳兰词写“真,”真是的情景,真实的感情,盛春时节,满目苍绿,本是欣喜,一场春雨过后,花叶满地,红绿相间,有种伤春之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美在这里,总带了些许遗憾,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宿命,该走的留不住,不该来的等不到,就是充满了这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有花堪折直须折。”

人都不喜欢离别,有一些离别隔着距离,有一些离别隔着生死,无法跨过的沟壑,终成为永远的遗憾。有野史说,容若喜欢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无奈表妹入宫侍奉,原来,我们花前月下约定今生,如今,一道宫墙,虽是咫尺之隔,在一起确是妄想,容若总共寿命三十一年,十一年都在这晓风明月间。这世间的才子,是不是都如同他一般,情比志长,无心这仕途,只愿携一人终老。

痴情人也是情痴,拗不过命运的捉弄,天人两隔,冲不破世俗的禁锢,情之一字,又有几人勘破。“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你是人间惆怅客,天君为你重抖擞。曹寅容若是旧知,红楼之中当有名,君王金口一言断,不知纳兰否可知。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四):纳兰词中有真情

纳兰容若,清朝第一大词人,(这不是吹嘘,我还真就不知道还有什么清代的词人与纳兰容若相比。也许是我没读过书见识少。)纳兰容若一生都极具悲情色彩,这就得说到爱情,纳兰的爱情结局都不算好,没有一段白头偕老自始而终的爱情,纳兰又是一个重情之人。《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中有六成之词都是写爱情的词作。这些足以见得纳兰对爱情的态度。王臣,作家,编剧,摄影师。行文优美诚挚。当我拿起《纳兰容若词传》细细品读的时候,总有一种情愫赢上心头,这里会有对纳兰词理解的怅然,也会有对纳兰词理解中的舒坦。王臣老师行文之美给人一种享受其中,而又并不做作的感觉。书归正传,《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共收录纳兰词六十八首,这六十八首词共分八卷,其中词牌名:菩萨蛮、采桑子、仆算子、减字木兰花、摊破浣溪沙、清平乐、一络索、好事近、埃金门、忆秦娥、阮郎归、画堂春、眼儿媚、朝中措。(词牌名标志这词的格式,每种词牌名有着固定的格式。)词话一:这七首词主要写纳兰思家念人的孤寂之情。其中有陪同康熙出游、有怀念友人的、有写内心孤寂的。词话二:这七首词除第一首写的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外其余有亡纳兰妻子卢氏的,写尽了对卢氏的思念,还有一首写给沈婉的。词话三:多是纳兰对自己妻子卢氏的亡之情,也有写对初恋的相思。词话四:多是纳兰对佳人的思念。这其中《采桑子-残灯灭》中的两个典故我很喜欢,一个出自《列仙传》许飞琼巧遇仙女,最终仙女离去,只剩许飞琼落寞的回忆,一个出自《太平广记》梦中为仙女作诗。词话五:这话之中有一首比较特别纳兰容若没有写相思也没有写悼亡,而是写的国家的更替。词话六、七、八:多些思念,悼亡的词作。纳兰容若的词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就是化用,这是古代文学大家经常用到的。纳兰词中典故也非常之多有很多我没有看过的典故。通读完整本书,可以看出纳兰的博学多识,读过很多的文章,否则也不会在词作中那么熟练的化用别人的文词。纳兰容若的词每每诵读都会有一种独到的情感,有怀思、有寂寥、有伤心、有别离、有豪放、有感时伤事。王臣用自己的理解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纳兰容若,了解纳兰词。我从未想过,生活如此优越的纳兰容若生活中却是孤寂大于快乐。原来生活并不是你有多么富有,你权利有多么大,你就可以过的开心过的快乐。就像纳兰只想有一人可以白头偕老,可天遂人愿纳兰的爱情是一曲悲歌,这就是人生。也许我们还要感谢上天的安排,才让世间出现了纳兰,让纳兰写出了这些精美的词作。

赠纳兰一处情缘一束烟,半片青海半重天。自古悲心谁承要?纳兰词曲凭头调。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五):人生若只如初见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QQ出来没多久,用的人也多,认识不认识的都想会加好友聊天,如果有喜欢的女生,加QQ聊天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那时候,我们隔壁班上有一个女生,属于校花校草级别的,有很多人喜欢,外校的也有很多仰慕者。于是,平时聊天,周围的几个同学都会聊到她。有一天,这几个同学又在谈论她,说的是她的QQ上的心情上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大家纷纷议论,猜测她是不是交了男朋友,是不是在感情上有了波澜。主语她是不是有了男朋友,我带是没怎么关注,但是她的签名上的这句话却牢牢的记在了我心里。后来,我好奇的用百度搜索这句话,发现出处就是一个名叫纳兰容若的清朝词人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因为这句词,我记住了纳兰容若;因为这句话,我还记得初中时候的这段故事。

但是真正了解纳兰容若,还是在王臣老师的《纳兰容若词传》。王臣老师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去解读纳兰容若的词和词之后的真实的纳兰容若的生活。作为读者,通过王臣老师的《纳兰容若词传》我也在认识纳兰容若,认识那个性情至深的“大清第一词人”。

纳兰容若出生于满族正黄旗的纳兰家,父亲是当朝太傅纳兰明珠。看过《大清帝国》的读者都知道,纳兰明珠权倾朝野,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纳兰容若很自然的应该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实际上也是这样。不过,纳兰容若肃然做了官,但是他确实一个群性情中人。纳兰胸有大志,起初对担任皇帝的侍卫颇有微词,再加上他读书人的个性,他将自己的才情都用在了自己的词作创作上。特别是纳兰容若的爱情坎坷,一生的挚爱相处前后不过三年,这对纳兰容若的影响非常大,再加上他的仕途的不如意,让他的词充满了唯美和哀伤的独特风格。

在本书《纳兰容若词传》(第二卷)里,王臣老师主要选取了纳兰容若有代表性的词作53首编撰而成。这些词风格多样,多为纳兰容若的感怀之作。其中,有不少是有关情感的感怀词。通过这些满怀深情的词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纳兰容若内心因情深而孤苦的感受。如《灯花落:菩萨蛮》: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清尘在玉琴。

这首词让我感觉到了纳兰生活中的孤苦,连一个能够暖被子的人也没有,实在是是写他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因为睹物思人人不在,“无处不伤心”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像这样的感怀之词还有很多,是纳兰容若此作的典型代表。读完全书,我觉得对纳兰容若的人生会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他词作的才华和才情。

关于纳兰容若,也许和其他的读者一样,通过“人生若只如初见”认识了他,也通过这句话,认识到了那个年轻时代的我们。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六):人生若只如初见

就像提起“你是人间四月天”就会想起林徽因一般,只要提起“人生若只如初见”世人就会想起纳兰性德。

只有了解李煜的国破家亡才能懂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只有了解李清照的闺阁生活与颠沛流离半生后的晚景凄凉才能懂得“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要读懂纳兰性德的词便要先了解他的生平。

纳兰性德生于清顺治十一年,乃太傅纳兰明珠长子,因避废太子嫌名而改本名成德为性德,子容若,号楞伽山人。(本书《纳兰容若・小传》一节中写的是“号楞枷山人”,个人感觉当是笔误。“楞伽”一词应是源自《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经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梵文的音译,其中“楞伽”指山名,“阿跋多罗”是“入”的意思,合起来指这部佛经是佛入楞伽山所说的宝经。故而觉得纳兰性德的号当为楞伽山人。望作者能够进行考证,看有否需要勘误。)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样的家世背景自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教科书曾写过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注重八股文章,而科举出身的纳兰性德却能把词写的凄美婉转、格高韵远,足见其才情非同一般。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乃是同僚。想必两家渊源甚深。相传《红楼梦》写的乃是明珠家事,世人皆猜测纳兰性德乃是贾宝玉的原形。仔细想想这般传说也未必没有道理。想那纳兰性德定是如宝哥哥般风流倜傥,故而笔下的词能够细腻凄婉。

大概是因为纳兰容若所著诗词传诸后世的甚多,《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被分为了若干卷,而《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卷)》中并未有纳兰容若最为广为流传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本书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中曾有“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的诗句,纳兰性德此处乃是化用。“一生一代一双人”乃是天下有情人发自内心的期盼,在“一夫一妻制”尚未是法定内容的清朝人眼中更是难能可贵,可谓是爱的情真意切,爱的难舍难分了。但转而一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则写出了有情人劳燕分飞不得在一起的无可奈何。“天为谁春”则道出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绝望。“情感”——这东西大概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可见纳兰容若是失望至极了。这种“相思相望不相亲”不正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相呼应么?

一代才子纳兰容若才过而立之年就溘然长逝,看到其英年早逝的无可奈何不免又会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期许了~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七):纳兰遗韵,沉淀百年

自从读过《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卷)》之后,就一直期待着第二卷的出版。就在这样的翘首以盼中,我拿到了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卷)》纳兰词现存的348首词全都收录在这一套书里,值得广大纳兰迷们收藏。

第一次看到王臣的文字是在「ONE·一个」App,“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看到他的文章时就觉得,今天看到的那篇文章时,也不错啊!作为畅销书作家的王臣,发表过许多热度作品。例如长篇小说《世界上你最疼爱的那个人,还在吗》、《一个人,也好》,散文集《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人物传记《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等。

王臣

纳兰性德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百年,广为人知。他现存的作品被后人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爱情篇(141首)、友情篇(42首)、塞上篇(57首)、江南篇(15首)、咏物篇(26首)、咏史篇(6首)、杂感篇(61首)。王臣的这两册书,对这348首诗词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并做了唯美的解读。

图源网络

作者语言文化功底深厚,从对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才思敏捷、知识广博,笔调清雅。作者以他极好的共情能力从多个角度展现纳兰的词句,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到词作的意境、情感,都能够全面地展示给读者。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这本书是心灵的洗礼。阅读,一方面可以感受作者的文笔,另一方面可以感知作者的情操,熏陶自己的灵魂。读完这本《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卷)》,我不禁被纳兰词的隽秀灵动所打动,更被他坎坷人生经历及丰富的内心情感所震撼。透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纳兰性德穿越时空,来到我的面前。

纳兰容若的诗词,沉淀了百年,依旧散放出夺目的光芒,他的语言从未褪色,他的情感,从未沉寂,这348首传世遗韵,必将继续唱响,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

封面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八):与纳兰容若重逢,以人生注解诗词

之前看过关于纳兰容若的传书,感觉十分不容易,看完之后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好像所有的语言都无法来体现出我对于他经历的震惊!

在书页开始的地方,我看到了徐志摩的评价,我觉得很贴切——“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他甩在橹声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羡慕着他。但谁又知道,天才的悲情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虽然他信手的一厥词就能弥漫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烟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縻谢尽。”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十分羡慕纳兰容若的才华,可是,当你看完他的经历之后,你才会发现,正是因为那些经历纳兰容若才会写出那么独具才华的诗词。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人们太多太多的经验。

书的开头讲的是关于纳兰容若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对于纳兰容若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到后面对纳兰容若的诗歌的解读就会不让人感觉到突兀或者难以理解。纳兰容若的出生、家庭、仕途、交际等等,这一切都决定着纳兰容若他这一生的不平凡。

作者以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头,这样的诗句很有意蕴,无一不讲述着纳兰容若这一生的不容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多少人曾为了这一句而懊悔莫及。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和初恋分开了,或者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已经分开很久了,你独处的时候,你一定会感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呀!”可是,时间改变了一切,人在变,情在变,留给人们的只剩下感慨了。

在这首诗中,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纳兰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觉得,他是在感慨他的爱情。他的爱情真的是太坎坷了,他反抗不了,没办法,只能淹没掉自己的爱了。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在这本书里面,你在欣赏的时候,你会觉得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将纳兰容若的诗词结合纳兰容若的经历通俗易懂的跟我们讲出来,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纳兰容若的诗词。这样的方式,我们更加容易喜欢上纳兰容若的诗词。

观纳兰生平,阅纳兰诗歌。

相关阅读

《十五条狗》经典读后感10篇


《十五条狗》是一本由[加]安德烈·亚历克西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五条狗》读后感(一):狗非狗,人非人

当狗有了人的智慧,究竟是场灾难还是一份礼物?聪明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知道得太多是否有好处?

《十五条狗》看上去是一部有些科幻的作品,却由狗及人,把人性说得透彻明白。两位西方神的一场赌局,却让十五条狗们痛苦不堪,当狗有了人的智慧,它们便再也当不了狗了,却也成不了人。

敏感的狗受不了这样的变化,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传统的狗认为自己要肩负起团队的使命,拒绝改变,又难以抗拒,活在痛苦和内心的冲突之中;弱小的狗受尽欺凌,狗尽可骑,受不了压迫于是逃避……

因为自己养了比格的缘故,在众多的狗类中,班吉便格外受到我的关注。这只站在狗群食物链最底端的狗,用自己的“足智多谋”让狗群几乎全军覆没,在权力的游戏面前,不当赢家,便只有死亡。从这个角度看,见风使舵,个人利益至上的班吉好比是八面玲珑的政客——正如它的座右铭:最好让有权有势者为所欲为,然后趁机找出利己之处。当然最后聪明过头的班吉也是不得善终,带领众狗服下毒物的它,最终也在极度饥饿、慌不择食中死于食物中毒。

狗是单纯的动物,人一开始也是单纯的,智慧让狗变得善思多虑,聪明让人变得勾心斗角。如果一切都是开始的模样,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悲伤难过?如果亚当和夏娃没有偷吃智慧之果,我们虽然愚蠢,却可能十分快乐。

《十五条狗》读后感(二):不如做一条单纯的狗

光明之神赋予十五条狗“人类的智力”,由于拥有了心智,平日里无所谓的行为都有了一定意义。过去,一条狗的使命只是猎捕食物,画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现在,时间被赋予了意义,静物拥有了美感,一方面以新的人类的方式思考,一方面以狗的行为做出举动。

关于树影中投放的暖洋洋的光线,关于天空的边际,它们都拥有了新的思考方式。同类不再是同类,主人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关于领导,关于权力,一切都是新的问题。当阿提克斯开始统治,它们努力想变得像狗一样,可是越是刻意,越是适得其反。

它们做不了狗了。

智力无处安放也是罪,无法平衡的权利与欲望,脑子里充斥着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尝试以人的想法做出举动时,往往会头破血流。作为一个人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依然能够产生共鸣。

这本书与我们熟知的《伊索寓言》类的寓言有很大的不同,寓言的定义是古老的,但意义时时更新。生命的意义无穷无尽,也许每一种生物如何死去有着难以割舍的宿命。而人类,也只不过是进化出来的一个物种而已,没有什么特殊。像其他千万种生物一样,做着一场场轮回。穷尽一生的追逐,也不是一定就有结果。

说到底,还不如做一条单纯的狗。

越复杂,越疲惫。

《十五条狗》读后感(三):十五条狗

大约用了四个小时读完这本书,部分章节进行了复读。

说实话一开始对将人的思考带入人的体验中有一点点抵触,觉得荒诞,但是好在从二三章后得益于作者真实的叙述能力加良好的细节处理,读者的代入感越来越强,甚至与“将自己想象成狗主人公”,为开始死去的几条狗惋惜,更深深卷入马基努和阿提克斯的命运波澜中,为其悲喜错杂,感慨万千。

文章对前几只狗的死亡过程描述较为简略,强权与“看不顺眼就杀”的狗的思维,将读者推向真实的阅读体验,三章往后,马基努和女主人错综复杂友情之上的故事以及阿提克斯基本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希望之死,将全书推向高潮,阿提克斯之死令故事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文章以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展开,令读者对十五条狗的命运把握更为全面,部分细节化的对狗的心理描写增添了叙事的真实感,“若是在其他情况下,班吉和道基一定会合力对付这些歇斯底里的粉舌动物,扭断它们的脖子。然而,从老太太的举止看来,她很珍爱这些猫。她替它们清理粪便(其实那东西尝起来味道挺不错的)”诸如此类。

然而代入感最强的还是对马基努和阿提克斯最后的命运波澜和心理刻画,这两条狗的思维几乎达到了人类思想的复刻,“天性(马济努忍不住非做不可的事)和教养(他可以克制自己不去做的事)之间的界限既不清楚,也不固定。在冲突发生时的气头上,很容易就忘了。同样容易忘记的是,马济努不是她该去改善的对象。”人性本就复杂可写,人性与狗的思考带入以及感情交错更令人感叹,文章最后阿提克斯带着希望的死亡更让人动容,“诗的语言永远不死。只要念出口,普林斯的诗便永生不灭。”怀着希望之死才生生不灭。

《十五条狗》读后感(四):狗生非狗生人生亦如此

在赫尔墨斯和阿波罗的赌注下,十五条狗拥有了人类的心智,它们是否会在生命结束前的那一瞬间不会感到痛苦,相反而是快乐的呢?本书在最后给出了答案。

当人的心智受困于狗的躯体,十五条狗既成不了人,也做不了真正狗,倒更像是种残酷的诅咒。寓言故事总是带有那么一点启发和讽刺,用狗的生活映射出人生活。人性是复杂的,感情里会夹杂着太多东西,智慧有时也会成为痛苦的源泉。智慧、权利、身份地位、欲望、自私、爱、生存和死亡原本不属于狗生的词汇都在这十五条狗的故事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有的因为权利之争而死,有的因为贪婪而死,有的则是被当作弱者。在残酷的竞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却好似一种安慰。到底是选择和野蛮强者的从众生活,还是应当保持自我意识独立思考?

最令人感动的是马济努和妮拉跨越种族的爱,他们的关系不是主人和狗,而是平等互通心灵的伴侣。马济努临死前它还在思考什么是“爱”,同时它也会好奇人之为人究竟是意味着什么。这不也是我们所在思考的么?人的一生究竟为了什么?是追求功名富贵,还是快乐健康?到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唯有真正的爱和信仰才能让灵魂得到升华。

作为一名爱狗人士,在看完书之后会不自觉的思考起自己的狗是不是也是会说话的?

《十五条狗》读后感(五):一个赌约引发的哲学问题

当狗拥有人类的智力时它们是否会感到快乐?两个天神因为赌约赋予了十五条狗以人类的智力,只为了观察这些狗的在到达生命终点时是否是幸福快乐的。这看起来荒诞的故事看上去写的是狗的故事,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类社会。不管是狗群中的各个类型的狗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种种要素,有人追求权力,有人追求知识,有人在阶级底层人受压迫,有人在哲学和诗的海洋肆意遨游,也有人在阴谋诡计中度过一生。在狗拥有了智力以后,新的阶级秩序也顺应而生,献血和生命被献祭给了权力。相较于人,它们拥有了人的智力却没有获得相同的能力,并且仍旧保留了狗的天性,想要生存下去除了被更高阶层的狗统治以外,只能依靠人类的施舍。它们在难以抑制的动物天性和智力提高带来的文化与文明之间摇摆不定,这十五条狗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艰难选择。无论是屈服于阶级秩序还是投入文明的怀抱,我们无法知道哪种是更好的选择,每只狗的追求不同,各自对于幸福快乐的定义也不相同。但是不管是哪种选择,这些拥有了人类智力的狗是否还能称之为狗呢?对于其他狗来说,它们知道的太多也想得太多,生活对于它们不再是单纯地吃饭睡觉,它们有了时间概念,发明了自己的语言,甚至有了诗。对于人类而言,这些动物未免也太过聪明,能模仿人类的语言甚至是与人交流,对于一直认定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智慧生物的人类来说,这从一个童话故事一下子就成了恐怖故事。它们是狗又非狗,似人亦非人,狗和人的群体都无法接纳它们,它们成了存活在世界上的异类。这独特的十五条狗从这两个群体中独立了出去,它们拥有了双重身份却也失去了原本的位置。本书把诸多问题和讨论置于一个属于动物的故事里,表面轻松诙谐实际严肃又残酷。诸多矛盾点被投放在一个微型社会中又以更激烈和直接的方式激发出来,每个人对幸福快乐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或许过好这一生比最后有个完美结局更为重要。

《十五条狗》读后感(六):若时间不告诉你答案

题外话:开篇十五条人(狗)物简介让我害怕,记名字不是我的强项,尤其是外国名。好在戏份多的狗狗数量有限…

『“我很好奇,”赫尔墨斯说,“要是动物拥有人类的智力会怎么样。”

“我想知道的是,他们是否会像人类那么不快乐。”阿波罗说。』

当狗开始思考,最先出现的是自由,语言,时间,诗歌,后来便是争权,谋杀,谎言。之后的那些“恶”出现得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类现有的社会秩序是经过长期发展以后才逐步形成的,不是因为简单的思考就能产生的。《蝇王》里的孤岛,也是倒退回了力者正义的原始社会,那狗群即使有了智慧选择维持阶级差异和强者统治也是能理解的,甚至是必然的。不过想想哪个时代不是呢…

狗群们有了智慧,出现了各种不一样的特质,追求权利的阿提克斯,爱思考的哲学家兼诗人普林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班吉,追求人类“爱情”的马济努…

山坡上绿草湿润。

天空无边无际。

正午又来到了

等着女主人玛琪的狗身边。

诗人(狗)的第一首诗让我笑出了声,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有神灵,那他估计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怪不得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最喜欢的肯定是马济努呀,虽然在命运女神的戏弄下他失去了妮拉。他从来都不认为妮拉是他的主人,而是一个让他变得完整,让他超越了他自己的人。

他想知道妮拉说的“爱”是什么,被赋予了智慧的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不是想了解这个字的意思,而是想知道对妮拉来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她提及这个字时是什么样的情感波动,心里的种种想法。在赫尔墨斯的神力下马济努对妮拉的“爱”了解得越深,心中的痛苦也越深。妮拉在马济努心中重现,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一样,但同时也遥不可及,没有她在,这一切突然变得难以忍受。

有了智慧的马济努获得了他不曾有过的快乐,也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哀恸。“此时此刻,马济努什么都愿意做,只求能再见到妮拉。”从这里来看,经历这些,他是愿意的吧。

《十五条狗》读后感(七):他将意犹未尽地游荡

精彩地生活开心地死去?

生而为狗,却被赋予了过于繁杂的意识。

最钦佩的是马济努。从一开始,他对于新的思想就抱着一种探求的态度,他试着用不同的眼光来看这个他曾经熟悉的世界。尤其是后来遇到妮拉以后,能够感觉到他身上的人性逐渐增强,但这种人性并不复杂,而是难得的崇高的一面。他选择宽恕,去理解关心他的人,他投身于纯粹的艺术和感情中。

读的时候就在想,马济努和妮拉一起度过的时光——每天早上去散散步,一起为一个隐秘的笑话纵声大笑,一起读书看电影,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日子真的很美好。

最后马济努五年的守候也令人唏嘘。那种守候已经远不是忠犬对于主人的等待,而是一个人明知道结局,却坚定地守候知己的执着。我想,当他的灵魂离去时,他一定会见到妮拉的笑容吧。

还想再说一说普林斯。他过的日子可以说是我本人以及很多人最渴望的生活了——诗人一生。他观察,然后创作,默默念出自己的诗句,仿佛住在一个自己的小小国度,用薄薄的琉璃把喧闹隔开。另外,他对于语言的坚守也很动人,临终前失明期间,他用尽最后的生命,一遍又一遍地用那即将消逝的语言重复着自己的诗,诠释着自己生命的意义。

至于阿提克斯,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动物最原始的兽性(杀死小狗,坚持狗的原作风等),又有转化而生的人性(对于行为的思考,自己的反省等)。这两部分把他扯开成两半,以无法交融的形式都想在他心里留下位置,最后,也正是这种分裂引领着他走向终点。

再往高处展望,便是这本书里偶尔出现的众神了。十五条狗翻天覆地的命运,开始仅因为两位天神的赌注——每个个体何其渺小!中间,天神们总在意料不到时插上一脚,让这些本已复杂的命运轨迹纠缠得更加纷杂,动动手指,便有人命途坎坷,有人大难重生。最明显的就是三姐妹剪线绳,那么随意地增减——何怪人生无常?

一切轨道的相离,交错原来只在那电光火石之间。

在同样被颠覆的命运面前,十五条狗,十五种生活——

双眼紧闭,手指漆黑的

来者何名?

他拉开帘幕,

在黎明到来之时。

《十五条狗》读后感(八):如果狗狗有了人的智力

看这本书的感觉确实有点像《动物庄园》。

内容是源于天神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也是众神的使者,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和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音乐、预言与医药之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一次下凡,在麦禾酒馆的一次讨论,赫尔墨斯提议:要是动物拥有人类的智力会怎样?阿波罗想知道他们会不会像人类一样不快乐……他们打起了赌,“只要一只动物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是快乐的”赫尔墨斯就输了。就这样光明之神阿波罗就赋予酒馆附近的诊所(其实这个诊所可以为狗狗们进行安乐死,所以这15条狗也都有悲惨的过去或现在)内侧的一个狗舍里的15条狗“人类的智力”。这本书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这15条狗也在首页开篇《狗角》做了图文介绍,我对狗的品种不是很了解。还是更多的关注了故事。不过,看完本书,对这15条狗的品性也了解了很多。这15条狗获得人类智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狗笼,当然,在这之前,他们或是在梦中或是在半睡半醒间也觉察出来自己开始不同了。

人类的语言体系进入了他们的交流方式,他们回到原来的家中,开始用人类的智力与主人交流,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很幸福。很多时候,人类还是希望他们只是宠物不要懂那么多吧。从邵尔街出发的狗在困惑和其他种种情绪的驱使下前行着。这个世界新鲜而神奇,但又熟悉而平庸。

因为15条狗被赋予了人类的智力,他们对于一些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但是其实每个狗的品性和情况也不同,所以书中做了很多讨论,比如“狗要不要躲避自己的主人”这件事,他们的观点就大不相同。各自的答案都很微妙。这种关于问题的思考,可能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这本书看是是给了狗人类的智慧,其实也是人站在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结果。十分有趣,有新意。相信爱狗人士看后会更有收获和共鸣。同时,很多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点。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计了一个天神打赌的神奇、神秘悬念,给故事增加了神话色彩,同时还给15条狗安排了人物性格和故事主线。狗与狗之间的交流以及故事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情节的,读起来比较顺畅,读者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一步步的读下去。本书的收获还是比较多的,增加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推荐给大家。

《十五条狗》读后感(九):人如何?狗如何?

《十五条狗》,这本书看完让我深思良久。天神阿波罗与赫尔墨斯的一次闲聊对赌,就改变了十五条狗的命运。这本书很像之前看过的一本《动物农场》,不服管教的动物准备“造反”,他们拥有人类的智慧。那是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和《十五条狗》有很多相似之处。《十五条狗》是加拿大作家安德烈.亚历克西斯的经典之作。曾获得加拿大吉勒文学奖,罗杰斯作家联合会小说奖。出生于57年的安德烈作品屡获大奖,97年凭长篇小说《童年漫游者》获加拿大新人小说家大奖,并与艾丽丝.门罗并列延龄草图书奖得主。《十五条狗》中的主角十五条因为天神的赌局而改变了命运,它们拥有了人类的智慧。本来它们是一群可怜的狗狗,因为一些原因被关在兽医医院的笼子里。当它们拥有了人类的智慧,就可以逃离这个束缚它们的铁笼子,逃离这个讨厌的地方。而且它们拥有了人类的语言,这不在是简单的沟通,而是可以尽情的畅所欲言,甚至当一个诗人。然而,突然做人,有一种穷人咋富的感觉,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了。既然已经是人了,原来的生活将成为过去式。不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以后的食物怎办?栖身之所如何解决?十五个人谁当老大?如何生存下去?一个人一个思想,狗也一样。十五条狗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威风凛凛的獒犬阿提克斯性格和其长相一样,天生嗯霸道,占有欲强。追求的是绝对的权力。足智多谋的比格犬班吉天生的身材决定了它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动脑子。为了活下去它也算是费尽心机了,都说小个子的人最狠,看班吉这小东西为了活下去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当然不管怎么阴暗的地方也有光明,尔虞我诈的社会当中也不乏忠义的人。黑色贵宾犬马济并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而改变初心。它依然是一天忠心护主的好狗。最终这条柔情的狗找到的关于爱是什么的那个可能的答案,真是叫人惊叹落泪。在这次任性的赌约中,也是狗狗门的奇妙之旅中,一开始罗纳迪诺、莉狄亚、阿加莎就选择了放弃,剩下十二条狗继续前行。慢慢的关于人性的丑恶就渐渐的出现了。权利的争夺、人与狗的关系等等很多很多的矛盾使这个不是很牢固的小团体走向分裂。最终以互相杀害的方式而落幕。这其中除了最开始就放弃的几个,基本就没有好结果的。最后两位大神不知作何感想?

《十五条狗》读后感(十):做人,还是做狗?

看到标题,无疑会感到可笑。做人做狗这种无聊的问题还会拿出来问。可是,做人,真的那么简单吗?《十五条狗》每一条狗都富裕了人类的特征,它们不再是只会汪汪叫的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需要,有了自己的队伍。十五条狗有了语言就会更开心了吗?未必。这一切还是起源一个赌约。阿波罗和赫尔墨斯一个认为如果其他动物有了人的认知会快乐,另一个人认为不会快乐。总要去找动物实验一下,于是找到了人类最先驯服的动物也就是狗。有了人思想的狗会怎么度过一生。这是整本书在讲述的。然而,十五条拥有人类思想的狗就像一个小集体一般。阿提克斯想要让狗群足够的团结,想让这些被赋予了人类思想的狗变回之前的狗。所以选择杀死那些没有办法掌控的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某些人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死活。只不过在人类世界,杀人犯法,会得到法律制裁。可是在狗的世界,却没杀狗偿命这一说。作者笔下的十五条狗正是我们各种人格的写照。有公正无私的,有钻牛角尖的,也有互帮互助的……形形色色的人格都在这十五条狗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赋予了人类思想的狗好像并不快乐,无论是在外流浪还是在主人身边。是跟随狗群还是另谋生路,这一直是困扰某几只狗的问题。跟随狗群但是会被排挤,另谋生路意味着要投奔新的主人。道基杀死了主人的猫,意味着主人不会再收留他。可是回到狗群依然是一件棘手的问题。阿提克斯想让所有的狗变回之前的样子,可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有了语言,可以交谈。这不是说禁止就能禁止的。十五条狗就这样度过他们的一生。那究竟阿波罗和赫尔墨斯谁赢了呢?书中给了很明确的答案。除了最后吟诗的普林斯是在快乐中死去的,其他狗都死的很惨。《十五条狗》以狗之名,叙人间百态。

世间风物好经典读后感10篇


《世间风物好》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一):世间风物,皆有风骨

梁老先生写文,向来有一个趣字,上可写阳春白雪,下可写下里巴人,无一不透彻、玩趣,此书亦是如此。虽然有过几本先生的书,但此书收录的作品平时都没读过,所以第一次读,感觉既新又不陌生。

书中还有较多涉及英文的部分,也相当有意思,比如有一篇提到的用骂人和外国人建立交际,切入点就相当有意思,这是生活中最粗糙的一面,写来却透露着作者的精致,生活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生活,哪怕是脏话,也有哲学。待我一一写下。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二):生活处处是风景

对于梁实秋先生,一直很向往他的那种生活态度,雅致有趣又懂得生活说的大概就是他了,我对于那种生活极致的人,内心深处是无限敬畏的

我是渴望这种生活的,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上,匆匆而来,匆匆而走,这时间的万物就存在于眼前都不曾看过一眼,这种人生哪怕是长命百岁也实在无趣

梁实秋先生的书以前偶然看到,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市井生活中的一个诗人,生活中的一个画家,诗人一般都是清高的,清高的人往往又是少数,是需要我们瞻仰的,我们大多数人做不了诗人,却都是市井生活的一个俗人,梁秋实先生的文风实实在在的让我这个俗人喜欢的紧这本《世间风物好》拿到手时,泡了一杯茶,慢慢品鉴,果然是精彩极了,每一篇都让我读的欲罢不能

《天气》把人对四季的想法写了个通透,人总是不知足,不是嫌太冷,就是嫌太热,若说四季如春,又嫌不够,好像一定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才满足,这话深得我心

《烧饼油条》让我看的前半段十分的馋,后半段又勾起我那思乡之情,烧饼油条这简单的早餐承载的那份厚重之情却是无比珍贵

关于酒的文化也写的十分透彻

热爱生活的人处处都是风景,俗物,雅物,老友,猫,花草,酒,没事,天气,每一处都很美好门窗为框,框外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给于热爱生活的人的礼物,是最美的化作

只要热爱生活,生活处处是风景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三):闲情偶寄,万物有灵。

提及梁实秋,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散文集《雅舍谈吃》。能够把平淡生活中的日常吃食,描绘的香气浮现,让人饥肠辘辘、垂涎三丈,足以证明其写作功力。而且,雅舍也只是陋室,在雅舍谈吃,颇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意。毋庸置疑,梁实秋是一位散文大家。

这本《世间风物好》散文精选集,由梁实秋的女儿梁文茜亲自授权。全书分为“闲情偶寄”“只生欢喜”“老友小记”“白猫王子”“市井笑谈”“有趣生活”“雅舍谈吃”七大板块,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

每一日,片刻安静阅读,岁月风轻云淡。作为我本人而言,最喜欢本书中“市井笑谈”“有趣生活”这两类文章,前者描绘了市井街头的有趣见闻,后者则记录了生活中的有趣事件。

总体说来,篇章中蕴藏着隐隐笑点,同时也引人深思。例如,《讲价》一文中,分享了“讲价的艺术”。一整套讲价的秘诀,颇有趣味。事实上,这的确是国人的行事风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依稀可见。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晓梁实秋也是一位爱猫人士。他养了“白猫王子”和“黑猫公主”两只猫,并且也收养过流浪猫。本书第四部分“白猫王子”围绕猫咪展开,也表达了对猫咪的关心与爱护。

本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同时代好友的记录,藏于第三部分“老友小记”中。《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记录了梁实秋在青岛大学的一些朋友,他们个个都是喝酒的能手。《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则是为徐志摩正名。

散文是什么?我想,散文是思绪的流露,也是对日常生活的捕风捉影。平庸的生活转瞬即逝,可是,在漫长的平庸生活中,总会存在一些闪亮的瞬间。散文则是对这些闪亮瞬间的捕捉,让瞬间化为永恒。

所以,在阅读梁实秋的散文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他生活中的高光时刻,同时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很喜欢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人有人的情,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吃饭睡觉,稀松平常,内心湛然,无往而不乐。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四):世间小事,品读人生。

初看书的目录我以为和沈复的浮生六记一般,比较分明的记述各个部分。翻开这本书却原来不尽相同,但也有相同之处,同样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世间之物都有着自己那份独特的见解。

梁实秋的文字幽默中又带有一些韵味,可见他的文字功底。文中笑事不断,足足看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也有对世事的思考。

在(《琵琶记》的演出)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有强烈的团体意识,实在是形势使然。”这句话在今天也行的通,可见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民有非常深刻的了解。那个年代一群留学生,远渡他国学习知识,转而来拯救祖国。那时我们的国家还那么弱小,没有实力,走到外面备受欺凌。形势使然,所以他们一群年轻人,团结一致,排练话剧各地区各学校的留学生有时间的都来帮忙,这样的凝聚力使人感动。那时是家国情怀,现今抛开这些,许多小事也可以体现我们这一特性。就比如我们每当出国旅游,总是会抱团一起,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般人多出去了。无论是什么时期,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意识还是非常强。

梁实秋是非常爱猫的一个人,他写的世间风物好,这些好风物猫就占一大块了。最让我喜的就是那只小花了,从这只小猫的经历看出他真的是个十分可爱的人。口里说着家里不能养这么多猫,可是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纵容着妻子照顾着小猫,也终于每星期买鱼从七斤变成十斤,煮鱼喂刺也从两盘变成三盘。喜欢他和白猫王子悠闲的各占一地在书桌上消磨时光。

文中在小花猫受伤,收留它时有一句话说“一门之隔,幸与不幸,判如霄壤。一个是食鲜而眠,一个是蹱门乞食。世间没有平等可言。”这句话看完时思考良久,想到东坡志林中的一个小故事,苏轼与黄州的一位老者谈话。老者问苏轼为何丞相要颁布这青苗法来为难我们这些百姓呢?苏轼回答说是因为丞相看到贫富差距太大了,富者与穷者不平等。老者却笑着说贫富不均这是自古一来的事,从古到今都不能平等,哪能丞相一人颁布这法就能改变的呢。正如这猫的待遇不平等之事一样,有的人一出生就住金窝,有的人一辈子流离失所。

这本书谈及这世间小事,从这些小事中却体味到许多不同的味道。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五):平淡生活亦是人生乐趣

文:薇薇安

生活,并没有影视剧里面那种跌宕起伏的情节。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也是琴棋书画。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开始学习书法,其实好多时候人们总是说自己没有时间,生活节奏很快,大家自然是都很忙,有的人想着这么忙,哪儿还有时间去想自己有什么爱好啊。就好像有一段时间我每周都要翻开《秘密花园》填色一样,就是想找这么个时间,什么都不想全心全意的就去想怎么去构思这幅画,怎么搭配颜色。怎么才能配出来一副颜色好看的图画。专注在这里面,也算是生活的一种放松吧。

其实生活本就是这样,平时觉得比较忙碌,有时候回到家里已经累得不想再说话,也不想运动了。纵然是平淡如水一样的生活,也总该给自己一点有意思的事儿做。

我这个朋友学书法也是一点点的培养起来的兴趣,起初是陪着孩子去上书法课,看着老师讲解的书写方法,自己也慢慢摸索着写。写好一个字其实也是需要构思的,中国字特有的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怎么写的好,从哪里下笔,在哪里手笔。毛笔字和现在我们用的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毛笔字要掌握下笔的力度,墨量的多少也影响着字的效果。看起来写一个字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呢。最基础也是最枯燥的就是一直要练习最基础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基础打的好了,下笔自然也就有力度有把握了。热爱生活大概就是这样,虽然有时候显得疲惫,但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心气儿还是一直在的。

梁实秋先生的《世间风物好》也是一本讲生活的书。生活中虽然没有那么多影视剧里面的情节,但平淡的生活里依然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不论是自己种一棵花,然后细心栽培;或者养了一只猫,每天跟猫的互动;或者是自己学会了个新的菜;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的样子。人总之是离不开柴米油盐,而这些也让一个人有了烟火气。

梁先生在《世间风物好》里面提到的都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时候越是平常的事情,越是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不同之处。相对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一样的人,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人才更让读者觉得真实。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六):世间万物皆有情

《世间风物好》是一部由梁实秋先生的女儿梁文茜亲自授权编选的梁老先生的散文作品合集。在这一版中共收集了梁实秋先生的59篇散文,篇篇都是经典之作。从衣食住行,到花鸟鱼虫,到琴棋书画,到对老友的追忆。梁老先生偶寄闲情,只生欢喜,笑谈市井,过有趣生活。生活中这些琐琐碎碎,常人看来俗之又俗的小事,在梁老先生简洁生动的笔下,幽默诙谐的语言中透出那么一股着洒脱,折射出那么一种智慧。《世间风物好》,梁实秋先生的笔下述尽了世间万物。烧饼油条一篇,海外羁旅时,火腿、牛奶的标准早点中,心里怀念的仍是烧饼油条,对于家乡的味道念念不忘。饺子一篇,梁实秋先生将制作出好饺子的诀窍详尽叙述一番,俨然一位精通美食的行家。腌猪肉一篇,借一道美味,聊起了婚姻。举案齐眉、如胶似漆的恩爱夫妻所在有多,但岂会为了一块腌猪肉而昭告天下。洋罪一篇,现实意义最大,教育意义也最大。梁实秋先生尖锐的指出:外国的风俗习惯虽说是有趣,但若是“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最近几年,洋节日在我国日益盛行,中国传统节日反而变淡。一方面,我们的确不应该闭塞自己,我们应该擅长向别人学习,吸收别人家的长处。但如果不论糟粕与精华一并全收,就不对了。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对。第四部分白猫王子共7篇。全书59篇文中关于猫的故事就占了7篇。梁实秋先生对于猫,一定是情有独钟,格外宠爱了吧。先生笔下的猫,调皮,灵动,善斗,倔强,像极了一个幼儿。有时却又似乎象修行到家般。先生感慨到“几个人能像猫似的心无牵挂,吃时吃,睡时睡,而无闲事挂心头?”……世间风物,凡落于梁实秋先生笔下,必是个个有趣生动起来。一则缘于梁先生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常常旁征博引,使得文章内容丰厚。二则是梁实秋先生语言幽默,文采熠熠生辉,于简洁行文中抒发人生感悟。最主要的是,梁实秋先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拥有一种洒脱、淡定的心态。世间风物,世间万物,才会在眼中,心里可爱起来;才会感受到它们的美妙之处。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七):一字一句,都有真味

几年前,因为一本《雅舍谈吃》而爱上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字,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是在书的封面上看到印有“梁实秋”三个字,便感觉此书是非读不可的。

读《雅舍谈吃》的时候,便感觉梁实秋先生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的人。寻常食材、家常小菜经他手中的笔一描述,顿时让人兴趣倍增。原来有如此之多的美妙滋味被我们所忽视不见,生活中其实本就不缺乏美好精妙的东西,只是我们缺乏了一双像梁实秋先生一样善于发现情趣的眼睛。

这本《世间风物好》是梁实秋先生的一本经典散文精选集,收录了梁实秋先生创作生涯中各个时期的精彩作品。此书中收录了梁实秋先生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所感悟到的美好情趣。下棋写字、理发睡觉、看戏打麻将……这些在平日里生活中看似平常不起眼的事情,在梁实秋先生文字中读来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其实饱含着诸多人生中过的真理。这还真是“世俗中知通透,寻常中见奇崛,戏谑间带批判。”

想来这梁实秋先生与诸多文人一样,是爱猫爱的很的。《世间风物好》中有一个章节就是专门收录了梁实秋先生与猫有关的散文,而这七篇文章中,居然有将近一半篇数的文章是在讲述同一只猫的不同年岁所发生的故事,就算是未曾以主角出现的那几篇文章,这只被唤作是白猫王子的喵星人,几乎也都是以客串角色登场。由此可见这梁实秋先生是多么的喜爱这只白猫。平日里就觉得这猫儿是这世界上最为惬意,最富情趣的动物了,梁实秋先生如此会发现生活中的惬意之事,想来从这喵星人的身上是感悟到了许多啊!

“民以食为天”,再加上梁实秋先生是如此的热爱生活中的美食,所以那之那些曾经在《雅舍谈吃》中所读到的一些精彩美文,自然也是要必须收录在其中的了。不管这些文字在之前已经读过了多少次,看过了多少遍,还是忍不住要翻开再细细的咀嚼品味一番真真是百看不厌。

正如此书封底所印的那几行小字所示那般“雅舍闹市,皆是生活。一字一句,都有真味。”生活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吗?看上去平平常常,细细琢磨才会有各种滋味。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八):世间风物好我辈当珍惜

沐浴着早春温暖和煦的阳光,细细翻阅梁实秋女儿梁文茜亲自授权编选《世间风物好》这本散文,书中文章犹如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恰如身边大儒讲学,给人以醍醐灌顶之觉。《世间风物好》全面收录梁实秋创作生涯各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59篇。书中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为闲情偶寄、只生欢喜、老有小记、白猫王子、市井笑谈、有趣生活、雅舍谈吃。文章大多着眼于生活日常:下棋、写字、搬家、逗猫、看画展、打麻将……大事小情在他的笔下都别有韵致,平淡朴实中蕴含着随和风趣,嬉笑诙谐间也不乏温厚大气,集智慧、学问、情趣于一处,潇洒隽永,包罗万象,刻画出了一代文学宗师的文学风骨和生命风貌:对凡世生活心存热爱,不狭隘消极,对世间风物皆有体察,深得个中乐趣。作者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骂人的艺术》、学术专著《英国文学史》、翻译集《莎士比亚全集》等。《世间风物好》精选文章的语言特点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骈散相间,交错使用。作者喜用对偶、排比句式,几乎包括书中全文,或叙或议或评,如《搬家》篇。充分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作者又善于散句配合使用,奇偶互见,骈散相宜,行文活泼,舒卷自如,如行云流水。二是雅俗共存,竟显风流。全书以典雅、精致、雅驯的书面语书面词为主,与浅近、通俗、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承。如《天气》见面语。三是中外典故,引用自如。全书对中外资料的引用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窗外》篇引“周梦蝶诗”,《讲价》篇引“后汉书、淮南子、山海经”,《沉默》篇引用之多,几成文言文等。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四是幽默诙谐、妙趣丛生。全书渗透着幽默诙谐,给读者以轻松、活泼感觉,如《孩子》篇。读《世间风物好》给人感觉:写作如此简单,大师笔下,大事小情皆成文章;读书如此费神,古今中外,语言功底不深读之困难。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九):《世间风物好》下笔千字,谐而不俗

腰页推荐栏有则评论

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来,下笔千言,谐而不俗。——冰心

看一篇好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浅看似乎是诉说家常,实则往里看是分享生活之所乐,用一笔一张嘴来滔滔而不觉,跟着他的思绪豁然开朗,生活的沉默无趣,平凡而短暂再他的眼中,人有人的情,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吃饭睡觉,稀疏平常,内心湛然,无往而不乐。总结成四个字:趣,雅闲真。

论其人生,匆匆岁月也,莫过于遵循这世上所有的生老病时,随环境而适应,这世间万物啊,所有事情而相依相连。从出生开始的小孩,便满获父母的目光,恩得所有得宠爱,而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当我们曾经得小孩已其脚步慢慢而成长时,步履也慢慢得变得蹒跚,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宴会中有人拥你为上座,人生不知何时而死去,再茫茫目视中,睁大眼睛等到天亮,老不必叹,更不必忌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荣启期说道:“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人生而一乐趣。只生欢喜,这这世道间,路边所遇之乞丐也好,所医者之德爱得医生也罢,都有其独往得身份之存在,而梁实秋眼里得得医生,再扮演着很多的医者得角度,而很多窗外得风景更多的时家乡的风景,而那也是很多以至于往后得向往之所在,而很多时候,我们正再浮燥得工作和烦劳中,却没曾停下角度而好好享受着往昔得所行

梁实秋得散文大多都是老友在一起得趣事,比如其曾介绍过一起去留学时,初到美国求学得小心翼翼,再外所遇中国老板得赞赏可嘉,在青岛环山而临海得适宜环境中与十来个好友喝酒而游趣,酒中八仙亦是难忘得日子。曾有和徐志摩再通信中得小趣故事,与冰心所有和为人处世之欢愉,还曾记载着张自忠先生等,也是这篇得文章,让我有更多得机会走进文学者得世界。

文后也有了解到市井笑谈,和有趣得生活以及雅舍谈吃这三个方面,平淡得小事中似乎有了大师的手笔而显得更加的精致,似乎一切那么简单却又深刻,朴素而自然,像事一场艺术的对话,由浅而入深,更多的打动着人心。

浅读之后,更多的则是生活的感悟。所有文字的各方像是再脑海中而久不能过望,已长者的角度娓娓道来。

《世间风物好》读后感(十):品读大师笔下的世间光彩

梁实秋的文章大多写得是生活的日常:下棋、写字、搬家、逗猫、看画展、打麻将……若不是读大师的文章还不知道我们平日的生活小事能写得如此文艺感,并在平淡朴实中的文字中蕴含着哲理,处处透露着人生智慧。这本散文集《世间风物好》由梁实秋先生的女儿梁文茜亲自授权编选,精心收录59篇经典佳作。谈生活中的下棋、理发,聊日常中的搬家、打麻将,忆人生中的故朋新交,言寻常岁月中的排队、讲价,道清欢日子里的推销、演戏,直至兴致盎然地在雅舍中谈吃……风趣而清雅的笔墨聚焦于俗事俗情,把平淡的俗世勾勒着尽展美好。他的散文素材皆从平日生活中而来,但却让人读后感觉颇有味道,意义深远。比如写孩子的那篇文章,里面只用了三言两语刻画了一个调皮顽劣的孩童,也是我们平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熊孩子。父母的宠爱要有度,而不能过分溺爱,凡事有规矩有规章制度,不能过度放纵。梁实秋喜欢写猫,有一个章节全是写猫,讲述同一只猫的不同年岁发生的故事。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写它们的故事、它们的体态、它们的性格。从最开始写猫对我生活产生了干扰,让我不堪其扰,作者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可却在后来看到猫遭到迫害时为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到怜惜。人生处处皆生活,就连麻将也能让梁先生心生感慨。在他的笔下,打牌人的内心神态被描述的惟妙惟肖,仿佛读文章的人也在看牌。这里面包含了人生的思考。有些人打牌很有牌品,而有些人只能赢不能输,于是牌桌上也是每人不同的神态表现暴露无遗。打牌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但每个打牌的人都能把握自己权衡大局上演一场精彩的表演。文人雅客相聚雅舍,怎能少得了美食呢?从我们中国人的早餐标配——烧饼油条到北方人爱吃的饺子,从腊肉到腌猪肉,从“啤酒”啤酒到我们国人的圆桌与筷子。梁实秋先生描写的详尽且有趣,还有自己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让“雅”中有多了几丝“趣味”。梁先生笔下的世间万物,既活色生香,又有滋有味。烧饼油条的香脆,饺子馅里的丰美,腊肉的香飘十里都让他恋恋不忘。无论身处何处还是此后客居他乡,时常留在记忆里的以及笔下描述的都是那地道的家乡味道。大事小情在梁实秋的笔下都别有韵致,平淡朴实中蕴含着随和风趣。

《樱风堂书店》经典读后感10篇


《樱风堂书店》是一本由[日]村山早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一):《樱风堂书店》读后感

这本书还算治愈,其中作者运用了很多手法值得借鉴,首先,作者对于渲染气氛描写环境时,做到了通过小细节凸显出环境特点和气氛。

再就是,在描写人物性格时,也通过别人的谈话和表情变化侧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性格。

剧情还可以,但从细节动作和表情看,有很大的渲染力和吸引力,让人仿佛身在其中,令人发自内心的担心,怜爱。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二):樱风堂书店:其实这是一本童话书

看完这本书机缘巧合就去了一家非常有名的书店,当时就在想,这里面的工作人员,书籍摆设会不会也像书中主人公那么有想法,那么热爱呢。

我觉得这本书像是一个童话故事,拥有着美好结局。

在现在信息时代来临,我们看书的途径更多来自于网络,推荐也来自于博主推荐。一本书读不到一半可能就不读了,没有阅读的感觉,但想想如果我们处在一个书店会是什么样子的感觉呢。

幸运的人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要治愈童年。少年一整在书店治愈了自己的一生,有两位红玫瑰跟白玫瑰,有自己为之奋斗与真心喜爱的事业,这才是成人版的童话。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三):开始的地方

一个关于书店的故事。其实个人很喜欢有关书的工作,但越长大越明白,要干好一件事情,是需要很多的知识和精力的。就像简单的图书归类整理,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所以自己再也不随便的觉得做一个图书馆管理员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了。虽然内心还是特别的向往。有关书籍的成稿、校订、出版发行、书店营销,都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经历。

这是一本讲书店的书,再加另一个看点是日本的,所以吸引了我。开始看起来的时候,有些觉得枯燥,啊,就是一个书店的故事啊,很多营业的工作性事物,还有一个什么小猫咪,是很有日风的感觉。只是慢慢看下来,几个人物越来越丰满立体,故事也开始展现,于是开始喜欢上这些内容,从樱风堂书店出现开始,从网络上几个人的错综关系开始,开始喜欢这些因书而联结起来的人们。那种境界,书中的,思想上的,人生追求方向的。这样看来里面的小爱丽丝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了,但我个人不相较来说更喜欢那个鹦鹉船长,喜欢那个沧桑睿智的老人。

任何一个大背景下,都会展开很多的人物、故事情节,这里的书店,是一个似乎已经被告诉运转的现实社会丢弃的嫌疑,但仍有许多人坚持在这个领域,仍有钟情于写书,乐于出版,组织发售,喜欢阅读的人们存在着。

这里有着的,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故事,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梦想的追寻,生存的勇气,心中的爱。这些美蕴藏在人物的性格里,藏在他们坚定的心中,正是这里,牢牢的吸引着我们的注意。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需要了解很多,就可以感受到心的距离,很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如我这样的文艺小青年追寻的东西吧?直到而立之年,还在追寻心中那渴求的梦,坚持着取悦自己的初心。或许我们能够从中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进自己的内心,看一看心中的追寻。让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这初心,是从一家书店里繁衍出来的,多美好。

�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四):一本书背后的寄托之《樱风堂书店》

小玲子编辑

阅读是什么?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目的性和非目的性两类。

当我们带着特定目的去阅读的时候,我们阅读的动力估计就来自于宋真宗赵恒的那首《劝学诗》写的那样:“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会经历阅读这个过程,只不过其中的很多人阅读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而阅读,并不是单纯的为了阅读而阅读。例如职场的充电,新技能的学习,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的动机,并且针对这些阅读动机的书籍都是特定种类的书籍。

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有动机的有目的的阅读方式,相对而言的无目的的,只是单纯的想阅读一些有趣书籍的阅读模式却不太被重视。但恰恰是我们不太重视的这种无特定目的的阅读——是对我们枯燥乏味生活的一种解脱和升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由日本著名作家村山早纪编著的《樱风堂书店》一书中讲述的关于一本名叫《四月鱼》的书和两个书店被一名名叫一整的普普通通的书店店员通过莫名的羁绊紧紧联系起来的故事。我们通过作者温情而细腻的文字感受到平凡之中的维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本书属于一本“无用”而有趣的书籍。如果你抱着想要学到什么特殊技能的目的来阅读本书,相信你会失望。但是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阅读一下,那么本书中所讲述的这个故事无疑能将你心中很多关于书店的回忆和曾经与之产生联系的经历重新唤醒。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动物角色的爱丽丝如何与船长相遇,而一个乡间书店——樱风堂书店又是如何与一个老牌书店——银河堂书店产生联系,故事的主人公一整无疑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你看完本书你又会发现一整其实也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平凡人,书中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穿越神器,有的只是对我们声场生活温情一面的升华再现。

相信你如果在书店遇到本书的话,你和本书的缘分也就开始了!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五):差一步,差一点点的人生

有时候有些话,差一点点就说出口。可惜就是这差一点点,就没有了下文。

村山早纪的作品,明明写得是世俗里的故事,却不免带有一股童话般的唯美感,字里行间总能扑出一股浪漫气息,却又给人一种如梦如幻,似真似假,好不真实的感觉。比如这本《樱风堂书店》。

看书就知道这是关于一个书店的故事:一整是银河堂书店文库区的负责人,某日偷书人逃跑时被车所撞,言论从抨击偷书人到追偷书的一整,一整为了顾及书店声誉提出辞职。一个喜欢书的人,离开了书店,他的未来在哪里?

一整的一位老人邻居,要出远门,把鹦鹉送给一整。辞职在家的一整在夜晚遇见了老人,被安抚的心,决定去网上结识的樱风堂书店看看。却没料想樱风堂书店店主竟然病了,那么这家书店又该何去何从?

银河堂书店副店长冢本保在大学时,附近公园有流浪猫,猫很喜欢盯着人看。可是当他伸手时,它都会逃走。后来猫不见了。冢本保后悔没能再多和猫猫说上几句话。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也会发出这种事到临头的后悔。明明已经伸出过手,可惜就差这么一点点,没有再和小猫多说几句话,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四月鱼》的作者团重彦,曾经全身心投入创伤,如果没有必要,都不多说一个字。心存感激,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直到团重彦生病之后,才发现差一点点就没有机会,有些话该说还要说出来。当这本书得以出版的时候,他来感谢一整。年轻作家蓬野纯也在小时候弟弟所养的小猫死掉时,怕弟弟伤心,没有跟弟弟说,才发现有些话当时不说出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他和弟弟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再也回不到过去。一整在一个夜晚失去了爸爸和姐姐,明明深深思念着他们,偏偏要表现得不太明显,因为在外公外婆家,他们并不喜欢。沾染了爸爸爱咖啡,姐姐爱花草的习惯,独自生活着。那个夜晚一整若不是因为脚扭了,差一点点也就跟着去了。樱风堂书店店主的孙子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若是爷爷病倒了,他就需要回到再婚妈妈那边。一整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治愈自己最好的办法,就去让这差一步,成为好的一步。人生苦短,谁也无法预知,有时候差一步是遣憾,有时候差一点是幸好。作者村山早纪以《小绘里》荣获每日童话新人奖、椋鸠十儿童文学奖,而《百货魔法》也曾提名本屋大赏,其他作品也非常不错。

辞职后的一整,来到樱风堂书店,漫天飞舞的樱花、书的气息,这里会留下一整的足迹。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六):书店是最美好的地方

如今互联网的网购特别发达,而传统的书店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可是,我们不应该失去这些实体书店。

《樱风堂书店》是一本令人温暖的小说,故事发生的地方是在书店,在一个偏远小镇上却只有一家上百年时间的书店,书店的环境优美,周围环绕樱花树。爱书的青年月原,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他见到了这家奄奄一息的樱风堂书店。虽然这是偏远小镇上唯一的书店,四周被樱花树所环绕,已经为小镇服务了上百年时间。然而因为店主病重,书店或许很快就要被关掉了。“这不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书店,却是这个地方最后一家书店。我不想放弃,我想将宝贵的顾客,以及宝贵的书店托付给你。你可以让这家书店起死回生吗?”月原义无反顾地接手了这家书店,心里想着如何拯救这个书店。

书中的主要故事是《四月の鱼》出版一事,描写主角从银河堂书店到樱风堂书店卖出《四月の鱼》的整个过程。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出版过程是多么不容易,当一本书到了你的手中之前,要经过这么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读者,愿意成为一本书的热爱者吗?

我也想有一家这样的书店,虽然书店建在寂静的小镇上,毕竟书店是属于我自己的精神领地,也是很多人的精神乐园。其实,所有读书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遇到同样爱书的人,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灵魂的一次奇妙旅行,而这种奇妙的感受渴望与他人的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让那种美好的感觉持续发酵,读书已经成为了人与人心灵交流沟通的捷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分享的对象,需要同样爱书的人,需要知音,但寻找知音的过程却是漫长和无望的,我们只能等待遇见,却完全没有方向。

书名樱风堂,这是一个描绘书店与人生的动人故事。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努力,就会有创造奇迹的力量,其实是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我们通过樱风堂书店的这本书,了解日本书店行业的每一个细节。读过以后就会感到这是一本有着春天气息的书,用爱意来经营一家书店,并且创造一个个奇迹。

《樱风堂书店》是村山早纪的2017年代表作,曾提名本屋大赏,这本书在全日本书店中得到店员一致好评,数百家书店联名推荐的治愈之作。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七):坚持与守护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买书,我想这或许也是我对《樱风堂书店》感兴趣的最大原因所在。多年不逛书店,如今看到一本这样一本有关有关于书店的书,又怎么能不让自己心怀感触呢?《樱风堂书店》有一个不怎么让人欢喜的开始。有些慢热,以至于我读了好几个中午才终于将将的看完前面几章的内容,多少有些无趣。一直到看到那个偷书少年被车撞了出去,我们的主人公月原一整开始被非议被攻击的时候,才终于觉得有一些味道出来。此时,这种味道也并非是如本书文案中所说的那样治愈的味道,只是有感于月原一整的遭遇,而让我想到一些现实中的状况罢了。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味道的出现,开始让我真正进入到这个有关于书店的故事中去。月原一整因为偷书少年,而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舆论漩涡。对于更多认识不认识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关心,月原一整是谁,也不关心事情的始末,他们所看到的只是少年被车撞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因为被人疯狂的追赶而险些命悬一线。而月原一整无疑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这个结果在我看起来,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他们在意的永远不是事情的真相,他们相信的也只是自己愿意相信的,所以至于月原一整的痛苦,又有谁在乎呢?月原一整最大的慰藉之处在于,他还有一般真正关心在意自己的同事,不论是书店中的资深店员还是偶尔来帮忙的大妈们,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去保护这个平日里与自己并没有很多交集的男子。从这个更意义上来说,虽然月原一整最终仍然不得不离开这个工作了多年的书店,不得不放弃了这样一个让自己无限喜欢的工作,但是月原一整仍然该是有些欣慰的罢,毕竟在面对着这个世界汹涌而来的恶意的时候,仍然有人在默默地支持着他,相信着他!樱风堂书店的老板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当月原一整见到他的时候,他就以卧病在床,时日无多。老人与那些一心只想着追逐利益的商人不同,他对于小镇的感情,对于樱风堂的感情,更像是一种守护者。樱风堂书店的延续,在老人看来,赚钱早已经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人口稀少濒于消亡的小镇,而樱风堂书店的存在更像是对小镇的一种坚守,老人说这是小镇最后一家书店,书店倒了,小镇的老人与小孩就找不到买书读书的地方了。此时的樱风堂书店与老人一样,都带着一种濒死的悲凉气氛,让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心生悲凉,因此,当我们看到最终月原一整接手樱风堂书店,并用自己的努力来让樱风堂书店起死回生,重新焕发活力的时候,我们才会如此的激动与兴奋吧!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什么原因,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人守护的。。。很喜欢《樱风堂书店》书封上的一句话,创作奇迹的力量,其实是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遗憾。当我们读完整个故事之后,也会越发的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吧,不论是我们的主人公月原一整,还是书中所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有哪一个不是心怀遗憾的呢,也正是因为这种遗憾才会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去活着去坚守吧!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八):简体版翻译太渣,建议去看繁体版或者日文版。

繁体版简体版高下立判,无言以对。

本来就是淡淡的故事,经译者平铺直叙后,更是清汤寡水。怎么温暖读者?

这是本治愈系的书,要努力去追求信达雅。并不是小学生课本,把意思讲清楚便可。

译者毁书,所以我只能给简体版三星。

可惜了漂亮的封面。

但凡翻译好点,可以打四星。

自序作者简介

“小孩子不用为了大人的事操心,大人比小孩子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只要人还活着,做做梦又何妨呢?”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九):热爱你的热爱

这是一本适合在春天读的书,然而在夏天读,也使人温暖,而不是燥热。

一整是整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他发掘了《四月鱼》的闪光点。于是,一群围绕着一整的人们注意到了这本书。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使得这本书成为一个奇迹。

一整受到童年的影响有些孤僻,但却不讨厌人类。对书店,书充满了热爱,所以干了十年都不累吧。真开心,店员们能够在自己的区域找到乐趣,找到价值,这才是工作的意义吧。

对日本知之甚少,只能通过书籍和电视,但是无论是不是治愈系小说,里面的人大多是善良,坚强。

反思自己,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热爱的?那么为什么你的抱怨多余你的快乐?

你的同事是不是和你志同道合?那么为什么你要抱怨同事间的尔虞我诈?

做到这两点,才能每天元气满满地生活吧,而不是活着。

《樱风堂书店》读后感(十):书人书事录

书人书事录

大作家博尔赫斯有一句话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流传的很广,非常有名了,对于喜欢书的人来说,的确是这个样子。想想看,如果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刻,你都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一起,那该是何等的风情和景致呢?大概是喜不自胜了。而把图书馆换成书店,虽然概念截然不同,但是和书打交道则是一致的。不用想,自然也是令人愉悦非常的。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可以经常到书店里去看看书。因为工作是在街边,所以忙完了不能回办公室,就顺路去书店巡查一番,看看新来的有什么书,对感兴趣的书则可以仔细阅读一下。这样,时间长了,书店里的员工都认识我了。不过,因为不怎么买书,所以自己不是受到欢迎的人。可能在他们的心里,我是个蹭便宜读书的人罢。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书店的生存是要看利润的,如果大家都不买书,那么书店倒闭是迟早的事。我说的书店,是国营性质的新华书店。喜欢书很久了,买书的历史更长。从小时候到供销社买小人书,学生时代到新华书店买小说,以至于后来在街道边书摊地摊买时兴的小说,旧书杂志等等。我对书的感情和与书的交集太多了。这个历史如今看起来并不漫长,但是却可以显见的见证图书行业的各种变化变迁。

可以说,从私人性质的书店出现,国家垄断的形势被打破,国营性质的新华书店就逐渐走向了没落。从机制僵化,经营教条,人员工作态度等等,它都不能与私人书店相比,它的式微衰落明眼可见。后来,网络时代兴起,物流便捷快速,更是冲击了传统经营方式的书店。时至今日,不但是新华书店效益不好,就是个体私人书店也多利润微薄,勉强支撑。图书巨头亚马逊,当当等一时风头无俩,应该是未来发展趋势。

这样的局面不仅仅是中国,在外国同样如此。这本《樱风堂书店》,虽然是小说,但是却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书店业的情况。书店也受到了电商平台的巨大冲击,但是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日本书店承担了某些出版社的职能,比如宣传策划和前期的市场调研准备工作。书店和作家之间的交流更直接而在中国这些则是出版社要操心的事情。

这本小说的背景就设置在两个小书店银河堂书店和樱风堂书店之间。一个命运坎坷但是对书执著的店员因为偶然抓偷书少年而造成意外发生,于是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十年的银河堂书店。机缘之下,他来到樱风堂书店,一个孤独老人坚守的小镇书店,他接续了老人家的工作,重新开始了经营书店的生涯。这里面,个人经历的叙述夹杂在回忆和现实的交织当中,而感情的纠葛也是有的,和两个女同事的暗恋,和自己表哥的某种误会,都是书店成败运行的背景之一。

当然,这本书不是什么书店的发展史,而是一本小说,关于个人成长和情感经历的故事。书店即是背景,也是反映的主要内容。作家把一个书店运营的日常状态和经营推荐等活动描述得十分细致,完全可以管窥日本私人小书店的情形。这是读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收获之一。至于蕴藉的情感部分,倒并没有太多感动,也许是太专注于书店的缘故了,反而把故事忽视了。这一点,是很可以给别的读者提个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