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发表时间:2020-11-24

【www.qg13.com - 端午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欢迎阅读与收藏。

施耐庵《水浒传》

《水浒传》中写到了宋朝的端午节。书中第十二回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就是端午节。这次过端午节,蔡夫人推荐杨志押送生辰纲,引出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端午节为梁山壮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书中用一首诗来描写端午节的民俗,但见: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绿色的艾草和红色的榴花相映,又有菖蒲,还有角黍,也就是粽子,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宋朝时期对端午节的重视,体会出其中的一些民俗。

曹雪芹《红楼梦》

贾府的端午节从第24回一直过到31回,整个贾府中各色人物都为过节忙得不亦乐乎。先是24回,说王熙凤寻思在端午节采买香料。恰正贾芸在思量要送什么礼给王熙凤,于是去买了香料麝香、冰片等回来孝敬主子。王熙凤不费事就遂心得了香料,不由分外高兴,于是奖励奴才,把种植花木的肥差给了贾芸。再是28回,元春给贾府众人赐端午节礼,她赐宝玉和宝钗的礼一样,而赐黛玉的礼物和三春的一样,给人感觉像是元春暗示在为宝玉宝钗赐礼撮婚,引起了贾府内这些人的敏感和不同的内心震动。到了29回,贾府按照元春所嘱,赶在端午节期去清虚观打醮三天祈福。直到30回,已是五月初四,到了端午节前一天,书中提到,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见那个时候,学校端午节是不放假的。曹雪芹到31回,才让贾府正式过节,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但其中对端午节俗所提甚少,对于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话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笔带过。

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第69回中,有写到毗邻西天的朱紫国过端午节。朱紫国国王向唐僧讲他患病缘由时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被妖精所吓,把粽子凝滞在内,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落下病根。这个国王显然是吃粽子吃得太生猛了,以至粽子凝滞在内,撑坏了。后来,多亏了悟空调排由唐僧师徒医治,得以将粽子糯米饭块排出,才救了国王一命。粽子虽好,也不可趁兴过食,否则,就会如朱紫国国王那样,把粽子凝滞在内,因饮食不当,落下了病根。

#p#副标题#e#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这篇《端午的鸭蛋》则充满了江苏味儿。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除了怀念著名的高邮咸鸭蛋,汪曾祺还在文中回忆了他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其中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送符送扇、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抹王字、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端午要吃十二红等习俗均在文中有所提及。还写了他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也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林海音《我的童玩》

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描写了许多童年时候的玩耍,其中就包括在端午时候的缠粽子。她在文中这样写道: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这样的端午节,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沈从文《边城》

《边城》中有着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从一开始,沈从文就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地观看;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便是湘西人民的独特的端午风俗了;所有的戍军长官也一起与民同乐,早早地围在税关前看热闹,并派遣士兵将大鸭子缚上红条放入水中,一起嬉戏。还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边城在沈从文的笔下,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将我们引入那纯朴原始而美丽的湘西,去感受那浓浓的情谊,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

#p#副标题#e#苏童《祖母的季节》

苏童一直以来在文坛以颓艳、衰败的情调著称,但《祖母的季节》是一个例外。在这篇文章中她写到: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走过春天,走过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祖母的粽子也会留下永恒的清香。青色的粽叶、清泠的湖水、淅沥的雨声等意象冲淡了原本绵密、浓艳的氛围,留下了苏童对祖母的思念。

老舍《端午》

著名作家老舍在武汉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武汉沦陷后,文协迁到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前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浅显易懂、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张恨水《现代青年》

粽与中谐音,自古以来就有高中的好彩头。张恨水的《现代青年》中就写了这样一段: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个粽子,将棕箬剥了,用筷子夹了蘸好了糖,然后送到计春面前来,笑道:恭喜你今天毕业,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总是要吃一个的。这是好口气,以后你还要高中呢。计春接了粽子吃着,笑道:干娘还是这种旧脑筋,以为读书的人,都是像从前三考一样,赶考中状元。我和爹爹早说好了,初中毕业以后,我就去学工端午节正值毕业季,小小的粽子也饱含着父母殷切的期盼。但是,此时的周计春正沐浴在西风美雨中,哪有心情理会这等封建糟粕呢?他看不上中国传统文化,更看不到长辈们的期待和祈盼。父亲周世良倾尽所有,供其赴京求学,他却流连于歌舞场,堕落于财色虚荣之中。张恨水通过一个小小的粽子,其实早已透露了剧情的走向。

小编推荐

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来到了。

大城市的超市里早已摆满了花色各异、香气扑面的粽子。就连我们小小的县城超市,绿豆馅的、枣泥馅的、沙馅的------五颜六色的粽子也是琳琅满目,占据了超市的醒目位置,成了人们一时的抢手货。

端午节,儿子儿媳非常关心我和老伴。几天前,他们就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说,端午节我们给你们二老寄去些粽子吧,北京的粽子质量好,好吃。我对他们说,不用了,咱家里现在什么样的粽子都有。再说了,千里迢迢这么远的路,买粽子的钱还不够路费的呢!

就这样,儿子儿媳的一片孝心被我们谢绝了。

散发了一天狂热的太阳刚刚藏进了西山后,我和老伴已吃过了晚饭,也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生活规律吧,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每天晚饭之后,我和老伴是一定要出去散步的,大都去溜溜超市居多,因为这样既能散步健身,又能顺便买回些吃的蔬菜瓜果来。

我和老伴漫步来到了超市粽子摊位,我指着粽子问老伴说:端午节快到了,你想吃粽子吗?想吃我给你买几斤。

不爱吃!不爱吃!我咋看粽子吃着不放心,不卫生!老伴脱口而出说。稍时,老伴反问我说:你要是想吃粽子的话,还不如我在家里给你用江米、绿豆、莲子、枣干、葡萄干做呢,保证比这超市里卖的好吃!最起码要干净!

端午节不吃粽子能算过节吗?我又问。

依你说端午节非要吃粽子不中!老伴说:那好,端午节那天,我亲自给你做粽子,还给你炸油泡、糖糕和菜角吃!

老伴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儿时过端午节,老娘给我炸油泡、糖糕和菜角的往事回忆。

那个时候,我的老家人们过端午节,大都是不吃粽子的。时至今日也是这样,起码说吃粽子的人很少很少。再说,那时也没有卖粽子的,即使有,穷人也吃不起。端午节吃什么?从我记事儿时起,每年到了端午节那天,几乎家家户户是炸油泡、糖糕和菜角。这种过端午节的传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端午节清晨一早,老娘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先从集市上买回来韭菜和粉条,到家后赶紧调菜角馅儿,烧开水烫好糖糕面,搅上油泡面醒着。待到油泡面醒好了,老娘就开始点火炸起油泡、糖糕和菜角来。老娘一个人又是包菜角,又是捏糖糕,又是炸油泡,还得烧锅,还得往锅里下,还得往外面叨,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老娘能干,能吃苦,一人做就行了。用不了多长时间,老娘就炸好了一馍筐子黄腾腾的油泡、糖糕和菜角。这时,老娘就对我说:趁热吃吧,油炸的东西凉了不好吃!

我吃着老娘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那味道真香真美真好吃,至今仍念念不忘,铭记在心!

如今,老娘走了,离开了我们,端午节再也品尝不到老娘亲手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了!

时过境迁。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别说县城里的人端午节吃粽子,就连农村老百姓吃粽子也不足为奇了!但是,端午节炸油泡、糖糕和菜角,仍是老家的一种风俗习惯。

端午节那天,你看,家家户户青烟袅袅;你闻,村庄里到处飘溢出沁人心扉的香气!

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由衷地祝愿祖国人民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啊,端午节,我快乐的端午节,难忘的端午节!

丫丫笔下的母女情


我和丫丫是母女,更是欢喜冤家。

为此,我们之间的故事,常成为丫丫或者我笔下信手拈来的素材。这次中考,丫丫的作文题目是距离,写的就是和妈妈两地分隔中的成长思考。

今晚,整理丫丫的书籍,无意中发现了她的一片作文纸,无标题,仅一页,未到结尾,也无从查证这是哪一年的作文作业。但文字中的忧伤和惆怅让我有些心痛。

作文的内容我抄录下来:

夜,还是那样得静,天空中没有一颗星星,月亮也似乎在躲着我,若隐若现。风,依然呼呼的乱着,时不时得蹭过我的脸庞。明明还是冬天,可我穿着短袖的衣服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冷。

嘿嘿,我们又吵架了,也许是我们吵过太多次我已经傻了才会笑吧。突然,我想到一首歌,里面说: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是啊,因为我们过去有太多欢乐,现在才会痛苦。我哼着这首歌,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我们曾经的一点一滴。有一次,你晚上加完班准备回家时,你打电话问我想不想吃什么,我说我想吃水煎包,你说好。可你却忘了,当你走到家门口时你才想起来,可是你却没有这样就回家,而是又回到了你们公司门口卖水煎包的地方,可是人

丫丫文中提到的场景,我有印象,是我在公司一线部门的时候,晚上经常加班,这样的话,这篇文章应该是2012年7月前的了。

她初一初二没住校,晚自习回来,我都会给她准备宵夜,有时候是自己煮,有时候是外面买。公司对面是有一家卖水煎包的,给她买过一次,可能觉得味道还不错。文中提到的这次,是确实我忘记了,后来没进门又骑车折回公司,可人家店已经关门了,空手而归,回来对孩子的歉疚和自己的劳顿,让我很懊恼。那晚,可能是有些发火了,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记。

初一初二的两年里,我们母女生活中磨合的快乐和痛苦,让她和我都很难忘。

还好,初三丫丫住校后,成长了;而我2012年下半年开始,也努力调整,休整的一年里,也有不少成长,所以,她初三的一年里,我们幸福和谐快乐很多。

从文中,我看到了思想成熟的丫丫,能回顾,思考、有些释然、豁达,还会自嘲了。成长就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我不会再对她河东狮口,但也不会一味的溺爱她。今天,我告诉她我席慕蓉一段诗句:生命中所有残缺的部分,都是一本完整的自传里不可或缺的内容。

面对痛苦时,不必大惊小怪,淡然接受,苛求生活中永远只有快乐只会更痛苦。

2013年8月13日

儿时的端午


五彩线、包粽子,打艾草,吃鸡蛋,挂葫芦。这是我记忆中端午节最有意思的地方。参加工作后,对节日似乎没那么在意了,也许是不在妈妈身边,没有人张罗过节的事情,也可能是周围的人都普遍年轻化,对各种传统节日都慢慢忽略了。公司每年还是象征性的发节日福利,但就像春节一样,不回家在外面总没有那样的气氛。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些天,妈妈就和左邻右舍开始一点点准备过节的东西了。前一个月先把包粽子的米泡好准备着,保证包的时候米是糯糯的,准备好粽叶,红枣和花生偶尔我也会参与包粽子,妈妈手把手教我包粽子,但是最后我还是没学会,妈妈笑着说你包的这个又瘪又难看,可得自己吃了。每拿起一份材料开始做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的,最后的结局却是惨不忍睹的,每次其实也包不完几个,但是我喜欢参与这个过程。

端午前前一个星期,邻居们又开始做五彩线抽荷包了,戴在小孩子的身上,寓意是辟邪祛瘟,其实这里是满满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凡事我都喜欢参与,跟邻居家的奶奶学习抽荷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五彩的丝线,凝聚在一个个小小的荷包上,美极了。我只能做的简单的荷包,邻居家奶奶做的才叫精致那,刚出生的小孩子还会戴老人家做的红肚兜,红肚兜上的蝴蝶蜈蚣真是栩栩如生啊。参加工作后,每到端午节我还会自娱自乐,我和苏先生会佩戴五彩线,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小乐趣。

端午节当天的早晨,妈妈起来的很早,把葫芦挂在外屋的门口房檐下,用绿色的树枝装扮着,美的呀。妈妈在准备着早餐,爸爸也会很早的起床,带着我和大哥去村南的河边用清水洗脸,说端午节用河中的清水洗脸,一整年都精精神神的。北方的五月,早晨其实还是很冷的,每次都是赖在被窝不想起床的,但是一想到一整年的精气神,即使再冷的天,还是会和懒虫拼命的。爸爸还会带着我们找一找艾蒿,拔一些带回去,妈妈说艾蒿是好东西,能祛瘟祛病,晒干还能做药材那。冬天手脚冻伤了,熬一些艾蒿水洗洗,冻伤的地方很容易就好了。参加工作换了地方,也许是水土不服,或是不习惯南方潮湿的天气,身上骚痒,很多地方抓破了,妈妈就把晒干的艾蒿寄给我,告诉我用这个去洗,几天后瘙痒的地方好了很多,后来的后来,我慢慢习惯南方的天气了,瘙痒没再出现过。不过悄悄的告诉你,妈妈晒干的艾蒿,我每年都会从家里带过来一些,每一棵都用的很珍惜那。

儿时的记忆啊,是一桩桩,一件件,有高兴的,有沮丧的,有被赞美的,有被爸爸妈妈训斥的。儿时的记忆啊,那是我的财富。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经常和苏先生一起讲小时候的趣事,其实,我知道,通过小时候我更想我年迈爸爸妈妈和那个我北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