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家乡,那袅袅炊烟

家乡,那袅袅炊烟

发表时间:2020-09-16

【www.qg13.com - 有关家乡的情感故事】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那袅袅炊烟,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于从农村出来在城市工作的孩子来说,看到什么才会想起家乡?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童年的美好回忆呢?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是什么,而我的答案,就是:傍晚,家乡村庄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因为,看到炊烟就快到家乡了,妈妈做的饭就要熟了

此时,耳边又轻轻飘来那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无论走到哪里,那袅袅炊烟总是伴随在我心头。十几年了,这份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忘却不了,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只因为,傍晚时分,有我的母亲以及更多的母亲站在村头或大门口,等待孩子回家吃饭。那袅袅炊烟是母亲伟大的爱,是温馨的家,更是是一副美丽的中国画,美丽动人而又情意绵长,她定格在我的心屏,永不褪色,永远都是一处美丽的风景。

乡村最温情恬静的时候,就是傍晚炊烟袅袅飘起的那一刻。远远望去,村子上空飘着不同舞姿的炊烟。有的冒出烟囱时笔直而上,仿佛欲上蓝天接白云;有的则像蛇形弯弯曲曲升起,漫过树梢;有的东邪西歪,似乎急于离开这个村庄走向远方。孩提时的思绪也随着这袅袅炊烟飘向远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要好好读书,要考上大学,要像别人家孩子那样进城吃国库粮

时至今日,那缕缕炊烟虽然在我眼前消失了近二十年,但是那种温馨,那种希望,还有那种眷恋,总在心里涌动。于是,有关炊烟的往事,还是会不经意间悄悄爬上心头:爷爷的慈祥,爸爸的勤劳,乡亲的朴实,村庄的宁静,童年的温暖与生活的苦涩但是,让我想起更多的是妈妈的勤劳善良,宽容体贴,乐观坚强以及为我们姐弟四人默默无闻的付出。

妈妈识字很少,因为那时候姥姥家里穷,所以,没能好好读书,一到结婚年龄就嫁给了同村的爸爸。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妈妈即使再苦再难也要供我们姐弟几个读书。妈妈用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善良的心,为我们铺平了人生前进的路,插上理想的翅膀,一天天健康成长,一个个成家立业。

都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可以向你倾尽所有;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你的一生从这里开始;有一种爱是最高尚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这种爱,自然,真诚,纯洁、不掺杂半点瑕疵,这种爱就是伟大的母爱。

时间如流光一闪,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中最深的还是年前回家过年的那段时间里,家乡村子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

因为,那段时间是家家户户最忙的阶段。人们忙着蒸、煮、炸、炖,阵阵扑鼻香从不同的方向飘来,这时的炊烟持续的时间会相对比较长。站在村头远远望去,袅袅炊烟就像一片片傍晚的云彩在天空翻腾,然后飘向远方,融入天边,像一座小山,像一朵朵白云,汇成一片大海,汇成一份浓浓的乡情,汇成一首欢乐的歌,让乡亲们去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对于孩提时代的我来说,过年是我最盼望的节日。因为,过年我们就会有新衣服,有好菜好饭吃,还能走亲访友,看花灯,放鞭炮,特别热闹。每当这时,也是妈妈最忙最累的日子。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妈妈就忙着为我们姐弟几个买新衣服,还要忙着把家里角角落落打扫的干干净净。

农村过节,几乎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豆包,菜包,发糕之类的,还要炸丸子,炸鱼,炸耦合等等,都放在一个大筛子里,这些都是准备大年三十或过完年以后招待亲戚用的。可想而知,妈妈为了准备这些年货会是多么的忙碌。但是,妈妈做起这些总是有条有序,忙而不乱。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姐弟几个总是站在妈妈身后,等着她一会往我们嘴里塞一个丸子或是递给我们每人一个豆包,然后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此时,妈妈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光阴似箭,从离开妈妈踏上工作岗位到远嫁他乡已经十几年了,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可我还是觉得只有妈妈做的饭好吃,只有妈妈做的菜最香。有时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我的思绪经常回到童年,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

闭上眼睛,总是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妈妈在操持家务;会看到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妈妈在为我们洗衣服;还会看到一个快乐的身影,那是妈妈看到我们健康成长而高兴。

妈妈的爱,就像春天里的暖风,吹拂着儿女的心;妈妈的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陪儿女度过每一个严冬;妈妈的爱,就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儿女的心田,让儿女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看那缕缕升起的炊烟,是妈妈最欣慰的回报

生我养我的地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这里,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奇山秀水,没有西湖扬名中外的湖光山色,没有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城市魏然耸立、豪华气派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闹市。但是她却有一道独特的美景深深吸引着我,那就是,家乡傍晚时那袅袅的炊烟

小编推荐qg13.com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一个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柴火灶,那时用来做饭的灶炉就是这种柴禾灶,每到煮饭的时间,劈柴之声,剁菜之声,炒菜之声连同大呼小叫吃饭之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那时放学回家,最温馨是坐在灶前帮做饭的母亲添柴烧火。当然这一举动主要还是想趁机偷上一嘴,特别是遇上炒腰花、酱爆回锅肉、猪肉炖粉条等让人垂涎的可口饭菜,总是从菜一下锅我就开始猛吞口水。其实母亲很明白我这个嘴馋娃心里的想法,也就常常默许我为她打下手了,顺便让我多吃上点肉。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时家里比较困难,肉总是很长时间难得吃上一回,且每回都是炒的很少一点,那时我们四个孩子,家里生活很艰苦,都营养不良,特别我这个老小,更瘦的像颗豆芽菜,母亲不得不额外为我偷偷增加营养。

那时的灶台上摆的是油罐、盐罐和勺子、铲子;灶门前放的是火钳、柴刀,常用干草和玉米秸秆引火煮饭,若遇上下雨柴禾较湿不肯燃,就得用嘴吹,有时吹得腮帮子疼痛,双眼被浓烟熏得眼泪直流。但一旦想到马上会有好吃的,受再多的苦也就不再觉得有多苦。

最让人怀念的,是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坐在灶门前一边加柴烧火,一边翻看着连环画小人书,火塘里吐出的火苗把脸烤得通红,身上也暖呼呼的。有时也帮着母亲用燃烧后的柴灰炮制辣椒做蘸碟,用火钳夹住五、六只干辣椒,放在柴火灰上烧烤,不一会辣椒表面就起焦黄,香味也就散发出来。夹出来用双手拍打去上面的灰,连同半把炒过的花生米放入蒜臼捣碎,挖出放入碗碟中加酱油和成泥,又辣又香啊,十分下饭。

有时我们也会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爬上村西的山头,坐在山顶的大石头上,在落日余晖里,望向山下的村落,村落树木、房屋被染上了金黄的光晕,这时每家每户屋顶上炊烟袅袅,像是一幅美丽写意画,景象十分迷人。

不觉走进城市二十多年了,远离了故乡,远离了乡村,远离了那弥漫炊烟的日子。但童年的时光,那炊烟袅袅的日子,时常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眼前。那难忘的灶台;灶台旁母亲爱怜、疼爱的眼神;还有那滚烫又好吃的一片腰花;一块回锅肉或者是半碗猪肉炖粉条;时常诱惑我去找寻过去的往事。永生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文学爱好者,自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创作,在校文学社任过社长、文学总编等职务。现供职于临商银

我那缀满苹果花的家乡


又是苹果花飘香的时节,我的家乡依然果树成林,果花满园。那粉绿的苹果花一团团一簇簇,或个别有个性的离群独立地缀满枝头,张开四片半圆的花瓣热烈地生长。我的家乡浓浓地氤氲着苹果花淡淡的清香。

苹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们来到果园,母亲戴着口罩,身背农药箱,

一枝一叶地喷洒着雾状的农药,我和妹妹一下一下使出全身力气摇动沉重的压气管,我的眼前总幻想着红艳艳香津津的苹果挂满枝头,虽然两条胳膊已经又酸又硬,却好象有股力量支持着我,不能松懈停止。小妹要跟着母亲拽带子,奶奶在巨大的铁桶面前用一根粗长树枝低俯着头,用力搅动着。这幅女子劳作图,感动着村里人,路过的人总要说,张家的娘子军真能干。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给苹果树喷农药的场景和家乡的苹果花一样,总是占满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的祖先是一肩担挑全部家当的不识字的赤贫,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想法,甚至一生没走出这个小山村的传统和守旧。

母亲是没读过书的农村妇女,父亲有知识有文化,但不知道知识和文化可以用在女儿们的名字上,父亲和母亲随着乡风乡俗的华、红、艳、香、丽分别给他们的女儿们命名。

我是我栽种在院子中的那棵杏树,虫咬风侵,依然茂盛繁郁。二妹是无意间落在菜园边而长出的那棵蓖麻,娇弱柔细,却依然纤质碧绿得顽强。小妹是院中的那棵枣树,有枣树一样的一檩硬木,一幅铮骨,倔强带刺地生长。父母没有精力管理我们姊妹三人,他们的精力永远用在了菜园和田地里的玉米、茄子、花生、高粱上山村的青草是我们的养分,山村的绿水是我们的滋源,我们自由地呼吸着乡村里浩荡的风,舒畅地浸润在苹果花淡淡的清妍里。

我们喜欢苹果花无拘无束地活泼泼地开,我们喜欢爬蔓在矮墙在豆架上的牵藤类绿色植物,但我们都没有选择做一株依附的牵藤物,而是做了一个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小镇接受不了特殊和新锐,我们很多的个性就淹没在小镇落后的炊烟里。

现在家乡的苹果花开得正艳,我们姊妹已离开家乡在这座小城中优秀地前行,骄傲地绽放,但为了理想王国更出色更完美,而抛弃了许多东西,生疏了许多东西,淡漠了许多东西,彼此奔走着忙碌着各自的领域。

我是一道怪异的颜色,就象抽象怪诞派的画般,如此微弱又如此醒目刺激地站立在她们面前。但我自豪我是一屏独特的风景。

不管怎样我们都深爱着那飘满清香的淡绿色的苹果花,那甜脆殷红的国光苹果,更爱生长这苹果的土壤家乡。

家乡别来无恙?家乡桑田巨变?

2002、